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第1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与文字类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②联系管理学各个章节的主题,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挑选你经常接触(作为其员工或顾客)的一个组织,评估它们的组织文化;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团队考核的终极任务,难度最大,也是系统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应用了《管理学》各章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44.3%的学生最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7.1%的学生喜欢用情景剧来表现的管理问题,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题只有8.3%的学生选择。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问卷设置了多选题,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认为以团队为载体,与其他兴趣、性格互补的同学一起完成复杂的团队任务,并撰写报告,制作PPT/视频,进行课堂展示能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执行力,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等。其中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最快,而创新创意能力与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是他们未来最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

4体会与思考

第2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层次定位不清晰

目前很多院校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层次认识不清,毕业去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工作的重点错位,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混淆。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本科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管理中更多的以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去引导,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了本身的优势。

1.2 教学管理问题

1.2.1 课程设置方面

一是定位不当,高职院校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不稳定,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学科理论的内容结构、逻辑顺序与岗位实践的渐进过程不一致;三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理论课基本占85%,大大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欠佳。

1.2.2 学生实践层次较低

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无论是短期的见习还是毕业顶岗实践学习,主要都集中酒店的一线服务岗位,而且也并没有达到轮岗实习,实践学习的内容比较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不是很高,实践学习的单位比较单一。很多的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1.2.3 校企合作没有深度

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合作单位较多,但学校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3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师资应有区别,目前较多学校更注重教师的学历,较少的考虑他们的经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少,只能达到15%—20%。很多高职学校的一线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一般都没有旅游职业经历,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性相对较弱,不能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导师,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11位任课教师中真正有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只有2人。

2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

2.1 清晰定位学生的培养层次

旅游行业本身对一线就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所以高职院校更应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在学生培养层次的定位上着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管理中恰当引导,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2.2 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2.1 充分体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①明确岗位定位,突出能力导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旅游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既要注重学生服务技能的提高,又突出对本专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和技能为重点,以技能立业。

②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运用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操作示范、管理游戏和实习锻炼,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像我院在全院推广的案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技,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学习,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我院在2007年已在全院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在全校推行多媒体教学。

③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地域性

旅游活动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行为,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演变具有各自特色。另外学生在就业时也会更多的选择学校所在地,所以在旅游课程教学内容应十分重视地域性。例如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青岛,日本韩国游客在旅游市场中有一定比例,因此学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上做了变动,把日语和韩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了市场需求。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实行双语教学。

④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让他们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旅游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在教材编写方面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教材开发,使高职学校的教材更适合实际需要。

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制定实训课教学大纲时应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实训报告和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受正规的操作训练,同时又能感受到旅游企业氛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有高规格、稳定的实习场所,学生可以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弥补校内实践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

⑥在课程考试考核上进行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可以考虑多使用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学习。目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已把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纳入了课程考试改革的范围内,采用的形式是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笔试占20%,操作占80%。

2.2.2 以证书导向,推行“多证书”制度

“多证书”制度是指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取得学历证书和各种技能证书。这种制度使高职的教学工作目的更加明确。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我院自2006级开始就对学生推行“多证书”制度,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还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要取得相关的辅助证书,使学生在就业时增加了应聘砝码。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高职要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 “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聘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三是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应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旅游企业工作经历。

参考文献:

[1]陶红.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余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

[3]吕芳.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商场现代化,2009,(3).

第3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环节分析。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中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环节和希望参与教学管理环节相关调查项目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可以看出:(1)第一个层面(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仍然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调查显示,目前35.8%的学生选择了与任课教师沟通过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19.45%的学生选择了与任课教学沟通过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并且有41.40%的学生选择希望与任课教师沟通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41.76%的学生希望与教师沟通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说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尽管是目前高等院校教与学融合的主要环节,但融合深度和程度不够,学生希望进一步加强深化,更好地强化教学环节的交流与互动。(2)第二层面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程度明显不足。调查显示,目前只有5.11%、7.49%和4.57%的学生选择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提供了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提供了建议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时提供了建议。而希望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希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和希望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时多吸收学生意见的比例高达39.31%、43.19%和42.85%,说明学校在诸如开展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教学计划等深层次教学管理方面,学生参与和融合的程度不足。(3)在教学内容选择的倾向性方面。目前36.70%的学生建议过老师多讲些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内容,25.51%的学生曾经建议过多开展实践教学;而选择建议过老师多讲些理论知识的学生只有7.99%,曾经建议多开展课堂教学的只占10.95%。与之相对应,选择希望老师多讲些实际应用和案例知识、希望多开展实践教学(实验或实习)的学生分别高达69.53%和63.61%,而且,学生年级越高,这种迫切程度越强烈,说明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4)在任课教师的可选择性方面。目前,选择少数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部分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和全部课程可选择任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4.7%、24.85%和6.61%;而与之相对应希望选择任课教师情况分别为12.02%、43.62%和29.40%,说明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可选择性程度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可选择任课教师的课程数量。(5)在学习任务的轻重情况方面。42.0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比较合适,22.9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偏重,只有17.7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偏轻,并且有59.47%的学生希望有更多自我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而且,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这种愿望越强烈。说明目前高等院校学生教学任务的安排不尽合理,特别对高年级学生,应适当减轻课堂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与途径分析。

教学方法的改进,授课效率的提高是在教与学共同探索努力下完成的,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1)与同学进行学习情况交流、通过与任课教师交流反映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反映问题、通过班干部或课代表反映问题等基础性和传统性做法(选择比例分别为63.47%、33.78%、25.52%、29.46%),仍然是目前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与途径,而且学生也希望继续加强这一环节的参与方式与途径。(2)定期与专业教研室主任沟通、定期与专业课程组沟通等中间层次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为11.35%、11.81%)则明显不足,学生希望通过学生信息员反映问题、通过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反映问题、定期与专业教研室主任沟通、定期与课程组沟通等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分别为19.59%、21.96%、41.53%、36.19%)要求比较强烈,需要不断加强中间层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和途径。(3)定期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定期与学院主管领导沟通、定期与学校主管领导沟通等高层次的参与方式和途径(选择比例为:8.27%、8.17%、6.19%)非常有限,而希望通过这种高层次方式与途径参与教学管理的比例高达30.64%、32.91%和25.29%,表明学生更希望直接与高层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反映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双主体型”教与学融合模式的构建

教育的意义在于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价值引导首先是通过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而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实现的。教育者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自主建构之间的中介是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即受教育者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育者所提供的课程、教师和教学进度等。并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提供的课程,还可以在了解教育者设计意图基础之上进行主动接纳还是被动接受的态度选择。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规划(包括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界定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包括教师选择与配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估(包括教学效果评估、授课学生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毕业生综合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等多个阶段,要想实现学生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和深度融合,必须设计良好通畅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参与渠道和反馈途径,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各个阶段保持持续的信息反馈和优化调整,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始终处于动态优化的过程之中,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诉求相适应,为此,可构建包含教与学双方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的“双主体型”教学管理系统模式。本模式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从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估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逻辑规划。本部分的关键在于规划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执行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二是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反馈与修订。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及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修订意见,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修订。三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环节与途径。包括教学层面广泛信息的第一层次反馈、人才培养方案层面的第二层次反馈和人才培养规划层面的第三层次反馈。

三、“双主体型”教与学融合模式运行体系

基于上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模式,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现实教学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了从学校、学生双方出发,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学生参与的“双主体型”教学管理模式运行体系,该运行体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专业教学管理委员会的建立。

建立由学校主管部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收集社会、学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效果监测、评价与反馈、管理模式修订等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全过程。

2.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规划与制定。

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诉求,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遵循从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任课教师配备到教学效果评估与信息反馈的逻辑思维,开展人才培养过程的科学规划和路径设计。

3.教与学过程的实施和运行。

教与学过程是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主体部分,是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开展的,主要包括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教学决策六个环节,六个环节学生以分层的方式参与。教学知情环节是教与学阶段的基础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及其理由,学生应该清楚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人、计划怎么样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等问题,并及时了解学校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及其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校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加深理解,与学校形成共同认识,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选择环节学生在对教学知情的前提下,以学生代表的方式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进度,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计划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和“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制将使更多的学生有可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和教师;反馈环节是对前两个阶段实施情况的阶段性反映,由学生与院(系)领导座谈的形式完成;研讨和教学评价阶段由学生代表与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学生代表可以将学生的心理、思想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映到学校,学校与学生针对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次将解决措施反馈给学生;教学决策环节是教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应以高年级为主的学生代表参与,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评估、专业课程的增设、调整,广泛采纳学生民意。

4.效果分析与信息反馈。

第4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 顺应时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时刻奋战在教育事业的一线,深刻领会到社会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压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新时代下,我们必须要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使其在监督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社会对人才专业性要求,促使教学管理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于专业化、全面化。这无形中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领会到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也只有在教学管理中开拓新思维,才能够突破目前教育事业的困境。

3. 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教育的深化发展,迫使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创新,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方向。只有在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而对管理中的创新性研究,是为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扩展深化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

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

1. 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的主导理念。在教育工作中,要随时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是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教育事业的转变是依附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引导。我校一直以来都以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为主导的理念,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展开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研讨会,不断提升各位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性认识。

2.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用于教学管理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我校一直注重的一大方面,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来保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不仅仅是从物质上奖励教师,更注重的是将教师这种激情的工作形态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中学的校长,我更注重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对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张弛有度地把控表示肯定,尽力营造和谐上进的教学氛围,引导教师们都主动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

3. 建设监管机制,成立学生会等组织辅助学校管理业务。作为一名中学校长,肩负着建设学校的一切责任,是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更好地监督自己行使权力,我提议成立教育教学的监管机制,随时接受来至学生、家长及老师的监督。同时,我还建议成立学生会、家长会甚至教师会,都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并展开讨论交涉,让学生、家长以及我们的教师都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亲身体会身为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4. 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教学的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利益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不但在文化课上你追我赶,在其他的艺术特长上也各有千秋,不但善于学习,也善于生活,务必将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也积极开展了多场竞赛活动,包括诗歌朗诵比赛、英语口语比赛、绘画比赛、舞蹈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引起家长和学生对其他才艺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第5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们修整和完善了备、上、批、辅、考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对课前候课、老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等各项常规进行检查。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老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者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淡薄,维持性过强。

2.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教学管理系统开放性欠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与部分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存在差距;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总得来说,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思想,树立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师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须先从头脑之中真正理解新课标所传达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之下,老师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坚决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2.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4.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5.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

参考文献

[1]刘银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第6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一个体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要发挥教学管理有效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积极调动各种力量,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等,及时联系,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发展中,开门纳言,建言献策,将家长和群众集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实际,将好的建议纳入学校的管理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现将教学质量的评鉴标准进行改革,取消学生排名评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纵身发展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意见。

二、大力加强德育教育,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

重视德育工作是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德育教育工作能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教育,学校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应该进一步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开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展开:一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二是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三是建立校内、校外的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五是通过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毅力;六是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实现家庭与学校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语

第7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蚌埠医学院 教学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体现.本文对蚌埠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充分肯定该项工作在构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宣传,提升思想认识;科学聘用,加强指导;创新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控;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9-03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转向大众化,高校的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怎样提升教学质量便成为了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受益人,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队伍中起着监控、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蚌埠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开始于2006年,历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1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现状

1.1 学生教学信息员的选聘

蚌埠医学院于2006年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至今共聘任了十届信息员,共有652名学生参与该项工作.现有信息员45名,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科负责信息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学信息员的选聘面向全院各专业,覆盖全校所有教学班,每班一名,每学年续聘一次,毕业时自动解聘.学生教学信息员必须具体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愿意参与教学管理活动,关注学校教学改革,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乐于为班级服务;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做事客观正直,勇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习优良,深得教师与同学的信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1.2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树立认真负责、实施求是的工作理念,全面收集教师的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教学管理信息,客观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将学校处理信息反馈给学生,做好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工作.教师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学生的学习信息包括学习态度、学风考风等;教学管理信息则包括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漏洞,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等.

1.3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运作机制

建立多方位的信息反馈途径,确保反馈渠道的畅通.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在教务处网站开通教学质量监控栏目、设置专用电子邮箱、建立信息员工作QQ群[1].突发事件和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通过电话迅速反馈,其他信息则填写信息反馈表通过电子邮箱反映.信息反馈表包括具体问题和改进意见两部分内容.日常工作则通过QQ群部署.教务处定期统计、汇总各类信息,按内容分类整理,筛选出有效信息.与教学及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问题,通过双周教学工作例会与各系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和协调督办,督促相关科室以及各系部做好解释与整改工作;其他部门管辖的问题及时传达,建议其解决.必要时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处理结果通过每月信息员例会及时反馈,切实做到“反馈-处理-再反馈”,确保及时处理和反馈信息.

1.4 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激励机制

教务处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工作例会,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总结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开展工作.每届结束时,进行考核.按照工作内容的完成质量以及数量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合格以上的教学信息员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中,并给予加分.考核优秀的信息员授予“优秀信息员”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表现在有关考核及奖励制度中跟班级干部享受一样的待遇.

2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践成效

2.1 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更加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教学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加强教学信息采集,对有效掌握教学信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教学信息员主要来自学生,直接反映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信息员工作,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学习环境、日常生活、教学工作等方面的看法和想法[2].另一方面,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进而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通过教学信息员制度,构建起学生与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展了教学信息的搜集渠道,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学生信息员反映和提供的很多信息为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了重要参考,发挥了重要的参谋.

2.2 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落实改变了以往学生被管的被动地位,变成参与管理的主体,拓展了教学管理队伍,实现了监控主体的多元化,各个监控主体间形成联动互补,共同构成了严谨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学生教学信息员经常会反映一些有关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供意见与建议,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2.3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建言献策的途径,不仅可以对教学过程与结果实施监控,还能评价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环境条件、课程考试等.借助教学信息反馈,教师能及时掌握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不断改革与完善.而且学校管理部门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教学情况,进而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与调整,这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体系的深度优化都发挥了促进作用.

2.4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提升能力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愿.信息员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接触更多的人,观察更多的事,从而在观察问题、调查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言语表达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3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少数教师和职能部门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在多年的学生信息员工作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非常支持教学信息员的工作,也能客观对待信息员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但是也有少数教师对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反馈信息是在打小报告,导致部分信息员产生心理负担,担心受到教师的为难或者报复,因此在提出意见时不敢说出实情.另外,部分职能部门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也不会对相关问题做出改进,或者相互推诿,不予解决,使问题不了了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少数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教学信息员基本上是各系部所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大部分都很认真负责,热心本职工作,及时反映问题,起到了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客观、典型,有代表性,也能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少数信息员缺乏端正的工作态度,提供的信息偏重个人色彩,不能客观、公平的评价教师,缺乏客观性,或者所反映的问题与教学活动并无实际联系,没有看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少数信息员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工作能力有限,撰写的稿件质量不高,文字表达、阐述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3.3 一些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态度比较懒散,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我校制定并试行这一制度以后,大约每学年接收到信息员反馈的有效意见与建议有400条左右,反馈信息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教师教学方面、也有学生学习方面,还有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各方面,涵盖了各个教学单位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并且尽量创造条件解决反馈的问题与困难.据统计,反馈回来的问题与困难有90%左右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也给学校及时处理教学问题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与此同时,有些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协商处理,而且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个别信息员不能从学校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觉得学校处理反馈信息与问题太慢或是根本就不会解决,工作中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热情,敷衍了事.

4 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优化策略

4.1 强化宣传,全面提升师生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为了有效提升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建议学校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编进教师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增加该内容的学习,让每位师生通过学习了解学生信息员制度.每学年的新一届信息员选聘大会和上一届信息员表彰大会均聘请主管院长,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高度认可此项工作的作用与意义,有效提升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与此同时,借助网站、广播、宣传橱窗等方式在全校进行宣传,让师生都认识到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而让教师从根本上理解信息员的工作.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正确理解信息员的工作职责,要认识到他们是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而非学生对学校教师发泄不满的场所,学生应当站在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大局上来客观公正的反映相关问题,尽可能的支持信息员的工作.此外,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工作.

4.2 科学聘用,加强指导,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能力

学生信息员制度的推行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较好的思想素质做基础,所以在聘用学生信息员时就要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选聘一些各方面表现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投入到学生信息员队伍中来.信息员应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责任心以及文字表述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有效综合、分析并处理有关问题.聘用的学生信息员要及时进行素质和能力的指导和培训,强化工作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鼓励他们敢于讲实话、讲真话,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更好的投身工作.另外,要定期组织信息员学习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信息员全面认识并掌握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本理论以及自身的学习权益,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让其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给学生提供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的平台与机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学生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纽带作用,切实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4.3 创新现代化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反馈与处理的时效性

数字化校园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及办公系统,畅通质量监控网站,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能及时核对、整理信息,并反馈到有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接收信息后,要及时处理,确保反馈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形成一条“反馈-处理-再反馈”的通畅渠道,保障信息反馈与处理的时效性.这样做,一方面让信息员知道自己提供信息的落实情况,能够充分感受到自身工作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教学信息员在维护教学工作稳定、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工作,从而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澜,李勇,等.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完善策略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

第8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 学校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3-02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其核心内容和基础就是教学与管理,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教学,要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要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学校管理,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小学学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1.当前小学学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侧重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培养。当前,部分小学学校管理仍将工作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教学安排上,学校仍将“主课”放在关键位置,轻视音体美等科目,导致学校管理工作出现偏差。

1.2偏重学生管理,轻视教师管理。就管理对象而言,学校管理者将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不注重教学关键因素的控制。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在教师管理这一块相对薄弱,教师自律和教研组负责教师管理,这不利于落实学校管理工作[1]。

1.3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提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硬件建设往往是管理的重点,相对轻视对学校师生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管控。部分学校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硬件管理纳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对师生精神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则相对轻视。

1.4重视强制管控,轻视沟通交流。在选择管理方式时,学校不注重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沟通,加剧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导致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无法在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不利于强化学校管理。

2.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连接学校与教师、与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氛围。所以,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2.1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实事求是,逐渐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将学校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上。第一,更好的服务教师,倾听教师心声,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积极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更好的服务学生,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意见,将学生、家长对学校及教师意见反馈给管理者,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第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2]。

2.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第一,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要重视对美术、体育等科目教师的培养,强化其对本职工作的认知,给与其一定的奖惩措施和物质保障,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第二,合理安排教学保障、课程安排以及教师培养等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2.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注重培养并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管理的基本着眼点,多渠道、多角度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加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管理者要倾听教师意见,主动与教师交流,认真听取教师关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密切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第三,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学网络平台。要加强学校管理系统建设,为广大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4提高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机构人员要积极解放思想,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广大教职工树立表率,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环境。第一,要讲究民主。积极与教职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和谐工作氛围,强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配合。第二,做好表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表率作用,遵循服务至上的理念,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自身言行感染教师。第三,加强廉政建设。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营造积极、正面的工作形象;实现权利的制约和平衡,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学校管理人员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教师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

参考文献:

[1]董虹.小学教育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效果[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08)

第9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院校 教学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79-0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高等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教学管理经验少,信息化水平更是零起步。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其培养目标已趋向多元化,教育形式更是向着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管理形势的发展。在这立足未稳之际,为了适应教学管理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成为必然。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下,教学管理人员任务重,责任大,运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可以高效率地完成繁重的教学管理任务。可以看出,面对当前成人教育院校迅猛发展的态势,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必然。

一、成人教育院校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随着教学管理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在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处理上增加了很大的困难,这样很容易延误教学的决策和组织调度。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在计算机上处理信息化的数据,并能够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充分满足了当前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将逐步摒弃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单一性,向着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管理模式发展。通过信息资源的高速传递和共享,加强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够及时进行教学管理的交流和监控,从而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教学管理任务的不断加重,处理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多。传统的教学管理信息主要是记录在纸质文件里,这样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且查找更是不方便。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将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信息都存储在管理系统服务器中,这样既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信息之间的一致性与惟一性,并且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通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非常庞大,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时,就需要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能够对信息管理进行标准化建设,通过准确地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汇总、筛选,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管理中混乱、错误现象的发生,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展示了学校的教学信息。通过数字化存储的数据可以满足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的需要,在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输入、查询和打印,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当前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一)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很多成人教育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注重教学过程改革而忽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将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有些虽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上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着眼局部,在管理资金上投入不大,造成出现一种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有些成人教育院校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缺乏整体的规划,教学管理工作仍处于复杂混乱的境况中。这些都导致教学管理团队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中主动性发挥不够,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被动、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少,管理效率低

在当前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针对相应工作而开发的软件很少,并且有的软件实用性不强。一些成人教育院校在招生、选课、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等方面都应用了相应的软件进行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上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排课、考试安排、教学评价、考试质量分析等方面还没有开发出相应的软件,所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靠人力操作完成。大部分软件都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不易对接和转换,无法在不同的软件管理时共享数据。可以看出软件的缺乏,尤其是缺乏对高端软件的开发,都使得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得尤为缓慢。

(三)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成人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各种专业人员组成,既会应用计算机又懂管理的教学管理人才不多。这就使得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电子报表处理上,对联系和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从而导致应用信息化教学管理时力不从心。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上层领导不会使用计算机,在对一些重要信息收集处理时不及时,从而延误了决策的时机。

三、成人教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对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成人教育院校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产物,其改革过程也是教学管理思想转变的过程。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在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引导下,以新时期教学理念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学校整体管理系统出发,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力度建设各种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要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创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行管理创新。

(二)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和开发教学管理软件

成人教育院校不单要注重硬件的建设,还要对软件加大力度建设。教学管理软件是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关键。购买和开发并举,不但可以解决开发新软件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特点量身定做新的软件,实现教学管理的个性化。购买或开发的教学管理软件要注重其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和易维护等方面。只要是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管理特点的软件, 必将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办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先进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固然重要,但也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所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管理能力成为关键所在。为了适应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给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工作。成人高等院校还应根据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要求,引进信息技术和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教学管理理论的教学管理队伍。

四、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思想的冲击,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是高校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着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冯建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2]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