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法治讲座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讲座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讲座课件

第1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普法机构。成立云南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统筹协调全省教育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办事机构设在政策法规处。各地各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地、本校法治宣传教育规划、计划的制定,并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

(二)制定规划,明确普法重点。印发《云南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教育系统2011-2015依法治教规划》,针对教育系统的群体特点,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学校校长、教师、青少年学生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深化“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活动。

(三)专款专用,保障普法经费。“六五”普法期间,省教育厅每年均安排普法宣传等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普法工作顺利开展。2011年安排20万元,2012年安排25万元,2013年安排45万元,2014年安排40万元,2015年安排80万元。各地各校根据实际设立普法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重大活动有专门经费予以保障。

(四)加强监督,确保普法成效。省教育厅完善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法工作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机制,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将“六五”普法纳入对州、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二、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及公务员法治宣传教育

(一)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省教育厅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与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签订《云南省教育厅依法治教工作责任书》,明确要求“积极组织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学习档案”。2015年7月,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机关”活动情况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二)加强厅机关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2014年5月,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讲座光盘和案例读本配发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2014年6月,邀请云南大学杨临宏教授为全体干部职工作“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建设法治政府”专题讲座。2014年12月,邀请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维川同志作“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

(三)开展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2011年12月,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和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全厅在编在职公务员、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参公管理工作人员,开展行政强制法学习考试和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全厅共180人考试成绩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

(四)面向全系统组织开展法治培训。2014年7月,举办全省教育系统法制骨干专题培训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近270人参加培训。2015年10月,举办全省教育系统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近280人参加培训。此外,“六五”普法期间,组织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参加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法治培训达1 300多人次。

三、创新开展教职工及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

(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2014年开展云南省首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学习和竞赛活动,全省共有1 050所学校的20万余名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参加了竞赛活动; 2015年,全省共有 1 105所学校的28万余名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二)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2014年,组织教师及大学生参加“教育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省教育厅获杰出组织奖,曲靖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10篇作品获二等奖,7篇作品获三等奖,56篇作品获优秀奖。

(三)组织参加宪法知识竞赛活动。2014年,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参加司法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全国普法办开展的“全国百家网站暨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宪法知识竞赛”活动,成绩突出,省教育厅获优秀组织奖。

(四)在《云南教育》杂志上开设“教育法治”专栏。2014年9月起,在《云南教育》开设“教育法治”专栏,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每月刊登1~2篇法治宣传文章。

(五)与教育部同步举行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2015年12月4日上午,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司法厅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承办云南分会场活动。全省各地积极组织中小学同步举行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

(六)组织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2015年11月,组织参加教育部开展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全省共1 554所中小学校的584 538名中小学生参加,参赛人数居全国第六,326 037名中小学生进入复赛。省教育厅荣获优秀组织奖,另有12家州(市)、县(市、区)教育局、337所学校获奖。

(七)开展“学法守法――送法进校园”活动。自2014年9月起,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云南法制报社联合开展“学法守法――送法进校园”活动。《云南法制报》每周安排1期《校园与法》专刊,截至2015年底刊发65期,刊登稿件700余篇,向学校捐赠报纸9 000多份。

第2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关键词:思政课 法治教育 大学生 法治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载体。法律常识的内容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中占据一定比重,思政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法律常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让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为此,要在这个阶段着重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就必须重视思政课堂这个重要阵地。

一.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现状

1.课堂时效性差

现阶段,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来进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教材中在三个章节中涉及到法治教育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理论性强,较抽象,趣味性不高,所以直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差。

2.学生法治意识不高

第一,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神圣追求和坚持体现,是人们从心底对法律的一N认同。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将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但是,受传统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传统法律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没有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第二,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受的专门法治教育是十分有限的,无法系统化地学习法律知识,由此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不够深入。法治意识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是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只注重享受自己的权利,而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由此加重了社会法治意识淡薄的风气。

二.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成因

1.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

思想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一特殊性直接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仍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不如其他学科那样灵活多变。

一方面,思政课法治教育涉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养成、《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以及法律权利义务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且内容多是用专业术语介绍法律概念和常识,说教味较浓,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间存在距离感,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难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法律知识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法治方面的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老师授课的方法单一,往往是片面地将知识简单罗列呈现给学生,没有将社会热点和法律知识点内容结合,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2.大学生个人因素限制

第一,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缺乏自身内在的需要。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由此忽视了对和就业关系不大的学科的学习。第二,一些大学生过分地重视自我,导致个人的自大和自私。现阶段很多95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为人处世方面较为自我,不懂得与人分享、合作交流。在法治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可能做出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

3.家庭文化环境教育落后

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属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发展成熟,为此忽视了孩子成长中幼稚、不成熟、逆反心理的存在,无法对自己孩子形成科学的认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生活举止以及社交活动过度干预,在重压之下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违法的行为。

三.在思政课堂中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1.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法律案例

从现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中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到的法律部分内容多为法学理论和宪法。对于这些较为理论抽象的法律知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也无法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为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传授的时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在实际的法律知识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要对所教授的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并将社会热点案例和法律教学内容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向他们渗透法律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讲座的形式,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内涵特点,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提升法律教学的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比如对于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来进行,从法律的起源、本质、特点等方面进行专题化讲座,并结合思想政治中的观点内容,实现思想政治和法律教学的整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2.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最终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新时期法治社会建设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采用一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受传统思想认识、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的现状限制,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上对法律知识的渗透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导致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单一的法律课堂说教,难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重视和理解。为此,需要对现有思政课堂法律知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充分结合,并综合应用启发、讨论和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力量。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法律知识、条文、规范以及法治社会建设对学生个人法治精神的要求,让学生动脑筋进行自主化学习。

3.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手段的支持。在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更加成为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的进步发展下,课堂教学手段显示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被教师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比如多媒体课件以其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能够并存的优势,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更为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成效。为此,思政教学中法律知识的渗透需要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将讲和看进行结合,以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利用教学APP来引导课堂教学,学生可在课前预习老师的资料,可在课前课后与教师之间实现网络实时互动,这样不光提升了课堂实效性,还很大程度增加了课程趣味性。

4.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考核的重要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考核。成绩考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和实现教育的有效发展,但是这种单一化的卷面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在考试阶段采取不同手段来应付考试,为一些平时不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临时走捷径的可能。为此,需要对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考核中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化、自主化的学习。思政课的量化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的60%、期末成绩的4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考勤、课堂纪律组成。期末考试部门可以变得更为灵活,比如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书写调查报告。

5.在思政课之外优化法律文化环境

A.打造良好的家庭法律文化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长,家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形成一种客观的认知,从而根据孩子在法律、思想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法律文化环境是指在家庭全体成员的长期生活中,家庭上下共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文化形态,为孩子的法治意识培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

B.打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此,法律知识的培养需要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支持。首先,通过打造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培养学的的法治意R。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思政课堂上需要透过思政教学模式来向学生有策略地渗透法律文化知识。首先,将法律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开展教学。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在思政课上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书本的知识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渗透。最后,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在课余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法律知识。

C.打造社会法律文化环境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认知。为此,需要针对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来开展法制教育。在学生居住的社区,也应该开展相应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首先,要发挥司法部门的重要引导职能,尤其要加强对社会负面消息和新闻的打击力度,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其次,社会教育、文化、电影、出版等部门要注重对法律理念的宣传。最后,学校之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要形成正向的舆论价值导向,适当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洁.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刘玲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第3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南,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动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在实践新《纲要》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树立经营学校的新理念,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乡镇一流的幼儿园。

三、主要工作:

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

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

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

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园本培训有的放矢,促进成功;四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5、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继续做好家教讲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6、工会与党团工作: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与党团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工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积极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活动,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工集体。

二教改科研:立足实际,大力提升

园部工作重点:各层次团队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

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

1、教研工作:

本学期着力细化管理,分层提高,注重两头教师的培养提高,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管理。园部“成长组”教师着力课堂集体教学的研究,分科、分类入门过关;“研究组”教师着力于“研究、创新”,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培养骨干教师。

继续进行理论引进、专题讲座,内化研讨,检查落实,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培养,运用表彰、鞭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成长,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位,向着各级骨干教师的目标奋进。

2、科研工作:

本学期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实,成果意识要强。认真做好镇江市级课题的揭题工作和刚立项的镇江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园部小课题研究要进一步精简整理,做到课题有实效。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择优积累。

3、加强0-3周岁婴幼儿教育

认真贯彻《扬中市2009年教育工作要点》,继续推进0-3周岁的婴幼儿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保教质量。作好宣传,加大力度开展0-3岁教育的研究,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效仿有关托幼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建构托班系统课程,尝试开办亲子班,在实践中求实效,不断寻求科学做法。

三后勤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素质

1、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中依据依法办园的思想,收好用好经费,处理好节约开支与幼儿发展的矛盾,加强班级、幼儿园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实效为原则合理添置物品。

2、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台帐齐全。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保健卫生工作,做细做实,严格规范。注重消毒、防病的过程工作;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把好进菜关,做好人员体检工作。保证餐点的质量安全,科学合理制定菜谱;及时更换橱窗,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积极做好预防传染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各项幼儿园个人工作计划,完成校园环境布置

2、继续学习《纲要》,商讨集体备课方案

3、园内大班广播操比赛

4、家长园地的布置评比

5、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三月份:

1、新教师试用期汇报课

2、园内幼儿绘画比赛

3、课件制作培训

4、园内大班组教研活动交流

5、班级环境布置评比

四月份:

1、区域活动心得交流

2、园内唱歌比赛

3、园内中班教研组活动交流

4、姐妹园学习交流

五月份

1、园内舞蹈比赛

2、教学反思交流

3、课件制作培训

4、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5、迎“六一”家园联谊活动筹备

六月份:

1、“六一”艺术节,家长开放日活动

2、镇江市级课题揭题

第4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前一阶段,我园赶时间、抢效率,围绕明确的目标,创一类优质园、创省示范幼儿园、迎接八方来客来园交流参观,用较少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业绩,用不凡的成绩在市幼教界迈出了引人注目的第一步。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将是夯实内部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有影响的各级名教师,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实力。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刻把握《纲要》精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自觉创造与个体生命相和谐、相一致的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最科学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四个新:与时俱进,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坚持素质教育,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深入探索实践,课程改革成果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师资素质面貌新。

二、工作目标:

加强园本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实力。

三、工作宗旨:

重细节、讲实效、看长远

四、工作要求

务实与灵活兼俱、求真与创新统一,立足本职岗位锐意进取创新发展。

五、主要内容与措施

(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园部倡导三性(创造性、能动性、开拓性)、三效(效率、效益、效能),考虑到工作成本(时间、精力、财力)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

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

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园本培训有的放矢,促进成功;四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另外,本学期要重点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倡导微笑服务,要提升教师与家长沟通交往的技巧。

5、后勤队伍:充分挖掘我园保育队伍懂教育、素质好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保教合一的意识,增强岗位角色意识,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园为家,视幼儿为己出,为教育一线作坚实保证。

6、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继续做好“彩虹报”、家教讲座、幼儿家庭阅读一、二、三工程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7、工会与团妇工作:根据条线的总工作精神与要求贯彻落实,激发教职工的工作乐趣、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与团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工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积极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活动,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工集体。

(二)教改科研:立足实际,大力提升

园部工作重点:各层次团队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操作原则:下保底,上拔尖。

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

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

具体工作:

1、教研工作:

本学期着力细化管理,分层提高,注重两头教师的培养提高,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管理。园部“成长组”教师着力课堂集体教学的研究,分科、分类入门过关;“研究组”教师着力于“研究、创新”,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培养名师;基层注重加强年级组团队工作效益,提高团队合作效能。各年级组进行师徒结对,方向性提高,要充分发扬年级组小团体的智慧,形成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扬1+1>2的工作效益创造性工作,建设成教师成长的第一平台。

继续进行理论引进、专题讲座,内化研讨,检查落实,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培养,运用表彰、鞭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成长,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位,向着各级名师的目标奋进。通过各种教科研活动,锻炼培养一批教有所长、教有所特的学者型、专家型人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露头角。拟:开展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水平为宗旨的教学比赛,促进全体教师悉心钻研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拟:进一步提高教师操作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课件制作能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本学期要实实在在地对家长园地的布置进行改进。宗旨是“减少学术性,增强互动性、情趣性”,要切切实实把它做成教育家长、引导家长、激励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阵地,办成展现班内幼儿发展动态的窗口,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增加家长喜闻乐见的实用信息量,想尽办法吸引家长关注、参与。版权所有

2、课程改革:

在园部基本课程的平台上各班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展有意义的生成课程。总体来说,在课程实践中目的性要更强,内容选择更具可行性,组织开展活动更具系统性,家庭社区资源的利用更具开放性,总结反思更具针对性。根据本人、本班实情况创造性教学,学会变通、迁移、再加工。用好《成长册》,进一步开拓家长、社区之教育资源,把教育的课堂拓展到广阔的社区中去,与社区中的环境、人、事、物充分发生作用。坚持课程与课题研究整合相融求效益,课程继续向关注幼儿发展的活动型课型转变,从注重静态的、表征性的、掌握性的知识传授,向让幼儿主动获得过程性、行动性、构建性的知识转变,课程做到生活化、幼儿化、社会化、长远化,教育内容做到情景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

3、科研工作:

本学期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实,成果意识要强。园部小课题研究要进一步精简整理,集中力量,做到课题有实效能结果。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择优积累。

4、笔头工作:

要旨:少而精,重实效。本学期大力进行园部局域网的资源共享。班班互通、上下级互通,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提高园部管理透明度,增强班际教学交流。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幼儿游戏等内容,有机选择改为我教学所用。

5、加强托班教育教学的管理

认真贯彻无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现代经的指导意见》,加大力度开展0~3岁教育的研究,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观摩有关托幼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建构托班系统课程,尝试开展假日亲子园,开办家长讲座,摸索科学做法。

6、幼儿发展:版权所有

要旨:在有目的、有准备的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

培养自信、活泼、大方、勇敢的个性是我园一直倡导的,开发幼儿语言潜能,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善说则是我园幼儿语言教育的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实践“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化”,创新幼儿活动内容,不断完善幼儿语言智能培养机制,推陈出新,做实做好。重点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语言交往活动,培养好新一批“小导游”,提高幼儿说新闻、说广告、讲故事、信息等活动的水平。

三、后勤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素质

要旨:增强专业化,促优质服务,做到现代的园所条件,优秀的保育队伍。本学期要从每个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态度入手抓提高,以优质的服务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质量,赢得教师满意、家长满意。

1、加强以法治园的观念,收好用好经费,处理好节约开支与幼儿发展的矛盾,加强班级、幼儿园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实效为原则合理添置物品。

2、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台帐齐全。

第5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Key words】health supervision archives; modern management; significancet; problems;practice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国家实施医疗绩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规范,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其内容系统性强,主要涉及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行政处置、健康教育与信息管理、人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根据绩效考核要求进行整理、归档[1]。卫生监督工作档案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原始纸质资料,光盘、课件、数据库等电子文件和各种媒体集成资料等。卫生监督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执法活动的真实记录和有效凭证,还是卫生监督工作者相互交流、参考、借鉴和学习的重要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此外,通过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将直观地反映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质量和水平,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和改进,有利于全面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然而,目前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领导干部或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材料随意摆放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各机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职责分工不明以及检查信息整理过程缓慢,导致档案规范化管理不足;三是专业人员短缺,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能较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四是档案管理预算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档案管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制约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为实现卫生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以及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卫生监督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具体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2、卫生监督现代化管理实践

2.1 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制度建设

要增强档案管理员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促其在工作中养成及时收集、整理、完善并归档保存的自觉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各单位要进行档案管理理论学习,并结合实际条件,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如档案收集和归档制度、档案保管与利用制度、档案材料的登记、传递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等,并且要完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2]。

2.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重点。各单位要有1-2名专职、各科室要有1名兼职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一是提高档案员卫生监督业务知识水平,以提高对卫生监督档案的分析、筛选能力;二是加强与档案主管部门联系,通过参加培训、讲座、业务交流、参观等方式,及时掌握档案升级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档案信息化建设最新的业务指导,并加强档案员数字化信息技术培养,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开展卫生监督档案信息化建设[3]。

2.3 建立传统与信息化双轨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传统纸质档案作为第一手原始资料,具有电子文档无法取代的法律效应,应及时整理归档。伴随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电子档案是未来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已日益增多。因此,在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应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同步归档、鉴定和整理,同步著录和利用,使之相互依存,相互兼容,充分发挥其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1]。

2.4 完善档案收集内容,提升档案质量

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档案收集内容必须完备,收集范畴和过程必须严谨,档案收集工作要依据依法治档的精神,使卫生监督档案收集工作更加完整准确。对各大门类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档案局专业人员指导下,按要求全部进行装订、装盒、上架、编号[4]。完善业务档案、实物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和科技档案等六个门类的档案千余卷。还应成立档案鉴定及销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把关卡,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第6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一)师资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高原来,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主要是《法律基础》课程,经过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为一门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新的课程方案出台以后,对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该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但在现实中,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仍然是原来的德育教师,他们中大部分人主要专修思想道德修养,受过专业法学教育的为数不多,他们的法制教育教学水平在总体上可能逊色于其他专业教师,导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专业术语解释得不够精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如果学生提出与法律相关的问题,部分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答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制约,限制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治观念的培养,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所谓“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要传授大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帮助大学生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从而使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外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法律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因为畏惧法律而学法、守法,而不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仰而学法、守法。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单一,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目前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仍采取传统的方式,即在课堂上只注重灌输课本知识,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忽视了课外的实践教学,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基础课缺乏热情和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只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专业课、英语课。对基础课则不够重视,有些大学生认为基础课不是主课,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考试过关就行。正是由于这种偏见,所以在基础课课堂上,经常能见到学生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复习其它课程、做课外作业、阅读课外杂志、甚至是补足睡眠时间,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往往到了考试前几天才开始复习,只求平安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所以,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是影响法制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完成。从教材内容含量来看,法制教育在形式上有弱化趋向,这为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时只能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往往因课时限制而无法进行。其效果是大学生只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貌,能够知法,却不懂法,更不知道如何用法,至于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更是难上加难。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随着几十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司法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国家机构的执法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司法腐败现象。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一些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也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和转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看法,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不能理智地看待某些事情,这些负面报道使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甚至对法律失去了信心。所以,当前社会中的行败现象、司法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冲击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一)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师资队伍前面已述,有些高校的基础课教师往往是由德育教师担任,而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授课。若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法制教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进展缓慢。因此,高校应当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精神,从而保障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高校法制教育专职教师,要了解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注重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改变目前单一的法制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主要依托“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由于“基础课”内容的深度、课时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开拓其它的教育形式,来弥补基础课的不足。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开设法律选修课、组织法律咨询、设置法制教育宣传栏,通过校园广播、校报、讲座等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环境。

(三)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仍然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授课老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将课堂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方式转变为灌输方式和启发方式相结合。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由案例、问题、分析、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法律课的枯燥和难懂了。

第7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童编号:1673-291X(2010)16-0266-02

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迅速扩张,社会分工逐渐细化,没有人可以又专又全,人才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素质高低的较量。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弄潮儿和时代先锋的储备人才,这不仅关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竞争力。

一、素质教育

何为素质?从生理角度来界定,素质是指人的先天解剖与生理特点。从现代人的素质构成看,素质已扩展到人的品质和人的社会品格领域,即人的品德、智商、体能、审美等综合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总和。

何为素质教育?就是不仅要认识自身及外部规律而且要正确利用自然规律来提高综合品质和综合表现能力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侧重创新和包容,强调终身学习,“止于至善”,个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客观环境,充分发挥潜能并不断创新――诚如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009年9月4日,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了五堂课后,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尽管听取的是中学课程,但是讲话的实质强调了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并且指出“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品德素质。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除了需要良好的知识教育,更需要获得良好的品德教育。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的当今,强调大学生的品德素质,对于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意志和不惧困难的毅力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2.科学的人文素质。现代科学的特点是新科技革命的层出不穷,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新兴边缘学科相继出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日星月异。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加强科学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拓展知识层面,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将自己打造成为具有综合知识基础的人才,成为时代进步的新要求。

3.终身学习的素质。学习是终身的革命,肩挑社会、民族、国家重任的大学生,解决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发展性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教师除了讲授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书本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真正的“自强不息”,不懈追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年轻一代,创新才是竞争力的源泉。终身学习培养出的是创新的素质。

4.民主法制素质。《礼记》记载“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以法治国强调的是规范、公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未来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领导干部的摇篮,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治”,只有守法,用法,才能“治人”。

三、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提高学校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高校是教师培育大学生的重要场所,也是催生栋梁之材的基地。学校的素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学校要有必要和充分的办学资源,包括经费资源、课题资源,在此前提下要具备办学条件――教学场地、实训基地、各类教学设施装备尤其是先进的教学设备、足够的生源。

2.软件方面。学校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可行的管理方法以及教师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理在教师节前发表的讲话,特别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师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培养文理兼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教书”和“育人”的素质。

1.“教书”的素质。大文学家韩愈的《师说》非常精辟地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就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教师要具有尽量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有敏感的社会嗅觉,感受和汲取最新的知识成分,应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方能胜任“能者为师”。除了文化知识素质,业务素质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组织能力、口头书面表达都是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测评、课内外辅导体现教师职业所需一般基本功,还要对教学经验积累总结,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的分析、知识体系的掌握及教学方式方法、技能的应用等方面要在实践中摸索提高,当然语言、演示、提问、讲解、板书、教态、处理问题等方面体现了教师素质的更高的技能要求。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之外,还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探讨教学理念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相结合的能力。

2.“育人“的素质。师德和师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教师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素质应以德为首,以技为中心,德技相促,德技并重,互相渗透,共同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作为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学生的典范。除了直接教育还要间接影响,这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表现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上的感召力。

(三)改革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包括高科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相关教化熏陶;能力素质着重培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应试教育注重学习成绩,并且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解决知识和能力的矛盾,就要提倡文科和理科协调发展,改变文科生欠缺现代科学知识,理科生缺乏文学素养的现状。要做到

文理兼顾,’说到底还是侧重能力的锻炼,文理科都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个“全”字,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也要明确,应试教育强调的应试能力也是大学生素质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接受知识,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塑造自己的个性。

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

1.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的均衡,实践教学注重学科的分工和专攻。不少高校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路,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的符合人才,设置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开设文理科的再选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范围,完善知识层次,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

2.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1)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实验设备,更新建设图书馆,建立数字化图书环境,让学生在先进的设备,优美的校园,接触新的事物,汲取先进的科学知识。(2)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包括科技节、文化节,大力发展大学社团,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提高文化素养。(3)举办适合大学生的系列讲座包括心理讲座、专业讲座、求职讲座等。(4)开展学生干部的公开选拔和自我推荐,创造人才竞争的机会。(5)校企联合活动,一方面锻炼能力,另一方面从适应企业需求的角度,注重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3.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4.改革考试方法,重视教育评价的革新。(1)明确考试目的,既要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鼓励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改革考试方法,做到形式多样,可以课堂讨论、提交论文、完成调查问卷等考试形式。(3)改革记分制度,可以五级记分,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4)评价标准的综合性。可以对学生建立评价档案,记录学生以往的实践活动和成果。

参考文献:

[1]“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3]谈在中学听课感受强调树立先进教育理念[EB/OL]新华网,省略/2009-10.

[4]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5,(1).

第8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卡尔·李卜克内西曾经说过:“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1]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高校只有坚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注重思政课实践训练,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当代大学生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肩负着时代和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革,从而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冲突。许多大学生呈现出“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双重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如:有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些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在逐步弱化,心理素质欠佳。在各种竞争、压力和挫折之下,自杀、自残事件屡见报端;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关注短期的自身的利益较多,远大的志向理想较为缺乏;部分大学生辨别能力,创新精神不强;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部分大学生法治观念仍要提高。虽然每所高校都开设有法律知识课程,按说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应该较丰富,但是还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学法不懂法,懂法不守法,懂法不用法,大学生犯罪率逐渐上升等。[2]

2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凸显出它的不足。

第一,单一强调政治功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过于单一强调政治功能,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务社会政治的工具,而忽视了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第二,过于注重单向性“灌输”教育,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甚至造成潜在的逆反心理,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政治文明的发展。[3]第三,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第四,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第五,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3 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高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

3.2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重大理论问题、学生关心疑惑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鼓励学生读原著,听讲座,看影视资料,走出教室参观、调查,课堂讨论,撰写论文、心得体会,制作课件,师生角色互换,举行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方式,以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比重,通过案例教学、主题讨论等教学方式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从而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效果。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及纪念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纪念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党团知识竞赛、思想政治理论课PPT课件制作大赛、诚信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演讲比赛等活动,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针对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困惑,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信箱、电话、电子邮箱、手机短信、QQ、微博、飞信等各种信息网络平台、新媒体,沟通交流,或通过形势政策教育、主题教育等活动给予分析解答。针对大学生在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心理训练等活动给予帮助。

3.4 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党校、团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党团干部和辅导员培训班等载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引领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3.5 鼓励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乡镇,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抗震救灾、环境保护、义务献血、帮扶、关爱留守等活动,奉献爱心,积极服务和回报社会。

3.6 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环境育人氛围。学校应重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文化景点建设。如师魂长廊、文化雕塑、园林园、名言警句等,都会无声地教育着学生。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大力引导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体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多姿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把学生公寓区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优秀宿舍创建活动,创新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第二阵地”的作用。

总之,只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将思想政治课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上的普遍教育与课后个别谈心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尊重、理解、爱护与培养、教育、严格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析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

[2]刘俊.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其教育工作[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3]王畅.以人为本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前沿,2012(10).

[4]李红莲.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J].青年与社会,2012(02).

[5]王丽君,张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J].科技风,2009(07).

第9篇:法治讲座课件范文

关键词:政法;高职教育;调研;思考

政法高职教育是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办好政法高职教育,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结合政法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确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才能体现其特有的办学功能和价值,走出一条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一、坚持从行业职业出发,深化政法高职教育办学定位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没有法律职业的需求就没有政法高职教育。如果仅从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政法高职教育,就会极大地降低政法高职教育的吸引力、矮化政法高职教育功能、限制政法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因此,办好政法高职教育,首先要确立立足政法、服务政法的办学宗旨,把满足政法行业需求、服务政法行业发展作为办好政法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做好人才培养和行业服务工作。其次要从法律职业出发,不断深化政法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定位。政法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能够适应基层司法实践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法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随着社会矛盾多元调节、劳动争议调解、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社区乡镇基层组织服务管理等体系建设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我国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已深化延伸到社会方方面面,初步形成政法部门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依托的新的紧密型工作格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培养选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法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基层法律事务型人才、法律辅人才是调整法律人才教育结构的当务之急。同时,从区域特点来看,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是特大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其特殊地位和面临的复杂形势决定了北京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决定了维护稳定是北京压倒一切的长期的政治任务。深化平安北京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仍是北京将长期面临的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首都北京这种独特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一方面尚需大批的中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基层法律辅助人才、基层法律实务工作人才、中高级安保人才。政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到这些领域,所培养的毕业生将走向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在县市区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从事书记员、司法秘书、法官助理、律师助理、基层人民调解员等法律辅助工作,在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及各类经济组织中从事法律服务和安保管理工作等。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在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在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法律服务人才、法律辅助人才、中高级安保人才上下功夫,就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凸显政法高职教育的价值功能。

二、坚持开放办学,深化校政企行合作机制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增强办学活力的必由路径与方法。但是,由于政法高职教育特质所决定,政法高职教育要通过不断创新“校政企行”合作机制建设,来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理工类高职教育主要为生产、制造与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所以,在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上,强调以企业合作为主导。由于政法高职教育服务对象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决定其在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上,必须以政府支持、行业支撑为主导,搭建“校、政、企、行”合作联盟平台。一是要以政府支持为主导,通过政府委托或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实施基层法律服务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的“定向”培养和退役士兵的“定制”培养。二是要依托政法行业优势,与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共同确定招生的标准、人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基地,共同实施考核,实现书记员等法律辅助人才的“定向”培养。三是要以知名安保企业为龙头,合作育人过程与安保服务过程相结合,实现安保人才的“订单”培养。四是要融入社会,与城乡基层组织进行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送法下乡、法治宣传、社区矫正等活动,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基层服务的“一体化”。五是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司法职业教育标准和经验,融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交融的学习就业平台,促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政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要针对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不断推进教育内容改革。作为管理服务性的政法高职教育与操作生产性的理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同,理工类高职教育所涉及的职业技能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和学校学习一致的机器或作业流程,方向越单一,训练得越精细越熟练,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教育的职业性特征相对明显。而政法高职教育所涉及的职业技能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且变化性也比较大,学生将来面对的工作情景就不一定和学习过的流程一样,有的甚至完全不同,需要更多的运用综合知识与能力,乃至用跨专业的视角解决问题,尤其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高等性特征相对明显。因而政法高职教育要着力解决好职业性和教育性紧密结合的问题,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按照“学法为基,知法为本,守法为尺,用法为度”的原则,构建起法律基础知识、法律职业素养、法律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全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基本知识教学,把基础性和针对性、实用性有机统一起来,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如何教知识、教法理、教方法,把握好高等性的同时,在破解学科体系过程中,要有效解决好以实践为导向,以职业性为基本要求,将法学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转变到以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法律适用功能,根据“庭前、庭中、庭后”等工作过程、流程、任务,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下工夫,重点培养学生的档案整理与装订、汉字录入、法律文书处理、当事人接待、办公设备使用、卷宗分析、外出办案等实用技能。

二是要针对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不断推进教育模式改革。政法类高职毕业生与理工类高职毕业生工作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别,工作过程不呈现流水线作业的程序化特征,教学做场所的生产性、物质性、直观性特征相对不明显。这就决定了政法类高职教育模式虽与其他类别高职教育模式有其共通之处,但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既不能继续沿袭普通法学教育模式,也不能直接援引理工类高职教育模式的成例,必须在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本着虚(虚拟)实(真实)结合、工作性和仿真性结合的原则,构建较为符合政法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的“校内仿真模拟、校外顶岗实战”的教育模式。一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发如多媒体模拟庭审、仿真工作流程、工作项目、现场情景再现、岗位综合技能模拟培训等软件及课件,构建“真实庭审模拟化、工作流程仿真化、工作项目虚拟化”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二是推进如现场式、案例式、项目式、仿真式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感受职业氛围,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其职业兴趣。三是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法律宣传咨询、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实践教育,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法律职业的实际需要。四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院庭审的旁听、社区活动的观摩,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通过学生在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安保公司、社区等处顶岗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事务,以实战促实训,以实训练本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面融合,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是要针对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不断深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创新。由于政法类高职毕业生的工作对象主要侧重于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对其政治品德和社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上,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三意识与四能力”(即忠诚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意识与学习认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指导平台、职业技能训赛平台、校企共融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服务平台、职业素养证书考评机制,一、二、三课堂联动递进,构建起具有政法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实现从职业能力培养到职业素养内化的价值超越。

四、坚持以服务政法为己任,深化多元化社会服务模式

政法高职教育是在我国政法事业发展进程中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和行业烙印。因此,政法高职教育必须围绕政法工作“三大建设”,以培养政法行业一线人才、解决政法工作理论与实践问题、服务政法行业改革发展为切入点,面向社会基层,完善多元化的服务体制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围绕政法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行业社会急需的司法警察、中高层次安保、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等培训项目,构建面向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的法律职业、法律辅助、社会工作等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形成品牌,创出特色。二是围绕司法执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区矫正、法律语言应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应用法律研究,参与决策咨询,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行业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三是围绕平安北京、法治北京建设,积极面向社会基层开展法律服务和社会服务,积极承担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积极参加重大活动安保和志愿服务,不断完善面向首都政法及社会基层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体系,不断提高政法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话语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坚持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引领,全面推进政法高职教育改革创新

(一)探索构建现代法律职业教育体系

把建设现代法律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政法高职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主动适应法律职业教育与政法及法律服务行业协调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力争在构建现代法律职业教育体系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一是按照系统培养法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逐步完善符合法律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制度。二是按照法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职业教育规律特点,积极开展法律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实验,逐步探索形成自下而上“培养目标和规格”逐级递进、“教育内容和要求”顺畅衔接、“入学制度和形式”开放灵活、“质量保障和评价”科学严谨的法律职业教育体系。三是按照法律职业人才需求层次提升的要求,积极推动普通法学教育与政法高职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互相开放课程与教学资源,大力探索政法高职院校与普通法学教育院校在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满足法律职业人才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多层次多渠道运作,进一步夯实校企合作基础,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以多元参与、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各方人员参加的“校政企行战略合作理事会”,健全校政企行合作管理制度,完善校政企行合作项目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最终形成较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探索学校与知名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如在校内建立以知名企业冠名的“校中企”,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等,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形成体系,不断深化。

(三)着力加强内涵、质量、特色建设

坚持把特品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在区域或全国领先的特品专业,提升专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办出自己特色。以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建立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新机制,建设一批教改课程、优质课程、网络课程。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合政法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毕业生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加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团队、毕业生、社会服务品牌。

(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