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学习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李俊艳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赴郑州体育馆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五届魅力课堂暨名师工作室导向培训会。
这次教育名家论坛,给我们带来了“简约教学”“你知道吗?大问题数学”“无痕教育”“问题策略教学”“和谐数学”以及数学中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10片、2016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几节高质量的观摩课。吴正宪老师的问题串教学,在观摩课——复习课中学生达到“通”的效果。
罗明亮老师由“你知道吗?”引入课题,告诉我们数学要讲道理,做讲道理的老师,追寻讲道理的课堂。
余颖老师在做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她说“跟强者玩,自己会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有人应该接触正能量的强者。
张齐华老师揭示了数学课堂的“新常态”,让我们明确核心素养,把握主体,抓住关键。
徐斌老师在解决问题策略中贯穿画图思想,他指出:“解决问题”不再是“教学领域”,“问题解决”成为了“课堂目标”。他说:“知识背后如果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背后如果没有策略,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策略是方法思想间的过渡状态”。
蔡宏圣老师幽默的课堂中告诉学生们何为真懂?
强震求老师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比赛,让我们对圆的认识更进一步。
接近尾声时迎来了符永平老师展示的初中章前图导学课,由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设计数学问题,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更透彻。
每个老师给人的感觉都是浑身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灿烂与热情,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及课堂的生成,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循循善诱,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短短的3天听课学习,让我感触颇深,陷入深思:数学究竟该怎样上才不会枯燥又乏味,而且学生普遍又能在有效时间内学会知识?
回到学校,走进教室,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学生们,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传授知识!此时一位中等生问了一道应用题,题意很简单,我让他们自己读一遍题,复叙题意,课堂发言让我大跌眼镜,无一人发言,再次读题,依旧如此,放在以前我也就帮助他们把题意说明啦。但今天我不敢啦!此时看着他们,我看到了渴望的眼神,看到了求救的目光,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告诉他们答案。课后我一直反思:如何让学生高校的学习?
结合本次的听课学习,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针对自己做错的题,不是去凑答案,而是让他们和同桌交流自己做此题的思路,这样同桌指出他的错误同时,双方都对此题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苏村中心小学 车升玉
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 “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会努力将我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搞自己的教学水平。
感悟与心得体会
徐向芹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感悟名师课堂
苏村小学 李法香
非常有幸能去双语学校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亲身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颇深。下面就临沂第九小学王晓艳老师的“平均数”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的感受。
1. 名师的课前交流非常值得我们欣赏。在课前交流时她那么的亲切,语言那么的感人,像聊一聊呀,说一说呀,快夸夸呀等,这样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愿意把心里的话和老师说,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高。
2. 针对知识点逐层分析。王老师由课间喜欢做什么活动引出套圈活动,接着出示四人的套圈比赛成绩统计表,从这四人中再选拔一人代表本班参加学校的比赛,然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拔,引出平均数产生的重要性。然后逐人分析,先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分析徐杨的成绩,再让学生发现还有别的办法吗?进而转化为求和平分,从而渗透转化思想,在使学生认识平均数意义的同时,并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像谁是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说完整。并认识了平均数的特点: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3. 练习设计层次性很强。像四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李红的身高就一定是134厘米吗?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这样就巩固了平均数的特点,更加深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然后又引入了生活中的平均数,像青年歌手大赛的成绩,如何计算平均分等,都是层次性很强的联系设计。
总之,王晓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的细腻扎实,设计独特,求实创新,沉着机智,非常值得我们去品、去悟、去反思。
还有吕健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她的课堂风格是朴实、扎实、精炼、简洁,有坡度,有深度,孩子们从心里佩服喜欢老师。她的这节课一共用了一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感觉时间长,下课时孩子们都不想离开,依依不舍,真感人啊!
请问一下自己,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依依不舍,试想一下课堂效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去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李光臻
2010年11月3日,我们苏村镇数学教师在双语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观摩了名师讲课。执教的八位名师,分别是李芳、王晓燕、张雪峰、梁绍美、吕建、王永胜和冯培娟、石秀玲老师。这八位老师给大家整体的感觉就是“真、实、新、活”,体现了教师对课改精神的准确把握。特别是王永胜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运用旧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出示课件“画有四个直角的长方形”让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内角和360’再用“巧剪”将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质疑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王老师用自己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有目标的去探索,用信封里的直角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探究验证,形成统一认识: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王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又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成功的体验。yVZ小学数学学科网站群
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很多的启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家式的探究历程。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县苏村镇中心小学 李宗梅
2010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优质课学习心得体会
沂南苏村中心小学 王伟宝
11月2日、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省优质课学习活动,在一天半的学习中,我们共观摩了八节省级优质数学课。在这里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以下几条使我印象很深:
一:善于营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每节课的上课前,教师都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有的先介绍老师自己,再让学生介绍自己,以此来拉近师生关系;还有的给学生拍照,激发兴趣,消除紧张感,这样进行新课就很轻松,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有的夸沂南是个名人的故乡,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有的夸学校,学生自然很高兴,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次的讲课教师都是外县的,但是有很多素材用的是本县、本校的,或者就以上课的学生自己为例子。如在吕建老师的课中,上课开始就用数码相机当场给学生拍照,把学生的照片用投影机放到屏幕上,全体同学看着自己的相片找自己的位置,学生学习既清楚又明白;还有梁老师的实践课《点击双休日》就是当场调查县城学生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活动,把调查结果当做例题学习的,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要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
三:学习过程采用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空洞无物的。老师们都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不流于形式,到该合作的时候合作,确实能解决不会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用具。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的电脑课件,把课的内容用通过电脑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确切的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形象生动有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探讨教学中,也用到了老师制作的教具,如《可能性》一课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和白黄两种球。把球放到盒子里摸,总结摸出球的可能性,达到了动手操作的目标。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沂南县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苏村小学 张海玲
2010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习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习设计基础实效。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习。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习,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平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习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
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
1.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位九年级任教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都审慎对待,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为的是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考取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在迅速讲完新课程后,都会赶紧进入中考备考阶段。
2.中考复习的困难
面临在所有九年级任教教师面前的是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各种困难:(1)时间紧迫,任务重。完成新课程后,剩下复习时间大约100天左右。而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炎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2)内容繁多,难度大。初中所有的知识考点大约有200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教师的能力。(3)综合性强,联系多。中考题体现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型较多,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能处理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1.巧用Microsoft Office组件,梳理知识点,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学生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心理准备。
(1)巧用Microsoft Word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初中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初中数学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2)巧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课件,让课堂添加轻松元素,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使教学容量达到最大值。
数学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要注重设计变式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图像或改变结论等,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出的课件,能比较快速地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能接受不同的题型,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活用几何画板,帮助教师节省画图时间、增强图形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难题(如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的能力。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
(1)帮助学生,直观体现。学生学习函数较困难,对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了解不够。为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中的系数对于函数的图像的影响。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展示如下: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新建参数k、b,取不同的参数,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③k>0,b
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课件,深刻了解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b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动态难题,降低难度。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感官享受,体验直观动态,减轻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的心理恐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动点难题的能力。
3.结合视频、图片(自制或者网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知,强化中考复习效果。
(1)展示错题,强化基础。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手机的功能,拍下错题,在课室开辟出一块错题展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一方面让学生更关注数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错率。
(2)结合实际,建立建模。数学考题很注重销售打折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所见到的商家促销活动字样,如商店打着“大出血”“亏本出售”“2折出售”等字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专注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拍下视频,以此设计不同的数学考题,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如天气开始有点热了,教师留意到学生买饮料多了,放在回收桶的饮料瓶一天就满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一:学生选择瓶装水,按每人每天一瓶水,每瓶水2元。方案二:学生调查后发现,如果选择桶装水,本地某知名矿泉水有优惠套餐:订购30桶桶装水(15元/桶)赠送1台台式冰热饮水机。(备注:每桶桶装水每天每桶能让28人左右饮用)三月到六月份共四个月,每月按26天在校时间计算,如何选择会更划算?你会给学校什么建议?
4.利用博客或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反馈教学意见,拉近师生距离。
平常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辅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很少。一节课下来,有时自己感觉良好,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其实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并非如此。现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建立QQ群或者开通班级博客,那么我们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流感想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中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课堂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断成长进步,老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新思想,让自己认识新生代学生,融入新的年代,与学生的感情也在交流平台中加深。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的有效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会较强,他们会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二、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一、渲染气氛,激发参与,引入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之中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例如:教学中插入一些优美、轻松的音乐或一些生活片段作为一节课的开头,可以避免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老调与枯燥无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这节课就容易实施了。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一课时,首先Flash课件展示: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接着一些零乱的五颜六色的珠珠散落在桌面上,然后暂停播放。提问:“为了便于分类保管这些珠珠,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们纷纷讨论、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几根线把不同颜色的珠珠穿在一起,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出几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珠珠出现在大屏幕上,随即转入正题:“我们所学的知识就象这些散落的珠珠,只有经过及时、细致的整理,应用起来才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这样,既明确了分类整理的意义和本节课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编制“猴哥分瓜”的故事,让学生按照屏幕进行情景对话表演,导入新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上课伊始,屏幕上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的情景。悟空蹦蹦跳跳地跑到唐僧面前说:“师傅,太热了,我去找点喝的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5。八戒一听瞪在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话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哈哈大笑?”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看《西游记》,一开始,学生们便被故事里的情节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故事情节都历历在目,问题一出,学生们就争着抢着回答:“八戒嫌自己分得少”、“他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趁机引导,揭示课题。巧妙的引入,唤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促其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就可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用课件出示一个圆和圆的外切正方形后提问,蜘蛛和壁虎同时从圆与正方形相切的O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各跑一圈,蜘蛛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壁虎沿着圆形路线跑,谁先回到O点?在动画演示跑的过程后,提问:“为什么壁虎会先到呢?”从而引出了壁虎跑的路程比蜘蛛跑的路程短,也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课件演示与教师提问的有机结合,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热情,去积极思考问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一种跃跃欲试探求谜底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逻辑思维;教学模式
1.引言
作为小学阶段性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较强,对于智力发展尚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分强调说教授课形式,教师将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反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它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文本、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不仅能直观的理解数学问题,还在潜移默化中引发探究兴趣,提升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凭借多媒体化、教学资源丰富化、形象具体化等特点,带给学生多重感官的体验,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进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并不广泛和深入,这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阐述。
2.1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据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习惯采用讲授法授课,偶尔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小组式学习以及数学竞赛等活动则几乎没有,这使原本就有难度的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其次,数学教师的效率意识有待提高,很多教师认为给学生布置足够多的课后作业,使其将大量时间用于数学练习上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是教师时间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教学的有效性不是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达到的,如果教师树立正确的效率观念,就不会占用学生额外的课后时间,而是让学生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
2.2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但他们之中仍有很多人不爱使用多媒体,认为小学数学本身就不涉及过于复杂的问题,使用多媒体反而浪费时间,不如直接板书。其次,一些数学教学软件,如思维导图、几何画板等,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都不会操作,甚至没有听说过,信息的闭塞以及固步自封、满足现状的教学态度也是阻碍数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同时,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一些教师也持保守态度,认为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对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利大于弊。但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全面抵制网络教学,而是全面地看待这一新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3.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我们就以下几方面对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路径进行阐述和分析。
3.1利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年纪,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有趣的数学情景,如制作逼真的动画、视频,模拟实验或电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既让学生觉得好玩、乐趣无穷,又能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抽象的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2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新工具,形象地模拟了人脑的神经放射结构,凭借形象化、具体化的图示展示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后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心智图”。凭借图形并重的特点,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图形与数据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思维导图软件的应用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建立图库,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的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3.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为数学教学提供立体感和生动性,如利用Flas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立体。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如方型的糖果,菱形的提拉米苏蛋糕,圆形的蛋挞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给学生分发剪纸和小刀,让他们自己模仿图片制作自己喜爱的图形,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会大大加深,也使学习体验得到更好的优化。
4.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能为其提供多元的教学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东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8期
[2]陈丽萍.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以《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为例.《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2期
关键词:思维;研究性学习;新课标
一、学生的思维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解决好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而是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则到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因此,如果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如非负实数x,y满足x+2y=1,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如对x、y的范围没有足够的认识(0≤x≤1,0≤y≤1/2),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用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判断,缺乏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从而造成障碍。如函数y= f (x)满足f(2+x)=f(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证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基础好的同学都不大会做(主要反映写不清楚),我就动员学生看书,在函数这一章节中找相关的内容看,待看完奇、偶函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象对称性之后,学生也就能较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了。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二、学生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研究性学习了。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
运用小组合作之后,我发现上课不再那么累了。比如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原来自己一个人讲,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题题不落,就怕学生有不会的。有些优秀学生就会很不耐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如果只讲难题又怕待优生懒惰不问。可是小组合作讲解试卷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小组里先讲优秀学生简单的题会讲解的很详细,小组里都不会了,还可以组间讲解。这样不会的题一定是全班同学的疑点或难点,教师再讲,事半功倍。小组合作还锻炼了优秀学生的能力。到黑板讲解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能力。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捆绑评价制更是使每个组员都不敢懈怠。班级中极少有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因为每个小组都在努力,每个小组都不放弃,谁会轻言放弃啊?班上有个男生,基础很差,成绩也不好。但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小组合作的春风对他而言真是成长的转折点。刚进班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在小组长和其他组员的鼓励和带动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他就会高高的举起手。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为他鼓掌,渐渐的他的信心建立起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达到优秀线。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特别是后进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合作的魅力真的是无穷的。
我认为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应该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再次,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 小组合作之我的困惑和疑问 培养优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来代替教师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只在关键时机点拨引导。可是我培养的优秀学生似乎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声音太小就是面向黑板不好意思转过头,要么就是思路不清晰,到黑板上就紧张。似乎培养一个小老师真的很困难。
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马潇南呢?另外,许多课型都已经总结出了固定的模式了,这些模式时间长了会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的课堂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3】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强化养成。
于生活中学数学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莫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我们要学习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习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未有过后悔药。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于数学中学生活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理财、购物、比较大小等,无一不用到数的运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深远而非比寻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