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分包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施工分包管理问题对策
1、施工企业产生分包的原因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然会大量参与市场投标,中标后时常会出现施工单位自有资源(人员、设备、资金、专业技术等)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如企业采取临时增加人员,存在经验、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缺陷;如增加机械设备,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困难及机械设备的再次利用的问题。在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实力专业较强的分包队伍还可缓解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具有专项施工资质的操作层的专业分包队伍也自然应运而生,下游的施工分包队伍已是水电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补充方式。特别是工程量大、工期紧、有特殊施工工艺要求的项目,施工分包就更加不可缺少。选择合适的专业队伍分包,不仅可以解决技术缺乏问题,而且更能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围堰施工工程,往往要求工期短,见效快,而在围堰填筑时往往也因为要求工期较紧,围堰的补漏工作也较大,即使工程的投入较高,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终影响工程施工。若将这类工程分包给具有“高效、快速防渗技术”的专业施工队伍,不但能保障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进度还能最大可能的节约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工程的施工分包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施工企业自有资源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就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的分包队伍协助完成施工任务了。
2、水利工程分包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分包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地增加,工程分包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利益。要如何将分包工作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使分包施工中的风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将分包施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的核心。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分包施工中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分包队伍的选择,是分包管理的首要前提。实力较强的分包队伍不但要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还应具有施工单位所需要引进的资源。选择正确的分包队伍,可以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较为容易,并能起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方利益的共赢。
2.2分包方案的选择,将直接成为制约分包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它是工程分包环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选择不同的分包方案,管理的侧重点就不同。比如基础处理工程中的大坝帷幕灌浆工程,如果采取综合延米单价计价方案进行分包,分包队伍就会为了尽可能多的完成工程量,而忽视工程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少了项目部的管理环节,工程进度能满足要求,但是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就会侧重于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如果选用注入灰量多少进行计价的方案进行分包,分包队伍就会为了多注入灰量,而忽视了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就会侧重于为完成工程进度方面的管理。
2.3分包合同的签订。在签订分包合同前,要做好前期预测工作。首先要做好成本测算,结合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要求,综合分析分包队伍情况,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其次不能因准备不足或疏忽而使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必须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例如在合同中可以明确规定分包队伍需要投入的人员数量,设备类型、数量,以及明确要在现场负责的管理人等等,以避免合同实施过程中因人员、设备等不到位而影响正常施工。
2.4有效的监控。合同实施过程中,分包队伍有可能为节约成本,往往会习惯使用旧的、成熟的施工方法,以致造成进度滞后的情况时时发生;质量上,在施工过程中,因为监控不力或监控脱节,以及缺乏强有效的监控机构与体系,也往往会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
3、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管理中应注意问题的对策
以上应注意的问题在分包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为更好的进行分包工程的管理,应采取以下控制管理办法。
3.1建立合格分包商数据库。好的合作单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施工范围及工作要求,建立合格分包商库,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能长期合作的分包队伍。首先要严格审查其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等;其次,根据以往类似完成工程情况考察其施工能力和信誉情况;最后可根据各分包队伍在合作过程中的履约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2建立分包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分包成本管理控制是分包管理的核心内容。
①要根据施工单位自身情况,结合市场情况测算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内部施工定额。针对工程的施工条件,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价格,测算好所要分包工程的实际成本,通过招投标或邀请招标等方式,寻求合理的分包队伍施工。②要控制分包商的直接成本。重点在材料、机械方面进行管理控制,要在确保分包商的合理利润基础上,尽量的降低分包单价,使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例如在材料方面,很多工程为了保证质量,业主会提供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柴油等,而施工单位会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管理费或其他方式提供给分包队伍,即使这样材料价格也会比市场价格低,如果施工单位不与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控制材料的领取,往往会出现材料超领的情况,一旦分包商施工退场后,就无法进行核实,施工单位的损失就大了。③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尽最大的能力降低质量成本,确保工程的质量,向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分包队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偷工减料,在管理过程中,确保“三检制”的落实,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并且要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④加强分包过程中的进度监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包协议中应对分包商的总进度目标明文规定作详细说明,明确保证总进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人员、设备投入计划及数量。鉴于工程的进度监控一般按月为基本控制单元,每月必须对分包单位进行进度考核,考核情况和经济效益挂钩,明确改进措施及拟需增加的施工资源要求。⑤加强安全管理。分包队伍为节约投资,安全措施的投入往往很少,而民工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泊,时有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管理监控制度可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3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期要求等的不断变化,有时会使施工方案、分包方案不断进行变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采用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即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又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3.4规范分包合同管理,动态管理。分包合同内容要完善、合同签字盖章、委托等手续要真实合法。针对分包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合同风险。重点要对分包合同生效后的执行、更改、违约赔偿、争端的处理、终止等活动实施有力的监控。除了要督促分包商的工程进度、审查质量与安全外,最关键的是要留有足够的保证金和风险抵押金,严格的签证与支付,绝不可超支或超结。要对工程每个节点进行考核,进度、质量、安全和考核都要与经济效益挂钩,制定奖罚机制,及时合理进行调控。
3.5建立分包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分包管理台帐,它包含分包前期测划台帐、分包结算台帐、分包新增变更台帐和分包对上对下对比台帐等。通过上述台帐,能及时分析分包商在投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控制分包成本、工程新增变更、工程的计量与结算款的支付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分包管理台帐制度能有效的避免分包重复计量,使施工单位及时了解分包工程结算支付情况,并且方便了工程完工后的竣工结算工作。
4、小结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分包管理上,企业还需不断合理的规范公司的相关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法可循。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应监督分包商的材料质量及材料的规格和性能。考虑各个部分及各个不同的领域的各种因素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影响。总而言之,水利工程人员都应该做好分包工作的管理工作,以最大的限度来发挥分包施工的优势,尽最大的能力避免分包施工中的风险,这将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石小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水利水电技术,2000.
【关键词】建筑工程 总承包 分包管理 建议
对于建筑行业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已经是最常见的模式,但是其中分包管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层层分包、指定分包、挂靠分包等等各种不规范的现象。通常所说的工程分包,特指施工企业之间,将其自身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或者是劳务作业,交给第三方来承包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分包活动的定义为:指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下的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活动。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给出的一些规范,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让其有机可乘,所以做好分包管理就要找出问题,从而实现解决问题。
1.分包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分包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比较滞后,让我们分包商在在管理的时候存在一些漏洞还有待完善,例如在《建筑法》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分包管理持反对态度,并不支持项目的分包管理。从简单的意义来说,政府对此分包管理项目并不是很在意,在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中导致服务宗旨不明确,极大的影响的建筑施工。但是就目前国家形势来说,分包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之中所依赖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分包管理队伍素质和意识有限。有些分包商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在需求上根本无法满足总承包企业的要求,分包商为了追求一些利益,忽略了分包商和总承包的一些项目衔接,选择一些技术低的施工队伍,给我们的工程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分包市场不够成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规范,我国的分包市场目前处于无规范、无秩序的状态中,缺乏基本的市场监督,这造成了我国分包市场上出现以下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转包、挂靠等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盛行;分包商缺乏监督导致工程质量不佳,工程用料往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施工中的很多程序也不符合技术规范。;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不管其他项目的衔接,往往导致工期延迟;出现问题逃避责任,没有明确的合同义务与责任。
2.针对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所给出的建议
成立专门分包商管理部门和制度。在工程建立时期就要成立专门分包管理机构,并且寻找有资历的负责人,认真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求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该套规章制度。对于具体的分层,要把任务细化和明确责任,并且要做好各个部门的衔接工作,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分包商的施工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从各层都要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分包自行负责安全生产的要求,总包负责督促检查分包的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达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目的。
总承包需了解分包市场。由于分包管理的不严谨,导致很多漏洞的出现,因为我们总承包要懂得从市场之中选择优秀的分包商,必须通过严格而可惜的考评机制来选择优秀的分包商,要了解分包商的企业特点、队伍状况、业务方向、企业股权情况等等,然后寻找合适的分包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巩固双方和合作基础。 学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从长远着手,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方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目标一致,才能保证我们的项目才可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通过培训来提高分包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性。在任何的项目进行之前都是需要培训来给工作人员介绍和学习一些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建筑工程项目更要如此,因为它的质量好坏将会直接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分包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这在总承包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际考察的方法,来防止素质低的团队进入,加强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对于优秀的分包管理团队实行奖罚措施,不仅可以体现出大家的责任心,还能间接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施工前要求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技术交底,例如采用样板工程引路,专业机器的使用,必要时在施工现场分包商派遣技术人员要进行现场指导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分包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想有效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监督管理就要从头进行。在双方的合同上面,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要漏到任何一条可以投机取巧的信息,让不法分包商有机可乘,对于不要合同规定的分包商,要及时进行举报,必要时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根据总承包的技术要求,我们分包管理在提交建筑图纸,这个是我们要有效的进行图纸会审,及时找出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指正。图纸会审过后要有专业的施工组织总设计提供相应的专业施工方案,经总承包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后再分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审定,才能通过正常进行项目施工。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要对施工物资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各种物资进场前必须提前向总包提出申请,具体写明进场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及所占场地面积,待总包批复后再执行。对于施工的技术团队,各工序之间要严格“三检制”,做到检查有记录,整改有措施,复查有结果,保证过程精品的实现。最后也要做好竣工检查,分包者对于不安全的因素要有备用方案,审核合格之后才能宣布竣工。
1987年在鲁布革施工管理体制的冲击下,我国首次提出:逐步建立以智力密集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为龙头,以专业施工队伍为依托,全民与集体,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建筑企业组织结构。
九十年代初,又进一步提出:建立规范、合理的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工程建设总分包管理体系,推动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使其成为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建筑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和开拓国际承包市场的主导力量。
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总承包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以中建总公司、上海建工、北京城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实施总承包管理,带动行业发展。表1对1999年不同级别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由此看出,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一级企业产值占总产值44%,起主导作用。以北京城建为例,“八五”期间企业总产值年递增比例达20%以上。2001年总经营额达154亿元,总产值10亿元,其中实施总承包管理完成的产值35亿元,国外总承包额为2.5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34%、2.5%.另外,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国际承包额也逐步递增,见表2.
表1 1999年我国不同级别企业经营情况
表2 我国国际承包历年完成情况(万美元)
2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实践
2.1 建筑企业常用的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
2.1.1 项目施工总承包模式
由集团公司总承包部组建“项目总承包部”,代表集团公司对工程实施项目施工总承包管理,并负总包责任。所有分包单位都必须与项目总承包部签订分包合同,服从总包的统一协调、指挥、管理、监督。总承包部对“项目总承包部”下达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2.1.2 管理总承包模式
对于政治性强的工程或以集团企业子公司直接参与投标的工程,由总承包部组建“项目管理部”代表集团公司对工程实施管理总承包,担负对业主承诺的合同义务,不承担工程成本盈亏指标,仅收取业主支付总包的管理费用。
2.1.3 项目部总承包模式
针对有些工程,总承包部组建项目经理部直接带施工能力强的劳务队从事施工总承包管理。通过不断实践施工总承包管理,不断改革,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总承包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北京城建为例,2001年实施总承包管理完成产值35亿元。1999年、2000年、2001年的总经营额分别为130亿元、139亿元、154亿元,年平均递增10%.
2.2 国内外常用的总承包管理模式
近几年,国内外常用的主要有八种总承包管理模式:平行承发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联合体模式,施工合作体模式,CM模式(FastTrackConstructionManagement),NC模式(NovationContract),BOT/PFI模式。我国开展总承包管理较晚,受投资体制的制约,国家没有形成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建筑市场,业主仍然是自己成立基建班子,分别面对设计、施工,因此,多数企业实施的是施工总承包管理,少量工程采用了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施工联合体模式及BOT模式。而其他模式,如CM及NC模式国内采用很少。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将成为主流总承包管理模式。如上海建工集团,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建设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获得成功;北京城建集团联合上海建工、香港建设集团采用联合体总承包管理模式建设国家大剧院工程已初见成效。CM模式适用于工期要求紧的“边设计,边招标,边施工”的特大型项目。NC模式是业主完成初步设计之后转化式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BOT模式的特点是建设、经营、移交,是投资带总承包管理模式。
3 建筑企业总承包管理与国外的差距
2000年全球225家承包商统计,我国只有35家,占总数的15%,见表3;总承包额为53.838亿美元,占世界总承包额的4.6%;平均承包额为1.53亿美元;而美国有73家,总承包额为249.628亿美元,平均承包额为3.42亿美元;日本有21家,总承包额为88.016亿美元,平均承包额为4.19亿美元。排名前100位的中国企业只有9家,其中中建总公司、上海建工分别是第19位、78位,见表4.可见,我国的企业平均承包额是很低的,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表3 2000年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公司营业额的市场分布 单位:亿美元
管理特点以日本为例:大成、清水、鹿岛、竹中工务店、大林组、熊谷组是六大承包商,这些公司,一般不拥有自己的施工队伍,而是充当总承包商的角色。经营特点是:①智力密集型的人才组织结构;②较强的科研设计和开发能力;③将企业国际化做为发展战略目标;④重视技术创新和员工的素质培养。其管理优势是:①灵活合理的组织机构,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②重视发挥作业所所长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作用;③细致的专业分包和严格的合同管理;④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全过程监督控制。
表4 2000年进入225家承包商排名前100位的中国承包商情况
4 我国建筑企业总承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对总承包管理的认识有误区
人们对总承包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误解较多,主要是计划体制下各行各业各系统都有自己的基建队伍,在行业垄断、部门分隔的情况下,实施总承包阻力较大。有人认为:实施总承包管理是施工费用再加上管理费,是一种加大了管理费用的“扒皮式”总承包,总承包管理型公司是“皮包公司”等错误观念。
转贴于
4.2 现有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缺乏
土建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多,但掌握新技术、懂英语、直接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少。在工程总承包管理实践中,土建部分一般不超过25%的份额。对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深化设计、外贸、融资合作等方面人才更缺。
4.3 企业组织结构布局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计划体制下受原苏联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形成了企业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三重分割局面。很难形成专业化协作关系下的经济规模。以1999年为例:我国四种级别企业的数量比例分别为:一级5.0%,二级15.8%,三级39.2%,四级40.0%,形成了大公司不大不强,小公司不小不专的局面,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过多,导致在总承包管理这一平台上过度竞争,管理水平较低,而日、美两国的特大型企业比例一般在1%以下。
4.4 非市场因素干预多,没有形成二级分包市场
国际大承包商一般不具有自己的施工队伍,总承包之后可能将大部分工程的不同专业分包给专业分包商。而我国规定: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在取得总承包任务之后,至少结构工程要独立完成,不能分包。这种规定是对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开展施工总承包管理,尽快占领国际市场的制约。另外,国内大型建筑公司,分包项目往往仅限于集团下属的二级公司,内部进行行政干预、保护,也是制约总承包市场的一个不利因素。
4.5 业主行为的影响
在我国目前体制下,业主类型较多,由于业主的建设目的不同,对建筑法、投招标法的运用理解有所不同。有些业主为避开有关法规的限制,把大工程解肢,进行分块,分段招标,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开展工程总承包管理。
4.6 重视项目法施工,忽视高层次总承包管理
项目法施工的实践,在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实践证明,当大企业在进行大型工程的总承包管理时,与单体的项目经理部管理方式完全是两回事。由于一些大型企业对总承包管理模式学习、实践不够,忽视总承包管理研究,对国际承包商的惯例不了解,对WTO知识不了解,对总包与分包的责权管理不清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败,然后,只能去做外国承包商的二包,甚至三包。
4.7 对国际总承包管理模式、惯例及法规研究不够
90年代初期我国引入FIDIC条款,以及欧洲采用的建筑师负责制,使我国建筑企业对国际承包商管理的通用作法有了了解。并在国内一些大型重点工程已经应用,例如:国家大剧院工程,上海金茂大厦工程,首都国际机场工程,北京东方广场工程,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工程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面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对CM模式、NC模式、BOT模式、PFI模式了解很少,应用更少,对我国大企业面对国外承包商的竞争非常不利。
5 加强建筑企业总承包管理的方法及改进
5.1 组建特大管理型建筑企业集团
国有大型集团企业象中建总公司、上海建工、北京城建集团等,应进一步改革企业的组织体系,精简母公司,剥离以土建分包或专业分包为主的二级施工公司,使母公司成为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管理密集的特大型总承包管理型企业集团,加强调控和监管功能,重点做总包管理。二级企业要形成独立产权和资质的进行专业化施工的中小型民营化或民营参股工程公司。国家对这些大企业给予特殊政策,采用横向或纵向联合方式,尽快形成大而强的企业集团,重点突出,轻装上阵,在国内外与国际承包商抗衡。分包企业从二级市场择优选择,不背包袱。
5.2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减少总承包企业数量
抬高总承包施工资质的标准,减少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数量,防止在同一平台的企业过度竞争。明确不同资质、等级企业,只能承担与资质、规模相一致的工程。小马不允拉大车,大马拉小车也要制止。
5.3 顺理总承包管理机制,明确总分包责任
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首先要理顺总承包管理机制:集团公司是总包决策中心,总承包部门是总包经营中心,项目承包部是生产管理中心,分包单位重点抓好项目经理部管理。以合同为依据,明确总包、分包的责、权、利。树立总包对业主负总责,分包对总包负责。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指挥、协调、计划、管理、监督。对于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的总包企业,除要做好总分包协调,监理协调外,还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协调工作:
①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协调:主要是在项目前期协助业主疏通关系,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手续,搞好拆迁,七通一平及业主要委托的有关工作。
②设计协调:在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在平面与立体空间上统筹安排各专业系统设计,并纳入总体设计方案。
③设备采购协调:主要是进口设备的外贸、报关、开箱、索赔等工作。
④其他协调职能:保险、保函、担保工作,对业主指定分包的技术判断,多币种报价,涉外人员的税金、护照等管理工作。
5.4 严格质量责任及总工期控制
依据总包合同,按ISO9000标准文件资料管理程序要求,总包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建立《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树立总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技术、质量管理的权威与责任,总包要做好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质量目标设计,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严格审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方案、质量设计方案,重点设备材料供应方案等。总包要制定总体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做好阶段性工期控制,各分包单位要按照总包的统一要求,制定相应的分包工程工期控制计划。
5.5 重视工程索赔管理
按国际合同条款规定,索赔事宜应在发生28天内提出,分包要及时提供索赔文件,总包要对索赔文件进行审批,确定之后,总包向业主呈报。总包要重视与业主之间的索赔与反索赔,也要重视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反索赔与索赔工作。搞好索赔工作,是确保总、分包经济利益,确保质量、总工期控制的重要环节。
5.6 学习国外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
研究美国、日本等国在总承包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业的特色、强练内功,努力实践。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是上海建工集团以设计、施工一体化实施工程总承包完成的,取得了成功。另外,从三个层次做好建筑业复合人才的培养:政府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建筑公共管理C-MPA人才;企业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建筑工商管理C-MBA人才;项目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建筑项目管理C-MPM人才。
5.7 规范业主行为
我国已颁布《建筑法》及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施工总承包管理等法规,但目前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行业应加快制定业主行业规范的制度研究,防止业主将工程切块、分块或分段招标。另外,逐步根治目前业主压价承包、垫资承包、索要回扣、拖欠工程款四种难于克服的病症,创造更多的机会实施工程总承包管理。
5.8 在WTO条件下,政府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
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在世贸组织协议的范围内,我国要有限地、逐渐地开放建筑市场。国家可采用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许可证制度或者对重点建筑企业进行补贴或保护,以避免境外企业垄断我国总承包市场。要正确对待WTO和经济全球化。许多实行全面开放、通盘与西方快速接轨的国家,往往会落入西方国家的圈套。我们决不能让西方大承包商将我国建筑业垄断,置中国企业于总承包体系的底层,充当二包、甚至三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中国建筑业年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叶毅,秦安民 项目法施工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 张青林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改革实践与走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张海贵,吴根红 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6] 梁钅监 国际工程施工经营管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7] 阮连法 建筑企业管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8] [英]弗兰克。哈里斯著,毛磊等译 现代建筑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 马红,金香梅 世界建筑业管理惯例与中国建筑业应对WTO的对策[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合同会签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要求由不同专业部门审查分包合同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协议条款的完备性和严密性,专项条款的实效性。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时抽查发包单位支付分包工程款项的情况,督促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分包结算。制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工作手册》,全面全方位指导输变电施工分包全过程管控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手册》可从计划申请、合同协议、入场验证、过程管控、考核评价等五个关键环节入手,对分包管理具体实施单位、项目部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进行明确、规范,要对应细化专业工作模板,明晰工作程序,便于参建单位在不同环节对照执行,也易于统一思想、统一标准,便于各级分包管理工作检查。建立对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分包动态监管采取“各负其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各责任主体、各管理层级特别是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三个项目部要切实落实分包动态监管基础工作。
分包动态监管主要包括分包计划、队伍选择、合同管理、人员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动态管控。分包动态监管目的是规范分包管理关键环节的管控方法,实现各管理层级对分包全过程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督掌控,有效解决分包管理中存在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突出薄弱环节,防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提高各责任主体分包管理的自觉性和针对性,促进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突出分包过程管控。制定“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检查大纲”,设置针对施工、监理和业主三个项目部的检查内容,开展常态监督,并组织专项检查。严格审查分包计划、分包商资质、分包合同内容和金额、履约情况、安全协议及分包信息逐级备案情况。重点落实劳务分包“同进同出”管理责任,是否采取打卡考勤、作业前签字、安全监护等措施,分包款支付,分包合同与资金流向是否相符等关键内容;将进场人员的信息管理,分包人员的教育培训,现场分包机械机具及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情况,分包作业施工安全方案编制、审核,分包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交底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
随时掌握分包人员资格能力,体检保险办理,考勤及工资发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闭环整改,确保分包过程管理可控、在控。工程完工后,各在建项目部对项目使用的分包单位,从安全、质量、进度、机具、人员等管理方面对分包商进行评价,按“优良、一般、较差”三类评定分包商等级。建立优胜劣汰的分包队伍准入机制,实行排序末位淘汰,筛选出骨干施工分包商队伍,依托网络技术和标准工艺实训基地,对分包作业核心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考核,提高分包队伍安全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深化合格分包商名录的应用。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以协同监督工作机制为平台,采取“多部门协同,全方位管理”手段,建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本着“依法合规、谁发包谁负责、分级监控”原则,与依法治企工作统筹兼顾,与效能监察相结合,会同技经、审计专业加强输变电工程工程分包管理,进一步规范输变电施工市场秩序和工程承发(分)包各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和行业对工程发包与承包项目的相关要求。采取施工分包队伍公示措施,在网站、宣传栏等位置将工程项目分包情况进行公示,明示分包队伍、项目负责人及质安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分包范围等分包信息,自觉接受业主、监理以及相关各方监督。将工程分包管理纳入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监督和定期报告的重点内容,要求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本单位工程的分包管理情况,构建起横向多部门、纵向各层级全面监督、共同治理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明确责任加大考核。制定《输变电工程施工承包商不良行为考核办法》,将分包管理按体系建设、资质管理、合同管理、过程管控、队伍培训、信息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内容,对施工承包商违反合同约定相关条款的管理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并结合月度例会对分包管理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对于建设管理单位存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纳入月度、季度综合评价进行考核;对于监理和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按照制定的不良行为考核办法,依次采取业主项目部考核、扣减评标分值、暂停授标、限制授标等措施进行处罚。
作者:冯玉功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分包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包管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就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分包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工程分包,特指施工企业之间,将其自身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或者是劳务作业,交给第三方来承包的行为。在分包过程中,发包给第三方的施工企业为总承包人,而作为第三方承包施工工程的为分包人。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分包活动的定义为:指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下的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活动。因此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分发包实践中,分包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强调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管理就具体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包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宏观上来讲建筑市场完善分包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建筑市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众所周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然是朝向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市场需求的中心就是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所有的相关企业走更为专业化的道路,建筑工程也同样如此。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二) 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客观意义上分析完善分包管理体制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工程分包有于大型施工企业走向高端,中小型施工企业步人专业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施工企业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换,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迈进,必将抛弃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工程分包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容繁杂、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变化,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而更加重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专业工程分包队伍和劳务队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其人力、设备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
三、 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一)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企业建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把分包队伍的管理纳入其职权管理范畴,进行系统统一的策划,确立以人为本,管理高效,控制有力的分包管理思路。工作责任细分,明确部门在分包队伍管理的职能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按照管理流程制度化、管理手段程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包队伍管理一体化文件,内容包括分包队伍的引进、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日常生活管理及权益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从而才能形成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分包队伍管理和分包工程管理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分包管理部门对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二)严格队伍引进,严守市场准入
选择资质达标、诚信守约、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有素的合格分包队伍,是做好分包工程管理和分包队伍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建筑分包商市场,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对专业化施工程度高的项目,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建立项目部,接受企业分包管理机构整体管理,对需要引进其他协作分包队伍的,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分包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程序,严格队伍引进。一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工程内容和工程进度,提出分包立项申请,经企业审批后,连同分包商资质、业绩、资信等资料一并提交项目部及监理审核、批准。二是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立项,向合格分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组织招标。并组织评标小组对分包商的报价和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在对分包商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后,推荐中标人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确定合格的分包商。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需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还应当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廉政合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而后经业主项目部审批,企业监察部门对全过程实施监督。
三)加强过程监管,强化施工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 海外EPC分包模式 优势
海外EPC模式是指由分包商按照合同的约定,完成工程设计、材料设备的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真正实现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合理交叉联系与紧密融合,并且分包商能对工程的进度、质量、造价和安全全面负责的,在工程交付业主时能立即投入使用的项目管理模式。虽然目前,业主自行管理仍占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流地位,但海外EPC分包管理、项目管理和代建制等新式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次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这标志着,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工程承包方式与国际接轨。而海外EPC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参与方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使项目的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完成对工程各个目标的最有效控制。同时,在应用中与传统模式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海外EPC分包模式的优越性。
1、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1.1合同模式不同
传统模式的合同除以法律形式束缚合同的双方外,是将设计图纸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招标。工程规划、设计、实施到竣工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并且业主和承包方所承担的义务几乎相等,所面对的风险自然也不相上下。合同双方易因资金,政策,通货膨胀等因素对工程整体造成不良影响。
而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进入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其合同模式具有快速跟进管理、合同总价固定、承包商承担绝大部分风险的三个特点。
快速跟进管理。海外EPC合同模式是在主体方案确定后,进行边设计边施工。即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每完成一部分分项工程的的设计就对这部分分项工程组织招标、进行施工。与传统模式不同。能进一步缩短工程从规划到竣工的周期。并且节约了建设投资,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效率。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工程整体造成的影响。
合同总价固定。固定的合同总价使业主不用花费精力去考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且几乎不会出现超出合同金额、资金短缺的现象。适当的保护了业主的了利益。
1.2适用范围不同
传统模式主要适用于房屋建筑类的中小型工程,专业方面的设计简单,整个项目中设计工期的比例远远小于施工工期。因此很少涉及到复杂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在传统模式中,通常业主会分别把设计和施工任务交给不同的承包商来依次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业主才能通过施工招标来选择施工承包商,再由施工承包商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施工任务。所以传统模式的耗时长,工程效率低。
海外EPC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型工业投资项目,项目投资规模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设计工期的比例要高于施工工期。因此在这类工程中,经常涉及到复杂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在海外EPC分包模式中,指业主选择一家分包商或者分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分包任务。由于海外EPC模式是在设计的同时进行设备材料的采购,而且设计和施工实现了深度交叉,因此有效地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工程效率。
2、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2.1 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的强大的市场应用中的实用性,主要来源于它相较传统管理模式的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工程分包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丰富经验,将建设单位从其不熟悉的工程建设中解放出来,有活力、有方向性。使设计、施工、采购互相协调,实施深度交叉作业。提高工程效率。可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设计的专业水平。同时又能充分发挥采购的规模优势,结合施工单位丰富的施工经验,使工程建设既合理又经济。可以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整体技术优势,代替业主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全面贯彻国家、行业政策及规程规范,使风险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可以通过工程分包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控与综合协调,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强化了设计单位的责任,提高设计效益,减少施工过程的变更。
2.2基于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独特的自身优势,其特点可以总结为:海外EPC模式有利于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海外EPC分包模式是在统一的组织体系和框架下开展运作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把E(设计)、P(采购)、C(施工)三者结合在一起,由单个承包商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面负责, 项目责任单一, 简化了合同组织关系。有利于业主管理,并大大的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业主所承担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使业主得到便利及更多的利润。由于海外EPC模式中分包商有足够的自,业主只做质量监管,所以传统管理模式中业主所面对的设计方案的缺陷和变更、招标失误、合同缺陷、资金短缺、材料设备价格波动、施工索赔、政策法规的变化等风险在实行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后绝大部分转移给了分包商。降低了业主承担的风险。采用总价合同的合同模式。固定合同总价是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为了避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给业主带来风险,故采用固定合同总价的方式。业主与承包商签约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谈妥价钱。合同价格一旦确定后,不可以随意变动,必须按约完成工作。因此不会出现超出合约预算金的情况,从而保护了业主的利益。虽然总价合同并不是海外EPC模式独有的,但这种方式在海外EPC模式中更具有代表性。分包商在项目执行中处于中心地位。 有很大的自。海外EPC分包项目的分包人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整个过程负总责,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建设工程的所有专业分包人履约行为负总责。也就是说,分包人是海外EPC分包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分包商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管理,对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型专用设备的提供以及各种风险的控制为项目增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3、结束语
海外EPC分包管理模式具有资源配置优化,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率、业主管理倾向以及强化单位责任等多方面的优势,将来可能会发展成为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推动我国承包方式与国际接轨,需要国家进一步的对海外EPC分包模式进行推广,使其能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同时充分利用海外EPC模式的优势与特点,面对风险、迎接挑战。尽快完成建筑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永辉.海外EPC工程分包管理模式的运行探讨.山西建筑,2010(9)
关键词:企业 分包 效益最大化 管理 共赢
一、分包管理的意义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保持经营活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分别经历了基础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战略管理,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化公司的竞争优势逐步得到削弱,市场环境中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对分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实现控本增收、利润最大化目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措施。
二、分包市场发展方向
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分包管理的模式正切合了这一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分工更趋专业化,分包管理模式在工程建设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以业主和运行单位为中心的市场管理模式及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更促进了专业化分包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分包体系的不断完善。分包队伍作为企业的一大助手,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工期等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分包队伍的管理,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已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重大研究方向。
三、分包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开发程度的逐渐提高,工程市场上采用分包建设的项目逐渐增多,并不断凸显其重要作用,许多规模大、施工难、技术要求高的工程都采用分包的模式。与国外分包队伍相比,国内的分包队伍相对比较落后,国内参与项目施工的各分包队伍由于多元性、复杂性以及诚信经营、自我约束等意识的欠缺,导致了当前我国工程项目分包管理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大量不规范的分包队伍大量涌入工程建设市场,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经常存在。这种存在,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近几年发生的许多起工程质量事故都是由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给无相应资质单位和个人施工造成的。
2.分包商的选择上不规范。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战略分包库,造成资源共享困难,分包队伍逐渐萎缩;其次对分包的选择、审核、准入不仔细、不规范,同时对新引进的分包队伍缺乏有效的考察和监管,事后对使用的分包商缺少再评价,这使企业的分包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劳务用工不规范、随意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正常履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分包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益。
3.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大部分项目部的分包合同流于形式,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密,甚至存在事后合同的现象,这为以后的结算埋下大量的纠纷隐患。
4.部分企业施行以包代管的方式,没有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甚至常常对分包队伍失去掌控力。近几年来,随着在建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张,部分岗位出现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真正对分包队伍的进度、质量、安全等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管,当分包队伍的工期滞后时,项目部往往束手无策,拿不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而且如果对违规或履约能力差的分包队伍清退的话,往往产生投鼠忌器的心理。
5.分包管理不规范。个别企业只是改“头”换“面”,许多过时的项目管理模式仍然被延续使用,管理精力被牵制。存在超结工程量、超付工程款等现象,而且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对外对内结算对比台账,分包队伍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范或设计要求,影响企业的形象。
四、分包管理的措施
引入:引入合适的分包队伍是双方合作的良好开端,是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权衡到节省公司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应引入各种专业化分包队伍,从分包队伍的企业资质、以往业绩、是否有不良记录、专业人员、装备能力、技术水平、财务状况等进行详细考察,并对优秀的分包队伍资质备案,为以后查询和建立战略分包商奠定基础。
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是企业施工过程的关键,分包队伍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企业的履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从分包队伍的施工安排、设备状况、人员选派和调整、当地人员雇佣等方面作为监管重点,随时掌握,做到设备选型要保证施工需要、施工安排需服从总体计划、人员的选派和调整需报送审批,真正做到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左右协调,盘活项目管理的一盘棋。
服务:企业与分包队伍应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双赢的关系。分包队伍是项目施工的最前端人员,也是项目利润的直接实现者,积极帮助分包队伍合理组织材料、机械、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对于双方深化合作关系,维护合作稳定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服务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进度计划和各种风险防范预案,加强现场技术指导、跟进、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督,严格过程控制。
建制:企业要在分包管理上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大胆尝试,要在发展中不断摸索经验,更要善于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地探索更加适合企业和社会体制条件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成本管控体系,利于以后施工的监管和服务。以健全的体制机制来约束、规范分包管理,以科学的体制机制来激发,促进分包管理更创新局面。
五、结束语
分包管理对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更多的企业重视到这一点,创造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合同法学》/赵旭东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2月
[3]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2月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
近年来,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电网建设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高峰时段参建人数达25万多人,其中70%左右是分包人员。施工分包管理水平的高低、好坏,对工程建设各类目标的实现,尤其对项目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从事输变电工程管理工作多年,并结合现场实际,本文总结了几点在分包管理方面的经验,以供共同探讨。
一是建立分包管理制度。为规范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首先需制定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要遵循“统一准入、全面管理、过程控制、严格考核、谁发包谁负责”的原则,对分包队伍的准入条件进行统一,全面全方位对分包管理进行动态过程管控,实行严格考核,确保落实发包单位的分包责任。分包是指施工承包商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发包给其它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完成的活动。分包分为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办法中需要明确劳务分包商需具有相应的劳务作业能力,不得再次分包;施工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管理方式应与其分包形式一致;输变电工程的主体工程不得进行专业分包;输变电工程禁止转包或违规分包;禁止无资质队伍采取资质借用、挂靠等手段参与分包;严禁施工承包商以包代管、以罚代管。
二是细化措施,有效落实。一是建立统一的合格分包商名录,要求所有输变电工程必须从合格分包商名录中择优选用符合分包内容和方式的分包商;为防止分包商超能力承揽任务,要对拟选用的分包商同时承揽分包任务情况再次进行核查,杜绝分包商超能力承揽任务。另一方面,要积极督导施工企业与长期良好合作,主动规范遵守规章制度要求的骨干分包队伍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适时开展分包商资格审查活动,使能力强、信誉高、资格满足要求的骨干分包队伍全部进入合格分包商名录,确保所有输变电工程选择的分包商资质均合法、有效。二是加强输变电工程分包准入环节管理,充分利用公布的分包商法人、资质、资信、账号等信息,通过审查原件、扫描件备案等手段,核实授权书和相关文件,防止资质冒用和挂靠,确保分包合法合规;三是制定输变电工程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两个合同范本,全面应用于各类输变电工程,从源头上杜绝私自扩大分包范围、变相转包、对主体工程进行违规专业分包等问题;修订完善分包安全协议范本,全面应用于甘肃公司各类基建工程。合同会签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要求由不同专业部门审查分包合同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协议条款的完备性和严密性,专项条款的实效性。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时抽查发包单位支付分包工程款项的情况,督促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分包结算。四是制定《输变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工作手册》,全面全方位指导输变电施工分包全过程管控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手册》可从计划申请、合同协议、入场验证、过程管控、考核评价等五个关键环节入手,对分包管理具体实施单位、项目部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进行明确、规范,要对应细化专业工作模板,明晰工作程序,便于参建单位在不同环节对照执行,也易于统一思想、统一标准,便于各级分包管理工作检查。五是建立对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分包动态监管采取“各负其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各责任主体、各管理层级特别是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三个项目部要切实落实分包动态监管基础工作。分包动态监管主要包括分包计划、队伍选择、合同管理、人员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动态管控。分包动态监管目的是规范分包管理关键环节的管控方法,实现各管理层级对分包全过程管理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督掌控,有效解决分包管理中存在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突出薄弱环节,防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提高各责任主体分包管理的自觉性和针对性,促进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突出分包过程管控。制定“输变电工程分包管理检查大纲”,设置针对施工、监理和业主三个项目部的检查内容,开展常态监督,并组织专项检查。严格审查分包计划、分包商资质、分包合同内容和金额、履约情况、安全协议及分包信息逐级备案情况。重点落实劳务分包“同进同出”管理责任,是否采取打卡考勤、作业前签字、安全监护等措施,分包款支付,分包合同与资金流向是否相符等关键内容;将进场人员的信息管理,分包人员的教育培训,现场分包机械机具及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情况,分包作业施工安全方案编制、审核,分包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交底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随时掌握分包人员资格能力,体检保险办理,考勤及工资发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导闭环整改,确保分包过程管理可控、在控。工程完工后,各在建项目部对项目使用的分包单位,从安全、质量、进度、机具、人员等管理方面对分包商进行评价,按“优良、一般、较差”三类评定分包商等级。建立优胜劣汰的分包队伍准入机制,实行排序末位淘汰,筛选出骨干施工分包商队伍,依托网络技术和标准工艺实训基地,对分包作业核心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考核,提高分包队伍安全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深化合格分包商名录的应用。
四是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以协同监督工作机制为平台,采取“多部门协同,全方位管理”手段,建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本着“依法合规、谁发包谁负责、分级监控”原则,与依法治企工作统筹兼顾,与效能监察相结合,会同技经、审计专业加强输变电工程工程分包管理,进一步规范输变电施工市场秩序和工程承发(分)包各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和行业对工程发包与承包项目的相关要求。采取施工分包队伍公示措施,在网站、宣传栏等位置将工程项目分包情况进行公示,明示分包队伍、项目负责人及质安员的姓名、联系电话、分包范围等分包信息,自觉接受业主、监理以及相关各方监督。将工程分包管理纳入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监督和定期报告的重点内容,要求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本单位工程的分包管理情况,构建起横向多部门、纵向各层级全面监督、共同治理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五是明确责任加大考核。制定《输变电工程施工承包商不良行为考核办法》,将分包管理按体系建设、资质管理、合同管理、过程管控、队伍培训、信息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内容,对施工承包商违反合同约定相关条款的管理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并结合月度例会对分包管理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对于建设管理单位存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纳入月度、季度综合评价进行考核;对于监理和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按照制定的不良行为考核办法,依次采取业主项目部考核、扣减评标分值、暂停授标、限制授标等措施进行处罚。
关键词: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5
1 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概念
1.1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含义
所谓工程项目总承包,主要指的是从事工程总承包的相关企业受业主的委托,并根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全过程或者部分阶段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承包过程。它是一项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宗旨,并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思路、整体安排以及全面协调衔接工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工程总承包企业需要依据相关合同的约定向业主负责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等工作,同时工程总承包企业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将所承包工程中的一些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此外,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宗旨是在节省造价成本以及满足业主对产品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规定工期内,凭借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
1.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特点
1.2.1 尽管业主招标环节是发生在项目立项之后,但是总承包企业一般都会在工程项目的立项前,就开始给业主做详细的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总承包企业与业主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还便于总承包企业更好掌握业主的意图,进而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开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报价来中标。
1.2.2 由于总承包的项目往往都是工程量非常庞大的,往往不是一个企业就可以独立完成,因此就必须考虑加强资源的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承包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有效地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供应链,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投标和报价,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1.2.3 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更多的是关注工程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只从总宏观的角度进行一定控制,进而使得承包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项目实施,尽管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在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等环节的创新能力。
1.2.4 总承包企业拥有完整的责任体系。总承包企业对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的协调责任是一体化的,这也就使得在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工程之间的责任都非常的明确,不存在责任的盲区。
1.2.5 由于总承包企业不仅需要负责项目整个生命期,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个专业工程在工作中的协调,进而全面分析、研究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 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总承包方式是现阶段国内外建设过程中使用广泛的发承包方式,这种承包方式对于处理工程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设计企业与业主、总包与分包、执法机构与市场主体等各种复杂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工程项目总承包不仅降低建设过程中资源占用和管理成本,同时也使得业主避免了各项繁杂事务的困恼,使得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的合理化利用。此外,承包企业也减少了因变更、纠纷以及索赔的繁琐,使得成本、技术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紧密。
2.2 利于提升履约的执行力,确保工期和质量
由于采取项目总承包,可以让承包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势。而且在总承包企业的指挥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综合协调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促进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2.3 利于政府部门打破行业垄断
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去处理激烈的建筑市场当中突出的各项难题,同时还可以加强风险保障制度的落实。
2.4 便于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升招标的档次
在落实工程设计责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概念设计和成本的双重竞标,把“投资无底洞”的现象扼杀在工程发包当中。
2.5 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
首先,实现了组织形式从单一的形式转变为综合的形式,进而有效地整合成资金、技术、管理的大型企业;其次,建立了工程总承包、施工承包、分包三大梯度塔式结构形态;最后,不仅扩大行业市场的份额,同时还提升了参与BOT的实力。
2.6 利于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采用项目总承包模式作为建设协调中枢进行项目建设,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系统,进而确保建设施工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规范化,进而有效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3 建筑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现状
3.1 相关法规不健全
首先,根据当前国家在工程总承包方面颁发的法规和资质体系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建设行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完善健全,尽管在《建筑法》当中提倡加强建筑工程实施项目总承包模式,但却没有明文规定该怎么样进行总承包工作的开展,也没有颁发相应的法规文件;其次,在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管理法当中,都有详细地对项目的施工、设计以及监理等分别招标投标的相关规定,但对于项目总承包的招标投标方面没有做出相关的条文规定,并且还没有相关的总承包招标文件、合同的范本;最后,在项目监理、咨询、设计以及施工单位资质的分割方面,依然存在着政策性的问题,进而导致项目总承包还处于提倡阶段,没有实际的应用,从而游走在项目承包市场的边缘。
3.2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当中,专业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当前先进的科技、管理技术等多重基础素质的要求下,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人才就十分的缺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新技术、与国际交流的管理型复合人才也非常的少,进而导致管理人才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工作的要求。
3.3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建筑行业传统机制的影响,导致建筑企业存在着部门分割和行业分割的各项问题,使得一个施工企业的内部无法有效地进行协作,更无法以专业化的方式来促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提升,因此这种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4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有待提升
在实践中,跟一些国际型的建筑公司合作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在项目管理技术方面与国际上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的许多地方,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有效地采用信息管理进行工程建设的沟通交流,比如采用互联网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管理。
3.5 技术创新与管理责任的落实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国内的大型工程企业虽然学习了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没有有效地重视总承包的管理,不仅对WTO的相关资讯不了解,同时还对国际承包企业的条例不了解,进而导致对总包和分包的责权管理混乱。此外,还有许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的学习流于形式化,导致企业当中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
4 改进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措施
4.1 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加强总承包管理
在项目总承包管理工作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项目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一些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本工程的软件及管理方案,进而起到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总承包管理的水平的作用,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4.2 调整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
对于调整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采取提升总承包施工资质的标准,进而降低符合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数量,并对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进而有效地培养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国内外与国际承包商抗衡。
4.3 明确承包责任和质量责任
对于承包责任,首先,在项目实施前期,要保障社会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协助业主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等手续,做好拆迁工作;其次,要协调设计环节,主要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要加强协调结构与建筑设计,在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的专业系统的设计工作;最后,要加强采购设备的协调,其内容主要是一些设备的外贸、报关、开箱、索赔等。
对于质量责任,主要是要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及岗位责任制,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为主要依据,加强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质量目标设计,对技术、质量管理的权威和责任,并根据ISO9000标准的相关要求,对各分包单位的技术方案、质量设计方案、重点设备材料供应方案进行严格审批,进而保障总承包实施的整体质量。
4.4 加强复合型人才综合技能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存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各项人才综合技能和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在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方面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等,同时从政府着重培养建筑公共管理人才,企业着重培养建筑工商管理人才,项目部着重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等方面来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之既拥有坚实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拥有较强法律知识、外语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等复合型管理人才。
5 结语
总之,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制度实施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努力实施建筑行业的改革条件下,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其经营的质量,是当前每个建筑施工单位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伴随着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不断把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组织结构、落实承包责任、质量责任、理赔管理等重要工作中,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特色的总承包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