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的基础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剂人员;中医理论;阐述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药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它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诊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中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各种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我国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贡献。
一、 祖国医药学发展概况
1、 中国医药学的起源
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和形成是和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分不开的。早在一百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伟大祖国的土地上生活着、劳动着。他们为了生存,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及猛兽作斗争。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也逐步地积累了原始的医药知识,创造了医药学。
2、 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的理论原则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并成为基础理论经典著作的《内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书,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的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了初步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奠定了中国医药学的理念基础,两千多年来始终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
3、 治疗方法的丰富
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治疗方法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1) 药物学和方剂学的发展
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的发展,医疗实践的需要以及对外交流,为药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长期的医疗实践人们认识到由单味药组成复方用于临床,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而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又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祖国医学中方剂的应用是很早的,《内经》中已有十二方的记载,《伤寒论》内用方113个,且能按辩证论治的法则,加减灵活用药,在剂型方面《伤寒论》内有汤、丸、散、酒、灌肠剂、熏剂、坐药等的使用与记载,说明方剂学到汉代已有一定成就。
(2) 针灸的发展
针灸的起源很早,但对其经验和理论的记载,首先是《内经》、《难经》。早在晋代皇甫谧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针灸学的成就,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3) 其它疗法
除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外,祖国医学还有刮痧、薄贴、火罐、温热、水疗、蜡疗、泥疗、发泡、推拿、气功、捏脊、割治等疗法,这些疗法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而且有许多疗法仍在推广使用,并不断改进、发展。
4、 临床医学的发展
随着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祖国医学渐向专科方面发展,分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妇产、正骨、眼科、口齿等十三种,各种医学专著也逐渐增多。
二、 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
祖国医学把人体看在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把人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重视机体的内因,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所以治病就是调整阴阳、扶正驱邪。在诊断学上形成了以“四诊”为方法,以“八纲”为辩证纲领,以“脏腑辩证”为基础进行临床辩证的理论。在疾病防治上重视预防,主张“未病而治”。在具体治疗上强调“辩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并提出“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因人、因地、因时施治等一系列治疗原则。
总之概括起来祖国医学学术体系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自然的关系。二是辩证论治。
三、 对中药基本知识的掌握、研究与探讨
1、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将采集来的原药,用水、火、酒、醋等加以处理,其目的是清除杂质,使药物清洁,便于服用和贮藏。消除或减轻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则软坚,用醋则收敛,米泔去燥和中,蜜炙甘缓益气,去瓤免胀,去心除烦等。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一) 火制法,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加热的炮制方法,其中并有加入辅料拌制。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以及临床治疗的需要分别用各种不同的火制法。
炒:将药放在锅内加热并搅拌,炒至药材干脆,表面呈淡黄色的叫炒黄,如炒麦芽、炒扁豆等。炒至药材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的叫炒焦,如焦山楂等。炒至药材全部焦黑的叫炒炭存性,如荆芥炭等。加入辅料同炒制的叫拌炒法,如土炒白术、盐水炒黄、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强药效性,更好的发挥疗效。
炮:将药用纸包埋于热炭中,或放于炒热之滑石、细砂中令其焦黄为度,以增强药物的温燥性,如炮姜、炮附子等。
炙:是指蜜炙的方法。将药物涂上蜂蜜,用微火徐徐炒炙,使药至老黄色而不焦,可增强药物的温补性,如党参等。
煅: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易于粉碎,可增强其收敛性,如煅石膏、煅牡蛎等。
煨:将药物用面包裹,放热火灰中或微火中加热使熟,以减少药物烈性和毒性,如煨豆蔻等。
(二) 水制法,是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切片,并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以及不良的气味等。
洗泡:将药用水、酒洗净,便于保存、制剂,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如酒洗当归。为使药物软化易于切片,可将药物放在水中泡,如泡附子、泡吴萸,也可减低药物的毒、烈性。
水飞:将研细之矿石类药物放水中,取上清再沉淀,可制取极细之药面,如水飞朱砂、珍珠、炉甘石等,其目的是内服时易于吸收,外用时可以减少刺激性。
(三)水火同制法,是将药物通过水火 同加热炮制,以便改变原药材性质与形态的一种方法。
蒸和煮:将药物放笼屉中蒸熟,如熟地、黄精、首乌等,也可将药物放水中煮,如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功效厚朴与生姜同煮,可增强温散理气作用。
淬:将矿物药放火上烧红,趁热投入醋或水中,反复数次,使之易于粉碎,并会改善其性能与功效,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等。
(四)制法,包括洗、泡、切、炒等法,此外还有用发酵法制之,如豆豉、神曲等。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社区卫生事业服务机构的新要求告诉我们,药剂从业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认识,不但要熟练掌握药学基本知识,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让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改革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自1969年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经应用便展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PBL模式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真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结合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PBL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PBL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教学模式[2,3]。我国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PBL”这一教学理念。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探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而历数千年不衰。千年来,中医学充分显示了其存在的科学性和价值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号召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基础》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内容较深奥,鉴于这门课程涉及到临床、护理等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医学的认识比较粗浅。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中医理论特色,并不断扩展其内涵,以便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理论感兴趣,并能较好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一、调整教学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对教学内容进行三级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每章内容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重点全面讲授,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并要求同学们熟悉其中的医学道理;而了解的内容,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整个教学过程要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修订了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不同,修订了教学大纲并随之调整了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这三门课程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将这三门中医基础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新思路,力求通过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这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现已完成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坚持对于集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多年来,我们中医教研室一直坚持集体教学研究,尤其是近年学生班次、专业的转变频繁,教材的更新,学术的不断发展,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集体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教研室每周集体备课一至二次。坚持学术讨论、相互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了各种教学工作制度、教学档案,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已经成为习惯。
二、教学思维的拓展
近几年,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学术领域和临床治疗领域的碰撞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二者孰优孰劣的讨论相当的激烈。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阐述中医理论知识之外,可适当拓展开来,比较中医西医学在医学理论、疾病诊断和用药治疗中的差异。不回避差异,正视各自的优缺点,科学的对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的方式方法。
三、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参与临床医疗诊治工作,认真收集病例及症状资料,以照片、影像等形式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将临床病案充分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实际理解中医理论知识,改变对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印象。
四、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传统的一讲到底的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改革,在多年教学方法积累基础上,总结“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启发式、讨论式、归纳式、联系式、自学式、寓教于乐式、中西医参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这种多元化教学法,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将教学方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新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五、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在过去,中医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医教研室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多门辅助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课程包括:《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食疗学》等。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
1.主要应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适当运用国内较好的教学课件 我校现已制作出了本科《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中医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课件,均已应用于教学当中,且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它是一种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这种教学模式与医学的学科特点非常符合,即强调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且还要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
1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必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院校中医药各专业均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是从《黄帝内经》发展而来的,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其理论深奥,范围广阔。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的新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现代思维模式,而中医具有其独特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学生在学习之初,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的概念过于抽象,难于理解;还有的学生质疑经络理论的真实性;还有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难以参与进去,加上学习内容的深奥难懂,慢慢会失去学习兴趣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组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从2008年起,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组开始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发现PBL教学组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组。现将具体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2.1 研究对象 我校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治疗方向)1班和2班。前者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后者作为试验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两班学生的年龄及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差异。
2.2 选用教材及学时 均选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授课。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学时数相同,均为72学时。试验班安排20学时的PBL教学,52学时的传统教学;对照班72学时均为传统教学。
2.3 研究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PBL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2.3.1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兼顾综合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同时考虑到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所以还不宜过于复杂。既可以选择名家或医学杂志上的典型病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病案,同时要贯穿综合性论述题。如讲授藏象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中医脏腑的名称虽然与西医解剖学中脏器的名称相同,但是含义不同,设计具体问题“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缺之不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脾的摘除术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每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可以查阅资料的参考书目,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3.2 具体步骤 ①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10~15人;②引导各小组同学对老师所给出的病案进行讨论,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需要查阅的相关资料和需要了解的知识范畴;③各小组进行分别讨论,每次讨论前要选出主持人和记录员,由主持人最后汇总归纳讨论意见;④在各小组充分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课堂讨论,由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所遇见的疑难问题。本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者发表意见,但要注意秩序;⑤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⑥在讨论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总结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同时要指出不足和下一步的修改意见。
2.3.3 教学效果与评估方法 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技能的应用情况以及学习兴趣的增长情况三个方面,评价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核;实际技能的应用情况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情况进行衡量;学习兴趣的增长情况则需要对学生下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2.4 研究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8.4,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为71.2;从课堂表现来看,试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PBL教学法,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明显提高。以上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讨论
何对这些概念进行会计处理的翁提容易出现混淆。
一、企业货物捐赠与促销赠品的会计处理
(一)货物捐赠与赠品的概念分析
货物捐赠和赠品仅是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容易将这种概念混淆,这个问题在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是比较常见的。所谓对外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将自身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在自愿无偿的情况下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使其非生产经营的公益事业中进行充分地应用。因此,捐赠其实就是企业在进行奉献。所谓赠品则是指,企业商品在促销或者推广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行为,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讲,其实更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
例如,一些企业在促销部分商品的时候,就会采取“买一送一”的方式,或者在促销商品上附赠的方式,使商品得到更好地推广。企业利用这种赠品的方式,促使自身在今后的销售中可以有更好地畅销之路。
(二)货物捐赠与赠品的账务处理
1.货物捐赠的账务处理
因为货物捐赠和赠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针对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在会计准则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捐赠行为,不能以销售的方式出现,企业还需要按照货物的账面价值和应交的税费在企业的营业支出以外进行设定,但是,不管是在增值税法还是在所得税的角度上,都应该将捐赠的处理方式与销售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仅要将售价作为依据,计算出销项税额,还应该对捐赠进行分解,获得公允价值销售和捐赠两种业务形式,然后在进行所得税的处理。
2.企业赠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选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时候,企业的赠品所选择的赠送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方式一:赠送产品比较独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的单独赠送方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的货物以宣传品或者纪念品的方式利用单独的方式赠送给企业的客户,而这种赠送最终的目的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促销出去,同时也可以与客户之间实现近距离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方式与捐赠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这些货物不管是企业通过外购的方式得到的,还是通过自己生产得到的,在进行赠送领用的时候,都应该在“销售费用”或者“管理费用”中纳入其成本价和应交税费。而对于增值税法和所得税法也需要按照销售处理的基本方式进行。
方式二:捆绑式销售,赠品与进行促销的商品是相同的,当这种业务情况出现的时候,不管是赠品还是销售品,在企业商品中都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赠送的方式是通过销售得以实现的,赠送行为是有偿的,因此,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销售环节是以折扣的方式和行为得以实现的。
方式三:捆绑式销售,在上述的情况之下,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就是赠品和销售品完全不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现象在市场促销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买电视可以附赠小音箱;买电饭煲可以附赠炒锅等。这种业务形式在企业会计处理中,主要以销售费用作为处理的基本条件。
二、现金与银行存款溢缺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现金和银行的存款并不属于同一种方式和类型,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金是放置在企业内容的,而银行存款则是放置于银行或者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中。针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利弊,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地规定,“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企业计算现金利弊的基本方式,而此种方式对于银行存款的利弊来讲,就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一)现金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在清查财产的时候,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将短缺金额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等到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出来以后,就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借:其他应收款或者现金(这部分资金应该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进行相应的赔偿)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缺失不明)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二)现金溢余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现金溢余的现象有所出现,就应该将实绩现金的溢余额作为入账的基本条件: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三)银行存款短缺的账务处理 若是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中的款项已经不能收回,那么企业当期的损失就应该对银行的存款进行相应的冲减: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三、企业资
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一)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的区别
所谓资本溢价其实就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的时候,投资人所投入的资本已经比注册资金金额高出很多。也可以说,针对合同、协议规定的出资的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的出资金融已经超出很大比例。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在资本公积中,股本溢价也属于其中的一种,而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
(二)资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核算企业资本溢价的基本方式。
例如,某三个人想要共同合资建立一个责任有限公司,决定每人出资150万元,在此时,企业的实收资本为450万元,但是通过多年努力经营,这个公司已经有300万元的留存收益,在此时,又出现了第三个人想要对其进行投资,出资180万元,想要占有公司现有股份的25%,那么在处理这种业务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借:银行存款180
贷:实收资本15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0
尽管第四个人愿意出资180万元进行投资,而这180万元所能够使用的注册资金其实只有150万元,而在这之间所出现的30万元的差额,其实就是企业的资本溢价。
(三)股本溢价的账务处理
企业股本溢价其实就是因为企业在发行股票的时候,最终获得的股票溢价成所产生的净收入。
例如,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票,100元是每只股的价值,而120元则是每只股发行的价格,经过双方协定,所收取的手续费需要按照实际发行款项的3%收取,这个手续费的获得需要在发行款项中进行直接扣除,当完成股票发行以后,将所出现的相应款项存入银行。针对这项业务应该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处理:
借:银行存款 1164000
贷:股本 10000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64000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金额为:10000÷20=200000元,而其中会产生36000元的手续费用,因此最终获得的净额为164000元,这其实就是企业发行股票过程中最终产生的股本溢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会计实务中所出现的混淆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得出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税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素英.辞退福利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实践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0(04).
[2]付春.建造合同会计处理的改进商榷[J].会计之友. 2011(13).
[3]周绯.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得税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4]王黎明.上市建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研究. 2012(07).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然后阐述了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最后探讨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本文的讨论表明, 文化语境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有关文化语境, 在正确全面地理解原语语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创作出既忠实于原文, 又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的译语语篇。
[关键词]文化语境 翻译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语言反映文化, 又受文化制约。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这种难分难解的关系, 人们使用语言时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 言语行为不仅发生在特定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 ion) , 而且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既已明确了文化与语言相互依存的关系, 也就明确了文化与翻译的密切关系。没有翻译, 文化传播就无法进行; 没有翻译就没有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黄国文, 2002: 7)。翻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语文体的生成活动, 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 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语读者的要求。“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 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 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张美芳, 2001: 29)。翻译是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体。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所以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然后探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
2、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2. 1 文化语境的含义马林诺夫斯基认为, 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文化语境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 还包括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刘润清, 1999:278- 284)。黄国文(2001: 124) 给文化语境下了这样的定义:“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这种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定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所说的‘文化语境’。”2. 2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由于语篇脱胎于文化语境, 文化因素自然会沉淀在语篇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篇, 能够反映一个言语社团的社会、历史、心理的特征, 诸如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背景知识以及心理状态等等。因此, 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必须联系它赖以产生的文化语境。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1 O n the subject of ext ra - terrest rial life—someth ingabout w h ich the co smo logist is frequent ly asked—he said he didno t believe aliens had visited Earth. If they had, he added, itwould have been“mo re like Independence Day than ET. ”关于外星生命——人们常常向这位宇宙论专家提到这类问题——他表示不相信有外星人造访过地球。他补充说, 即使有过, 其情形应该“更接近《独立日》而非《外星人》所描述的那样。”(《英语世界》99ö8, 12 页)显然, 这篇译文的最后一句只是语义层上的译文, 两部电影的片名是翻译出来了, 但其包含的文化内涵译文读者是无从理解的。实际上, 即使是读英文原文, 没看过这两部电影的或不了解这两部电影的内容的读者也是无法理解这段话的意义的。理解的障碍当然不在语言, 而是在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当译者作出下列译注之后, 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独立日》和《外星人》, 这是两部美国科幻电影。《独立日》中的外星人极其凶悍, 大肆杀戮地球人; 而《外星人》一片中的外星人则善良、脆弱, 与地球上的小朋友结为伙伴。上面的例子说明, 译者必须结合原语语篇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并译出其真正涵义。如果说在理解阶段, 译者注意力的焦点是原作者, 那么, 在翻译阶段, 其注意力的焦点则是译语读者。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尊重作者, 也要尊重读者。尊重作者也就是尊重原语文化, 对原语语篇的文化内涵, 译者要忠实地将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尊重读者也就是尊重译语文化, 由于译语读者来自与原作者不同的文化语境, 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承受力。例如中国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亚洲四小龙”, 在翻译成英文后变成“Four T igers ofA sia”。译者这样处理是考虑到原作者与译语读者所在的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里,“龙”是地位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里“dragon”是邪恶和恐怖的象征。如果将“亚洲四小龙”直译成“Four SmallD ragons of A sia”则会引起西方读者的迷惑不解:四个经济发达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人眼里怎么变成了邪恶的东西?
3、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监狱危机警务 法律意识 监狱警察 服刑人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飞腾,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使得民主法治观念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它的安全与稳定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因此增强监狱干警的危机警务处理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这些年来,监狱事故频频发生。2009年度网络第一热词“躲猫猫”,红遍大江南北,起因为看守所里发生的一起因玩“躲猫猫”游戏头部受伤而离奇死亡的事件,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在监狱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监狱警察还存在的现象。而这些却只是监狱危机出现的一部分原因,监狱危机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缺乏法律意识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方面有以下几点:
①监狱警察法制观念不够强,在监狱管理中注重政权、忽视人权。
②仍然存在大量、滥用政权缺乏职业道德的人。
③监狱设施简陋,没有形成有效地制度化、程序化的有力保障,使得服刑人员脱逃容易。
④经费保障不到位,后勤保障方面的法律意识不够导致罪犯参加生产劳动时间过长,心情易浮躁,也易发生事故;正如环境问题出现一般,监狱危机的出现不仅有天灾,亦有人祸。我们在危机过程中要树立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服刑人员,为我们共和国建立现代文明的监狱制度,国家的发展而终身奋斗。
那么对监狱内危机警务的处理措施中的“法律意识”有哪些呢?
①“居安则思危,思危则有备,有备则无患”。“监狱危机意识及预警机制的法律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时刻准备着”,这一标语随着《我是特种兵》的火爆而在网上风靡一时,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而更多的是祖国和人民对监狱机关工作者及其他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上之策。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辨识危机、迎接危机、处置危机、化解危机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监狱危机事务预防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成功处理危机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的关键环节。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急的法律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当危机无法避免或已经发生时,应急措施的操作和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对监狱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的审核和考验,在这时候机智和反应能力是关键。因为真正处理和纸上谈兵根本就是两码事,危机处置不仅关系到监狱机关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更是关系到社会治安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一斑。对危机的处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专业技术保障等等。例如在追捕逃犯的处理上,警示性的路卡路牌、追捕用品、防狼器、烟雾弹等制服性器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处置的效率,抓住战机,保障民警的人身安全。在对于消防问题的处理上,消防器材的准备也是消除危机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后勤保障等基础性工作的健全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⑤“阳光工程”,提高透明度和公众知情度的法律意识的作用不言而喻。国家是人民的机器,监狱是国家机关,所以监狱也是人民的机器,机器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更好的运转、才不会生锈。阳光是照亮黑暗和腐朽的利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一双双眼睛的光芒汇聚成一束束阳光,照亮监狱的殿堂,拓宽公众监督渠道,自觉的接受人民的监督不光是监狱工作者的义务更是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要求。有利于监狱事业的长远发展。
监狱内危机警务处理中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产生警务危机后,警务危机处理中,我们又要通过法律语言,通过法律意思,教化罪犯,达到成功预防和组织监狱危机的目的。人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加强,法制意识日益在人们心中开花结果。如何解决它,怎样才能解决好它,是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如何增强监狱内危机警务处理中的法律意识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建秋,相堂梁.危机干预在监管改造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监狱,2006(6).
[2]南方忠,秦川.构建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服务于经济和国防大局.千辙网,2005年1月2日.
[3]中国亟待制定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法.千辙网站,2006年1月7日.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学生管理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39-02
一、激励理论应用的原则
激励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公平公正的原则: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均等机会。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老师眼里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确定奖学金和对学生进行处分等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做到公开、公正,而不能徇私情、图私利,侵害学生的权益。在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激励中,比较多的是采用奖励的方式来进行,但奖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根据客观的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奖励或奖励到什么程度,要完善奖励制度并做到等级明确、执行公平。奖励不是少数大学生的特权,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决定奖励的对象,如果每次奖励的都是同样的几个学生,奖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没有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而总是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名额给予与他关系好的、比较喜欢的学生,那这个奖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更多学生的不满,降低班级的凝聚力,也使得这样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失去威信。
2.立足于多数学生的原则:为了增大奖励的激励范围,调动更多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运用应把握立足于多数大学生的原则。一般来说,管理者比较重视对典型人物的奖励,但对大多数人的奖励重视不够。奖励典型优秀大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如果奖励总是与大多数大学生个体无关,那么奖励产生的激励效能就会大大削弱。在一个大学生群体中,优秀大学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则处于中间状态。而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的好坏往往取决于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把自己的积极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运用激励机制要达到的效果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使这些中间状态的大学生上一个台阶。在大学生群体中奖励几个典型并不困难,而关键就在于让许许多多的中间状态的大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努力学习、工作的劲头。
3.奖与惩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激励也有两重性,即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激发创造力和竞争力,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促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同样,惩罚也能达到激励的作用。惩罚是社会对人们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的一种否定的反馈信息。惩罚得当,不仅能够消除人们的不良行为,而且能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风,应该把奖励和处罚手段结合在一起合理地运用。除此之外,为了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注意无论是赏还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而不能前后矛盾,不能因人而异,要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法律为准绳。
在奖与惩相结合的同时,由于物质与精神激励是互为前提与条件的,它们各有特点与作用,不能相互代替,不能孤立运用,所以应该统一、综合地运用。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各项措施要综合进行,交叉、融合使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力量。
二、激励理论应用的措施
1.角色激励:角色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一个人如果获得了一种新的社会角色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行为。从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原动力,其外在表现在于对某项事情的积极性,需要越强烈,积极性越高。在实践中,学生管理工作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让他们进入角色,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而亲身体验成功过程中的行为要求和心理感受。让大学生个体参与到大学生群体或班级管理活动中有很多方式,如轮流来当学生干部,轮流来当班主任,亲自参与某项具体的活动等。让大学生有亲身经历的感觉,同时体验到班干部或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和挑战性,体验到参与活动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凝聚力。
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当一个人进入新的角色,必然引起外部和内在的心理变化。从外部因素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让学生产生一种“角色期望”,即期望他们能够按照优秀学生的标准去做,这就使得要求提高了;从自身来说,需要进行“角色学习”,即对新角色的适应,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克服以前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不足带来的角色冲突,达到对新的角色的认知。同时,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行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塑造完美的自我,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
2.榜样激励:人与人之间在思想上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有目标、有方向。生活在集体中的大学生,政治上还不成熟,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在思想上受周围人物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善于学习,竞争意识强,对周围同学的表现十分敏感,常常私下比较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表现和能力的差异。当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差距时,受自尊心的驱使就会产生一种迫切感,在思想上督促自己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在行为上调整方式,甚至效仿他人,力求尽快赶上。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巧妙采用榜样示范这一实际、生动、形象的方式引路,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染一部分人,从而在大多数人的心理上产生共鸣,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强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心。
3.尊重与赏识激励:现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都很强,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其个性和主见,而且要充分地信任他们,使每个大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主向上的积极性。同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将来和发展抱有期望,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和完善,毕业时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在工作中能表现突出,能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向每个大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并给予一定的赏识。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产生期望效应,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那些后进的大学生,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学校和老师抛弃了,而应该给予鼓励和赏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激励机制的实效性。
4.情感激励:大学生是重感情的,而且大学生的感情也是很纯真的,师生间有很质朴的感情。教育内容和要求真正能被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所接受,一般都要有感情的催化。当师生感情融洽时,学生就容易接受;当双方感情对立时,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道理讲得再充分也听不进去。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善于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奋进。有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需要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资助,此时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耐心地了解情况,从心理上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老师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帮助自己解决困难,而不会嫌弃自己。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生管理工作者也一样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和一片爱心来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那么,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个指导者。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更加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应由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几大要素切合课堂的实际来有效完成。
1 确定主题,分析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都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学目标。因此,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跟旧知识的衔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主题任务。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制作平台是PowerPoint2003,教学目标有3个:图片、艺术字及格式工具栏的使用;修饰贺卡背景;给贺卡插入声音。主题任务:给同学制作一张贺卡。在完成3个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教师要确定哪些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来完成,哪些教学目标学生靠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完成,最后的主题任务要靠学生自己的意义建构来完成。这些都是教师在确定主题、分析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样才能给下一步的情境创设、协作和会话铺设道路。
2 信息资源设计
每节课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源对教学进行支持。教师要强调这些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怎样存储,如何应用到主题任务中。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贺卡中要插入的图片、贺卡的背景图片以及贺卡中要插入的声音。这些信息资源的获取要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来完成,资源内容自己确定,并收集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备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时使用。
3 情境创设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目标和主题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教师展示几个做好的生日贺卡,并讲解这些贺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意义何在?有些学生会想到:以后我的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可以做电子贺卡送给他了,又漂亮还不浪费。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然后教师提问:概括这几张电子贺卡由哪几部分元素组成?通过欣赏这几张电子贺卡,能不能总结出哪些是学过的旧知识,哪些又是新知识呢?通过欣赏这几张电子贺卡,思考怎样才能做出一份版面优美又内容丰富的电子贺卡?学生通过欣赏电子贺卡和自主探究以及协作交流去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他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协作与会话
协作和会话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就是经常说的协作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协作,自己与自己商讨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而学生的协作学习,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也就是学习小组内的协作和学习小组之间的协作。协作可以共同商讨出每课的学习任务,可以商讨出信息资源的搜集和设计,可以商讨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最后完成意义建构。会话其实就是交流,交流始终贯穿于协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之间也通过交流来完成协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信息都是通过交流达到共享的。
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由教师引出学习任务:1)图片、艺术字及格式工具栏的使用;2)修饰贺卡背景;3)给贺卡插入声音。主题任务:给同学制作一张贺卡。学生在完成任务1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入图片的步骤,然后让学生在学生机操作,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选中图片,屏幕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现了一个工具栏。教师接着说:“这就是图片工具栏,上面各个按钮的功能大家自己尝试一下吧。还有,艺术字也属于图片格式,那么插入艺术字步骤是不是和插入图片是一样的呢?艺术字会不会也有一个工具栏呢?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来完成任务1。”由此,在整个课堂中充满协作和交流,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 意义建构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想完成意义建构,最主要的是设计真实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例如,在“电子贺卡的制作”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任务1时,刚刚学习完的插入图片可以认为是旧知识,而下面要学习的插入艺术字则可以认为是新知识,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这两个知识点的衔接和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插入图片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协作学习来完成对插入艺术字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综上所述,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的教学,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与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而信息技术就是人们接收、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笔者相信,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一定会发挥它的实用价值,而且会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