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

第1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一、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村镇银行主要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设立,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给村镇银行筹集资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村镇银行这类新型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它的认可程度远远低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这类在农村开展业务时间较长的金融机构。对重庆市1000户居民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村镇银行的信誉持怀疑态度的占调查对象的86%;93.5%的调查对象不愿意把钱存到村镇银行,认为把钱存到村镇银行不安全。再加上村镇银行网点较少、规模较小、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乏等,直接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度大,资金来源不足。即便有一些居民将储蓄存到村镇银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的可贷资金明显不足,限制了信贷支农业务的开展。

第二,一些村镇银行偏离办行宗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村镇银行主要是为当地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但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方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农村经济是一个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再加上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不到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村镇银行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目前,村镇银行在全国大范围组建,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于扩张规模、高速发展、创造收益的现象,直接造成信贷投向偏离“三农”,偏离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2009年11月在杭州举行的村镇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村镇银行偏离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偏离“三农”;二是倾向于在相对发达的县城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求大求全,最后演变成趋同、同质化的经营。

第三,村镇银行资金清算渠道不畅。从功能上说,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吸收居民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但是,目前多数村镇银行没有取得进人全国清算系统的“行号”,其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无法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常联网,所以村镇银行也就不具备开具票据、银行汇兑、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更不能办理房贷、基金理财等金融延伸业务。同时,因为村镇银行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所以也就进入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大网”,导致对公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目前除了储蓄和小额贷款,其他银行业务村镇银行几乎都做不了。浙江苍南建信村镇银行董事长叶建勇曾说,由于村镇银行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没有网络平台,钱进不来,出不去,感觉像孤岛。因此资金清算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全国数量较少,还没有自成一体,系统内通存通兑也无法实现,与客户的结算需求差距很大,严重影响村镇银行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风险控制盲点较多。首先,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村镇小企业和农户,他们既没有以往的信用记录,更没有完善的财务和产业发展系统可供评估,不利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其次,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也不利于风险控制,一些贷款人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使信贷资12金的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很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五,员工不足,素质不高。村镇银行与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存在着本质区别,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不但要与当地政府各级部门沟通协调,还要拓展业务,从业人员承担的责任更重。但是,现在村镇银行普遍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设置较少且兼岗较多。另外,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村镇银行在组建、经营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优秀人才较少,现有员工大多是从别的商业银行选调或者对外招聘来的,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据统计,到2010年9月末,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46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只有28人。熟悉各项业务的人员较少,各项差错经常发生。员工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第一,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现有的村镇银行均存在存贷比例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村镇银行存款不足问题,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将扶贫专项款转变为提供给村镇银行的贴息贷款,给予其一定的支农再贷款额度,从而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村镇银行应该得到国家一些涉农性财政资金的对口支持,如农田水利建设、以工代赈等。其次,村镇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质股东的实力,在股权融资的同时考虑债券融资,通过定向发行融资债券,拓宽其融资渠道。最后,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吸引更多的存款。应该在居民中广泛宣传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在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时,要因地制宜地选址,扩大服务半径;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和业务手段,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让居民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第二,控制风险,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首先,应该在市场准入上加以控制。要对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严格审查,对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核;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审核村镇银行的各项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整顿。其次,应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为了保障村镇银行更安全地运营,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同时,在村镇银行内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内控水平。最后,为了能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增强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信心,应该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分摊因村镇银行倒闭而产生的存款和财产损失。

第三,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发展的信心。为了使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和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村镇银行面临的政策上不公平的现象,给予必要的倾斜性政策支持,如可以实行定向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对于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引导村镇银行积极开展针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其次,应该对村镇银行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如支农再贷款资金、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捆绑发行金融债券等,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另外,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等情况自主浮动利率,以增强其经营的灵活性。最后,要支持村镇银行积极参与当地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提升其在村民中的影响力。

第四,完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为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便利。由于村镇银行不能加入全国银行问的电子信息平台,限制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尽早将村镇银行纳入主流支付结算系统,允许村镇银行进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并开展同城票据结算业务,允许村镇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和发行信用卡。还应该明确全国性统一的征信系统上线标准,村镇银行可以借助主发起行的平台,开通自己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实现信用查询功能,为其业务开展提供便利。

第2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公司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64-02

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息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在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为经风险调整后良好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在业务发展模式方面表现为充分发挥“小银行”优势,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上,与粗放模式下依靠人员和机构扩张相比,集约化发展更强调劳动效率的提高,强调人员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强调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强调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要求的“内涵增长”。

一、公司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的成立之初,在制度设计上就重视公司治理能力建设,这与集约发展模式在导向上相一致。公司治理是近年来银监会强调的一个重点。在银监会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办法》中,强调村镇银行应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监管层强调了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的原则和要求。公司治理模式等监管要求的引入,将促使村镇银行增强公司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简言之,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强调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以可持续业务为基础,稳健发展,形成与城市金融不同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下,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结构,各项风险监管指标向银监会要求的“优秀银行”靠拢,村镇银行将成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约发展模式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在理念上和谐共存,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约化强调通过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创造性的运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技术,促进机构整合和优化要素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

二、美国社区银行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社区银行概念起源于美国,通常使用定义为: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社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通常的定义为: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具有概念内涵上的一致性,而美国社区银行业在实施集约管理、服务社区客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在业务范围上,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干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自己的独特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美国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最后,美国的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3.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自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三、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为主业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逐渐增强,银行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商业银行“大而全”的发展方向相比,村镇银行在地域范围、规模、资金结算、市场环境等方面不具备综合化发展的条件,而且银监会发展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县域经济范围内支持三农。因此,村镇银行在发展理念上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营范围,强调生产要素的集中,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业务为主业,实现集约式发展。

村镇银行业务首先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方式,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盈利,利差收窄或扩大的基础是县域经济范围内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中间业务不占用村镇银行资金,依靠收取手续费来实现盈利。

村镇银行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认知度及监管政策的限制,不具备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且在人员数量及素质上也无法提供更大范围的中间业务,而传统存贷业务在村镇银行存续的特定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经济地区的客户对象决定了传统存贷业务更适应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村镇银行必须走传统存贷为主业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开展业务模式或者流程的创新。

传统存贷业务类型需要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中间业务来说,村镇银行的规模和系统支撑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发展初期如果即以中间业务为主业,反而是好高骛远,脱离了制度设计的实际和要求。而传统存贷业务对规模和系统的要求相对较小,特别是零售贷款即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集约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客户,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议价能力较弱,零售贷款的收益率则相对会较高,且发展零售贷款有利于降低贷款集中度,减小信贷系统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鼓励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特别是强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四、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为提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发挥村镇银行在零售贷款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此为依托能够更快捷的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1.促进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实现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提升村镇银行小企业服务的效率: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团队,为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二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产品,村镇银行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小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有利于开发专业系统,为小企业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促进专业化考核,调动从业人员拓展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

2.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科学设计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及业务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村镇银行集中力量发展零售贷款业务模式,有利于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状况的小企业客户分别设定标准业务处理线和业务处理环节,细化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加强业务处理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村镇银行应将零售贷款业务作为其发展的主业,探索建立适合零售贷款发展的新的业务操作模式——“信贷工厂”,采用合理、简化、标准、端对端的“流水线”运作方式。

3.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与城市金融不同,村镇银行处于农村金融或者城乡金融的特定环境中,城市和农村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村镇银行迅速适应农村或城乡金融市场,在已经存续的城市或县域小额信贷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改进型产品和当地经济建设的契合度,由专业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为小企业或零售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

4.快速的审批机制。村镇银行应聚焦于探索建立与小企业贷款特点相适应的新的贷款发放与审批程序,探索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评级授信标准。主要从授信审批程序、依据及重点内容等方面提高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对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营销策略、准入条件、产品配置、产品定价、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尽职调查要点、审查与审批要点、后续管理要点及会计核算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发展方式。同时,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急、少、频、短”的特点,在政策允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通过“信贷工厂”式标准化流程管理,缩短贷款审批周期,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

参考文献:

[1] 周鸿卫,文慧.基于小银行优势影响因素的中国社区银行改造研究[J].上海金融,2011,(6):101.

[2] 李果仁.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5):43.

第3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第4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 农村金融村镇银行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及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显然,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说,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在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2070个县(市a),95%的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2009年年末,全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为12.8万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5.7%;县域贷款余额10.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涉农贷款余额9.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2万亿元。这些数字既说明了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我国县域金融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撤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但因为不规范,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巨大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专门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小银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及其特点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其本质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由于它“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界定,村镇银行同时在制度设计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一)设立条件

村镇银行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设立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开拓了新渠道,其设立门槛也明显低于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按照村镇银行设立条件要求,其出资人可以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对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要求必须具有稳健的财务、良好的公司治理及健全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自然人股东则更强调的是良好的声誉及入股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这样的要求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稳健经营,减少其经营风险。

另外,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要求包括: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样的股权设置要求保证了村镇银行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有利于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

(三)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在其章程中明确,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暂行规定》中对于董事会、行长、独立董事、各专业委员会等的设立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为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的创新与多样化提供了空间,可以采用传统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也可以采取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完全由其自身根据业务发展来决定。

(四)村镇银行经营管理

村镇银行业务内容与一般银行业机构类似,但其贷款业务有特殊要求: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权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显然传统的银行业务形式难以适应小额、分散的农村金融需求,需要在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多样的业务方式。

(五)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及监管

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村镇银行开展业务,应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

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村镇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尚不具备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些问题还影响着村镇银行未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存款方面

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服务及时、方便、快捷和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建立,面临着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难等困难,另外,成立之初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能与传统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广大客户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有待加深,在网点数量、品牌形象和客户认知程度上都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存款客户很难将村镇银行作为首要选择。

(二)贷款方面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明确了多项制度安排,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就收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第一,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限制: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底线以上一些,如果以注册资金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为例,则每户放贷不得超过100万元,单一集团客户放贷不得超过200万元,贷款额度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仅限于当地,这虽然从制度上规定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只能,但由于村镇银行所在地大多属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信贷项目相对较少,这就为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村镇银行必须首先服务涉农产业,在确有富余资金的情况下才能向其他产业发放贷款,由于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比如出现自然灾害或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一旦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客户遇到这些问题,信贷资金将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

(三)中间业务方面

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但对于中间业务而言,其风险相对小、成本低、效益高,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晚,品牌认知度低,也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四、村镇银行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一项举措,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只有保证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成为一项可以长期执行的制度安排,达到预期的政策目的。

(一)控制风险,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

作为区域性、小型化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因地区风险集中、规模经济劣势导致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必须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

首先,在市场准入上严加控制,严格审查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村镇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不能因为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而降低其准入的标准。

其次,加强市场运营的管理。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督,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完整。建立风险监管和合规性监管并重的专职监管体系。可以在金融监督的基础上,辅之以公共审计、会计、资信评级及资产评估等社会监督手段作为常规监管的重要补充。

同时,在银行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借鉴主发起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提高村镇银行的内控水平。

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困难,难以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构进行退出处理,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在政策与监管层面保证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二)多方开源,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

现有的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负债业务增长速度跟不上资产业务的发展,使得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例很快触及上线,因此,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是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点。解决村镇银行的后续资金来源问题,建议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或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

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在执行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通常是把扶贫贷款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没有帮助其找到从根本上脱离贫困的有效途径,只是“授人以鱼”,却未能“授人以渔”。许多贫困户把扶贫贷款当成了“救济款”,用以维持生活,不将其有效投入到扩大生产和脱贫致富中,惯性心理使得他们认为扶贫贷款不还也无所谓,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扼杀了这个群体的进取心和生机活力,对于运用小额信贷脱贫的愿望并不强烈。

如果转变形式,将扶贫专项款转变为给村镇银行提供的贴息贷款,作为村镇银行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缓解村镇银行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人口提供脱贫致富的第一推动力,这样的贷款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扶贫补贴,而是有还款压力的帮扶,可以大大提高政策的效果。

2、通过市场机制从邮政储蓄中拆借

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般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但长期以来,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将农村地区原本缺乏的资金吸纳过来,尽管近期部分地区的邮政储蓄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但邮政储蓄在信贷方面的经营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很难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贷款手续繁琐、期限单一,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考虑鼓励村镇银行向邮政储蓄拆借资金,安排较低的拆借利息。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村镇银行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各自的比较优势,更有效地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3、鼓励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渠道进行融资

村镇银行创立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一部分股东就是社会上的优质企业和有实力的自然人,因此可以考虑在股权融资的同时适当地选择债券融资,允许村镇银行定向发行融资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三)政府扶持,增强生存能力

村镇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目标是收益覆盖成本,只有村镇银行解决好自身的生存问题,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目前村镇银行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贷资金的投向和规模,赢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建议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为村镇银行争取相对较低的信贷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融资平台,遇到贷款规模超过村镇银行放款规模上限的情况则由政府推荐其加入银团贷款,多种渠道结合增强村镇银行的赢利能力。

第5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目前,临沂市共有3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农业发展银行1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5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12家、村镇银行6家,除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中的临商银行设有现金业务库外,其他金融机构因受人员及办公条件限制,均没有设立自己的现金业务库,采取的是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模式,这些机构占全部金融机构的71%。2013年1~8月,临沂市现金业务库同业存放收付总量达529.64亿元,占全市现金收付总量的4%;现金同业存放日均余额30.68亿元,平均每家机构9024万元。

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无疑给不具备设置库房条件的新设金融机构解决了经办人民币收付业务的现金需求问题,是确保所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能够提供现金服务的有力保障,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同业存放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存在障碍。一是无法有效施行现金管理。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商业银行没有自己的现金中心,其分支机构只能采取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方式,造成整个系统的现金管理质量相对较低。从2013年临沂市金融机构人民币流通管理检查情况看,实行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通问题较多,占被查机构的26%。二是无法自主调整券别结构,造成券别结构不合理。由于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商业银行没有自己的业务库,无法直接从人民银行发行库提缴现金,其现金的供应完全依靠接受业务库存放商业银行,而存入行在现金供应、券别调剂等方面优先满足的是其自身网点。特别是现金需求旺季,存入行在给存出行配送款项时,往往只注重总量满足,不注重券别结构,导致这部分商业银行柜员尾箱中人民币券别比例失调,无法有效满足客户的现金需求,影响了其现金服务质量。从2013年临沂市金融机构人民币流通管理检查情况看,有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柜员尾箱中人民币券别结构不合理问题,占全部被查股份制商业银行35%。

接受同业存放的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接受同业存放的商业银行库房基础设施配备投入要求增加。目前临沂市商业银行业务库建设年限平均在14年以上,受当时经济发展的制约,库房面积普遍较小,最大的面积700平方米,最小的面积只有40平方米。而且,这些机构库房所需设备自动化程度偏低,已配备大型清分机的机构只有4家,占比40%。由于现金处理能力不足,商业银行自身的现金清分都无法达到人民银行有关现金服务的要求,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后,现金投放量逐年增加,接受同业存放的商业银行要想保证现金服务质量,就需加大库房基础建设及技术设施的投入。二是库存现金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库存现金是无息资产,且风险性高,商业银行对现金业务库存考核严格,其上级行多以核定库存限额的方式加强对库存现金的管理考核。采取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方式后,同业存放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也包含到接受行的库存限额中,而接受行只是存放行的业务库机构,无法对存放行的现金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和考核,这就给接受行的库存管理带来了难度,超库存限额情况时有发生。

增加人民币流通监测障碍。一是缺乏对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同业存放的管理标准。目前临沂市商业银行业务库现金存放协议是由存放双方自行协商签订的,对于存入行的库房是否具备金融机构现金收付资质,以及业务库现金存放协议是否规范缺乏相应的监管。二是人民币收付监测难度大。由于存入行对存出行的相关业务数据不容易掌握,降低了现金投放回笼预测的准确性,尤其是在现金投放、回笼旺季,会造成现金投放、回笼波峰、波谷效应的叠加,给人民银行有效监测现金投放回笼及库存情况,做好人民币发行工作带来困难。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管理,将设立现金业务库作为新设商业银行的必备条件。在商业银行开业审批过程中,将业务库建设作为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要求新设立地市级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独立的现金业务库,并将业务库建设列入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现金账户的资格审查。申请开立现金账户的商业银行必须设立现金业务库,并达到人民银行规定的标准。

第6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村镇银行的成立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但从其发展的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村镇银行成立前农村金融环境,分析村镇银行成立的必然性和其历史使命,然后分析近年来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城乡二元结构

一、村镇银行成立的必要性

中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以城市和农村为区域划分使我国经济形成了城市和农村分割的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慢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和助推器—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农村金融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这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从地域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呈现出中西部分布较稀疏,东部地区较密集;农村地区分布较少,而城市地区分布较多。当然,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都已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格局。但这三家金融机构并没有撑起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片天。农业银行已撤并了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而县以上的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非常少;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不和农户直接开展信贷活动;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最主要也是具有垄断性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非常少。二是农村金融资源多数流向城市。一段时间以来,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总量呈增长趋势,但其增加的幅度却在减少。长期看,农业信贷资金存贷差在扩大,存贷比在下降。商业性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决定了从农村吸收到的存款大多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城市重点行业和大集团、大企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三是农村金融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形成矛盾。农村经济格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后发生深刻变化。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出现了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形式。因此,对金融需求的主体过去只有种植户,而现在还包括农村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主体。农业生产上由粗放型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这些转变会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村镇银行成立前农村金融体系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一是正规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发挥有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但它却很难承担起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重任。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不畅通,资金使用效率低,业务范围仅限于粮油棉流通领域,不涉足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更多领域,因此已退化为“粮食银行”。

在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趋利性原则作用下,形成了农村资金流失的两大主要渠道: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它们在农业领域吸收了大量储蓄存款,但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发放的贷款却很少,不少地方的商业银行甚至不对涉农企业和农民发放贷款,从而使农业资金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力,它的发展存在种种难题,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能力不强。尽管经过了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有所改观,但日益表现出银行化和商业化发展方向。改革后的农信社也显露出“嫌贫爱富”的本性,导致原本就因收入低、自有资金少、难以找到担保人等的农户被拒之门外,难以与农信社达成信贷协议。二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受抑制。由于正规金融在资金供给方面无法满足需求,催生了农村居民个人之间、个人与民间金融组织之间的货币型借款融资,从而出现在农村中非正规金融中介组织形式,主要有:钱庄、农业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等。这些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经营规模上的劣势使其难以应对较高风险;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制度不规范,内部经营管理较混乱等原因,使其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隐患,且基本游离于国家的监管之外。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受到压抑,如1999年关闭了当时农村各地广泛存在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的金融环境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异,多数金融机构在“营利性”经营原则指导下减少了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这些决定了,对于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便缺少吸引力。中国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少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优质项目,农村金融机构可投资的空间较小。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需要真正服务“三农”,扎根农村的专业银行出现。村镇银行成立的意义。为改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的局面,为解决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矛盾的状况。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这一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村镇银行应运而生。村镇银行作为全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肩负起了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使命。

一是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供给,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如前分析,农村大量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渠道流进城市,而资金回流渠道严重缺乏,从而农村金融供求不均衡问题突出。村镇银行建立初衷是贴近农民、服务农村专营小额贷款的机构,能够为农村金融供给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局面,引入机构间竞争。由于市场机制作用,自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据统计,2006年底时,全国平均每乡镇的商业银行网点不到3个,有三千多个乡镇没有营业网点,从而使各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垄断地位,一家独大。村镇银行的建立受到中央银行经营许可,在银监局监管下的正规银行。从业务特点看,村镇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经营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因此,虽然从业务总量上,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没有优势,但仍然对其形成竞争,这就促使农村信用社能够在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等方面更下功夫,当然最终受益的便是广大村镇客户。三是较低的准入门槛促使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高利贷信用在我国农村自古就有,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非正规金融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仍然迅速发展。农研中心于2005年对农房信用与民间借贷调查中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高达95%。中央财经大学于2006年对中国地下金融进行调查表明,地下融资规模占比达到28.7%。可见,农村非正规金融作用的范围广、规模大,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非正规金融交易圈子小、资金来源不稳定等弊端显而易见,因此其长期发展受到抑制。在2006年12月,银监会宣布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低准入门槛可以使大量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开办村镇银行,进而纳入规范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村镇银行从其性质看,它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其成立必须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批准;并由境内或境外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法人、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而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并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从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看,可以经营存贷款、结算、票据、同业拆借等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可以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

村镇银行的建立对发起人的要求高及国家对村镇银行管理制度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具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村镇银行因其管理层少、结构简单,因此运营机制灵活,业务手续简单,效率比其他很多金融机构更高。其次,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都是有实力的法人或自然人,成立之后还吸引投资者注资,从而使村镇银行普遍资本充足率较高。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优势。一是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后,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在全国开花。从表1看,村镇银行的增幅最快出现在2010~2011年,而2012年后其增幅逐渐下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在培育村镇银行的初期,银监会对各金融机构发起意愿有着非常乐观的估计,曾制定了到2011年发展1027家的计划,为此放松发起行资质要求。2011年7月,监管逐渐理性,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确定主发起行、村镇银行组建地点、数量的权限从地方银监局上收到银监会,并强调支持优质发起行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

二是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支农作用明显。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较快,表现在资产总额连年快速增长,从2008年16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7973亿元,增长48倍多。另外,至2014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8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6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0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2111亿元,这两项贷款占比92.9%,存贷比83.7%高于75%存贷比的监管红线。这些数据说明: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其规模发展较快,业务经营较平衡,支农作用非常显著,说明其建立达到了当时的预期效果。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不均衡。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立村镇银行1071家,遍布全国31个省,1083个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57.6%。另据统计,在1071家村镇银行当中,中西部省份达到665家,占比62.1%。从这些比例看中西部省份的村镇银行数量不算少,但这些银行大多集中在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而青海、宁夏和甘肃等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的村镇银行却非常少。可见,发起行更倾向到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而在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没太多积极性。至使其在地区分布上出现不均衡,这也就偏离了村镇银行设立的政策初衷,农村对资金需求的状况没有实质上改善。二是服务条件不足,业务品种单一。根据银监会下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业务较广泛。但就目前村镇银行的软硬件条件看,远不具备完成这些业务的水平。第一,有些村镇银行没接入人民银行的实时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只能依靠手工操作,汇划到帐速度慢且易出错。第二,有些村镇银行尚未接入征信系统,这就制约了其发展信贷业务,也给其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三,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滞后。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设备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这就使许多业务无法开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在乡镇的广大农村居民,所处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村居民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居民收入等因素都限制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由于上述原因,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就是目前村镇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三是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不够导致吸储困难。村镇银行与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样,“存款是立行之本”,但村镇银行基础薄弱,与在农村已根深蒂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认可度和知名度都很低,不少群众仍然以为村镇银行属于私人银行,怀疑其安全性,而不愿将钱存在村镇银行。加之,村镇银行业务单一、网点少、村镇银行之间没有联网等原因导致存取不方便,因而吸纳存款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村镇银行有较充足的资本金率,但因吸储困难,也会使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存在着生存危机。

三、我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对策

加大贫困地区政策支持,提升村镇银行的覆盖面。贫困地区村镇银行分布稀少,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因贫困地区金融活动利润空间低而成本高,发起行参与不积极。政府部分可对这些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给予政策倾斜,例如央行可降低存款准备金、提供支农再贷款优惠等;地方政府可对其适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等。另外,还可以在一些贫困地区,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的条件,从而改善因发起人不足而导致的村镇银行区域分布不均的现象。

加大宣传并增设网点,吸收更多存款。村镇银行存在着营业网点少、知名度低、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间又互为因果。另外,村镇银行本身硬件设备技术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其业务的开展。因此,投入基本建设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认可度;再有就是扩大建设的规模,增加经营网点,从而有利于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7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随着在业务与管理上全面与国际接轨,银行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行业,然而,面对快速转型和国际化,面对迅速膨胀的市场需求,银行的IT系统日显捉襟见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国内银行业已积极应对。一方面,许多银行通过吸纳海外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自身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也加快了产品创新和海外扩张的步伐,力争从服务水平到业务网络全面接近国际先进银行。

同时,在信息技术领域,云计算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它的出现迅速席卷了各个行业,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那么,一向求稳的银行业是否会尝鲜云技术?数据大集中刚刚过去,它的成功经验,能否保证银行业在云计算时代来临之时,还能创造新的成功?

云计算撬动银行业

时下,云计算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行业扩张,金融行业也在其中。

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外银行开始考虑将传统IT基础设施迁移到云计算方案中。近日,一份关于云计算在银行中应用的市场调查显示:大多数银行有意愿在未来选择云计算方案。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IO(首席信息官)Michael Hart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计算给我们的最大好处就是,它使我们不需要再去购买额外的数据中心。使用云计算方案,我们不需要购买任何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一切软、硬设备和技术问题都交付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完成。我们也不会因为兼容问题而被局限在一个硬件厂商的产品、方案中。另外,云计算采用按需使用、即付即得的交付模式。这样我们不必关心硬件系统的性能、容量等IT基础设施的技术参数,我们只需要关心自己的业务。云计算的升级方式非常灵活,完全可以支持业务的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为将来可能用到的系统付费,我们只为正在使用的资源付费。”

而除了这两点,云计算的易用性、可管理性和部署迅速也是促使银行选择云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自己购买软件、硬件的模式相比,云计算模式的上线程度、管理灵活性和使用成本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银行来说,云计算方案的出现,使IT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使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

埃森哲高级技术和金融服务专家David Boyle指出:“大多数银行已经看到了云计算方案的好处,它们将云计算看成一种向市场快速推出新服务的全新模式,而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合理的成本架构。”David Boyle称,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开发和测试基于云的新应用。近日,北美的一家银行已经将其所有开发和测试工作迁移到了虚拟环境中。

在采访中,也有行业专家表示:“云计算方案的灵活性是有底线的,它必须能够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同时保证合理的成本结构。并且,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可以随时、快速地创建。”

那么,云计算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吗?答案并不十分肯定。部分银行对云计算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隐私保护表示担忧。事实上,在国外,大多数银行都在测试和研究云计算环境,而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云生就提出了疑问。

王云生认为,对银行业来说,数据大集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是确定了正确的技术路线,并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之时,选择了用网络技术实现更集约化的数据中心,对全国数据实现集中管理。而对于像工商银行这样规模庞大的企业,策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业的特殊性,也让其在新技术面前,始终采取谨慎的态度。所有银行都会采用成熟的技术,不会新技术来了就用,因此他们对云计算的态度也会如此。

对于外界的云计算可以节省30%~70%IT建设成本的宣传,大多数银行人士并未确定。王云生认为,在没有给出明确数字之前,在安全的法规与技术成熟之前,云计算很难在产业界成功。

“大多数银行用了我们才用,不成熟不用。”王云生说。

大银行青睐私有云

当前,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变革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IT架构层的创新。目前基于SOA理念下的IT架构十分通行,这是因为合理、灵活、松耦合的IT应用架构对于银行IT应用整体效益至关重要,并成为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随着数据的管理应用持续深化,数据之间的交互、分析模型趋于复杂,有效数据更加规范,这为数据的深度挖掘提供了基础,银行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加强,系统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第三,银行业务的发展特点表现为“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流程银行及业务集中处理”、“网点由交易向营销服务功能转变”。因此,IT信息系统在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流程银行”等业务理念,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所以,在这种时代变革的驱使下,大银行的IT系统也挑战重重。除此之外,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并在服务和业务创新上迅速建立起口碑,也让大银行开始思变,而变的根本是银行业务的创新,支撑则是信息技术的优化。而云计算似乎正好满足了这一系列要求。

不过,银行业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不差钱”,尤其对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IT预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保证系统稳定而安全。而不可置疑的是,“云计算”模式的外包服务带给银行最大的顾虑就是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由于私有云可以由企业自己控制一切数据和系统,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大企业的青睐。在国内,一些大型银行也开始在对云计算进行测试,但是正如王云生所担心的那样,大银行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态度相对保守。

“很多IT企业希望大型企业、政府等机构能够接纳云计算概念,并采纳云计算解决方案,这样云计算才会真正慢慢落地,而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大规模的应用将会在云计算行业应用成熟之后,而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某业内人士表示。

但中金数据公司总裁张利却表示,大型银行的财力、人力虽雄厚,但云计算整合资源、优化成本的优势同样具有吸引力。打个比方,银行是一个数据高密度集中、计算的企业,数据量每年翻几倍。云计算是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合起来,表现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这样的集合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服务在未来必将成为银行业重要的业务推广方向。”

小银行试水公有云

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国有四大银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相比,缺钱少人的中小银行要降低成本,加快自身的成长,必定要另辟蹊径,打破常规的建设方式,求得IT应用模式的创新。

“从云计算的概念来看,大企业和创新性强的企业会优先关注。但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反而中小银行更为主动。以村镇银行为例,他们开业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搭建IT系统,这为云服务的成功推广创造了机会。” 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刘盛蕤表示。

据刘盛蕤介绍,神码融信已在西安开发基地建立数据中心,搭建了所有系统。各家村镇银行可通过远程登录使用该系统,目前它们只要为一个村镇银行开通一条专线,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便可获得所需要的IT系统支持和运行维护服务,从而很快实现挂牌营业。

“云平台软件、硬件俱全,这里有银行开业所需的基本设备。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框架,提供了很多服务,有综合会员、渠道、银行卡、ATM机、渠道管理等等。而且,这个服务是个全周期服务,不只是搭建起来,开通就可以了,还包括培训、日常的维护、升级。”刘盛蕤告诉记者。

这事实上突破了银行业传统的IT外包方式。大中型的银行是相对的封闭系统,全业务外包难以放开,而城商行和城商行之间以及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在当地的竞争很激烈,其业务大都是以BP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为主体,比如信用卡,尤其是城商行的信用卡往往不是自建,因为投入太大,而发卡量如果不超过50万张或者100万张,银行就无法盈利,因此银行会选择外包的方式。

晋中市商业银行就将银行卡业务外包给了神码融信。“我们整个的银行卡系统都部署在了神码融信在西安的数据处理中心上,该数据中心可提供卡业务的交易、管理、报表对账等等服务。” 晋中商行银行卡部经理朱春喜表示,将银行卡系统外包的模式使得银行方根本不用考虑三方支付发生的问题,而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面对持卡人的服务以及服务品种上,而这样的模式将会是未来中小型区域商业银行选择的趋势。

既然将业务部分外包的形式,在银行界已经不是新鲜事,那么“全托管”的云计算方式也会是村镇银行未来的选择么?事实上,已经有银行开始尝试。

记者发现,河南一家村镇银行将整个业务系统放置于神码融信在西安的云计算平台上,据该银行行长介绍,该银行的建立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经过前期考察后,他们决定成为“吃螃蟹”的人,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与资金,也可避免与发起行间的纠葛。如此一来,该银行以“精瘦”体型出现,全身心关注于存、贷款等主营业务。

除此之外,在深圳,鼎业村镇银行也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核心系统外包,放在了神码融信在西安的数据处理中心上,使用云计算模式,轻装上阵。而在云计算模式的帮助下,鼎业村镇银行实现了一个月就顺利开张的目标,如今在这颗异地“心脏”的支持下,已经成功运行了3个月。

虽然,不少小银行开始试水云计算,但是这种模式能否长期安全、稳定地为银行服务,还是银行主管们的“心头病”。

“核算成本而言,‘全托管’的云计算方式不错。但在以后业务日渐复杂或者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时,它对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会有更大的挑战。”朱春喜认为,对于这种模式的应用应该视阶段而定。

观点

云计算将逐渐被接纳

在国外,云计算应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但是国内却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为什么起步时间相同,应用进程不同呢?国外是从传统意义上的外包自然过渡到基于云计算的更加灵活的外包,即云服务。而在国内缺少IT外包土壤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云计算持怀疑态度:将自己的业务放到云端是否安全?会比自己的机房可靠?生产系统外包给别人会不会有风险?

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用户甚至云计算提供商,而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对云计算的态度则更加谨慎。

大家都清楚的是,从最基本的作用来看,云计算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IT基础设施成本。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云计算可以为银行提供无止境的机会,改善他们吸引、留住和服务客户的方式,并扩大其服务的市场。但是,如果银行没有适当了解相关风险,以及如何才能成功规避这些风险,则不宜盲目的飞入云端。

而要应用云计算,银行业的CIO们要多考虑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并要求对云计算带来的成本节约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全部应用组合,并为云计算建立一个明确的管理架构;确保目标、成果和预期效益得到充分理解,而且所有项目与业务需求要完全一致;在选择云供应商时,要认真考虑其财政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并考验他们在不同技术平台上和云服务平台上整合数据的能力。

在即将举办的2010年中国IT两会金融信息化分论坛上,我们将邀请几家城商行的相关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云计算在中小银行中的应用情况,我们还请来了证券界申银万国的相关负责人,为观众介绍金融行业“私有云”的建设和运营,除此之外,还有业界知名的云计算提供商,届时,将会呈献给观众及读者一个金融业云计算盛宴。(文/刘丽丽)

热点金融资讯

央行超级网银

一月交易81.28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建成运行新闻会。央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各项业务处理正常,资金清算准确无误。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介绍,系统试运行一个多月来,共处理支付类业务72.9万笔、金额81.28亿元,处理信息类业务26.95万笔。首批接入该系统的银行有29家,支付金额上限暂定为5万元。

中信银行采用Oracle规划软件提升竞争实力

日前,中信银行以Oracle Hyperion规划软件为基础构建的新一代规划预算和预测(PB&F)系统开始正式运行。Oracle Hyperion规划软件为中信银行规划预算和预测系统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整合、情景分析、多维度预算管理等功能,帮助中信银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满足其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长远需求,以增强竞争实力,实现“走在中外银行前列”的战略目标。

金马甲获布拉格馆资产处置授权

第8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一、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1979年到1984年,中国打破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大统一”国家银行体系,实现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与央行的分离,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职能。1995年,四家专业银行由最初固定呆板的经营模式转变为格银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灵活经营模式,同时三家政策性银行专门承担四家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从而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相分离。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这两件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全面提速,通过引入投资和公开上市等方法实现产权多元化,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成立专门负责银行业监管的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核心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等。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在金融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当中,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历史上,我国金融机构的出现几乎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并且出现了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形成了类似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是由于我国的封建体制以及重农抑商的经济理念,我国的金融机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抑制。直到19世纪末期,我国才真正的创立了名义上中国通商银行,这也是第一次在国内使用银行名称的银行。直到1994年才建设成了现有的金融机构体系雏形,即以央行为核心,四大专业性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彼此间相互合作与分工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化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之一是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世界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竞争的市场。自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行业涌入到中国这个大市场中,与中国本土行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世界各地的银行向中国进军,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银行业不得不选择跨国经营。我国五大银行之一的工商银行一直将国际化发展作为其发展方向。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业务跨越六大洲,境外机构网络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达到329家,资产规模达到2091.63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464.41亿美元,增长28.5%,占集团总资产的6.7%,提高0.9个百分点。作为海外经营网络的补充,行网络覆盖至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外资行总数跃升至1730家。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2014年排名那个世界500强企业第25位,在中资银行中排名第一。

(二)基层化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距加大。县域、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点少,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少,信贷资金需求量大,供求主题矛盾突出。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金融问题,加大了对县域和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从而让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将业务集中在国家重大农业建设领域。1998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而由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管理,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控制比以前有所减弱,信用社自有明显增长。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在全国七个省份实行试点,并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管理模式,专门为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根据权威数据显示,直至2013年十月份,我国村镇级别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家,虽然没有实现银监会提出要在2009―2011年设立村镇银行超过1000家的目标,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同时,村镇银行的运营状态一直处于较为健康稳定的状态,为三农经济和城镇的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

(三)趋同化

在我国多元化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各类商业银行的特色不足,没有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即趋同化明显。在战略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高度相同,都想做大做强,没有定位于专门的业务领域而是重复开发同一用户。在信贷结构方面,各商业银行的企业贷款均占总贷款的75%以上;个人贷款结构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在设计、使用、投资回报方面都大体相同,因此多数行难以拥有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体。组织机构大体相同,没有显著差异,收入均源于贷款或者投资等渠道。在经营过程中,经营模式不够创新,都是按照固有单一的模式进行,没有挖掘出行业特色的潜力。趋同化的根本原因是商业银行创新不足,各大商业银行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应重视创新能力,做出本行特色业务,找准市场立足点,占领自己的市场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中间业务比重上升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指其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由于中间业务风险相对较低,所以银行业具有较大优势。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可以用两个阶段来概括:在2000年之前,银行中间业务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而在之后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金融服务领域覆盖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间业务,如结算类、担保类、现金管理类、资产托管类等业务领域都在不断的巩固、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间业务体系模式。2012年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2886.54亿万元,而在2013年增长至3222.96亿万元,同比增长336.42亿万元,增长11.65%,丰厚的收入加强了各大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以及对盈利模式转型的信心。

(五)不断拓宽个人银行业务

20世纪90年代依赖,经济金融状况的较大变化,推动了个人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过去银行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今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客户与银行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客户站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站在了更有利的位置上。同时,各大商业银行推出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将客户群体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相应的理财产品,并由此衍生私人银行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农行的金钥匙理财、工行的理财金账户以及招商的金葵花等。这些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显示出各大商业银行对个人银行业务的重视。

(六)电子银行迅速发展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余额宝、P2P、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层出不穷,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浪潮。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各种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是指银行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主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业务,其形式十分广泛,包括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改变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格局,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以及商业银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并且节省了客户的时间,降低办理业务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尤其是中国建设建设银行,其网银上线时间早在1995年,近几年,其电子银行渠道发展迅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2年末,建行全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达到11926万户,比上年增长41.07%,交易量43.43亿笔,增长7.50%,手机银行客户数8390万户,增长78.68%,交易量3.81亿笔,增长85.06%。电话银行客户数12433万户,增长29.23%,短信金融客户15841万户,增长34.18%。电子银行交易量是柜面交易量的270.30%,较上年提高63.58个百分点。2012年,建行获得和讯网评选的“中国最佳电子银行”殊荣。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趋势

(一)混业经营

从1995年开始,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我国开始陆续通过《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法规,确立了我国银行分业经营的职业原则,一直延续至今,但在国际金融混营的背景下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已经不适应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了,混业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主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实行分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降低金融业的风险,避免金融风险波及其他领域,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每项业务都分开经营,所带来的利润必会减少,这才是最大的风险。再者,现在银行业的竞争非常的激烈,除了国内各大银行间的竞争,国外的银行更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国际上各大银行均是混业经营,因此国外的银行可以涉足各个领域,而我国银行的经营业务如果仅仅局限在存贷款业务上,这怎能够在世界竞争的潮流中站稳脚跟。最后,所有的商业银行归根结底是根据客户本身的需要来提供服务,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客户需求也会更加的专业化、多元化,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扩大其经营服务范围,必能吸引大量的客户群,这是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合作经营

为了实现互惠共赢的目标,各大商业银行合作以共同寻求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性增大,为了更好地规避或者减小风险,合作化经营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趋同化趋势明显,各银行之间经营业务以及模式大多相同,因此各大银行之间能够合作以共同对抗国际银行势力的冲击,或者是为了在国内银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向国际银行寻求合作,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三)虚拟化经营

虚拟化经营概念的提出是由于当今经济生活与互联网联系密切,加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银行的崛起,人们追求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通过更低的时间成本管理自己的银行。因此,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虚拟化经营将会成为现实。银行的虚拟化经营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首先,现代人的经济生活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对银行服务的需求种类加大,余额宝、支付宝等虚拟化经营恰巧能够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其次,采取虚拟化经营模式,银行不需要设置分支机构或经营网店,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四)垄断程度减弱

第9篇: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对策

一、村镇银行概念和兴起原因

(一)村镇银行概念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对村镇银行概念作了界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兴起原因

现在国家正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计划。在此过程中,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转变,需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

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流向农村的固定投资数额较少。2010年,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3966亿元,同比增长18.2%,只占了201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大部分固定投资都流向了城市。二是原有金融机构贷款审批要求高,一般农户很难借到款项。

在此情况下,国家扶持发展村镇银行就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吸收农村区域存款,用于新农村建设投资;二是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方案,支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自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不减,截至2010年底全国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数量达到了349家。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发展形势不错,根据银监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11年底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但计划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缺乏政策扶持

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系统地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村镇银行相较于农村信用社在税费减免、财政支持和农贷贴息上都缺乏优惠政策。目前,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能力上都与农村信用社有较大差距,而且农村信用社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优于村镇银行,显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也将进一步削弱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开办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团队建设不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较短,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一批在金融方面拥有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的人才。《意见》中对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但村镇银行在人员的薪酬待遇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不到相应的人才。现阶段村镇银行并不能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吸引这些从业人员,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那些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业务的村镇银行数量还不多,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在仍采用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方式,导致农户在村镇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虽然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有些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呈现出过度敏感的情况。个别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在已有住房抵押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保人担保,既增加了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又引起借款人的反感,导致优质客户流失,不利于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且,村镇银行在信贷管理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审批模式陈旧,仍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审批权集中于贷审会,使得审批流程繁琐而无效率。

(四)缺乏农户信任

村镇银行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农户比较信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村镇银行始终抱有观望和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到村镇银行存贷款还持有排斥的心态,导致村镇银行业务发展缓慢。村镇银行要想改变农户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就必须做好正面宣传工作。虽然,媒体对村镇银行有过正面宣传,村镇银行也使用各种渠道宣传自己,但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不是报刊,这些宣传工作能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五)营业网点较少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1-2家营业网点,因为营业网点较少,所以村镇银行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发展和壮大自身力量,更不利于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导致客户满意度低。网点少,还会降低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资金规模不大又会影响信贷业务的扩展,最后陷入无法扩张的怪圈。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村镇银行缺乏政策扶持、团队建设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农户信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一)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应积极向政府呼吁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样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机构,也应该享有同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村镇银行的建设工作,根据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为村镇银行争取各类优惠措施,例如鼓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设账户,提高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和影响力。

(二)加强团队建设工作

为扭转人才匮乏的局势,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工作,努力做好人员的招聘和培养工作。一是提供相应的优厚条件,引进一批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储备计划,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定向招聘会计、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优良、品德优秀的复合型团队。

(三)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村镇银行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是对农户开展市场调研活动。为明确农户的真实需求,信贷人员必须到农户家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双方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贷人员既能切实掌握农户的真实需求,根据农户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信贷营销方案,又能避免因为信贷扩张而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开发各类信贷产品。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发各类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解决农户因农业生产周期问题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农村抵押品少的特点,建立农户联保贷款模式,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三是村镇银行也须尽量简化贷款的审批流程,下放贷款的审批权,减少各个环节上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农户存贷款积极性。

(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村镇银行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打消农户的忧虑,必须做好形象宣传工作。一是引导各类新闻媒体,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引导当地媒体,因为现阶段村镇银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只是局限于特定区域,客户群也集中于此。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认可村镇银行。二是加强与各村委组织的联系,落实各村庄内部的宣传工作。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各村委组织学习村镇银行的相关材料,打消农户心中的焦虑;同时还可以运用村委的广播宣传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公众的存贷款信心,通过扩大储蓄人群,壮大资金实力,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五)提高网点拓展能力

前文已述,现在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导致客户满意度低,村镇银行各方面竞争力都不足。而网点拓展能力的不足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镇银行应该努力从寻求政府支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上下苦功。在运营好单个营业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加强银行信息化建设,往周边村镇延伸,扩大营业辐射半径,提高自身影响力。改变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原有观念,增强他们存贷款意愿,增强自身的生存空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卓武扬,黄小宁.再论村镇银行发展的法律保障与政策

支持[J].农业经济,2009(7).

[2]田颖莉,贾泽啸.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对某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8).

[3]陈跃雪,孙塔章,赵生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税

收政策着力点[J].税制研究,2009(11).

[4]单云霞,陈亭.村镇银行发展研究――以宜兴阳羡村镇

银行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5]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

2010(4).

[6]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11-2-17.

[7]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3-1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