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经营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试时间
020219
电力市场营销
(专科)
6142
多种经营管理
2009年7月5日下午
090608
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
3167
林业生态环境评价
2009年7月5日上午
020107
保险(专科)
0081
2009年7月5日上午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
(专科)
2541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2009年7月4日上午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专科)
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2009年7月5日上午
点考报名条件:仅限电力市场营销(专科)、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科)、保险(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的考生报考。
报名截止时间:2009年5月28日
考生须在指定报名时间内,将填写完整的点考申请表寄达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考务科(郭老师收)。5月28日前将报名费汇入指定账户内。点考报名费:80元/门。
点考申请表下载地址:福建自考网 fjzk.com.cn
账户名称:福建省自学考试办公室自学指导中心
账号:1402023209600001648 开户行:工商银行鼓楼支行
基本情况: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4年10月22日
联系电话:1359407631X
电子邮件:
通信地址:重庆大学B区12舍705 邮编:400044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专业:金融学
学习经历:2004年——2008年 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01年——2004年 虢镇中学
证书: 全国英语四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
全国普通话测评二级甲等
主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概论、国际金融、基础会计、应用统计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及风险控制、经济法等。
社会实践:04年——06年 院学生会宣传部干事
05年暑假: 高三家教
06年暑假: 协助校档案室工作人员整理档案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定位;发展
一、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现状
我国开设有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共121所,颇具办学规模,而承担教学的单位则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经济类或管理类学院;其二则为土木工程类或建筑类教学单位;另外也有个别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成立了独立的院系。[1]我国各类121院校中所创办的工程管理专业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有综合性、财经系、师范类、农林类等高校,并且在所有高校中,理工类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力量,因此,高校所开办的工程管理类专业具有比较强的行业背景,而建筑行业则是这些学校的主要依托行业。
从本学层次角度而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所涉及到的范围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在职培训。其中主要的教育内容为:在本科招生中,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培养的重点,并且设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课程;在研究生范围之内,主要包括的人员是工程一级招生中的硕士与博士,在学习期间以工程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开办具有特色MBA,实现与国外优秀高校的合作,形成项目管理硕士班。[2]此外,也有部分大学会面向社会进行提供培训,部分大学还开办了研修班形式的培训。
从课程教育体系来讲,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方案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实现经济、管理、法律、技术课程的设置,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所采用的方案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房地产的经营与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物业管理、透析管理。[3]
二、工程管理的学科定位
在20世界60年代工程管理专业出现,部分留美人士以及工程经济专家在我国开办了技术经济学科,在开办该学科的同时,将技术活动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4]在1963年到1998年间,我国高校本科先后经历了四次修订,不仅将原先的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建筑管理工程进行整合,并且还使原先的学科内容进行创新改革。[5]本科与专科的工程管理学生需要具备对投资经济理论与知识有所掌握的能力,对工程管理理论方法掌握的能力,对各种项目建设政策、法规有所了解的能力,对国内外工程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发展现象了解的能力;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等。因此,可以将工程管理学科进行准确定位,使其在研究中能够涉及到计划、组织以及指挥、控制等管理问题。
三、对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的分析
(一)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发展的主线
1、学校教育
达瓦・纽曼教授曾说过,社会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如果仅需要社会科学或者工科,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本质上而言,在工程管理教育出现在高校之后,世界各个地区的大学先后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设立。
2、培训
现如今,校外培训是当前最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它是集现代教育与终身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当工程师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之后,单位没有办法对工程师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且企业在发展中没有特定的管理场所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教育。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各类培训机构出现。
(二)在工程管理学科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中,其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像工程管理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方法如何,工程管理学科的侧重点是什么,工程管理学科教育中如何形成统一、协调。[6]
问题一
需求是工程管理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在国外诸多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得知,需求主要是指市场需求与城府研究需求,是根据相关需求所制定的,每一位教授在进行研究中都认为需求的原则不会发生改变,并且问题的本质藏于深层次之中,其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追不上需求的发展变化。
问题二
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四平台:
法律平台:工程发生当地或关联地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
经济平台:主要包括了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公司理财以及保险等。
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了管理学、市场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以及运筹学等。
技术平台:主要是指在某一个专业范围内工程师所具有的基础结构,这个专业领域的范围比较大们可以是电力,也可以是化工。
问题三
在我国这个问题极为突出。大学各相关专业课程间的课时安排比例不尽合理,文科类课程课时较多,而专业课课时比例则偏低。在我国各大高校之中,周学时数与年学实数相较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忙则应付考试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是当前新兴的学科,在可持续发展中,该学科的体系不够完善,并且在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而工程管理学科教育必须克服学术氛围和品质等问题,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岳亚锋.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山西建筑,2009,15:180-181.
[2]陆洋. 浅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09,13:204.
[3]曹明江. 浅议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四川建筑,2009,05:228-229+231.
经营管理就是企业、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以“效益为中心”的全面统筹和管理运转,把计划、生产或服务、业务管理、经济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起来,以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作为特殊的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医院改革,创新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对内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对外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一、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经营模式
医院经营管理是从它所具有的经济实体性的角度,将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与医疗技术、服务管理有机结合,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当前,公立三级甲等医院除了承担政府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职能外,还承担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时时刻刻在与生命较劲,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高风险又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我们更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等使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我市各三级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尖端的医疗设备及医院规模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赢得市场份额,同时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使患者对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医疗技术需求日渐提高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我们应看到国外医院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进入国内医疗市场,如:他们宾馆式的医疗服务、经营机制的灵活多样化、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先进管理模式进入了国内医疗市场,因此,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不能再是原来那种自我封闭的组织与安排模式。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资源约束,医院的领导班子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加强对外宣传,突出本单位的优势特色医疗等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即医院管理模式要做到由内到外,内外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医院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注重医疗市场的开发,营销策略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不断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以市场为本,掌握市场规则,合理获取资源,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医院要从过去只重视对财政拨款进行预算管理,过度到实现医院业务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项目预算及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将竞争引入医院,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快的发展,稳定医院的人才队伍。随着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的划分与确定,医院管理者要更多关注医疗市场,作好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对于医院重大筹资和投资活动要做好市场调研,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充分的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如:医院设备的购置,要考虑到医疗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病人的承受能力,避免设备购置后闲置不用,造成浪费。经营理念创新,就是要建立适合医院发展、能让老百姓叫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其职能就是要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注重医院经营活动过程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投入产出效益,追求在社会效益最优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创新医院经营理念
(一)医院的生存价值
医院作为特殊行业,与生产企业不同,它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这就决定了医院生存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好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同时承担政府公益性、福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医院只有在提高社会效益、完成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医院的最高理念,是医院全部经营理念的灵魂。
(二)医院经营的目标
医院经营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医院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大致包括5个方面:
1.承担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目标。它规范了医院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和贡献,即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的价值基准,也就是被社会利用的卫生服务程度、规模等,是医院经营的基本依据。
2.发展目标。医院发展的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建设、资产增长,以及横向的国内外同类医院相比较而确定的预期目标,它指明医院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
3.服务目标。医院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为人群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优质、高效,而且人群有能力支付。
4.经济目标。目前,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尚未健全,国家对医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足。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2次学术年会报告,安徽省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5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只占同期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1/4,全省医院平均92.58%的支出靠医院创收解决。另据调查,2006年北京市直属医院在不含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况下大部分医院亏损,含财政补助的情况下仍有三成医院亏损。从我院2009、2010、2011三个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数据来看,在不含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况下总共亏损3200多万元,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仍亏损240多万元。显然,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创新经营理念,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现在是病人选择医院而不是医院选病人,只有患者满意的医院才是好医院、也只有患者满意你才能提高社会效益,从而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医院才有经济效益可言,医院才能做大做强。
5.市场目标。医院医疗服务市场的占有率、营销的目标市场、医院竞争力、医疗市场的开发和渗透的潜力都可列为医院的目标。
(三)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
医院进入市场竞争,想获得更快的发展,诚信至关重要,他是立院之本,所以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树立信誉至上的思想,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经营好了,医院能获得的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因此,必须把医院的组织声誉、医疗声誉、服务声誉,看作是医院的生命,作为一种医院的观念性无形资产来保护和经营。医院要发展必须通过市场分析,做到知己知彼,通过自身的优势获取医疗资源,使医院做大做强。如我院通过中医特色优势,把中医外治疗法引入到各临床科室,同时,加强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如: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广西中风病医疗中心、广西骨伤病医疗中心、桂林市蛇伤病防治中心等四个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防治中心,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人才队伍稳定,技术不断创新,医院近三年来均以20%左右的速度在发展。医院经营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其重要,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稳定医院人才队伍,加强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医疗产品及市场等领域的开发创新来使医院做大做强。
(四)建立医院经营管理机制
经营机制是在经营活动中,医院与外界各经营单位之间以及医院内部各个经营部门和经营环节上下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经营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全部因果关系所产生的宏观效应的总和。主要有:
1.经济补偿机制,这是任何一种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经营机制。医院在经营活动中要不断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医院的现金流就会断裂,医院将存在生存危机,这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医院经营的经济补偿分为财政拨款和医院自身业务收入补偿两个方面,目前财政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是加强后者的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做好开源节流,通过多渠道来筹措资金,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有效沟通等获得经济补偿。
2.经营竞争机制,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同一般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他们主要是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市场开拓、就医环境等方面进行经营竞争。同时在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质量、科研、技术进步和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竞争。
3.分配激励力机制,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避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在分配制度上制定各项工作量和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如:门急诊人次、收治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出勤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使劳务费与各指标挂钩。我们应看到,劳务费分配制度的建立必须通过完善权、责、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只有通过制定分配激励机制考核指标并抓好落实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约束机制,公立医院作为承担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单位,其经营活动首先要认真执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使经营秩序偏离正确的轨道。约束机制就是要求医院所有的职工都必须在医院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医药购销行业的不正之风,做好保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加强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等经营自我约束。
5.质量保证机制,该机制是医院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在一定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有关政策、医疗资源利用等软硬件环境下形成的质量保证,以及医院内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综合效应的总和。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话题,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院、科两级的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作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质量负责,加强对医院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由院级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各科执行制度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将各项考核指标与劳务费挂沟,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和医疗危机预警制,消除医疗隐患,保障医疗安全,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把质量意识贯穿到每个职工的心理,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正常医疗经营秩序,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要稳步发展,在经营管理中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安全的保障,来赢得病人的赞赏,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因而医院要从“形象、仪容、姿态、语言、服务质量”等方面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是我们医院经营管理的宗旨,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要从过去病人找医院,转变到医院找病人的现状中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只关注疾病的本身,转变到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上来,树立治疗关口前移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对内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对外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这样医院才能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经营管理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8
[2]陈洁.医院管理学经营管理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8
[3]姜天一.成本核算:医疗矛盾的“暴风眼”.中国卫生,2009(1):62-63.
上海高校“十二五”内涵建设连锁经营管理重点专业项目资助。
特别说明:上海商学院2015 届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徐晶同学和刘雪燕同学为本项目进行了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初步分析。
摘要: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服务面向于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为连锁商业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次调研是针对上海商学院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工作2年后开展的一次就业竞争力调查。调查的基本结论为: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度最高的为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其中私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专业定位明确,学校具有深厚的商业行业背景以及学生具备丰富的连锁经营知识和商业实践技能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竞争优势;其中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和假期打工成为对学生首次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本科 就业竞争力 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30年来,我国连锁行业经历了从高速扩张期到平稳转型期,连锁门店扩张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为主,连锁业态的发展从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到购物中心的崛起,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连锁实体商业带来冲击和竞争,连锁实体商业纷纷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调整发展战略,寻求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领域的不断扩大,零售业态的不断创新,客观上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专门化人才需求有了更高更大的需求。
上海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定位于为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连锁零售企业,立足为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培养中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我校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竞争力,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客观地理清本专业的市场就业状况以及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为为即将面临就业求职的本专业学生提供一定的咨询和帮助,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挥专业优势,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的改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上海商学院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共80人,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年6月,毕业后工作时间为2年,我们通过前期电子邮件和后期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了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发放问卷共80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77.5%,有效率95.38%。
此次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上海生源与非上海生源之间的比例大致为3:2;其中团员和党员占绝大部分;50%左右的调查对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
2.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信息;二是就业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单位、所属行业、工作地、月薪情况及专业对口情况;三是个人及专业竞争力,包括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所获证书情况、求职竞争优势及劣势、大学生就职优势及困难、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帮助最大的教学环节、本校毕业生的优势、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上应做的改革;四是求职和就业指导,包括应聘次数、就业信息来源、跳槽情况及原因、目前工作情况、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以及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的重要程度。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1.就业基本信息
(1)工作所属行业和单位类型
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两年后,工作于连锁零售贸易及餐饮企业的人数为27人,在62位有效调查者中占比43.54%,还有15人工作于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金融、保险、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占比为24.19%,这说明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业。但若按男生和女生分开统计,男生从事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比例为48.48%,女生为24.14%,而女性从事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比例为17.24%,要远远高于男性。这说明不同性别毕业生选择行业具有一定差异性。
从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毕业两年后所从事的单位类型来看,19人工作于外资和合作企业, 19人工作于民营和私营企业,分别占比为30.65%,11人工作于国有企业,占比17.74%,面向企业就业的占比合计为79.04%,其中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民营私营企业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还有5位同学在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就业,占比为8.06%,5位同学还在继续深造;2位同学进行自主创业,占比3.22%,这也说明毕业生直接从事自主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学校所提倡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多应体现在创新精神、创业知识以及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但若按男生和女生分开统计,男生工作于民营和私营企业的比例为36.36%,而外资合作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分别为21.21%,面向企业就业的占比合计为78.78%。女生工作于外资合作企业为41.38%,民营和私营企业的比例为24.14%,国有企业为13.79%,面向企业就业的占比合计为79.31%。
(2)生源地与工作地区
调查显示,90.32%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两年后继续在上海市工作,只有9.68%的毕业生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工作,这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起点定位于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看好上海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连锁零售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当年(2007年)招生录取时的上海生源和非上海生源的比例大约是3:2,进一步分析可得知,所有上海生源地毕业生全部选择在上海本地就业,即使是非上海生源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也选择了留在上海市工作,选择其他地区工作的9.68%的毕业生皆为外地生源毕业生。
(3)月收入(税前)情况
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布在2000至10000元之间,变动范围较大。平均月收入达到了5070元,对比2012年上海市的平均工资4296元,该届毕业生已超过平均水平。从众数及中位数指标来看,有35.09%的毕业生收入处于4000-5000元的水平,收入分布为右偏分布;但由39.80%的离散系数可以看出该届毕业生月收入之间的差异是还是比较悬殊的。
(4)目前的月薪与期望月薪的对比
调查显示:由于个人对期望月薪的判定标准具有主观性,每个人的期望月薪都是不同的,期望月薪的高低也会因为所处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仍然有53.45%毕业生觉得目前薪资与期望值不符合。这些现象说明了对于已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来说,在薪资方面半数处于不太满意阶段,对薪资水平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期盼。
(5)专业对口情况
从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来看,有56.46%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同程度与专业对口的职业,他们的行业分布在零售贸易、餐饮等商贸流通业。根据麦可思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一书可知,管理学本科学科2009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4%,并且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由此可见,连锁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7.5%个百分比。
2.个人及专业竞争力
(1)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
计算机与外语是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技能。根据对毕业生计算机与外语能力的调查,将5级量表相应转换为1-5的分数进行统计。计算出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的平均分。结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整体应用外语及计算机能力一般,平均得分在3分左右,其中计算机能力得分高于英语能力,为3.65分,英语能力得分仅3.13分。两项能力非常好及不好的毕业生占比均不到10%,大部分处在一般水平,呈正态分布,反应了该届毕业生在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一般。
(2)专业证书和荣誉证书
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证书及荣誉证书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有75%左右的毕业生获得的专业证书,如奖学金、技能证书等在5个以下,仅少部分人获得的证书超过6个;而有66.13%的毕业生获得的荣誉证书,如社会实践类等在3个以下,不到40%的毕业生获得了3个以上的证书。以上反映了该届毕业生参与校内外或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绝大部分同学都获得了一定的专业证书及荣誉证书,但优势不明显。
(3)求职中竞争优势和劣势
调查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优势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位于前四的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实习经历、踏实肯干、自我定位准确,其中38位毕业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在62位被调查者中占比61.13%,30位和29位毕业生选择了实习经历和踏实肯干,在62位被调查者中占比48.39%和46.77%;与此对应,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劣势前四位的是各种证书及相关技能认证、创新精神、专业技能、自我定位准确,其中23位同学选择了各种证书及相关技能认证,在62位被调查者中占比37.10%,而且踏实肯干作为竞争劣势所占比例为零。
(4)就业过程中的最大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2011届的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的最大的优势体现在学习领悟能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有工作热情,两项优势合计占比64.47%;接收新事物快和在竞争基层岗位上具有优势也是很重要两大优势,赞同人分别占了21.05%和10.53%。
(5)就业过程中的最主要困难
连锁经营管理2011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排序前三项依次为: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僧多粥少”以及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与职业定位不明确,其中42位毕业生选择了“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在62位被调查者中占比67.74%。反映了就业过程主要矛盾是毕业生的心理定位和诉求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薪资福利有一定的距离。
(6)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排名前四位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态度、社会关系背景、学习成绩与专业技能。另外有9.80%的人认为寻找工作付出的努力也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目前毕业生在社会求职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往往是比较重要的,对于本校毕业生来说,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适当减少对刚开始工作的薪金的要求,要学会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另外,在大学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专业技能可能让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7)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
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前三项为:假期打工、专业实习、担任学生干部,其中26位毕业生选择了假期打工,在被调查的62位毕业生中占比为41.94。不难发现,假期打工和专业实习这种贴近社会的实践活动对以后就业帮助比较大,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将形成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调查还显示:学校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教学实践、课外学术活动在毕业生以后的就业中的帮助比较小,这也说明目前本专业进行的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有待改善,学校要提高对毕业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质量的要求,研究问题要来源于企业实践,对行业或企业有实际帮助的问题;学校还需要增加教学实践和课外学术活动的有效安排。
(8)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优势
学生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准确的自我定位,不好高骛远;同时,学校具有深厚的商业行业背景和丰富的连锁经营知识,以上四方面为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优势所在。其中27位毕业生选择了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在62位被调查者中占比为43.55%。
(9)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上应做的改革
分析发现,学生最希望作出的改革是对提升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其次需要重视对人生观、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及要成才,先成人,学校要注重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有外语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没有很好的机会或者良好的氛围去学习外语,提高外语的口语能力。
3.求职和就业指导
(1)就业应聘情况分析
在调查连锁经营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应聘情况方面,当问到“在第几次应聘时落实到初次就业单位”时,64.52%的毕业生表示1—2次,27.42%的表示3—4次,而经过5次以上应聘成功的毕业生仅占比不到10%。可见,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上成功率还是较高的。
从进一步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0%以上的毕业生主要是通过校外的方式获得成功的就业信息,而从校内获得成功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比仅在30%左右,校内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帮助明显小于校外信息。同时,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在求职时,并不会仅仅通过一条信息渠道,他们会通过多条渠道获得信息,以提高求职应聘的成功率。
(2)跳槽情况分析
从毕业生工作后跳槽的次数来看,34位毕业生选择没有跳过槽,在被调查的62位毕业生中占比为54.84%,29.03%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后跳槽记录为1次,跳槽2次的比例为17.74%,而3次仅占比8.06%,没有被调查者表示跳槽记录4次以上。可见,毕业生就业后工作相对安心和稳定,高频率更换工作的人比例相当较少。
进一步深入研究跳槽者跳槽原因时,数据显示,选择跳槽原因比较集中的前三项为:没有发展空间,收入少和离家远。其中15位毕业生选择没有发展空间,占被调查的28位跳过槽的毕业生的53.57%,14位毕业生选择没有发展空间,占比为50%,10人选择离家远,占比为35.71%。而行业前景、是否符合工作兴趣特长、工作压力大是毕业生选择跳槽的次要原因。
(3)对目前工作态度分析
在连锁经营管理2011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态度方面: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胜任目前工作,但在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仅4.84%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满意现在的工作,38.71%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但对现任工作感到一般的占比达到48.39%。且对目前工作前景的看法方面,40.32%的被调查者表示前景一般,仅有19.35%的被调查者表示前景很好,充满信心,极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目前工作的前景信心不大。由此可见,对于自身工作,毕业生虽然基本可以胜任,但满意度却不高,毕业生普遍对现任工作信心不大。
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虽然对现任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但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在本单位好好干,仅有20.97%的被调查者表示准备换工作,同时,也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准备创业和继续深造,希望通过转变工作的方式提高工作满意度。
(4)职业决策时影响因素分析
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个人发展空间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薪资福利和地理位置,均在4分以上,这与前面的跳槽主要原因调查基本一致。此外,按得分高低顺序排在其后的是工作稳定性、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与组织文化、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工作自由度、社会地位、单位性质、工作强度这8个相关因素,均在3-4分之间,而影响力最少的则是专业对口,仅2.48分。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企业能否给个人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是求职者最看重的,因为职业生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个人生活各方面;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对职位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肯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毕业生对于薪资福利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城市的高度竞争压力下对财富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生活质量的有效保证;正是由于大城市的高速生活节奏和高度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地理位置也成为了求职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区可以减少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但专业是否对口却成为了毕业生职业决策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四、结论与思考
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就业基本状况、个人及专业竞争力、求职和就业指导三部分,综合起来,有以下调查发现和思考。
1.就业基本状况
(1)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度最高的为零售贸易和餐饮业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两年后工作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为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占比为43.54%,其中就职企业大部分为连锁经营类企业,工作分布在连锁企业中总部、区域、门店及配送中心等部门。这与本专业的培养能在各类流通服务类企业,特别是连锁零售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一定位基本契合。
(2)毕业生就业企业主要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次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为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次为国有企业。同时仍有8%的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8%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3%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此外,男性比较喜欢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女性在选择职业时更加追求稳定。
(3)九成毕业生在上海工作,平均月收入达五千元90.32%的毕业生在上海工作,只有9.68%的毕业生在上海市以外地区工作,并皆为外地生源毕业生,本地生源毕业生学生全部在上海就业。这说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起点定位于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看好上海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连锁零售的发展和就业机会。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布在2000至10000元之间,变动范围较大,平均月收入达到了5070元,对于已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对薪资方面仍然处于不太满意阶段,对薪资水平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期盼。
(4)超过五成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同程度与专业对口的职业有56.46%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同程度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行业主要分布在零售贸易、餐饮等商贸流通业。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数据,管理学本科学科2009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4%,这说明连锁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稍低一点。
2.个人及专业竞争力
(1)毕业生在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一般
2011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应用外语及计算机能力一般,按照五级量表计算,计算机能力得分为3.65分,英语能力得分仅3.13分。这说明毕业生的计算机及英语应用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自身工作的需要,学校应该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应用和英语方面的教学,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专业英语能力。
(2)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首要竞争优势
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一定的实习经历构成毕业生求职中的主要竞争优势;三成毕业生认为:创新精神不够、专业技能不够强成为需要改善的劣势,部分同学认为自我定位准确成为其求职中的竞争优势,但也有部分同学自我定位不够清晰,成为其求职的劣势。
由此可见,对于在校就读的学生来说,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就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3)大学生就业主要困难来自于过高的工作期望值
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僧多粥少”以及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与职业定位不明确,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困难,这也反映了就业过程主要矛盾是毕业生的心理定位和诉求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薪资福利有一定的距离。在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适时地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定位。
(4)假期打工和专业实习成为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
假期打工、专业实习和担任学生干部成为毕业生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三方面。不难发现,假期打工和专业实习这些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和企业的实践活动,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也是一种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就业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5)学校具有深厚的商业行业背景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重要的优势
毕业生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自我定位准确的、学校具有深厚的商业行业背景和丰富的连锁经营知识,成为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优势所在。学校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背靠商贸行业,紧跟行业发展对商贸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商立校”的办学方针,开展商科特色办学和学科研究,学校60年的办学积累已经给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带来良好的辐射效果和办学优势。
(6)基本工作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人生观、敬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的加强;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毕业生认为是学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的重点。由此可见,“宽口经,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作为本专业办学的方向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3.求职和就业指导
(1)求职网站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渠道
50%以上的毕业生主要是通过就业网站和亲朋好友的介绍方式获得成功的就业信息,而从校内获得成功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比仅在30%左右。这也说明,学校在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的广度和质量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学校在毕业生求职信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对毕业生求职就业方面的引导作用,增强毕业生通过校内就业信息求职应聘的成功性。
(2)就业状态基本稳定,但对工作的满意度偏低
毕业生就业后总体情况比较稳定,超50%的毕业生两年内没有跳过槽,近30%的毕业生两年内跳槽过1次,高频率更换工作的人比例较少。但在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仅有19.35%的毕业生表示对职业前景看好,充满信心,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前景和信心不足。
由此可见,毕业生基本可以胜任目前工作,但满意度不高,具有更换工作或岗位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潜在意识。竞争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个人以及家长过高的职业期待,成为高校教育者和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3)职业决策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其次为薪资福利和地理位置
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个人发展空间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薪资福利和地理位置,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企业能否给个人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是求职者最看重的,专业对口这一因素相对于现如今的社会生活环境来说是最不重要的,由于行业需求量的极端不平衡以及生活压力大等原因,造成了近几年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普遍偏低,除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大部分人则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专业对口的影响力也就不明显了,学校需要深刻思考并关注的是怎样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好地让专业与社会需要相吻合。
作者简介
关键词 特许经营 培训
1 特许经营及其培训的内涵
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特许经营培训是指为实现特许人的知识、标准、规范以及文化理念在特许经营体系内的快速传播与落实,由特许人主导、受许人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按照法律制度的安排,特许人有义务为受许人提供开展特许经营所必需的销售、业务或者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及其他服务。同时,受许人也享有接受培训的权利。
2 中国特许经营及其培训的发展现状
2.1 起步晚,发展快
特许经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的啤酒酿造商将销售啤酒的专卖权授予一些小酒店,但是,被业界公认为商业特许经营起源的是1851年Singer(胜家)缝纫机公司在全美各地设置加盟店,为此而撰写的第一份标准的特许经营合同书。
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与肯德基的进入标志着特许经营的启蒙运动在中国展开,虽然中国特许经营比欧美国家晚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却是震惊世界的--国内目前运作的特许经营体系已达到2 000多家,涉及了餐饮、服装、出版、教育培训、洗衣、美容美发等50多个行业,并且成为全球运行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特许经营实践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相关质量认证等等。
2.2 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培训被提到法律高度
1997年11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特许经营的认识大多仍与连锁经营的概念纠缠在一起,加之对特许经营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监督管理体系,因此实际上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法律约束力很弱。之后,在1999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特许加盟活动的通知》、2000年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关规定》、2002年的《关于规范加油站特许经营的若干意见》、2003年的《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等10余部相关法规中,逐渐明晰了特许经营的相关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问题。2004年12月商务部正式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特许经营的定义、信息披露制度、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较之1997年的试行办法有了重大的改进,标志着中国特许经营真正开始走向规范、健康发展之路。
值得强调的是,2004年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特许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中包括为受许人提供开展特许经营所必需的销售、业务或者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及其他服务。这意味着培训被提到了法律高度,成为特许经营体系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安排。
2.3 培训理念不正确、培训体系不完善、内容和形式枯燥
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待培训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这也正是中国大量特许经营体系自身发展缓慢、甚至半路夭折的原因。大量的特许经营企业没有自己的专业培训中心和培训体系,基本上是依靠外界培训机构来完成这方面工作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需求的培训难以满足,严重影响个人与组织绩效提高。
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培训绝大多数停留在技能培训上,缺乏知识与理念的培训,不能正确地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还是需要转变观念,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例如,在培训中往往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这种情形造成店长们在重复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基本的概念,而较低级别的店员又在学习脱离他们岗位要求的内容。
2.4 培训机构形式多样,参差不齐
特许经营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职业化培训与学历式教育,前者主要由一些专业的特许经营管理咨询机构来承担,但是这些机构还没有公认的完善培训体系,相应的培训证书在业界的认可度也非常低;后者是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的成立为标志,这意味着特许经营教育终于有了权威性的机构与认证。尽管是这样,特许经营的理论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实践。
3 中国特许经营培训发展的瓶颈
3.1 缺乏专业的培训师与督导员
培训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理念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根据企业或个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并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运营的培训中心。督导员的任务是协助培训师完成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督导员能够正确理解培训目标与内容,并且在现场监督被培训者的行动对其进行指导,保证培训质量。按照每个特许经营体系需要2个培训师和10个督导员来计算,目前中国特许经营企业需要2 400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培训师与督导员,当然,这个数字会随着特许经营体系数量的不断增多与规模迅速膨胀而飞速提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将成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高级培训师与督导员的摇篮。
3.2 缺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结合
在美国,近些年来,在职培训与正式课堂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许多机构,包括凡尼梅公司、汉堡王公司、冠军国际公司、太平洋电话公司、克雷研究公司和越能人寿保险公司,均与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向教育项目投入了上百万美元。中国特许经营的教育培训基本上是职业化培训,还没有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这就导致接受职业化培训的员工缺乏特许经营理论的系统教育,对理解企业经营战略与为什么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带来困难;同样的,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也缺乏对特定企业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如果企业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奖励优秀员工到大学里进修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并回到企业里继续工作,那将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吸收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到企业里带岗实习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4 中国特许经营培训的发展趋势
4.1 观念革新: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投资
许多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将培训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并认为它是一项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负担的费用支出。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花300亿美元用在培训上,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培训费用的巨额增长说明外企管理思想的变化。韦尔奇任GE总裁以后,对几乎所有部门削减成本,却对它的培训中心--克罗顿投资4 500万美元,用以改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外企瞄上中国的特许经营市场,HP正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数码影像特许经营体系,培训将成为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给中国特许经营带来一些启示: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投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特许经营企业要想获得一席地位必须从观念革新开始,将培训提到战略高度。
4.2 方式转变: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目前,已有12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都自己开办了管理学院,HP不仅有商学院,还有IT管理学院。这种内部培训机构有利于解决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培训的费用。但是,特许经营管理毕竟是一个新专业,在中国乃至亚洲,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是唯一开展专业化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的机构。因此,这方面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很难通过自己的培训机构开展特许经营的系统教育。借鉴国外一些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的经验,中国特许经营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正在寻找企业内训与外训的结合点--未来可能将员工送到大学进行培训或者通过旁听相关专业课程来实现特许经营培训的飞跃。
4.3 内容丰富:技能、知识、理念、角色培训相并重
目前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培训主要是基于操作技能的培训,忽视了知识、理念、角色培训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院长刘文献教授曾经说过:"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效率,知识培训使人变得聪明,理念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角色培训使员工的行为更加规范化。"这是他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美国企业的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从员工的适应性培训到员工健康计划无所不包,这一点是值得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借鉴的。从目前发展来看,中国的一些培训机构也开始帮助企业建立理念培训的概念,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计不同内容的培训,体现了技能、知识、理念、角色培训并重的趋势。
4.4 平台广阔:互联网实现实时培训
美国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培训,包括远程电信会议、小组形式视频会议、个人电脑视频会议等等。以HP数码影像为例,它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建成一个几乎涉及全国所有城市、包含10 000家单店的特许经营体系,如果所有的培训还是以集中授课式开展的话,交通、财务费用等方面的问题会非常严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特许经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及时、高效的培训平台,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在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培训教育平台,这将推动中国特许经营企业迅速扩张与高效运营。
5 小结
中国特许经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不断成熟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培训越来越被特许经营企业重视,但是培训市场的不成熟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发展。在借鉴世界知名企业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特许经营企业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培训体系来推动特许经营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吉建,汤艾菲.商业特许经营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金融学专业课程
金融专业必修课:保险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投资银行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中央银行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法、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
金融专业选修课:西方金融、经济法、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金融统计、国际投资学、专业外语、银行外汇业务、金融工程学、现代金融理论、银行会计、信托与租赁、金融史世界经济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世贸组织规则、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税收、区域经济学、内部审计等。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CFA、FRM、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 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金融、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金融/投资/证券;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新能源;
4、保险;
5、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6、外包服务;
7、其他行业;
8、银行。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财务经理、客户经理、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财务经理;
2、客户经理;
3、财务总监;
4、销售经理;
5、会计;
6、产品经理;
7、投资经理;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关键词:小微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一、小微型企业的界定以及特点
1.小微企业的定义
小微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的概念。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介绍说“小微企业主要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还有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现在主要是指那些生产权利、经营权利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生产规模和生产值较小、从业人员比较少的经济组织。
2.小型企业的特点
第一,生产、销售的形式较为灵活。小微型企业在质量的管理上不够完善,大部分主要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在销售方面是用直营的方式,而且是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运作的方式相对来说不单一,而且流通性比较强。
第二,内部管理不严谨。小微型的企业工作人员主要以家庭人员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正规就业渠道依旧无法就业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正式的就业编制,所以说酬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几乎没有正式的酬金制,相关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而且企业内进行的会计活动也都只是为了应付公事,缴纳说款。
第三,投资的主体和组织形式较为多样。退伍的复原军人、返乡的农民工、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都可以成为投资人,也可以是其他城乡的无业游民;小微型企业的创办形式也较为多样,既可以申办为独资企业,也可以是个体商户,还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村合作社的形式等。
第四,出资的来源和形式较为多样。小微型企业几乎没有正规的融资途径,它们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集资以及自有资产。投入的资金可以是知识产权、实物资产,也可以是货币资金。小微型企业在经营方面所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技术、场地等要求不高,而且它们的固定的资本较少。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相关的含义比较广泛。侠义上的风险含义,即企业不能确定股东收益的稳定性,也不能确定偿讨债务的可能性,可统称为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筹资的风险,同时还包括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贬值风险或者盈利分配风险等等。企业风险存在于其经营过程中,不仅形式多红多样,而且它的产生和起因也各有异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投资风险在企业中无处不在
企业在投资某一个项目的时候所承担的风险称为投资风险,即企业在投资某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于收益问题,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或者是说投资之后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投资也称为企业资金的投入 ,在资金投入和收益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应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完全预料,有时候某些企业盈利的资金远远少于预期收益资金,甚至有的还会少于投入资金,这样的话,企业的投资活动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不分大小,投资的风险或大或小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内的投资风险是一个企业内部所有投资的主要力量,担任的主要的角色,对企业内其他风险的类型以及承受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筹资风险
无论是哪个企业,它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可能面临的筹资风险也比较大。企业获得资金或者获得资金时付出的成本比较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无法实现预期效果,那么企业将会面临难以支付本息的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所有风险的最终表现。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内部原因给收益到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政策以及内部管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企业最终的盈利遭受变化,也就是说最后收益的不确定性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经营目标不明确、社会诚信度不协调都会影响企业最终的收益,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风险。经营过程中的众多因素几乎都会导致最终盈利发生变化。
4.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内部的收益分配风险实际上也是一种筹资风险,具有和筹资风险相似的特点。筹资风险主要说的是企业内部筹资的风险,而企业分配风险主要是讲企业外部筹资的风险。因为收益分配也许会给企业接下来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可以说早商品的最终受益环节,企业将会面临着资金支付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与企业资本发展的规模息息相关,收益分配风险直接关系着企业在下一个资金投入时是否具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可以说企业分配风险直接约束的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大小。
三、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
1.有关内部控制方法的阐述
授权和审批控制是内部控制方法最常用的手段。授权和审批主要是说,在授权和审批的范围内的相关人员的行为可以被认可、承认,如若是在范围之外的人员其行为将不会被认可,还需将授权及审批书给予相关的负责人员,要求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严格的按照授权和审批书的要求进行有关程序,也可以简单明了的说,企业通过较为严密的授权审批书来明确的规范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和权限以及资金支付的额度和限度就是所谓的授权和审批控制。通过授权和审批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害于企业发展的勾当,例如:窃取工资内部机密、挪用公司财产或者是进行虚假的财务、会议报告等。
2.资产实物控制法
资产实物控制法是一种有效的保全公司内部实物资产的方法,是一种对于实物资产保护的附加制度。对于公司内部的实物资产,公司主要会采取资产保全控制法对其进行制约。公司的实物资产,对于可以接近的人员有其限制,只有持有授权书的人才可以接近或者说挪用公司内部的实物资产,其他的人不可以没有缘由的接近实物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内部规定的实物资产又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从大的范围来讲,公司内部的现金或者说具有特殊性的存货一般都被归为实物资产的行列,都是企业内部重点保护对象。此外,对于公司的实物资产,企业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定期的对其进行检验、查阅,争取做到财账一致、账实一致。保护实物资产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对公司的实物资产进行投保,进行投保可以避免一定的损失,例如自然灾害、火灾以及偷窃等行为造成的实物资产的损失,保险公司都可以承担一定的损失,将其损害程度降到最少。
3.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法还有企业内部业绩控制法
这种方法可以为管理层带来便利,使管理层明确企业内部不同方面的信息,及时的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现状、经营情况,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部责任报告。这种责任报告可以使管理层了解企业现状之后,迅速的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落脚点;及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制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政策。另外,财务资产分析报告、收入以及费用支出报告还有收益分析报告等等都属于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分析报告。这些相关的报告,都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有利,所以说企业应该规定其报告需要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实行定期报告责任制。
4.企业内部控制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风险控制法
现在经济市场发展极为迅速,而且经济市场环境可谓是变幻莫测,风险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辨别、避免企业面临的不同方面的风险,从而使企业把握机遇,更加稳定的持续发展。风险控制法是企业内部基础性的工作,风险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方面,在企业内部实施风险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识别风险、快速的进行风险预测、及时的进行风险分析等,通过这些可以真正意义上预防或者说应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想要完成以上所说的种种,必须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单位,定时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
四、从企业内部财务视角探讨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首先,企业自身应于银行建立友好合作,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最起码的条件就是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融资方面而言,银行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企业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贷款的主要途径就是银行,因为银行相贷款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贷款利率较低,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尽可能的寻找利率最低的贷款方式,比较经济实惠。所以说,与银行尽力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想要与银行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也有责任。企业自身:应该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誉、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主动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银行多进行沟通,制造机会增强双方的了解;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便于企业、银行双方的合作交流。
其次,企业应致力于开拓更宽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这就需要企业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上,优化升级自身的资本结构。企业应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多关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学会充分利用本行业的融资优势、企业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本行业,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在扩大资本规模的基础上,企业还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恰当的选取合适的渠道进行融资。
最后,企业应该注重员工能力,避免因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据有关调查研究,企业风险多半以上就是由于企业员工内部人员的失误造成的。特备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都应该明白财务风险带给企业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失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微企业的特点、遇到的财务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作为小微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进行财务管理分析时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落实实施,从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系统,最终目的是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国华.浅谈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
[2]王海燕.上市改制过程中小微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
[3]孙雷.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J].中国市场,2015(19).
[4]张蕊.浅谈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河南科技,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