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德育课程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程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课程的特点

第1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调试;教材;编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编程能力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因而我国高校普遍为大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课程。目前主要的程序设计课程包括:C/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Java程序设计等。从上海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来看,C/C++程序设计的学生占60%,VB/程序设计占35%,Java程序设计占约5%,因此“C程序设计”仍然是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尽管C程序设计语言问世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在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仍然觉得C程序设计语言很难驾驭。那原因是什么呢?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C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特点决定的。首先,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用它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是结构化方法,其思想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有较大的出入;其次,C程序设计语言最早是用于开发系统软件的,是一种“中级语言”,其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第三,C程序设计语言中强大的运算功能和丰富的数据结构(如指针等)对初学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不容易学懂。针对C程序设计语言这样的特点,要学好这门语言,一本好的教材显得特别重要。

和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这种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也应该面向这样的目标。2009年4月,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再次进行了修订,对作为二级的主要科目“C程序设计”的大纲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将原来的纸质试卷书面考试改为上机考试,使用“上海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通用平台”进行考试,建议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6.0作为程序开发环境;为加强对学生应用C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增一种题型――程序调试题。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提高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方面下功夫。

对于“C程序设计”的推荐参考教材,上海市等级考试二级命题组决定仍旧选择由谭浩强教授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上海市等级考试在不断发展,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也从第一版、第二版演变到了第三版,那么,为什么上海市等级考试始终选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作为“C程序设计”科目的参考教材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命题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谭浩强教授编写的《C程序设计》教材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1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谭浩强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编写教材的经验在《C程序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内容安排和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使《C程序设计》非常适合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级书籍,也推动了中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C程序设计》教材对C语言语法部分、控制结构部分、数组、指针等的讲解都非常流畅,给读者一气呵成的信心和欲望。金山公司前总裁兼CEO雷军曾经说过:“是谭浩强让程序员感到了写程序就是自己的生命。”

2概念清晰,融会贯通

《C程序设计》针对初学者的特点,精心策划、准确定位,使得全书概念清晰、融会贯通;将必要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程序设计课程中,能给初学者打下良好的程序基础,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以及今后的深造和提高都大有裨益;全书强调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程序,自始至终用完整的程序输出范例来演示所讲的概念,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和不同课时的教学单位,特别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3例题丰富,启发思维

《C程序设计》全书结构清晰,例题丰富,每章都附有大量习题,并且有配套的习题解答,非常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也便于教师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谭浩强教授还在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启发中得到理解、在思维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得到认知。通

过使用这本教材来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可以达到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开发的能力。

正是因为以上特点,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把原先很多人认为深奥难懂的C语言变为只要具备计算机初级知识的人都能学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能够使学生对C语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C语言的一本理想教材;也正是这些特点,让我们始终选择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作为教材。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一、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现状

目前,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基本套用相同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成人“专升本”的特点。陈霖柏[1]等研究认为,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学科分隔、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太紧密、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欠佳、医学人文课程较为薄弱等。杨小蕾[2]等认为成人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自主选择性,未考虑成人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忽视成人学生知识上的实用性、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普高的缩水的复制品,缺乏针对性、实用性,难以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成人学生对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特殊需求,导致到课率下降。亦有调查表明现行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计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考试课和考查课区分不是很清楚,虽然有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之分,但并没有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严加区分,要求学员所有课程都要学习,几乎所有考试都采用闭卷考试,对于成人在职学员来说学习任务和考试任务过于繁重。

二、改革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考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程考核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估的重要手段,是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4]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接受教育的对象均为在职人员,存在着以下特点:①工学矛盾突出:多数学生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和丰富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但因工作、家庭双重压力影响学生来校上课的时间,学习得不到保障;②知识贫乏的实践强者: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但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③投机心理明显,思想自由松散: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社会危机感而来学习,少数学生来学习只是为了文凭,学习动机不纯,极易影响整体的学风和考风,学生的社会习气较为浓厚。因此,如何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改革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合理安排考试的形式,是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专升本护理学专业成人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实施

鉴于护理学专业是高等医学院校学历教育的主体专业之一,因此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以业余专升本护理学专业为试点,分类研究该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不同考核办法,建立一套适合此专业的课程考核方案,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订、完善,逐步把新的考核办法推广到其他专业课程考核中。

(一)科学论证,制定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经过多方专家严格论证,制定《专升本护理学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该方案找准每门课程在专业知识中的位置,针对课程实际,转变传统观念,大胆改革考核的方法和方式:将全部16门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公共课程精简化、专业支持课程简约花化、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化;并加大开卷考查课程的比重。

(二)改变单一考核模式,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改革成人教育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考试考核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包含过程性、研究性、终结性考核标准。其中,过程性考核标准包含课程辅导答疑、自主学习、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测验、平时作业等)、平时考勤,是将考核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并及时用考核结果来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研究性考核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包括撰写论文、听取学术讲座、技能及实验操作、集体小组研讨、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其目的是强调重体验、重方法、重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实行此评价标准,旨在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考试形式的权利,同时也避免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集中时间搞突击,“一蹴而就”式的应试教学。

(三)配套成人教育教材,适时修订教学计划

更换使用具成人教育特色的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同时积极组织校内老师积极参编成人教育规划教材。并适时根据新的教材,重新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作业,并投入使用。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成人教育教材“普教化”的弊端,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贯通。

(四)敢于突破束缚,改革试卷命题传统标准

以学士学位考试、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标准,对课程终结考试试卷的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调整,改革思路着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切合执业资格考试。在考试内容中减少需要机械记忆的部分,增加需要理解分析的部分;在考试题型、题量中剔除名词解释、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等题型,保留并缩减简答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题量(占20-30%),大幅增加单项选择题的题量及形式(占70-80%);难易程度适中,并参照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从执行效果来看,学生成绩平均分普遍提高,不及格率降低,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3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学好其前期专业课程是基础。财务报表是企业披露基本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对经营者决策有着重要参考作用,更是以会计特有语言描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成为企业报表的各潜在使用者在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通过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人们可以即时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管理活动的重大失误和波动;通过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建立免疫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良好的财务分析预警指标体系,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三、学好《财务分析》课程的方法

(一)要丰富业务知识,开拓思维,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里所指的丰富业务知识不仅仅指财务知识,也包括了审计、金融、法律,经济等其他方面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交易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涉猎各方面知识,比如应将宏观经济知识与微观经济知识结合起来考虑等。(二)要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报表编制技巧在财务报告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可以解释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更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营面临的困难,为财务预测、决策和计划提供有用信息,从而减少了对预感、猜测和直觉的依赖,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三)采用角色扮演法,明确分析目的,把握分析方向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分析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目的,可选择不同的衡量标准,从而形成不同的评价结论。财务分析的使用者可能是投资者、债权人、经管人员、政府机构等,他们使用报表的目的不同,需要的信息不同,关注的分析指标也不同。因此应从不同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收集资料,针对不同角色给予相应的财务指标分析。(四)结合实际,收集资料,分析经典案例《财务分析》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但书本知识过于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多方收集相关资料,然后精选出若干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在平时或教学中进行讨论,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口头表达、团队协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第4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合成课程;音乐新课程;特点;实施策略

音乐新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欣赏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音乐新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用合成课程的观点具体分析音乐新课程的特点以及实施策略。

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四大特点。

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四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音乐课程实施策略及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以及新教材的全面推广,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深刻影响着音乐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一般从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强调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素质的塑造等五个方面体现。这里主要就音乐课程实施对策谈谈自己的四点看法。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渗透在不同的模块中。教师应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要精心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共同探索音乐美的内涵;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学校和教师应首先确保高质量地开好开足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还应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力求使每个学生获得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教师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在集体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而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情感认同程度。因此,音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方法上坚持新颖灵活性,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化,彰显音乐新课标的意义。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需强调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整合,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的。电脑和网络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第5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应用性经济学科,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该课程教给了学生一套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载体。搞好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对于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特征

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科工程类专业经济类的平台课程,顺理成章地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作者简介:张西平(1977-),男,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等基本特点。

1.1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工程经济学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增强经济观念,运用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比较和优选。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在学科关系方面,工程经济学更加偏重于微观经济学,同时又与宏观经济学有某些联系。工程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课程之一,是为工程师、设计师、经济管理界人士和在校学生们构建市场经济观念、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1.2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科知识建构于人类长期的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之上,是工程项目(技术方案)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同时,实践也为理论的优化与进步提供新的内容,使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因此,课程的内容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

1.3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该课程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有其严密、系统的理论,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既要注重对工程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强化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对典型案例应用层面的理解与实践,以便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教改途径

2.1 精选授课内容

较之于高职生和普通院校本科生,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突出的是应用型;因此,课程的授课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进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应该以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为主(如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价值工程等),兼顾实践应用的内容(如项目财务评价与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可行性研究等),留出部分内容学生课外自学(如项目资金筹措与运用、国民经济评价等)。教师应对学科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提炼,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本着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出发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为目标,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及时更新教材的有关信息,使学生所学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总之,重视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应该做到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内容精炼、衔接合理,使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2 改进教学方法

在总学时缩减的现状下,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繁杂的课程内容,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一,要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与研究,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其二,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由教师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素质;其三,要注重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避免盲目性;其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通过分析思考身边的经济现象、关注生活热点中的工程经济问题,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大作业和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案评价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增强其工程素质。

2.3 更新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也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传统的“一支笔+—张嘴+—本书”的教学模式,方法枯燥、效率低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既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刺激学生的感观系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新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其优点主要有: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象与文字显示,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通过节省写板书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点对于化解授课学时减少而基本授课内容不减的矛盾尤为有利。

此外,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EXCEL软件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教学“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时,应用软件可以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软件提供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函数:NPV函数、FV函数、PV函数、PMT函数、PPMT函数、IPMT函数等,这些函数为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提供了方便2。再比如在教学“敏感性分析”等内容时,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图表功能可以方便地绘制出敏感性分析图,并可以通过动态图表的绘制直观地看出随着项目条件的变化其敏感性分析曲线的变化,易于确定敏感性因素及其对分析指标的灵敏程度。直观生动的图表展示,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自然延伸,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很密切。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应该特别重视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在EXCEL软件运用、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方面。

其一,案例教学。《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具备案例教学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多方案比选”的内容时,可以举出如下例子:某一刚毕业的大学生颇有经济头脑,他仅用了50000元便在黄家湖大学城购得一小块临街土地20年的使用权。他想利用这块土地作以下三种生意:①土地出租,总投资55000元,年收益7000元,残值为零,寿命期为20年;②开快餐店,总投资70000元,年收益9500元,残值为3000元,寿命期为20年;③开书店,总投资65000元,年收益8000元,残值为2000元,寿命期为20年。若本人期望投资收益率为10%,试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用NPV法进行比较时,易求得三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分别为4598元、11328.8元和元,由此可见“开快餐店”的方案最值得投资。通过这个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吸引到课堂上来了,加深了学生对“净现值”指标的理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来说,采用案例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另—方面增添了教学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EXCEL软件运用。

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将软件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摆脱手工计算,提高计算速度与准确性。如在资金的等值换算、经济评价、工程改造与设备更新、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工程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价值工程、方案的优化问题等内容都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统计功能。另外,应用 软件进行工程案例(技术方案)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案例教学中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三,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将其所学工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评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中对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与盈亏平衡能力等的分析与评价,增强课程的实战型和趣味性,巩固学生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对EX-CEL软件在工程经济学中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其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了检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中增设相关考核要求。比如,让学生就某一投资项目方案或实体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包括资料的搜集整理,原始数据的预测与估算,各类报表的编制,静态和动态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与评价,项目风险分析等等;让学生走进工程一线,参与工程项目开发的前期、中期、后期等相关工作,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2.5 健全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促动。工程经济学课程传统的考试以往一般采用完全闭卷或开卷的方法进行,考试之前划定复习范围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考试往往不能够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只有对学生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考察,才可以给学生一个综合的、真实的成绩评价结果。因此,应改进考核方法,健全评价体系,将理论与实践分别记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综合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相结合的方法来评分。

以工程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将考试内容大体上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对于理论较强的识记内容,仍然可以采用常规的闭卷笔试形式来考核;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操作内容(如工程财务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可采用课程设计式、答辩式、撰写课程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学生的总评成绩应该是本门课程各种形式考核的综合结果。

3.结语

第6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措施

生物化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农学、食品、园艺、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林学、医学、药物学等各个领域。在我校培养的本科生中,需要修读生物化学课程的就有近40个专业之多。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更是信息化的世纪。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大学要逐渐推广双语教学,明确要求各高校在10%左右的专业课中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将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应用双语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吸引学生努力地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也有助于使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到国外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方法,不断摸索经验,为继续完善双语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是生物领域的主体课程。要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生物化学课程有以下若干特点。

1)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生命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分子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等。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有人认为生物化学的知识是个无底洞,其实这种比喻一点也不过分。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讨生命的本质,其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所有环节。而生物分子种类繁多,代谢途径多变,反应机理复杂,内容抽象,多数人学习起来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产生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感觉[1]。

2)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生化物质的代谢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化物质多种多样,每种物质代谢均包括合成与降解。而降解和合成的途径各有不同的方式;任何一种代谢方式又由多个化学反应构成;每个化学反应都由一种特定的酶催化;每种特定的酶又有不同的同工酶分子形式;每种同工酶又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同工酶催化反应所要求的条件不同,其催化的机理各异。各种代谢反应又互相交叉,所有代谢反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状系统,分支点多,物质的相互转变体系复杂。如此等等,足以说明生化代谢是错综复杂的。但是,尽管如此错综复杂,生物体的各种代谢途径却是有条不紊的,各种代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表现出极强的逻辑性。

3)学科发展迅速,新的实验方法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生命科学推进到以核酸、蛋白质及其他重要生物大分子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时代[3]。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领头学科之一,其知识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各种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迅速向各学科渗透,使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充满活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细胞学、遗传学、神经解剖学、医学、药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都与生物化学的众多研究成果紧密联系。可以说,生物化学的发展是生物学各领域发展的领头羊。

如此看来,高等学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是培养现代化生物科学人才的重要措施。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国内有识之士都纷纷强调在高等学校本科生部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重点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尤为必要。

1)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世界上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项新技术产生。同样,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各种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研究手段不断涌现。我们要培养的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应当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随时了解学科的新进展,随时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的实验方法和最先进的研究手段。而这些新进展、新方法、新手段等信息大多来自英文的报道。世界上权威的生物化学期刊、书籍、网络信息、数据库等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语出版;国际学术会议也是使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和应用英文,掌握生物化学学科的英文术语,因而可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原著的兴趣,有利于其国际交流能力的提高。深化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国际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可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

2)双语教学是促进学科教育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以信息、信息、知识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日益频繁。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国际上有关院校的交流越来越多。同样,本科教育也要与国际上的教育接轨。我校每年都派出部分本科生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短期访问、交流和学习。其它国家的本科生也经常来我校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双语教学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教与学,一方面促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接收和理解学科最新的信息和核心理论,并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接受国际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从观念上和知识格局上融入了国际行列,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优秀人才。

3)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教师的英文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开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技能,还必须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与英语进行授课。要达到这种水准,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和挑战。面对这种压力,教师在扩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刻苦地提高个人的英语运用能力。压力就是动力。在上课中教师不断重复说专业词汇,在学生提问中不断使用英语。这种实践将使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样,教师在英语口语、阅读英文文献、提炼英文信息、撰写英文论文等教学和科研中就会得心应手。因此,通过双语教学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英语水平,又能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法探索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并非易事。几年来,我们在双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规律。

1)双语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教材的。既然是双语,就必须具有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双语教学是在某一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中实施的,而不是优选出几个精英学生来进行双语教学的。如果只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于一些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就不容易顺利阅读原著,不能正确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不能正确掌握基本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就会害了一些学生。相反,若只有中文教材,学生没有阅读英文原著的机会,专业外语能力也就无法提高。因此,我们采用了一本中文教材和一本英文原版教材。这样,在讲授每一章后,学生可以综合阅读中文和英文教材,对照参考,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2)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公认的。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预先将要讲授的内容做好课件,上课时通过电脑设备在课室中投影出来,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在黑板上书写速度慢、浪费时间、又打断教学思维的弊端。其次,多媒体教学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又不影响授课的连贯性。第三,在同等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传授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第四,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4,5]。第五,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是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备手段。

3)引进国外英文版图片:生物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图片。为了搞好双语教学,我们特地从国外有关学校引进了一批生物化学的彩色英文版图片。这批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用英文标示。在教学中,每一章都采用相应的彩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生化知识的英文语感。

4)引进英文动画视频:为了创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效果,我们从国外有关院校引进了一批制作精美的动画片。这些动画片用英文原声解说,有利于学生锻炼专业英语的听力。配合每一章节的相应知识点,播放相应的英文动画片。清晰规范的英语讲解,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就能非常容易地理解有关内容,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连打瞌睡的机会都没有了。教学效果就成倍提高。

5)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在进行了双语教学以后,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即是部分试题使用中文,部分试题使用英文。其中纯英文题占总分20-30%。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试题比例是较合适的。

4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只有勇于实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的体会有:

1)双语教学应在高年级进行: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因而应该在高年级开展。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基础英语,此时对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难于接受。在低年级强硬实施双语教学难于有好结果。因此,双语教学应该在三、四年级进行。

2)时间必须保证:双语教学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学习起来其难度要比单用中文教学大得多。因此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其学时数应该适当增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会越来越优越,双语教学这个新生事物必将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 李庆章,高学军.动物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76-77.

[2] 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暨华大基因中心.“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4):339.

[3] 编者.21世纪的生命科学——邹承鲁教授访谈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1):3-5.

第7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社会学 理论课程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1

专业课的学习,最难的内容是相关理论的学习。没有理论的构架和积淀,相应的专业实践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系统的理论学习课程,是大学中每个专业课程安排中的重中之重。社会学学科成立以来,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流派,大师级人物的闪耀的思想不仅照亮了社会学前进的道路,也成为整个文科的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在脑海中构建起社会学专业的理论框架,对其之后的具体专业学习和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理论学习的困境在于,由于理论讲授内容的枯燥乏味性、缺乏灵活性,理论课的学习内容一直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最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的。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讲授没有动力,成为理论学习现状的真实写照。

1 社会学专业理论课程安排的现状

现阶段,社会学专业的理论课,大致有社会学原理、中(西方)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其中课程的具体命名会有所差异。

社会学原理(或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它作为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是对整个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内容涉及广泛但是相对浅显,涉及到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学的专业知识框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期间。

其他几门课程,分别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历史发展的沿革、理论流派的传承以及相应经典专著的阅读,对社会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进一步的深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较为全面掌握社会学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实际的专业运用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没有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没有社会学专业的实际田野调查和应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了概论之后,需要系统梳理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发展,进而了解整个学科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辅以相关大师级人物经典著作的研读,才能到达对社会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因此,现阶段这几门理论课程的安排,参差不齐,基本上处于大二至大三这四个学期之中。

此外,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不是仅仅出现在上述几门单纯的理论课程,在各个具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会有一些和本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提及和具体应用,因此,专业课程会以“知识点”的形式零星地体现理论课程的“知识面”,在具体的讲授内容上会有理论“点”重复的现象,这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2 大学生各学年的心理特点

大学四年,能够真正让大学生安心学习、学到实用的知识的具体时间并不多。

2.1 大一:新奇与适应

大一刚入校,新生往往是好奇和适应的心理。一方面,要适应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的过渡,适应远离家乡独自住校的生活过渡;另一方面,是对新的相对自由的大学学习、生活的好奇和自身的重新调整。这需要大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大一的第一学期甚至整个大一就首当其冲。

这一时期,大学生刚从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中走出来,在学习上还保留着高中的学习方法,血液中还有高考奋斗的激情,在大学的学习中自然地会将过去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方法带入。学习激情与好奇结合,是新生显著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其对高中的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氛围,过去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艰苦,现在转变成为很宽松、充分自由的;课堂上,不用再预习、复习,不再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是“60分万岁”。高中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

这个时期,大学生的重心从学习转移到了各种的大学社团活动与集体活动,容易造成对专业课程的轻视,但是凭借学习激情的惯性,有些新生已经开始反思具体学习方法的改变。

2.2 大二:迷惘

大二这一学年,大学生进入了一个充满迷惘和困惑的阶段:对大学学习的迷惘、对课外活动的重新反思、对自己未来的迷惘……

这一时期,学习目的不明确。过去是一切只为高考的明确的目标,有家庭、社会交付给他们的明确的学习目的。现在考上大学的阶段目标已经完成,那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目的又该是什么呐?

学习方式有待变化。过去是被动学习、填鸭式的高考教育,现在大学中一切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如何才能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找到和过去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定位。

2.3 大三:自我定位

经过了前两年的新奇和迷惘,大学生进入大三之后,对于大学生活和学习已经较为适应,基本上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自己对于社会和未来开始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思维较为成熟一些了。但是,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式,“毕业就失业”、“学的好不如嫁得好”等舆论甚嚣尘上,在校大学生开始明显感受到外界的巨大压力。

这个时期,大学生开始对未来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规划,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甚至翘课来进行自己的规划,对专业课程的重视度明显下降。同时,运用还不怎么成熟的学习方法去自学其他的知识,显然是事倍功半,达到的效果不佳。

3 有针对性地课程设置与教学

3.1 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整体安排。大四学年,是大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四年生活的总结,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工作、撰写毕业论文,是对之前三年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一次实战检验。毕业论文的撰写,除了要应用社会学中的统计方法,还需要有相应的具体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实例的相结合。因此,这一学年一般不用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充其量有几门关于就业技巧的课程可以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

理论课程的安排。鉴于从大三开始,大学生需要使用在前两年习得的新的学习方法来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难以有太大的精力和热情来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因此大三学年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社会学各个分科社会学的学习。这些社会学分科课程(比如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等),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教学形式和考核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以灵活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是社会学具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好运用。

社会学主要理论的学习应该集中于大一大二两年。这两年是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建立自己的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主要时间。在保持高中学习的激情的同时,探索如何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理论修养,为之后专业学科上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2 教师的讲授策略

社会学的整体课程,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不同课程的讲授,但是应该遵循社会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相互借鉴,将专业知识的传授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有效整体。

社会学概论的课程作为整个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科内容和发展的框架脉络。在此基础上,将中西方的思潮、主要理论学派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框架中相应部分充实起来。大学的课堂教育一直崇尚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虽然现有的中国教育资源不能达到西方教育那种宽松的课堂形式,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达到课堂的活跃。理论知识的内容很是枯燥,可以将学派人物的一些轶事、趣事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调味品来活跃气氛,在分析人物的特定性格的基础上引出其阐述的特定理论,这样可以适当的增加趣味性。同时,理论课程的讲授要注意理论演进的历史发展和传承关系,注重其理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并重点突出其对实地调查的应用性,借以扩大理论知识的“面”。

其他专业课程,在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点”的时候,由于之前的理论教学已经涉及到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不同形式来教学:比如学生主讲、教师评价的巩固以往知识的方法;比如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阐发出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在考核方式上,引入多种的考核形式,多方面地督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活学活用。比如采用小型的论文答辩的形式,就能有效地遏制学生在课程论文上的抄袭行为;比如采用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将社会工作的调解行为通过实际的案例表演出来,不仅使学生运用了相关理论,而且为之后的工作进行了提前的演练。

3.3 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主要是为了建立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是会终身受益的。如何达到学生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高效学习,需要大学生有意识进行自我培养。

专业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照本宣科的,大学生要用发展的、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理论知识的发展。社会学是一门实证为基本取向的社会科学。离开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达到社会学专业的教学任务。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会学专业知识的吸收。面对内容庞大却琐碎的理论知识,学生需要主动地去理解并吸收相关的知识,而不是略带无奈地为了学分而学。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学生也要发挥积极性,课下研读经典专著,用新时代的新眼光发展地了解这些理论的现实意义,赋予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用相关理论、视角分析各种当今的热点问题、社会现象。一旦找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就更容易找到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4 结语

第8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NAIP;民用航空;航空资料汇编;航空情报

NAIP的全称是“ NATIONAL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PUBLICATION”即《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它是AIP《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资料汇编》的改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现代化机队不断扩大,机载设备越来越先进,飞行航线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新航空港投入营运,机场和航路飞行保障设施亦不断增加。所有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同时也必然对航空情报服务提出新的要求。而现行《民航机场使用细则》和《航线手册》两套资料独立出版,内容不完全衔接,资料分散不太完整,缺少现代飞行需要的一些资料,而有些资料则又显过时。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总局空管局航行情报中心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采用国际民航一体化航空情报系列资料的形式,出版我国《航空资料汇编》是解决航空资料需求的根本办法。总局空管局航行情报中心在认真总结我国现有航空资料出版物的特色和不足的基础上,依据国际民航组织最新标准,借鉴航空发达国家的航空资料,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NAIP)》的编写方案。经过编写人员的不懈努力,使之终于正式出版了。NAIP既符合国际航空情报的标准和发展趋势,又能够满足我国民航实际需要,具有国际化和本国特点的鲜明特色。与老版的AIP相比较,新的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具有更多优点,也更加适用。

一、NAIP的特点

新的国内航空资料使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情报提供的服务基本与ICAO的要求和国际标准一致。中国民航航空情报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国际接轨,同时又继承了我国航空资料的特色,具有格式标准、内容广泛、方便适用、符合国情等特点。新资料适当地处理我国现状与国际标准的关系,吸收国际标准为我所用,但又保留了本国特点。我国民航长期使用的“机场使用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工作规则》中规定必须提供的资料。在新资料中,该内容包括在《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机场部分的第2章中,仍然采用“机场使用细则”的名称,但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原为13项,现在26项),与汇编内的其它资料形成互相联系的完整资料。民航“航线手册”同样是《民用航空航行情报工作规则》中规定提供的资料,已在我国使用了几十年。改革后的资料中,“航线手册”的内容全部包括在《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机场部分的第3章中,同样以手册形式出版,称为《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航图手册》。《航图手册》不仅包括我国民航全部机场的航图,而且增加了作为手册必须的各种换算表、简缩字、航图符号、代码等丰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机场的相关数据表,因此是一个十分完善的手册。《航图手册》单独在飞机驾驶舱中使用时将更加方便、适用。同时按照国内使用的实际情况,取消了国际资料中公布的有关出入境的规定、与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建议措施和程序的差异等内容,

对飞行更加有利。

二、NAIP的组成

新国内航空资料包括国际“一体化航空情报系列资料”的全部内容,即供国内民用航空使用的基本资料由以下部分组成: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修订资料;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资料汇编补充资料;

-航行通告和飞行前资料公告

-航空资料通报;

-航行通告校核单和明语摘要。

而旧版AIP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资料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资料汇编》修订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行资料通报;?航行通告、雪情通告;航行通告明语摘要和飞行前资料公告组成。两者相比,新的国内航空资料增加了补充资料和航行通告校核单,这使得飞行相关资料更加及时、准确,从而更好地确保了飞行安全。

三、NAIP的结构和内容

NAIP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总则(GEN)、航路(ENR)和机场(AD)。根据需要每一部分又分成若干章节,分别包含不同的航空情报资料。特别是航路部分,其内容十分重要,以前只有航路图,但对航路、空域的说明、规定等内容没有地方放置,现在增加了航路部分,可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航路、空域方面的信息。而在机场部分,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各机场包含的航图种类及图幅编号方法。

例如:ICAO四字地名代码+1位数字(和1位字母)表示,某机场的某种图,具体方法如下:ZXXX表示某机场的四字地名代码

ZXXX-1代表区域图、空中走廊图、放油区图等

四字代码+数字1(和一位英文字母A-Z顺序)包括:区域图、空中走廊图、放油区图、转场图、图等。

ZXXX-2代表机场图、停机位置图

四字代码+数字2(和一位英文字母A-Z顺序)包括:机场图、停机位置图、停机位置坐标、目视停靠引导系统介绍等,依次编排;

ZXXX-3代表标准仪表离场图

四字代码+数字3,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如有VOR、NDB、RNAV、RNP几种离场方法顺序为VOR、NDB、RNAV、RNP。

ZXXX-4代表标准仪表进场图

四字代码+数字4,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如有VOR、NDB、RNAV、RNP几种进场方法顺序为VOR、NDB、RNAV、RNP。

ZXXX-5代表仪表进近图(ILS)

四字代码+数字5,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同号跑道顺序:ILS/DME-I、ILS-I、ILS/DME-II、ILS-II、ILS-III。

ZXXX-6代表仪表进近图(VOR)

四字代码+数字6,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同号跑道顺序:VOR/DME、VOR。

ZXXX-7代表仪表进近图(NDB)

四字代码+数字7,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同号跑道顺序:NDB/DME、NDB。

ZXXX-8代表目视进近图

四字代码+数字8,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ZXXX-9代表RADAR、RNAV、RNP、GPS、GNSS

四字代码+数字9,以后用英文字母A-Z顺序编号,按跑道号由小到大排列,同号从左至右。

第9篇:德育课程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gongxue/">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四)可控性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是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和先进的教学软件来呈现的。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地参与模拟实习,但教师可通过课程平台的管理端、教师端、学生端来控制业务的进展,并且平台各模块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指标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即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交互设计、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导航设计及学习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