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第1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2013年,由福州市教育学院牵头开展的教学规范化研究课题组活动在我市如火如荼的展开。其中,由我主持的《7~9年级音乐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实施规范化研究》课题各项工作也在扎实地向前推进,课题着重从四个方面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实施规范化。

而此次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方法比对实验已接近尾声,通过课堂教学展示、问卷调查、数据比对,得出了一个义务教育阶段衡量音乐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否有序、有效、适度、科学的重要参照依据――“是否遵循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教学”。在实验数据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遵循“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教学”情况成正比,由此可见,这一参照依据对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主体”

1.尊重学生对音乐的自主体验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门注重体验感性的艺术形式,它的重要特征就是主观性,如此一来,音乐课应该要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在某些层面是没有所谓的对错答案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不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标准答案”,这种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的被动教学,只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限制其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而不是总由老师作标准答案式的讲解。

2.遵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

对于音乐学习,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只能使音乐教育陷入理性的泥潭。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必须是科学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的教学手段不是只有个别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专有的,特别是有些公开课,几乎成了特长生的专场表演。应该兼顾每个孩子是否参与到课堂中来,运用各种手段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根据他们的特点,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敲的敲、都不会的评价同学,让每个孩子找到在音乐课堂上的存在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

二、“教师主导”

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担负主导音乐教学的任务。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同教师应是一种合作和交流的关系,并非被动的受教者。尽管民主开放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出现课堂“失控”的现象,而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1.正确引导学生的喜好

我们都知道,流行音乐是青春期孩子的最爱,因此课堂上会出现两种现象:要么从不涉及流行音乐,要么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在课堂中播放大量的流行音乐。这两种明显不是我们提倡的良好的音乐教学,面对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这个现实,不在于在课堂上教多少,而是怎么教。要负责任地对他们这种非流行音乐不听的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深入研究如何让他们从流行音乐中学到知识,并提高音乐欣赏的品味。

2.教学方法中的教师主导

第2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手脑并用;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真正所能够具备的素质,往往可以通过多个层面的培养来体现。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深度地挖掘小学生的音乐才能,而且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发展,让小学生获得全面的成长。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儿童时代的学习潜质是非常巨大的,在良好的环境下,这些潜质可以被更好地开发。社会研究早已经证明,小学阶段开展诸多解放儿童天性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生接受到音乐教育之后,大脑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生理反应,为其音乐潜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音感必须在小学和幼儿阶段进行培养,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则人的听觉、乐感敏锐性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之后便是长时间的衰退。科学上的递减规律认为,在一个人能力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就需要一直保持适宜的教育辅助,在这种辅助教育的状态下,这个人的这种突出能力就会一直得到保持。

二、手脑并用的音乐教学概念

手脑并用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其教学观念应该保持对学生音乐兴趣、情感、理想、目标以及情绪的多角度培养,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采取手脑并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实践的教学课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手脑并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其目的不单是教育学生书本上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其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情趣和理念。

手脑并用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特点,体现在三个层面,分别是科学性、综合性及实践性。首先是科学性的教学特点,专家指出手脑并用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印象的深刻,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手脑并用的方法可以结合多种类的学科知识,不断地进行实践性活动和实践性教学研究,这样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是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在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妥善地解决教学和环境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办法,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三、构建手脑并用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第3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论文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经典力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日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文集》的出版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经典力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日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文集》共收录了学生实践辅导、教师教学辅导、学术报告、评论、杂文、回忆录、访谈录等各种类型的文章49篇。它是我国着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金铁霖先生几十年从事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文集》的出版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研究领域,金铁霖先生既是继承者,也是开拓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铁霖先生为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金铁霖先生一辈子从事声乐学习、实践、教学工作。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着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学习声乐。1963年,他辅导的第一位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从此,他与声乐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恢复建院,他应邀到该院任教,先后担任声乐系副主任、主任,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至今。

    在数十年的民族声乐教学生涯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科学、辩证、务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声乐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认真探索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运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阐释了他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思考,创建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气质、民族神韵、民族审美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长期的民族声乐艺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金铁霖先生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始终坚持既矛盾又统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理念,成功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声乐艺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现代声乐美学标准,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有机统一的声乐表演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混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感觉式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用特有的多维视角不断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的新领域,为学生的声学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成功地培养出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吕继宏、戴玉强等一大批着名歌唱家和歌唱演员,成功地打造了我国民族声乐的“金氏唱法”和“金氏品牌”。

    作为积金铁霖先生长期声乐教学探索之精华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充分体现了作者民族声乐教学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始终坚持的唯物、辩证的理念和追求。这些基本特点和理念追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论强调的是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统一和紧密结合。《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声乐艺术研究和声乐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的结晶,是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机统一的产物。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我们的研究成果、教学理论都必须是直接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总结,并且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集》提到的声乐学习需要经历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科学的自然阶段的“三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哼鸣唱法、母音练习法、反向提法、吸气提法、支点提法,微笑的运用、哈欠的运用、假声的运用,等等,都是金铁霖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练习法简单明了,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掌握。声乐教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是手把手的教学方法,老师象传统的师父带徒弟一样面传心授,在学生的练习中、在学生的演唱实践中进行指点、指导,教学生应当这么唱,不要那么唱。实践性是声乐艺术研究、声乐教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征。

    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是的基本观点。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恩格斯的话,任何一种民族音乐要想挤身于世界优秀音乐之林,要想站在世界音乐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音乐理论的指导。对中国的民族声乐来说更应如此。中国的民族声乐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它更需要大家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集》既是金铁霖先生个人声乐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也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极其宝贵的理论宝库。

    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金铁霖先生强调:“古今中外的声乐艺术,凡被人们所公认是成功经验的,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考验的。凭空想象、没有经历实践验证地去创造一种唱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经过反复地理解和消化之后,才可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指出:“声乐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是否可靠和正确,没有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这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在实践、唯物基础上的辩证法。

    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既有普遍、共同的东西,又存在特殊和差异的东西,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声乐教学的普遍性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强调既要始终坚持行之有效的普遍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又要应材施教,增强针对性。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紧密结合与有机统一,首先着力解决的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声乐教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发扬民族特色的问题。

    金铁霖先生在《文集》中反复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学,前面加了民族的限定词,因此,顾名思义,它更应当是民族的,首先要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才能走向世界。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俄罗斯的美声唱法,它们首先都是民族的,具有深厚的意大利特色、俄罗斯特色,以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才成为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先生就强调指出:“唱中国的作品就应该有个民族化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训练规格化,我们应当有民族自信心,下定决心来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事业”。

    在强调坚持并发展民族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反复强调,要积极学习国外声乐艺术,将他们好的训练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借鉴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先生本人早期就是学西洋美声唱法的,后来从事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洋传统唱法注意声音的统一、圆润、通畅,具有位置高、喉咙开、气息深的特点,容易获得充分的共鸣,这些对于民族声乐学习也是应当掌握的,完美的发声方法是各种学派和唱法所共有的”。

    但是学习借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丰富、发展、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教学。使我们的民族声乐教学更好地为繁荣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服务,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紧密结合与有机统一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针对性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问题。在具体的民族声乐教学中,金铁霖先生一再强调,既要努力探索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科学唱法,这种科学唱法就是共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唱法、共性的东西指导学生的演唱练习。金铁霖先生指出:“作为共性来说,不管你是民族声乐唱法,还是西洋唱法,或是戏曲、曲艺的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科学唱法的原则是共同的,所以,在训练方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

    在强调科学性、规律性、共性的同时,金铁霖先生也特别重视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学的特殊性、针对性、个性问题。他经常强调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一定要富有个性。他指出:“个性就是说,在掌握共性的情况下,你唱的东西,有你个人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和音色等等”。为了培养个性特色鲜明的歌唱演员,必须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4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和声理论教学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钢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学校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已经认识到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将和声理论教学与钢琴教学同步进行。但是,在高校进行钢琴教学时,落后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和声理论真正融入到钢琴教学环节中。除此之外,在进行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严重滞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中,和声音乐理论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且该门课程在学生今后的音乐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并没有认识到和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和声理论教学作为音乐学科基础性课程,也很很不受学生的欢迎。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和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不活跃,同时由于采取了不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和声理论都感觉到十分枯燥。落后的教学方法更使的和声理论教学难以技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和声理论课程的重视度严重不足,也是学生在学习和声理论的过程中不用心。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日后进行音乐学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学生的今后的提升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这对于学生学习钢琴以及其它专业课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解决当下的和声教学问题远水不解近渴。

(二)教学辅助资源少,实践性弱

高校钢琴课程中开展的和声教学理论基础性课程,目前高校在进行和声理论教学时,往往认为只要将和声理论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就可以,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采用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声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了,导致了我国高校在钢琴教学中的和声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考虑过通过丰富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没有通过辅助教学手段,展示和声理论对进行钢琴教学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单纯的听老师讲解,无法通过形象的方式感受到进行和声理论学习带来的世纪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低,学习兴趣低迷。

二、如何发挥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针对我国高校和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问题,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变革。本文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育技术方法,在和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讲学习和声理论对于帮助学生学习钢琴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在进行和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对这段音乐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进行和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中的和声部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解决措施,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增添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

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生动的教学形式,以及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理论知识教学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主动很低。高校钢琴教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是因为他们认为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不是很大,只要学好钢琴技法就足够了。很明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且这对于发挥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钢琴教学以及和声理论教学配备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文中上面提到的在进行钢琴以及和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的作用。又如,教师在完成和声理论教学任务之后,要让学生自己通过钢琴将自所学习到的和声弹奏出来,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钢琴技能。这样学生就会很直观的明白键盘和弦这样处理的效果,也就避免了老师讲一节课可能学生还是听不懂、不理解的情况发生了。

三、结语

第5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1.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当今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欢乐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中以“动态教学”的方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课程,从而充分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一些对于音乐课程的联想,学生们也就更加愿意去学习和体验音乐课程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和知识。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更加有利于践行音乐发展的创新。

2.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通过一些乐器使用的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小学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们的音乐动手实践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音乐实践性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这对小学生创造性思培养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

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法,这也就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模式,这对于学生们以后的音乐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那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方法呢?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

奥尔夫教学方法强调舞蹈、音乐、动作等多个艺术形式结合。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音乐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客观条件、课堂内容设置和学生的主观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走动、舞蹈、声乐;允许学生进行乐器演奏、独奏;允许学生进行合唱等。比如,在一堂小学音乐学习课上,对于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我让学生首先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让学生用击打乐器进行演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后,我又让学生按照旋律和舞蹈动作演示进行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惊人的,尤其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往往出人意料。针对学生的这个特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对所学的音乐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可以是演奏形式上的,也可以是歌曲内容。当然,教师应当进行价值方面的引导,避免学生将其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的歌曲内容。比如,在一节小学音乐鉴赏课上,我让学生对歌曲《春光好》的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述。多数学生用形象的口头语言进行了表述,一些擅长绘画的学生甚至用画图的形式展示了他们心目中的春光。最后,一个小组的学生还创作了一个关于春光的故事。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模式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了,而是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这也是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3.结合本土文化习惯

第6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音乐课;新课标;新教学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长期形成了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纯技术训练,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从而导致音乐教育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使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全新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淡化技能训练。传统的音乐教育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却忽视了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更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的许多功能,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尽快跟上课改的步伐,必须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观念,淡化技能技巧训练,使音乐能真正关注学生情感、兴趣爱好、价值观审美观的培养,并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作为主要任务。

3、注重个性发展。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定甚至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对待和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二、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照片、VCD、音乐、语言、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图文并茂,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给学生提供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为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2、提倡学科间的综合。淡化学科体系,强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学科综合也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放开手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音乐与各学科知识巧妙结合,使音乐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3、拓展音乐教育教学的渠道。长期以来,音乐教学的渠道是以教材为主的、封闭的、单一的、呆板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要扭转这种局势,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拓展音乐教学的渠道,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做到将学生带进广阔的天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不只是课本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只是成绩。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引向社会,引向世界。通过拓宽音乐教学渠道,学生会被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所吸引、所感染,他们就会自然而然融入音乐之中,从中尝到终身喜爱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三、钻研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知识不断更新,社会形势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向人脑的仓库里“装”知识,而是要改变“教会”学生知识为“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1、体验性教学方法――即以感受情感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听音乐的独立的感受与理解,并及时写出听后感,进行交流。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即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形成表现音乐的技能技巧,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表现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四、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过去音乐教学所体现的评价都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上,其核心是成绩评定,且评价方式是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老师个人的主观评价,并附加着老师的个人情感,使得学生得不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打消了很多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我们带来了新时期教学评价的新气息,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让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

1、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在评价方法的设计上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分层。在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情境体验与即兴表演练习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张扬个性自我表现,体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与体验的实验活动中,大胆地在组里在班上自信地给同学们演唱,以表达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相互合作中学会借鉴领会和使用同学们已有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让学生在成功时能以成功为动力,为新的成功去奋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使知识与见识的浓度达到互通共享。

3、自评,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使课堂气氛和谐,师生、生生关系融洽、民主。

第7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实践性音乐理论课改革

音乐教育哲学是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的学问,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①是在批判“音乐教育审美哲学”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笔者认为,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与忽视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指导不无关系。笔者仅就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展开论述,谈谈如何运用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抛砖引玉,促进高师音乐教学从理论到行为的转型。

从本质上讲,音乐理论课就是高度抽象化的音乐实践课,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二者通过有机联系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提出,解放了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对人们音乐思想的束缚,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呈现出对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淡漠,这与我国古代“善民心,感人深”的乐教思想背道而驰。当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智育化倾向,忽略其本身内含的文化性和语境性并与艺术活动完全隔离的现象表明,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自知自觉、音乐沉浸和自尊。那么,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就应在观念上突破“技术至上”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而不是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应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来说,更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指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教学技能的真实情景)中得到知识,并将所遇见的各种情景转化为自己教学实践的素材库,以此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音乐教师。

当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主要问题在于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师范性和知识的运用这一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通病。所以,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一定要进行实践性改革创新。基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那么高师音乐教育就应该将“师范性”放在首位,并将其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应该把他们作为未来的教师看待,更多地为他们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③,王耀华先生这句话融“师范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哲学思想,这与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④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有机链条,即理论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实践语境,这正是限制理论课程有效性和创新性的关键。

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论课学习更加注重知识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和再现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如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而非停留在知识的单向传输和师问生答的层面上,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的知识探求和教学场景,增加学生教学实践环节,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双项把握。鉴于音乐理论课与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紧密联系,高师音乐教育其他理论课程如基础乐理、和声课、音乐史等也应挖掘课程潜力,探索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我来当老师”“小组讨论与自评”“创意课堂教学”等特色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知识学习体系回归。只有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主动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学习运用于实践之中,亲身体验与检测自己的知识盲区,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对所学知识进行优化创新,实现自我成长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指导实现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改革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EliotEisner)认为:“课程评估的进程是高度语境化的,并且依赖于收集与教学语境的多层次和互动本质相关的大量数据。”⑤笔者认为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评估应融合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专业理论知识、师范技能、职业道德。第一,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应加强课堂讨论教学机制,使知识的学习与测评当堂完成,有效避免因期末考试复习时出现的扎堆现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第二,注重思维方式的变革,将师范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当堂研究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第三,以人为本实现职业道德完善发展。理论知识、师范技能、职业道德三者是一个有机体,三者的和谐发展是实现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总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基础,从音乐的文化性、语境性以及不同音乐文化的等同性出发,突破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束缚,并加强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研究与运用,探求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深厚内涵,以此来进行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

注释:

①埃利奥特提出的音乐的实践语境,主张任何音乐不可能在本质上比其他音乐更优秀。

②纳尔逊·亨利·莱昂哈德提出的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

③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改的新探索[J].人民音乐,2003.

④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9.

⑤戴维·埃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71.

第8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求音乐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契合点,力求在课程内容、教法学法、校本课程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音乐教学中,对二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领域的整合

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和课本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抛开教材,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主体经验进行教学。

例,追溯到1998我国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侵吞了我们的家园,当时为了挽救那些受灾的群众,我们艺术家用音乐鼓舞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来,如郭峰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永不分开世界的爱》,2003年的非典时创作的《你好吗》《真爱无

限》《因为爱》,唱出了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与挂念。由甲丁作词、苏越作曲的《姐妹弟兄》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双眼讲述着真情永恒,告诉我生命的嘱托有多重……”音乐纯真、圆润透明,深情又真切,一个爱的故事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他们重唤起对生命的希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传统音乐课程内容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程内容则既考虑音乐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这种综合并不是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音乐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此外,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地理、物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剧《猫》就结合了文学、舞蹈、美术、戏剧、表演等元素。

由此可以看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建立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了综合解决与音乐有关问题的能力。

整合过的音乐课,集人文、科学、技能于一体,在音乐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消除了音乐学科原有知识体系的界限,既有音乐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音乐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综合、延伸,促进音乐学科知识的建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音乐学习中实现一种整体的转变。同时,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拓展和升华,为音乐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整合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法、学法的整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劳动实践、总结、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即“做中学”。音乐新课程也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所以,我改变以往以音乐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少“填”多“引”,指导学生调查、访谈、操作、交流、评述、展示,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并教给一定的方法,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调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获得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摄影作品、雕塑作品、宣传画等等,然后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设计成形并加以运用。

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拓宽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

三、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安排有校本课程。我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湖鱼文化》考虑到寨桥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发达,水产资源丰富)和社会环境,设计音乐校本活动方案《音乐中的鱼》。

例:《音乐中的鱼》设计简案

【活动内容】

1.了解湖鱼文化的知识。

2.了解学习有关鱼的各种音乐,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活动过程】

1.学习校本课程湖鱼文化。

(1)学习课本第五章《文化中的鱼》、第七章《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相应的表格;(2)通过分组调查、访问、网络了解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调查报告;(3)分组调查:分四组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2.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进行研究与教学。

3.成果展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走访农家,学习有关鱼的表现技法,汇总成果,开办展览,切合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音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初步体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音乐,增强了对音乐的关注,领悟了音乐的独特价值,提高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

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线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加强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更应及时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王英奎.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9篇: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很多高校设置了音乐院系,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声乐教学。因此,必须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声乐教学能够更加合理、科学、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音乐教育,在各类高校中,都存在着音乐系,这是音乐教育的空前盛况。古往今来音乐教育是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是典型的代表。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演变成以歌唱为主的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教学方法、内容和理念,对声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不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对声乐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分析唱法,学生跟着教师试唱,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度缓慢,导致学生对声乐的不重视,使声乐教学成为最薄弱环节。同时很多高校对声乐课程设置不全面、师资力量不足、学习环境差,缺少自由练习的场所、乐器、时间,使声乐学习氛围差,表演机会缺乏。声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偏低的地位。

(二)课程内容随意

高校中声乐课程一般都是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导致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的编排更是没有科学依据,逻辑性较差,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也为构造完整声乐教学体系带来困难。

(三)忽视理论的培养

理论是学科的灵魂,是技能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声乐教学中设置了理论课程,但其所占据的教学比例很小,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理论的忽略。而声乐理论恰是音乐实践的根据,从教育的方面来看,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缺乏实践技能指导

高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地使用声乐技巧、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我国很多高校只在毕业前进行短时间的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忽视对声乐实践能力的指导,阻碍了学生将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对教学来说,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材的筛选方面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类型、演唱的程度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要合理地选择教材,尊重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声乐技能提升。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改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丰富的课程内容,例如:声乐发展史、外国音乐欣赏、声乐美学等。

(二)运用现代技术,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抽象的声乐理论和声乐发展史无法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差,无法体现声乐本身的魅力和价值。而现代技术的引入,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简单易行,不仅完善了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够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到著名的音乐会和知名歌唱家的演唱,从而对比两种声乐的异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加强理论教学

声乐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而在高校中对声乐的教学普遍忽略理论,一味重视声乐技巧的传授。学生也一味地加强技巧联系,而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因此必须加强理论教学。首先,必须加强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快地吸收后续的知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知识也是声乐理论中关键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器官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支配,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四)加强实践技能的指导,提高实践水平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感染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切勿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声乐知识、提高声乐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增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巧妙的运用到歌唱中,使声乐教学得到延伸,展现声乐的魅力和价值。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娴熟的将声乐知识和技巧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校方应定期举办歌唱比赛,这是最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情感的有效融合,提升歌唱技巧。在赛后,点评学生歌唱的优点和问题,开展有效的声乐教学。

四、结语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各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定期开展积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促进声乐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音乐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年课题,项目名称: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发展的高师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1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