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国外进出口贸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进出口贸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外进出口贸易

第1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现实情况中的美国的贸易状况与理论直接相反。作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它也会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作为劳动密集型国家的中国,也会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说明,传统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上会出现偏差,文章以此为例,从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公司成本收益以及国内市场绩效等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国际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的选择。 

一、从市场结构角度分析 

产业经济中所提到的市场结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的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来衡量。 

由于规模经济鼓励一个国家生产一种具有优势的产品,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专业化产品之后进行进出口贸易。通过这种方式,将全世界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但产品差别化生产是一种对产品进行多角度开发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一种产品拥有更多种生产的可能。因此,由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结合分析得出,国际贸易更加容易被选择,而对外直接投资被选择的可能性较小。 

同时,有一种特殊的情况,一个受到政策保护国内的公司,在国际上将要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提高其商品的竞争力,会在国外市场确定比国内市场更加低廉的价格。这种情况在贸易规则中是不允许出现的,这是典型的倾销策略,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这类公司的首选。此外,若这类外国工厂供给低成本并且有差异产品,这种产品的产生容易造成“价格歧视”,这也是贸易规则所不允许的,那么它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会变得更大。 

二、从公司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成立一家公司需要投入研发成本、管理成本、宣传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一家进行对外贸易的公司,除了以上成本之外还得承担进出口所需要的关税和运费。若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公司就可以节省进出口所需要的关税和运费,但这也同时会增加海外工厂运营的固定成本,如国外的信息成本及政策性费用。因此,对外贸易或者直接投资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與微观层面的公司直接相关。因此,利润的高低成为决定选择重要参考因素。 

同时,公司所经营的商品类型也会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位售价较低的大宗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煤矿等,无论是选择何种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同时,单位产品售价虽然高,如化妆品、酒水等产品,但含较高关税成本;以上两种均不适宜出口而适宜进行国外直接投资,因此,生产此类商品的公司一般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此外,如果一个海外工厂的运营固定成本比较小,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可以提高利润。例如,中国为吸引外资所给予的外商优惠政策,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海外工厂运营成本。当公司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日常费用相对于价格来说较高时,这些无形资产的支出鼓励企业拓展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运营,例如手机、汽车、电脑等产品。 

三、从国内市场绩效角度分析 

研究表明,受教育时间越长的劳动力,它的人力资本能力越强。美国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因此它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练劳动力的产品的机率越大。这就使得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占有比较优势,它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然而,当别国超越了此种优势之后,美国又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取得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大的比较优势,这就出现了一直被追赶却难以被超越的现象。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高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提高产品的不可替代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受破坏程度最低的国家就是那些拥有大量科研人员和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稳定性较强。而这些人力资本能力十分强盛国家,更倾向于进行进出口贸易。 

第2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关键词】物价指数 外资数量 贸易总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过程,从08年次贷危机爆发,08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时期,中国的进出口总量由2008年的11330.90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的10055.60亿美元,随着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随着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进出口体制方面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范围大为缩小以到取消,进口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影响我国进出口的因素也显得尤为重要。对它的研究能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定量依据。

二、各因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机理

物价指数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价格指数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这样,出口商品成本上升,对出口不利;进口商品价格可能低于国产同类商品的价格,而对进口有利。

利用外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978年,中国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外商、外资、外国产品便接踵而至。利用外资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利用的外资大部分直接用于进口。另一方面,外资,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三、模型设定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进出口总额与汇率和利用外资情况之间的二元现行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

Y=β1+β2X2+β3X3+Ut

其中,Y表示进出口总额,X2表示物价指数,X3表示利用的外资,Ut为随机扰动项。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导致很多数据会产生异常,这里t取值从2009年开始,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数据的统计。

四、数据的收集

由于大的经济环境条件的限制,本文仅取2009年至今的数据,如表1。

五、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本文运用EVIEWS通过对中国2009年1月-2011年10月进出口总额数据(Y)与物价指数(X2),利用外资(X3),进行回归分析。方程形式为

Y=β1+β2X2+β3X3+Ut

EVIEWS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下,F统计量81.94028,明显显著。可决系数R2=0.840928,模型拟合程度较高。

六、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上的检验: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物价指数每上升一点,进出口总额上升158.2亿美元,外资每利用一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上升0.56亿美元。

(2)统计检验:拟合优度:可决系数R2=0.840928,模型拟合程度较高。F检验:在给定显著水平a=0.05,Fa(2,32)=19.5

(3)计量经济意义上的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建立X2对X3的回归,EVIEWS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下,F统计量3.879309,很不显著,可决系数R2=0.108121,,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拟合,所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检验。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在表5.1基础上,进行White检验,EVIEWS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nR2=7.04

七、本文结论

随着外资的不断引进,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资的促进作用。它对进出口总额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价格指数的变动,中国的进出口变动更为强烈,它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具有更加的显著性。

八、政策性建议

创造比较宽松的引进外资的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积极的吸引外资,给外资以优惠性的政策,用外资来拉动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上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物价指数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较为强烈,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物价上升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不利。反之也会抑制国内经济的发展,物价指数在合理的范围变动会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整体上升。

表1 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数据

参考文献:

第3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关键词:规避风险 进出口贸易 人民币结算 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币汇率的稳步攀升,人民币逐渐成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重视的流通货币,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人民币计划结算货币的重要作用。自2010年起,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更为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导致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进出口企业在使用第三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我国同东盟国家以及内地、港澳地区贸易、人员往来、投资等的迅速发展,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来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我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将会出现大幅缩水,面对这种形势,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而迈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人民币的进出口贸易结算。这是加快人民币国家化发展进程、维护人民币国际地位、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大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已经逐步推行了人民币结算,但是,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仍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这并不利于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风险进行详尽研究,深挖隐含其中的真正原因,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这对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概念解析

(一)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内涵

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是指我国企业同国外企业之间发生业务往来时,以人民币的形式计价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对外结算,银行为其提供的利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此时,人民币将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结算的货币职能。

(二)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意义

进出口进行人民币结算是2009年7月开始的,并逐渐收受各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企业的普遍欢迎。这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有利于帮助现代企业合理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对促进企业贸易投资的便利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保持稳定的外贸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助于帮助我国企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值得提醒的是:人民币结算货币的选择并不是由我国单方面决定的,因此,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本定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定律才会进一步推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进程。

二、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容易造成进出口企业计价能力的降低

在我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那么人民币计价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即:人民币计价能力的高低。目前,纵观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现状,我国大部分进出口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偏低,特别是在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上,我国很多企业甚至并不具备定价能力。例如:有的进出口贸易中,很多外国企业在接受了人民币的货款后通常会按照当天的汇率将其折算成美元,国外企业在进行贸易交易时就可以采用美元的交易方式进行。可见,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并未充分发挥其独立的计价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结算方式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存在境外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风险

在我国进出口企业中,在对计价货币进行选择中,考虑最多的就是汇率的变动情况和稳定程度。目前,由于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方式还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也在提高。由于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不断升值,进出口贸易企业一定会持有一些人民币,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币出现贬值的情况,那么企业的盈利就会受到影响。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将会导致我国同周边国家贸易环境的恶化,从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增加。

(三)境外人民币来源少带来的结算风险

目前,我国境外人民币的主要来源包括: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内地居民的境外人民币消费、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的人民币资金等。但是,由于我国境外人民币流通量、金额都比较少,大多数情况下在境外的人民币处于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中。因此,境外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人民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再加之我国境外还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民币买卖市场,人民币还不属于自由兑换的货币,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存在自由流动性差的问题。很多进出口企业都在热切盼望人民币的升值,但是,这并不是任何企业能够左右的。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的风险还较多。

(四)境外人民币持有企业存在的信誉风险

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信誉的好坏是决定企业外贸风险的关键。国际上对于通用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风险有很多参照的标准和案例来执行,但是,对于人民币结算而言,很多信用证贸易在很多国家的中小银行中难以开展。例如:如果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很难说服客户接受这种付款方式,如果我方企业坚持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而对方企业又很难找到以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开信用证时,就很容易产生潜在的风险。

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有效规避

如前所述,由于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进出口企业及国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一定的政策来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做到从根本上降低风险,从而保证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力度,努力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必要的监管。因此,加强对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必须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的监管力度。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合理、高效、科学、规范的监管体系,减少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的发生。例如: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进出口贸易结算流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真实性的检查力度等。

(二)建立完善的人民币境外运作机制

完善的人民币境外运作机制是扩大人民币回流的主要方式和渠道。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境外的人民币使用量较少,因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境外的使用量、扩大人民币境外的使用范围,促进境内的人民币循环力度的加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我国政府可以建设人民币资金回流通道,放宽对人民币的管理措施,开放外汇市场,有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的进程。例如:在国际中建立股票市场,引进同我国贸易关系较为密切的周边国家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计价股票,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接受力。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

目前,由于我国有限的条件,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在服务效率、服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民币结算清算系统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增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契合度,在不断拓宽支付清算业务服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银行系统清算的渠道。另外,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时应采用不同的清算渠道。例如:适当扩展人民币清算系统的开放时间,突破8小时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

(四)努力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想切实提高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适用范围和接受程度,避免结算风险的发生,就必须尽快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例如: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为推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尽快提升进出口企业的人民币定价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定价能力受到我国商品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大宗商品比例较高的现状,但是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基本是以美元的形式进行的。这就造成人民币很难推动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另外,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定价能力还受到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这对于境外企业而言,进出和出口采用同一种货币计价将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的发生。可见,人民币还是无法触动美元的地位。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定价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或者降低我国进出进口加工贸易的比重,从而实现用人民币计价的最终目标。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的风险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因此,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全面促进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新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2(5): 78-79.

[2] 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13-19.

第4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目前我国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以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能源净进口(16945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223319万吨标准煤)的比重约为7.6%,2001年只有1.8%,近年来我国。我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之一。

我国能源贸易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源贸易额占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24.1%增长到2006年的26.1%;能源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2006年能源贸易额1001.87亿美元,比2001年232.71亿美元增加330.5%,年均增长率达到33.9%。

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37396万吨标准煤,比2001年21974万吨标准煤增加70.2%,年均增长率11.2%。2001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能源贸易量的增长幅度,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更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06年从9个国家合计进口石油13018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

二、2001-2006年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232.7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966.56亿美元的24.1%,2006年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839.01亿美元的26.1%。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2006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001.87亿美元,其中,石油917.54亿美元,占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91.6%,煤炭50.7亿美元,占5.0%,天然气33.63亿美元,占3.4%,石油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占绝对的优势。

三、我国石油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

2001年我国石油进口额为154.06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565.46亿美元的27.2%,2006年石油进口额为819.5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全部矿产品进口额2302.93亿美元的35.6%,近年来我国能源贸易额占矿产品贸易额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四、2001-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特点和趋势

我国石油消费巨大,严重依赖进口,2006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16286万吨。从我国石油的进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长,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18157.0万吨,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3%,从目前的趋势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进口额增长幅度更大,自2001年的154.06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819.52亿美元,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为39.7%。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8%,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从我国石油的出口贸易情况看,我国石油的出口量从2001年1674.1万吨到2006年的1871.4万吨,最高的年份2005年为2207.7万吨,我国石油的出口量变化不大。

2006年位居我国石油进口前九位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2471万吨)、安哥拉(2345万吨)、俄罗斯(2113万吨)、伊朗(1864万吨)、阿曼(1318万吨)、韩国(1106万吨)、委内瑞拉(732万吨)、刚果(542万吨)和赤道几内亚(527万吨),9个国家合计进口量为13018万吨,占我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1.7%,我国石油进口贸易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2001-2006中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缓解国内石油供求的突出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六、2001-2006中国天然气、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趋势

2001年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为223.30万吨,2006年为225.24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200余万吨的水平上,变化不大,从我国天然气资源和产量分析,未来我国天然气出口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2001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489.62万吨,2006年为605.81万吨,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的进口量维持在600余万吨的水平上,增长不大,由于我国进口的主要是液化天然气,而天然气的大规模输送必须通过管道,未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增长变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天然气进口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景。

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量为9012万吨,2006年下降到6330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逐年下降,由于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出口量还会有所减少。

200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只有249万吨,2006年迅速增长到3836万吨,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达到72.8%。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北煤南运,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在符合比较效益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我国煤炭的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

七、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增长很快

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只有29.1%,2006年已经上升到47.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石油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导致石油进口量连年大幅增长,使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很快超过50%。巨额的石油进口以及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快速提高,使我国的石油消费严重地依赖于国际市场。

2.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

自2001年到2006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增长了122.4%,年平均增长率17.3%,而石油的进口额却增长了432.0%,年平均增长率39.7%,石油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石油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

第5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中泰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速,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在不断深化,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交换与物质交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加入了世界贸易这个大家庭,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总额更是不断加大。中泰两国自建交以来,双方贸易不断增多,再加上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加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交流。根据中泰入世谈判双边协议,90%以上的商品将要实行“零关税”政策,中国承诺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1] 。随着两国之间贸易的不断加深,进出口的经济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因此分析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变得十分有意义,为今后继续深化贸易,通过国际贸易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中泰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而根据中泰贸易的特点,分析影响中泰进出口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对策,使得中泰进出口贸易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1.背景分析

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是泰国的最大贸易商。中泰贸易虽然迅速发展,但其在发展中要面临了不少问题,例如贸易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趋同等。[3]因此,中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是合作与竞争并存,既通过双边贸易实现物质交换,又由于双边贸易,使得进口产品与国内自产产品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需求量、供给量大的国家,因此,泰国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很大。一方面,中国需求量十分庞大,这使得泰国有机会通过向中国出口商品而获得极大的收入;另一方面,泰国也可能由于接受中国的进口产品,而使得本国产品的地位收到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发展收到阻碍。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更好地利用进出口来实现中国与泰国的双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中泰自2011年以来进出口贸易商品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中国从泰国进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了一半以上的总量,并且自2011年以来有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中国对泰国的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的比重相对较大,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向泰国出口占了出口总量的79.4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上述数据表明,泰国的出口产品多以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品,反映出泰国的制造业技术的欠发达以及中国的原材料的缺乏。处理初级产品和制造业机械产品外,一直以来泰国的另一主要出口商品是橡胶及制品、大米、木薯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以上是从商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泰进出口贸易的特点。按主要市场来看,泰国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表3可知,中国在泰国进出口总量上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进口总量与出口总量均排名第三,这说明中泰之间的进出口对泰国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关税和汇率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的影响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运用关税手段以达到特定经济、政治目的的行为准则,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关税政策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该国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等分方面因素。关税政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果蔬产品上。

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之间取消了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产品的贸易关税,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第一个“零关税”协议。协实施两年以来,中国与泰国的果菜贸易有了新进展[4]。

自实施零关税政策以来,中国对泰国的果蔬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泰国对中国的果蔬出口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实现了果蔬交换。然而,由于中国果蔬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小,种类不齐全;而泰国多以种植园的形式生产果蔬,并且规模大,品种多。因此,在果蔬双边贸易中,泰国比较具有优势,形成果蔬贸易顺差。

零关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泰的进出口贸易,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增加关税,则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从而抑制进中泰进行出口贸易。

3.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又叫“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对商品流动有重要影响[5]。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价格方面。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进出口产品来说,影响也不相同。

对于一些刚性需求或者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出口产品来说,汇率对其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降低,因而,进口同一个产品所花费的人民币金额较大。但是由于该产品本国不存在可替代产品或者替代产品价格更高的时候,汇率的下降对于该产品的进出口量没有影响。就中泰进出口贸易而言,泰国特色产品(如泰国香米)的出口不受人民币汇率影响。

对于一些本国存在可替代产品的进口产品或者进口的发生是由于国外产品价格低的产品而言,汇率变化会导致进出口量的变化。比如,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使得人民币的对外购买力增加,在国内可替代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此时从国外进口产品可以减少成本,因而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同时伴随国内相应产品需求的减少。

汇率的变化对中泰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不同商品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在汇率变化的时候,要结合商品的特征来研究其进出口的变化。

4.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货币汇率和关税对进出口有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对中泰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的影响。泰国的农产品很有潜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泰国大米、橡胶、蔬菜、水果等。这些产品在泰国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的成本小很多,因此具有成本优势,此外,泰国为提升竞争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竞争因素的影响。全球化的加速使得贸易的竞争上升到全球范围内。比如,中国是泰国大米的一大出口国,而近年来,越南大米作为一个竞争者存在,分摊了中国市场对进口大米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国大米的出口量。因此,泰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竞争因素,发扬创新精神,使得自身产品更具有特色。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非关税壁垒指的是由于各国各地区产品的标准不同,而使得国家间贸易不能正常进行的一种现象,这是国家为了控制进口额,缓和贸易逆差而采取的措施,也是影响中泰进出口的一大因素,通常是由当局者制定,可以归为宏观调控因素。

5.总结

中泰进出口贸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是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所在。中泰双边贸易给两国都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良好发展的控制极为重要。对于外部因素,如对方国家的关税政策变化等,国家应该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小化不良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导致的本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汇率的影响,国家应当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对于是否进出口做出权衡。而对于自身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泰国,都应该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得自身产品富有自身特色,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使自身在全球化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国富. 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J]. 经济论坛,2014,09:139-145.

[2] 薛铭铭. 中泰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1.

[3] 陈梦瑶. 中泰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

第6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梁耀文:外经贸分三部分:外贸,外资,外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外贸,从1978年进出口15.9亿美元,到2011年已达到9134.8亿美元,增长571倍。2004年广东进出口贸易突破了3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了7000亿美元,2011年广东的进出口贸易达到了9134.8美元。2011年,广东全年整体情况良好,发展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按照海关统计,2011年广东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16.4%,占全中国36420亿美元的25.1%。出口5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国出口18986亿美元的28%,广东的出口对全国的影响很大。广东进口38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全中国进口17434亿美元的21.9%,占得比例要少一些。

2011年,广东的外贸顺差达到1504亿美元,占全中国顺差1551.4亿美元的96.96%。广东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大,加工贸易本身就是顺差的贸易。出口第二位是江苏省5397亿美元,第三位上海4310亿,接着北京3810亿,浙江3097亿,山东2300亿。

2011年广东的进出口贸易和加拿大接近,2011年加拿大的进出口贸易是9145亿, 排全球贸易的13位。香港是9668亿美元,印度是7474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引入了161600家外资企业,目前还在经营的73300家。我们引进了合同外资4289亿美元,实质外资2752亿美元。现在我们看到的高速公路、五星级酒店、通讯、发电都是引进外资的。既可以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技术和人才,这个对整个广东的带动很大。根据统计,2011年广东引进外资7035个项目,增长24%,合同外资346.9亿美元,同比增长41%。2011年的实质外资是217.9亿美元,同比增长7.59%,外资的发展加速了我们工业发展的进程。第二是解决了人员的就业,广东就加工贸易就解决了1600万人的就业,推动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推动了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

到2011年底,广东对外合作的项目累计达到3457个项目,投资了138.8亿美元。我们不仅引进国外的资金,也在国外投资。2011年我们对外投资的项目一共有566个,我们中方投资的金额达到了28.99亿美元。不管是非洲、中东、拉美,都见到我们广东的企业在那里有工程承包,我们的承包工程达到139亿美元,增长了30%,完成的营业额118亿,增长34%。

SMEIF:广东外经贸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梁耀文:加工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占很大的比例。2011年广东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是5077亿美元,占全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55.6%,其中出口有3151亿美元,占全省的58%。占全中国的38.9%。广东2012年的进出口贸易是3208亿美元,占了全省的35%,其中出口占了全省的34%。

广东在进出口贸易中美国和欧盟占的比重很大。2011年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是1044亿美元,占全省比例的11.4%,对欧盟的出口是1019亿美元,占全省的11.15%,对香港的进出口是1933亿美元,占全省的21%,其中出口占全省的35%。按我们的统计,香港的35%大部分也是去美国和欧洲。

广东出口的产品中以纪念产品为主。2011年我们出口的纪念产品是3597亿美元,占全省的67.1%,高新科技产品占了37.1%。2011年广东的四大类产品,包括服装,家具,鞋类,玩具等传统的产品,出口是680亿美元,占得12.8%,比重不大。

外商投资中,香港地区占了较大的份额。广东省2011年引进外资是217亿美元,其中香港是140亿美元,占了广东省引进外资的64.5%。

全省的进出口和吸收外资中,珠三角占的比例是最重的。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珠三角占了95.2%,其他的12个市才占了4.8%。2011年,深圳、东莞、广州这三个市,进出口贸易占了我们广东省的72.8%,其他的市才占了27.2%。就深圳市就占了我们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45%。还有富士康,仅他们就占了深圳进出口贸易的18%至19%,700多个亿的美金,发展是不平衡的。

SMEIF:广东在推进外经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耀文:一是抓结构调整,主要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

二是抓平台创新,全力提升、吸收外资的主要特点,通过提高我们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来推动我们整个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三是抓政策创新,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我们做了很多措施,包括设立示范试点,抓住试点推动全省的加工贸易的升级。

四是推动加工贸易的内销,2011年我们的加工贸易达到了13900万人民币的内销。

五是推动企业抓紧步伐走出去。境内走出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推动企业走出去。

六是抓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贸合作,其中重点推动香港、澳门、台湾的经贸合作,还有与其他国家,包括东盟的工作。

SMEIF:广东外经贸当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面临哪些挑战?

梁耀文:市场疲弱,现在美国和欧洲两大市场,经济不景气,我们的商品很难出去。2012年一到四月,广东的进出口贸易增长5.5%,其中出口增长3.3%,进口增长0.3%,增长率低。成本上升,其中有外汇成本,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是不利的。自从2005年七月以来,人民币累积升值40%。另外,很多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都上升。落差增多,广东省是贸易落差的重灾区。2010年,广东的遭受的贸易落差是41宗。2011年是48宗,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资源制约,土地资源缺乏,引进外资很多时候没有土地,因为土地是不能再生的。

SMEIF:未来广东省外经贸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科学地推动发展?

第7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63-01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1.进出口贸易将逐渐趋向平衡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高顺差使得对外贸易对GDP的正拉动作用明显,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额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2011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为141.6亿美元,同比减少63.8%,较2010年总体34.2%的降幅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的原因在于进口的增速远高于出口的增速。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41个百分点。进口的高增长一方面,因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较上年初出现了明显上涨,已经开始反映到进口产品上;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扩大内需政策的带动效应。虽然像1月份这样的进口大幅增长不一定会长期持续,但市场的作用必将使我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成为大趋势。

2.贸易地理分布将逐渐均衡化

2010年,我国进出口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印度及法国,2011年1月,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势平稳,而对未在此列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大幅增长,如对巴西、越南、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的进出口增幅皆超过100%。进口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分别为俄罗斯、巴西、印尼、马来西亚及泰国;出口增幅最多的贸易伙伴分别为越南、中国台湾、巴西、马来西亚及泰国,这些贸易伙伴基本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迹象显示,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需有所降低,但也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地理的平衡,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将使我国对发达国家高贸易依存度的格局逐渐趋缓。

3.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政策重点

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760.6亿美元,增长40.4%。其中,出口491.7亿美元,增长27.2%;进口268.9亿美元,增长73.4%。加工贸易的进口增幅虽较一般贸易低了24个百分点,但出口增幅却高出一般贸易14个百分点。从加工贸易的结构来看,进料加工贸易的增幅达到29.5%,高出来料加工装配贸易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加工贸易进口设备较上年减少了33.7%,说明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未出现明显增加,原因可能出自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担忧。其实,从我国的国情及比较优势来看,加工贸易在很长一段时期,仍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助推器,因此,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也应该成为政府未来的政策重点。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

1.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4.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5.加快法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三、小结

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益,李建春,孙忠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02).

[2]王智新,梁翠.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3]翁鑫.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6).

第8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今年以来农药行业运行显现出良好态势。一季度,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4.5亿元,同比增长22.4%;利润达到3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2%。农药行业形势走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环保压力增加,企业开工率下滑,导致不少产能无法有效释放,产量下降,造成供应紧张。一季度农药总产量为80.6万吨,同比下降5.1%。二是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从而导致国内农药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三是前些年农药去库化效果比较显著。同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今年进出口贸易活跃,增长强劲。

从数据分析,今年一季度农药进出口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进出口贸易增长强劲,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一季度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2%,进口总额下降2.7%,出口总额增长3.5%。而一季度农药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速均超过20%。与石化行业相比,农药行业的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增幅分别高出27.8个百分点、26.6个百分点和23.7个百分点。说明农药在石化全行业进出口贸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逆市劲增。

二是出口金额的增幅大于出口量的增幅。一季度农药出口量同比增长24.2%;出口金额同比增幅为27.2%。说明农药产品的出口单价有所提高,出口企业的效益得到了保障。

三是除草剂出口遥遥领先。在2012年除草剂出口量、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9.4%和28.8%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除草剂出口量达到21.35万吨,同比增长31.2%;出口金额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0%。 四是杀菌剂出口扭转跌势。2012年,杀菌剂出口量下降8.1%,出口金额下降9.1%。今年一季度杀菌剂出口量为1.86万吨,出口金额为9784万美元,双双止跌回升,分别实现1.5%和3.8%的小幅增长。五是出口的零售类制剂产品有增长的趋势。一季度,出口零售类农药制剂11.52万吨,出口金额4.06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比重达到41.52%,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有的出口企业已经有了专销国外的自主品牌,不但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也有助于稳定国外市场份额。

出口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农药企业提升开工率。以草甘膦为例,年初正常开工企业仅8家,而目前开工企业已经增加到29家。不少生产厂家甚至还有扩大产能的计划。

孙叔宝提醒业内企业,草甘膦等产品已经有过几度大起大落的教训,不要被暂时的形势冲昏头脑,对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明确列入限制发展目录名单的农药产品,务必要抑制投资冲动,避免盲目扩张、重蹈覆辙。

第9篇:国外进出口贸易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某一国家、某一经济体出现问题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加大,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运营的风险也在加大。发达国家的企业较早地融入了市场经济,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化运营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适时开展了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贸易管理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市场分析机构,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发现贸易机会,为贸易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针对信用交易迅速扩大、信用交易违约现象大量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进行有关信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从而诞生了贸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以保证企业货款的及时、足额回笼;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伴随着金融风险日益加剧、财务欺诈频繁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加快了内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与贸易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度,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以规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是一种大趋势,是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必然。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建立满足国际化运营的治理结构,形成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体制与机制,这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很好的运营对策。本文力图从如何构建满足国际化运营要求的贸易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论述,该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现状

纵观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一类是由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的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形成;一类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放开进出口权以后新成立的专业外贸公司或企业的专业外贸机构。原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而成的外贸公司开展国际贸易较早,但长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国际贸易运营,此类外贸公司实质性自主开展国际化运营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为其不满20年;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中的大多数则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实质性开展国际化运营的,为其不过10年左右。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参与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建立的贸易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分析我国企业建立贸易管理体系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加上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问题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用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提升其创造力。我们称其为A+ 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三、构建企业国际化运营要求贸易管理体系的做法

(一)健全满足国际运营要求的组织机构并分配相应职责

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

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具体贸易操作提供信息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

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

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

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

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健全对外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市场分析及预测机制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1)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2)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3)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4)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5)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五)建立健全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它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

(六)建立健全外贸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生成来看,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上的子(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样,每一个下级企业同样具有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异的企业子文化。同样,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进出口管理体系、计量检验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更加细化,导致各专业管理体系同样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管理体系子文化。而此阶段建设活动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否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生产运营机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换句话说,要通过先进的子文化体系建设潜移默化员工的业务运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

(七)建立健全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是指进出口机构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室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每月开展);二是企业上级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依据管理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机构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依据效能监察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年度开展一次);四是董事会财经审计部门定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三年一次)。从而,上述四个方面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形成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立体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四、结语

为了构建好符合国际化运营的贸易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现行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进行梳理与评价,制定新的组织架构方案或对原组织架构进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时实施流程再造。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企业的分管领导要亲自参与并主持实施组织架构的落实和流程再造,这也是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信息设计、开发、服务公司或软件集成商为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和服务,该设计须自上而下覆盖企业主要运营流程甚至全部运营流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可根据企业的资金情况、发展情况,分专业子系统、分步骤进行。但是,切忌在没有总体规划或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建设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否则形成“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孤岛”是必然。换句话说,没有总体规划、设计的局部信息化建设,由于存在与企业层级的信息系统互联问题,可能导致“推倒重来”、重复投资的风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