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

第1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以《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为指导,以推进《xx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促进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区域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重点

1.《“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教科任务

(1)开展“学情”专项研究。依托《本质回归:校本教研的实践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组的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做好学情研判的技术分析,为第一批试点学校项目的展开提供方法与技术。

(2)编制《XX年“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研究选题指南》。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提供选题指南,结合XX年市级各类课题立项、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审等工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围绕“促进有效学习”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进课堂变革。

(3)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研究,做好第一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学习力调查,筹备“课堂变革”论坛。研制《“学为中心”常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制订《课堂变革试点项目联盟组织管理办法》。

2. 教科研管理、指导与服务

(1)扎实开展“首批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依据《xx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实施方案》精神,开展首批6项立项研究型课题成果79个实施单位的应用研究,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定期开展基地学校研究活动,做好各课题的中期总结。

(2)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认真落实《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修订《xx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协调做好全市各类课题统一立项申报、论文、优秀教科研成果评审等工作;加强课题过程性研究活动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推行课题研究课,探索适合教师的实践研究形式与成果表达方式,引导教师做真实的研究。

3.课程建设

(1)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讨。征集xx市不同学段学校的课程规划或课程方案,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研究。

(2)组建市级精品校本课程群。在前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评选的基础上,根据xx市基础教育区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对已有“精品课程”进行归类梳理,形成课程群,推广精品课程。

(3)以学生的发展为取向,启动“公民教育”、“学习心理指导”、“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研发。成立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开展区域推进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4.德育专题研究

以德育微课程建设为载体,梳理近三届中小学精品课程中的德育校本课程,筛选特色精品德育课程,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库,引导学校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召开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学校德育微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广精品德育课程。

5.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研究,召开全市学习心理辅导暨中高考考前辅导研讨会,继续举办“晴朗六月”考前辅导系列活动。

第2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本学年德育工作将依照《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0至2020国家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突出“立德、高效、卓越”的学校工作目标,践行有生命价值的珊中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纲要》培育有良好“品行、健康、兴趣、习惯”的学生为指导,以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规范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珊中“优质+多元”的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及高效课堂教学深化研究”为途径,以强化学习小组文化建设为手段,推进珊中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践行更有价值的珊中教育,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珊中教师,培育具有优良素质的珊中学生。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公民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整合德育资源,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争创南岸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和谐班级氛围与校园文化环境 。

2、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学习共同体。

3、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规范管理班会课,扎实开展《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的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4、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让优秀的家长深入课堂,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5、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和团队辅导,开发校本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6、让德育回归生活,从细节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育具有诚信、责任、关爱等良好职业素养的德育队伍。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明确“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继续加大年级组自治管理力度,让年级组参与到班主任、副班主任常规考核、文明班级及优秀班级创建评比、特殊学生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学业负担控制等活动中来,提高年级组管理的实效性。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推行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校本培训,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和学校实际开展“班级文化论坛”、“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方法艺术化、教育多样化,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加大副班主任的培养力度,30岁下的青年教师均应担任副班主任,副班主任与指导班主任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配对,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提供副班主任练兵和实践机会,学年进行副班主任岗位合格考核。

5、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激活课堂育德)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二)、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1、规范的开好班会课课程。每个年级有专门的参考班会设计,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德育干部、年级组长每周听评班会课,每周一值勤学生会干部学生进入各年级各班听、评班会课。编写各年级《班会课课程》,七年级侧重于习惯、集体主义教育,八年级侧重于青春期、感恩教育,九年级侧重于责任、理想教育。

2、 进一步提升“科技领先、两球(篮球、乒乓)见长、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质量。以学校的 “体育周”、“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抓手,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常年开展乒乓球队、篮球队、田径队、跳绳队、合唱队、指挥队的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各训练队的成绩。扎实推进体艺特色学校的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特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艺”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艺”自我教育意识。

3、扎实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形象课程: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着力打造学校的德育形象工程,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4、高质量的开展仪式教育、节日教育课程,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精心设计开学典礼、入团仪式、毕业典礼课程,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

5、开展好专项教育活动课程:梦想与团队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为孤寡老人和班级特殊生送温暖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治、远离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等。

6、深化“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主题教育课程。学校对“表”“言”“行”等行为文化要求强势宣传,大肆造势,深入人心;德育处和年级组检查引导、规范考核,及时通报;学生进行学习培训,自查自纠,互帮互助;要做到值周干部引导常态化、不文明曝光常态化、班级考核常态化、礼仪之星表扬常态化、学生监督常态化,力争做到地面没有纸屑、地面没有香口胶污迹、桌椅没有划痕、墙面没有污迹,希望通过文明礼仪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7、继续开展好校报校刊《珊瑚树》《红珊瑚》校本德育课程,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真正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三) 坚持班级文化建设、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体,形成积极向上进取的班集体 。

1、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养班级精神。

努力争创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开展“教室美”评比活动,美化教室环境,教室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发挥教育功能。健全班级制度,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班旗,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用精神文化影响学生成长学习的动力,用集体风范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继续推行学月文明班级评选和学年学校优秀班级的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调动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提升班级学习效益,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班集体。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要共同研究学生在预习自学、学案使用、小组合作、释疑与拓展、评价与激励等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德育处组织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干部搭建成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督导小组,指导各班的小组建设,加大课改工作的舆论宣传,及时表彰课改优秀班级和突出学生,推进课改工作的纵深发展。

5、我校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希望在创建的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一批有特色专长的老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特色的创建,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各班的申报名称和创建目标由各班根据班主任自身特长,结合原班集体在日常管理或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内容,经全体学生讨论确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班应重点安排好讨论环节的活动,各班主任首先填写表格,提请学校审批,由德育处对各年级以及各班的申报内容进行协调,对项目过于集中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年级或班级做出调整建议,各班重新调整内容并讨论后正式确立 “特色班级”名称。建议名称有:“卫生管理样板班”、“经典诵读特色班”、“作文特色班”、“演讲特色班”、“科技特色班”、“诚信特色班”、“课间操示范班”、“课间活动示范集体”、“眼保健操规范班”、“语言文明示范集体”、“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样板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等等。

(四)、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增强管理育德)

1、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知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2、着力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网络,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安全常识、安全制度,增强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邀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加强应急演练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楼道安全值班的管理,提高值班教师的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将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3、加强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优秀率,学生近视和肥胖率新发病率每学年控制在5%、3%以下(发展中再降低)。坚持推行“礼仪珊中,洁净校园”的清洁卫生评比活动,坚持清洁卫生定期评比,定时公布制度,力争学校卫生工作更上一层。

4、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定期开展两操规范、仪容仪表、学生抄作业等专项整治,重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每日常规检查,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对新生要集中进行入校课程系列教育,强化军训、政训,增加入校誓词课程,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5、加大学生自治管理力度。现在,大课间操,清洁卫生,自习课检查、文学社团,教室评比等德育活动学生已经参与,今后更多的德育活动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建立学生议事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参与,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内化为自觉行为。

6、 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辅导、青春期教育讲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力争心理健康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实效。

7、扎实进行德育科研,积极组织班主任参与到市级德育课题《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小组分工,分成礼仪微行为、仪表微行为、小组活动微行为、社会公德微行为、人际交往微行为、自我反思微行为,从三个方面的性质加以关注:积极微行为---肯定、固化;中性微行为---保留、关注;消极微行为--预防和矫正,实施德育课题研究。

8、切实搞好减负提质工作。德育处和年级组加大监管力度,控制班级作业量,严格执行按时上下学的时间规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 提高家、校、社区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1、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活动。要求各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升初衔接教育”、八年级分化阶段教育、九年级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发挥指导功能,构建良好的家校网络,形成了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

4、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学期各班邀请2名优秀学生家长进课堂进行德育生活技能的主题教育,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让孩子从不同侧面认识父母,密切亲子关系,加深家校互动。

5、组织优秀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参观、生活实践,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到学校深入课堂,参加艺术节,社团活动等,做到区域内教育资源和力量整合。

(六)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关注特殊生

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对贫困生、单亲生等特殊生给予关注,认真做好“爱心营养餐”的拓面工程。

新学年,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新要求,新跨越。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学期德育“落实常规,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引领行动:狠抓学生精神面貌的提升,如,借争创区班级文化示范校的契机,下午第一节课前,要求各班齐唱班歌,借以凝集班级力量;借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达到新的精神层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德育关口前移:教育在先,预防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要经常走进教室,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的跟踪教育中,用真诚之心去关爱和凝聚学生,降低德育平台,努力把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细节,由“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三是常规工作有突破:各项德育活动力求效果、减少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各学月活动安排

九月:“行为规范月

1、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培训;

2、学前教育;

3、报到注册前全校学生仪表,服饰,发型检查;

4、七年级新生军政训练、班级内务检查、会操表演、优胜班集体和优秀学员评比;

5、各班级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6、新生家长家庭教育培训会、小初衔接家庭教育指导;

7、建立各级家长委员会;

8、开学典礼、表彰上学年优秀班级、四好学生;

9、一帮一活动、副班主任下班安排;

10、班会课程主题确定(学期15个,包含2个家长主题教育);

11、尊师重教促学活动(板报、宣传栏、集会);

12、“教室美”评比(年级组负责,学生参与);

13、<<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

14、德育领导小组专题会,上学年优秀班级评选;

15、学生干部培训;

16、开展学生保险工作;

17、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8、校本德育课程的申报

19、开学应急演练

20、德育特色班级申报

21、创卫工作推进会

22、楼道值班、行政值班安排

23、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24、广播操训练

十月:爱国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月

1、庆国庆,爱我校(爱我家)主题活动;

2、学生议事会;

3、关工委读书征文演讲推优工作;

4、课间操自编操比赛;

5、体育周、运动会、体育节活动;

6、学生干部常规培训;

7、团课辅导活动;

8、“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主题班会;

9、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检查工作;

10、青春期卫生专题讲座;

1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

12、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3、《珊瑚树》编辑工作会,文学社活动

14、家长进课堂培训会

15、学生手册编辑

16、德育科研课题推进会

十一月:家校共建月

1、法制教育活动;

2、小能人展才华活动;

3、11.27烈士陵园扫墓;

4、半期考试考风考纪教育;

5、半期家长会;家庭教育培训会

6、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7、艺术节活动;

8、班主任帮带活动阶段总结;

9、节能减排环保活动或讲座;

10、“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活动阶段总结;

11、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2、课间操阶段总结;

13、传染疾病的预防;

14、学生家长论坛;

15、班级文化示范班级迎检准备;

16、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17、教育教学开放周

十二月:帮学共进月

1、“12·9”宣传教育活动;

2、德育班级网页评比;

3、“励志·成才”专家专题讲座;

4、德育课题申报活动;

5、辞旧迎新文娱活动;

6、迎春耐力长跑;

7、健康检查;

8、互帮互学经验交流;

9、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团员;

10、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1、班级文化建设的验收;

12、《红珊瑚》报的出刊;

一月:奋发向前月

1、辞旧迎新活动;

2、期末复习方法指导、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

3、操行评比,学期总结;

4、散学典礼、家长会;

第3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高素质班主任队伍为目标,构建班主任成长平台,形成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和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优秀班主任管理队伍,以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自2014年,首批建设10个左右“班主任工作室”。到2017年拟在全市建设30个“班主任工作室”,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市中小学班主任品牌和特色,形成整体推进,共同提升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班主任工作室的组成人员

“班主任工作室”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挂牌班主任,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是工作室的主持人和责任人,“班主任工作室”以主持人的字命。每个班主任工作室由一主持人、5至7左右研修人员组成。主持人和研修人员聘期期限为3年,届满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续聘。

各县区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各县、区教育局和工作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定;市直属学校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市直学校和市教育局德育科、教科所等部门研究确定(具体办法另行文通知)。

四、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可申报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勇挑重担,敬业奉献,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班主任工作在全市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德育工作经验丰富、有特色,在建班育人过程中,能有效处理班级和个别教育中的常规问题、偶发(突发)问题,对教育行为能理性思考,并有突出的德育工作事迹或典型成功的教育案例2—3个,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知度和影响力。

3、育人理念先进,班级管理经验或德育相关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市级一等奖2次以上,或主持市级德育课题研究1次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效。

4、热爱班主任工作,从事班主任工作6年以上,且在评选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后至少还需要三年班主任任期。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所带班级获市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先进团支部)1次以上,或本人获市级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师德工作先进个人等市级以上表彰。

5、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一律不能作为推荐对象,已挂牌的发现师德师风方面问题将取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五、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评选程序

评选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按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区审核、市局审批的程序进行:

1、个人申报。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积极申报。

2、学校推荐。学校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特别要严把师德关。要充分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拟上报人选。

3、县区审核。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公示,按照本县区分配的申报推荐额填写《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统一上报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民办学校经学校审核后确定本校推荐单(限报一人),填写申报表(同上)直接上报到市教育局。

4、市局审批。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直属学校、民办学校推荐上报的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人选进行评审、公示,最后确定班主任工作室及工作室主持人,并授予证书和牌匾。

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主要职责

1、师德垂范引领。挂牌班主任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成员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担任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承担市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并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与本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成为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

3、负责指导研修人员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班主任工作研讨、班会课备课与观摩研讨、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研修人员的专业提升。

4、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班主任省市级及以上相关课题研究,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服务。

5、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承担市级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班主任工作论坛等,促进全市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6、建设网页。精心制作并维护工作室网页,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使其成为对外沟通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

七、班主任工作室研修人员主要职责:

1、听取主持人指导,接受主持人检查评估,向主持人汇报工作,做出书面总结;

2、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班主任工作等德育实践和研究,出经验,出成果;

3、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在工作周期内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八、管理考核

“班主任工作室”由市教育局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市教育局德育科和市教科所共同实施,基教、人事、计财、电教、装备等科室和单位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主持人所在县、区和单位给予必要的配合。

1、管办分离。管理单位为市教育局德育科,负责进行项目论证、政策制定。承办单位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定日常管理细则,进行过程性指导、考核评估。

2、导师负责。“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导师,负责制订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研究专题、培养考核等;工作室成员应在工作周期内,完成规定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3、局校共建。“班主任工作室”建在主持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协助管理班主任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确保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4、经费保障。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使用将依据市教育局计财科制定统一的三(师、园长、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5、目标考核。工作室项目一经批准实施,目标任务原则上不做更改,市教育局和工作室签订目标责任状,主持人和成员签订协议书。

市教育局将围绕工作室自身建设与发展、培养指导作用发挥、教育科研成绩等方面,按三年一个建设周期,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

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工作室和所在单位、主持人和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作为评选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先进个人将优先提供参加学习考察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优先推荐评先晋级。

对未完成规定目标任务或者在过程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主持人,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各种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几点要求:

1、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室”评选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宣传,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申报。

2、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推荐评选时,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严防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第4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发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强化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形成“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2、完善校级小课题申报、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3、深入宣传学习推广教研组建设阶段成果“三员、三查、三评、三识”尽可能把研究行为转化为相应部门的管理行为。

4、借助网络教学随笔的形式,以评价和展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到校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带教”。

具体措施:

1、每月随堂听同组教师的课或同科其他教师课4节以上,(含教研组教研活动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月1节以上,根据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定带教的主题。听课记录及心得交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

2、认真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课活动,同组教师关心指导。

3、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教学随笔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教学问题。

4、每期结束前一个月,通知教科室上1—2节汇报课(所在组教师、 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分管校长参加)

5、统一考学科青年教师承担月考、半期试题命题工作。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审核修订保证试题质量。

6、制定“团队带教”考核办法,对团队带教成绩突出的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备课组物质奖励。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科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具体措施:

1、 开学后落实市区骨干教师承担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任务。

2、 根据自愿和学校确定的形式落实对学科团队建设指导任务,签定责任书,落实具体责任。学年末召开学科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考核市区骨干教师辐射引领效果,推广成功经验。

3、 按照市区骨干教师对非规范级学校的要求,加强对骨干教师过程管理(示范课2节/年;网络教学随笔、调研报告、课题申报等)组建考核队伍,并真正落实考评职责。

第三、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机制。

具体措施:

1、在学校新领导班子面前,重新梳理修订校骨干教师考核评选指标体系和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再审订通过后加强宣传,提高知晓度。

2、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形成相应与评职评优相关联的系列制度。

第四、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

(1)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研究

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备课组长自行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同时派专人进行本学科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学年末展示学科资源包建设情况。

(2) 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适应新课程,真正走进新课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学习,重视培训,提升理念。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学习,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

学习方式主要有:

其一、通过教科室博客校本培训栏目,个人学习。

其二、通过教研活动时间观看有关课改的优质课录像、交流体会等方式集体学习交流,提升教育理念。(每月1次)

(3)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将研究深入。

具体要求如下:

(1)研究课备课组首先应该集体备课,准备好相应听课资料(人手一份),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提出观课建议,让听课教师明白观察点是什么?教研组长事先应该安排教师录像,要安排好观察任务,评课教师围绕自己承担的观察任务评课。

(2)会后教科室把录像上传,上课教师反复回放,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博客上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

第五、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1)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课题的过程管理。并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以“校级小课题申报”为重点;做好德育课题和校级课题的开题工作以及农村教研组建设的深化研究。

(2)积极展示教科研成果,继续做好教师教学随笔和教科室博客的网络管理工作。

四、月度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工作重点,清晰工作思路。

2、制定本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绘制电子表格,报教师进修校审核批准。

3、做好三评工作(新骨干教师评选、上届骨干教师考评、优秀学科团队考评)

4、校级小课题启动。

5、校本培训

10月

1、 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左右)

2、 校本培训

3、 讨论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计划

11月

1、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后)

2、校本培训

4、 校级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检查

12月

1、 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2、校本培训

1月

1、陈中教师教改科研成果登记、汇总、通报。

2、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第5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懊恼。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与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条古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应做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时刻注意从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比如,同学们要到专用教室去上课,临出教室时,我悄悄地把灯关掉,把门关好。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安心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集体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出一份力。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情况,我知道这一信息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首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留住学生,使学生能安心在这里读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着想。 二、学科教学工作,走进新课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科研工作,争做得力助手。

自担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员以来,我在教科研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弄清了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包括课题的选择与申报,主要研究环节与方法,以及成果总结与发表。我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

按照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我积极协助教科室主任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个人成长的认识,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室印发了一些教师理论学习的记载材料,把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作为教育科研的一项日常工作,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没有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实施新课程也就没有实质的变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第二、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研究》已完成了前测工作进入构建阶段,为此,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了新的评价表,并构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评价表》。我校的×××级电教课题已完成了结题工作。

第三、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6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作为省市中职校的排头兵之一,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尝试开展对这一岗位特殊性的系统研究,并关注其专业化发展。我校从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班主任职级制管理,通过六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在这里作一些探讨。

一、实施班主任职级制的重要意义

中职教育存在生源素质比较低下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学生问题的日新月异与教育多方合力的无法很好形成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中职学校班主任群体,正努力工作、孜孜以求,他们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需要一种类似于教师职称职级评定的制度加以认定,并建立相应的待遇和情感激励制度,而班主任职级制恰好能适应这一需要。

实施班主任职级制,对中职学校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从制度上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性质,能有效地促进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第二,以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留住优秀的“老”班主任,培养“新”的优秀班主任,实现新老传帮带,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在对其工作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以目标任务驱动,激发班主任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而有效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促进德育工作不断推进,提升学校办学整体实力,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实施班主任职级制的探索和成效

就我校目前的班主任职级制而言,职级的初始认定,以班主任任职年限为基础,结合年度考核情况,分为见习、初级、中级、高级、专家级、导师级等六个班主任职级,任职年限分别为0.5~1年、2年、3年、3年、3年,即可晋升下一职级,自然晋升最高至专家级,导师级则须严格申报,学校审批方可认定。每一职级任职期间,年度考核优秀的,可提前一年晋级。

见习班主任为期半年至一年,不享受班主任津贴。其余职级班主任则以初级班主任津贴(约550元)为基础,按职级依次递增,专家级班主任津贴为1200元。月工作考核优秀的(比例约20%),不同职级又可分别增发70~100元。各职级任职期间,还应完成相应的职级任务,方可享受相应福利待遇、续聘或晋升。各职级任务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常规工作、后进生重点教育转化、家校联系、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观摩(示范)课、培养新班主任、德育专题讲座、德育论文、德育课题等,职级越高,要求越高,须完成任务越多。

班主任职级制在我校已实施六年多,据统计,目前我校在职班主任共119人,其中专家级班主任74人,占62.2%;高级班主任24人,占20.2%;中级班主任16人,占13.4%;初级班主任5人,占4.2%。结合近几年在职班主任人数统计,专家级和高级班主任人数和所占比例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实施班主任职级制从一定程度实现了把更多优秀的教师留在班主任岗位上。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交流、引领示范作用。

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了班主任的荣誉感,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较多优秀班主任的积极性和追求较高职级的热情,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三、关于班主任职级制的思考及改进建议

笔者认为,目前我校班主任职级制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毋庸讳言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遭遇一些困惑和难题。

1. 职级初始认定条件相对宽松、方法简单。即以教师任职班主任年限及年度考核优秀的次数,累计认定班主任初始职级。

改进建议:学校应成立班主任职级评审小组,各职级任职条件设定和调整均由该评审小组讨论确定。职级认定应把学历、班主任累计任职年限、工作业绩、德育论文撰写及发表情况、开设德育专题讲座情况、组织或指导专题德育活动情况、参与德育课题研究情况、指导青年班主任工作实绩、学生测评反馈等等纳入考量条件。

职级认定可根据个人申报、参评演讲、审核评定等程序进行,学校公布班主任岗位及职责,明确各职级的待遇,竞争上岗,聘用应力求做到重水平不唯文凭、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不重职称。根据不同职级,可设定不同必备条件和可选条件。

2. 班主任职级设置不够合理。职级的晋升偏重年限的累积;专家级班主任所占比例过大,名不副实,专家不“专”,导致权威性和荣誉感不足。

改进建议:班主任职级可调整为首席班主任、高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初级班主任、见习班主任等5个级别,8个等第;按设置条件逐年晋升,把大部分班主任职级封顶为高级,首席班主任指数应严格控制,按班主任总人数的一定比例确认,除了班主任岗位津贴外,还可享受学校特殊津贴和终身荣誉等,确保首席班主任的神圣感和权威性,真正发挥其专家带头引领作用。

班主任津贴标准(单位元,A表示班主任基础津贴,可适时调整):

学校每年可根据财力确定班主任职级津贴;根据班主任工作业绩和实际岗位需要,设定续聘条件和各职级人数比例,实行职级制聘任。

3. 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职级晋升、降级和解聘制度不全。

改进建议: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和考核制度,从周、月、学期、学年、三年等不同时段的工作内容、流程、规范等层面明确班主任工作范围。在考量班级生源素质基础、班龄系数、班员系数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较完善、科学、有效的班主任月考核、年度考核制度。根据班主任月度、年度考核分和评优评先情况,确定当年班主任可晋级条件。

通过制定降级、解聘制度,对少数工作态度不积极、业绩不好的班主任进行劝诫、降级甚至解聘,促进优胜劣汰、优化结构、提升质量。

强化学校专业部二级管理自,尝试由专业部直接选聘班主任,强化专业部对班主任的考核机制,促进专业部之间、班主任之间的竞争,从而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班主任职级制缺乏其他足够的配套约束和激励制度支持。因此,致使班主任岗位吸引力和竞争力不足,部分班主任还是带着迫于无奈的心态走上该岗位的。

改进建议:在学校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岗位津贴;可参照厦门市教师岗位聘任制的有关制度,制定班主任职级制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提高班主任岗位的竞争力。例如可以把担任班主任作为教师岗位续聘和晋升(目前我校为两年一聘)的必备条件,为学校择优聘任班主任创造条件,从而整体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实现工作的优质和高效。

学校设立专栏,全方位宣传首席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的事迹和教育理念,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完善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全员德育”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校性的德育工作会议,表彰优秀班主任,专题研讨学校德育工作,营造“德育为先”的工作氛围。对成绩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大的首席班主任给予特殊津贴,离岗后颁发终身荣誉甚至终身补贴等。

进一步强化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增加德育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强化细化考核力度,加强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权威,减轻班主任日常事务性工作负担。

5. 在职级制的实施中,班主任学习培训机制还很缺乏。“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挖掘;校园文化中还整体缺乏“以班主任工作为荣,从班主任岗位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改进建议:应建立完善班主任自我学习和团体学习的机制,如通过每周(或每月)学习交流会、班主任论坛(沙龙)等形式,形成研讨交流学习制度;应借助“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引导班主任多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关注自身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艺术的改进;强化校本培训,为班主任创造更多的校外进修培训机会。

总之,班主任职级制的建立和实施,目的是通过一种类似职称晋升和待遇提升的制度,更有效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班主任加强理论研究,讲究工作艺术,提高工作水平,留住优秀“老班主任”,培养年轻“新班主任”,真正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队伍,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建设一流职校。

第7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鄂尔多斯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实施意见》、2019年杭锦旗教育体育局工作计划,认真落实《2019年秋**工作计划》、《**德育工作三年规划》工作布署。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二、工作目标

常规管理日趋完善,德育特色更加明显;班本课程得以规范,温馨教室创建趋于成熟;德育课程体系更加详细,德育队伍育人能力有所提升;家校共育机制更加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夯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三、工作措施

(一)常规工作做实做细  制度育人先行。

1.做实入学教育。

做好“四个一”入学教育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全校开学第一、班级开学第一课、一年级学生第一个月的集中入学教育活动 。具体做法:开学前一周,学校以微信的形式对学生、家长就学习习惯、作息时间调整、生活习惯等方面作提示。让学生提前对新的学期有准备、作规划,提醒家长做好学生的收心教育,并做返校安全提醒。

开学第一天,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对教师、学生就本学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出做实入学教育。开学初,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带领学生学习入学教育系列课程《安全第一课》《中小学生守则》《**五星十礼》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从而一点一滴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思想和行为在短时间内较假期改观,从而为本学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德育处领导承包年级、师带徒的方式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入学教育。

开学初召开一年级家长培训会。针对学校计划、学校教学、德育一些常规工作、家长学校建设进行研读学习,让其明确方向,形成坚实的家校合力。

(2)做细常规管理。

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例如:校长师德大讲堂、师德师风承诺活动等。及时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师德风相关文件,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继续开通师德信箱,促进家校交流,继续坚持师德评价,加强师德监督。加强德育处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促进专业化发展。

利用各种形式、渠道提升德育处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采用分片负责制,认真贯彻教育局“人人要有权  人人要有责 人人必有权  人人必有责”的管理思想。给予他们锻炼平台,提升他们工作主动性和担当意识。力争做到“手勤、腿勤、嘴碎、操心”,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继续实行德育工作三级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坚持周考核、月总结考核模式。

进一步提升德育常规管理,特别在课间管理方面,采用“堵”“疏”结合的管理办法,本学期将“传统经典游戏进校园”活动做进一步深化,即体现“传统”又要体现“经典”“新颖”,采用单双周切换、5+2切换的方式。切实解决学生课间无事可做以致推搡打闹的现象的问题,让学生身心真正得到放松。同时将传统、经典游戏进校园活动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安全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层层压实责任制、隐患排查成常态”的工作方法。开学签订《安全责任状》,坚持每天一次的隐患检查、排查。同时强化安全、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认直落实教育局“千斤重担人人挑 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理念。形成监管、反馈、整改的长效管理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制、安全隐患排查成常态。认真组织“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安全工作文件,办好安全知识讲座。认真做好各种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细化演练活动各个细节和流程。进一步加强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做好法制知识宣传,积极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保证安全健康课时,抓实一分钟安全教育提示,并在教案上留有记录。严格落实治安巡查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值班人员要做好巡查记录、值班记录。加强校园安全周边环境治理。相关人员不定期进行校园及周边治安和安全隐患排查,找准管理切入点,坚决杜绝学生早到校及食用垃圾食品现象,着力解决学校门口脏、乱、差的现象,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着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二)  夯实中队主题教育,活动育人紧跟。

1.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环保主题教育,构建环保主题教育课程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整个课程学习、践行的内容。

2.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开展爱党爱国、热爱劳动、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利用纪念日提升爱国主义情怀、使命感、荣辱观。

3.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例如:本学期开展入学典礼、新生入队仪式活动,并要创新方式方法。

4.开展好少先队各类活动。

(1)举办 “我爱祖国同唱国歌”校园歌唱比赛。活动内容:学唱国歌,校园歌唱比赛,创作同唱国歌和爱国歌曲视频作品、优秀作品评选展播。

(2)积极配合全区文明校园创建专题宣传工作

活动内容:1.优秀案例征集(部门工作案例、学校创建案例),  2.最美校园竞晒活动,3.文明校园风采展示。认真配合旗文明办的工作,按时报送材料、图片、视频等,按要求做好宣传工作。

(3)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内容:1.“走进新时代”主题阅读,2.“从小学用典”主题阅读。

(4)开展“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爱祖国担大任做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测评指标体系认真完成各项相关工作。

5. 做实做细升旗仪式活动。进一步细化升旗仪式课程,提升升旗仪式的教育性和内涵性。

6.积极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加强少先大队对学生发展中心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两职能六部门“各自的作用。加大红领巾监督岗监督、示范、引领作用,适当加大学生管理量化考核比例。继续加强红领巾广播站建设,进一步提升播音水平,做到语言儒雅、含蓄,语调亲切自然。丰富、细化播音内容,使其真正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坚持学生干部例会制,提升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加大学生管理在班级量化考核中的比例,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7.继续开展“寻找我身边的美德少年活动”,继续实行“常态寻找、及时宣传、定期表彰、”制度,坚持两月一小结,两月一评选,激励学生以美德少年为榜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从而进一步弘扬正能量。

8.继续开展阳光少年星级争章活动。将阳光少年星级争章与养成教育体系巧妙融合,使“阳光少年五星十礼”贯穿于星级争章全过程,使星级争章全过程落地、落实、落细。坚持每月一小结,每月一评选,加强《阳光少年评定档案》的管理检查,使评价过程更加规范,精细,有据可依,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阳光少年星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9.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加市旗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做好全校师生的心理监测及疏导,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做好开学初、学期末教师心理健康干预。

(三)创设和谐校园文化  推进温馨教室建设。

1.配合旗委、政府、教育局做好国家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均有育人效果。

2.在班级文化上。

(1)物质文化,要求教室里的设施、设备齐全,环境整洁、舒适、美观、人性化。做到五无两化,即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污渍,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卫生打扫用具整齐化,即教室内的常备用具和学生常带之物,如书包、学具、饮水用具等,应分类集中,放之有序,眉目清楚。

(2)制度文化,要求所有班级均有班规或班级公约,班主任要均按制度进行管理,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3)精神文化,创建承载着为温馨教室创建铸造灵魂的任务。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树立与阳光教育相一致的教育理念,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有温度的教室精神文化。本学期进一步规范班本课程的教学行为,切实保证班本课程保证教学时间、进度和内容。同时在基于趣味性的基础上,提升班本课程的系统性、发展性和可行性。从而创建开放而有温度的教室。

(四)坚守德育阵地  直面问题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1.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潜心挖掘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严格落实各科教学的德育任务。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课程标准切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班队会课。把好备课关,采用分工备课的形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守好上课关。保证课时,保证课程实效,加大检查力度,并将班会课的上课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中,严格控制德育课被挪用、挤占的现象。

2.以“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活动为载体,促进德育课程建设。

(1)研修方式一: 以赛促研。采取以比赛促研修,比赛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按照“讲课+讲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做好市级温馨教室的遴选工作。(具体做法:采用班主任自主申报,校班主任工作室制定统一方案安排讲课、评课、讲座,并对每个环节进行量分,最后结合班级量化考核成绩,以上共三项,按三项考核的总成绩择优评选上报。)进一步提升温馨教室创建水平,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激励每一位班主任自我提升的动力。

(2)研修方式二:以研保管  以解决德育管理的突出问题和德育课程建设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本学期继续深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从而切实解决德育管理中的一些顽瘴固疾。

(3)研修方式三:以课促提。德育课程建设是贯彻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德育途径体系》、《**德育课程体系》框架已经成形。本学期要深入推进班本课程建设,计划举办校内班本课程成果阶段性展示。同时与教学协调开发年级主题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推进全员育人的管理设想。

(五)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活动,是行走中的课程,是实现学校校训“笃行”中“笃行日新 知行合一”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还继续与锡尼镇范围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科技馆、监所、社区、敬老院、污水处理厂等地达成实践协议,倾尽所能开辟、拓宽德育实践活动渠道、增加实践次数,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覆盖面。

利用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我是最可爱劳动者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进学生文化自信;走进污水处理厂开展环保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小手拉大手志愿者进社区、爱我杭锦爱我鄂尔多斯草原游学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学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走进廉洁教育基地开展规则教育。走进交通大队、消防大队开展安全教育等10余次游学、实践活动。不仅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同时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做到学有目标,学有所获,学有感受。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同时积极倡导研学旅行。

(六)协同共育  携手发力。

1.做细做实“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工作,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 制度,特别要做好残疾儿童、流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境儿童的的服务关爱工作。努力将德育导师考核纳入到教师的年终考评,争取使学生的成长时时有人关注,刻刻有人导行。

2.继续实行家长志愿护学制度,本学期由一、二、三年级家长参与到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中,并实行上下学安全监管制度,学校对家长志愿服务者服务质量进行统一表彰。

3.依照杭教联发[2018]14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健全相关制度。做好“十有”和“五落实”工作。组织召开一年级家长培训会,组织家长开放周活动、

4.主动联系关工委、共青团、公安、妇联、司法、民政、文化、卫计委等部门进行协同育人,主动争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

(七)其它方面。

1.继续加强和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文件的六年活动内容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组织开展好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每月重点工作。开展“爱祖国 担大任  做新人”主题活动。做好教师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表彰活动。

2.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利用德育工作会议、班主任会议加强老师们对规范语言文字的认识,利用班级量化考核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评价工作。

第8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论文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创业教育已是五年制高职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途径方法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途径方法;五年制高职

江苏省从1984年开始创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张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等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这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教育途径方法研究及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内容选取缺乏针对性

创业教育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课程环节来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关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涉及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活动等方面创业知识。而目前各五年制高职校开设的往往只有一门主课“大学生创业教育”,个别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也都是为“白领”而准备的,不是以培养创业者为目的设计的。

2.理论基础薄弱,教材开发滞后

我国对于创业教育研究较晚,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创业教育实际教学的需要。现有教材仍然是以知识体系为主,概念性、原则性的东西多,解决创业中实际问题的一些针对性办法则几乎没有,更缺乏针对不同专业类群的案例,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

3.师资队伍匮乏,教学方法失当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既学不到从事创业必需的创业知识,更谈不上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极差,教学目标根本无法达成。这种教学模式与实践性极强的创业教育课程本身特点是极其不适应的。从事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普遍是由原来从事德育课教育的教师转行或在上德育课的同时兼代创业教育课。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方面的系统学习,更缺乏创业经历,教学时照本宣科不知所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创业能力培养空置

目前,各五年制高职校设置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还寥寥无几,市级大学生创业园高职学生又难以进入,而企业的工学结合实习仅仅能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亲身去体验创业过程。没有创业实践基地,学生无法得到创业实践训练,创业能力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5.顶岗实习中重专业技能培养,轻创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企业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工作表现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

6.创业文化氛围不浓,活动嵌入创业教育内容不够

创业教育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条件,校园、教室、实践场所、生活区是创业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良好的创业氛围营造对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大有裨益。而现今的五年制高职校尚没有关注这个创业教育领地,尚未见有学校真正把创业教育的社会常识、创业人士成功经历及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上,也主要是以娱乐性活动为主,真正结合创新创业的活动内容少之又少。

二、建议

1.加快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初中起点和五年一贯培养模式,使得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创业教育与本科、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在课程体系架构、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明显不同。如何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架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是摆在当前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充分依靠各个协作委员会的力量,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具有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特色的适合各类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库。采取这种共同开发、资源共享的开发策略可提高开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2.完善多渠道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壮大与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五年制高职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的现况单靠引进与培养是难以在近期得到缓解的。要彻底解决目前师资相对匮乏现状,只有采用多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主要措施有:一是学校自身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从企业、行业及高校引进具有创业经历背景的人才来校任教及把现有师资送入企业或社会进行创业锻炼是建立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二是联院级创业教育网络化共享师资。这种办法是解决目前各分院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及教学水平低下比较现实的策略。三是高薪聘请成功创业者、金融专家、经济管理类专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和市场营销专家。

3.加快创业教育类课程联院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联院级创业教育远程教学

要充分利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优势,精选各学院具有创业经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并聘请成功创业者及各类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开发创业教育各课程标准、教材,制作教学录像,建设联院级远程教育网站。通过远程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来快速提升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4.完善多元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建立多层次五年制高职生创业中心

要建立完善的创业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真刀真枪”地去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练创业意志和积累创业经验。解决目前五年制高职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普遍滞后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建设与管理,如校企合作共建孵化基地、市校共建创业园、省联院建立公共创业中心及学校自建创业中心等。

5.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学习,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克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特别是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每天不仅要关注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和专项技能,更应珍惜自己所处的有利场所,更多地关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去观察、去体味、去“偷”艺。

6.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充分利用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校园、教室、实践场所、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将创业理念、创业成功经历、创业知识及激发创业的名言警句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唤醒创业意识、将创业知识渗入心理。另外,各五年制高职校要充分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大学生社团,举办创业沙龙活动,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高创业能力。

7.鼓励学生参与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建立学生创业能力自主提升渠道

虽然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属于技术含量非常低的创业活动,但基于目前五年制高职校创业教育现有途径,这也不失为部分学生能得到创业方面锻炼的一个机会。学校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入到小商品经营和技术服务活动中去。当然,这种小商品经营活动最好是结合本专业,经营场所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时间上,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

第9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范文

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中心话题。究其原因,是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德育工作是否得以有效进行的真实写照。同时,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也是辽宁省大连市102中学一直讨论的中心话题。近几年来,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引导性的自我管理”德育模式,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特色。本文笔者结合学校德育实践,谈点粗浅的思考。

德育思考要立足顺应人性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说明实行“孝” “弟”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要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帮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因此高中教育不仅要对学生三年后的高考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不仅要通过智育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兴趣,通过美育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更要通过德育造就学生高贵的灵魂,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自觉信仰。

学校在70年的教育实践中,秉承“扬长发展,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立德、立志、立功、立人”的校风,“自励、自胜、自主、自强”的学风。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使命,即“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热忱,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有责任感的好公民,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并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出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

为实现学校的教育愿景,积极推进“引导性的自我管理”德育模式,不断强化德育过程中师生的双主体性,努力将学校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融合起来。德育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学校及教师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建构“内化”的过程。“引导性”要求学校的德育要以人类和民族文化中凝结的道德智慧和核心价值为引领,与学校办学传统特色和文化积淀、师生特点相结合,通过正确有效的途径,激发和启迪学生自觉地追求德性。比如学校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结合,以图说形式创建文化长廊,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悟内化。“引导性”意味着学校的德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处不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正确有效的育人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对教育教学的态度是否负责,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授课、敬佩其人品,学校德育活动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是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引导性”要以丰富而“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追求的价值取向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因为对于现代高中生而言,不仅是学校的制度建立得多么完善,不仅是对学生的管理多么严格,不仅是教师的道理讲得多么深刻,而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才最具教育意义;“引导性”还要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当学生走出校门,到处都有网吧、歌吧的诱惑;当学生回到家里,父母作为身边“重要的他人”对学生为人处世的影响深刻。其实,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究其根源很大程度来自于家教。近几年全国各地校园内师生矛盾、生生矛盾频发,甚至将德育范畴内的问题引申到法律层面,究其根源大多数也是家庭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显而易见,校内外德育领域绝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所以,德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德育才具有针对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学校德育到底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归根到底,德育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发挥有效性。如果德育通过制订一套行为准则或校园规范,要求学生落实到日常行为习惯上,或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或者依赖训教、指导、监督、评判学生的道德表现,这样的德育是以纪律为形式的强制的训诫、评价和奖惩,体现为一种道德的管制,只能把学生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他们一旦离开看管或者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便再也不起作用了,因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种自我意识,道德实践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道德行动才能形成道德感与责任感,只有通过学习生活实践才能体验到德性价值与人性尊严。因此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是德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顺性而为,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判断和选择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德育模式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个人道德的自我规范,即引导学生不断对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进行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个人自主地对美德追求中的人格完善。

德育实践要做到知行合一

基于以上的思考,努力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行动上,是学校的追求。其主要做法:

打造德育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在身边找课题”开展研究,结合申报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关于心理教育的子课题“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德育论坛,旨在搭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办法;定期征集整理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或德育叙事,创办交流专栏,发现并推广德育典型;创设学习专栏和走廊图书角,收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供教师阅读,推荐好书,营造“好读书,善思考”书香校园氛围;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德育研讨活动,开阔视野,分享体悟,不断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完善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教师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担负起“道德引领人,品行示范者”的责任。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立足德育常规管理,一是建立《大连市102中学学生指导制度》,其中包括“生活指导――学会生存――发现未知的自己”“学业指导―学会认知――发展更好的自己”“生涯指导――学会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三个方面。比如高一新生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我认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我是谁――有什么优势或长处――还有哪方面的潜力――我的努力方向;高二通过开展《感恩与责任》《理想与信念》《梦想与行动》《诚信与做人》等系列化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三通过《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做文明、守纪、好学的102中人》《寻找青春正能量――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高三备考动员―梦想与行动》等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学会信息收集、系统思考、利弊分析、价值观确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通过升旗仪式开发德育课程《国旗下讲话――主题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生活困难寻找解决办法,面对逆境激励自己,能够从错误中学习成长,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发展自己多方面兴趣,正直地为人处事等等。学生指导强化的是学生自我教育、内心体验;关注的是学生主动成长、向上向善;强调学校和教师的服务。二是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比如,学生会把学生管理制度改编为《大连市102中学学生自我管理手册》,新生入学人手一册自学,增强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让学生参与自习课、课间操及宿舍的管理,承担校园卫生环境的清扫,强化了学生对己对校的负责感;学生自定班名、班训、班规,自主设计班级文化展板,形成了学生对班级团队的归属感;定期展示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及优秀试卷,激发学生扬长发展的获得感。三是构建学校、家庭及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力达成教育共识;积极争取社区派出所对学校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合力助推“依法治校、以德立教”的落实。

拓展德育文化内涵 “扬长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最根本的特征是,鼓励每一个人发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德育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师生就是创建校园文化的主角。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融入文化建设的细节之中,将师生之间学习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以此来物化学校的扬长文化;“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性。”也就是说,一切教育的落脚点是为了学生成人成才,而德性是成人的根本。学校“基于问题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此倡导师生讨论、辨析、分享,重视情感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定期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及跳绳比赛活动,以此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体育活动,让学生不仅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强身健体,而且培育运动兴趣、学会团队合作、磨练意志品质等等,可谓“完善人格,首为体育”;篮球队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但是他们在获得大连市中学生篮球赛亚军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律、获得快乐和尊严;书法社团聚集了一批书法爱好者,师生在书写经典中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健美体操队从零基础开始做起,一举夺得大连市中学生健美体操大赛两个一等奖,让这些学生懂得自信来自于坚持不懈;美术社团获得大连市优秀社团并在全市交流经验,他们说“美育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丰富,体验爱和美的情感”;心灵成长社团具有自助互助的特点,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围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自我约束、远离网吧”“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等话题,定期制作心理手操报,收集积极心理学故事或素材,通过心理专栏或广播定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编自导心理剧讲述自己的故事,师生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在互帮互助中学会乐观、宽容和感知幸福;青春之歌广播社团是真正的学生社团,体现了“我广播我做主”的宗旨,每天的中午、傍晚各半小时准时播报;从尊重学生需求开始,有学生喜欢的音乐,有学生关注的校内外热点新闻,有引发思考的法制案例分析和法律常识普及,有经典美文阅读等等;广播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聆听、感受高贵的灵魂,享受人类精神的珍宝,传递正能量。每年举办文化体育艺术节,就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激发内在的动力,进而引导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