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高;艺术班;声乐教学;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97-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余姚市教育局于2006年规定音乐、美术、体育等属于技术性的专业特长班,只能在职业高中开设。于是我校的音乐班就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了,这同时也给我们专业老师带来了压力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声乐是音乐生必修的一门特殊学科,高中阶段大多数人结束了变声期,声带相对稳定,这可以说是声乐初级学习的黄金阶段。就算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声乐的专业学习,只要在三年内经过规范的学习达到音乐专业高考的水平难度是不大的,而同等情况下要在器乐学习上有很大突破,超越一些器乐“童子功”这样的几率是很小的。声乐作为高考专业面试的必考内容之一,有一定的难度,但相比钢琴和视唱练耳,声乐更加有突破性,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喜欢去学。
我希望通过实践性的研究使职高艺术班初级的声乐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声乐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老师重视初级声乐教学,实现声乐专业良性循环,为学生未来声乐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职高音乐班声乐教学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高等艺术教育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有的是来自普高艺术班,有的是艺校学生,他们当中除了极少数从小接受过专业学习外,大部分生源专业起点较低。声乐学习涉及的内容很广,其中关系密切的是试唱练耳和钢琴,这些也正是浙江省音乐专业统考的三大科目。其中声乐在浙江省音乐专业统考科目中的比重占35%。从各大音乐学院自主招生的小考报名情况来看,考生中报考声乐专业的人往往是最多的,可见声乐在短时间内能达到较高的水准,声乐教学理所当然的成为提高艺术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最好的突破口,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艺术高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二、职高音乐班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认识学生现状。从音乐生性别比例来看,女生占80%以上,这说明:音乐班的声乐辅导,主要是面对女声的训练和培养。从声音特点上看,女生的声音特点主要是:自然声区较窄,容易适应假声演唱,因此向女高音发展的学生比较多。男生的声音特点主要是:以本嗓演唱为主,换声区很难过渡,唱高音十分困难。从生理结构上看,男生的肺活量比女生大,气息更容易支撑,但是由于声带的不同,女生的音域比男生更宽广。从心理素质来看,女生更加富有表现力,会模仿教师的表情,男生不善于模仿,但是一旦他们有所进步和感悟后,对声乐学习会更加执着,但现实情况大多男生比较懒散,因此,对于男生训练,即要严格督促又要多鼓励,多激发。
2.练声与呼吸方法。声乐入门教师都会先采取练声,常规的发声训练,大都从自然声区开始,从低音向高音扩展。在假声有一定音量和歌唱状态有所稳定的情况再向中低声区或高音区过渡,来拓展音域。在练声时老师会讲呼吸方法,首先,用鼻子吸气。鼻子是呼吸的必然通道,声乐教学中大都用“闻花”的感觉来练习呼吸。但是鼻孔呼吸时嘴是闭上的,不利于口腔和喉咙的打开,吸气时容易引起肩、胸上抬、脖子紧张,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较少采用。所以一般都是采用口鼻同时呼吸的方法。同时,学生一边练声一边体会还会发现:开口吸气时,与歌唱发声的状态几乎相同,同时与生活中“打哈欠”的动作也基本相同,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歌唱状态的形成,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3.观察学生歌唱动作并纠正。初学者往往无法感知自己的歌唱动作是否规范,需要教师对学生歌唱动作进行实时观察,主要包括吸气动作、舌头位置和头部动作。第一,吸气动作。主要观察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表情是否自然,腰部是否撑开,双脚是否稳稳的站立,不能把肩膀抬起来,也不能将腹部都往内收缩。第二,对舌头的位置。歌唱发生时要求舌头放平,舌根不能拱起或者后缩,这样会严重堵塞呼吸的通道。放平舌头的同时,要将软腭高高抬起,可以将手放在耳窝下面的关节部位,感受上下关节完全打开的状态,以此分解喉部的力量。第三,对于头部动作。主要观察学生的头部是否僵硬,在唱歌过程中最好根据高低音区的不同,做轻微的调整。有些同学唱高音时,脖子上的动脉会爆出来,说明脖子僵硬了;又有些同学唱歌时头往后仰,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头部运动,应避免并控制好。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
声乐课堂同时也是培养师生情感的课堂,但往往很多老师注重讲授技巧而忽略了这一点。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声音条件一般,加上又是初学者,教师往往把教学重心放在提高歌唱的发声技巧上。虽然教学是很有层次的,学生也知道了一些发声方法,时间一长过多的发声技巧训练不但没有解决技巧问题,反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技巧负担。他们所思考的和向老师请教的都是有关气息、咬字等技巧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上高中声乐教材音响资料的缺乏,很多学生可以说是“井底之蛙”,他们没有看过一场正规的音乐会,也很少有关于声乐配套学习的书籍,他们接触的声乐知识局限于课堂,听的仅仅是老师的范唱。因此,学生们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的空间想象力,就更不要谈在声乐教学中挖掘音乐形象了。
三、职业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的改良政策
我校艺术班一周上课5天,其中专业课为8节(4个下午),其余时间为文化课。职业高中音乐班起步比较晚,所以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总结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创建一套艺术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使声乐教学语言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我们在声乐的课堂上可以发现声乐教学所使用的语言依然抽象和缺少规范化。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喜欢用“位置”向学生提示,还有的用“像说话一样唱歌”、“唱高音声音要关闭”、“在胸口上咬字”;甚至讲什么“要把字咬在脑门上”、“字的位置在头上”、“你把字咬到嘴外面去”,等等。事实上,这些“用语”都是不符合严谨的声乐教学科学理论要求的,易将学生引人学习艺术歌唱技能的“误区”。因此,声乐教师要以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教学语言解释艺术歌唱嗓音发声机能训练问题,即使是比喻,形象的表达也要有头有尾,且语言要通俗易懂。老师的语言表达要反复实践,首先要在自己身上行得通,有些老师引导学生的话连自己都没这种体会,这样学生也是很难体会到的。我认为每个老师都应该注意自己声乐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如果形成一个体系了重要的几点就要固定下来,反复强调不能每次说的都不一样,将学生引人学习艺术歌唱技能的“误区”。
(二)重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所做的练声曲是非常简单的几个音组成的两到四小节练声曲,内容雷同,唱得久了就是机械运动,一点都没有乐感,大多只注意声音技巧。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经典的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我先是从《阿布特实用歌唱教程》中的第三部分唱名练习开始。首先因为此部分练习从音域上比较适合初中级程度的学生,其次每一条练习曲调简洁、易唱、易记,同时也可把一些音域不太宽、旋律进行平缓的歌曲的曲调,选用学生发得较好的母音,在不同的调上移调练习,在练习时带上歌曲原来的情绪,要求富有歌唱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练声方法。
练声曲对声音的控制有很高要求,训练时演唱要有线条感,富有歌唱性,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画圆圈,让学生找到线条,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连贯。当然如果是跳音练习曲,那可以让学生手放在腰部两侧,感受腰腹的扩张和弹性带来的短时爆发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练声曲中也有各种声乐技巧的练习,如三连音练习、渐强渐弱的练习、快速的上下行音阶练习等等;有规定的换气点,它可以加强声音的流动,增强学生的旋律意识。因此适时地选用练声曲对学生的声音训练是十分有效的。
(三)加强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在音乐班的声乐教学,常常片面地停留或强调声音的外在质量,只关注学生声乐技能的获得,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表现的培养。老师认为初学者主要是训练声音,情感的处理到了大学里可以再挖掘。其实,任何只重视“声音”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那种只重视技巧的传授,转变到重视情感体验引发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让学生养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的习惯。
在实际中最首要的也是符合高中生学习能力的是加强表情训练。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坚持有表情地范唱,如:笑肌抬起、眼睛有神、眉毛上扬等等,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可以让学生多照照镜子来感受好的表情状态。久而久之使学生习惯成自然,演唱时一开口就有相应的表情。表情通常与人的内在情感是一致的,只有对歌曲的情感不能准确把握的人才会在演唱时滥用表情。因此运用表情是训练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声乐 气息 方法 教学
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采。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懂得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健盘乐器的演奏能力:在演唱方面不仅自己能唱,也要使青少年懂得歌唱生理及歌唱心理,歌唱的技能上也要适当掌握。笔者就从心里、方法、基础训练三部分浅谈自己的声乐教学经验。
一、注重心理教学
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变声期内。上课时要提醒学生这是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不必担心及烦恼。只要适当的保护和正确的用嗓就行,如遇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就把歌曲适当变调。使用正确的唱歌技巧等,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教师要做到动脑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爱唱歌。
笔者所在学校的百灵社团,是针对爱唱歌的孩子开的一个社团。孩子们都愿意唱歌。非常不错,但笔者的要求是,不允许大声唱,不允许用最大的力量唱。开始孩们不懂。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声音就产生了一定的共鸣。其他同学听到后都觉得很美,她们都受到了影响。现在在音乐课堂上几乎所有学生都愿意唱歌。因为他们认为不用大的声音也能唱好歌,在教学中笔者不断鼓励他们。说他们的声音不错,很有特点,要加油啊。具体什么特点他们不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希望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愿意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声音唱歌,现在在笔者的课堂上除了爱唱歌的学生之外就是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唱歌者。
只有愿意唱歌。他才能去学习唱歌。教师才能在这个堂上讲述关于唱歌的知识。
二、注重方法教学
学习歌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歌唱的器官小部分暴露于体外。在歌唱时可直接受大脑支配。其余大部分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间接控制生理功能的目的。所以要想立刻改掉歌唱时的弊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时间的磨练。
发声是根据发声生理学研究。人的嗓音的整个音域中。最自然、最容易发出的又最省力的。是人们用于说话的一段音区的声音,声乐上称为“自然声区”。也叫“中间声区”。发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的基本手段。是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唱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变声期嗓子的明显变化就是哑嗓。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反映。合唱队中有位女同学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在一次练习中发现这位学生的牙关并没有打开,偶尔一次打开声音状况还不错。笔者让她单独演唱了两遍。第一遍,不予她说方法,让她用自己的方法唱。可唱到一半她停下来说老师我高音唱不出来,确实牙关没打开怎么唱都觉得压抑。怎么能唱上去,怎么能有好的声音。在鼓励下她吃力的唱完了一遍。第二遍的演唱笔者要求她每个字都要打开牙关,要撑住气息。这位学生也挺聪明。看着我的嘴形带着气息很轻松的唱完了第二遍。而同学们也惊奇的发现,这位同学第一遍的演唱声音是沙哑的,高音上不去。而第二遍的声音却是非常干净。所以接下来的集体演唱中,几乎所有的学生也能够尽量的打开牙关,笔者把这个例子在每个班上音乐课时讲出,现在学校每一位学生都知道唱歌要打开牙关。
抓住一些特殊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予学生讲空话。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得到概念,获得方法,让学生用脑袋去思考音乐,去实践音乐。
三、注重技能训练及基础训练
歌唱的方法很重要。呼吸却是重中之重。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在意大利美声学派中就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练习声乐不能够用喊嗓的方式进行,尤其是男生更不行。必须要用气息带动,这样才不会造成嗓子受损。到底怎样运用气息,实际上很复杂、很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模仿迪里拜尔教学中的弯腰找腰部气息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学生找到了腰部的气息位置,要把气息保持住我让学生在腰部系一条绳子。用力绷住腰部,要求学生把握好吸气的状态,顶住气息。这个效果也很不错。
既然教的是声乐,那就先说说什么是声乐。声乐有人称它唱歌,其实,唱歌与声乐不同。为什么说歌唱和声乐不同呢?我认为,每一位有健全语音、语言的人都能唱歌,只要想唱,完全不用考虑音高、音色、音强、音长等因素,只要能抒发自己的心情,发泄自己的情绪就行。这也是我们经常在路上、公共汽车上、娱乐场所中所听到的歌声。歌唱人的目的主要是自娱自乐。那么声乐就不同了。更准确一点说,应该叫声乐艺术。它是美好的声音和优美的音乐的结合,它运用演唱中的吐字、咬字、行腔、音量、音色变化等很多技巧,深刻地表达了歌曲的意境,创造性地表现出深刻感人的魅力,使听者受到感染,发出共鸣,给人以艺术享受。总之,声乐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复杂的。在我们周围所接触到的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美声唱法”是从意大利语“Belcanto”翻译而来。直译可为“美的声音”或“美好的歌唱”。美声唱法讲究是音色的优美和气息的自如,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平滑,匀净。它要求演唱者用半分力演唱,唱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流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头声)自由地唱出。美声唱法是人的全部声音最精的提炼,是17世纪以来意大利歌唱家们所有声乐的统称。因此,它已被世界多数国家的专声乐家们所公认,并被视为最正统的歌唱方法之一。至今,欧美各国一致认为它是歌唱技巧的最高理想,也是各国歌唱家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我们所教的高一特长生(也可以说是声乐的初学者)她们对声乐及美声唱法的概念不清楚,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再加上没受过正规训练,各人嗓音条件不同,使得她们在声乐方面的程度参差不齐,毛病较多,所以我根据这些特点,为她们制定了三年的声乐训练计划及目标,而这一学期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即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呼吸(气息)的运用是声乐专业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方法和技巧的基础,是发展歌唱能力的起点,更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的未来。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说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获得正确的呼吸方法呢?
呼吸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吸气肌与呼气肌收缩拮抗产生的能量,所以呼吸训练实际就是对这两组肌肉的锻炼。在训练概念上应该明确两个问题:第一,艺术发声过程中,吸气肌群始终处于积极工作状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应以训练吸气肌为重点。第二,在训练实践中应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锻炼肌肉的能力;一是训练肌肉活动的技巧,和在一定技巧的掌握上正确地运用能力。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呼吸幅度――肺活量的训练
早晨起床后,在室外清新处,舒腹展胸,作缓慢而又均匀平稳的深长呼吸10-20次,然后再做急吸急呼10-20次。这种简单的方法,主要是锻炼呼吸肌的能力,扩大呼吸幅度,增进肺活量。肺活量是每次呼吸最大程度的换气量,肺活量大,自然有利于发声(便于发高音、强音、长音),这只是相对的(如前所述,关键在于气息的控制技能)。另外,应该注意平时训练要尽量扩大呼吸幅度,但在演唱时,只能使用肺活量的3/4- 2/3(平易节段可用1/2),而不应尽全肺活量来吸气,因为吸气过满,肺内压过高,胸壁僵紧,极难控制气息,容易造成“气冲”、“漏气”、“气息不稳”等不良后果。
2.气息控制能力和技巧的训练
A.平静而迅速地深吸一口气,稍做停顿,同时举起一掌,置于嘴前10厘米处,然后做缓慢细小而均匀的呼气(手掌能明显感到呼气的强弱是否均匀,直到呼完为止。可重复10-30次)。
B.快速尽力深吸一口气后,以自己刚能听到的轻语声来数一、二、三……等数字,或唱1、2、3……7音阶,如此反复,要求男生每次坚持40秒,女声达30秒以上,反复10-20次;再用演唱的音强唱音阶10-20次,要求男生每次坚持20秒,女生1 5秒以上。数数唱音阶的目的,是使自己能听到声音的大小,以便测知呼吸是否平稳、均匀,要求声音强弱前后一致。
C.快速深吸气后,以各种长短、强弱和不同的间歇交替呼气,每种各做5-10次,然后再做“渐强”、“渐弱”呼吸各5-10次。
3.胸腹式呼吸的分别训练
做这种呼吸训练,最好取直立,同时将两手分别平置于胸壁和腹壁上。
A.胸式呼吸:缓慢地有体会地尽量运用胸壁提肋肌的力量来吸气,同时还应用腹肌收缩来抑制膈肌的下降活动(即尽量减少腹式呼吸成分),吸到最大程度。这时(1)可感到胸腔内压增大而吸气较浅;(2)可看到胸廓向四周扩大而下腹凹陷。(3)两手的触觉是在胸壁上被擎起,腹壁塌下,可做5-10次。
B.腹1式呼吸:胸壁(提肋肌)尽量保持相对的松弛而静止,单纯运用膈肌收缩作深吸气,这时会感到吸气很深,似乎直下腹内,同时腹部被擎起,而胸部基本不动,并可看到下腹鼓起,而胸廓基本不扩大。然后运用腹肌收缩,平稳地呼气,可反复做5-10次。
C.胸腹分段连续呼吸:先做胸式吸气,吸到最大程度时控制住(不呼气),然后再以膈肌收缩方式,继续吸入一部分空气,最后平稳地呼气,可做5-10次,或先做腹式后接胸式。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08-02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一)气息的误区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者在唱歌时发声的源泉和动力,要想拥有精湛的歌唱技巧,就必须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这也是对一个歌者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就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气息的养成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区,这使得他们难以养成良好的歌唱呼吸方法,直接影响了他们歌唱水平的发挥。
1.错误的深呼吸方式。在声乐教学中一些声乐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强调“吸气要吸到腹腔和胸腔横膈膜的位置,要撑开、扩大”,于是一些学生就遵从教师的指导,很用力地将横膈膜扩开,以获得所谓“好气息”的支持。其实这样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气息,还会对他们声音的流畅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声音出现没有穿透力、位置低、流动性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更甚者还会损害发声器官,影响声音的表现力。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除了教师的错误指导外,就是学生在日常的声乐学习中没有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结果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2.错误的收腹方式。一些学生在唱歌时往往习惯于提着气,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声音出现无控制的挤咔、喊叫的现象。这要归咎于声乐教师的错误引导,在日常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要求学生收腹、提着气去练习。但是从声乐的理论上来讲,在良好状态下呼气和吸气肌肉群它们之间的收缩、对抗绝不等同于收腹。腰围肌和小腹它们是为了保护横膈膜的下沉而进行收缩、对抗的,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使肺底部充满气,使呼出得到控制。而在歌唱时采取收腹的呼吸方式,则使这种对抗的可能性被完完全全地打破了,这样就使歌者在歌唱时的呼吸状态呈现出了高位的状态即胸式,在这种状态下经常会出现由于胸的上部太过紧张而导致下巴、喉等其他发声部位的紧张,抑或是由于肩部提胸的原因出现僵硬的现象而不能放松导致气浅等,这些都会大量地消耗歌者的体力,使歌者在歌唱时感觉到累,并且不流畅的声音也会造成声音出现半截状的效果,进而降低了声音的表现力。
(二)划分声部的误区
由于身体的发育每个人都会经历变声期,在进入到变声期之后女生的声带相比较之前变厚变宽了,进而说话的声音也变的厚实了,如果这时候教师还采用学生变声之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用真声来唱歌,那么就会发现学生在音域方面始终唱不上去,声音较刚较亮,但有些教师却没有发现这一点,而错误地将学生划分为女中音或女低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在对男生进行声乐训练时,无论学生在歌唱时的呼吸通畅与否,不对其声音、音色进行分析,也不考虑学生嗓子是否生病,只要不能喊出高音的学生一概将其视为男中音或男低音,而只要能够喊上高音的学生就将其看作男高音,而通过这种方法筛选出来的所谓的女中低音、男中低音只不过是以大本嗓压喉的方式来进行歌唱,男高音也只不过是喊叫式的。
(三)共鸣的误区
20世纪德国著名的抒情女高音伊丽莎白?舒曼曾经说过,不是只有一个部位才存在共鸣,每一个音都需要借助口、鼻、前额、面部等共鸣区。她在教授学生如何共鸣时,时常让学生通过幻想在自己的鼻部到前额有一架梯子,这架梯子从前额的顶部一直延伸到鼻部的后下部分。一些声乐教育家指出,声音的共鸣是通过那些附加的振动,针对单个乐音而进行的加强和丰富,它是发音体最初开始的振动与同时产生的一些振动相混合的结果。可见歌唱时关于共鸣腔如何运用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各流派对于它的说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声音在经过声乐训练之后应该是甜美的、明亮的、自然通常的、圆润的声音。但有些学生因为对声音的共鸣认识不足且存在一定的误区,为了片面地寻找声音上的共鸣,于是就故意地缩着舌头、压低喉唱歌,用力把声音唱得明亮,更甚者颈部青筋暴露、下巴收紧不放松,结果唱出来的声音变得僵硬、粗涩,毫无半点美感可言。
二、修正声乐教学误区的具体对策
(一)学会正确的方法来调整气息
1.采取胸腹式的混合呼吸法。胸腹式混合呼吸法即呼吸方法以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胸式的呼吸法,这种混合式的呼吸方法可以使歌者在歌唱时灵活、自然、轻松地进行正确的、舒服的联合呼吸。在深呼吸时,气息一定要到达肺的底部,沉到腹部和腰部,先叹气,叹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吸气,吸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唱,在叹气时一定要保持放松的状态,使气息降下来。同时还要将歌曲深沉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深呼吸当中,做到声情并茂、轻松自然、舒展美好。在歌唱中运用到闻花式呼吸法、哭泣式呼吸法以及下支点式的吸气法是胸腹式呼吸为最良好的状态。
2.采取正确的收腹方式。歌唱时的呼吸应是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任何费劲的、过分收腹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准备充足的前提下集中精神,之后将身体逐渐地放松下来,有规律地、慢慢地进行呼出和吸入。在发声时,腰部和下腹部要向下向外扩张,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下巴和喉部的压力,减少在歌唱时出现喊叫的现象,对调整共鸣腔具有有利的影响。同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还要注意到,歌唱时应该将气放在声音的下面,收腹但不要将气推向外面;双肋扩张和收腹可以同时进行;在进行高音阶段的歌唱时,后腰要用力地顶住,同时收紧小腹,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才会结实有力;在发音之前就提早吸气,这样有利于将喉咙打开。
(二)采用合适的声乐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变声或是生病而影响声部划分的情况,声乐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多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根据实际状况给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在了解到一些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时,教师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混声来歌唱,对于女生要让其用假声来练习,并对“u”母音做自上而下八度音阶半音的练习,若能协调好声音和呼吸之间的关系,那么声音的质量很快就会得到提高。对于男生来说混声训练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时要要求学生在假声的位置用真声来歌唱,使歌唱尽可能地保持在高位置,这对于声音的通畅是十分有利的。按照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声乐练习,就可以对学生的声部做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划分。
(三)正确理解共鸣
在歌唱时要想使共鸣更加自然、通畅,学会如何打开喉咙是关键,绝不能采取压低喉咙的方式来歌唱,要先将声音送到头腔,之后带动头腔和鼻咽腔同时产生共鸣,人体的各部位只要是能够参与到歌唱中就要将其充分地调动起来。同时鼻咽部和后咽部要有张力,舌和下巴也要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只有如此才能产生更好的共鸣和更加美妙悦耳的音色。
参考文献:
[1]肖眉雅.歌唱共鸣原理及作用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李飞.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观念带来的桎梏[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
[3]林颖.谁能创造奇迹?——声乐教学圈里的那点事[J].内蒙古艺术,2011,(01).
[4]史春梅,金顺爱.伊犁师范学院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幼师声乐课所采取的分组教学,是由幼师声乐课程设置和课时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班级每周只有(大都不超过)两节声乐课,由于课时所限,只能将一个班分成两组,即:第一组(或A组);第二组(或B组)。而且,这两组分组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考核测试分组法:这种分法是让全班每个学生演唱一首或一段歌曲,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记录和点评,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声乐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及风格特点分成两个组。不言而喻,声乐基础程度高且声音条件好的分为一组,声乐基础较差、声音条件不好的分为一组。第二种:按学号平均分组法:这种分法是按学号先后顺序不分基础和条件之优劣,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由此产生两个声乐小组。比较以上两种分组方式而言,第一种分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有声乐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首先肯定他们的歌唱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指导和训练,给他们以助推力让其好上加好,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而针对较差的一组也要肯定他们的接受能力并加以鼓励,因为轻率地否定和打压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自卑感,影响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就学习声乐而言,他们如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经过一点一滴的灌输和耐心的指导,使他们逐步摸索到发声方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树立自信心,他们的声乐水平会稳步提高。而第二种是学号先后顺序不分基础与条件之优劣,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由此产生两个声乐小组。这种分组模式则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格地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据笔者调查和了解,这种情况的确存在。教师对学生不加以了解,不掌握具体情况,而且不遵循教学规律,使小组学生声乐基础和声音条件参差不齐,给指导训练、调整声音带来困难,因为,倘若“就高不就低”会造成基础差程度低的学生跟不上进度与节奏,如果“就低不就高”就会影响基础好程度高的学生进度,使他们吃不饱。与此同时,也给安排声乐曲目带来困难,因为布置程度高且难度大的歌曲,好的(高水平的)学生能顺利完成,而差的(水平低的)学生却完成不了,这样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产生自卑感。倘若布置程度低且难度小的歌曲,基础好的学生又不屑一唱,由此,会使基础条件好的学生徘徊不前,进展较慢,声乐水平和进度受到制约,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给声乐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给整体调整造成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分层次教学其思想,受益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启示。这种分法是让全班每个学生演唱一首或一段歌曲,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记录和点评,这样有利于今后的声乐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在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及风格特点分组。这种分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声乐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歌唱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指导和训练,给他们以助推力让其好上加好,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具体如下:A组:声乐基础好、声音条件好的一组。B组:声乐基础和声音条件较好的一组。C组:声音条件好且有民族特点的一组。D组:没有声乐基础、声音条件较差的一组。以上是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声音条件和不同风格特点,分层次所划分的,其中:A组,这组学生声乐基础好、有程度,声音比较成熟,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应在原有基础上,侧重于系统地调整科学(美声)的方法训练,同时相对应地安排适合学生的有一定程度与难度的曲目,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以科学的、系统的指导,从而提高幅度大,使歌唱基础更牢固、状态更稳定、声音更规范、进步更快、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以致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继续发展歌唱技能的空间。B组,这组学生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和声音条件,但声音不成熟,歌唱状态不稳定。通过认真而细心地指导、调整和训练,逐步形成科学的歌唱方法,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学生的声乐曲目,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而积极的歌唱状态,声音越来越成熟,进步越来越明显。C组,这组学生有条件、有嗓子,民族(味儿)风格较浓,个性较强,因此,不能将其混入A组,否则,久而久之会消减其民族风格特点。应该在传授科学方法的前提下挖掘潜能,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基础上,保留个性特点,发展民族风格,同时,安排有针对性的民族歌曲,使其音色更甜美、明亮,并唱出属于他们自己这件“乐器”的美妙声音。D组,这组学生嗓音条件差,没有声乐基础,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歌唱接受能力,不能贬低、否定和打压这组学生,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应从声乐教学的基础入手,耐心地给学生讲授声乐理论基础知识、科学的歌唱方法,让学生了解“人体这件乐器”的发声原理,同时,教师要相对应地安排为学生打基础的初级声乐曲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沿着学习声乐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体现兴趣爱好和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还有一种情况: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师的生源也发生了变化,近几年适当招入了男生,受两组分组教学所限只能将男声组编入两个女声组的其中一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不便。第一,男声和女声其声部(也可称声种)不同,从声乐学的角度讲,女声(女高音)比男声(男高音)实际音高要高八度。第二,学生本来声音概念就没完全形成,声音不稳定,再加上男女混声,在发声训练时,不是女声将男声带跑了(此情况居多),就是男声干扰女声,因而出现跑调、声杂等不好的声音效果,给发声训练带来了困难,常常顾此失彼,笔者了解到许多教师都受此困惑。最好的办法是:先将男声单分成一组,这样单独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效果会更好。
三、适当采取组间交流的教学模式
这种组间交流的教学形式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即:水平高的一组与水平低的一组交流;美声组与民族组交流等。以水平高的学生激发水平低的学生,并向水平低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和体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更有成就感,同时,鼓励水平低的学生不气馁、不灰心、厚积薄发、努力赶上。而美声组与民族组交流则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中了解不同音色、不同唱法和不同风格的声音理念,使学生开阔视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体现灵活性与阶段性的特点教学
关键词:美声唱法 择师 歌唱语言 声音 作品选择
一、什么是美声唱法
按字义讲,“belcanto”即优美的歌唱,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是一种发声方法,同时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所以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使用的发生方法较其他唱法而言,喉头的位置较低,从而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这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字正腔圆”;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这也就是“柔声唱法”。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美声唱法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二、美声初学者的基本要求
首先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打好基础并进行系统学习。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点,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个好的嗓音就可以学的很好,但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基础上还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包括学习歌唱方法,还有专业知识等。其次,初学者会对自己进行错误的自我声部认定,这也是不可取的。由于每个人的声部和音色的不同,因此,在声乐学习时,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定,也许错误的自我认定,将会对自己以后的声乐学习产生严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歌唱训练之前声部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由于初学者没有正确的择师观,没有正确的自我认定观,他们选择老师的理由很无厘头,觉得任何一位声乐教师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因此往往会选错老师。对于美声初学者来说,打好基础很重要,在打基础时,需要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老师加以指导,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每位同学的特点进行教育,可避免初学者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初学者在择师方面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男教师应该教男生,女教师应该教女生,高音只教高音,中音只教中音。择师的途径一般是通过别人的介绍或根据教师的名气。其实,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适合教各个声部,对每种唱法都能很熟悉。
对于择师方面可以有以下这些方法:第一,可以看他已有的教学成果;第二,可以先跟堂学习,了解他的学生在音质、音量、音域、学生的歌唱表情和歌唱器官有没有异常现象,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存在,那可以说明该老师的方法正确。因此这样的老师可以进行选择。
四、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声乐初学者,能拥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学习声乐最首要的基础任务。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某种事物,才能决定某种事物的正确发展。声音的连贯是美声唱法最重要的技法。起音要准确而稳定,音色要统一而优美,音波要平稳而自然,歌唱发声时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部位要统一而又连贯。比喻:歌唱时的每个字都好像是珍珠,而声音仿佛是一条线,要用声音这根线把大小一样的闪闪发亮的珍珠穿在一起。具体做到如下几点:1.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2.发声、咬字部位要统一,子音的发声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前半部分;母音的发声位置大多在口腔的后半部分;声音的共鸣位置始终要放在头腔,或说放在面罩共鸣里;3.要有良好的音乐修养;4.声区要统一;5.克服不正常的音波。
五、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
对于声音训练,初学者需要注意到以下:
(一)歌唱的基本姿势,站立时要求自然,虽然站立时人的身体会产生一些力量的支持或者有一定紧张度,但也需要身体的自然放松。
(二)歌唱的呼吸,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吸气、呼气、气息支点、用气的不同方法、换气、训练歌唱呼吸的方法。
在美声初学者的学习中,存在着重声轻字的现象。歌唱时由于字音的不清晰,导致歌词语意含混,让听众不知所云,甚至影响演唱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实践证明,没有解决好语言关,不但会影响歌者的艺术表现,而且会影响到歌唱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对于美声唱法的学者,不太愿意唱中国歌曲,很多人认为唱中国歌曲会影响到通畅自如的发声,甚至认为中国歌曲不如外国歌曲好唱,但又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深入学习、研究歌唱语言的规律。
在表达方面,首先要做到有感情地去朗诵。这种感情必须是准确的,由心而发的。但是通常初学者很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在读歌词原文的时候从音响来听起来特别别扭,不像他们自然说话的时候共鸣那么优美了。越是让他(她)还感情,声音越怪。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们的身体没有适应用这种语言方式来表达,这种不适应表现在生理机体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我们用母语表达时不会去过多的想舌位、音节、重音等的技术因素,而是全身心的去表达感情。
如G・柏伊西埃洛曲的《我心里不在感到青春火焰燃烧》,这首作品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训练级表达:
第一,根据组成特点找出作品中属于带鼻腔的元音音节如下:
第二,根据带鼻腔辅音元音的发音特点先进行朗诵练习,注意口腔元音歌唱状态的保持和鼻腔辅音的适度连接。第三,在口腔元音和鼻腔辅音连接清晰、自如的基础上结合作品旋律的旋律特点有表情地演唱。
六、演唱作品的正确选择
一般初学者会存在一种急于求成的心里现象,总想尝试一些高级的歌曲,这样反倒使自己的声乐学习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就初学者而言,在初期需要进行专业的且进行系统的训练,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循序渐进的在歌曲上加强难度,通过歌曲的难易程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针对以上所写,由于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声部也就不同,因此,在歌曲选择上需要根据自己的声部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
(二)随着自己声乐学习的进步,会渐渐的由初级的学者向中高级迈进。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现有的初级、中级、高级的阶段进行正确选择作品。
声乐练习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才能逐渐使嗓音得到稳固的发展,此外,人对自己嗓音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也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深刻、由一般性掌握到纯熟性运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郁青.声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一、台风
台风,包括台步、站位、面容、目光、形体表演动作、谢幕、服装、化妆等等内容。声乐表演是听觉的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因此,平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优雅大方的演唱风格与气质的培养。
比如,上课开始时,我经常找一、两个学生到教室前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曲,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从一开始不敢演唱到很落落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歌喉,收效明显。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又经常播放一些独唱、合唱的视频,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呼吸
“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声乐老师都强调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呼吸在发声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歌唱训练,对声音的概念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并常带有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如喉头上提、声音卡紧、舌根音、鼻音、白声、漏气以及声音不正常的颤抖等。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多由于呼吸不正确造成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给学生讲清这些不良习惯给嗓子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好的声音效果,让学生懂得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帮助他们掌握呼吸的技巧。
比如,教师可用闻花或打哈欠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呼吸在歌唱中的状态。
三、情感
音乐艺术的宗旨――抒情。歌唱者要用所演唱的歌曲感动听众,必须先打动自己。而要想打动自己,就必须理解所要表达的音乐的内容以及情感,真正将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过:“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音、字。”因而,在平时对学生的声乐训练中,教师就要引导帮助学生揣摩歌词的内涵,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甚至包括作者的生平、有关地区的民俗风情等。
比如在教唱《赶圩归来阿哩哩》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点,然后再重点介绍黎、苗两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在学生对于所要表达的歌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教唱,最后请学生表演唱。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回旋上升,使学生把这首歌唱的有声有色,已有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伴起舞来,为这节音乐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四、范唱
范唱是示范性的演唱,它是声乐教学课程中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有时生硬的理论学生并不能很快的领悟,而教师通过范唱使学生却能很快地找到感觉,这时教师再加上理论的引导,学生就能悟出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的范唱至关重要,它能引起学生求美的欲望,并提高其模仿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比如,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声情并茂地范唱了《草原牧歌》,当时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唱得真好听,美妙的歌声让我犹如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接下来的整堂课,学生们学得认真,唱得动情,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关 键 词 :电脑 声乐 歌唱 录音 视频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运用,它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师范院校的声乐课中,运用电脑辅助声乐教学,效果良好。
声乐教学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多种练声及训练手段,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发声方法。由于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往往凭经验努力使学生领会其技术要领。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学生,而一名相对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带给学生的是一些抽象概念,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教学效果不佳。
通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录音录像,直观而形象地将上课的情况通过视频再现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评和指导,通过有关声乐理论和声乐鉴赏等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声乐中较难理解的一些抽象概念,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丰富教学内容。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实践,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比较欢迎,好处如下。
一、利用电脑可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是主体,靠言传身教,这也是最早的意大利学派的美声唱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仅凭经验,而无明显的理论,只有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对于现在的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大都采用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如:在一堂声乐课上,教师往往通过反复的声乐练习曲,力求使学生达到一种教师要求的声乐标准。然而,面对部分声乐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单靠传统的练声环节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单一而枯燥的练声很容易产生疲劳,学生也感到枯燥;在唱歌处理的环节中,教师往往一边指导,一边又充当着钢琴伴奏的角色,很难集中精力指导歌唱。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利用电脑辅助完成,比如,就传统教学来说,练声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可以把已往的发声练习录下来,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调出学生历时的练声和歌唱音像资料,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播放学生的实录练声曲,让学生同步跟随练声,节省了教师的钢琴伴奏环节,从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学生的练声。笔者认为,这个环节在上课开始时运用比较好,这一过程叫“开声”过程。“开声”的目的是让歌唱状态先活跃起来,这个过程很有必要,每一个歌唱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在“开声”之前,良好的歌唱状态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过细,其效果往往不大,只能浪费有限的上课时间;而当“开声”一段时间后,教师再去要求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声,做进一步的指导,效果比较好。另外,声乐教师易受声部的限制,给教学带来不便,如:女教师往往带男学生不如带女生容易出成绩,其主要原因是男生本来就难训练,加上声部不熟悉,就难上加难;男教师相对好一点,但在女声部,特别是训练花腔女高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电脑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把各种不同声部的音响资料保存起来,随时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声部的声音状况,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模仿声部的难题。
二、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的声音不容易做到“集中”和“高的位置”,学生往往对声音的判断只是停留在主观的判断上,但通过录音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听到自己的真实声音,他们的确感到“发闷”的声音不好听,透不出来……为了解释声音的特性,教师可以把他们“发闷”的声音通过录音软件,将其进行提调,他们的声音就会立刻变得尖锐、明亮,音色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原来的声音频率达不到技术要求,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进行训练和调整。针对这个环节最好可以单独设立一门声乐录音分析课,通过反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声音比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客观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
三、锻炼学生的歌唱机能,从而把握好演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过去声乐教学,一般是声乐教师自己来伴奏的,他们多半是即兴式的,往往对歌曲速度、节奏、风格把握不准,而且曲目范围也受限。常常看到声乐教师不情愿教自己不熟悉的歌曲,学生在这方面不能得到满足,电脑就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下载可供选择的歌曲伴奏存入电脑,有条件的最好连接网络,随时可以下载歌曲,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曲目加以了解,丰富曲目;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对学生要求唱的一些歌曲提供演唱示范。在处理歌曲的环节中,也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同步演唱,这对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很有帮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如节奏、吐字、感情等问题进行处理,省去教师一边伴奏,一边指导的不便,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使学生更好地准确把握歌曲及演唱风格。
通过电脑视频也可以将歌唱家及学生本人的演唱状态客观地再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指导上课,从而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提供更客观的评价。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接受,纠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笔者有一个学生在唱《黄河怨》时总是把握不准歌曲的内容,特别是引子出现的那段唱,应是一个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妇女倾诉自己的苦难,音乐是凄凉而缓慢的。随着人物的感情发展,音乐节奏开始加快,这时演唱要将全部的力量推上去,以表现主人公失掉儿女的悲愤心情和向侵略者报仇的决心。在事先对这首歌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准确,然而,当把这首歌的演唱通过视频播放,加上笔者的讲解,学生当时就被歌曲感染了,于是演唱有了内在的感受,演唱也打动了笔者,否则,要在此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局部问题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如:有的歌曲在结束前的高音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反复示范或讲解如何解决这些高音的方法;但也有学生对歌曲的局部能够把握,对歌曲的演唱完整性不够。笔者通过教学发现,在很多场合下,学生往往不能对一些大曲目把握好,单纯就几个高音演唱不存在多大困难,但完整地演唱往往感到吃力,唱不下来。其主要原因是跟随伴奏演唱完整歌曲的机会少,他们多半是没有一个好的伴奏,加之自己自弹自唱能力又不强,缺乏演唱完整歌曲的能力,这样就影响了歌唱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加大学生的演唱环节是锻炼学生演唱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开始上课时,将一些中小型的歌曲伴奏通过电脑的播放,让学生跟随演唱,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演唱提出指导意见,或进行示范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比原来过多的练声要好得多。对一些较难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分节处理或对歌曲演唱合理地分配力量,如《松花江上》这首歌不容易唱,特别是歌曲后面的连续高音不容易唱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开始时尽量省力,用诉说的感情去演唱,这样到歌曲的才有可能用上力。所以,让学生多跟伴奏演唱,既锻炼学生的歌唱机能,同时加强对歌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把握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通过视频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歌唱艺术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侧重的是听觉艺术,不注重形象和形体动作的表演,特别是有些带表演性质的歌曲,如我国的一些民歌和歌剧,演唱者要有些表演的成分,如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巧儿的独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在唱这首歌时要求演唱者尽量贴近角色,表现出巧儿的活泼性格和对甜蜜爱情的向往,要求演唱中要有些舞蹈动作和表演。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能歌能舞的演唱已成为时尚,即使独唱也要有点动作或找个伴舞;当然,我们的声乐教学不能照搬这种形式,夸大表演的动作成分,这要根据具体的作品而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动作和表情,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播放一些有关演唱的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资料提高演唱风格和表情;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声部的学生播放有关歌唱家的演出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们,比较他们。如笔者通过播放歌唱家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视频,让学生直接地感受歌唱家的演唱表情和动作要求,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推进和激励。
关键词:声乐艺术;声乐教学法;歌唱高位置;头腔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00-02
声乐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它是通过人的歌唱来表达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作为人声的艺术,因其使用乐器的不同而使其在音乐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正如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美妙的歌唱是世间最美丽的音乐,也是人类最早的音乐。也正因为其独特的使用乐器,使得声乐学习和声乐训练都较为特殊。
声乐教学法是研究声乐具体教学实践的学科,以具体的教学方法为中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乐教学法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科学的歌唱方法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声乐教学方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科学的教学手段,指导声乐学习者更加科学、高效、省力、流畅的歌唱,这也是研究声乐教学法的目的所在。歌唱高位置训练是声乐教学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声乐高级训练阶段必经之路,对歌唱的音域、音色甚至是歌唱生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的高位置
歌唱的高位置指的是歌唱共鸣的高位置,是当人声进入到高声区时,共鸣的方向、位置。“随着音高的不断提升,声带的振动方式也会逐渐调整过渡到边缘振动及缩短的边缘振动下状态下。与此同时,“贝努力效应”的作用更加显现,更多地发挥了咽喉腔共鸣管的高频共振作用,并进一步引起包括歌唱共振峰在内的一系列泛音共振,歌唱者头腔的共鸣传导感觉会明显增多。由此而形成所谓声音的‘声束’感、‘音柱’感、方向感。所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歌唱家在谈到唱高音的体会时,均有诸如:‘高位置’、‘头腔共鸣’、‘面罩共鸣’、‘脑后摘筋’以及‘靠前’、‘靠后’等形象的描绘。”我们知道,当人声进入高声区时,所用到的主要共鸣是头腔共鸣,换言之,歌唱的高位置指的就是如何获得充分的头腔共鸣。“所谓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从这里我们看到,头腔共鸣主要指的是鼻咽腔、鼻腔和诸窦的共鸣,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鼻腔、鼻窦与头骨、气管与胸腔等在歌唱共鸣中不起关键的作用,不属于歌唱的共鸣气管,可以称其为歌唱共鸣感觉器官。”可见,头腔共鸣的主要共鸣器官是鼻咽腔,而鼻腔及诸窦的共鸣是靠其传导的,所以,鼻咽腔共鸣即高位置共鸣所在。“除鼻咽腔顶端与颅底相连周围有少量骨骼外,整个咽腔壁有较厚的肌肉层,由于肌肉的收缩,可改变咽腔粗细、形状及咽壁的坚硬度,使咽腔成为有力的共鸣腔,给人以有劲的感觉,但这个“劲”不是喉音,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敢于将咽壁“站”起来,唱好高音。”
拥有了高位置共鸣,不仅可以拥有具有穿透力的金属般音色,而且,可以延长歌唱寿命,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不会运用高位置歌唱,那是用本钱在歌唱,反之,则是在用利息歌唱。
二、歌唱高位置的训练方法
(一)正确的稳定的气息支持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于整个歌唱活动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歌唱要有稳定的深的气息支持,这就要求运用到横膈膜和腹肌的力量,气息和声音,就像放风筝,气息是托着风筝的风,声音就好比风筝,而横膈膜、小腹则是放风筝的手,手不能松,不然风筝就飞走了,气息也不能缺,风筝是靠风托着才能飞的,所以,横膈膜和小腹要稳稳的抓住气息,不然,声音就会失去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气息要深要稳的道理。
歌唱中要想做到气息的稳定,首先,吸气要深。要使两肋扩张,使横膈膜下降,这样才能获得横膈膜的支持;其次,呼气要有控制。人们常说歌唱是呼气的艺术,可见有控制的呼气是多么的重要,呼气依然要保持气息稳定的状态,声乐训练时经常会用叹气的感觉来找歌唱深的、稳定的气息状态,即叹着唱,一边叹气、一边歌唱,这样,不仅能找到唱在气上的感觉,同时,还能保持稳定的气息状态。
(二)高音的“假想气音”可以帮助找到高位置的声音
在杨满年教授著的《声乐训练研究》一书中有关于“假想气音”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非常好,非常恰当并准确的概括了一种唱高音时使喉器放松的方法。在此书中是这样阐述的:“假想气音:喉结获得自由的起音是先出气而后声门闭合以挡气的起音。这种振动伴随贝尔诺利效应,它把声带闭合到一起的肌肉调节,无需象发声门爆破音时那样紧张,以达到‘唱在气息上’。”崔文湘先生在《声音的高位置与共鸣》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男生在高声区用咽部共鸣的比例较女生多,尤其是男高音的高声区,应有相当比例的咽部共鸣,特别在换声区以后,比例更大,使声音具有更大的亮度与威力,这是由于咽部某些地方的缩小造成的,但须在一定的状态下才能发出这种音色。因为要摸索这种状态,我用了一个诱发音,就是德文的?觟,前面加送气音“H”,达到预定的效果。”
随着歌唱音域的逐渐升高,人本能的反应是提高喉头、缩紧喉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获得松弛有穿透力的高音,这不仅要唱在气上还要使喉咙保持稳定和松弛,一个送气的“H”巧妙的解决了,送气的“H”的使用是使学生在起音的一刹那松弛、打开喉咙,同时在有气息支持的情况下唱出高音,送气的“H”后面要带上元音,如ha ho hu等等,真正能够延长的是后面的元音,送气的“H”只是一个手段,开始时可以借助真实的送气感觉呼出高音,但是,这个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一个假象的“H”就应该完全能够找到高音的歌唱感觉,所以“假象气音”这个提法真的是很妙,气息冲击的高音是不对的,没有气息支持的高音更不对,“假象”解决了这两者的矛盾,既使高音唱在了气上,又避免了气息冲击的问题,这就应该是“假象气音”的妙处。这里所提到的送气不能等同于漏气,如果是漏气的学生,要先解决漏气的问题才能做扩展音域的练习,当然也不同于声门冲击,要避免这一问题,要先让学生练习如何在气上柔和的唱出纯正的元音,在自然音域练习是必要的。
假想气音的训练方法:在元音(a e I o u )的前面加上送气的“H”,通过“H”将元音带出来,使元音唱在气上,通过延长元音的方法,保持气息的支持及松弛的喉咙状态,作为扩展音域的练习最好是琶音的练习,或者是单纯的延长音练习,从音域较高的音练气,有一定的能力之后可以在一个延长音上做强弱的变化练习。(谱例1)
(三)歌唱高位置的训练方法
(1)歌唱高位置训练:(谱例2)
训练要领:“5”的起音要在正确的歌唱状态下发出a元音,即正确的气息支持和打开的、稳定的喉咙,然后是一个上方的大二度连接,在做这个连接时既要保持“5”音的状态,同时在a元音向o元音转换时,还要在这一状态基础上将咽壁竖起来,喉咙要稳住并借助吸气的感觉张开,将软腭向后上方收缩,感觉在a元音的共鸣焦点处形成元音o,感觉o元音的位置比a元音的位置还要高,并用气息呼住o元音的位置,让声音在鼻咽腔的顶端眉心的后部回旋,一边呼一边送出o元音,不断向外呼出o元音,同时气息是不断的向下叹,延长o元音,持续将o元音送出,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延长,然后带住o元音的位置叹气下行。关于如何将“o”元音安放到高位置,充分的进入头腔获得共鸣,我经常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在小舌头的后部与鼻咽腔相连的部分好像还有一张嘴,“o”元音要在这张嘴里形成并唱响,要想在这张嘴里唱响,就要在这张嘴里咬字,并将声音向鼻咽腔的顶端眉心的后部送,从而启发学生找到唱高音时鼻咽腔及相关肌肉所做的调整。其实,这样启发学生是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声音的音源是声带,气息吹动声带振动发出基音后通过共鸣腔的扩大和美化,形成了声柱或声束,声柱和声束在从口腔传出之前它的走向直接影响着声音的传播,这就像我们掷铅球一样,只有抛得高才能飞得远,声音也是一样,只有向高位置抛出的声音才传远和有穿透力,所以,在声柱或声束传出之前必须尽可能的向高的共鸣腔体传送,从高的共鸣腔体抛出的声音才最有穿透力,声柱或声束好像立在后背经过脖颈直向后脑勺向前抛出,同时,声柱或声束要有焦点,这个焦点就是高位置共鸣点,没有焦点的共鸣是抛不出去的,这就好像把铅球变成了大片的木板,抛起来哪个更容易抛得远些可想而知,声音的高位置和焦点在这里是统一的,不能分割,鼻咽腔顶端及眉心后部是高位置共鸣焦点所在,声柱或声束送到这里时要集中并形成共鸣焦点再送出,所以,从感觉上就好像元音是在这里“咬出”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咽腔是主要的共鸣管的话,鼻腔则是扩音器,尽管有些人认为鼻腔作用不大,但我认为高位置放射性的声音音质,尤其在高声区,必须经此道获得,从效果上来说是无可非议的。我经常启发学生假设歌唱的“嘴”似乎是在鼻腔的感觉,让声音引向上部,音越高,“嘴”的感觉越强,自然的渗上所谓的‘假声’。”
这一练习的重点是a元音向o元音的转换,从音高上来看,a元音已经是在音阶中较高的位置了,而o元音还要在这一基础上再上一个大二度,其实,在实际训练中,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度在于能保持a元音的位置而使o元音的位置更高,这要求有良好的歌唱基础,能在稳定的状态下挂住高位置,这是这条训练的目的。
(2)高位置、焦点灵活练习:(谱例3)
高位置、焦点灵活练习是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运用快速的、连贯的在音阶的高音部位的上下大二度的重复两次的颤音练习,从而训练将声音代入高位置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训练要领:u元音和o元音是较暗的两个元音,u元音的喉位低,通畅的u元音练习对于稳定喉咙很有帮助,音阶上行的u元音要唱的柔和、连贯,喉咙不能有一点紧张,要真的感觉喉咙不存在,嘴角成微笑状,同时借助呼气使声门放松,使u元音放松,当u元音向o元音衔接时,体会下巴掉下来,在高位置共鸣焦点即o元音形成处做重复的两次大二度的颤音练习,注意借助提软腭和气息的支撑使声音在高位置上颤动而不是掉到口腔里,然后保持住位置,用气息托住位置连住声音唱后面的几个音,感觉音越低位置越高,熟练了以后,颤音的次数可以增加。
这一练习主要是训练声音保持在高位置上并能灵活的走动,所以,在训练时,有气息支持的元音快速的流动和连贯性是重要的,可以唱的轻巧,切忌不能为了追求浑厚的共鸣而唱的过于笨重,这样会适得其反。
(3)补充训练:(谱例4)
这几条练习是前一条高位置、焦点灵活练习的补充或扩展练习,音域跨度加大了,难度也加大了。训练时要注意从低音到高音的琶音要连贯、灵巧,快速的在高位置上点一下,然后迅速做琶音的下行,要始终保持气息的支持,用气息将琶音连起来,并在最高音处用气息将元音抛出去,挂住高位置快速唱完后面的几个音。因为要唱的灵巧,气息就要流动起来,用气息托住声音灵巧的唱,开始可能较难使声音共鸣位置统一,但是共鸣的高位置一定要明确,要找到,并抓住这个位置再将其他的音的共鸣位置统一起来,这是重要的。
声乐教学活动一方面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又必须用大量的实践训练手段来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歌唱高位置训练是声乐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训练方法是丰富和多样的,对于它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入,挖掘更多的训练方法,从而丰富我们的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崔文湘.声音的高位置与共鸣[J].音乐研究.1985(4).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