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监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

第1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实现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1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要切实加大土地流转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说明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让人们在思想上对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认识。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印发彩页,也可通过报纸、杂志等进行宣传,另外可以开展讲座、培训,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明确管理机构,规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

首先,明确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要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到实处,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及时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规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

2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

2.1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

稳定农资价格,就是对于农民朋友购买农资的第一个保障,不至于花费太多,同时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可以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为人们节省资金。

2.2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在备春耕期间和夏播期间,一定要切实做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主动出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给农民朋友营造一个放心购买农资的健康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同时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乡(镇)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不可小视。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条件,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发展也要跟上步伐,逐渐优化资源配置。在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网络连接,普及网络知识,让人们逐渐的熟悉网络的使用,走进网络信息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信息建设方面,国家和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可以组织一定的培训。农村环境决定熟悉网络计算机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应该从基础做起。

4结语

第2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一、保险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相比,保险网络营销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经营成本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销售保单,可以省却目前花费在分支机构网点及营销员上的费用。保险险种、公司评介等方面信息电子化后可以节省印刷费、保管费。通过降低保险总成本从而降低保险费率,更好地吸引客户。

2.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网络就如同一位保险专家,不仅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大大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获得诸如公司背景、保险产品及费率的详细情况,顾客可以随意访问多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比较其产品的价格。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险种。联机通讯固有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保险双方的沟通。

3.有利于促进保险宣传和市场调研的电子化,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在网络环境下,保险人可以用公告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全球电子广告,向顾客发送有关保险动态、防灾防损咨询等信息,既能扩大保险宣传,又能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克服传统营销中借助报纸、印刷宣传小册子所固有的信息量小或成本高、时效差的不足。

4.节省营销时间,加速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几乎无需其他环节就可以立即进网,供顾客选择。由于网络的存在,投保人也用不着等待销售代表回复电话,可以自行查询信息,了解保险产品的情况。而且保险网络营销还具有24小时随时调用的优势,减少了市场壁垒,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保险网络营销的可行性

1.网络环境初步具备。从INTERNET在国内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已建成四大互联网络,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网(CSTNET)、中国全国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这些网络均面向公众提供INTERNET商业服务。随着我国加大信息产业投入政策的逐渐落实,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将是惊人的。

2.有广阔而优良的潜在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达62万户,1998年为210万户,1999年底为400万户,估计到2000年底可能达到600-900万户。数量众多且每年成倍数增长的互联网访问者是保险网络营销的潜在目标市场。这一目标市场的特点是:首先,上网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对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保险商品及公司信息理解相对容易。其次,上网用户这一群体平均收入较高,为他们购买保险商品提供了经济基础。据调查,个人上网用户平均月收入1000一2000元者占32.4%;2000—5000元者占14.4%。再次,从这一群体年龄结构来看,21—3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79.2%左右。他们的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产品。

3.我国保险界已认识到网络对保险营销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面向公众开通运行,这是我国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办的第一个保险行业的专业网,也是继英国出现“直播”保险公司、法国A&A.AON等发起组织全球保险网等一系列现象出现后,我国保险业在网络化方向的一项重大举措。

三、我国开办保险网络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办保险网络营销对保险业的影响

保险网络营销将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国保险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1.对保险中介人的影响。保险网络营销方式的出现,会减少市场上对传统保险人和经纪人的中介需求。然而,由于受现有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约束,短期内保险中介人的地位不会受到冲击。这就要求保险中介人早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

2.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自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一般思路是以扩大机构的设置来增大市场占有率。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工具应用于保险业,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在网上作核保、核赔和远程保险服务,这无疑对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利用网络进行保险营销还存在一个网络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包括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保密技术,而安全保密技术又包括网络静态节点的安全和信息流的安全。网络静态节点的安全防护主要通过“防火墙”来解决,信息流的安全则是通过对信息网的加密来解决。

3.对保险监管部门的影响。我国保险监管历时不长,其监管手段如立法监管、技术上通过稽核举报、财务监管等方式基本上是以传统保险营销为目标,在保险市场上网络营销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监管手段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为了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维护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正常的经营秩序,保险监管部门要及时推出适应未来保险市场发展的监管制度和手段。

(二)面对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世界金融业向无现金、无支票的电子化迈进,网络保险发展是必然的。我国保险业应抓住时机,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尽早开展保险网络营销规划—和研究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研究,以适应我国保险业的开放和发展。

第3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一)信息化时代经济的新诠释

网络经济的概述并不真正理解网络经济的运用,这时需要我们对不同形式的经济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经济的界定分析,并进行充分的应用(谢芳,2007)。知识经济充分运用生产知识、生产信息等进行合理分配,建立以知识推动生产的发展体系,只有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前提下,网络经济才有充足的结构体系支撑,并有了发展的内核。相同的,信息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了高速化发展的信息来源。

(二)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1.网络经济具备有多样性。

网络经济内容众多且有明显的渗透性。这导致网络经济在工业、农业的投入较多,服务业的运用也逐年增加。特别是网络经济促进了高科技电子行业、金融业、商业、通讯业以及科学研究等发展,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愈发需要网络经济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便是网络竞争,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更加有利于资源与金钱的竞争。

2.网络经济涵盖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因素。当网络银行开通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购物平台,使网络经济的发展再上一层楼。支付宝等虚拟网络支付平台出现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半以上的份额,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当然,虚拟经营与现实经营相结合,才能发挥信息化经济运行的一体化。本文通过数据表明网络经济的增长时态,体现网络交易的增长变化。

3.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

从上文的数据中便能得出结论,我国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网络经济的成长性来自于网络经济的便捷化和高效化,也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说,网络经济的成长性与用户的反馈息息相关,如果有正面的用户反馈,则将会作用于更多的用户,促进发展;相反,如果有部分用户给予否定的评价,则会反作用于后面的用户,导致危机的出现因此网络经济的成长不可估量,这也正是它出现风险的重要来源。

二、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种类以及成因分析

(一)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是网络信息化经营数量增加过多所致,同时与经济全球化非对称性相关。网络经济大部分经济活动是需要借助于网络交易平台来进行的,而这些交易平台的存在导致了电子商务数量的增加,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模式。由于网络经济的诸多优良特性广受人们青睐,导致传统贸易的数额逐年减少,直接影响了当前税基。特别是一部分网络经济交易避开了“纳税区”,导致纳税款的减少,并且查税难度也逐渐加大,给政府财政管理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网络经济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我国经济风险跟随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受到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大。网络经济容易受到网络的约束和影响,特别是网络的“交叉感染”使网络经济容易出现网络漏洞,譬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孙文远,2012)。再者,虚拟货币的出现给现实货币流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权衡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两者的关系,极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监管失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监管风险

网络经济涉及面非常广,部分企业网络经营管理人力不够,导致出现了监管风险。监管风险分为内外监督两部分。据调查,有80.15%的网络非法行为是企业内部人员操作,给企业和网络用户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影响。同时,监管不力还导致企业不能积极地实现企业与经济变革的接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失,商业机密泄露和经济损失便在所难免。从我国当前部分网络企业来看,缺乏系统的监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外界出现的状况做出全面的调整。从统计来看,百分之九十的网络企业信息防控都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实现有力的监管,就极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爆发。外部监管的困难在于交易网络化、信息化、交易变化性大、消费者信息不能完全确保正确等(杜雷鸣,2005)。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指的是技术漏洞而导致网络经济出现的风险。一般来说,技术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病毒感染、技术漏洞等。技术风险是影响网络经济的关键风险之一,如果不能克服技术风险,将会给网络经济带来灾难。技术风险又包括以下几点:

1.网络硬件、软件风险。

硬软件风险在于破坏硬软件或者利用软件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设备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干扰。特别是部分企业进口一些不正规的计算机部件,使计算机硬件使用寿命出现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部分硬件在出厂时便被预先设置计算机病毒等,给使用企业带来威胁。我国网络使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可操作平台相较发达国家较低,极难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发展硬软件迫在眉睫,可见硬软件风险还会在一定时期内给网络安全带来损失。

2.网络运行风险。

运行风险体现在人们没有科学的网络操作意识,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运行风险是来自于不正当的网络操作。正确的网络运行操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安全。与此同时,还能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减少技术风险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指的是因为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和不准确性等带来的风险。虚假的网络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的必要条件,只有遏制虚假网络信息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现诈骗信息并及时处理。据2012年统计,我国出现的网络诈骗额高达300亿人民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诈骗的数额和数目也逐渐加大。伴随着电子网银的发展,快捷支付已经成为众多网民网络付款的重要方式,然而快捷支付所出现的漏洞也是巨大的。只要非法份子掌握了用户的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就有可能破解用户的网上支付平台,从中进行非法操作。这也是由于用户没有妥当保存好个人信息导致的。

三、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化解对策

(一)普及网络安全意识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上文笔者便提到,有很大部分的技术风险和监管风险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因此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网络安全意识是必要的。普及网络经济的风险,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把网络风险防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素质;同时,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强化责任感,把保障企业安全和用户安全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确保企业员工在长期内提高防范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经济风险防范到极致。

(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经济的风险防范需要健全的监督监管机制来执行。这要求我们国家建立网络经济风险监管机构,可以选取部分网络经营企业和实体经营企业经营加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制网络风险管理战略、监督管理策略、运行监督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完善国家网络经济安全防范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强化税收监督,针对税收问题定制相应的征税管理公约,修订和完善网络经济税收法,避免出现网络经济“免税区”。以网络交易和支付平台为重点保护对象,定制相应的网络保护法律,明确电子支付平台的职能和作用等。

(三)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

网络硬软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必然保障。因此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是提升网络安全的必要做法。这要求我们提升网络硬软件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以提升企业硬软件的整体水平,完善网络经济运行的基本投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适用于以下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研发、防火墙建设、网络数据监控研发、内部数据保密建设、网络设备引进等。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引用实现企业的保密、反病毒等能力,提升企业网络风险整体防范水平。

(四)加强网络合作和网络互助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合为一体,单独依靠个别企业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全时空性更加要求企业加强全球合作和网络互助。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网络经济安全机制,使全球网络风险判断有相同的标准。当个别企业或者国家出现网络金融危机时,给予相应的援助和技术支持。加强网络合作能够增加风险权衡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合作还能实现个别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升级、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

(五)完善网络保险制度

网络经济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网络运营企业没有充分的保险作为前提,一旦出现风险经济损失便难以挽回,这时就需要保险来减少经济损失。网络企业购买保险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子: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可获得收益。余额宝在创造收益的同时,还可能会有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是由支付宝和由众安保险承保,被盗100%赔付,可见保险的重要性。

四、结语

第4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网络银行将改变传统银行经营理念,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将不再是银行信誉的象征和实力的保障。对金融部门来说,网络银行是个“不需吃草的千里马”,对客户来说,网络银行可谓是“不关门的银行”,网络银行能极大地降低经营服务成本,网络银行的扩展是通过发展网络用户来实现,无需增加机构来为客户服务,网络银行将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可以和大银行相对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 

我国的网络银行是实体银行为加强金融竞争能力而产生的,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实体银行。网络银行作为新兴业务渠道,自身特点决定一旦发生风险,对银行本身,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众接受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观念不是很容易, 适当地向客户和社会加大网络宣传,以改变我国网络发展水平较低,网络意识差的情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 

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以“安全网络银行命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很多客户对网络安全心存顾虑,银行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网络银行很可能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尽管目前各银行网站均采取了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但对于超级“黑客”来说,仍存在着防不胜防的问题。网络银行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所以要进一步搞好网络银行系统的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设计安全、合理的网银安全架构,,各服务器区以防火墙作为区域安全边界,各区域边界防火墙采用不同厂家的产品,由此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了“多层异构防火墙”安全架构。加强法律对网络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必须有严密的安全对策、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建立以安全为中心的制度保障体系。网络银行用户作为网络银行终端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在网络银行的安全机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网络银行安全的最终环节。一定要认清网络银行网址,避免进入“假网银”。通过证书验证客户身份,确保其真实性,防止其他人员非法使用。还要有效防范木马与病毒对终端系统的攻击。 

第5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 经济风险 形成因素 财政风险 监管风险

信息时代我国经济的内涵

(一)信息化时代经济的新诠释

信息化经济又可以说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并不是一些简单的部门经济或者行业经济,不是简单的以网络运行为基础的经济,亦不是因网络发展而派生的经济。网络经济是一项系统的经济,是以实现经济建设的高速化、网络发展充分应用于各个经济建设环节的经济。与此同时,网络经济减少了人为干预,使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增大,经济风险也随之到来(刘恩嘉,2012)。

网络经济的概述并不真正理解网络经济的运用,这时需要我们对不同形式的经济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经济的界定分析,并进行充分的应用(谢芳,2007)。知识经济充分运用生产知识、生产信息等进行合理分配,建立以知识推动生产的发展体系,只有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前提下,网络经济才有充足的结构体系支撑,并有了发展的内核。相同的,信息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了高速化发展的信息来源。

(二)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1.网络经济具备有多样性。网络经济内容众多且有明显的渗透性。这导致网络经济在工业、农业的投入较多,服务业的运用也逐年增加。特别是网络经济促进了高科技电子行业、金融业、商业、通讯业以及科学研究等发展,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愈发需要网络经济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便是网络竞争,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更加有利于资源与金钱的竞争(陈禹,2013)。

2.网络经济涵盖虚拟经营。虚拟经营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因素。当网络银行开通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购物平台,使网络经济的发展再上一层楼。支付宝等虚拟网络支付平台出现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半以上的份额,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当然,虚拟经营与现实经营相结合,才能发挥信息化经济运行的一体化。本文通过数据(如表1、图1所示)表明网络经济的增长时态,体现网络交易的增长变化。

3.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从上文的数据中便能得出结论,我国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网络经济的成长性来自于网络经济的便捷化和高效化,也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说,网络经济的成长性与用户的反馈息息相关,如果有正面的用户反馈,则将会作用于更多的用户,促进发展;相反,如果有部分用户给予否定的评价,则会反作用于后面的用户,导致危机的出现(吕思新,2008)。因此网络经济的成长不可估量,这也正是它出现风险的重要来源。

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种类以及成因分析

(一)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是网络信息化经营数量增加过多所致,同时与经济全球化非对称性相关。网络经济大部分经济活动是需要借助于网络交易平台来进行的,而这些交易平台的存在导致了电子商务数量的增加,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模式。由于网络经济的诸多优良特性广受人们青睐,导致传统贸易的数额逐年减少,直接影响了当前税基。特别是一部分网络经济交易避开了“纳税区”,导致纳税款的减少,并且查税难度也逐渐加大,给政府财政管理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网络经济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我国经济风险跟随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受到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大。网络经济容易受到网络的约束和影响,特别是网络的“交叉感染”使网络经济容易出现网络漏洞,譬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孙文远,2012)。再者,虚拟货币的出现给现实货币流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权衡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两者的关系,极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监管失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监管风险

网络经济涉及面非常广,部分企业网络经营管理人力不够,导致出现了监管风险。监管风险分为内外监督两部分。据调查,有80.15%的网络非法行为是企业内部人员操作,给企业和网络用户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影响。同时,监管不力还导致企业不能积极地实现企业与经济变革的接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失,商业机密泄露和经济损失便在所难免。从我国当前部分网络企业来看,缺乏系统的监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外界出现的状况做出全面的调整。从统计来看,百分之九十的网络企业信息防控都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实现有力的监管,就极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爆发。外部监管的困难在于交易网络化、信息化、交易变化性大、消费者信息不能完全确保正确等(杜雷鸣,2005)。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指的是技术漏洞而导致网络经济出现的风险。一般来说,技术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病毒感染、技术漏洞等。技术风险是影响网络经济的关键风险之一,如果不能克服技术风险,将会给网络经济带来灾难。技术风险又包括以下几点:

1.网络硬件、软件风险。硬软件风险在于破坏硬软件或者利用软件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设备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干扰。特别是部分企业进口一些不正规的计算机部件,使计算机硬件使用寿命出现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部分硬件在出厂时便被预先设置计算机病毒等,给使用企业带来威胁。我国网络使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可操作平台相较发达国家较低,极难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发展硬软件迫在眉睫,可见硬软件风险还会在一定时期内给网络安全带来损失。

2.网络运行风险。运行风险体现在人们没有科学的网络操作意识,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运行风险是来自于不正当的网络操作。正确的网络运行操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安全。与此同时,还能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减少技术风险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指的是因为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和不准确性等带来的风险。虚假的网络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的必要条件,只有遏制虚假网络信息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现诈骗信息并及时处理。据2012年统计,我国出现的网络诈骗额高达300亿人民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诈骗的数额和数目也逐渐加大。伴随着电子网银的发展,快捷支付已经成为众多网民网络付款的重要方式,然而快捷支付所出现的漏洞也是巨大的。只要非法份子掌握了用户的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就有可能破解用户的网上支付平台,从中进行非法操作。这也是由于用户没有妥当保存好个人信息导致的。

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化解对策

(一)普及网络安全意识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上文笔者便提到,有很大部分的技术风险和监管风险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因此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网络安全意识是必要的。普及网络经济的风险,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把网络风险防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素质;同时,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强化责任感,把保障企业安全和用户安全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确保企业员工在长期内提高防范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经济风险防范到极致。

(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经济的风险防范需要健全的监督监管机制来执行。这要求我们国家建立网络经济风险监管机构,可以选取部分网络经营企业和实体经营企业经营加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制网络风险管理战略、监督管理策略、运行监督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完善国家网络经济安全防范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强化税收监督,针对税收问题定制相应的征税管理公约,修订和完善网络经济税收法,避免出现网络经济“免税区”。以网络交易和支付平台为重点保护对象,定制相应的网络保护法律,明确电子支付平台的职能和作用等。

(三)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

网络硬软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必然保障。因此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是提升网络安全的必要做法。这要求我们提升网络硬软件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以提升企业硬软件的整体水平,完善网络经济运行的基本投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适用于以下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研发、防火墙建设、网络数据监控研发、内部数据保密建设、网络设备引进等。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引用实现企业的保密、反病毒等能力,提升企业网络风险整体防范水平。

(四)加强网络合作和网络互助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合为一体,单独依靠个别企业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全时空性更加要求企业加强全球合作和网络互助。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网络经济安全机制,使全球网络风险判断有相同的标准。当个别企业或者国家出现网络金融危机时,给予相应的援助和技术支持。加强网络合作能够增加风险权衡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合作还能实现个别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升级、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

(五)完善网络保险制度

网络经济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网络运营企业没有充分的保险作为前提,一旦出现风险经济损失便难以挽回,这时就需要保险来减少经济损失。网络企业购买保险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子: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可获得收益。余额宝在创造收益的同时,还可能会有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是由支付宝和由众安保险承保,被盗100%赔付,可见保险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新趋势,我国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国家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增加网络技术研发投入、努力建立网络合作,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水平,为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恩嘉.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策略[N].北方时报,2012(2)

2.谢芳.网络经济系统风险及其模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5)

3.陈禹.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就信息时代经济规律的三点想法[J].中国信息界,2013(6)

4.吕思新.关于我国经济风险现状、成因和对策[J].管理世界,2008(2)

第6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银行 安全 监管 风险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 or E-bank ),也称电子银行或虚拟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将客户电脑与银行相连接并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网络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服务项目。由于网络银行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又被称为“3A Bank”(Anytime、Anyhow、Anywhere)。比尔・盖茨预言,传统银行将是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网络银行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竞争领域。综合国内研究可以看出,安全问题、法律监管、风险问题是影响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安全问题

李宗芳(2007)认为:网络安全是实施网上银行业的根本保证,但从各行实施的手段来看,彼此间均有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公业务加密手段高级,对私业务相对简单。如对公业务除采用软件加密外,还采用智能卡等硬件加密手段,配以密码等辅助手段。二是提供加密的渠道不同,有的采用自己认证,有的采用国外系统认证,使得不同行之间的加密手段缺少权威性。李宗芳对网银安全的认识,主要是站在银行角度,强调了安全对于网络银行的重要性。他忽略了也是防止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

重庆大学的叶强在其“商业银行竞争的有力武器――网上银行”的论文中则从完善银行系统的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他将网上银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归纳为:假冒用户身份、窃取网络上的信息、篡改网络上的信息、否认其所发的信息及重发信息。在论文中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为防火墙技术、消息摘要、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和密钥系统。

二、法律监管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即人民银行监管银行业,保监会监管保险业,证监会监管证券业。赵亮认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过度干预。由于以前按照行政区划分分支机构,导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方面受到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过度干预。第二,信息公开性差。由于没有健全的统计报表责任制,总行与分行上报数据有较大的差异,提供的信息缺少参考价值。第三,法规不健全。原有法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金融监管要求,需进一步修改。第四,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存在缺陷。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处理主要由政府采取行政性手段加以解决。这种方式虽然能迅速解决问题,但会造成接收机构风险和成本提高。

兰州大学的吴海峰则认为,我国的银行法律法规健全,并对网络银行的法律环境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在毕业论文中写道: 2001年7月初,人民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年11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并明确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以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我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风险问题

有些学者站在银行角度分析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网络银行作为一个综合的交易系统,在其运作过程中面临着操作、信誉和法律等方面的一系列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机构都在对网络银行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界定,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范,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业示范法》、巴塞尔委员会《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原则》、美国《电子资金划拨法》、《统一商法典》等。其中,美国财政部货币总监署的《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对网络银行风险的界定较为全面,并具有典型意义。

还有些学者是站在客户角度分析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电子扒手”和“网络诈骗”两个方面:

一些被称为“电子扒手”的银行偷窃者专门窃取别人网络地址,这类窃案近年呈迅速上升趋势。因为Internet服务在给银行和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为窃取银行业、用户秘密数据的非法“侵入者”敞开了大门。一些窃贼盗取银行或企业秘密卖给竞争对手,或因商业利益,或因对所在银行或企业不满,甚至因好奇盗取银行和企业密码,浏览企业核心机密。据美国官方统计,银行每年在网络上被偷窃的资金达6000万美元,而每年在网络上企图电子盗窃作案的金额则高达100亿美元。“电子扒手”平均作案值是25万美元,而持枪抢劫银行平均作案值只有7500美元。此外,“电子扒手”多数为解读密码的高手,作案手段隐蔽,不易被抓获,通常能够查获的约为六分之一,而只有2%的网络窃贼被抓获。

网上诈骗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种最常见的网络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吸引人的免费资料等引诱互联网用户,当用户接受他们提供的电子邮件或免费资料时,不法分子编制的病毒也随之进入用户的计算机中,并偷偷修改用户的金融软件;当用户使用这些软件进入银行的网址时,修改后的软件就会自动将用户账号上的钱转移到不法分子的账号上。网上诈骗包括市场操纵、知情人交易、无照经纪人、投资顾问活动、欺骗性或不正当销售活动、误导进行高科技投资等10种互联网络诈骗。据北美证券管理者协会调查,网上诈骗每年估计使投资者损失也高达100亿美元。

第7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83-02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开发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及方法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载体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1]选择并运用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高等院校通过互联网络这一信息系统,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物质形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认识不足

通过构建网络载体来支持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部分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和建设不重视,认为网络的运用主要在于教学和科研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载体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甚至有些高校只把网络载体的建设作为形象工程,而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困难重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人才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3]而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的网络技术人员较少。由于这两部分人难于融合而成为“复合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上的陈旧,或者缺少理论的高度和说服力。如果没有一支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仅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主动占领网上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很难实现。

(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自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由于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致使一些不良信息也乘虚而入,干扰、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导致整个校园网络处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状态。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网络信息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交换和疏于及时监控和管理,不能及时对网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甄别、管理;二是在网络控制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者对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不高;三是网络管理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很多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避开监控,一些不良信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落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相关的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出现,但还存在片面和局限。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是正面的宣传教育,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和疏导;其次,没有更好地开展网络自我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对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等缺乏相应的矫正和监管,网络舆情引导方式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不高,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较少,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信息面孔呆板,几乎是文字内容的粘贴和重叠。另外,一些校园网的栏目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一些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没有及时上传。二是对课堂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有效整合,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较为单一,资源共享平台、在线学习、网络展播等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对网络载体也必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4]一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网络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学校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从多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二是加大技术、人员、资金的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提供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融合,客观上要求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运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较好地掌握了网络技术知识的、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并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以及网络监管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其在网上发现思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

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立体模式,通过制度、技术、法律和道德来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首先,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管理权责制度,使网络信息管理者(把关人)各司其职,网络“把关人”要对网络信息从源头上做好防范,把有害的信息过滤掉,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研发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理,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依靠科学技术来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再次,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做到网络信息服务有法可依,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上网行为。最后,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调控,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四)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要想在网络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网络阵地上的主动权,就必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最后,要加强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的矫正与监管,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同时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努力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

(五)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动权,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师生的兴奋点,抓住他们的兴趣去点击、去关注。”[6]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显性教育资源开发和隐性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其间,提供丰富的实时在线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网络展播、在线交流平台,并将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力驳斥错误思想观点。此外,必须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加强对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固有的虚拟性,不能代替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注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有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1~52.

第8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的作用,运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拓展和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群体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共同习俗环境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云南是一个拥有26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地区,其中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境内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自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使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民族文化的宣传必不可少。在运用传统方式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传播模式和传播观念的转变,拓宽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更全面地宣传云南民族文化,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目前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形式及其现状

(一)网站传播

民族文化网站是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目前,在互联网上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站主要的以下几类:一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此类网站不仅有云南省内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及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网站中的民族文化板块,如云南民族网、云南省民族文化网等。也有全国性的网站,如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网等,其中就有包括云南25个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此类网站内容丰富,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如云南省民族文化网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综合性内容比较丰富的网站,其栏目有民族概况、文化产业、奇风异俗、旅游博览、名特物产、民族医药、人物故事、图库、影音索材、地州频道、民博商城等。二是民族研究机构或其它相关机构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如中华民族文化网、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网、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网、云南少数民族网等;还有以商业为目的建立的网站。此类网站各具特色,与政府网站有较大的区别,也是云南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三是部分专业网站的分站点开设了民族文化的内容,成为互联网上云南民族文化的有效补充。如中国民族建筑网,本身是一个介绍、发掘和保护民族地区风情建筑的网站,其中也有云南民族文化的内容;又如“爱云南旅游文化”网,其中的“民风民俗”栏目就有民族文化的内容。四是网络爱好者建设的个人主页。相对于以上几种网站,个人网站带有明显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是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如花腰彝族网以专门介绍彝族为主要内容,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彝族的风俗风情、民族歌舞、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学等,还有彝族人网,壮族在线、三苗网、藏人文化网等都是网络爱好者自己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

(二)网络社区传播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网民在通过腾讯QQ、MSN、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与外面的朋友和网友进行交流过程中,总是有意向外界介绍本民族的风情民俗和传统习惯,宣传民族文化。有的网民在自己的QQ空间里添加了具有自身民族色彩的一些内容,内容包括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礼仪、民族歌舞和饰等。如云南元阳梯田文化传播工作室的马俊勇经常把自己在元阳梯田的相关摄影贴在华夏摄影网和摄影天下等相关专业网站上,以达到同行对元阳梯田文化的认可和宣传。还有天涯社区的旅游休闲专栏、图行天下、行走网、论坛等栏目介绍和传播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三)博客传播

除了在BBS论坛等方式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外,很多云南民间人士也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博客,用来专门宣传自己的民族和地区。例如:cacv的博客,ouraim的博客等。这些博客大量地宣传云南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美食,利用网络向外传播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四)微信传播

微信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已经被越多的人所接受。由于微信可以传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且使用的费用较低,使用方便灵活,也被许多民族文化人士或相关人员用来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目前,微信传播云南民族文化主要是个人进行的一些简单民族文化信息的传播。

二、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云南是祖国西南边锤一个相对尚不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除年轻的、文化较高的人群外,许多民众对互联网的认识还不深,应用还不太广。虽然,目前云南也有一些利用互联网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站和博客等,但是,由于对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的作用和特点认识不足,许多人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还只习惯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文化旅游、节日庆典等形式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对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民族文化,许多人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重视。即便是年轻一族虽然对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的认识相对较多,但许多人仅是热衷于利用网上购物、聊天、通信等,其应用和传播的内容都是个人感兴趣的,有意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民族文化的不多,对利用互联网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力量分散,传播内容不丰富

虽然,目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民间各方利用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方式和内容众多,用各种搜索引擎,输入一个民族的名称或某种民族文化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许多相应的内容,网络传播的主体有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媒体、政府、机构(或组织)、企业、个人等。各传播主体特别是企业和个人由于各种资源的掌握情况各异,导致各种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络供给较为分散,混乱无序。有时一个民族的网络信息资源会有很多网站来提供,资源、资金、技术、人员和受众都被分散,且这些资源和要素难以整合,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力量过于分散,致使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在各类民族网站上大多数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传播,有的网站上许多栏目的链接甚至为空,无任何的内容。

(三)政府网站中规中矩,商业网站哗众猎奇

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创建的民族文化网站上,虽然内容丰富、板块众多,但这些网站行使的是政府的职能,会有“部(局)领导、内设机构、所属事业单位、上(下)级工作部门”等板块;也有众多的如“通知公告、政策、人事任免、法律法规、在线办事、信息服务”等内容。此类网站要使众多的内容在其网站上反映出来,其网页的版式、内容等方面都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且有许多内容重复老旧,形式不够活泼和新颖,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强。而商业网站是以营利为目的建立起来的,高度缺乏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往往只关心网站的竞争力和市场效应。云南民族文化作为一些商业网站的信息内容之一,常常只是为了以猎奇与哗众吸引用户,从而占有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传播的文化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变味。

(四)民族特色不明显,有的网站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存在着数量和质量问题

在云南有的民族文化网站上,民族特色不明显,有的只是体现某个民族的特色,没有呈现出各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性。如有的网站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展示采用的是相同的背景,没有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同时,有的网站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在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中,众多的民族文化网站中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网站不多,且有的网站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不严谨,这就给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把关环节不严,给网络民族文化的正面传播带来影响

由于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信息传播者的匿名性及网络监管力量的薄弱,普遍存在着对网络上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把关不严的现象,致使网络上出现一些对民族文化进行攻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缺乏是非判断力的人对民族文化的看法,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及其被接受的程度。同时,民族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在经过多次转载后容易被添枝加叶,有的内容最后不可避免地出现走样,并且网络抄袭带来版权纠纷问题。

(六)少数民族网络使用及信息传播出现“数字鸿沟”

与全国一样,“数字鸿沟”也是云南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它不仅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存在,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存在,民族之间的“数字鸿沟”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各民族中的文明和开放程度的不同,对信息网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相同,汉族同其它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数字鸿沟”。虽然,各种民族中也有一些通过各种教育掌握了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精英,但是,大部分土生土长且文化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对信息网络知之甚少甚至不知,这就给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七)网络传播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不可避免

文化融合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民族文化融合通过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和沟通而相互吸收、渗透,逐渐融合。但是,在信息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快捷、超越时空等特点,使得各种民族文化的传播更为方便,民族文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实现。同时,强势文化和大众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影响着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加强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提高思想认识,将利用网络传播民族文化的理念融入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之中。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加强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必须首先提高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利用会议、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网络传播的优势和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传播云南民族文化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其相关人员充分认识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从政策的制定到工作的安排上都主动融入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之中。同时,通过宣传也要使民族文化研究、新闻媒体、商业等相关机构及社会各界提高对运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发挥其作用,推动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

2.制定发展政策,为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奠定基础。政策的引导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要做好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工作,政府必须制定其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制定《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将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为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奠定基础、做好导向并使网络传播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一切力量参与此项工作,促进民族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使其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发挥监管职能,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在网络上规范有序传播。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是保障传播规范有序的重要措施。要使云南民族文化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上规范有序地传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政府有关部门及其相关组织必须有效阻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减少对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不利影响。要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的监督机制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将民族文化传播的监督作为其重要的内容,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播。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督,坚决抵制和清除封建主义的民族文化糟粕,尤其是那些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要提高全民的网络道德意识,不允许在网络上出现恶搞民族文化的现象和亵渎民族文化的行为。

4.强化示范引导,带动社会在互联网上传播云南民族文化。典型的示范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要加强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必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一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网站,在互联网上牢牢掌握民族文化传播的主导权。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宣传,政府在网络上应担当起主要职责。民族文化网站的内容为既要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又要注重外界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使其更加平民化、个性化。二是政府应积极引导,把非政府的民间网络传播力量看作官方网络宣传的有益补充。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民间网络传播力量对云南民族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民间组织和个人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宣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引导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深处进行宣传和拓展,共同推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5.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网络运用能力。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事业,公众的网络运用能力是实现网络传播效果的保证。要加强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网络运用能力。一是要加强对民族文化工作机构有关人员及民族文化名人的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使之学会应用BBS、新闻跟帖、博客和个人网页、微博、微信、博客微视频等网络工具,并在这些网络环境中宣传云南民族文化。二要引导网络爱好者在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中好好珍惜自己的话语权,不和转发虚假信息,避免滥用话语权。三要引导公民正确行使网络信息的监督权,实现对云南民族文化信息网络传播的有效监督。

(二)机构层面

1.加强学习宣传,提高相关机构及其人员对利用互联网宣传云南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除政府有关部门外,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机构和一些相关的商业机构也是运用互联网宣传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通过宣传和学习等形式,提高这些机构及其人员对利用互联网传播云南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除政府的宣传外,各相关机构也要通过内部会议、座谈等形式,宣传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性,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使其主动投入到此项工作之中。

2.各相关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民族文化研究、新闻媒体和部分商业机构在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一是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要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不断挖掘云南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将其推向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进行传播。民族文化研究机构有着许多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研究人员,拥有丰富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加强民族文化特别是特色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工作,通过互联网进行云南民族文化的宣传,使社会更加了解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同时,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要加强对各种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并及时将研究的成果通过互联网展示出来。二是新闻机构要充分发挥其网站点击率较高的优势,增加云南民族文化的内容,在网络上宣传云南民族文化。三是相关商业机构要增强网络意识,把民族文化网站建设作为经营方向。要在网络上延伸民族文化,将网络传播融入民族文化宣传手段中。

3.增强网站特色,提高网站吸引力。网站特色是吸引网民、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各类相关机构在运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宣传云南民族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相关网页的设计,使网页拥有良好的视觉界面和吸引人眼球的话题,这样才能增强网站的特色,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同时,要采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多种方法,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各种相关民间机构在建立网页时,要尽量使自己的网页能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网民来浏览网站的内容,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还要注意网站上广告的内容不要太多,冲淡民族文化主题。

4.注重宣传互动,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各相关机构特别是民族文化研究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在运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要根据网民的实际需求,注重与网民的宣传互动,吸引网民参与,使网民深入了解所需的民族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加强网页内容的及时更新,不断丰富和改进网站内容。

(三)社会层面

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广泛应用和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加紧建设的今天,云南社会各界及其相关人员要提高对网络传播的优势和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认识到作为社会的成员,自身的行为将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网络技术条件,主动运用互联网等网络宣传和传播云南民族文化。

2.身体力行,利用个人主页、博客等多种形式传播云南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相比,云南民族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论数量、传播机制还是受众都稍显不足。因此,有能力和条件的云南民族同胞及民族文化工作者要敢于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对本民族的自信。要充分利用个人的主页、博客或QQ、MSN、BBS等充分展示云南民族文化。要充分发挥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的作用,利用其人脉传播民族文化。要加强人力协作,使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资源形成最佳组合,全力建设民族文化传播之网。

3.突出特色,使社会各界的文化网站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的民族文化网站可以克服政府网站和传统媒体网站传播民族文化时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信任等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社会各种网络传播力量在利用互联网等网络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时,要突出网站特色,要把握好受众定位,把自己当作民族文化的守望者,在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中正确看待并做好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同时,民族文化的网络受众对象是人,在网站的内容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体现“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在网页设计上充分体现本民族的风情、风景等文化,而且要让精炼文字、优美图片和生动视频等各显神通、互相补充,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容,使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尽量做到生动、丰富。同时,社会各种网络传播力量因为传播空间的有限,不能进行面面俱到的宣传和传播,设计网页时要规避官方网络传播内容,另劈新径,实行精细化传播。

4.增强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网页和博客的吸引力。增强互动是民族文化网络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的网络传播网站与政府和其它机构的民族文化网站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且在传播过程中,既是传者也是受者,在某种程度上更受信息浏览者的喜爱。社会各种网络传播力量应充分利用QQ、MSN、BBS等方式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不断传播云南民族文化。总之,互联网等现代通信网络是信息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云南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播,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优势,调动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的力量,并使之能够协调发展,促进云南民族传统文化在网络上健康、有序和有效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庄晓东,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民间网络传播研究[EB/OL].

第9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银行业 技术应用 措施 风险监管

当前我国银行的管理层对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性是重视的,但对技术应用的现状缺乏调研,有些安全检查条款已无存在意义,有些安全条款与实际应用相抵触,新的突出风险点却在其中找不到规定。在技术应用安全上,由于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堡垒原因,容易形成管理不到位,缺乏联动性以及大众性的弱点。从管理层到员工,能否意识到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性,明白技术应用安全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业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很重要的,技术应用安全的基础至关重要。技术应用安全观念的缺乏是银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缺乏对银行业务技术应用安全发展战略的全面了解,大部分的重要安全效果并不依赖于重要技术,而依赖于基本规范的落实以及常见手段的应用。

一是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全行整体的信息战略规划,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制定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对信息技术规划制定时规范管理的缺乏。一些银行的信息技术发展规划由信息技术部门单独完成,业务部门较少或不参与,导致规划不够全面,脱离应用,纸上谈兵,基础风险点不能反映到制度中来,并在整改后得不到有效实施以及具体落实。很多银行不但没有专门性的管理机制,而且没有专属授权的机构,进而无法对信息技术战略实施有效的管理并根据业务发展实际进行定期调整以及更新。由此,造成银行在制定重要业务安全系统规划时无法考虑周全,不能充分满足业务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造成业务发展需要与信息技术支持脱节,闭门造车想像出的产品不但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更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经营隐患。银行业成功的信息化建设还要依靠国家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和经济规划的支持,以及解决好一些环境问题,如产业技术安全问题、项目管理问题、人才使用、激励和培训问题等,才能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展现银行的业务风采。

二是技术应用除了具有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以外,还由于其特殊性而存在着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影响渠道应用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相关金融资产价格等的变动,另外有产品生命周期、社会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制度等方面,还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政治因素等。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系统中存在不利于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缺陷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渠道应用与技术有着直接的关联关系,操作风险重灾区在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网络系统的缺陷、误操作或故意破坏都是最严重的风险防范关注点。在渠道应用的风险中除了有以上所列举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风险,还有物理安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都会严重影响着渠道应用的发展和安全稳定,这些都不利于渠道应用的发展,对于这些所存在的风险,监管部门和银行内的监管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制度先行,适时抽检,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消灭这些风险于无形,让新兴电子渠道业务走得更好、更远、更稳。

三是完善面向服务的信息技术架构。通过智能远程部署、更新和维护减少参与环节,保障信息和维护交流安全。进而为银行架构一种面向服务的设计部署,以及管理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的新方式。架构中的应用系统主要功能应被组织成多个标准化的服务,并被封装在一个完整的工作组件内,其中的服务接口采用可身份识别的访问机制来实现,并按权限分配鉴别应用请求,服务导向型架构可以使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应用系统的整合以及功能分配,减少次级风险的发生。

四是构建技术金融平台。技术型金融创新可以有效地规避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特性,我们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解决客户在购买产品和服务等时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而顺利地实现银行业务的信息化拓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银行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类金融服务以及经济信息,引导社会商品运动以及资金运动向基于网络的电子平台转移,以实现信息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间的最优配置。

五是电子渠道业务风险监管主要是针对新兴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基于信息全球化和金融活动虚拟化等一些特征而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的灵活管理体系。技术应用所存在的风险,不仅包括传统银行所具有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更包括与业务自身特点相伴的业务风险。由于这些银行风险的存在,它严重影响着技术应用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的安全、消费者利益等也够成了极大的威胁。没有风险监管,电子渠道的发展会受到自身特点因素的干扰,导致怯场心理而难以更好发展,风险和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所以对技术应用而言,风险监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网上银行等渠道监管能够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金融消费理念,技术应用的风险监管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总体来说,技术应用的风险监管对技术应用的良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