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资金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投融资;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90-03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的行列,备受社会关注。一方面,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人群,身上背负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创业的逐年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市场需求等一些主客观因素,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姚梅芳等(姚梅芳、任惠萍、姚俊红,2006)通过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分析我国创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金融制度的创新以及创业融资金融工具的创新着手解决创业融资难题。李华晶等(李华晶、张锐、康克、陈陈,2010)在北京市海淀区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突出的是创业融资的瓶颈,这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协调配合。尽管政府及相关机构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大学生创业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投融资问题就是直接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数据来源
通过实地走访的调查方式,到目前为止,我们结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调查完了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这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情况。我们共收集了153份有效问卷,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和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87份,河西大学城及涉外经济学院有66份。收集到的153份有效问卷中,有27份是来自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以此作为对照。同时我们还通过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当面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了创业过程中的其他实际情况。
二、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现状
我们在对长沙市已创业的大学生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业技术成分不高,主要集中在个人服务和销售行业;创业者的主修专业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类学科;在对于创业未来的期望上,48.5%的大学生认为前景较好,认为前景一般的有42.4%。在问及创业意愿来源时,83.3%的大学生表示是个人意愿,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创业是积极主动的。而在被问到大学生创业最必要的条件时,40.9%的大学生选择了较好的市场需求,其余的大学生选择了广阔的人脉和充足的资金,分别占比24.2%,22.7%。
据调查,为了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创业的相关问题,长沙各级政府及各高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例如,中南大学专门为创业大学生设立了创业园;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创业实践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湖南农业大学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了大学生创业极大的优惠与便利;而湖南大学、涉外经济学院等一些高校也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协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科学、正确的引导。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根据创业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含量、市场前景,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提供由上级下拨及长沙市募集,专项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专项资金。
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渠道主要有政策基金、天使基金、银行贷款、租赁融资、股权融资、典当融资和自筹资金等。虽然融资渠道有多种,但我们发现创业大学生实际能接受的相当有限,主要选择的方式有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目前的创业大学生中,有九成以上是经营零售、服务等低成本、低收益的小店铺,需要的启动资金较少,主要来自自己的积累和亲戚朋友的借款。
结合上述调查出的现状,我们发现,创业大学生普遍把创业作为自己的谋生方式而非事业来发展,未结合自身专业、技术等优势,制定详细的商业模式,吸引投融资来扩大创业的规模。此外,虽然院校及政府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帮助,但其扶持力度和宣传力度有限,未能高效地实现价值;由于可采用的融资渠道较少,部分大学生只能改变其创业项目的规划,转而实行简单易行的创业项目。总之,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
三、长沙市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当中,有关投融资的问题对创业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次调查表明,长沙市大学生创业期间面临的投融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引导职能未充分发挥
调查数据显示,对长沙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十分了解的创业大学生仅占总体比的1.5%,比较了解的为21.2%;而表示不太了解及不了解的创业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0.0%和27.3%。超过7成的大学生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并不了解,这说明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此外,学校对创业大学生提供的帮助及政策解读也不够。相比于自主创业,多数高校更愿意鼓励学生去考研或考公务员。同时,大学生申请扶持资金的要求较高、办理手续更是复杂烦琐。
另一方面,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有限,未从大学生的实际角度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从而推动创业的发展及投融资问题的解决。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方向、融资途径等没有做出适当的引导,无疑加大了大学生群体进行投融资的难度,阻碍了创业的发展。同时,学校、投融资机构未在政府的有限引导下,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与优惠措施。
(二)创业资金缺乏,投资领域狭窄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中,创业启动资金在1万元以下、1万—5万元、5万—20万元的创业者分别占总体比为16.7%、42.4%和31.8%;而启动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仅占到总体比的9.1%。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受制于资金,许多创业的创意与想法没有实行的可能,只能做一些成本较低的创业项目,例如,饮品店、服装店、饰品店等一些传统行业,投资的领域相对狭窄且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无较大积极影响。此外,大学生创业方向的集中造成了个别领域内过于激烈的竞争,使得创业环境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创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资金来源途径较少,可接受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从图1可以看出,父母供给、自己挣取或朋友借助等传统资金的获取方式仍然是当前大学生资金的主要来源,而近年来发展的融资渠道仍未被多数创业大学生所接受甚至熟知。我们对创业大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新的融资渠道的调查显示,47.0%和60.6%表示愿意接受股权融资和银行贷款,而愿意接受典当融资、风险融资(天使基金)和租赁融资的创业大学生占比分别为7.6%、10.6%和19.7%。
图1 长沙市创业大学生的启动资金来源
虽然各种融资渠道都发展迅速,但是无一例外地在信用、资本抵押等方面有较大的限制。作为资本缺乏的群体,创业大学生对于要求严格、成本高昂的新型融资方式只能是望而却步。
(四)资金规划不够详细,创业收益较低
图2显示,对创业资金有详细规划的创业大学生仅占总体的6.1%;81.8%的创业大学生对创业资金只有大致的规划;创业资金没有做任何规划的占比达到了12.2%。资金规划不到位,没有做任何的资金预案或是不同季度的营销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收益。
图2 长沙市创业大学生资金规划情况
另外,调查数据(具体见图3)还表明了仅有4.5%的创业
图3 长沙市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盈利情况
大学生在创业期间获得了丰厚的盈利;59.1%的创业大学生只获得了少量的盈利;没有盈利甚至亏损的为36.4%。可见,大学生创业群体中大多数尚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和资金规划不到位有很大的关联。市场的效益与激烈竞争以及资金周转不到位给创业项目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实际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水平;并且由于大学生有限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大学生创业者对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技能一知半解,知识的理论价值大于实际价值,进而导致不会规划资金、合理经营,面临投融资问题也无法科学合理地解决。
(五)投融资风险较大,缺乏社会经验及人际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18.2%的创业大学生面临着投融资带来的还款压力的风险;另外18.2%的创业大学生面临着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风险;同时还有53.0%和10.6%的大学生在创业期间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和项目控制权分散带来的投融资风险。社会经验的不足导致大学生难以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同时也让大学生很难正确地处理市场的种种变化,从而面临了更多的投融资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创业,因此社会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而如何规避风险也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人际关系的缺乏同样一定程度地阻碍了大学生的投融资活动,没有良好广阔的人脉,大学生即使有好的创业想法也难于付诸实践,投融资活动难以展开。
四、解决长沙市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存在先天的劣势。面对资金的缺乏、融资门槛高等一系列难题,要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及大学生自身三大主体共同做出努力。对此,我们针对大学生创业投融资问题从政府、相关机构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增加资金支持,降低申请门槛
在扶持大学生创业上,政府应该首当其冲,做出表率。就资金来说,一方面,应该增加扶持资金金额;另一方面,政府要降低资金申请门槛,简化申请手续,帮助大学生创业获得成功,推动市场的发展。
2.出台具体优惠措施,加强落实力度
现行的政策大多表述不够清晰,实际运用中用处不大,易出现管理漏洞。因此,出台更为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使每一项政策都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这样才能真正对大学生创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扩大政策宣传,加强落实力度也必不可少。政府有必要从多方面来扩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加强政策落实力度,保证政策实行的有效性,为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3.设置独立部门提供服务
在各地政府的政务大厅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询办理窗口,但没有相关大学生创业的窗口。大学生创业涉及政府工作的很多方面,责任分工的不明确,无形中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所以,设立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分类接待,统一办理。政府部门可以提高办事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创业大学生也可以借此节省时间精力,更加专注于项目的发展。
(二)相关机构方面
1.拓宽投融资渠道
银行、投资公司等相关机构应不断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改善投融资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作出适当政策倾斜,促进市场闲散资金向大学生创业市场的流动,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2.组织加强技能培训
学校、培训机构和政府都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活动,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创业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课程教育中,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我,如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家庭社会资源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当前社会,做一个社会的观察者与参与者,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清晰地认知自己,良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3.促进市场发展,稳定市场环境
作为提供投融资资金主体的有关机构,有义务促进市场的有效可持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市场风向变化极其快速,但剧烈的变化对在起步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而言,会破坏其发展的稳定,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所以控制市场发展速度,保证稳定的市场环境,是有关机构应努力做到的。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相关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创业大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增强知识储备,学习先进技术。在准备阶段,多参考成功的创业案例,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此外,积累一定的打工或实习经验,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才能达到更远的目标。
2.发展人际关系,积累社会经验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大学生只有多与人沟通交流,扩大交友圈,发展人脉,才能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优势。此外,社会经验的积累也必不可少。创业大学生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有限的社会实践,丰富阅历,开阔眼见,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3.结合自身优势,开拓市场需求
只有符合市场要求和发展需求的行业,才能长久而稳定地发展下去。创业大学生应该学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壮大创业项目。如果对市场、行业完全不熟悉,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埋头往前冲,这样的创业只会以失败告终。所以,进行创业,大学生应当加深对市场、行业的了解,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提高创新精神,将专业的技能投入到创业项目中。
参考文献:
[1] 郑秀杰,董丽英.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新渠道探索——天使投资[J].生产力研究,2007,(21):25-27.
[2] 李集成.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研究,2010,(1):73-74.
[3] 李华晶,张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融资渠道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159-160.
[4] 梁海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求实,2009,(1):56-60.
[5] 陈东升,吴月,扬晓.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7):54-58.
[6] 杨柏芳.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74-7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融资渠道 扶持政策 项目创新
2016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就业难问题。其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就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思想,可见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创新意识的提升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难是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优秀的创业构想因为缺乏资金而被迫搁浅。所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在创业者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都不高。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全国平均水平2%左右,最高的浙江地区也仅有4%。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0%~30%。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数量多,涵盖面广,但许多政策对解决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并未起到实效。
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对太原市的9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8份。问卷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的以下几个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验和资金
在调查中,有44.7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资金不足,可见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障碍。
(二)融资渠道单一
在受访者中,39.99%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筹款,26.77%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政策扶持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只有12.94%的学生表示会选择以企业的创业扶持基金,如天使投资、风投等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说明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
(三)对创业所需资金估计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认为创业所需资金在1万元到5万元和5万元到10万元的学生较多,分别占到35.73%和37.58%,总占比超过七成,仅有17.82%的学生选择了10万元以上。实际上,创业初期所需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而对创业项目前景和资金估计过于乐观。
(四)对有关的扶持政策了解不足
26.77%的受访者在调查中表示在创业规划中选择以政府扶持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他受访者也表示会将政府扶持作为重要资金来源。事实上,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中央和各省市出台了优惠政策,如北京市对大学生提供了最高50万元且由政府贴息的贷款,还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重庆市对大学生提供3000~4000元的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太原市则对大学生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然而,大学生对政府的有关扶持政策却知之甚少。在调查中,表示对扶持政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总共只占18.62%,而“只是听说过”和“不了解”的学生却分别达到了57.8%和23.58%。学生在申请政策扶持时的困难可想而知。这一现状说明当前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力。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外部因素
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者最早接触到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也是大学生创业者了解创业融资相关知识的最基础的渠道。然而,现下许多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流于形式,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沿用了以往教授专业课时重理论轻实践的方法,而且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很难从课程中收到实效。
2.政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首先,在政策宣传方面,虽然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都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宣传力度并不强,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本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并不了解。其次,在政策落实方面,许多地方政府的创业扶持资金申请程序复杂,审批时间长,过高的时间成本使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也影响了政策的落实。
3.融资渠道单一,限制条件较多。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除了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外,还有银行贷款、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然而,受个人经济能力制约,实际能为大学生所用的融资渠道并不多。对于银行来说,大学生创业贷款与其他金融投入相比,收益低,风险高,容易出现还款问题。而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保证收益,往往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严格要求。对于财务信息不规范、资金需求规模小、风险高的创业企业来说,大型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往往有很多顾虑,不愿为这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再者,大型银行层级结构复杂,成本高,为降低成本,银行往往采用相对固定、正式的工作程序,以节约监督与考核成本,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小、具有灵活性,因此不能适应这种严格、固定的考核方式,从而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审查结果。因此,银行在贷款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融资。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仍不成熟。相较于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事业,国内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仍不发达,有兴趣发展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实力不足,再加上民间借贷事业受到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冲击而受到严格管控,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金额有限。
(二)自身因素
1.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受大学生社会阅历和创业经验不足的制约,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是盲目的跟风行为。@些大学生对行业情况和风险规避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对创业资金需求认识不足的情况。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有了启动资金,企业就能开始运转,自然就会有现金流来维持企业的运作。这种认识在政策上也可以看出来,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的低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五万元。事实上,在企业成立初期,资本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连续多年的亏损,一般收回投资需要6~7年(见下图),而这种长期的资本消耗对本身就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大学生创业企业自身存在短板。大学生创业企业通常属于小微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往往成为行业内竞争的牺牲品。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混乱,财务管理缺失,不能向银行提供完整、准确、连续的财务信息,这也是许多企业无法获得贷款的重要原因。再者,这些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固定资产比例较小,缺乏用来抵押的不动产,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借贷条件。
三、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创业融资受到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许多因素制约。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就应该从多个层面同时发力,多角度解决问题。
(一)完善高校创业教育
要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改变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偏见,打好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受到传统观念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创业存在偏见,认为只有无法就业的人才会选择创业。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不以为然。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配备理论方面的师资力量,也要经常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社会上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来校讲授成功的经验,介绍最新的创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前体验企业运作过程,丰富创业经验。
(二)出台更多优惠政策
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并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资金方面,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的额度,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大学生融资的时间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此外,政府还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对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注册、工商、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加大企业税费的减免力度,延长税费优惠政策年限,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关部门还可以定期举办创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洽谈会,为创业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三)放宽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条件,降低大学生贷款难度
随着大学生创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创业贷款已经逐渐占有了一定地位。金融机构应该认识到并积极应对这种趋势,发展创业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并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财咨询、风险控制等多种服务。此外,由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产结构与传统企业不同,难以通过现有的征信系统的审核,所以金融机构应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建立一套针对性强的征信系统,围绕创业企业的特点设定较为宽松的抵押担保条件和优惠的利率、额度以及还款方式。当然,面对目前创业贷款的市场尚未形成的局面,仍然需要国家对金融机构的鼓励和引导,比如2011年11月,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三家银行获银监会批准,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共1100亿元。其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从而增加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而大学生创业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四)拓宽其他融资渠道
1.风险投资。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在创业企业整体失败率高达70%~90%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成活率达到70%以上。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吸引风险投资不仅能获得大量的资金,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大量的行业态势,获得相当多的媒介资源。
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由于制度缺陷,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尚不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高效的股权交易平台,而股份回购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途径。这种情况下,风险资金无法在创业目标达成后顺利退出,导致风险投资者不愿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风投市场发展缓慢,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完善制度建设,引导资金流向,形成一个健康、稳定、高效的风投市场,使风险投资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2.融资租赁。大学生创业初期,现金支出量大,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节约资金的选择。融资租赁的优势在于:第一,对租赁者的资信和担保要求不高,适合初创企业;第二,由于融资租赁所需资金不需要一次性付清,可以延迟资金流出,降低创业初期资金负担;第三,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不影响企业资信状况,对于企业使用其他融资方式非常有利。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高速增长。根据《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5年9月末,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9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融资租赁业的企业数量、注册资金和业务总量都在大幅增长。截至9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3742家,比2014年底的2202家增加1540家;行业注册资金统一按人民币计算,约合12167亿元。基于这种现状,政府和高校可以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大力提倡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使大学生增加对融资租赁的了解,这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3.微小贷款。微小贷款,又称小额贷款,简称微贷,主要指专门为中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提供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小额贷款。微贷具有额度小、流动性强、担保抵押条件少等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大学生创业者资金需求少、无贷款担保等资金需求特点,还可以提供创业培训以及偿还等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因此可以为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和创业企业服务方面的信息优势,因此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容易了解创业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解决借款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有开展创业贷款服务的优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纷纷涌现。微贷技术作为这些机构主要的业务工具,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种现状下,可以推进微贷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开发一系列的贷款产品和配套服务,但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征信系统,让微贷市场健康良好地运行。
(五)大学生应该提高创业项目的创新性
创新不足是时下大学生创业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创业者的规划都是从成熟的行业做起,但这些行业不仅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而且对于创业者的社会关系要求较高,大学生不但无法发挥知识优势,可能还会受到社会关系缺乏的制约,企业经营的利润也比较微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自然不会选择投资这些前景并不乐观的项目。因此,创业者要想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要想获取创业资金,就必须要提高创业项目的创新性。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创新,即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所需的技能的创新;社会创新,即产品市场、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创新。大学生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增强吸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六)提升自身融资能力
1.合理规划资金需求,节约资金使用。拓宽融资渠道表面上增加了创业企业获得的资金量,但实际上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合理规划资金需求和融资节奏,节约资金使用,不仅能够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能力,保障企业成长,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创业准备过程中,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创业者应该确保将所有的启动开支都纳入考虑范畴,并准备一定量的准备资金来应对意外情况。
2.整合创业资源,防止资源浪费。企业在初创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种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愈发强烈,这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所以创业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来填补缺口以保障企业的快速增长。而吸引投资者的较好方法是使企业表现独特的优势。因此创业者应该整合企业资源,建立资源金字塔(如下图),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创业热情高涨,但缺乏创业经验,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造成资源的冗余和资金的浪费。因此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对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资源的有效性,提高资源效率。
四、总结
创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而大学生创业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本文基于对太原市高校学生的调查,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高校教育、政府政策、融资渠道和自身建设四个层面进行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大W生创业融资难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都积极参与,共同行动,才能为大学生创业融资铺平道路,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永雄.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13):61-64.
[2]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5-28.
[3]周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6):219-220.
[4]李一康,程盼,汤明宗,等.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分析[J].现代商业,2015(23):285-286.
[5]方舟.对甘肃省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2(10):59-61.
[6]慕丽杰.微贷技术的应用与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国际金融,2012(9):64-67.
一、着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导向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新型办学模式。
――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创建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程为重点,把培养在校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全省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评估体系,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
――要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加强对在校生创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培训,提高在校生创业能力,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指导的对象也应由毕业生扩大到全部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任务和个人专长,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二、着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要把在校生纳入全民创业主体。要将现行全民创业政策适用对象扩大到在校学生范围;凡以自主创业方式实现创业的在校大中专生从事初始型创业活动的均享受毕业生同等优惠扶持政策;专门设立全省大学生创业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
――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要为开辟大学生创业场所,在校大中专生初次创业基地;各类大学都要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逐步构建省、市、高校多层次创业培训和孵化体系,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创业载体,构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创业平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技园、软件园和创业园,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大中专在校生等所有初始创业扶持对象;应当容许在校生自主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房产抵押手续时,免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种管理费、服务费和证照费一律免收;要设立大学生创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激励学校及在校生创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的再就业、科技、中小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要惠及大学生;增加政府对大学创业培训的投入,鼓励大学加强在校生创业技能培训。
三、着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
――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领导。要把大学生创业纳入全民创业工作领导组织体系、纳入全民创业政策统筹制定、纳入全民创业同步检查考核、纳入全民创业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纳入全民创业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统筹部署,同步实施。
――提升大学创业服务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商业计划大赛、广告和营销策划大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和灵感;通过开展创业论坛、经验交流、典型事迹报告、课题研究、模拟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开展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技能培训、市场前景调查、创业项目研究等活动,使大学生尽快掌握创业技能,超前做好创业准备。
【关键词】“1+X”模式;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1+X”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业指导形式。当前的就业环境相对严峻,如何在此就业创业环境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所以,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心理、构建创业指导体系变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一是政府层面。我国十七大、十明确提出推行就业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推行“互联网+”、创客活动,让全社会人员都参与自主创业。另外,各层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一系列就业政策,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让更大学子有时间、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与创业。
二是高校层面。就业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正规化、制度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大趋势。通过大量的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活动,各大高校已经基本形成创业就业氛围。
三是大学生群体层面。自主创业观念逐渐深入大学生群体中,有意向参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从社会的发展看,大量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大学生群体开始涌入社会,他们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另外,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在各大高校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极为有利。
二、大学生创业心态分析
一是创业人员的结构分析。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男性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创业比例最高。一方面,大学生的创业受到不同环境及背景的影响,构成创业人员的也相对不一,但大部分创业学生都因希望获得较高的价值感,且对创业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他们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创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还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来自大城镇的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商业活动相对熟悉,其创业的可能性及成功率相对较高。
二是自主创业的参与热情与认可程度分析。大部分学生有创业意向,也有部分大学生倾向于边找工作边创业,但受条件的限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资金的缺乏、合作伙伴的缺失、创业经验的缺乏、创业知识的不足及自主创业政策的了解。
三是自主创业策略分析。针对如何开展自主创业工作问题,大学生对此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开展与企业的交流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热情度,从而形成较为深厚的创业经验;第二,定期开展创业设计大赛,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互相交流,从而进行有效的竞争与合作;第三,高校提供创业项目基金,为大学生的前期创业提供有效的资金积累;第四,高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咨询活动及自主创业辅导活动。
三、基于“1+X”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一)深入理解“1+X”模式
“1+X”创业模式中的“1”是指1个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X”是指以人为本、全方位的立体式创业指导体系,从而实现一帮一、一帮多的创业就业形式,推行帮扶机制。
一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高校要积极参与创业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推行创业培训、孵化、资金扶助、指导。二是建立以人为本、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体系。第一,确保大学生能获得准确的创业信息服务体系,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从而形成以院系为核心、辐射全校的创业信息体系。第二,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即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将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发挥自身兴趣与特点,从而构筑起相对丰富的自主创业能力体系。第三,完善创业融资体系,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行小额贷款资助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二)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按照统筹规划、具体操作、辅助实现三个层次,分别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创业服务中心、各学院创业指导小组及各类学生社团。一是根据统筹规划层,设立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即通过研判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从而统筹、规划、部署及考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而起到监护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职责。二是根据具体操作层,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小组,即为大学生提供一线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班级-院系-学校三位一体的创业指导体系。三是根据辅助实现层,将各类学生社团贯穿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即通过社团服务各创业团队,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三)完善“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
一方面,围绕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构建创业服务窗口、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及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从而将服务-创业-指导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活动。另一方面,推行多种途径的创业指导活动,将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融资体系、创业实践体系,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理解“1+X”模式的真正内涵,设立与完善创业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完善基于“1+X”模式的创业指导体系,让更多的教师、学生、企业家参与指导创业,全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春华.“1+X”大学生创业指导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5,12:71-73.
[2]汤秀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对河南省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78-80.
[3]王博,马琳娜,李新殿.如何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实效性[J].现代交际,2013,02:203+202.
[4]卓高生,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融合现状及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9-34.
[5]兰顺东.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研究――以襄樊学院个性化创业指导为例[J].学周刊,2012,24:10.
目前,国家正竭力打造创新型国家、创业型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现从创业区域发展、创业主体资金情况、创业教育模式、舆论宣传4个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各项扶持创业政策出台后,大学生创业比例有显著提高,但大学生创业偏好经济发达地区,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我国的政府部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陆续推出了各类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措施。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比例逐年提高。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09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1.2%。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1. 5%,2011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1.6%,自主创业率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显示了我国扶持大学生创业有了一定成效。
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所显现。东部沿海部分企业用人需求有所下降,招聘规模缩减。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各项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必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沃土。而现在大学生往往首选创业环境优良、高校集中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业,而忽视了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1年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正式了《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报告,该报告全面政策环境、产业发展、人力资本、研发投人和产出、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等排行结果。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产业环境占据绝对优势。前20强中,长三角地区7个,珠三角地区3个,环渤海地区4个,这三大区域加起来共有14个城市人选前20强,占总数的70%。数据显示,创业环境较强的地区都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意味着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主体的投人,同时也带来竞争相对激烈的问题;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大学生不愿意到那里开拓尝试,新思维、新技术无法快速转换成生产力。实际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明显催生的创业机遇已经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虚席以待。
(二)创业主体的资金壁垒
由于银行和风投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微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还较难得到专项资金或小额贷款的创业扶持,创业主体受资金壁卒的局限影响了自身的创业行为。政府部门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专项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此外,民间风险投资家看中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有些投资者愿意对他们的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大都成立了大量孵化中心和创业基金,全国则总共有近千个孵化中心,这也为中西部地区创业孵化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道路。商务成本较高,房租居高不下,社会关系复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难题。由于目前国家创业专项资金的扶持与小额贷款尚属于资质,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创业对资金渴求的难题。因为不同的行业,创业成本不同,如只要几台计算机,几个人,租一个地点,就能从事软件开发创业,该创业启动资金小,产品投放市场周期短,通过小额贷款即可开始;而从事药物、机电生产等行业的创业者就需要较大的创业启动资金,产品投放市场周期长,要顺利实现创业愿望,得到政府主导的风投的支持就显得非常迫切。如果解决不了初创资金,怀抱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最终不得不理想服从于现实,毕业后力求就业于本行业的一流企业,把创业的念头埋在心底。
(三)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创业教育工程系统化与规范化,创业实践缺乏。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实施索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在2012年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该要求规定了各高校必须为创业教育教学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各高校应保障全面开设“创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必须列人必修课,高校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及制度,确保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教育部同时配套出台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规定了“创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具体授课内容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者与创业团队、机会与创业风险、商业模式的开发等。国家的创业教育改革至此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创业教育还是仅局限于课堂,未能在校园内大规模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只有少数学生在各类创业大赛上得到过锻炼自己的机会。大学生的优势是对新兴事物较有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运用IT技术能力强,自信心较足;劣势是缺乏从业经验,商业人脉稀少,商业项目成熟度低,对未来的预测比较乐观,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心理韧性较差,容易产生半途而废的想法[3}
(四)舆论宣传有待加强
社会舆论支持创业,创业方式出现多样化。政府的推手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数量的增多,媒体的声音也鼓励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校园内成立创业团队,整合同学资源,用团队的方式进行初始创业,有大学生摆地摊、卖杂货开展简单小成本的创业体验,也有大学生尝试毕业后依靠家庭资金支持或小额贷款开展创业的方式。这些水平参差不齐多样化的创业方式是社会创业环境所体现的现实情况。伴随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国家和地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全民创业,出台了“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提高初始创业补贴标准,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放宽创业贷款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全民解放思想,勇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各类电视台、报纸、网络开始大幅度宣传报道国家和地方的创业优惠政策,弘扬创业先锋模范事迹,掀起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潮流。在良好政策与主流媒体的倡导下,大学生开始萌动了创业的梦想,他们想方设法找项目、配团队、跑市场、谈合作、拓人脉。这些新的创业思想和事迹正在逐步改变着“争抢进国家公务员岗位和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图安稳的现状,倡导了“创新求变化、创业谋发展”的新时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思想。尽管创业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但是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现阶段还普遍存在“图安稳、不敢冒险创业、缺乏创新精神”等思想意识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志成为未来中国主流的创业先锋,引领带动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创业,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对策
(一)政策引导应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到中西部创业的相关政策,畅通渠道,激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创业。创业政策的制定上应适当考虑每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和重点资源,引导创业者在优势资源与重点资源上着手进行创业活动,对符合政策的,给予各项与经济发达地区优惠政策同等以上的支持,同时要逐步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人、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则人才很难自由流动。当代大学生也要学会运用地利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创业的地域环境有好有差,有地域上的利处和害处,大学生应灵活地选择和适应地域环境,趋利避害。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厚,大学生容易在各种优惠政策和硬件条件的支持下获得事业的成功;同时也应看到,东南沿海城市的商业竞争激烈,很多创业项目轻易地就被排挤而夭折了。而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水平落后,但给予大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度大,竞争不激烈,同样是大学生创业的好地方。同时国家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动态跟踪,及时向他们提供相关创业信息服务。逐步解决我国人才流动区域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创业资金来源应差异化与多样化
当前,国家加强创业型城市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大学生创业配套了大量的创业扶持资金。从一定程度上看,诸多创业型城市建立了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但是,很大一部分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大学生创业者身上。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赢利能力预期较低,缺乏贷款的抵押物,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或是不敢轻易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发放投资贷款。基于各级各类资金难以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这种状况,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要加强互动对接,逐步优化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高校整体联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服务体系和资金使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自主创业的无偿资助力度,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和融资服务等。通过建立创业项目的评估考核制约机制,保证各类政府和民间创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以此维护大学生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的投资孵化权益。
(三)大规模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创业教育与社会资源对接
一方面,现阶段大学生缺乏创业实践机遇,暑期社会实践可帮助其认识企业,熟悉企业,但无法尝试创立企业。所以我们的大学应广泛开展模拟创业项目,帮助大学生增加创业实践的机会。我国高校应将创业教育的辅导活动规模化、广泛化,统筹规划创业活动的实施,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带动一批如“挑战杯”、“清华一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等创业教育品牌的发展。
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与现有社会资源对接不够充分。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应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园、银行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源形成对接,建立一批创业教育与现有社会资源对接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提高创业活动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路径选择
一、引言
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传统的就业指导关注的是学生在求职时所遇现实问题的解决,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沟通能力、心理调试等方面。但这些指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生频繁变换职业的这一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每一个大学生不同人格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其与现有的职业做合理的匹配,从而帮助大学生走出职业迷途,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可见,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比于单纯的“就业指导”所采用的“就事论事”,“结合生涯规划进行的就业指导”更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宁波大学部分本科生所作的问卷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尽管有一部分大学生依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但在就业形势的重压之下,对自身职业发展更加关注和重视,进而加大了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二)大学毕业生在缺乏必要的基础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情况下,就业观念与选择十分盲目和不理智。通过一些实践和调查,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触的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教育还很少,更不用说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三)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实践活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针对已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开始着手对未来职业计划的制定甚至付诸一定的实践活动,许多人并不能做到将计划与实践统一起来,有效执行并达到最终的目标;(四)现代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明确,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存在一定盲区。据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喜好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一份怎样的事业,因此一份针对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便成了空谈;(五)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和资源本身,内容局限性大,学生对此接受度和满意度较低。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较为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其实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大众化的知识性介绍,而是需求更多更深一层的个性化的指导咨询。
三、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
根据舒伯(Donal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年龄段在18至24岁的大学生正经历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处于发展阶段中成人早期的转换期。这个时期正是整个生涯中最关键的阶段,个体的职业决策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在这个探索阶段实现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在这个关键阶段,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应从社会、历史两个角度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尚未完全本土化
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此分配模式下,我国的职业指导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期,在黄炎培等教育家的倡导和一些留学生回国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指导开始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理念。到二十世纪末,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职业指导的在实践中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理论的不成熟影响了高校有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影响大学生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设置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主要存在如下不合理之处: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基本集中在大一和大四阶段,其他年级阶段则缺乏相应课程,无法真正满足大学生各学习阶段的需求;其次,课程内容程序化、公式化,一般只按照“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来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通过辅导人员进行简单的介绍进行表面化的指导工作,无法进行深层次的辅导。
(三)资金匮乏,人员少
政策、资金以及人员投入上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无法在就业时正确作出规划和选择,从而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降低了就业率,相关专业又因为就业率低而被迫限制或停止招生,如此恶性循环。高校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应当抽丝剥茧,意识到导致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尚未配备足够数量和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四)历史根源
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后直接由国家包分配工作,不需要自己考虑工作岗位的问题,因此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将来如何发展等问题并不关心,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这种思想仍然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问题才引起高校及学生自己的重视。
四、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对策,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作参考。
(一)深入进行择业观教育,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
择业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于择业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的择业方向。因此,择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对择业标准的确立,进而影响到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
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倾向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择业思想日趋成熟;二是择业动机突出自我发展;三是择业目标过高;四是择业的多向性与不稳定性。针对这些特点,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应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2、教育学生正视待业,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3、教育学生发挥专长,引导学生树立到基层去,到农村去的观念。
(二)深入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信心保障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新的就业形势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需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当就业困难的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时,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心理的不平衡,甚至导致“行为失范”。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是有普遍性的,广大辅导员们需要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科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各种因素,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进行科学、合理辅导,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从而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竞争的激烈的就业市场。
1、举办就业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施个体心理辅导。
3、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三)认识自身与外在环境,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当代大学生接触新事物多、信息面广、思维敏捷,他们普遍渴望成才、渴求成功,但很多学生在就业前却常因对自己或外在环境不了解而难以进行职业规划与准备。集中体现在学生对自身评价的片面认识上。一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心态、价值观等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及可能性把握不力。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及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团活动;管理
1高校社团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1高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学校过于陌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了解,也没有相关人员的详细说明,所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大学社团的种类很多,有些社团甚至采用骗学生的钱设立社团,在收集到钱以后就消失,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管理社团的规定,避免因社团骗取学生钱方面的事情发生,用相应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安全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1.2高校社团活动资源缺乏,活动能力不足
社团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在实际的高校社团中,由于社团参加的人数较少,在资金的收集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社团因为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在社团的活动准备上,例如,表演的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实际中根本达不到。由于表演的道具、服饰不齐全,导致日常表演不能正常运行,学生因此对社团活动失去了信心。为了解决因资源缺乏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社团应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得到帮助。
1.3高校社团活动管理及规划不完善
在高校社团管理方面,由于社团较多,学校在社团的管理方面不是十分重视。在每个社团的服务项目上,很多社团在项目管理上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所以现在好多社团都只是过于重视表面处理,没有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缺乏其内涵。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校社团活动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学校要重视在社团活动中的管理和规划,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2高校社团活动管理项目的规则
2.1把教育放在首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时尚的社团组织,如日韩舞蹈类社团的出现,这种社团就是学习当今流行的性感舞蹈,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日韩舞蹈,将自己的魅力充分展现,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社团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教育因素,大学期间的任务不像以前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考学,大学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所以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含有教育,在平时参加的社团活动中也要考虑教育的意义。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高校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推广上要把教育放在首位。
2.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校的开设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样,在高校社团的开展,也是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在社团开展中,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原则,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项目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优先考虑。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实施体验者,从而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其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3高校社团活动管理的系统整合
3.1设定相应的社团活动目标
高校通过多年的社团活动经验,在对在就业临问题的解决上往往有自己的策略。比如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一次性餐盒、大学生普遍都是“低头族”以及当代大学生都存在熬夜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关指导教师要组织人员进行商讨,对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可行性的目标确定,从而在社团的管理上进行目标的指导。
3.2社团公益活动的合理规划
随着学校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社团的公益活动较多。因此,公益目标明确后,相关人员要对社团公益活动进行相应的合理规划,在学校生活方面,对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展开调查,对调查过程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调查人员的分配、调查方法的采用、其他外界影响等相关事项进行合理规划,对公益活动的价值体现进行充足的准备。
3.3实施资金筹集和设立团队
制订好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后,接下来就是对社团活动的资金筹集以及设定相对专业负责的管理团队。在资金的筹集问题上,相关社团可以通过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可以靠学校外面的赞助商,这些方法都能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设立社团的管理团队方面,相关人员要对社团中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对专业的培养,为了避免社团在管理中较为复杂化,因此,在项目管理阶层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
4结语
在高校社团活动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往往能体现出高校社团活动的内涵,因此,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要始终把教育学生作为发展原则,不断整合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社团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
美国硅谷地区高校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业成功,引领了创业教育潮流,催化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1987年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我国首家企业孵化园体系在武汉建立。自此,我国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究经营场地、通讯例络与办公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成为有效提高新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综合服务系统。
一、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特征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和规模也随着增大,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我省以创业为基准内容,将转变就业观念放在首位,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能力,加强创业实践,搭建就业平台,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贯穿于全部活动,构建起与政府就业再就业体系相衔接、服务大学生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体系。该体系特征如下:
1.公众化。我省下发相关文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设定创业孵化体系相关项目目标,即实现“111”工程:用10年的时间帮助1万名大学生创业,带动10万名大学生就业,帮助100万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孵化体系能够发挥其帮扶作用的基本要求。
2.创新性。我省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创业园孵化体系,并将其作为支持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服务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之所以可以得到社会和大学生的认可是因为其优质的服务,它贯穿至工作全过程。评判一个创业园孵化体系,并非是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在于让更多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并保证项目成活率,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4.协作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需要我省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关怀;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财政、税务等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各兄弟院校的支持及社会各层面的配合。
二、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定位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近40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有力的政策、平台、基金以及人才保障,力争将孵化园建成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模式和 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园孵化体系;以创业为龙头带动就业,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创业孵化:我省政府和高校通过相关资源整合,提供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园体系。为有效帮助大学生这些初创业者,提高该孵化园体系内创业企业的成功率,降低其创业风险,后期还提供相应的资金、财务、法律、税务等服务。
2.创业创新:大学生这个群体区别于其他普通创业群体,属于高素质人群,他们创业不能作为一项生存创业,而要更注重其可持续发展及创新性。通过相关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大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和创新项目带到体系进一步研究开发,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创业人才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是一个“补充体系”。它不仅让大学生创业者接受系统创业培训和实践,还能让他们经过创业活动的体验,潜能得到深层次开发,实现“干中学”,这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为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不足
我省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探索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进行了积极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1.我省各高校创业园孵化体系自身定位不明晰
当前,很多高校一味相应大学生创业号召,盲目跟进,不切合学校自身类型和发展特色,对构建创业园孵化体系定位不准确,不能在创业大潮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同时,创业孵化园(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平台,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工作,不能单纯用于盈利,那么创业企业成功率和创业人才的培养更难得到保障。
2.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
据统计,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拦路虎”是资金问题,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所能承担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少,很难独自承担创业所需资金,主要是政府和高校投入,社会捐赠更少;银行虽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但程序繁杂,大学生缺少抵押担保,融资相对困难。
3.缺少专业性人才
创业园孵化体系的管理、运作挑战性很强,而大学生这一创业群体缺乏启动资金,同时还缺少相应的运营管理能力,需在孵化园体系内部有具有丰富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且富有创业精神的专业人员或团队,进行创业计划的整改、风险投资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等各项工作的实施。
4.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
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承担创业育人和企业盈利两种功能,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在大学生进行创业期间,他们明显缺乏业经验,不能很好地将课堂理论转化成科技成果或企业生产力,导致技术含量较高的孵化企业不能善始善终,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发展建议
1.大学生创业系列教育课程要注重实践性,加强创业园孵化体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和教育者,有义务和责任为学生们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而创业成为有效开辟新途径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把创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同时要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能动手搞实践,把公司搬进学校,把课堂融入企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企业选用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很多高校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创业园孵化体系需培养和引进具有完善孵化园体系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根据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导师实时跟踪,事事指导,扶助大学生调整好创业发展方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创业园孵化体系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省需深化孵化体系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先扶持导师项目, 改善孵化园体系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可建设教师公寓,为引进的师资提供全方位保障。
2.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孵化园构建创业体系作为创新发展重要战略,将大学生孵化园体系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费、土地使用优先提供、建立一站式窗口,简化程序,服务上门等,对大学生孵化园体系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通过的孵化园体系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度奖励或运行成本补贴。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作为高校就业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创业政策的落实、创业培训和服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现我省初步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体系,为全民创业打下了基础。
3.合理利用产学研联合机制,为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提供服务和支持
我省辖市积极推进创业工作,大力支持和鼓励各高校孵化园体系的构建。合理利用产学研合作,可建立“校地合作”和“校企联盟”等,通过高校组织推介会、洽谈会等方式,促进相应成果的转化,拓宽创业渠道。不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推进了就业工作。
同时,可通过整合高校、政府及社会资源搭建政策平台、投融资平台、商务平台、技术支撑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中介服务平台、行政事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等九大服务平台,为构建完善的创业园孵化体系和全面实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4.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建设
我省对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单在政策落实层面却不尽人意,很多的优惠政策仅仅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在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过程中,政府的指导、主导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今后可在发展政策、土地使用和财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已建设孵化园体系通过创新培训、辅导的预孵化制度,建立三位一体的全新孵化模式,有效提升创业孵化水平。相关部门或企业可根据自身职能及分工,整合或聚集创新资源,推动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持续服务,力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将开展创业教育,支持毕业生创业及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作为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最终形成以培育创业意识,丰富创业课程教学,保障创业政策为支撑的创业园孵化体系,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军,罗荣达,刘灏.“金字塔”式大学生业体系的科学构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13(4):126-127.
1.1缺乏对社会实践开展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经调查分析,5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评价”。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方法,也较少形成一个统一的、合理的考评标准。经调查了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并不是实际性的总结评价,而是在实践结束后,收取学生的实践报告,然后评选出优秀报告进行表彰的程序化的评价。而实际上,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问题,既是检验社会实践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社会实践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就很难检验实践活动的成效,具体的实践情况得不到及时总结和掌握,这就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在根本上失去了意义,将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1.2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有意义的进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并没有从学校的层面将教师设定在体系中,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师承担着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没有更多的激励措施的前提下,专业教师一般不愿意参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学院动员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所以,就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水平而言,对于实践的内容、组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大学生自身可能无法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实践中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表层的东西,而做不到深层次的理解,实际的收获并不大。
1.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不足在对影响社会实践开展的因素问题的回答中,51%的大学生选择了缺乏相应的资金经费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持续性、有效性。尤其对于相当比重的公益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资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资金就无法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学生的承受能力来看,根本不能支撑起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虽然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对持续性、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讲,仍显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也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内容、规模与形式,最终会影响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
2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建议思考
2.1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规划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长期的教学计划中,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规定具体的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并对社会实践的形式、组织规模、实践基地选择、开展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全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员工作,让社会实践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使社会实践能够持续的、健康的开展下去。此外,高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转变以社会调查、参观实习、政策宣传等流于形式、表面化的实践活动,逐步向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类型上进行转变和创新。
2.2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学校应该建立专门化的社会实践组织机构,专职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项目化也是促进学校对社会实践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将社会实践项目化是该校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每年五月中旬由校团委响应上级要求向各学院下发社会实践主题,各学院积极组织发动学生,撰写上交项目书,且团队的人数控制在每队8~15人,以此充分保证项目运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对于上交项目书的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选出进入初选的项目团队,之后入选团队要经过公开答辩的过程,最后经过激烈角逐选出校级重点团队及其他院级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实践结束后团队回到学校再进行项目验收,并且申报评优,通过评优小组审核和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优秀团队,进而参评市级及全国优秀或最佳项目奖。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从而确保实践活动更加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效果更加显著。
2.3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方法建立合理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法及评价方法,如: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教务处、科技处、团委、专业教师、学生等代表参与评价;评价内容,分为实践活动之前的方案论证是否科学可行、实践日志是否全面、实践总结报告是否规范、体会是否深刻、宣传是否广泛等方面;最后根据总结材料、实习日记、实践报告严格考核每个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的成绩,算作学分、记入其学籍档案。此外,作为社会实践对象的一方,他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反馈评价也应该成为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依据。
2.4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高素质的教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专业指导,对于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该通过有力的举措充分调动起教师参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学校要从制度层面,将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纳入到社会实践体系中,使有能力、有专业的教师成为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学校可以考虑建立科学、全面的社会实践评价和激励制度,把社会实践指导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同等看待,并与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对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师,以及参与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第三,对于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树立典型,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2.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经费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高质量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访谈了解到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曾组织过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国家级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得到高校的资金支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许多明星给予的经费支持。而在充足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此次社会实践无论对参与组织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对帮助的留守儿童而言,都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