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金融供应链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供应链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供应链的概念

第1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融资 物流金融 贸易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17-04

上世纪末,我国企业开始大范围推行供应链式管理方法,其理念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管理实践中。在这一趋势下,国际市场的竞争模式随之发生改变: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由不同生产工序及其服务体系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外包和全球化走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模式,并发展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其金融端和运营端的活动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供应链是在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供应链金融则是突出了供应链组织关系中资金流对这个过程增值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整个链条的整合,从财务的视角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目标进行优化。

供应链金融是目前在国内外银行金融实践中最为热门的创新产品之一。它是随着新型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诞生和发展的,主要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供应链组织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运作目标是帮助供应链企业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最小化资金的获得成本,保证供应链整体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一、供应链金融全球化的新问题

传统的、单一国境内的、纵向一体化的生产制造企业越来越少,通过全球成本的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增值节点。全球产业的布局和制造业的升级也随着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全球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完成。

核心企业通过外包,使得供应链的加工增值环节和实体参与企业组织分布在不同的国境之内,并通过跨国的供应链管理,发展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全球化模式带来的主要新问题有:

(一) 库存堆积两极化趋势,加大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压力

供应链组织模式下,使得每个环节所持有的库存与传统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在这一“零库存”的精益供应链思想的引导下,新型库存管理模式的出现导致核心企业无意持有库存,促使供应商和分销商都必须面临实物库存挤占现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堆积在上下游中较为弱势的企业上,在整个供应链产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加剧了这些成员企业的库存占比,减少了库存周转率,也降低了资金周转率。

(二) 供应链模式下所发展的大批中小企业,面临苛刻的融资环境

在供应链的竞争模式中一个突出要素是专业分工并全球外包。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注重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运作。在细分领域中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且由于过分集中于某一零部件的生产和分销,导致实物资产、生产条件和企业资质无法与传统融资主体企业的要求相匹配。

(三) 赊销方式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

根据SWIFT组织的统计,80%的国际贸易选择赊销作为其主要的结算方式。赊销发展初期主要目的是刺激供应链下游加大单次的订货批量,使得供应链规模效应突出后,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并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但随着供应链模式的不断发展,除了刺激销量外,赊销还被广泛用于核心企业优化自身的现金流,选择赊销的方式往往将资金的压力继续传导到供应链上弱势企业。而在传统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集中于电汇、信用证、票据等传统结算方式下的融资产品,缺乏基于赊销方式的产品,使得供应链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融资压力。

(四) 汇率波动风险和理财需求出现

在供应链的利润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由于产业全球成本优势的分配,导致单一供应链中必须涉及多国货币结算和支付体系,不可避免需要应对汇率波动问题,并由此诞生了避险理财的需求。

供应链金融强调集物流、供应链管理、协作以及金融于一体,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包括供应链的外部服务提供商,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组织之间的资金流来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活动。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原动力是在传统的生产制造通过外包和全球化走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延伸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变化而诞生的金融业务产品。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必须要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同步,才能获得创新的成功。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服务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组织、管理和协作模式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就迫使金融服务机构必须随之而变,创新出新的服务产品以及采用新的服务体系以顺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二、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辨析

供应链金融在其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类似和定义范围相近的概念,本文根据中文文献和实际商业应用中的积累,对下面三对常用概念进行辨析。

(一) 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融资

从广义上说,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里包含了供应链融资。供应链金融是在保持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成员之间的法律和经济上独立的基础上,利用中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成员之间共享相关资源、生产能力、信息和风险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优化和再配置供应链整体上的资金流,进行整个供应链的融资管理;另外,还应该包含从供应链组织形式的角度,对投资者关系以及财务分析等提供一个新的管理视角和方法,也即对企业和供应链的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

供应链融资,是指面向供应链当中不同运作环节和上下游成员,提供基于供应链真实交易的融资产品。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践和国外大部分的产品创新中,目前还没有广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大都属于供应链融资范畴。

(二)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

在国际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传统国际贸易的一种延伸。从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部分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这一点上来看,服务目标与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差别不大。

但二者在服务对象方面有所区别,供应链金融突破了原来单一的买卖双方的关系,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最终消费者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全部参与方,将参与各方的利益通过优化整条链的资金流进行有效分配,可以说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针对供应链这个新型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分工形式设计出来的;而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则仅仅局限于跨国贸易中的单个买卖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基于某一家企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开发,仅针对单笔贸易往来提供融资业务,业务品种较少。

简言之,供应链金融是一对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是一对一的专项金融服务。

(三) 供应链金融与物流金融

广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包含了物流金融。物流金融强调以物流控制为主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保险等产品,是伴随物流产业的发展而开发起来的。推动物流金融发展的主导者一般是物流服务提供商,商业银行以合作者的身份进入到物流金融产业中提供资金支持。

供应链金融,则是强调金融服务的专业性、系统性,将供应链组织运作中的全部金融服务有效地整合,利用供应链中所有参与和非参与物权转移的成员,优化整个供应链在财务方面的绩效指标。

综合各类相关概念,给出如下图1的概念属性示意图:

三、国际供应链金融实践与国内发展

(一) 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不同角色的参与成员很多。从广义上说,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

1.实体供应链本身的上下游企业和成员,包括制造商(一般而言是一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等;2.金融服务机构,特殊融资服务商、银行、投资者等,狭义上业务涉及平衡其他组织的投资和融资需求的机构都可以算是金融机构参与者,广义上只要是与原始的或者和间接的借款人之间存在金融协议的机构,包含提供融资服务、资本投资、安全投资或者风险覆盖的机构,以及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商;3.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实体供应链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的成员;4.企业投资人,包括公共和个人投资者。

就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来说,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产品相比,与其说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的产品,不如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创新的一整套服务体系。

(二)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

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由系统中不同的参与方来完成,而不仅仅依赖于商业银行。现有的国际和国内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可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有很多: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以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保理、信用证等中间业务为入手点,从银行原有的融资和担保类业务入手,整合现有的产品,开发突破传统的中后台业务操作模式,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管理变化趋势的产品。国际上的商业银行,一般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入手,按照战略客户自身扩张和发展的要求,设计和创造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的金融产品。

2.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依托自身物流实体网络以及物流业务,通过与最终客户的深度接触和天然的监管优势,发展保险、存货融资、应收款类融资等金融业务。这类公司在部分环节上与商业银行合作,但大多数业务提供子公司或者部门独立运作。这类公司中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下属于UPS的UPS Capital公司。

3.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则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建立的B-B贸易交易平台,依托建立的交易信息平台和信用数据库系统,采用自身的支付系统和财务处理系统,挖掘平台用户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需求,并提供一整套金融、财务服务。此类交易平台系统最根本的是提供电子化的自动审核单据服务。其所提供的支付系统,是取代LC等现有支付方式的一种新的结算方法。这类公司中,比较突出的是Trade Card公司,该公司采用会员制,该公司是第三方中介公司,需与物流、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国际检验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后方能具体运作。目前阿里巴巴开始涉足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也说明了他们看中了以自身强大用户信用数据和真实交易信息下的美好未来。

4.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大部分是制造商/组装厂商,但也有行业主要集中于分销商(例如,家电产业)和零售商(例如,零售业)上。核心企业开发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上游、下游、最终客户)的融资需求,以平稳整个供应链现金流和发展整个供应链为管理目标,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

(三) 国内和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差异

首先,目标客户的不同。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的不同。国际上是为了维系老客户,国内上主要是为了开发新客户。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从营销中介的角度来寻找与核心企业相联系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并由核心企业提供信用可靠的潜在客户名单。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基于维系与核心企业(老客户)的关系,满足全球化、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老客户新融资需求,为了解决核心企业或者说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方面的问题。围绕核心企业的发展瓶颈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国外的金融机构研究具体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其次,所提供的具体产品、提供方式也不同。国内供应链金融所涉及的产品,大都围绕着存货质押和应收帐款质押等较为原始的动产质押融资产品,大都基于实体和有效的商业单据进行融资产品的开发。国际上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则是围绕着整个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融资、投资、现金流、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供一整套、有体系、能完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在我国整体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法律不完善的环境下,供应链金融的开发主体主要还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与其以往传统的产品有所不同,需要商业银行突破固有一些服务模式和创新模式来研发。

(一) 加大“供应链自偿能力”风险管控供应链这种组织方式的风险有别于传统的单一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其风险同时具备系统性、传递性、波动性等特点。所以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已经不适应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要求,需要对以供应链为单位的企业群体进行抗风险能力分析和个体授信安排,并对集成后的系统风险重新评估和管理。相比于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更强调主动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组合管理。

(二) 建立总分行模式下跨地区协作机制

由于供应链本身地域分散性的特点,导致了供应链金融所服务的对象地域同样分散,在设计和整合产品资源时,跨地域的总分行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模式会对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成效起巨大的作用。

目前跨地域的合作方式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细化,提高行内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准确性,并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三) 设计和开发创新的标准化可供组合产品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个介于高度定制化和完全通用化产品之间的一种金融产品。

与传统的企业和银行一对一的金融服务相比,供应链金融是一系列的、由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产品簇,对供应链成员个体提供基于供应链最优的不同或者相同的产品和组合,是一种基于行业和产业链的视角的集成服务。

需要先通过分析供应链通用的一些金融服务需求,设计出通用性适中的基础产品来解决,这样能通过对这些标准化产品的快速组合满足整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提高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效率。

而对这些通用性的产品需求的分析和设计,除了要从现有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中进行筛选和修改之外,还需要对金融服务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分析,在合理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基础产品的研发和整合。

当模块化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配套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模块组合方式,快速和有效地为金融客户提供组合后的系列产品。

(四) 培养风险、营销和整合的专业人才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运用和推广时,对银行内具有风险识别、产品设计和营销整合专业技能的团队要求很高。

团队内的成员除了必须具备有专业全体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专业设计技能,还需要能在市场中鉴别客户,尤其是对运营资金借款有兴趣和需求的客户,需要了解供应链所涉及的背景材料;能简单评估潜在借款人的需求规模和类型,并设计现有产品的组合方式,开发相应的合约;因为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性极强,所以要求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对最终产品的市场和行业有全面的知识积累,在风险是双边性(买方和卖方均会产生风险)的前提下,需要同时关注供应链的上下游。

需要商业银行从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有重点地培养出一个能同时担负三种职能的专业化团队,从而保证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Hofmann, E.,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OL], Logistik Management - Innovative Logistikkonzepte, Wiesbaden2005, S. 203-214.

2.William Atkinson,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Next Big Opportunity[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8,4:57-60.

3.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30(1):1-13.

4.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 背景, 创新与概念界定[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8:194-206.

第2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并不断发展,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软实力将逐步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其中全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将管理会计与企业的全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使其能对企业战略决策及保持竞争优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 全供应链管理 全供应链管理 管理会计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在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科技进步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新技术被模仿替代的时间差越来越短。因此,全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基于企业管理会计理念的全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一)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全供应链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整合从最终使用者到最初供应商之间的各种关键商业活动的过程,包括为客户及利益相关者提品、服务及信息等。而从狭义上可理解为一个包含从原材料、生产、存储、运输、客户及服务的工作计划。

(二)全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首要任务,同时尽量增加客户价值。在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的需求是一切的起点,贯穿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协调链条上各企业间的行为。企业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客户的支出,以达到客户价值最大化,从而优化并提升整条供应链水平。

2、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企业、部门看作一个整体,强调发挥整体的力量。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对链条的各个环节、流程进行分析、改善和协调,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行为不仅要顾及自身的利益,更要以整条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目标。

3、强调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要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与供应商、销售商间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合作型关系。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强调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提升整体供应链的实力,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和实现单个企业的增长。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为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会计已被很多企业广泛使用,借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价值。

(二)管理会计的发展特点

1、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整体。其工作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获取数据,为责任主体制订工作目标,控制责任主体的行为,注重管理过程、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影响。

2、现在的管理会计不仅局限于单一企业,而是面向整条供应链系统,需要将供应商、销售商、客户及利益相关者均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边界之中;同时管理会计逐步形成包括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及价值链管理会计等新的管理模式。

四、全供应链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 可用信息的互惠性

供应链要求在管理会计系统中能够检索出高品质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应该是可用而互惠的,与供应链有关的合作伙伴有使用的权利及提供信息的义务。例如,有助于跟踪和追查供应链的处理器系统,能够评估其他合作伙伴如何连锁经营,提供合作伙伴产品的介绍,也可以反映消费群体购买产品和回馈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传统的管理信息质量标准(精确度、完整性、及时性等)应向以互惠的可用信息作为目标和衡量标准而转变。

(二)资产管理的全局性

在供应链中,不同的合作伙伴将倾向于投资供应链的共同目标。这种特定资产投资的发生,在不妨碍个别公司的盈利能力时,能使作为一个整体的供应链达到最好的盈利状态。通常的资产代表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以供应链为基础的资产管理减少了因为分布不均或信息不共享而造成的多余的资产储备或投资,可以在更合理的情况下再分配资源,增加应用盈余资产的透明度。

(三)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的全面性

供应链的投资组合不仅给公司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风险的多样性。管理会计要求针对供应链的特性加强对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不但要关注自身的投资组合风险,也要重视合作伙伴的投资动向,便于及时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及分析。

五、管理会计方法在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基于控制资金成本的全供应链金融管理方法

供应链金融管理是指整个链条中与货物的运动和储存联系在一起的流动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管理合并了所有贸易伙伴之间和他们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等。全供应链的金融管理可以帮助买家和卖家管理现金流,减少过多的现金余额,降低融资成本。

第3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不确定环境 供应链金融 实体交易

引言

受国际复杂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当前国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发展变革期,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行业领域供应链整体外部环境呈现不确定性,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形势也并不乐观,产业供应链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衰退也进入了“冬眠期”,从行业供应链角度的金融体系建设和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也纷纷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和战略规划的调整改革,如国内一些装备制造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从客户满意度方面出发改变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主的运营模式,逐渐实现了向工业服务商的战略模式转型。企业间的改革创新发展,必然导致行业领域内供应链体系的变革动荡,造成各节点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转变。这样不确定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供应链上整体资金流的运作动向,对供应链实体企业之间的交易决策制定造成严重的信息紊乱影响,制约了行业领域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健全发展。

因此,在当前不确定环境下,要保证和维护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的环境稳定性,必须要从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入手,清除供应链实体企业间的思想障碍和风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维护供应链实体交易活动的整体稳定性。

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现状梳理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理解,学者较多的定位于融资模式方面。

(一)国外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阐述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发展较热的一类融资模式,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热情也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一大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Michael Lamoureux(2008)等人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从企业所处行业环境领域,对资金获取和资本成本合理配置的机制。E Camerinelli(2009)充分分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融资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并从价值链增值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理论。HC Pfohl和 M Gomm(2009)对当时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发现并抓住资本成本这一研究“断层”,提出了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框架和数学模型。ML Gomm(2010)针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提出了调查模型并得出供应链金融理念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销售量和投资量,还能够提高资本成本利率的结论。

(二)国内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阐述

闫俊宏(2007)等从中小型企业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融资模式,并针对供应链条资金流的流动过程设计了三种相应的融资模式,并做了相关的对比分析工作。冯瑶(2008)将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行业附属及银行等相关机构综合关联分析,主要强调了模式创新对供应链整体网络系统的影响。胡跃飞(2009)等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做了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财务的发展演变过程角度分析了相关经济环境对供应链金融理论发展的影响。熊熊(2009)等运用数学建模的科学理论思想,对信用风险产生的融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这种融资模式产生积极影响的评估标准。刘生华(2011)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体系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针对三方面的信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在传统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基于供应链系统网络的融资理论方法。随着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风险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是供应链实体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的。风险因素长期积累之后,供应链金融体系就会出现严重的风险危机,严重影响供应链实体企业之间交易决策的制定。

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过程产生的问题分析

在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研究领域,通过以上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相关热点问题。本文对供应链实体交易过程中影响成本控制的几类因素进行分类讨论,并总结了供应链实体交易理论发展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具体如下:

(一)决策制定条件不充分

行业领域所处的宏观环境产生的动态因素对供应链各实体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影响较为严重,宏观环境有内外两方面。其中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相关政策实施、经济形势波动以及行业领域相关突发扰动事件的发生等;而企业内部环境条件包括企业规模大小、产品性能高低、企业信誉程度以及品牌影响力等。供应链各实体组织要想进行相关交易活动,首先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条件是否符合,进而结合当前外部环境现状制定交易决策。而当前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于各实体交易者之间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并不全面,信息传递过程并不畅通,交易活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都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的进行状况和决策制定;另一方面,当前外部环境中政策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处于较不确定的状态,各行业领域也频繁发生各类随机扰动事件,严重扰乱企业双方交易决策的执行力。

(二)机会主义思想盛行

机会主义的产生主要是人性自私的一面和交易双方信息不透明导致的,在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实施过程中,参与交易的实体企业往往更多的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为增加自身利益故意扭曲信息实际信息,放大相关不真实信息影响,以扰易对方的决策判断力,甚至损害其他实体企业利益。为防止和降低机会主义思想带来的影响,供应链实体交易过程往往会增加相应的认证、检验等过程,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供应链实体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和交易成本,降低了供应链整体资金流的运作效率。

(三)市场预测机制不健全

市场需求信息直接决定着企业和供应链的战略规划方向和生产计划的制定实施,所以供应链应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的预测分析机构,为供应链实体企业之间提供更多交易机会,建立更广阔的交易平台。但是当前供应链管理的侧重点仍较多的集中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对于供应链下游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的建设方面关注较少。市场预测机制功能体系的不完善,会造成供应链整体运营信息的缺失,不能快速做出响应市场需求,阻碍供应链整体运营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为各实体企业之间的交易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依据。

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过程问题优化措施

(一)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环境优化措施

供应链行业外部环境方面,针对外部扰动因素的动态随机干扰影响,首先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干扰因素分析收集组织机构,调研深挖行业领域内外传统干扰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并分类统计建立相应的扰动事件“数据池”,当外部环境发生类似扰动事件时,可迅速调动相关数据对当前扰动事件进行分析判断,调用传统的应对解决方案;其次,将扰动响应机制推广到供应链各实体企业,全面建设扰动事件响应组织,充分利用各实体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发挥企业间的创新能力,丰富健全供应链扰动事件响应机制,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提供良好的实体交易环境。

供应链实体企业内部条件方面,以提高供应链整体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强实体企业间信息共享力度,促进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和协同发展。另外,鼓励供应链实体企业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为实体企业彼此提供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保证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的顺利执行。

(二)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思想优化措施

机会主义思想的影响程度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力度和合作频率所决定,随着供应链网络节点企业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张,行业领域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接触密度和业务往来频率会越来越高,实体企业之间的机会主义思想就会逐渐弱化,联盟共赢的思想将快速发展。

因此,首先应对供应链整体企业灌输供应链金融理论思想,使得各节点企业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中联盟共赢的重要性,并通过各节点企业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对企业进行联盟思想的改革和共赢意识的提升,为实体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提供基本的思想保证;其次,通过大力推进供应链下游企业对于市场信息的快速响应机制建设,以及不断将客户信息传递到供应链上层,使得上游供应商、制造商更多地接触到来自市场的需求信息,并不断加强彼此之间业务往来,提高交易活动的发生率,通过实际业务交流来弱化机会主义思想,提高企业之间对于联盟共赢思想的认识;最后,建立供应链联盟共赢思想宣传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思想宣传和建设工作,同时严厉打击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机会主义思想,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在供应链环境下机会主义思想的弊端,并从根本上杜绝机会主义思想的盛行,为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环境提供良好信誉保证。

(三)供应链实体交易市场预测体系优化措施

首先,要从供应链整体上强化下游实体企业对于市场需求信息预测机制建立的重视程度,通过相应培训和激励措施,选拔优秀的市场推广专员,打造特定的市场需求信息调研搜集团队,并通过对调研信息的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客户需求信息数据库,为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提供实时动态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力量,如条码扫描、基于物联网的RFID射频扫描技术,将各种信息扫描收集终端充分运用到市场信息搜集的工作中,快速准确的搜集市场需求信息,为供应链实体企业间的交易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信息;最后,运用相应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挖掘,充分提取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和潜在的需求方向,为企业生产计划和营销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大力度维护和提高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将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系统充分衔接,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维护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接口,保证信息传递的顺畅。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类信息传递系统,如EDI等信息传递技术等,将市场需求信息快速反映到上游制造商和供应商,保证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管理的一致性,促进行业内供应链各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交易决策制定。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整体建立和市场信息共享、预测体系的健全仍将是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优化的主要途径和目标,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应该通过彼此的协同合作快速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预测体系机构,降低当前不确定环境下的各类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供应链实体交易决策的运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E Camerinelli. Supply chain finance,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 Systems, 2009, 3(2),

2.HC Pfohl, M Gomm.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 Logistics Research, 2009(1)

3.ML Gomm. Supply chain finance applying finance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2010(13)

4.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5.冯瑶.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创新服务[J].新金融,2008(2)

6.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第4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尖点突变 营运资金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表现为不同供应链之间的整体竞争。随着供应链物流和信息流管理的日益完善,也对供应链财务层面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视角,给出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环境的一种路径,以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

供应链的概念是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Christopher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网络,所涉及的组织从上游到下游,在不同的过程和活动中对交付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价值(Simon C,2000)。Allen N Berger(2004)等人最早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新的设想及框架,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

陈祥锋(2008)主要通过模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资金约束条件下,供应链外部融资服务和内部融资服务为供应链带来的收益,并认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有效地增加供应链的总体收益(闫俊宏等,2007)。邹武平(2009)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胡跃飞等,2009)。

总体来看,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我国近几年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具体模式已基本取得了共识,基于银行视角、核心企业视角、物流视角等角度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基于金融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而这正是该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

(二)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实践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国内第一家提倡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基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也都推出了此项服务。这些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品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3年深发展在业内首次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率先推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2005年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转型策略。2006年深发展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并在产品、流程等方面开展了深化创新。2007年兴业银行推出“金芝麻”系列服务产品,试图一站式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招商银行是国内电子银行市场的领先者。2005年电子票据在招商银行面世,2008年招商银行全面推出了U-BANK6.0。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特色供应链融资服务,在很多大型、稳固的行业供应链中已得到应用,已成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关注的焦点。

根据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本文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将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联系在一起,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为所有成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的融资安排。因此,企业可以借助它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机会,从而缓解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涵义及构成

(一)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涵义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的良好运行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杨晏忠,2007)。同样供应链金融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金融生态系统的普遍特征也是供应链金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具备的。因此,通过参照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者对金融生态的定义,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做一个系统的阐释。

本文将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两部分: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和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是由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之间、参与主体与其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外部生态环境构成各参与主体行动选择的约束条件,而参与主体的创新活动又可以对已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并进而推动参与主体产生新的行动。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构成

供应链金融实质上是对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它主要涉及以下参与主体:一是资金的需求主体,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商等;二是资金的供给及支付结算服务的提供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三是环节外包主体,包括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保险公司等;四是监管机构,主要是指各级银监部门。

它的外部环境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制度环境,首先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动产抵押登记原则、受偿的优先顺序等法律。其次是司法体系。另外还包括监管部门的业务监管制度;二是技术环境,包括金融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

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体系除了包括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和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以外,还应包括供应链金融产品以及供应链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具体产品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保理、预付款融资等信贷产品。此外,金融机构还提供中间增值服务,如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等服务。从供应链融资市场来看,它基本上属于短期的货币市场,从融资用途和期限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归入广义的短期流动资金授信的范畴。

尖点突变模型的特点及原理

(一)尖点突变模型的特点

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于1972年提出了突变理论,这是一门用来研究各种突变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方法是将各种现象归纳到不同类别的拓扑结构中,讨论各类临界点附近的非连续特性。雷内·托姆归纳出了七种初等突变模型,其中尖点突变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模型(见图1)。它具有以下典型特点:

多模态性。对于控制变量的某些取值,系统可能出现多个不同的状态。

不可达性。中间皱褶部分有一个不稳定的平衡位置,系统不可能处于此位置。

滞后性。突变发生在分叉集线上,从上叶跳到下叶与从下叶跳到上叶发生的位置不一样。

突跳性。突跳性指的是系统从一叶到另一叶过渡时出现突跳现象。

(二)尖点突变模型的原理

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为:

v(x)=x4+ux2+vx+c (1)

其中,x是状态变量,u、v是控制变量。令v`(x)=0得出势函数的平衡曲面方程M:

4x3+2ux+v=0 (2)

由v``(x)=0求出势函数的奇点集S:

12x2+2u=0 (3)

联立v`(x)=0与v``(x)=0,消去状态变量,得到分叉集B:

8u3+27v2=0 (4)

平衡曲面是势函数所有临界点的集合,奇点集是所有在平衡曲面上有竖直切线的点的集合,分叉集B是所有使状态变量x产生突跳的控制变量的点的集合。

图1为尖点突变模型的突变流形和控制平面。平衡曲面由三层组成:上叶、下叶、中叶。分叉集B(b1Ob2)是奇点集S在控制变量所在平面的投影,是系统发生突变的临界位置。当控制变量没有越过分叉集时,(u,v)的平稳变化会引起x的平稳变化;越过分叉集时,x会产生不连续的变化,表现出状态的不稳定性。如图1所示,A1出发演化到A2,当接近中叶边缘时,只要控制变量有微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突变。从C1到C2演化路径中,控制变量的连续变化引起状态变量的连续变化,从而系统是稳定的。

平衡曲面方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三次方程4x3+2ux+v=0,实根数目由判别式=8u3+27v2的符号决定。>0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尖点突变模型的构建

(一)实证研究

1.公司概况及发展。ABC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中小型服务经销企业。国内钢铁供应链条是“铁矿石-钢铁生产-钢铁经销-各类用户”,ABC公司处于该链条的中游,扮演着经销商和采购商两个角色。它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是实力强大的大中型企业。

2001-2004年恰逢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阶段,国内高级板材缺乏,需求量持续增加。ABC公司把握发展机遇,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底公司总资产2536万元,销售收入达到11534万元,实现净利润834万元。2003年底销售收入达到22796万元,净利润达到1757万元。但是销量的迅速增加也使ABC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营运资金压力(见表1)。

由表1可知,尽管公司流动资产从2002年的2 533万元迅速增加到2003年度的4 538万元。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依赖于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迅速增加,而货币资金却急剧减少。ABC公司在稳固的供应链交易关系下,短时间内虽然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面临着严重的流动资金缺口。

2.融资困境及其化解。ABC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有限、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的融资困境表现在:自身信用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实现信用授信的条件;通过担保公司获得担保授信,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低,难以通过抵押授信解决资金缺口。因此,传统贷款方式不能帮助它破解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

EF商业银行根据ABC公司供应链和财务状况的特点,2004年,提供了采购阶段的“未来货权质押授信”融资产品,提供了 2000万授信额度。2006年,双方办理了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获得4600万元授信余额。

3.尖点突变模型的应用。阿伯丁大学“2008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状态”的调查报告总结出四条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绩效指标:平均现金周期、过去一年现金周期的相对改进量、应付账款天数、应收账款天数。本文选用影响营运资金周转四项关键指标:应收账款余额、预付账款余额、货币资金余额和存货余额,通过对主要指标尖点突变模型的建立,分析当年各指标的数据是否发生了突变(见表2)。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来分析2004-2008年间,ABC公司营运资金四项指标数据变化所隐含的突变信息。首先对预付账款余额进行尖点突变分析。考虑到尖点突变函数是四次函数,因而先用四次函数来拟合历史数据。取时间为自变量x(以2004年为基准,作为第一年,其他年度依此类推),取预付账款余额为函数y,用四次多项式以最小二乘法拟合表中的数据(见表3),得到的四次多项式为:

Y(x)=-64.5x4+842x3-3780x2+6706.5x-1810 (5)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运用四次多项式拟合的结果非常好,相对误差极其小。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四次多项式进行初等变换得出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设四次多项式为:

y(m)=a0+a1m+a2m2+a3m3+a4m4 (6)

为消去(6)式中的三次项,令m=x-n,n=a3/4a4,(6)式变为:

F(x)=b0+b1x+b2x2+b4x4 (7)

其中:

进行变量代换,令得:v(x)=x4+ux2+vx+c,得尖点突变模型的标准形式。

对(5)式进行初等变换,得:

n=a3/4a4=-13.05,b0=-557410.9,b1=911618.4,b2=-36721.8,b4=-64.5。

再进行变量代换,得u=569.33,v=-14133.62,c=8642.03,即尖点突变模型为v(x)=x4+569.33x2-14133.62x+

8642.03。

计算该尖点突变模型的分叉集:

B=8u3+27v2=8×(569.33)3+27×(-14133.62)2>o

同理,对应收账款余额、货币资金余额及存货余额进行突变分析,会发现分叉集也都大于0。分叉集>0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主要为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和货币资金,因此影响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主要因素可用这四个指标的余额来表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处理,合成为两个综合指标。

u=0.825x1+0.282x2+0.897x3-0.484x4

v=-0.040x1+0.918x2+0.182x3+

0.805x4

主成分u、v解释了全部方差的83.115%,基本概括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把u和v的表达式带入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方程,可得该模型的突变条件:

4[0.825x1+0.282x2+0.897x3-0.484x4]3+27[-0.040x1+0.918x2+

0.182x3+0.805x4]2

当企业营运资金的关键指标值满足公式(8)时,资金链条会面临断裂的危险,发生突变。由上述结果可以判断,2004-2008年间ABC公司的营运资金流转未发生突变。这与ABC公司利用供应链金融后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ABC公司2004年获得融资后,有效解决了现金不足的压力。2005年末销售收入达到27396万元,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到6799万元。2006年获得融资后,应收账款的占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2006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继续稳步增长。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定性分析

本文运用定性的方法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进行突变分析。平衡曲面是状态变量,代表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总体状况,它受u(代表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v(代表供应链成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两个控制变量的影响。

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鼓励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外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此时,供应链成员企业会出现不同的行为。中小企业中信用较好的成员会有效利用这一工具发展产业,处在平衡曲面的平稳过渡部分。信用较差的企业会发生虚假交易、挪用资金等行为,引发资金流、产品流的中断,给其他参与成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健全,系统会过渡到>0的状态。企业的行为受到生态环境的有效约束,系统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变成和大企业风险水平相当而受益水平更高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高的同时也都会守信用,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综合成本的降低。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供应链金融主要是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缺口问题,当影响营运资金的四个关键指标满足公式(8),就会引起系统状态发生突变,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或破产。二是灵活运用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实现流动资金的良性循环,促进整条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合作。三是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平衡与升级。供应链金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供应链金融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中小企业应当努力达到供应链融资的准入条件;核心企业应有效利用供应链融资技术;商业银行加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政府加强改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构建公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Simon C.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0(6)

2.Allen N.Berger,Gregory F.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2004(10)

3.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摸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4.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第5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 融资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的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85%左右的新增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对于我们国家的GDP的贡献率在60%以上,50%的税收来源于它,所以中小企业不管是对就业还是创新,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的。然而,诸多因素却遏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难题就是融资难问题,它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制约。鉴于此,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目前,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虽然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二板市场的股票上市规则以及相对主板市场的最低资本有所减低,但是若企业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几年内预测没有投资回报,就很难吸引投资者,股市的发展也会受挫。另外二板市场要求高标准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的条件。

(二)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根据银监会的测算,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所以取得银行贷款难;另外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但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

二、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将其描述为“1+N”模式。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成为其中的核心“1”,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便是“N”,它们往往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资金十分紧张,这种资金链的不均衡很容易导致整条供应链也随之出现失衡。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全方位地为链条上“N”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由此可见,供应链融资理念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它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既规避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金融机构的纵深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

(二)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构成要素不同,供应链融资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四方因素。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它们在供应链融资服务是直接授信者;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它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中小融资企业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规模大、实力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

1.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在产业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为了企业持续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等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是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三方进行合作,银行为下游制造商向上游供应厂商购买货物提供授信支持,并根据制造商提前还款或补存提货保证金的状况开具提货通知书通知供应商发货,供应商凭提货通知书向制造商发货的一项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2.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属于存货动产质押,是指融资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员的行为。融资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企业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管,并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协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将以前银行不接受的动产抵押变为可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从而架设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模式是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以对下游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凭证,将其向商业银行质押或转让,而银行为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参与主体有中小企业(债权方)、核心企业(债务方)和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这样银行进一步有效地转移和降低了其所承担的风险。

4.三种融资模式比较。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在具体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活动,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种模式的差异点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相比政府担保和行政命令,供应链融资有更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供应链融资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万能灵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一)核心企业风险扩大

由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大的金融利益会向核心企业集中,但其实风险也相对集中了。因为如果供应链的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影响。所以,这对其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特别是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管理体系,而供应链金融往往会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的金融灾难。

(二)市场风险问题

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作为贷款收回的最后防线的授信支持性资产多为动产,且根据供应链所属行业不同,动产种类也很多。这些动产的价格随市场供需的变化而波动,一旦贷款的收回需要将这些资产变现,而价格处在低谷,就给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了市场风险。这种以动产为保障的信贷模式的市场风险在整体业务风险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三)对于银行开发产品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要求高

由于供应链融资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为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要求银行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

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供应链融资

由于供应链融资对于银行属于一项新业务,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在供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好、银行合作度高的几个行业进行尝试,根据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抓住核心企业,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兑仓等产品,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

(二)对第三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

物流公司能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控制物流,企业的动产由银行认可的物流公司监管,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入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亦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以核心企业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在产品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者为其上游的原料供货商提供贷款,或者向其下游的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轮辐射之后,再以这些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

(四)要把握“自偿性”原则

通过基于单证、发票或采用动产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方法,使企业做到“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自贷自偿,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区域金融研究》,2009(2).

第6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融资 中小企业 财务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创新金融服务,是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的产物,同时也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的创新金融产品。从供应链的发展来看,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通过银行、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互补,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达到多方共同获利的目的。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考虑,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视其作为供应链的支撑点,将资金注入核心企业周围的上、下游企业,使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看作一个整体,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内在价值的服务理念。同时,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有效地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等各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正是依托于核心企业将资金注入到弱势的中小企业中,解决中小企业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和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融通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①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业务,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业务的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首先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行业地位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其次,对供应链成员的融资严格局限在其于核心企业的交易活动;再次,供应链金融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②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实施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通过以加强物流仓储、分拣、包装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提供完整的第三方物流综合解决方案而获取利润和竞争优势的企业。③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因此,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需要具备自身资质和规模较强的条件,具有一定采购和销售能力,且在供应链或产业链上能起到核心的作用。④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从属和弱势地位,经常会出现在项目竞标或订单获取的过程中,交易对手对企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和信任;在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品牌信用、对手信息和谈判地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扩大产能、管理存货;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较好的交易条件和账款回收的能力等。对于中小企业的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为其出借银行信用或借助较强势上下游企业的信用为企业进行信用增级,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和谈判地位,通过存货及强势采购商的付款能力为企业进行短期融资等服务,直接为该类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间接为上下游较强势企业稳定了交易对手,扩大了采购和销售能力。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第7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45-01

一、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分析

根据深发展银行提出的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以及文章所要研究的问题,采用胡跃飞(2007)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既包括企业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网络和链条,也包括下游的分销商、商,即渠道链。

供应链金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供应链金融是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开展的一种金融服务;二是对供应链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三是供应链金融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四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仅引入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信用捆绑,而且也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承担监管货物的责任。

二、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应用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的不成熟影响了供应链金融推行的效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的供应链金融仅局限于汽车、钢铁、能源、电信等有限几个行业,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薄弱,成员之间关系松散且边界模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融资中对核心企业的资信引入有时缺乏利益激励,而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也导致基于供应链的声誉效应和违约成本构造起来比较困难。这种状况不仅使得银行可选择开发的链条有限,而且也要审慎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完整

从我国各商业银行推行的供应链金融来,从业务营运的机构设置看,大部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尚未独立,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并未有效吸收。结果不仅未能充分发挥营销的效率,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目前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在许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中,目前在单证、文件传递、出账、赎货、应收账款确认等环节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工确认,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

三、我国推行和应用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分析

(一)商业银行应实现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主导作用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共生共荣的合作关系,这必然为商业银行参与供应链金融带来极大的不便及风险。因此,面对供应链成员,首先,商业银行要掌握产业供应链的运作状态,并且在不同的个体、组织及要素之间寻求到整合的机会和综合效益,并利用自身综合融资与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势参与到供应链应作的设计与组织中,提供量身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自身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建立有效的金融供应链关系绩效指标等相应的制度,努力促进供应链合作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后,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作用是供应链金融建立的一个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优势和约束作用,银行和核心企业可以组建一种新型的战略关系,通过内部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二)应完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体系

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参与的主体有银行、物流企业、核心客户和上下游企业等多方利益,为此,必须建立完整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需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并以此来控制风险、评估企业违约成本;二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评级系统中,企业的等级评定应当更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注重每笔业务的现金流,同时,累积相关数据,构建独立的评级系统;三是银行要注意对行业的监测分析,包括产业成熟度、市场供求关系、技术风险、行业垄断程度、价格稳定程度、产业政策等,防范供应链整体风险;四是严格控制供应链参与者的结算账户,要做到优先掌握客户的资金信息,能够及时的收回放款;五是要防范相应的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应完善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机制

供应链金融的一大特点就是将金融管理活动融入商流与物流过程中,能否有效整合第三方物流,是金融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要选择具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物流监管方合作和评估体系,规范动态监管机制。另外,商业银行在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毕竟第三方物流对贷款企业抵质押物的管理具有掌握全面信息的优势。

第8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目前,除银行外,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或P2P公司纷纷介入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也经历多轮进化来到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当此之际,研究供应链金融的起源、模式与发展,是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和风险管控的应急之需。 供应链金融起源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企业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由此进行担保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应收款等抵押或质押,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贷款,并通过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或服务,降低贷款风险的间接资金融通。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贷款服务,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管理或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本息能够回收。

供应链金融源起于银行在争夺优势企业贷款资源进入饱和状态后,为了继续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关系,协助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融资,向银行申请或银行创造的基于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贷款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及20世纪70年代中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发展与80年代末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信息技术发展,使供应链管理与控制成为可能,供应链金融才得以大力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金融模式,按照提供抵押物的不同,分为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保税仓融资模式(也称“厂商银”)。按照提供贷款主体方不同,分为物流商主导、综合企业集团主导及银行主导三种模式。物流商主导与企业集团主导都是由物流商或企业集团控股的金融部门实施。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进化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起步自银行始。2003年平安银行率先提出“1+N”模式,形成供应链金融最原始的1.0时代。“1+N”模式中的“1”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N”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后,多家银行相继跟进,并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中国银行的“融货达”、“融信达”、“TSU”、“供应商融资项目”,兴业银行“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2012年,平安银行又了其供应链金融2.0版本,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2.0时代,即银行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供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较之线下供应链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优势是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协同与多方信息的可视化。

2014年7月10日,平安银行在深圳推出橙e平台,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全面升级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集成服务,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也称“N+N”模式(N个核心企业与N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除银行外,其他企业从2013年开始也纷纷突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其中,有电子商务企业,如京东白条、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有P2P企业转型;有行业门户网站转型,如上海钢联、365网;有部分上市公司及部分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商等。除了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好外,其他企业仍在尝试,处于概念或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除了银行、电子商务企业做了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外,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信息系统管理、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及银行偏好不动产抵押的风险控制意识,供应链金融发展并不理想,未能真正实现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2.0版本及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对电子商务平台商家或消费者提供的贷款,都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预示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开始出现,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仍属间接融资,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无实质差别。

笔者将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定义为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提供间接融资,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控制风险的金融业务。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更注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创建供应链或将成熟的供应链引入到电子商务平台;风险控制强调大数据、云计算,不关注仓单、存货或应收、预收款抵押。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长期以来,传统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企业及担保。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即制造商实力不强,销售或资产规模不大,财务状况不良好,即使有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都不会提供融资。

二是动产抵押或应收/预付款质押。传统供应链金融强调,取得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必须提供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接受的仓单、存货、应收款或预付款抵押或质押,否则,即使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实力强大,在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都不会获得融资。2015年10月8日,华为、中兴一级供应商深圳福昌电子因欠款人民币2.7亿元宣布破产即是此情况。

三是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跟踪。即使供应链各企业采用了ERP软件,但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ERP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未联网,因此,在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后,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派人了解与跟踪该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确保不出现异常,确保融出的资金安全。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风险管控:

首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替代抵押或质押。京东为什么能为它的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提供贷款(或赊销),原因就是它的后台可统计、分析该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与还款能力。

第9篇:金融供应链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金融供应链; 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

一、金融供应链概述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仍受到融资难的困扰。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关键点是风险控制。金融供应链即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而设计出的一种融资模式。

金融供应链是指由金融机构根据供应链的整体信用水平,对各个节点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一个金融供应链中,银行首先评估的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行业地位等,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成员的准入评估不再只关注其财务报表等静态数据,而是更关注其与核心企业的历史交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银行对企业本身授信的限制,使更多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金融供应链发展迅速,原因在于其对银行及企业起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缓和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使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客户群体,银行通过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信贷风险也大大降低。

目前,金融供应链主要有三种融资模式,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业务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都集中体现了金融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及特点,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提供了便利。但它们在实际运用及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差异,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处在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可根据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所处的交易时期及自身特点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并可综合运用。

二、金融供应链在辽宁省应用的现状

自2009年起,在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各大银行针对辽宁省行业特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供应链产品,为辽宁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融资便利。

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近年推出的金融供应链系列产品,具体包括订单融资、动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国内信用证融资以及保兑仓融资等多种产品类型。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重点针对辽宁省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先后为大连机床集团、东北特殊钢集团和中远船务集团等企业设计了供应链融资方案,促进了全省重点行业整体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深证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供应链这一业务领域的领军者,在辽宁省的多个企业也进行了实践探索。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针对以辽宁万兴达集团为核心企业的整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注入。该方案以“原材料+产成品”方式进行债权抵押,不需传统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作抵押,不仅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困境,并且能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金融供应链作为一种提升企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新型金融服务,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局限,从产业供应链全局的角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解决方案,已成为各大银行金融服务的新热点。

三、金融供应链在辽宁省的应用前景及政策建议

金融供应链业务在辽宁省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跟辽宁省内中小企业的数量相比,应用金融供应链进行融资的企业数量还是寥寥无几,这项融资服务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建立政府、银行与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反馈机制。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因素。金融供应链中,物流企业具有掌握质押物及客户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可以利用物流企业的这一优势,由政府出资搭建信息平台,将中小企业的登记信息、纳税信息,物流企业以及银行掌握的企业信息整合到一起,建立信息共享通道,使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的状况,最大程度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可通过此信息平台,结合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同时,政府的介入支持也会增强银行大力开展金融供应链业务的信心。

2.加强银行与信用评级公司的合作。尽管金融供应链能有效规避单个企业的风险,但仍不能消除其中的信贷风险。银行要建立供应链风险防控机制,应时刻关注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不仅要分析外部经济发展趋势,更要了解供应链内部的薄弱环节。仅凭银行自身去全面评测风险会提高贷款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与专业的信用评级公司合作。信用评级公司作为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第四方,可以凭自身其广阔的企业信息资源和专业的评级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的风险信息。

3.大力加强风险防控。除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风险外,供应链本身、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有各自的风险。对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选择,应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要求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有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交易历史并且存在利益共享,使整个供应链对核心企业的依存度较高,有利于银行对供应链进行信用捆绑。为了防止供应链上单个融资企业的信贷风险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应该合作加强对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核心企业应提供融资企业真实可靠的信用资料,物流企业应发挥其掌握融资企业质押物第一手资料的优势,银行应利用其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共同建立对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对融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形成互动的监管和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