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德育工作 青少年
随着互联网的大量普及,网络已作为一种必需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崭新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 但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一、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形成的正面影响
学校,作为青少年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究竟有那些方面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网络的积极面影响要多一些。
(一)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有助于青少年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敏感性。网络社交增加了青少年同伴之间、群体之间相识和了解的途径,使日常生活中部分人际交往的需要在网 络上得到了满足。青少年通过博 客和日志空间等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在网络空间产生共鸣,这有利于青少年提升青少年道德践行能力。
(二)宽松的网络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自律精神的塑造
宽松的网络环境不同于学校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具有比较严格的监督性。学生在活动中带有较大的自主性,在具体的网络生活中,需要比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青少年自律精神的塑造。
(三)网络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成就感
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取得游戏的胜利,也能获得心理成就感。
二、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虚拟的网络环境,容易诱发青少年的人格障碍,不利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正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启蒙期,他们向往了解社会,同时对网络充满好奇,而虚幻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让他们找到发泄的地方,因为有些电脑游戏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一定消极的诱导性,作为未成年人难以抵抗诱惑。
(二)网络规范的不健全,一些错误的网络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品德形成,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不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成长
笔者在任教班级中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网上说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三)误导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
许多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是由对网络行为的错误认识所致。当个体上网时,他(她)面对的是一台无生命的机器(电脑),通过敲击键盘或点击鼠标发出网上行为,缺 乏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因此,个体可能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纯粹的网络行为而不是一种社会行为,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
三、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尽管网络可能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但若我们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则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开 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使其负面影响尽可能减低到最低程度。下面介绍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青少年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其自律性
青少年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青少年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自律性。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青少年的自律性是比较差的,尤其是面对新事物的诱惑,他们往往无法抗拒,如果抵制不住网络中的种种诱惑,必然会被网络所俘虏,而成为网络的 “奴隶”。
(二)家庭必须做好青少年的督促工作
网络是神奇的,他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色彩,同时也能迅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来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而且现代家庭的家长们大多是有知识的一代 人,所以许多家庭都乐意为孩子购买电脑,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但许多家长并未真正想到,青少年上网真正为了获取更多知识的还是少数,大多是热衷 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
(三)学校德育方式内容要应时而变,主动抢占教育阵地
要增加网络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尽快填补空白。纵观中学的德育主阵地――思想品德课中关于网络道德和法律的教育多数都停留在讨论阶段,网络道德法律内容多由思想品德课教师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完成,完全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结论: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跟上时展的潮流,迅速融入到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德育工 作的现代化。面对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我们应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卜卫.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庞丽娟.韦彦.学前教育立法――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1.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班主任德育工作 挑战 对策
网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班主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应该与网络环境有机结合,开展具有网络时代特色的班主任工作,以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1.交互性。2.平等性。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存在着负面影响:1.各方意识形态大量聚集。2.粗俗、低俗、暴力的内容容易给学生思想上造成毒害,使其道德滑坡,甚至误入歧途。3.网络容易导致学生的道德法纪观念淡薄。网络的“虚拟”交往形式,掩盖了现实中的身份和地位,在营造相对平等自由空间的同时,失去了社会和他人的监督和约束,导致虚假言论充斥网络,学生认为在现实中不能说的话,在网上能肆无忌惮、不顾道德法纪地乱说。
在网络时代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这么多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现代网络时代,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各类信息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其中也有不少危险,中小学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就要正确引导他们:1.网络可以给人类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但不能因为上网而忽视了现实生活。2.网络可以缩短空间,拉近朋友、亲人间的距离,但是网络也更容易结交陌生人,这时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3.要注意分辨网络上的信息,中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分辨是非能力不足,很容易被网络的一些不实信息蒙蔽,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4.利用网络学习和娱乐,但是不能长期沉迷于网络。
二、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规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人们只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在网络当中进行相关的活动,此时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就没有明显的约束力了。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网上活动,不要等到有问题再来矫正。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中要增加网络相关的道德教育,如开展网络文明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中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能力,要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拒绝道德堕落,要教育中小学生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现实道德列入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掌握,培养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道德责任感。
三、班主任要转变德育方式
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大多采用的德育方式是“禁”。学校和班主任运用一系列规则、限制来规范学生的思想,禁止他们做出违反规定的行为。“禁”式的德育只是采取消极的手段使学生服从规则,限制学生的自由。这样的“禁”式德育会妨碍青少年的探索精神的发展。德育最佳的方式应该是“疏”,即发现和认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疏导他们的情绪等不通的地方,从而使学生获得德行等方面的提高。网络时代就给“疏”打开了大门。
班主任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学生愿意多说,网络上的聊天还配以图片和声音,更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倾诉愿望,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比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QQ群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对校园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的效果。学生们有时会在网络平台如QQ、微信朋友圈、微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动态,班主任通过阅读就能更加了解学生,以便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四、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
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的,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德育的实效。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由于年龄、知识储备大,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在网络时代,各种知识和信息非常容易习得,班主任的知识储备显得单薄,在信息获得方面班主任处于劣势,―些班主任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网络教育和培训,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普遍处于网络信息素养低的窘境,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班主任首先必须接受网络学习与教育,成为网络世界的行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上网。作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班主任不能也不应成为时代落伍者,网络时代的挑战要求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应通晓网络知识与技术操作;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望者,更要成为网络时尚的引领者,成为能适应战斗的“网上作战部队”。试想,如果我们班主任在网络上游刃有余,学生必定心甘情愿受之教育。
五、家校结合,创设净网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最重要的地方,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协作,使德育工作的外延更为广阔。班主任应使家长意识到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网络,不要谈“网”色变,更重要的是做到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上网监管的工作,严格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和上网的行径,避免学生上网成瘾。
网络时代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原则,又要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让网络成为中小学生重要的发展阵地。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用网络技术武装自己,敢于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将德育工作做实。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德育教育;关心;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43-01
爱是教师的智慧和源泉。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就是人性和爱,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睿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引领学生走向完善、走向成熟;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如何真正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然基于对学生发自真心的关心和爱。在这里,我将以个人的工作实践为例,谈谈自己对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
一、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学生谈话,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教育,或批评,或指点人生迷津,或指出缺点和失误,认为这样就尽到了班主任的职责,能建立老师的威严。然而,这种教育结果一般都是事与愿违,学生往往不领情,有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向事情反面的极端。因此,班主任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1、学会倾听。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喜欢做什么?有什么困惑?才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的去听学生喜欢听的歌;看学生喜欢看的影视;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深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学生们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帮助和安慰,也希望得老师的宽容和谅解。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刚接班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位名叫蒲笑盈的女生整日落落寡欢,好象有许多心事。有一次我找到她说:“老师发现你有很多心事,能告诉老师吗?老师很想为你分忧。”她想了很长时间,说愿意告诉我,但要求我替她保密。我很认真的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相信我吗?你可以不说。”我在倾听的时候,不插话,不打岔,她有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始终看着她的眼睛,关注她的神情。她说罢了,好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沉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她的家庭安宁,而且会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我想了一会,问她:“你跟继父叫过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我想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就告诉她:“实际上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的继父,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你回去后,主动改口叫爸爸,真心诚意的与他相处,如果有什么问题不便于口头交流,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同时,在行动上你要主动关心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和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向我表态,说就是我们困难再大,也要供女儿读书。现在,孩子卸下了思想包袱,学习精力集中了,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排在班级前十名,变成了一个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
2、学会欣赏。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学生。不仅学会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问题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问题学生的欣赏,就不容易被认同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和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其说,问题学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不如说你没有从内心深处,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如不能正确欣赏,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也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我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不但善于倾听,而且经常用欣赏的眼光去赞美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会赞美。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它和表扬不同。它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对方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有时老师对某个学生无意间的赞美会对他们思想行为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他们从内心相信老师的诚意,自觉地朝着老师的期望方向上迈出步子。
现在我已经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是能与他们分享快乐的“知心姐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班主任,他们深信我能伸出友谊之手帮他一把。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想与人沟通需要倾听、当他们迷茫的时候需要有人替他指明方向、当他们获得成功想要与人分享快乐时,他们也都会想到我这个班主任。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我才能把学生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现在我所带的班级已成为一个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团队意识较强,有正义感的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9―0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进行疾病预防的首要条件。多年来我院在做好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向家长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儿童保健及健康知识的传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管理
1.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证,我院建立了充实的组织机构,并且每2~3年改组一次。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室主任担任。组员由保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医务室成员及相关人员组成。
2.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开展,并且落实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且每年年终进行工作总结。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抓不懈的轨道,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提高为幼儿健康服务的能力
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教育素质及专业化素质是提高健康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质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儿童,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健康素质。多年来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职工提高健康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讯通、园内网、发宣传资料、出《保健――桥梁》刊物、开讲座、试卷问答、网络研修、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对全院教职工进行了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全院教职工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共培训保教人员1200多人次,年培训率达85%左右。
三、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可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会的教育合力,营造关注儿童健康、重视儿童卫生保健的氛围。
1.为了使全院教职工及幼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订有《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种刊物,供教职工翻阅,还有医务室自编刊物《保健――桥梁》;并逐年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添置电脑及校园网络,其经费占有很大比例;还制作了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光盘和卫生保健(生理)健康光盘;每周两次定时为幼儿播放动画片,使幼儿逐步懂得用餐营养知识及其他小常识,以利于幼儿生长发育。
2. 多渠道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对全院教职工、各班及家长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三年来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40份,眼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30份,儿童补钙知识宣传资料450份,“保健――桥梁”刊物300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20份,麻腮风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1600份,健康行为歌宣传资料820份。
3. 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家园共育。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刊物、开家长座谈会、专题讲座(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眼保健讲座,耳保健讲座,营养知识讲座,预防接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全院教职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档案,并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针对院内体弱儿、肥胖儿、行为异常儿童开展家园互动,建立专案、联系档案和管理记录,并且每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评价
做好形式多样的健康评价,了解健康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其评价工作有:家长问卷调查;儿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个案评价,如儿童生度发育评价;营养调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评价;健康教育活动课后评价;教师考核评价;统计处理的信息资料等。
六、活动难点
1.部分卫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
2. 家园共育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家长的健康素养需要尽快提高。
3. 政府对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工作压力 应对方式 护理
中图分类号:R1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11―02
在新世纪里人们日益关注工作压力,而护理工作是有压力的职业。护士要承受很强的压力,然而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职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特别强调护士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当人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或减轻工作压力源时就出现了工作压力,多数人面对工作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1]。应对是人们对压力源的适应性反应,是对内部或外部的挑战进行调整或解决[2]。许多研究证明,临床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3]。许多护士在出现心理紧张等心理问题时易被忽视,更谈不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加以调整。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这些应激源易导致护士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如焦虑、抑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护理管理者应注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更多地给予护士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学习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护理人员善于运用各种应对机转来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调查性研究,于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对南川区医院的1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105名护士,平均年龄为(24.12±3.56)岁,平均工作年限11.12±9.12年,文化程度:中专46名、大专47、本科12名。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05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包括3个部分:人口学资料(护士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国内普遍使用的学者李小妹[4]研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本量表修改后由5个维度34个条目组成,内容包括:①护士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7个条目),如: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经常倒班等;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5个条目),如: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太少、书面工作太多等;③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3个条目),如: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足等④病人护理问题(10个条目),如: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病人要求太高或太过分等;⑤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9个条目),如:缺乏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理解及尊重、护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等。按没有压力--压力非常高出现,采用1-4级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压力的程度越大,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96。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国内学者解亚宁研制的问卷[5],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个维度,有20个条目组成,积极应对有12个条目,消极应对有8个条目,0-3分评分积分法评分计分法。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回收率100%。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分析压力源、应对方式;应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压力程度、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见表1
表1护士的工作压力源(n=105)
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得分
护士专业及工作方面 13.49±3.71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10.44±3.24
工作环境及资源 5.49±2.17
病人护理 21.17±5.33
管理及人际关系 15.67±5.71
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 66.28±16.33
2.2 护士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 见表2
表2护士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n=105)
应对方式 护士(n=105) 常模组(n=846) t p
积极应对 1.73±0.73 1.78±0.52 2.19 0.000
消极应对 1.50±0.42 1.59±0.66 1.82 0.000
3讨论
3.1护士的压力源情况
护理工作的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护士工作繁重,而在岗护士数量少、频繁的班次更换,扰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使得护士在身体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卫生保健工作者,尤其是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压力很大已得到公认[6]。从表 1中可以明显看出,护士在病人护理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程度在中度以上。这与戴琴对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是一致[7]。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濒死和危重病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使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处于精力集中的紧张状态;同时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晋升的机会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资及其它福利待遇低,又使护士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承认不够,虽然护士目前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但医疗职业高于护理职业的看法仍普遍存在[8]。身体上和精神上承受双重的压力,严重地挫伤了护士的专业自尊心和自豪感。
3.2 ICU护士的应对方式情况
应对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9]。面对应激,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从表2中可以看出,护士在应对压力时,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及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另研究结果提示:消极应对与抑郁呈正相关,采取消极应对,护士的抑郁程度增高,说明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有直接关系[3]。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尽可能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对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动力。同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护理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护士的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并设法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源,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芳.ICU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3,11(2):87-88.
[2] 张立.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3,20(4):30-32.
[3] 茅志娟,俞杰.临床护士心理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0,2(1):48.
[4]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 [J ].护理学杂志, 2001,16(11):700-702.
[7] 戴琴.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7):488-490.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传播;奉献;流失
2012年3月31日,河南省周口市博物馆举行“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者活动仪式,拉开了市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常态化的序幕。第一次招募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它为进一步打造周口市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作了良好铺垫,提供了先期实践性实验,并营造了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良好氛围。整合多种模式,开展多层次讲解服务,是博物馆致力的一个服务方向,因此,当周口市博物馆全方位向社会开放后,就不断诚邀志愿者,并将他们打造成一支充满活力的服务队伍,让他们与我们的工作人员并肩战斗,共同牵手历史,快乐奉献社会。
一、博物馆 志愿者
“ 志愿者”的含义就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如医护志愿者、消防志愿者、教育志愿者、环卫志愿者等。我们经常看到,大街十字路口有志愿者协助指挥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地铁里也有志愿者呼吁大家保持秩序,志愿者频繁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为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志愿者在不追求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福利事业的开展,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以“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服务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同与好评。2008年,中国志愿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无私无畏和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真诚奉献,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近年来,志愿者活动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越来越多的人踊跃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现在,志愿服务已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联合国确定自1985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可见,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既是国家与社会文明成长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潮流之一。
博物馆志愿者亦是志愿者队伍当中默默奉献的一员。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志愿者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环节,也是走向社会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他们为博物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志愿者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在博物馆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博物馆志愿者具有无所不在的传播功能,他们志愿、主动、积极、热诚,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服务公众,回报社会,传承多元文化,担当历史使命,为弘扬与共享人类文明而不懈努力。近年来,各地博物馆都在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公益文化事业上的作用,志愿者已经成为博物馆服务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博物馆的志愿者无论对社会还是博物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它是改善社会风气,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也是一个让志愿者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舞台。
二、志愿者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志愿者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首先,“博物馆为志愿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志愿者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外边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智慧,提高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自我价值。博物馆则通过吸收志愿者达到了利用这批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观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也就是说,博物馆为志愿者更多地获取藏品的知识以及感受博物馆的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博物馆的平台资源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许多志愿者说,博物馆成为我们展示风采、挑战自我的绝佳平台,每一次讲解也是一次锻炼和升华,我们团结合作,兴致颇高,受益匪浅,备受鼓舞,通过充当志愿者,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从志愿者方面去考虑,他们付出的主要在于‘时间’和‘精力’,而回报主要来自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对本人能力的认可’。从博物馆方面来考虑,博物馆的付出主要在于‘管理’和‘培训’,而回报则来自于‘直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先进文化在更广泛层面上的普及与推广’。”(3)
三、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1、 博物馆志愿者是时代的需求
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志愿者工作开展得就越好。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有多少志愿者,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物质生活稳定、富足,人们寻求满足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加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文化意识、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博物馆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精美的展品,丰富多彩的展览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服务理念的更新,这是积极发展博物馆志愿者的一个很好的契机。看来,博物馆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应顺应这个潮流,与时俱进。
2、 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自身的发展需要
“取之社会,服务社会”是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宗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正是鼓励和动员众多的人加入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行列中来。博物馆志愿者的参与,让博物馆的展品和希望了解展品文化信息的人们靠的更近,志愿者服务进一步缩短了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增加了观众的亲切感,这就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外在化、更丰富、更有层次。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弥补现有专职人员的不足。由于不求回报地服务他人是志愿者精神的要点,因之开展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亦能直接或间接地节省馆内经费开支。当然,志愿者服务对于博物馆来说,不仅是一种免费的资源及扩大博物馆影响的补充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公民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团结基础的扩大,以及培育公民关怀社会、服务民众的美德。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性质,又扩大了服务层面,使有效的资源与无尽的服务需求有效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如何,也是衡量这个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博物馆的综合效益和品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完善、不断壮大,不但起到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使之进一步弘扬社会美德,传播城市文明的作用,同时也会成为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3、发展志愿者是宣传博物馆的很好途径
志愿者愿意无偿投身于博物馆事业中来,是出于他们对博物馆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兴趣,他们十分关注博物馆的各种信息,在与家人、邻居、同仁及朋友的交往中,他们会谈论和传送这些信息,正是这种对博物馆相关信息的反复谈论和转述,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加大了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提升了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其实,博物馆志愿者的定位并非只在博物馆内,在博物馆外仍然可以继续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年龄段,他们的社会接触面相当广泛,影响力度相当大,他们如同星星之火,能迸发出无限活力,感染和影响身边每一个人,他们每时每刻都具有宣传、推荐、介绍博物馆的机会和意识,每时每刻都能把周围的人吸引到博物馆来参观,以达到传播文化,教育大众,服务社会的目的,从博物馆的角度而言,这确实是教育传播工作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4、一个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志愿者流失严重
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一个需要认真应对的问题是志愿者的流失现象。志愿者能长期稳定地在博物馆服务,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志愿者的自然流失虽然是十分正常的事,它对博物馆工作虽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它与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不一致的,因此,对待志愿者流失问题亦不容忽视。以周口市博物馆为例:第一次招募的志愿者以附近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居多。大学生的特征是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一颗火热的心。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确实为博物馆工作做了有益的补充。但是,他们一旦毕业或者实习等,便走向山南海北,奔赴祖国四方,造成志愿者流失。笔者认为,博物馆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还是以本地、在职者优先为好。凡热爱博物馆事业,具有文物、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愿意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为公众服务,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长期在本地区居住、工作、学习的人士均可 被招募为博物馆志愿者。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志愿者的流失,保证志愿者的持续性。
四、志愿者工作亟待纳入博物馆议程
志愿者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应更深入地探讨新时代下的志愿者精神,并让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结晶,志愿者工作亟待纳入博物馆议程。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打造博物馆优秀的志愿者队伍,为博物馆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氛围和便利条件,并加强管理,总结经验,使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开展,队伍不断壮大,使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可持续发展,争取以更高的服务水平、更佳的服务状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轶琳.《博物馆志愿者:让人类文化遗产走向社会的桥梁》2010-11-09东方网
【关键词】 供应室; 手卫生; 行为干预;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16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9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内感染控制及其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单位之一,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交叉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1],供应室集中接受与处理临床科室治疗使用后的器械和物品,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和敷料,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警惕性和防范意识,院感知识薄弱,那么就很容易通过某些途径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因此手卫生非常重要[2]。本文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实施一系列手卫生行为干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院是一所二级医院,床位400多张,有临床科室20多个,医技科室10多个。供应室工作量大,每天有各种病房的消毒包近300只,大量的敷料制作和发放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共10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消毒员1名,工勤人员4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3名、高中4名。
1.2 手卫生干预方法
1.2.1 制定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规程及各区域手卫生要求、次数和洗手指证;加强新护士的手防护意识,在新护士及实习护生入科时安排专门的人员讲授职业防护的课程,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提升了实习护生的手卫生依从性[3]。平时加强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学习及重视程度,并组织观看手卫生媒体,引导工作人员注意日常手卫生;戴手套是一个双向保护措施,既保护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又保护无菌物品不被污染,但如果长时间和不加选择地使用手套,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或引起皮肤过敏,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手卫生习惯[4]。
1.2.2 配备完善洗手设备 充实洗手设备,增加洗手池的数量,如感应式水龙头,脚踏式洗手设备等,注意位置合理,用洗手液,流动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后使用电子烘干机烘干双手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因潮湿的肥皂和公用毛巾易产生细菌,应尽量不用,洗手时需注意关节、皮皱处、指甲、指尖等处应环形揉搓,每处接触面10次。
1.2.3 营造手卫生群体氛围 强化科护士长的工作职能,引导工作人员注意手卫生,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每月公布医院感染办检查手卫生情况结果及反馈的信息,使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有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警觉性。同时收集由于手卫生依从性差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暴发事件的宣传,自上至下营造良好的手卫生氛围,以达到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
1.2.4 合理配置弹性排班工作 繁忙是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士长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上岗时间,实施人性化排班,弹性排班,减轻工作强度及压力,改善洗手依从性。
1.2.5 加强监督和考核 定期与不定期抽查,认真全面了解供应室工作人员手的卫生状况,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作为考核的项目,记入科室及个人的质量评价总分,加强检查、抽查、监测的,提高认识,自觉贯彻手卫生的规定[5],从而有效地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1)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掌握程度越好)。(2)手卫生依从率。(3)正确干手方式。(4)洗手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10名工作人员干预前后分别进行8次随机观察及检查,结果显示干预后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94.84±4.25)分、手卫生依从率为97.50%、正确干手95.00%、洗手合格92.50%,高于干预前的(80.45±6.80)分、75.00%、67.50%、62.50%(P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控制部门,手是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但在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现状仍不容乐观,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不能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6],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复杂,包括下列方面:(1)手卫生洗手知识缺乏,特别是对手清洁和消毒的指征、手采样时间、中和剂的使用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对实施重视程度不足,未认识到通过洗手可以有效的避免职业暴露,减少医源性感染,有些认为工作时带着防护手套,手套摘除后,双手依然是清洁,而不知防护手套穿戴时间久依旧可以滋生细菌,而且每次接触完污染物品重复性的洗手,从思想上认为比较繁琐,并未认清手是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媒介[7]。(2)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供应室护士长作为主要的基础培训单元,手卫生培训工作不到位,同时缺乏对工作人员正确的引导及手卫生的培训和有关手卫生知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缺乏院内感染率的知识及造成医院感染和恶性爆发事件的宣传,加之个别工作人员认为未接触什么污染物品,洗手意识低,接触无菌物品后,不用再洗手,以及个别护士在接触自己个人物品时也不能完全做到洗手,下班后也并没有落实好先洗手-再脱工作服-再洗手的流程,觉得洗一次手就可以直接接触自己的物品了,加大了传播病菌的可能性[8]。(3)洗手设备设施配备不足,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有的不具备感应式洗手的设备,会造成洗手后仍要接触带菌的水龙头;洗手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出现皮肤发干、皲裂等现象,也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4)工作忙碌时洗手依从性低,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思想上认为洗手过于麻烦,或是流于形式,简单洗手,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10]。(5)卫生相关教育、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有些医院对手部卫生清洁重要性的推广不力,没有手卫生规范相关制度[11-12]。本文针对上述影响手卫生依从性因素制定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完善洗手设备、营造手卫生群体氛围、合理配置弹性排班、加强手卫生监督和考核,结果干预后手卫生知识掌握评分(94.84±4.25)分、高于干预前的(80.45±6.80)分(P
综上所述,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实施综合手卫生行为干预,能够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提高依从性,采取正确的干手方式,洗手合格率增加,从而减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避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是医院手卫生促进的可行措施,值得在供应室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琼.加强手卫生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60.
[2]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7-18.
[3]郑宣冬,向艺,葛雪姣.消毒供应中心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6):537-538.
[4]保建芳,廉云,吕淑霞.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供应室人员手卫生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2(8):126-128.
[5]钱春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管理对策及监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15-16.
[6]严喜枝,陈筱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下收下送时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5(3):254-255.
[7]刘兰英,黄艾琼,戴红辉,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480-1481.
[8]沈忱,帅敏,徐晓耘.医护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9):939-940.
[9] 李倩,李宝珍,平宝华.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903-905.
[10]见明智,陈洁,喻芳芳.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因素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6):559-561.
[11]侯,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576-157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在人生十年至二十年的集中教育阶段中,初中教育阶段承接小学,开启高中,在教育阶段整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1.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2.创新并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和生活德育活动
一次活动的德育效果胜过无数次说教。逼迫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适应今天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创新德育载体,寻找德育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初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为他们高中乃至大学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对策分析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众提供公益的职责,是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需要的社会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人员招录、岗位聘用、培训考核、福利奖惩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人事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高低。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落实,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人事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2.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
2009年,中央办公厅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这一要求为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近年来通过多方的努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纲要》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换还不到位
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的多个文件加以规范和引导,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一方面,服务观念缺失。一些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沿袭传统的观念,以管理代替服务,工作过程中缺乏服务思想,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僵化呆板,影响了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深入单位实际,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观念缺失。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新特点,工作中创新方法不多,时代性不强,也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2.2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力度还不过硬
在现阶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人员引进已经逐步走向正规,但在人员引进后的使用和培训方面,单位给予的关注不够,影响了人员的后期发展。一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单位对于人员培训工作没有长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的考虑,特别是对于个人而言,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往往采取一勺烩的模式,培训效果难保证。二是培训制度难落实。当前社会对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员少、事务多的矛盾在一些单位十分突出,造成了一些培训计划方案落实难度大,随意更改删减培训计划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过中,结合自身实际的少、照搬上级要求的多,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人员的参与热情。
2.3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还不健全
从2006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局面,为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单位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但如何进行考核,如何评价结果、如何进行奖惩这仍然是当前事业单位考核奖惩的难点问题。一是标准难确定。各个岗位职能不同、人员素质差异大,这些都造成了考核标准确定难,特别是如何在将指标量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二是考核难组织。不少单位在考核组织过程中还是采取内部投票的方式,人情票、感情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都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三是奖惩难保证。对于考核结果的落实,还缺乏一套更为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没有将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到实处。
3.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规范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人事管理新方法已经成为了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单位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将人事管理工作作为提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人事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3.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的“人情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方法上坚持以单位职工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为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树立尊重人才的观念。岗位聘用是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而人才就是改革的重点,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积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三是要树立服务为本的观念。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主动深入到单位一线和基层,了解员工所思所想,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倾听职工心声,表达职工愿望。
3.2规范制度,注重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事管理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拟定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单位各个岗位工作的调查来合理确定培训方向、标准,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了解,确定培训重点,从而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借鉴社会资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吸纳外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专家讲座、脱岗培训等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渠道。三是注重工作落实。针对单位业务多、要求高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单位人员的参与度,从而更好的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3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对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反映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实际作用。一是细化考核标准。人事部门要切实针对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严格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特别是要突出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职能,将群众反馈做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二是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考察相结合,内部评议与群众评价向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的公正性。三是注重奖惩落实。一方面,除了增加一定的薪酬奖励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晋升机会,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坚决处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熊怡.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途径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