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第1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合作探究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上,而科学素质的提高重中之重是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广,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将合作探究思想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加快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合作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合作探究活动,不但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且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是我们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核心,只有提出了问题使我们的探究过程才有一定的研究方向,对合作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开始提出问题时,也许会有个别学生存在怕出错的思想障碍,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一句激励性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鼓励,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提出的问题也许有些意义不十分大或有明显的错误,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应在充分肯定其积极性的前提下,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勇于提出问题。否则一味的否定,只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怯于对问题进行猜想,更使探究活动难于进行。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的知识的冲突所在,并因利势导,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由不敢问到敢于问、善于问。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说:"提问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培养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会物理规律和知识,体验通过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渐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节奏,循序渐进,对活动内容教师应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始阶段旨在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的思想障碍,树力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比较困难的环节,教师应给于适当的提示或直接由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较为顺利的参与到探究过程,避免多次的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

三、重视实验设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设计实验,分析每一种设计方案,找出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微小变动,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等都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设疑:如果器材中缺少电压表,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如果器材中缺少电流表,又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设计加强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这种训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对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益的。

四、重视课外实验制作,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开放实验室,进行物理小制作比赛,使学生尝试动手动脑的乐趣;举办物理科技讲座,开展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竞赛,使学生崇拜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撰写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权力,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下列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逐一对这些教学方式作出一些简介。

一、精讲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在操纵一节课时,要切实做到“精讲”。“精讲”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精讲要点,在课堂讲授时用精练、清晰的语言讲述。我认为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讲述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教师的讲述是导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来理解课文,来展开思考讨论,发表自己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看法与观点,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小组式

新课改提倡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兴趣牵引,有高度的智力投入,去发现,去主动进行学习。然而,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单凭其个人的能力、知识经验是难以到达的。为此,让学生组成学习小团体(学习小组),发挥小组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完成探究性的目标是有可能的。教学中我经常把所教班级学生分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举出小组长,让各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苏州园林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合作,用美术课学过的画画技法,画出想象中的苏州园林的某一角。作业布置后,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有的出谋划策,有的执笔上色,有的交头接耳……经过约十来分钟的合作探究,四幅“想像画”出现在我眼前,虽不是很完美,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乐于探究的精神却让人为之称赞。

三、自主式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遵循这一思路,教学中,我便经常把自己的备课方法,书写的教案传授给学生,并在每周的教学中让出一个教学课时,通过抽签的办法,让班级中的学生当“小老师”, 充分体现自主性学习。如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下)(语文出版社)第三单元时,我首先示范讲授了《骆驼寻宝记》,同时又在全校公开研究课中讲授了《地毯下的尘土》之后,接下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讲授《蟋蟀在时报广场》这一课。学生讲授时,我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模仿像模像样,既能按照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怎样写?这三个步骤去分析讲解并能提出问题,让学习小组思考讨论回答等等,其中还有让教师回答的问题。一节课下来,我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情况,理解比我所讲授的课还要全面透彻。

四、展示式

尝试成功是学生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课前朗读预习笔记,课中发表个人见解,课后读感想,作文后朗读自己的“杰作”等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班内有位叫李喜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语文基础很差,轮到他展示时缄默无言,原因是他不会写,无“货”可展。为了能让其“展”开,每逢轮到他展示自学成果时,我便叫班内学生优异的学生帮其写好,让他照本宣读。一段时间后,学生李喜不但能“展”开,还敢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用显微镜去发现学生优点,用放大镜去宣扬学生的优点,是“展示式”中教师需要把持的评价态度,信任、宽容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五、互评式

新课改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成果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运用互评除了让学生互动改作业之外,课堂上我经常采用的是当场亮分法。如:当一名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是完成一道题的解答后,让全班同学给他进行等级评分。互评式的优点在于增加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减少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同时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增强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六、抢答式

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抢答记分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通过抢答来完成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复习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先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四组抢答题,题目类型是文学常识,重点词的理解,重点句子翻译,古诗句的背诵。两套必答题,题目类型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古人的观点及做法的评价。课堂上,把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发给抢答器,教师是抢答练习的主持人,学生分小组来抢答和必答,以积分最高的为优胜者,抢答不但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上六种教学方式是在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些做法,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语文教学应不拘形式,开放课堂,充分利用当地或身边的资源,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2.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3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学生能否学会学习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其自主合作的探索。寻求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强加于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为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大胆创新,努力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四大改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一、改变自我――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引路人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并不意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降了,相反老师课下做的工作更多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巧妙的导演下完成的,教师只有改变自我,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自我的改变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校家乡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的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还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的优点,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教师要完善自我,勇于创新,做好导演做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引路人。

二、改变学生――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推动他们。帮助他们去学?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再创造。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养问题意识。主体意识,使学生觉得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 由于问题的未知性,复杂性,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共享知识,共同处理问题,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学会独立竞争的同时,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成果。再次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满足探究的需要

三、改变环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首先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其次把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为其提供开放的空间,利用活动课,将课本知识生活化立体化,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考团结合作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精彩的言论,会心的笑声,鼓励的掌声,使知识能力情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改变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第4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of Self-independent, Cooperative and Research Mode in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Wang Yahong

Toudao Primary School, Helong, Jilin

Abstract: Exploring independentl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learn language. “The Chinese new course standard " is to promote the main charact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nd actively advocate learning independently, cooperatively.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elf-independent; Cooperative; Research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自主学习是基础,那么合作学习是纽带,探究学习则是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的长成佳谷、美疏、好树,好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兴趣、鼓励自学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就是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创建质疑讨论、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有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如开展朗读、背诵、讲故事、表演竞赛、小练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认认真真地学、积极主动地想、实实在在地练。

2、创造空间、帮助自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就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如在教学《师生情》一课,布置学生预习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讲自己和教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甚至可进行课前讲故事竞赛,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允许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保留个人意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3、自由选择、引导自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意愿。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教学《荷花》一课,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这就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了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这样,既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或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研究问题。小组合作式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六人一组,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需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问题和疑难点,不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引导他们,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尽量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优化课堂教学。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由观察图,说出人物的表情,分别以“什么原因使他们这么兴奋” “什么原因使他们沉默”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原因和表现兴奋沉默的句子,理解文中出现的重点句子,靠大家的力量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难点。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所。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不能随意走过场,在讨论中,教师加强巡视,教育学生虚心倾听同学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确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

三、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氛围

第5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活动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探究问题的设计不合理。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立,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充分掌握探究问题的设计方法,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没有没有针对性,同时在问题难度的把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次,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限,导致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实效性比较差。教师开展自主探究实践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足够的时间,导致自主探究实效性不高,甚至有些教师因为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讨论得不到结论。第三,教师不能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的建立通常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不可预料的,部分教师可能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

2.学生方面的问题。导致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教师方面,学生也占有很大的比例。首先,学生不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探究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较差。其次,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搭顺风车”的现象。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学习自由,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完成教学任务,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学不到应有的知识,自身技能也得不到提升。第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容易成为学生违反纪律的“温床”。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和技能,部分学生可能以此为借口,光明正大地违反课堂纪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二、解决初中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1.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学习源于生活,初中数学本身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被运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时,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充分遵循生活化原则,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化。首先,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而,备课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从生活出发,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还可以应用广阔的生活经验进行备课,让课堂具备时代信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其次,在生活中上课。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被压制,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内容,让初中数学更加贴近生活。第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学科,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还要学会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例题或者案例换成生活中的实例,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效率。

2.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每一个W生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放下自身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

3.提升自身素养,提高课堂把控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往往因为给予学生自由主动的权力,导致课堂气氛容易超出教师的预料,如果驾驭课堂能力不强,很可能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钻研教学艺术和技术,同时,做好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进一步提高自身课堂把控能力,保证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讨论范围可以始终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的谈论提供方向。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正常轨道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课堂教学有序、正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传海. 试析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90.

[2]徐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104.

第6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自主 合作 交流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对教师“怎样教”研究得很多,对学生应该“怎样学”却注重得很少,漠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漠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的存在。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既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有效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我在教学《表内乘法的复习》时,考虑到复习课容量大,学生兴趣不高,尤其是填口诀表和寻找规律,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设计了《雪山乐园》的主题情境,课件出示一幅雪山乐园情境。画面显示门是关着的:“想进来的小朋友,请把乘法口诀表填完整,并找出口诀表里的秘密 。”然后出示有空缺的乘法口诀表……由于选取了冬季学生最喜爱的“雪”这一时令性的生活资源,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对乘法的复习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为了能进入“雪山乐园”争先恐后地填口诀和找规律,使课堂伊始就掀起了小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二、注重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材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编排了大量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空间。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时,我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等活动,自主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在教学时,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动手操作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然后在小组内议一议,探究出了图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并逐渐抽象成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非常重要。

三、注重小组学习,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全新的理念,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就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逐步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小组学习便是这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下面是利用小组合作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

57+29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

(接近10分钟的讨论和交流)

(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合作探究出了10余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哇!有这么多想法啊。我们一起来欣赏全班同学的智慧结晶好吗?观察这些算法,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14:我们发现 57+30=87 87-1=86和60+29=89 89-3=86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把多加的减去。60+30=90 90-3-1=86是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十数,再把多加的减去。

师:你们的发现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15:我们发现50+20=70 7+9=16 70+16=86和60+30=90 90-3-1=86 都是把加数看成整十数,第一中少加了又加上,第二种多加了就减去。

……

第7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教师应制定好有关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与中长期计划。最初可以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策略。将兴趣转化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互相启发,而不做任何评判;故意唱唱反调,或反问几句,或问问为什么,使问题深化,清晰;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比如: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是,我自制了学生感兴趣的投影《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和《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图,自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反映出他们当时已有了一种什么朴素的观念?”(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及课本创设的“活动与探究”中的前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讲座鼓励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大胆想象,敢于探究,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 促进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策略:给小组设计富有特色的队名;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进行角色分配,使每人的角色互补或相关,如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者等;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共享资源,使每人只拥有完成整体任务折一部分资源或全组只有一项共同使用的资源;建立互相制约的奖励系统等。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是手工业组,第二组是农牧业组,第三组是奴隶生活组。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收集本组所需要的信息。发给每一个组一张纸,将收集的信息写在纸上。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的机会,了解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各组将收集的信息张帖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讲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前面已讲了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最后根据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为小组的队员插上一面红旗。

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争执不下”现象是很正常的。它说明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不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作判断;针对具体事例,而非抽象观念进行讨论;进行角色转换,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合作技巧对于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非常重要。教师可按下列步骤指导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海报,布告或班级公约等形式强调合作技巧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自由表达等方式,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合作技巧;安排适当情境,提供学生进行合作的练习机会,每次练习一两项,待熟练后,再练习新的合作技巧;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进行反省和改进。

三、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装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比如可以提供探究活动过程的大致框架或提示清单,说明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但不要用僵死的模式固定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我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报汇展。课前,学生已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范围查找好了做小报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备好用具(大纸,剪刀,胶水等)。教师提示学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奋争史。其中,和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两次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那些勇士们所表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我们。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的机会,都来当一回历史小报的编辑,将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选取出自己的小主编,每组编一幅历史小报。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按确定的一个选题保重一幅内容比较翔实的历史小报。(约15-20分钟)。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做好小报后,各组同学顺次上讲台展示所做的小报。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1)教师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等;(2)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或反面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3)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住处或问题,但要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把探究活动与对学科知识和理解结合起来,教师要促使学生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四、 努力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资源,工具和环境条件。教师要针对特定的探究任务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料,资源,工具设备,环境条件,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便利等。

第8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 自信心 培养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信心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找准起点,激发自信

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一个完整的数学探究活动,可以看作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起点恰当与否,对学生认知发展、探索热情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上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起点来设计教学,让他们面对新知识能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探究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案例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

T:先板书75,然后问: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小?

S:在7和5中间加小数点,就是7.5。

T:还有别的办法吗?

S:加一条分数线在下面写100就是75/100。

T:变成了分母是100的分数,知道它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S:加百分号。

T:请你来加一加。

教师别出心裁地进行新课引入,抛出简单的问题——怎样把“75”变小?学生凭借着原有的知识基础,一定会想到引进小数点和分数线来帮忙。而只有一小部分同学知道添上“%”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这个加了百分号的数与小数、分数联系起来,用旧经验来适应新知识。此举一方面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再次掀起探索的热情。这样达到了真正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不断生成新的困惑,使学生的探索热情逐步提升。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尤其要不断地去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激发自信心。

二、利用过程,树立自信

1.肯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抓住这种天性,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疑难困惑处、法则规律处和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口,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提问题,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提问题。学生只有经历这样活动,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案例2】 学习了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如3∶0,11∶0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于是有学生提出“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等问题。教学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在质疑问难中树立自信。

2.赞赏学生的发言和见解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

【案例3】 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在讲“1/3和1/4”比较大小时,一位学生回答:“1/3<1/4。”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说错了,而是让他先听听同桌的回答:“1/3>1/4,我是这样想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涂其中的一份,涂色部分比平均分成四份涂其中的一份面积大。”刚才那位学生听完后笑着说:“我明白了。”看着那位答错的学生茅塞顿开的笑容,自如地坐下,老师微笑的点点头。

我们在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尊严,给予充分的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什么事都要探究到底。

3.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教学材料,使学生对所选材料发生兴趣,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

4.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交流、讨论、合作,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习者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三、体验成功,巩固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

四、磨练意志,增强自信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里过程。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因此,锻炼学生的意志是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更关系到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性差异,从细微处着手,持之以恒,采取多样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他们数学学习以至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范文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合作 探究 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当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研究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那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的作用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中的有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我们先用点燃的木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提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分小组交流探究:①二氧化碳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②本节开头时讲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交流分析,学生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因此,特殊情况下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前面讲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二、科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例如,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CuCu(OH)2来设计一个实验。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课题的设计。不少学生利用计算机到网上搜查一些资料,有些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也有一些学生向有关老师请教。通过课外探究,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总。学生设计的方案较多,其中也有一些方案不符合科学性或者是存在知识性错误,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筛选出了3个方案。

方案一: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SO4+2NaOHCu(OH)2+NaSO4,过滤、干燥即得到氢氧化铜。

方案二:用废铜屑在空气中加热得到氧化铜,2Cu+O22CuO;

CuO+H2SO4Cu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过滤、干燥得到氢氧化铜。

方案三:用废铜屑或铜条在潮湿条件下变成铜绿,然后加热铜绿,产生氧化铜。

Cu2(OH)2CO32CuO+H2O+CO2,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Cu(OH)2+NaCl,过滤、干燥得到氢氧化铜。

这三个方案都较好,但哪一个是最佳方案呢?教师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进行了分析。方案一,用到浓硫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浓硫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且价格较贵,而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最好不用浓硫酸。方案二,可以用废铜屑和废硫酸反应,方便,价格便宜,该方案很好。方案三,方法很好,价格也便宜,但时间较长,即铜变成铜绿时间较长。比较一下,方案二为最佳。通过分小组讨论交流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要深入实践,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又培养了集体主队精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1.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内容。合适的探究内容能激起多数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思维意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