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

第1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质量企业作用

1 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的情况

我国对ISO10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也采用等同的方法来制订成国标,从1993年开始先后制订和了GB/T19021.1,GB/T19021.2,GB/T19021.3与质量体系审核有关的标准,以及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质量手册编制指南、全面质量管理经济效果指南等标准。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都是等同采用ISO相应标准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采取严格过程控制、规范化施工、全员培训等有效措施,我国建筑企业陆续贯彻实施了ISO9000族标准,它使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贯彻执行该标准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铸造精品建设工程的有利保证。

2 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

2.1 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化管理思想在公司的运用和体现,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次实践和飞跃,也是公司在内部结构和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

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管理体系,我们要根据公司特点,就需要推行质量管理,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做的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工作需要经营、办公、财务、质安等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助,公司要提供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和优良的服务,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过程,它们都要配合技术部门的工作,最终完成工作的项目任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围绕已设定的目标,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管理这些过程构筑的系统,采取措施,持续不断地提高工作的质量,使之能协调一致地运行,并通过测量和评估,达到持续改进体系的目的。

二是强调全员参与和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是良好运作的必需要求,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规程等文件,全体员工应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充分参与并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必须协调统一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方针、目标,他们在建立管理体系中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环境,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管理体系。

2.2 增强竞争力

随着新兴技术、现代管理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贸易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激烈竞争,质量挑战已越来越突出、严峻,建立适宜、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实施主体,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能使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顾客满意度。公司按所取得的资质等级承揽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就多了一份取胜的砝码。因为ISO9000族标准质量认证是企业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的证明,使客户有了质量保证的依据,从而获得信任并取得更多的项目。而经过实践也证明了,越是身处市场竞争激烈的建筑企业,越能感到质量认证的重要性。

2.3 促进持续发展

ISO9000族标准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不但规定了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最低要求,而且为希望超过ISO9001最低要求、寻求更多业绩改进的组织提供改进的指南,充分体现了世界质量界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体现了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体现了从“符合要求”发展到“追求成效”、从“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向“主动进攻的质量经营”的质的飞跃。

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ISO9000族标准提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质量管理实践表明,只有那些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积极寻找不足和差距,积极发现改进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的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其质量水平,保持稳定的、较高的质量水平,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是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之一。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和提高质量,没有改进就不可能提高,没有提高就不可能发展。公司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同时建立起反应灵敏而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评审、内部质量审核和纠正、预防措施活动的有效性等,以确保持续有效地实现质量改进。

同时,ISO9000族标准要求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公司只有结合行业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做认真、细致、深入、扎实的贯标和实施工作,才能使建立起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良好的实效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是企业认证的根本,通过认证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3.1 管理新思路

我们的目标是“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及全员参与”,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是公司提高管理水平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将优质管理理念贯穿在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更具企业自己的特色,运行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使公司的质量体系不断地融进新思想、新文化。

3.2 注重内部沟通

为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和责任推诿,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加强内部沟通。

3.3 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还是会导致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最终使得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了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我们要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不断完善改进管理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作出正确诊断,明确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精益管理;电力工程;安全质量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是我国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工作更是关系到企业和百姓的生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全面推行,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电能的输送和供应受到了多方的限制,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单单需要从生产和技术上着手,还要关心管理职能的发挥。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在管理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粗放管理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益管理是与粗放管理模式对立存在的管理办法,它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全面控制整个管理工作,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方式上着手研究,提出精益管理的有效对策,解决过去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确保整个电力企业协调发展。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最早发端于制造业,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种管理理念也被应用到了电力行业之中。顾名思义,精益管理是与粗放型管理模式相对立的管理方式,它的目标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改变资金的产出方法,按照客户的需要加快生产流程,节约资源,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精益管理办法需要电力工程在施工中全面贯彻“精益思维”,通过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从最初的生产系统管理到目前的普遍推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内电力发展的如火如荼,强化新型的管理对策,是电力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也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科学策略,有助于电力工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完善,改进电力工程的质量。

二、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意义

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工程生产和施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涉及的管理内容多样,流程复杂,一般来说投资规模也较大,再加上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工程管理难度较大,一旦管理不严格,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利于保证电力质量。精益管理思想就是针对目前的粗放管理模式提出的新的管理办法,其积极作用如下:

(一)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

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二)精益管理的方式可以推动电力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传统的电力工程生产技术薄弱,管理工作不严格,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电力管理的方法仍旧无法摆脱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全面推动的大背景下,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内部控制不协调,各部门的职责也难以发挥。与此同时,电力工程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管理本身的要求就很高,只有推动革新,坚持开展精益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制定管理的新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三)精益管理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工程生产追求的根本就是安全质量,无法输送合格、稳定的电能,就会影响企业生产和百姓用电。当然,由于电力施工包含的工序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其中的任何疏漏都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必须坚持精益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体系,避免质量缺陷和施工问题,从而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

三、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有效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想要提高其质量,在坚持技术革新的同时还要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运用。坚持确定价值、价值流动的原则,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目标,创造巨大的价值。针对电力工程开展精益管理的意义,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确保实现。

(一)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

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具体的工作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

(二)构建精益管理新体系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电力工程生产质量的保证必须要以健全的精益管理制度做基础,严格控制,管理创新,确保内部工作协调开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要规范行业操作基本条例,控制好生产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计划,确立管理的权利和职责,并定期开展考核,为实现精益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四)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是精益管理能够实施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背景下,电力工程更是要突出人员的使用。具体而言,电力企业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对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精益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原则和思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另外,企业还要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为后期的人才供应提供保障,适当地提供青年管理者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展他们的眼界,并针对精益管理的原则组织学习,更新他们的理念,打好管理的人才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作为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符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企业必须直面挑战,坚持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发展,明确精益管理的内涵,逐步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

作者:王华曦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余一,厉丹艳,臧国坚.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方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200-201.

第3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进程中,各参于建设主体和各管理主体在相关法规约束下,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水利工程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进程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过去投资领域以政府投资为主、指令性投资计划为基础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宏观调控引导的模式,逐步形成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市场调节资本配置的机伟。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已得到全面实现。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和以流域性公司负责的多项目开发管理格局。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项目多具有建设规模和投资巨大、工期长、涉及专业多、牵涉范围广、参建单位多等特点,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管理模式下,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政府全面行政管理,到建设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政府督察结合,最后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政府监督的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现状是:现行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是

1997年就已的,相对于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其内容显得尤为落后,甚至存在种种问题,这就使得国家法制法规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缺少具有专业性、针对性、乃至可操作性的法律。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我国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级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正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统一,最终仍然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难以实行统一领导。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其关键之处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却存在着执行困难的问题。例如,在水利部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正式更名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后,国家管理部门虽然相应地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监督的职责,却未能相应的增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与其对应的费用,甚至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准则,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了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行为,国内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可有效借鉴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以完善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实施严格行政许可制度。

调查显示,为完善市场管理,发达国家采取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专业组织和专业人才实施注册许可制度,并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的申报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检查检测、质量认证、安全检查制度,进而实现政府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管理。例如,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求政府应对所有水利工程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并根据保证质量是否合格决定是否颁发“工程投入使用许可证”,并保证任何工程在得到政府相应部门的使用许可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

二、大力健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不难得知,只有以严格、完善、统一的法制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可以以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为依据,对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实施程序及细节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细化法律条款,大力建全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法规体系,从而更有力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实施。

三、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便是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外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与我国水利工程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健全水利工程法规体系;理顺政府在工程中与施工方的管理关系;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四、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分析国外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一点就是:加强专业人士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专业人士和行业机构可以是经过国家认可并以专业人士为核心的非政府安全监督组织,他们的加入,无疑对加大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工程的建设质量也有进一步的保证。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进行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金水,徐海升,毕元章,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

[2]彭立前,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3] 石庆尧,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理论与实践指南》[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4]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著《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第4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实施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对策

目前,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工程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做到质量第一,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步骤。

一、设计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局部无法施工的现象。以及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未考虑完全预留洞口及防水措施的现象。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二、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水电暖通设备等。工程的特点是:上道工序将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其间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如果质量问题有所表现,则往往是较为严重且难于补救,或产生费用过高。工程材料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在材料上首先选择质优价廉、信誉高的生产厂家和供货方;其次是加强对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进场关;第三是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特别应该优先选择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材料和厂家,落实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推行的建设工业产品准用证制度。第四是对材料质量进行跟踪,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所以要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社会。

三、施工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根据“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环境”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根据项目的不同特征,建立起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同时配备专业的质量控制人员对工程质量按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控制。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项目质量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要从下面几个环节重点掌控: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严把材料质量关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2)选择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工人。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最大比例。由于我们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备的技术工人的培训体系,目前的操作工人的水平相差太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熟练的操作工人,不仅效率高,还能很自觉的按技术标准要求,减少操作失误。能保证按限定的技术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并能 最大程度的减小安全隐患,无形之中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技术水平熟练地操作工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也就是施工的技术标准,由于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手工操作的比重占据工程项目过程的比例较大,所以,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至关重要。由于工艺的执行水平直接影响质量的高低,因此严格执行限定的工艺标准,加强检验至关重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执行力度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

(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对于施工工序的控制有时并不太受重视。特别中有时候抢工期是,多种专业同在一个工作面的施工时要有一个底限,不能因为工期而破坏应该有的合理的工作程序。另外良好的工序控制对于成品保护至关重要,而且科学的施工工序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增加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节约工程的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5)使用可靠的机械设备。可靠的机械设备,能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好机械好设备,可以保证在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减少损坏的机率节约了返修的时间。同时,可靠的机械设备也是提高质量的保证措施之一。

四、工程造价过低原因及对策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甚至偷工减料,如当前铝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塑型材的厚度在外观上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铝材薄质量差,密封条太小,窗锁不能很好咬合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屋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适当提高质量通病易发部分的工程造价。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还是比较低的,有的工程造价也比较低,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杜绝一味地降低工程造价,而忽视工程质量的现象。

五、现场监理不到位原因及对策

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甚至对隐蔽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理,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解决方法:

(1)进一步树立监理的权威。监理公司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强调监理公司在工程监理中独立行使职能。

(2)推进监理公司提高素质。监理公司在人才结构上要自觉进行调整,自己缺乏的人才要尽快被上去,多增加一些对掌握设计方面的知识以及有施工实际经验的人。

(3)社会监督。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要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地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4.3.

[2] 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山西建筑.2007.7.

[3] 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广西城镇建设.2003.8.

第5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建筑;材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的分析

1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体系是不健全的,这体现在很多问题上,比如过于粗糙的工作质量,有些商品住宅其外观上非常的粗糙,其表面凹凸不平,线条也不均匀,总之就是不对称,色差太大,具备良好的观感效果,并且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的材料都没有达到国家的应用标准,比如材料进场时缺乏必要的材质证明,甚至出现伪造假材质证明的情况,也包括一些不合格的材料或者再生材料,有些企业即使材料进场也不做相关的试验工作,比如抽样送检工作。这样即使所送材料与施工材料存在差异也看不出来,这种工程竣工之后,很多都成为了危险住房。

2其工程施工队伍体系不健全,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素质,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各个人员流动快,新工作比较高,很多时候技术培训也不能跟得上实践应用技术水平。也有些员工不进行技术交底规范的遵守,更有甚者不能进行施工工序的良好控制,这就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规范,也就提升不了质量标准。在这些从业者中很多人都是农民工,其施工技术水平过低,也一定程度拉低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又为了省钱,会雇佣一些没有施工技术经验的人过来现场管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垃圾工程。

在施工控制中,如果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会出现施工过程中的麻烦,这与不同施工工序之间、施工工种的交接工作也是有联系的。如果前者不能解决好质量隐患,后者就会出现来不及处理或者蓄意隐蔽的情况。再就是缺乏必要的施工管理体系,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混乱性,也就影响了整体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应用中,材料选用问题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就会出现质量上的麻烦。比如在砼的浇筑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原材料的控制,也难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比如有些工程竣工完毕,出现外墙装饰涂料的问题,其主要是质量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也有的饰面砖出现过高的吸水率问题,其不具备完整性的外形规格,导致新建工作中的麻烦。如果外墙饰面砖的灰缝不能得到均匀性的处理,也会出现外墙渗水的情况,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结构裂缝问题。由此可见,由于对材料质量监督及其设置过程中的忽略,就会产生巨大的质量通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落实好材料及其设置质量问题。

3上述问题的处理也涉及到工程造价的问题,因为工程造价与房屋工程质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建筑单位的标底造价太低,就容易导致施工企业的压力,这让施工企业更难进行管理,也无法有效的进行材料质量的管理。比如在进行铝合金窗的质量管理中,这种铝合金型材的厚度直接关乎建筑设计的要求。如果其材质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如果出现表面防腐层质量过差的情况,就容易导致铝合金的过度氧化问题。这与施工企业进行价格低廉材料的应用相关。也有的企业进行屋面防水材料的应用,这种材料的应用却选择了比较低档的防水卷材,这就导致屋面防水层的过低耐久性,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低耐久性问题,也就导致建筑物整体质量的下降,这都说明工程造价与开发者利益、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密切关系。

在现场监督环节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的落实。从而保证施工现场监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这存在个别监理单位的不良工作行为。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贸然进行监理业务的承接。也有的项目监理结构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人员专业资格缺乏,配备不满足设计的工作需要,也出现了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如果不健全,监理人员必然不能进行良好的监督,如果不能落实好材料应用、设备投入工作,也会加重项目监理过程的麻烦。

二、关于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

1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落实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的健全。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非常多的,其存在诸多的工程质量通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解决,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专门解决,进行分批重点处理,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针对质量通病做好重点攻克,抓住重点,进行相关治理方案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应用中,设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因为设计问题导致的缺乏,需要及时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施工图设计完毕之后,设计人员需要落实好技术较低工作,总结各个方的意见,进行设计过程中问题的修改,积极参与现场实践,进行设计经验的总结。设计人员应在满足设计规范的情况下,来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尽量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2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建筑质量就不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着重分析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问题,加大管理难度,提升科技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也要进行科研力量的组织,从而保证建筑质量的控制。

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

结语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要做好材料使用的相关工作,保证择优选择原则,进行建筑材料的严格把关,保证购入材料及其制品的质量检验及其检测,保证其整体的合格性。这又涉及到材料的整体应用问题。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的流人社会。

参考文献

[1]倪雪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第6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有很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才能使建筑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如果没有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就会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出现返工现象, 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建筑的质量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关于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1.1人的因素

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此外,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目前的住宅工程中,有85%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

1.3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1.4没有形成专门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政策得不到妥善的执行

由于现在建筑工程行业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所以各企业之间大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标准,许多中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管理部门。由于企业没有形成专门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所以导致了工程质量得不到妥善有效的管理,并且针对建工行业的相关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些政策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增强工程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水平

建筑的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包括法律、科技、经济和政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对于这些建筑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水平高低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我们知道,要振兴的建筑行业,就一定要提高整个建筑监督队伍的质量观念。建筑质量监督机构是建筑工程质量认证的专业部门,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人员的素质包括参与施工活动人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理财能力、掌控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等诸多方面。众所周知,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功或者失败,是一项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就必须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这些人员水平抓起。无论是决策者、掌控者,还是技术执行者,都应该发挥其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形势下,培养和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体制是必然的。

2.2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检验关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及施工机械的采购和检验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所以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把好采购关。选择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的人来作为采购员,同时,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要时刻掌握市场上主要建材的价格,选择由国家认证许可,并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企业作为供方;对于施工过程中,要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及施工机械开展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并对规定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抽检、送检,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要拒绝使用,一旦发现有材料的质量问题要追踪到底。建筑材料、构配件及施工机械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要把好验收关才可入库,建立管理台账,按照施工计划及施工定额做好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2.3强化项目监理工作

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在开展工作前,监理单位要根据设计文件、相应的法律法规,编制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建筑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不合格的工程,要加大查处的力度。凡建筑材料、设备和构配件,在未经监理人员签认确认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使用,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对工程的进度款进行拔付,不进行竣工验收。未达到设计质量标准的工程,监理人员要责令施工方返工处理,同时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对的监理人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4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当前质量体系应以贯彻ISO90000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通过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全面控制。注重持续有效运行,培训内部质量审核员,每年在各质量职能部门、各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内审,由管理者主持的管理评审,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应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

2.5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考核工作

(1)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领导负责、部门负责、岗位负责,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真正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落实,同时项目总包单位要督促各分包单位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监督这些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2)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第一加大与各分公司、项目主要领导签订的“年度经济与管理责任书”中安全奖罚的力度。安全和上缴利润作为首要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将安全考核进行细化和量化。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采用打分制,80分以下为不合格,重罚,对造成死亡的安全责任事故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双轨考核运作。第二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业绩考核与管理人员日常工资挂钩,每季度按照“岗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对公司职能部门人员进行考核,发生安全事故或安全管理不佳被省市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管理人员当季绩效工资;按考核打分办法对于当季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最高上浮30%季度绩效工资,反之则下浮30%。

3.结束语

目前,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还存在很大问题,需要我们制定对策加以解决。随着市场经济的飞跃,工程行业也得到崛起,工程质量年年上升,施工单位一定要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黄晓丰.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0(17).

第7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Abstract: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has been a concern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he specific measures for quality control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通车后公路的早期破坏现象也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路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做好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越来越收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

虽然我国公路工程质量在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复杂且干扰因素众多,公路工程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设计质量问题

由于设计人员检验不足,设计过程中的疏漏以及后期检查不仔细,会导致设计文件的错漏缺。对施工现场环境勘探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够充分以及生搬硬套标准图,会造成设计不具有针对性、存在浪费现象,严重导致工程隐患。

(2)施工因素

一些建设单位过分压低施工成本,使得施工单位为了获取利益偷工减料或者使用未经过质量认证的次品,造成公路质量下降。工程项目的承包制度,尤其是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单独承包的现象,导致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不了解对方工程信息,各分工程衔接不当导致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不当、施工工艺的落后、员工操作错误、技术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和检测手段落后或使用不当,也造成了工程质量隐患。

(3)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监理队伍的人员太少且整体素质偏低,不足以担任大规模、高标准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工作。其次,监理部门职责发挥不充分,存在的现象。再次,质量标准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

3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制度

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个开展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在工程进行中只有遵循完备的制度、规范的标准、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完成工程目标。

首先,应构建功能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实行“政府监督下的建设单位或项目法人全面负责,监理单位控制,设计、施工单位保证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图1所示。制定重大事故的处理办法,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部门及个人责任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使部门和个人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图1 公路工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其次,明确技术和质量标准。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操作规范、工艺流程,制定和细化严格的质量评定标准。将各项标准文件及时统一发放到各个部门。

最后,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素质,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具。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要求检测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引进先进检测手段,建立专门实验室,是检测结果够达到高准确度,这是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4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1 加强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要求设计部门在进行工程设计之前,仔细勘探工程周围环境,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周边地区原材料供应能力,不生搬硬套已有工程文件,因地制宜设计出合理的工程方案。仔细核对设计文件,检查文件图纸中是否存在设计错误和不规范问题,保证施工单位拿到的文件不存在设计阶段遗留的问题。

4.2 加强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4.2.1施工前准备

人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在正式施工之前,要对所有工程参与人员进行技术和素质培训,强化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和工程质量意识,做好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和技术知识的普及。

试验路段的施工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考验公路工程施工工艺设计的可行性,还可以检查包括人员配备、施工工艺等在内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总结工程施工经验以指导正式生产,此环节不可省略。

4.2.2施工阶段动态控制

施工阶段的现场动态控制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主体部分,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规模和特点,配备质量监督人员,以保证每项工艺都能达到质量标准。

(1)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每一种施工机械都具有特定的功能,适合于不同的施工工艺,因此要为每道工艺的实施配备合适种类和数量的机械设备,已达到最优的效果。此外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养护,及时淘汰旧设备,引进先进设备。

(2)严格检查材料质量

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进行有序的管理,确保其可追溯性。原材料投入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当发现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定是否需要返修、返工或者报废,做出相应补救措施。

(3)合理安排工序和施工工艺

合理安排工序可以使施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节约缩短施工时间,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选用适合工程条件的工艺,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避免由于工艺不当造成的损失。对于新工艺和新技术,要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对操作工人进行指导。

(4)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测

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材料拌合质量、铺筑质量以及后期的拆模和养生。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负责相关工序的检测员对完成质量进行检测,各项指标都必须符合规定的允许范围且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验收通过后由负责人对验收报告进行签字,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若工序不合格,必须进行补救或返工,直至合格。

(5)监理巡查制度

建立监理巡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理人员现场监督和巡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如若出现工作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操作的现象,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和惩戒,消除工程质量隐患。

4.3 加强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验收阶段是对整体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监理人员和检测人员要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文件、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试件、相关材料进行检测,最终形成质量验收评定资料。

5 小结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对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制度方面和控制措施方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占斌.公路项目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1] 林晓涵.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河南建材,2011,(4):73-74.

第8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问题;解决措施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项目的不断建设,加强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虽然我国某些建筑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

2.1建筑企业缺乏质量意识

安全意识作为施工企业的首要基础意识,但是某些施工企业十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施工环节的安全意识没有被重视,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排除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出现率比较高,导致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受到损失,导致建筑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对于实际操作而言,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质量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使技术人员具备质量意识,

2.2建筑企业未建立良好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多数情况下,施工问题常常存在于施工环节中。某些施工企业的决策人员根据传统的施工理念,建立了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决策人员未能建立创新理念,没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导致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已经落后,不能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细化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建筑施工的施工机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决策人员需要结合建筑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从而保障建筑企业监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监管效率。

2.3质量检测环节不科学

对于建筑项目开始前,施工企业与合作商需要签订相关的合同协议。甲方与乙方必须根据国家的建筑质量标准制定合同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合同在实际施工质量过程中,能够使施工企业对其进行对比参照。一旦建筑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后,施工企业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合同协议签订完成后,多数施工团队都会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在特殊情况下,某些建筑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及规范按摩:不科学的建筑项目检测设备、存在较多的疏漏环节、管理人员在分配施工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分配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等,多个原因直接导致建筑项目后期出现问题。另外,建筑管理中存在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还包括:现场安全管理执行困难。建筑工程的管理环节十分繁杂,涵盖建设、监理、总包等环节,这些环节间联系很复杂,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很大,建筑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有序执行。对于建筑招标与投标而言,某些建筑企业出现过分压价的问题。一旦建筑企业只重视施工进度时,安全生产环节的质量会不断降低,使现场出现技术人员的劳动力过剩情况,降低了工程项目的生产质量,并不断增加了建筑工程的难度,难以使工程项目合理进行[1]。

3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解决对策

3.1落实和材料质量管控环节

通常情况下,影响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本质问题属于施工材料问题。因此,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基本条件,与工程建筑的质量密切相关。对于现场管理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审核建筑材料治疗,为了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材质,管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采购环节等,使建筑材料采购环节更加科学化。施工企业在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能够使采购人员的采购水平提升,在实际市场中能够鉴别质量,建筑企业还需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建筑生产商的材料种类很多,因此,一旦缺乏管理环节,施工企业将会遭受经济损失。当技术人员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后,必须立即更换,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企业须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建材检测制度,使检测结果具有科学性等。当管理部门检查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后,必须立即查看厂家的货源,做好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映,将该厂家名称录入黑名单中。在选择厂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重视原材料的地区等,厂家的产品合格证能够有效反应产品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审核。管路部门还必须落实好建筑材料的技术鉴定工作,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2]。

3.2提升质量管控体系质量体系

对于工程质量管控而言,建筑企业决策者必须落实好质量管控体系工作,管理部门还需对该体系进行不断完善,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召开会议,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探讨。通常情况下,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建筑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后,能够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保障质量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施工企业在实行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后期的建筑项目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管理部门还必须制定事故报告的总结分析报告,随后由技术人员对统计数据信息表进行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明确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重点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技术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在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质量监控工作有序进行,使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能够协调工作,使生产管理项目标准具有合理性,该措施能够使建筑企业的部门能够明确各自责任。另外,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多项制度,例如:奖惩制度。该制度能够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现场作业效率,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筑企业岗位职责明确化

通常情况下,现场人员管理工作管理难度较大。因此,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任务分配,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便于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责任心培训工作,定期举行技术责任指导会议,保障各个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能够明确到位,一旦施工建筑项目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可以追究责任。由于建筑管理程序较为繁杂,管理部门在落实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采用互联网系统,对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进行监测管理,从而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能够相互配合,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由于质量管理责任制可以保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使施工企业的多项环节落实到位,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将大幅度提高。建筑企业必须落实定期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建筑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该考虑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多方面考察,保障技术与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工作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属于建筑工程项目参与对象,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后期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落实好监管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企业必须检查工作技术、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另外,对一些特殊性质的岗位而言,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前落实好培训工作,使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充分明确工程项目中的要点[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升建筑工管理的工作质量,建筑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提前制定建筑环节的管理工方案,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管理的项目效率,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景森.浅议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20):161+163.

[2]莫柱洪.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8):160+162.

第9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发挥名牌带动作用,着力抓好质量管理建设和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我区总体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区。

二、总体要求

在全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质量第一的观念,做大做强制造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确定的各项质量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使主导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要求。

三、基本原则

(一)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为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的根本宗旨。

(二)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质量责任,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全面增强我区产品的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全区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四)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四、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的目标任务

(一)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

通过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培训,使质量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文化和质量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畅通,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监督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推进全区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自主品牌,不断增加我区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数量。

(三)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标准和计量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采用先进管理方式,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事故处理应急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杜绝较大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得到有效整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辖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质量损失率达到全市水平;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杜绝,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五)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及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机械综合试验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

(六)服务质量明显改进

服务行业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服务规范,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争创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先进单位,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七)生态与环境质量改善

重点污染源的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率和达标排放率均达到90%以上;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人为生态破坏事件。

(八)做好世园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对世园会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周边地区使用的特种设备、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世园会顺利举办。

五、工作措施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质量振兴为己任,积极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制定实施方案,调动和组织各行各业持续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区”和“质量兴企”活动。各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的领导,将由区政府质量兴区领导小组负责“争创”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联席会议的全体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主要研究审定实施质量兴区工作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计划、规划、远景目标,研究实施质量兴区有关政策措施、总结汇报、表彰先进等。联席会议的联络员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主持,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研究实施质量兴区日常工作,布置具体任务,传达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了解质量工作情况,研究协商有关事宜,提出工作建议。

(二)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1.质监分局要认真履行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从源头抓好质量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质量体系认证,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抓好名牌产品和名牌服务企业的培育、推荐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抓好特种设备、食品、建材、农资产品和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企业整改,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给予通报、曝光和行政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企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落实打假责任制,积极组织联合打假、专项打假和日常打假行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网络,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积极推广“质量兴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把“质量兴区”活动引向深入。

2.区农林局要积极开展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结构的相关工作。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展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及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兽药等投入品及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力争农产品品种改良,档次提高,结构合理、质量效益明显。

3.工商分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实施商标监管,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商标推荐和管理工作,查处假冒、仿冒商标等侵权行为,依法实施合同监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命名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加强食品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及市场商品质量监管、监测工作,加大打假维权力度,深入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加强商品和服务诚信情况检查,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4.区外宣办要加大对争创质量兴省、“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兴区”活动。

5.区财政局要根据“质量兴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质量兴区活动经费和联系打假专项经费。

6.区食品药监局要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食品及化妆品市场的质量监管,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确保当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7.区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提高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和监督检查。

8.区科技局要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供支持。

9.环保分局要认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治理工业“三废”,严格新、扩、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体系认证,巩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0.区建住局要督促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完善质保体系。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检查验收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引导、培育和推荐企业争创优质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

11.区安监局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质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区发改委、区商贸总公司、区中小企业局要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辖区工业企业及商贸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教育;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广泛开展质量兴企,实施名牌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广泛开展商务系统诚信宣传,提高商贸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13.区旅游局要在本辖区各旅游景点组织推广旅游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形象。

14.公安分局要密切配合质监、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对采取极端行为阻碍执行公务或暴力抗法事件要及时果断地予以处置。

15.各街道办事处要把“质量兴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辖区“质量兴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假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促进辖区各行业的质量工作,为质量兴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必须在深化质量兴区工作中狠下功夫,创新方法,突出重点,抓出实效。质量兴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各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通力合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1.以发展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切实做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产品及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辖区优质服务和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有计划地选定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和企业,建立争创名牌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名牌争创活动。

2.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全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质量工作突出,为全区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荣誉称号做出贡献。

3.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基础性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区域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消灭无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计量管理基础工作,指导企业配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严格计量器具定期检定工作,确保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鼓励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积极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4.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完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对制假售假的企业依法查处并予以曝光,探索建立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

5.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构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制假售假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各有关部门要开展打假专项整治和联合整治,集中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坚持从源头抓质量,运用生产许可证、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要领域的全过程监管,扩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构建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

(四)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

1.加强质量法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制监督工作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将质量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规划,增强群众质量法制意识。

2.加大质量建设投入。引导企业增加质量建设投入,切实加强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普及质量知识,动员全社会树立质量信用理念和倡导“以质量求生存、以信用求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科技之春”、“世界标准日”、“计量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全区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