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汇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首先作为学校后勤的管理人员,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自己平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树立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意识。过去的一学期是忙碌的一学期,尤其是开学初几乎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由于校安工程实施,大量的图书和桌凳在开学初需要搬迁,总务处在了李校长领导和部分年轻教师的配合下,顶着高温一起挥洒汗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开学初搬迁到位。在这里,我要向在搬迁中付出辛苦劳动的教师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帮助。
其次,上学期总务处还做了以下工作:
1.开学后,为了保证二楼、三楼学生的安全,我们为各班安装了防盗窗。
2.学期初,校门口安装了宣传栏,公示了收费标准。
3.在学校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为两位副校长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4.学期中期安装了常规检查宣传栏,极大促进了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对常规检查的认识。
5.为了使学生的操队整齐,我带领部分教师在操场上钉了500多个木桩。使原本参差不齐的操队变成了整齐的军队。
6.利用休息时间,我和齐加山老师、杨军木校长测量并精心绘制了学校的平面图。
第三,本人上学期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并且取得了微小的进步,实现了李校长“挪一步”计划。更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学会了电脑初步知识。这更是大环境的影响,也是工作的需要。并利用电脑课件在本校的“一人一课”上成功的演示了一节公开课。
1、生活能自理:91%的孩子都能做到整理床铺和房间;能洗袜子、内裤、裙子等简单的衣物;会主动洗碗、扫地、倒垃圾;少数孩子还能煮饭。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2、学习能自主:88%的孩子能自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部分孩子能主动练习书法,并交有大字、小字书法作品;部分孩子能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写了作文、读书心得。但家长的总体评价是:孩子自觉学习不够、贪玩。可以看出孩子对老师要求的作业能较好完成,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3、行为能自律:多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强,出门能注意交通安全,不和陌生人交谈,不玩水、火、电。多数家长反映孩子最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所必需的条件。尤其是英语这门特殊的学科,就更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学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动”,而不是教师“动”。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配合老师设置的活动,做到手、口、脑并用。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具或是生活中的实物来讲解词汇。例如在讲方位介词的时候,可以利用铅笔盒和书的位置变换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汇。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积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的学习需要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因此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而言极其重要。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多鼓励学生动嘴说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唱英语歌曲,学着用英语来描述图片,或者让学生多做对话练习等。同时,对于一些害怕被同学取笑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地张口说英语。此外,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有足够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新学会的词汇运用到语言表达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等。
(三)教师应当创设词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语言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而词汇的学习也离不开语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境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放在语境中的词汇才是“有生命”的词汇,否则就算是死记硬背词汇的含义,不会运用也是无济于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教师可以将文章内容与词汇联系起来教学,或者是将词汇带入句子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填空。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文章的情境模拟化,把它直接搬到课堂中。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又掌握词汇的学习,一举两得,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电话用语的词汇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打电话的场景:A:Hello!ThisisKate.MayIspeaktoTim?B:I’msorryheisnothere.CanItakeamessage?A:Yes!Mytelephonenumberis1092334,pleasetellhimtocallmeback.B:OK.A:Thankyou.Bye.B:Bye-bye.除了打电话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还有买东西、师生对话等情境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最终让学生掌握词汇,同时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十六、互质数的判断
分数比化简,互质数两端。观察记五点: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是小数的)
十七、文字题
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十八、比较关系应用题
(一)相差关系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减小。
2、已知条件说比多,比前用加比后减。
3、已知条件说比少,比前用减比后加。
(二)倍数关系
1、倍在问题里用除。
2、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后用除。
(三)求比几倍多(少)几的数
根据倍数分乘数,根据多少分加减。
算除先加减,算乘后加减。
十九、找单位“1”
单位“1“藏得巧,根据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问答式“能找到,补充说明要搞好。
百分数常遇到,不带“率“字有礼貌。
找出一对好朋友,然后确定乘除号。
找单位“1“的说明:
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分数应用题1、找 2、明 3、定 4、对应的解题思路。
二十、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中间,
前后归一分开列,然后等号来连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前面,
“如果”分开归总列,再用等号来连接。
你学会了吗??
顺口溜用题思路举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舍五入法儿歌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长度单位认识歌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一看)
除到哪位商那位, (二商三乘减)
除数是两位的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记熟口诀定好位。
试商方法要灵活,不够商“1”“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四比五余)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括号括号抢第一,
乘法、除法排第二,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职责,推动和谐学院建设
院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紧密依靠广大群众,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会工作。如:树立主人翁意识,定期召开二级教代会,了解学院的发展和有关教职工权益的相关福利政策;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服务,及时做好医疗报销、定期体检、节日慰问、旅游组织、关心教工子女等具体工作。
二、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促进工会自身建设
院工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倡导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誉观,共同创建和谐校园。同时,在校党委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院工会组织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地位,通过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努力在组织、引导、服务和职工权益等方面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坚持把为教职工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工作维权职能,关心教职工全面发展
院工会遵循“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关心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不仅在工作中帮助发展,更在生活中排忧解难。近几年,已派送多名专业课老师出国进修,并鼓励年轻教师加强学习,读博考研,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更好地规划好个人的职业生涯。另外,我们也及时做好探望退休老同志、慰问生病员工、佳节送去祝愿、提供疗养、医疗费用理赔等一些常项工作,积极维护职工的权益,用实际行动构筑充满爱心、关心和开心的“工会之家”。
四、关注女教职工,开展有益活动,推进良好学习氛围
积极配合校工会开展“三八红旗手”、“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等评选活动,倡导在学习宣传先进事迹的同时,提供一个展现女教职工巾帼风采的舞台。今年,院团委与工会携手开办的融学术、艺术、文化等多源化内容为一体的博学讲坛孕育而生,我们邀请了部分校女干部女教授联谊会成员进行专题讲座,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加强集体凝聚力
工会是教职工群众组织,根据教职工意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院教职工积极响应校工会,踊跃报名参加游泳、羽毛球等多个文体团体,不仅满足了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大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今年,在校工会组织的全校合唱比赛中,我院教工和师生配合默契,精彩发挥,一并荣获“参与奖”、“最佳创意”、“最佳后援团”三个奖项,成为获得奖项最多的学院之一。同时校运会的体育竞技场上也不乏高职学院教职工的身影,在拼搏、呐喊声中,充分体现了我院教职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集体凝聚力。
六、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自身形象
2021年元月4日到元月9日参加了乐昌市中小学校长(书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学习,聆听了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增长了许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本人感受颇深,同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学校的一名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校长,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通过学习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田家炳中学,聆听田家炳中学主管领导介绍学校党建工作和学校管理,感受很深,收益非浅。作为校长,就必须要深刻理解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对工作认真负责,当老师表率,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设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工作,拓宽办学思想,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为了每一个学生抓好学校教育。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人权、财权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书心得1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当她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北京,她没有一点高兴,只有那一阵阵的伤感,因为当时陪她一起玩耍,谈心的人都一个个离去。
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感觉到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她为了自己人孩子愿意被别人歧视,她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愿意装疯装傻,我觉得她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因为她是一位慈母。
我感受到了妞儿的悲剧,她得忍受着养父,养母的批评,责怪,打骂。想想看我们和妞儿对比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呀!我觉得妞儿是一个十分乖巧,懂事的小女孩。我们应当学习妞儿,因为她是一个乖巧的女孩。
我觉得小偷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小偷的本质是不坏的,他是为了自己的年少的弟弟,所以他也有懊悔之心的。为供弟弟读书而违心做贼,在英子眼中是真善与诗意的化身,尽管她用以支持弟弟实现梦想的方法是不光彩的,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也是无奈的。
我觉得兰姨娘是一位敢作敢当的人,她聪明能干,不分富穷,喜爱帮助别人,喜爱笑,帮助别人是她的快乐。
宋妈是英子最怀念的人,她为英子全家贡献了很多,可却依然十分的尽心尽责地做,她是一位可怜的人,但也是一位我十分敬佩的人。
“爸爸”的花谢了,为什么?因为“爸爸”去逝了,父亲生前十分爱花。“爸爸”去逝后,家里的花都一一凋谢,“爸爸”热爱自已的工作,爸爸热爱生活又十分勤奋,他不应当这么早去逝。
读了《城南旧事》之后,我感受到了英子的伤感,当年城南城下的旧景和故事都慢慢地离英子而去了,时光不能倒流,回首往事真是另人伤怀啊。
回头想想我们自已的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幸福呀!我们的童年过着无忧无愁的生活,不用操心家务,什么事都以自已为中心,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在想想看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英子都经历过了,人生像一个百味瓶,我们要尝遍这个世界的酸、甜、苦、辣……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书心得2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几个高尚的人说话。现在,我还在读《城南旧事》,越读越多,我的感悟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下面,让我给大家说一下吧!
最近,我发现这本书有个很奇特的地方:一般我读名著时,往往读一半就没兴趣了,甚至都不想读了。而《城南旧事》读了一些后,不但兴趣没减,反而还如饥似渴的读,作者用那平平淡淡的语言,描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这五章故事,每一章都是充满个性,又是感人肺腑的。但每一个主角,在最后几乎都离开了英子。我想,正是他们的离开,才换来了英子的成长。
让我难忘的是第四章,叫“驴打滚儿”,我原本以为作者要写驴是如何打滚的,或细细描写“驴打滚儿”这种食物。没想到,作者是写宋妈的小丫头不见了,宋妈带着英子去找她,在休息时买了一种叫“驴打滚儿”的食物。最后没找到小丫头,宋妈伤心的回家了。作者虽然已“驴打滚儿”为题,但在文中只是一带而过。这样做既没跑题,又能引起读者关注,这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手法。
说实话,我很钦佩林海音。整本书的文字都是那么清新。细细描绘着一个个看是平凡,但又无法言表的感人故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差不多每一本书都告诉了我们不知道的人物、感情、思想和关系等。好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我认为: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悲悲喜喜、快快乐乐,都在这本书中展现了。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悲欢离合。是一本你看了放不下,还要再看一遍的书。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书心得3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可一点也没错,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明白许多道理。
书中讲述的是:六岁的小孩子林英子和她的爸爸妈妈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每天都由宋妈来照顾英子。每次宋妈或妈妈带英子去买菜时,都会路过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叫它不一样的称呼,而大多数人都叫它“惠安馆”。在惠安馆的大门口,经常痴立着一个被别人俗称为“疯子”的秀贞姑娘。当然,英子总没那么乖,秀贞就是她结实的第一个好朋友。秀贞说,自己原来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桂子,不过好景不长,那个大学生不久后被警察抓走了,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城门下,生死不明。英子听了以后,非常难过,决定帮秀贞一把。后来,她又结识了一个叫妞儿的朋友,并发现妞儿的身世与秀贞说得小桂子差不多,便拉着妞儿去找秀贞,六年未见的母女重逢,两人都不停地诉苦。秀贞拉着妞儿去找父亲,结果俩人惨死在火车车轮下。英子后来又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她又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了帮助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这人心眼很好。不久后警察把他抓走了,英子十分伤心。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把宋妈接走了,父亲又得肺病去世了,母亲只能带她和弟弟妹妹们离开。
在所有人眼里,秀贞是一位疯女人。就在一次,小英子路过她,她对小英子笑了一下,从那以后,小英子每天都到她家去玩。据小英子对秀贞的了解,她是一个有孩子的女人,因为孩子不见了而疯了,一说起孩子她都会哭,她说孩子叫“小桂子”,一出生,秀贞太累了只看了一眼就睡着了,可是醒来了,小桂子就不见了,听她妈妈说,他们把小桂子放到了外面,被别人领走了。小英子还有个好朋友叫“妞儿”,她从小到大被爸爸逼去唱戏,唱得不好就要被打,秀贞说过,小桂子有个胎记,巧的是妞儿也有这个一模一样的胎记,最后小英子帮秀贞找到了孩子妞儿。
我联想到了我的生活:我在班上不是什么班干部,就是同学们说的“平民百姓”,三年级到五年级,三次班委竞选,结果次次败选,不过我并不是永远垂头丧气,而是把这三次的败选当做我前进的航帆,带领我走进成功的大门。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书心得4
《城南旧事》是我读过的书中最令人难忘的一本好书。讲述了一个美丽、纯洁的童年,和每一个善良可爱的好朋友的故事。
童年时记忆的开始,也是一生中最有意思的时刻。回忆起童年,就像是回忆起一个快乐的内心世界。
书中,英子遇到了许多的人,在他心目中印象极深的还是惠安馆的秀贞。后来,我知道了妞儿就是小桂子时,高兴极了,她们母女两终于重逢!而我也遇到了的人,有我的妈妈、漂亮爱笑的兰姨妈、身边的小伙伴、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我的父亲。
后来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了她深刻的印像,可是童年伴随着脚步声中的离去,而消失了。所以童年的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珍贵。
相比之下,虽然在我的童年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但也要把它变得十分精彩。英子的童年是那么的真实、淳朴,那样充满温馨。
而我的童年,同样非常有意义,记得在每一次的义卖会上,同学们都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用来义卖,而我也换到了心爱的玩具,并且还可以将多卖的钱用于捐献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义卖会结束之后,当时我是多么高兴啊!
就在我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时,书中的一股淡淡的清香,布满了整个房间,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有童年味。想起童年时的快乐有趣的事情,此刻,是多么的愉快。
小学生《城南旧事》读书心得5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少年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这种虽然不华丽的生活,却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向往的。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看完此书,我觉得书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一、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与信仰体系的转化
、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如何有效推进“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进而向信仰体系转化,是“基础”课教学研讨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一议题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徐维凡副司长在回顾“05方案”实施5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方面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首先需要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让“基础”课教师对教材体系、教材优势形成统一的认识,进而明确高质量的教材体系、突出的教学优势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其次,要深入研究教材体系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整理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依据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改进教学的目的。再次,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通过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等的评审、课题资助的导向、专题研讨会的召开等方式有效推进“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测评工作也是实现转化的重要举措。
唐凯麟教授认为,怎样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关键在于怎样把握教材的总纲和主线,而这个总纲和主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自觉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成为“基础”课教学的一个主题,“基础”课教学改革应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并将此作为重要的课程评价标准。
吴潜涛教授结合“基础”课教学体验、教材编写体验、项目评审体验,深度总结了优化“基础”课教学、实现两个转化应处理的七大关系:一是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不能离开教材另搞一套;二是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把握教材的与时俱进;三是处理好“基础”课教材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关系,明确“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的归宿点;四是处理好理论的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重难点,避免“避重就轻、省力讨好”;五是处理好理论讲述与案例视频的关系,强调“基础”课课堂是理论的课堂,而非娱乐的课堂,要追求理论的感染力、说服力,而非感官的刺激;六是处理好教师的专业背景、研究优势与教材的逻辑魅力的关系,不能无视教材的逻辑而讲教师个人的“专长”、“兴趣”;七是处理好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与师生的合理意见、建议的关系。
卢黎歌教授指出,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应当厘清教材体系与教学系统的区别即两者的含义不同、功能不同、特点不同、要求不同、思路不同。其次要明确实现转化的总原则即针对问题与传授理论相结合原则、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原则、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原则、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原则、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原则。最后应把握好实现转化的具体路径:吃透教材、确定问题、设计教案、师生互动、精选教学案例、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环节。
罗映光教授认为实现两个转化首先要承认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教材有优势需要转化。具体而言,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地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是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注意内容的口语化表达、问题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结构的承转式连接、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陈勇教授认为需要借鉴大众化的成功经验,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进而转化为教学实效。对如何转化,具体包括: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把单一教学转化为多样教学,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德性,把共性要求转化为个人素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认识学生又要把握学生、既要对学生理解尊重又要引导引领、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亲和力、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遵循规律又因材施教、既要有学识魅力又要有人格魅力。
就如何把握教材体系、理解教材优势,实现两个转化,还有很多学者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如边和平教授认为,教师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树立系统思想和整体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材优势转化的路径,即在教学观念上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案设计上突出强化问题意识;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双向互动启发;在教学手段上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空间上做到两个课堂有机结合。邵龙宝教授认为,在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其次才是内容体系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将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有赖于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有赖于教师对待上好课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的悉心调研。
二、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教法、模式创新优化教学实效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是不断改进“基础”课教育教学,增强“基础”课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的重要环节。“教学有章,教无常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应在遵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校的不同实际、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有针对性地、富有创造性地推进落实。
陆树程教授认为,“基础”课教材优势主要具有科学性、政治性、系统性、纲领性、开放性等特征。将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从“主―客”模式向“主―客―主”模式的转化。与“主―客―主”教学模式相适应,人格魅力法、激情渲染法、案例教学法、视听共振法、主题研讨法、实践体验法等教学方法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张丹华教授对上海大学推进“六个为什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试点情况作了介绍,从“问题逻辑优化教学过程;‘项链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学科支撑实现良性循环”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大学回答“六个为什么”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具体经验,并着重对“项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像“钻石”那样镶嵌在“项链”的基底上。这种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师资源,有效地增强了“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在研讨会赴上海大学现场考察交流会上,上海大学进一步全面介绍和分享了该校作为教育部“六个为什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试点校的成功经验。徐维凡副司长认为,该校试点经验具有向全国推广的普遍价值。
马莹华副教授对大连理工大学“基础”课教学团队的多样化案例式专题教学法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新模式进行了介绍。多样化案例式专题教学法即教学团队按照“基础”课的教学要点,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的内容逻辑,分十个专题开展教学,每个专题集体备课、专人负责,围绕该专题撰写教案、编制案例、制作课件、设计教程、制定试题,开发了研讨型案例、辩论式案例、考试型案例、多媒体可视化案例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案例,而形成的多样化的“基础”课案例专题式教学方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新模式则是该校“基础”课教学团队依据课型理论,开发与“大班授课”紧密衔接的“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以自然班级为教学单位,配合“大班授课”的教学内容,开辟“小班研讨”的教学空间,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学时,配备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大班授课”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学生疑惑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自身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开展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
另外,刘志山教授对理论性课堂与趣味性课堂有机结合的“灵境教育模式”进行了介绍,董丁戈教授全面介绍了吉林大学通过由“基本课型+辅助课型”而建构“课型群”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陈中奇副教授对如何积极探索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建新教授对“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阐发。在研讨会论文集中,有学者还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小剧场式”教学模式等进行了研究。针对丰富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要结合自身实际。
三、有效形成“基础”课教育教学问题的聚焦,明晰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方向
此次研讨会作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的首次全国性研讨会,有效形成全国“基础”课教育教学问题的聚焦是研讨会的重要目的。
有效形成全国“基础”课教育教学问题的聚焦主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一线“基础”课教师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专家作召集人、由两名教指委委员作顾问,小组讨论热烈而充分。在小组讨论中,与会代表们对此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研讨会质量很高、很充实、收获大、应常开。通过小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础”课一线教师们对如下“基础”课教学问题形成了聚焦:一是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优势如何转化为教学优势、知识体系如何转化为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问题;二是“基础”课教学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理论系统性与学生问题针对性、内容稳定性与变动性、通俗化与理论深度的关系问题;三是“基础”课教学与不良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四是“基础”课教学与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五是“基础”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的失调、脱节问题;六是“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对接问题;七是“基础”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与结合本校实际的问题;八是全国“基础”课教学经验、资料如何有效交流、共享,形成教学合力的问题;九是“基础”课建设如何赢得学校的重视,并与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协调共建的问题;十是“基础”课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问题;十一是“基础”课教师的语言风格与魅力、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培育提升问题;十二是如何提高”基础”课教师地位,优化评价方式,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的问题;十三是“基础”课教师如何做到真信、真情、真心、真爱的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问题;十四是高校“基础”课与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观照问题;十五是“基础”课实践教学资金短缺、留于形式的问题;十六是“基础”课教学对象的深化研究问题,如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构;大学生理论学习的方式、兴趣、偏好与影响因素等。有效形成“基础”课教育教学问题的聚焦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课教学的宏观管理,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课教学研究和改革,显著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为此,研讨会期间,“基础”课教指委还给与会代表下发了“基础”课教学研究的100道选题,以进一步聚焦问题,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四、分享教学经验与共享教学资源相结合,积极形成全国“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合力
先进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此次研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有效形成全国“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合力,共同推进全国“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李林英教授以“三管齐下功到果成――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为题,对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从“理念”、“目标”、“指导”、“教”、“学”、“行”、“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认为“基础”课整体架构上的重点、难点主要有3个:一是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即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把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融合为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即针对课程特点,改变单一考核方式,建立不同于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估体系,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三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即探索和建立富有成效、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北京理工大学在过程控制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作法,取得了突出的教学实效,体现于“教、学、行、果”四个方面,即教――实施“423”螺旋式集体备课四步法;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活动;行――形成“地毯式全方位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果――取得了整体提升、多点开花的教研实效。峰教授则从坚持一个信念、创新四个理念、种好三块“责任田”、推进四个教学方法、明确五条途径等5个方面对中南大学“基础”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
冯秀军教授分享了中央财经大学“基础”课教学以“主题教学模式”构建教师-学生-教材三维互动平台,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以“行走的课堂”拓展教学时空,促进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教学经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航征教授分享了坚持“三贴近”构建“基础”课全程教书育人模式的经验,提出“基础”课教学应课前贴近学生,坚持“因材施教”;课堂教学 “三贴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间欣赏精心设计,延伸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考核“三贴近”,试卷讲解再育人;加强课外交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罗石教授对情境教学模拟实验探索的情况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和动漫展示。杨一平教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通过创建教学文本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经验。作为“基础”课教学名师的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的施索华副教授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她个人的教学心得,并对施索华工作室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此次研讨会经验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十分丰富,如在小组讨论中祖嘉合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专题式轮讲的教学经验,陈大文教授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基础”课考核方式的改革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