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学校管理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管理建议

第1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校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目前全国范围内学校扩招带来的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潮流,各个学校对内部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学校的财务部门,不断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可以不断加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对学校财务的分析能力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运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表现就是学校财务部门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及旗下开发的系统或软件,实现对整个学校财务的管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依靠现代网络,依靠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经过对校内已有资源的整合分析,对已有财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二次处理分析,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完成新的建设工作后,总系统下会设有较多的子系统,而各子系统之间会相互配合,实现统一化运作,已达到学校内部财务资源的共享,方便学校财务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成为一种科学的、实用的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继而不断推进学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以提高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学校的管理质量的发展,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对教学科研也有着一定的助益。

二、影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目前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学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看来是导致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一大原因,导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而学校方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动力不足,系统的建设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而资金的缺乏也使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例如资金不足导致的建设终止等。

(二)学校财务管理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低

目前很多学校的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收集基本都由不同的部门分管,而这些部门和单位之间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了信息的滞后性,不完整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阻碍学校方面对财务的管理,而缺乏与其他校内系统完成信息交换的必要过程,就直接导致学校的财务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地整合,继而出现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的更新较慢,可信度也值得质疑等问题。

(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

从管理人员的角度上说,在目前的学校中,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负责人员素质较低,很多人员年龄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现状,因此很多管理人员无法熟练操作现有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连基本的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都不具备,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使得学校内的财务信息混乱等情况不断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其它阻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里,学校建设环境滞后,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全等原因也会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产生阻碍。

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科学地确定学校财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学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涉及部门也较多,这项工作需要大量地信息收集和信息的管理,而针对学校的不同需要也会相应制定所需政策,资源的整合是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的一大核心内容,因此掌握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就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而信息的快速收集也就需要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应在针对自身的特点上科学、系统的制定适合本学校财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以推动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二)加强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中的科技应用

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发展,其面临的一大核心内容就是要不断发挥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这需要学校重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来获取精准的、即时的学校财务信息。另外,在不断发展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着手发展自己的特色,在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学习,并在应用前期不断实践,使得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工程中就能尽快上手,建设完成后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提高效率,也就是促进学校财务信息的不断交流和交换。

(三)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素质

不管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如何建设发展,其始终需要专业人才加以利用,才能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应该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知识等相关知识技能,并能熟悉运用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这就要求学校可以提前针对相关人员提前做好培训工作,以便于在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可以尽快上手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对推进学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即要不断建设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加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对学校财务的分析能力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运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以此加强学校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并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学校财务的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稳中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

学校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传统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改革比较迟缓,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和进步;另一方面,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的发展不完善,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起到很大帮助。

一、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

学校的教学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学校都很重视教学工作。然而,学校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属于内部操作,导致学校容易忽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疏漏。学校与盈利性组织不同,其费用一般直接来自于国家,这就导致学校财务在内部控制方面有所懈怠。为了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内部控制的观念,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内部的控制体系。只有转变学校的发展观念,使学校的领导者正确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内部的控制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做好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出发点是学校的具体情况,所以学校应根据发展情况和特点制订具体的措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展开;其次,学校应及时修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笔者相信,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建设一个完善的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三、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养。学校应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可以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适当地奖励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员工,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适当地批评和惩罚懒散无事、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员工,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并积极改正错误。

四、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今学校发展的主题是建设节约型校园。为了响应社会的号召,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应抓住建设节约型校园这一宗旨,合理管理学校各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管理和监督学校的资金,以免发生的事件;合理规划学校的预算工作,以免出现无节制的浪费。同时,学校还可以采取开源节流的财务管理方式,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如建设节能型办公室、使用节能型路灯和水龙头等,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五、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学校与时俱进。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发展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建设和完善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校方应予以高度重视。要想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必须转变学校传统发展的观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其次,必须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最后,采取多种方法,建设节约型校园。

作者:叶丽华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长春.浅议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

[2]赵国蓉.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管理观察,2011,(33).

[3]张俊萍.高校(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4,(29).

[4]耿喜华,刘士祥.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其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5,(2).

第3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改革 改革原则

中图分类号:F243;G642 文献标识码:A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力资源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正如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管理者用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的时间应当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的时间,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和难以消弭。”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阐述了对组织中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程教学中的问题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教师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大多缺乏对这门学科的资深研究,更不用说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大多数高校,该课程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水平和管理实践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正是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缺乏高效性的重要原因。

教学内容方面。许多高校在2000年左右才设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国内在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很少,主要引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然而东西方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的不同,加上国内教师对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解程度偏颇,导致教材内容被简单教条化传授,不能适应中国企业现状的需求,解决不了国内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教学与现实脱节,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共鸣,使学生很难掌握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涵义,达不到实践性学科的教学效果。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师仅仅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并从中受益,我们需要确定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一是激发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二是促进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上三个原则,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给出以下建议。

3.1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

建立一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在职培养或进修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积累管理实践经验。引进人才时,同条件下优先聘用具备行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邀请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和座谈活动,让学生谈出听后感。有了具备先进理论和实践管理经验的老师,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前沿,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

3.2教学内容多元化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兴趣就像杠杆的支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满足的前提下,增加教学内容边缘知识作为引子,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学好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可以把管理好自己做一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份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学习计划、读书计划、情绪管理甚至可以是未来人生计划,这份计划可以交给老师,家长等其他信任的人作为一个计划见证人。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可信度、人际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创新等诸如此类,使学生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念,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领悟管理的真谛。同时,在关键的知识点的讲解上,大胆地做了相关的拓展和延伸,或增加一些新兴的知识点。

总之,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尽所能给予学生更多更有益的知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引子,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更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3.3教学方法多样性结合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模式,建议采取问题讨论、小组活动、案例研讨、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真实世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问题讨论方法:每章学完提供相关问题,使学生记住本章重点概念内容。小组活动:就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设计小组互动活动,学生按小组划分自由组合,推选组长,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案例研讨:选择贴近国内现状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间接或直接寻找案例并研讨分析,以强化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景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发、规划和贯彻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侧面更深层次、更个性化的感悟。

多种教学方法并进,使学生活跃思维,被动变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4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外语教学;管理改革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外语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稳定自身的发展,则需要对外语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以保证外语教学的质量,并提升人才的质量,为社会输出大量优秀的外语人才。

2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2.1外语教学管理方面的认知偏颇

当前,我国的高校内部对于外语教学管理的方式看法不尽相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衡量外语学习质量的重点在于外语考试的成绩,因此科学的管理体系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只有教师强化外语学习和应用的渠道,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突破自我才是外语教学应当具有的形态。而校方则认为外语教学管理的重点不在“教学”而在“管理”上,只需要管理好教师和相关教务人员即可。这种认知上的分歧使得教学管理过程难以展开。

2.2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沟通不足

我国的教学管理体系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校、院、室三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整个校园的宏观指导工作,同时下发统一指令;院级则需要进行组织管理,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要求完善教学模式;而室级则负责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然而由于教学管理层与基层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体系,导致了三方的共同效率不佳,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降低[1]。

2.3教学过程缺乏监督和管理

部分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监督体系,使得教学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在松散的管理制度之下,一些教师在教学方面出现了明显缺乏积极性的情况。尤其是在当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条件之下,有的教师为了缩短备课时间,直接下载网络上现成的教学课件,而这些课件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大纲不符,因此,教师只能照着课件来教学,学生无法将教师的教学大纲内容与教学课件的内容进行统一,最终导致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

2.4教学过程的评价手段单一

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受到“哑巴式”教学的困扰,在高中教学中,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仅止于“纸上谈兵”,无法熟练运用口语进行对话,而外语学习的重点便在于与他人交流,单一的评价手段反而使学生不能客观地掌握任何一项外语。

2.5教师和学生的定位过于死板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师生关系已经逐渐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时代转变为了师生平等,共同探索和学习的时代,但是教师和学生当前的关系仍然十分僵硬,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看到老师,而在课下与教师的互动很少,进而造成了二者之间理解不良,沟通不畅的情况。

3深化高校外语教学管理改革的建议

3.1强化各体系之间的协调沟通

由前文所述,在学校的管理系统当中,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沟通手段。为了强化学校间的管理,将校、院、室三者进行完整地统合,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协调沟通的平台。为此作为上层建筑与基层之间沟通渠道的院方就担当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进行外语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外语系要定期且频繁地收集外语教研室的相关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向变化,并通过总结和分析的方式定期向校方进行上报,在上报的过程中要保证上报材料的准确有效,以方便校方对其进行总结,并定下教学大方向。

3.2优化外语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学校,首先要保证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细化能力测试、扩展试题涉及面、激昂课堂活跃度纳入日常考核等方式取代传统的单一以笔试成绩确定教学评价机制的方式。在进行教学评价机制改善的过程中,将口语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一环,细化教学评定的条件,将口语、笔试与卷面整洁程度等都设为评价机制之一,同时将课堂活跃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为相应的绩点,并在进行试卷设计的过程中提升试卷内资讯的时效性,促使学生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通过周密地计划和组织,能够大幅优化外语教学的评价机制。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师资队伍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师资构成时,校方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招募优秀的教学人才,以改变当前我国高校中师资年龄普遍较高的问题,建立精锐的新一代青年外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师资队伍年轻化,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能帮助其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其教学经验,并为其提供各种深造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就学校的原有师资力量而言,通过培训和讲座的方式软化老教师的教学思想,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最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2]。

3.4提升教学弹性,实行自由选课制度

高校生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校方要在管理方面有松有紧,提升教学弹性的意思是学生有权利在完成校方指定的教学流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课程主动安排,提前或是延后完成本科目学习的一种结业方法。由于外语专业所涉及的各种语言语系不同,学习过程中的难易度也不同,再加上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学力差距,因此其学习的流程和弱项也不同。通过学生自行选课,并利用这种方式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的方式能够大幅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校方还要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奖励,提前帮助其联系优秀企业进行实习、或是给予其各种特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优化教学管理的质量。

第5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以往,各级党校全员档案意识不强,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一些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满足于保管好承办过的文件,勉强通过上级档案部门的年检就行,更不用说充分研究、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了。广大教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更加淡薄,甚至认为与他们无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别领导和档案管理员不够重视教学档案工作,致使教学档案材料管理不规范,归档材料不完整、不系统,甚至造成教学档案遗失现象。长期以来,只重视收藏“红头文件”,而忽视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会议、教材建设、科研决策等教学档案的归档。

第二,党校教职工只重教学,忽视教学档案资料的移交,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对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材料归档工作认识不够,一些教职工还存在档案私有的观念,不愿交出自己手中的一些应归档的学术、科研材料,个别教职工甚至对档案归档有抵触情绪。档案意识薄弱,导致归档工作的被动,党校各级领导应带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档案法》、河南省档案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深入、反复地进行教学档案工作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全校员工认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管理是党校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管理工作。

2及时收集资料,打下坚实基础

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学档案原始资料的收集,是做好教学档案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原始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就没有教学档案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由于党校是特殊的教育战线,教学工作既有连续性,又有很强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因而其档案资料的形成与收集具有明显的特点。收集难、收集质量差是让人困惑的两大难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一些应当归档的教学材料不能按时收集,直接影响归档的整体工作和其它各环节的正常运行;二是一些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达不到完整归档的要求;三是一些应当归档的教学材料不规范,收集质量受到影响。

在档案收集过程中,档案室工作人员应根据本校档案分类方案,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资料收集明细表”,将应收集的资料列出目录,分发到相关人员手中,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到人。尤其要抓好“两头”集中收: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是党校教学档案形成的主要时间,应抓好这两个时机,集中精力收集;任务变化及时收: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调整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情况,教学任务、方法等资料也随之变化,就要及时了解新情况,对产生的新资料及时收集;另外,特殊情况须重点收: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临时的重要会议、事件等情况,就有必要予以关注,对新材料要重点收集。目前,我校教学档案收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纸质载体档案(文件)收集易,特殊载体(声像、照片、光盘、磁盘等)档案收集难;反映教学活动的骨架式结构的档案收集易,反映有血有肉精彩描述的档案如典型教案、优秀课件等收集难;反映教学活动中集体方面的档案收集易,反映个人方面的档案收集难。要走出当前档案收集难、收集质量差的困境,我认为要提高工作责任心,提高收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做到“三勤一韧”,即勤于宣传、勤于学习、勤于收集和具有韧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其一,多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常与一线教师沟通,把档案工作与教职工个人前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引起他们对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视,争取广大教工的热情帮助,使收集工作成为其自觉行为。

其二,时刻关注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教改科研第一线,努力将档案收集工作的触角伸展到我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适当拓宽收集的种类范围和内容,加大档案的信息覆盖面,获得丰富的原始材料。

其三,把握档案形成的规律,改进工作方法,主动、灵活地收集,做到二结合:普遍收集(征集)与专门、重点收集(征集)相结合,定期收集(征集)与不定期收集(征集)相结合。

3提高业务素质,推进网络化建设

提高党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加强党校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不引人注目,但这是一项涉及学员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社会所需人才质量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保存凭证和延续历史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复杂、十分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纪律性、严肃性、法律性,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更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掌握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及档案收集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操作方法,不仅具有一定汉语言文学水平,还要广泛学习历史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能,补充信息化知识。党校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抓好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着重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新技术吸纳、整合能力。必要时,还应筹集资金给他们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他们能及时掌握档案管理的最新信息和研究动态,尤其重视计算机知识培训,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加快党校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第6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习型组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70-01

一、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技能型人才,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从而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受益,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从而使学校能够长远发展下去。

(一)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着力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课程,使学生了解到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从而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制订并执行好学习计划;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要,采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或者学徒制等培养形式,训练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让学生切实学习到一项专业综合技能;学生也通过接受企业技师指导或到企业具体岗位进行实践,使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使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与社会实际脱节,往往缺少实践能力,不能时时了解企业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社会经济最新形势的变化等,导致教学偏重理论而缺实践,不能与社会接轨,“纸上谈兵”,或者即使注重实践也是过期的实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具体模式及人员需要情况,通过与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其理论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通过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调整专业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培养社会和企业都满意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有更长远发展。

(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从而使企业节省大量的职工培训成本和时间,学生不管是实习期间还是分配到企业工作后,直接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为企业创造出价值。同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也能有效提升其社会形象和知名度,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提高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变革,从而实现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一)打造学习型管理队伍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原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将难以适应专业模式改革。打造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通过组织、参与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使教学管理者了解校企合作的最新动态,让深厚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促使教师加强技能学习。同时提供条件促进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乐于从教、乐于改革,从而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三)打造学习型班级

与传统班级相比,学习型班级里成员具有更强的进取心、团队感和实践能力。通过打造学习型班级有利于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教学环节,形成较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制定一系列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全面发展。其次,各系部要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企业的人力、物力,同时全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最后,要进行广泛调研,经常性掌握行业发展数据,邀请企业人员指导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共同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7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管理 对策建议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开始不断加大,进而逐步扩大了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规模,使之招收到了更多的技校生。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身因素及班主任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实际工作水平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工作现状 

1.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进而使得在实际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除此之外,许多班主任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对素质教育中所提出的内容及要求也没有深入地了解,从而导致了自身责任意识与管理理念的缺失。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班主任认为,教学活动才是中职学校的中心任务,而管理工作则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呈现出对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形。 

2.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观念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忽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象。综合看来,部分班主任对成绩较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存在忽视的行为。班主任对于这类学生会出现懒得管,反正管也管不好的思想观念,长期以往下去,便会形成怠慢与懒惰等不好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班主任没有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就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而不是尊敬。 

3.中职学校的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较深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信息开始扑面而来,部分消极的信息影响了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还不够完善,自制力不强,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他们会出现盲目跟风、随大流的现象,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或成为受害者。 

三、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1.要将严格要求与耐心坚持有机结合起来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细致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让学生信服,让学校领导认可。班主任不仅需要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强化对中职学校的归属感、对班级建设管理的凝聚力。班主任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管理方式,明确学生的具体诉求,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责,更应该采取合理的谈话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在哪里,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班主任要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高高在上不利于对学生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在课堂上,班主任是师长的身份,在课后,与学生便是朋友的关系。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达到一个协调配合的目的,从而不断改正在具体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3.有效协调学生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 

网络在促进学生交流沟通,拓展学生学习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像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缺乏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容易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误导,进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协调好学生的学习与网络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可以在班上组织召开班会或是以讲座的形式来向学生宣传网络知识,提高学生安全用网、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进而有效规范学生的用网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够让家长协助学校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的具体诉求,能够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从而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校开发和利用可以盈利且实际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主要包括校内商店、食堂、文印室等),恰如其分地发挥学校资产对教育教学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千方百计保证国有资产的平安、稳定和增值。学校重视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本着合法性、适度盈利性、安全卫生及民主管理等原则,在管理过程中保障师生权益,提高管理效能,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与之相对照,该市大多数学校存在着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的情况。一些学校由于决策不当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并或多或少地损害了学校的权益。

一、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意识,坐失校园市场

从理论上讲,学校是公益性单位,学校所有资产存在的目的是为师生服务的,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但是,鉴于基础教育学校普遍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学校适当开发和利用校园市场获取一定的收益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须的。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果学校不去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市场,社会力量就会无偿占有业已存在的学生市场。

一些规模很大的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小学没有或关闭了自己的校办商店,他们的理由是“不差钱”或“管理难”。事实上,“不差钱”不是理由,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校办商店会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是因噎废食的想法。管理效益高的学校是无需因影响校园卫生而直接停办校园商店的,即使从方便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来说,校园内也必须存在校办商店。

2.招租过程随意性较大,招致学校权益受损

2004年前后,由于“六有”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原因,该市中小学大都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很多学校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长期出租校内商店、食堂等经营性设施的办法缓解资金压力。最长的一所学校校办商店出租25年,一半左右的中小学校办商店出租10年以上。一次性长期出租学校经营性设施,解决或缓解了学校一时之难,但从长期来看却给学校利益带来了损害——学校无法因生源增长获得相应增加的经营性收入;一旦因学校方面的原因中止合同,学校即需赔付一笔巨额的违约资金。

在置办经营性设施时,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的现象。如一所中学大门旁边的浴室,当初是学校为了解决学生洗浴问题,招募社会人士在学校属地上建设了房屋,由学校供应水电开办的。但是后来该建房户获得了浴室的房产证。学校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向该浴室免费提供水电,但是师生洗浴却是自费的,浴室的污水还得向校内排放。再如一所小学的校办商店,2002年学校签订协议由一名社会人士出资为学校建了厕所,学校将校内商店免费交给该名社会人士经营10年。但是现在学校面临的情况是由于校长、会计的更迭,一些重要的资料丢失了,学校找不出协议依据,该名社会人士声称学校当初承诺其经营的期限是20年。

一些学校存在着“一校多店”的乱象。如一所高中学校一校三店,另外两所初中学校一校两店。这些学校共同的特点是商店租金低,管理难,取缔更难。如上述高中学校的三个商店都是经营户在校内自建的,签订的合同是无期限合同,商店无需向学校交一分钱。现任校长要将商店收回管理,但是却无法解决经营户索要的巨额建房赔偿。这些承租户不仅用其所极纠缠学校,而且互相之间常常产生利益纷争,学校不得不出面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实行“一校一店”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个别学校的合同签订存在着严重漏洞甚至有暗箱操作之嫌。如一所中学当初与一名村民签订的商店经营合同竟没有至关重要的承包起迄时间,成了永久合同;一所小学将其教学点承包给一名教师栽树,校方的盖章是“ⅹⅹ小学教导处”。该教学点现需要建设教学楼并恢复完全小学,但该承包人向学校提出巨额赔偿要求;一所一贯制学校有中小学、幼儿园学生2400余人,学校在教育局文件出台、明确要求学校经营资产承租合同一年一签之后,仍然违规一次性与承租户签定3年承包合同,并且租金过低,商店承租户每年仅向学校缴纳租金1万元。

极个别学校的经营性资产为黑恶势力所操控。如某学校的校园商店承租房,原先一分钱不交,后来学校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要来了每年4000元的租金,学校现在生源增加,想提高租金,但难以做到。根据约定学校必须用该商店提供的饮用水,而单是饮水费用一项学校每年即需付给该商店5000多元。学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对此是敢怒而不敢言。

3.收入管理不规范,坐收坐支等违规现象仍普遍存在

绝大部分村小实际上存在着校内商店,但是与商店承包人签订承包合同、正常收取租金并上缴财政专户的比较少。中心小学、中学也有个别学校存在这种现象。如一所中心小学将校内的一间商店免费交给一位教师家属经营,置换为该位教师家属的护校报酬。这些做法都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虽然涉及的金额很小,但是教职工还是有意见的。

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存在着用所获得的实物或服务直接冲抵承租金的现象。如一所高中学校的校园超市一年多未向学校缴纳约定的租金,原因是学校在此期间在该商店购物的金额已经超过了商店应缴的租金;一所城区实验小学的打印社是外包的,学校也用自己应付的文印费冲抵了应收的承包款;而一所初中学校打印社的承包方式是学校与承包方商定打印价格,然后“两不找”,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冲抵”。

合同是一种法律文本,具有严肃的约束力。但个别学校存在着有合同可依时仍然不收或延迟收取承租金的现象。如一所初中学校的几家校内商店,每年四五百元的租金现已经停收,学校称是在为取缔这些商店作准备;一所小学校园超市已经经营一年多了,但仍没有收取租金,他们还以为应由教育局勤工办与承包方商定并收取租金的。

第9篇:学校管理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2-01

一、现行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目前大都实行“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地方高校工作机制还不完善,办学经验不足,与部署、省属重点大学等差距还很大,学校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校―院―系三级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目前学校实行的一般是校―院或系二级管理模式,系、部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教研室完成。学校的运作效率不高,大量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来完成,对系、部作用意义认识不够,积极性调动不足。

二、目前地方高校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等学校在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下,内部一般存在四种管理工作,即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目前地方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育教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教学质量是其发展的生命线, 良好有序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是地方高师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所在,所以目前学校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其他管理工作都为教学服务。

(2)地方高校当前一般都能认真开展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推动教学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按照本部门专业、课程、学科的现状及相关规定,积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的优化。配合教务部门做好本部门重点学科、专业、课程的申报、建设。同时,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依据相关条例、法令、文件、决定以及校、系(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材料按时间先后、分门类、整理装订、保存,为教学改革或总结和评估提供依据和参考。

(3)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地方高校特别重视学风建设,在目前实行的校、系(部)二级管理制度下,采取“校、系(部)共同抓,教师人人管”,责任到单位、到人的做法,并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同时组织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学情况汇报交流会、教学管理座谈会、教学工作现场会等来推动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学校的学习风气比较好。

三、管理难点

(1)高校的内部管理应依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来安排,同时如何利用好管理职能和管理策略是地方高校的办学难点。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很难向三级管理模式过渡。所以,地方高校必须正视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采取对策,加强和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寻找一种适合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

(2)地方高校一般地处非中心城市,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还不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效益不高,没有建立起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管理体系。此外,学校管理秩序的不具体性所表现出的区域和时效性等差异,使得新的管理模式和学校实际运行秩序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三级管理模式在地方高校实际管理中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3)近几年来,面对高校办学资源紧张等问题,财政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高校办学的实际需求,这就严重威胁到一些规模小,教学环境与资源薄弱的高校。对于一些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例如地方高校,这些问题都给教学管理的改革增加了难度。

四、建议

(一)管理要注重方法,同时也要兼顾利弊

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案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这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办学效率的切实提高。此外,好的方法可以促进发展,但是也要依据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既然实行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那么就应在此基础上改进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提高教研室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并积极配合好学校和系部的工作,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改革方案。

(二)准确把握定位,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也是知识创新的场所,要克服盲目竞争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把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与教育质量统一起来,把好新生入学质量关,搞好招生宣传,检查课堂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向科学化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教育要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制度结合,教育与育人结合。

(三)树立“以人为本”和“理念变革”的管理思想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高校“三级管理”的建设与创新,做到服务好教师队伍、保持教育方法的先进性和前沿性,以及重视学校管理体系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