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科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

第1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初中;创新;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0-01

一、初中生需要创新

在实验课堂里,传统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适用,不需要古板的依旧按照教材中的说辞去学习物理,而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操作、活跃的思维来学习。在目前的实验课上,大多数内容都是按照书本写的过程来进行,老师首先写出实验目的,学生看着老师进行一遍实验,然后学生自己进行一遍实验,最后采集数据写报告上交。这样的实验课非常扼制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起辅导的作用,应该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探索、去实验。怎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探究的过程去获得知识。而在我们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有很多小实验,这些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去做,做好了以后在课堂上展示。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老师还需要及时发现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课外书籍,开阔他们的视野,学习更多的科学观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充分利用初中课堂的实验探究,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把抽象的物理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与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提高初中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学生需要有观察目的

在每一节实验课上,都有它既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这需要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有目的有针对的去做。实验虽然开放创新,但也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去做实验,那样只能是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在每一节实验课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教师要及时揭示实验原理

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因此实验课同样注重实验原理的解释。

3、实验过程要简便

实验仪器和操作需要尽量的简洁明了,实验越容易,越有效果,得出的结论和推论能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在研究压力效果的决定因素这一实验中,就可以选择非常简单的实验仪器,双手和铅笔。铅笔一头尖一头平,用手按住上下端,可以明显感受到尖头带来的压强更大,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得出结论:压力确定时,受力面积小的,压力作用越显著,压强越大。

4、显著的实验现象非常有效

实验现象需要非常明显,有些实验课是在教室里上,老师在讲台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座位的远近,后排同学有可能看不清实验现象,这就导致课堂实验效果不够好。比如水的沸腾实验当中,需要观察气泡的大小,水是无色液体,不容易观察,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很快,也难以发现气泡的变化。对此,可以把水的颜色进行调整,加入紫色试剂,把烧杯改成长筒试管。这样水的颜色和试管颜色能进行区分,长筒的试管能够延长气泡的上升时间,提高了观察效果,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以结合投影仪,让远一点的同学通过投影看清实验现象,也能加强实验现象的明显效果。

5、注意力是关键

从心理学讲,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本身要有很强的吸引力,有新奇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验的设计最好与生活现象“相反”,在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做两组对照,第一组大小两个空试管,小试管放入大试管,把大试管调转,小试管在其中下落。得出小试管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向下落。第二组实验,大试管中放满水,在进行第一组的过程,发现小试管往上升,这时学生感觉非常意外,急切的需要知道原因,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出解释,指出大气压的存在,效果会比较好。又比如奥斯特的小磁针实验,在通电导体旁边放置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初中学生对这种“凭空”产生的力会非常感兴趣,也会让他们的思维开放,这样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记住与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6、分成小组效率高

班上学生人数比较多,一个班往往有50人左右,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一个小组45人,分工合作,但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完成实验非常的快速,处理数据也非常的好,有的同学可能要稍微逊色一点,这需要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分组要分得恰当,能取长补短,通过同学之间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达到快速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效果。

初中生依旧有着发现生活科学的天赋,经过有趣实用的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实验探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松华,伴震环.谈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则.丽水专科学校学报,1999,(05).

第2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4-01

近年来“学科教学知识”话题热度逐渐增高,这与教育部面向应届生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直接相关。因为专业学位的导向为专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应用与实践,重点突出职业性与专业性之间的结合。因为教育硕士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对后续的教学管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一、物理教学中相关理论研究

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学内容存在决定性的作用。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增长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其目标还在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冒险的科学态度。三是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特点,自然界的物质和这些物质之间存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中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科学概念,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技能,为物理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指教师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并通过演示、举例等途径将学科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理论首先由舒尔曼提出,这一观点提出之后西方研究者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对舒尔曼的观点进行修正,强调学生个体在了解知识的过程需要扮演主动的角色。总之,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以一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特征

学科知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虽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学科内容不同,但是都是指向对教学内容的加工与传授,与主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二是反思的实践性。教师的反思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同时连接假设、实践以及修正,使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不断发展。三是情境性。教学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将教学现场的特点充分反映出来,情境性非常明显。

三、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

调查资料由3所学校组成,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所学校中担任物理教学任务的教师,统一填写问卷调查表。围绕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通过问卷法、交流访谈法获得资料,并将研究问题绘制成表格。

2.调查工具

文献研究法是主要的调查工具,笔者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后与自己教学经验相结合对学科教学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编制;excel是主要的处理工具,通过excel软件对本研究进行处理与分析。

3.调查实施

问卷共有16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不同纬度下教师物理知识、教学知识等的调查,以下是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细目表。

样本确定之后,调查问卷通过电子档的形式发送给每位物理教师,一周之后回收,问卷回复率非常高,同时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

4.数据统计处理

从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资料首先由物理教师本人进行阅读和检查,从检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回答与施测标准相符合,同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5.调查结论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一些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由此来看,教师应该注重物理教学各方面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转化,逐步完善学科教学体系。

其次,教师学科知识的发展受到教师教龄的制约。教师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知识结构的转化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因为教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将教学策略等方面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教龄很高的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培训开展力度不足。一些教师对培训并不认可,接受培训的人数并不多,这就说明在职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进而使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意识有待加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反思的环节,教学是一个积累、转化、融合的过程,如果教师满足于已经形成的认识,就很容易会使其发展停滞下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反思意识进行进一步加强。

四、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发展的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信念。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初中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初中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刘岚.新疆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肖春梅.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8).

第3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理实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 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美国杜威曾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这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特别注重培养与社会直接接轨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因为我们知道,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就是既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技术能力。所以,要想适应社会话的要求、达到中职学校培养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应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的作用和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教师思考、应有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中职学校教师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和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有效地组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从学生的感兴认知入手,能够直观地、真实地将学科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从中体味收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2.把抽象、枯燥的学科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操作,能够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地提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3.把实践操作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今社会的发展形势,符合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中职学校培养“适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时,某种程度上,对于促进教师的课程发展,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主导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那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只能流于形式,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所以,应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1.教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里所说的准备, 是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设计好自己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学情,设计好教学过程;结合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等。2.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够不断地突飞猛进。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其次看教学过程是否流畅,重要的是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物流产业已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现今社会对物流技能型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巨大变革需求,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课程知识,又要学生学会物流规划的实践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的物流课程技术进行最优化运作的本领。

(一)把握教学模式,研究课程内容。理实一体化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中职学校应该更以训练学生的技能为中心,教学中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同时,结合物流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可推广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物流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体现市场导向。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更新课程,紧跟市场需求。

(二)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课程队伍。中职物流主要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理实一体化很明显地增加了实践性的课程,此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已有或者可以有的资源,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者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应配置一个大型的物流实训基地,内部设施设备应与一般物流企业基本一致,包括货架、叉车、传送带、POS机、打包机等,同时还应配备一个电脑实训中心,为运输仓储中的单证制作及传输提供技术保障。这样完全实际景象的基地,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有了场地,必须要有课程的教师队伍,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对于建设“双师型”教师,可以将原课程理论教师、实习教师合理配置,使其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做好课堂评价,做到课堂高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是通过我们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基本技能的获得。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过程中,衡量的标准是“会”还是“不会”,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以技能是否“纯熟”作为衡量的标准。二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实一体化淡化理论教学,并不等于是抛弃了基本知识的要求。也就是说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替代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习,否则会造成教学知道思想的偏颇,使整个教学环节出现漏洞。

总的来说,中职物流管理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给此课程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理实一体化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做到的很多。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课程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就使得每位老师要去钻研业务、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课程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非所学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分析研究

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但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学习的却是非物理专业的教师。从目前我国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所占据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但是由于“教非所学”,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先天性不足问题还是存在的,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探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策略,提高“教非所学”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质量。第一,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只有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第二,问题为核心。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得教师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中充满好奇心,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与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为教师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与材料。第四,开放性。开放性也是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原则之一,培训不仅要求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对物理学科的历史和学科前沿领域知识进行介绍,又要密切联系教师的教学实践。

二、“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建议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讲,他们不仅需要对基本的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掌握,不仅需要对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贯通,而且还要对初中物理前沿知识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尺度,尽量减少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错误。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课程包括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重点概念的把握。首先,初中物理知识体系。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师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清初中物理基本脉络,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其次,物理教学指导思想与方法。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概念以及观念,加强初中物理教师的认识。同时与物理实践相联系,使教师对初中物理学科的了解与认知不再空洞。最后,重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认知。对初中物理基本知识概念,包括能、功、温度、热量、场、质量等概念,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研究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可以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课程设置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等基本知识内容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反思途径。首先,初中物理教材研读。在初中物理教材研读过程中,教师先可以进行准备性工作,准备好之后再将所学心得通过教学的形式演讲出来,从而增强自身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理解,通过集中讨论交流,提升物理教师的知识获取以及运用能力。其次,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在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梳理出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通过对物理知识的解答,进而引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物理教学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知识运用提升自身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运用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大类型: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知识脉络,提升物理知识实践运用水平。在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指导与督促下,教师通过积极反思,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充实。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的培训中,通过学习新课标和解读教材,可以拓展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并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通过教学设计,连接相关教学和学习理论,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及其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说课、评课活动,可以提升学员的教学水平。“教非所学”教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性部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弥补“教非所学”教师的先天性不足,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笔者写这篇文章,希望为“教非所学”物理教师教学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具体实施,根据现代教学观各评价的要求,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起始阶段学习的好坏和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和可持续发展。在物理八年级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体现得非常充分。其中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书中增加了许多由学生自己动手开展科学探究的物理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善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因此,在初二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知识、原理并不理解的特点,给学生演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现象鲜明的物理小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而又不得其解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给学生展示:钟罩下的长、短蜡烛哪支先熄灭?可爱的小金鱼会不会被烫死?斜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通电的铜线圈为什么能吸引小铁钉?等有趣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受到巨大的冲击,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浮现,无形之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手的天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巧安排,由浅到深增信心

物理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神奇的物理现象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以其仅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连续受到挫折,反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有选择性,如安排的实践活动应便于学生操作,现象明显、直观,便于发现。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活动与生活紧密相扣的同时,也能配合物理学习的同步进行。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除课堂演示外,还布置学生课后研究活动。如:向放在水中的鸡蛋逐渐加盐,有什么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并不陌生,有一些浅显认识,并且现象非常明显,不会感觉太深奥。又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水漩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爷爷的老花镜与我们的近视镜有什么不同?开始课外活动时应注意,无须通过复杂的操作和精密的测量,就应能让学生实现活动的目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又能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进步。

三、注重探究养习惯,先带后放长能力

实践活动不同于随意的游戏,它是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的课外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和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

(一) 指导学生学会写活动计划。一个科学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发现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原理,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初就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步骤,以避免在活动中手忙脚乱,加上探究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学习、探究活动未能实现原定目标。

(二) 规范学生常规仪器的科学操作。在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会用到许多的实验器材,有实验室现有的,如:秒表、卷尺;有学生自制的,如小孔成像、电磁铁;这都需要在探究过程中小心操作,科学、规范地使用,将探究中测量误差降到最小,降低实验失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探究活动需要参与者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如仪器操作上的配合、读数与数据记录、结果的分析对比等。良好的合作伙伴、默契的配合会给探究活动增加成功的几率。

(四) 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到敢于放手。

四、及时检查和验收,正确评价利改进

对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切不可一说了之,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成果,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以及实践结果给予认真、全面的评价。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还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引导、改进,以有利于学生探究经验的积累。如学生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之后都迫不及待地相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发现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问,当成果得到肯定时,小组成员无不喜形于色,如同成了大发明家;当成果未能通过时,听着老师的分析,表情专注、认真,如同时刻准备在下次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一展身手。

第6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信息库知识板块;教学策略

一、“信息库”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

信息库是指在正文后添加的拓展性知识,它具有补充和延伸的特点.信息的知识板块是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而设定的,不是每章的内容都有,它也不是针对于普遍的学生,它是针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定的,让学习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经过更深一步探索,获得更高层次的系统知识,形成创新的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学科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

发挥其教育教学最大的功效,推广和试用以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者的认可和支持,让物理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

1.研究物理的发展史,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探索的认识史.在物理的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更多的发展史,在物理学家的身上受到更多的启发和寻找学科的创造灵感,深入探讨学科的奥秘,形成创新的思维.

物理教材的第七章中的“信息库“主要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史,而且最早还是由一个眼镜店的老板研究出来的;教材的第九章的“信息库”中介绍了牛顿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杰出贡献,他结合了前人的物理研究成果,发明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教材第

十一章的“信息库”中讲解了著名的物理学家伽伐尼和伏打是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式对电流进行研究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为了研究电流的大小,竟然用自己宝贵的身体进行电流的实验.通过研究物理的发展史,以及名人的科学研究的杰出成果,在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坚持不懈精神的鞭策下,利于学生培养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达到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真理的学术境界.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的内容以及展示课件.经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对学生视觉上的大力冲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取全面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材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形成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好习惯,有利于他们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加强物理学科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物理教材第九章中的“信息库”:介绍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间的联系和产生要素.学生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摩擦力知识,回顾和复习摩擦力的要点,在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学习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把物理的课堂转移到自然知识科目的教育中,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发明,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或者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现象,然后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3.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物理教材的第一章:介绍了“多普勒效应”;教材第十三章:主要介绍光现象的形成以及臭氧层与紫外线的关系;在第十四章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第十五章介绍了计算机中CPU的上的散热器.所以在物理的教学中,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课程的教育.让学生结合互联网上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观摩各种各样的产品,了解它们是应用什么物理知识进行生产的,或者带领学生乘坐重力电梯,结合“信息库”知识板块的介绍,我们就会明白电梯就是滑轮的使用.

4.开展制作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信息库的模版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要求师生们坚持与时俱进的研究理念,加强物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教学的成果.

在初三教材第十三章“信息库”中主要是介绍了物理学家对杠杆的研究,我们可以进行设计杠杆的比赛;第八章“信息库”介绍了弹性形变,让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和简易计时器等.在摩擦力的研究中,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物理研究模具.同时还可以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竞赛,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经过理论和操作上的各种比赛,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以及在比赛中的优秀表现都让我们大为赞赏.

总之,

通过对“信息库”知识板块的研究,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使物理教学的实践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中,树立崇尚科学的信念.“信息库”知识板块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多样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探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提高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友兰.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0.

[2] 王绍符.从知识的整合看基础教育物理教材的改革[J].物理通报,2011(7).

第7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针对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提出物理实验课与培养学生素质的关系,指出初中物理实验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课;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的实验课是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实验课,了解实验的要求和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的操作和目的实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发现物理的规律,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的问题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课中,作为学校,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也投入不少,但是由于物理实验课普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课课时安排的不足,即使有的学校上足了物理实验课时,往往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达不到,教学的效果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部分学校和物理教师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让学生们自己做实验,不如教师在课堂让讲解实验,讲解实验不如让学生们去死记硬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导致了一些学校学生的实验课成了教师演示实验的课,演示实验的课成了让学生背实验,不需要做实验的课。而且,部分物理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往往不愿意花功夫精心设计一堂物理实验课,导致了实验课上内容单一枯燥,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达不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传统的初中实验课中,通常是几个学生一组去做同一个实验,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只需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得到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自己就不用亲自动手去做了,更谈不上通过实验,再去思考了。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与培养素质的关系

当前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物理实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与物理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不断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其中有很多成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地普及,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这一趋势有增无减。所以,让学生多参与物理实验课,让学生们多多讨论,不仅能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于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目标要求也高。这需要每位物理教师精心地设计并组织一堂高效的实验课,教师要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实验课教学的关键所在。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只有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等。这更需要教师在现行的教材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地去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也是组成物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现状是,教师重点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要求做大量的习题,对于实验,则很少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也是偶尔做做演示实验。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做实验认识物理科学,更符合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规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更具体地认识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由于学生能参与其中,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可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学生分为两人或者三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在操作、问题解决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也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述该实验的实验步骤、预期达到的实验目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做交流,互抒己见,或者向自己多提问,以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则以要求学生做实验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印象,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具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益处。

五、结语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笔者相信通过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一定能使这一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9.

[2]蓝炜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原则的应用价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第8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一、教给学生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通过物理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物理教学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的教育目标,必须注重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建构起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依据、以理论为先导,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概括、综合,以达到形成概念、掌握理论、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之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有关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实验事实、运用物理原理,分析、判断、研究、解决物理中的实际问题。物理教学的这些基本特征有利于加强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等诸方面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科学认识、科学思辩、直觉思维、大胆想象等多方面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加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科学能力的培养。

2、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物理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初中生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甚至对一些异常现象也视而不见,不能发现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矛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如“声音的传播”实验教学,由教师将响着的手机放入密闭的容器中,逐渐抽出容器中的空气,让学生听声音响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手机的响声由大到小直至听不见的原因是容器中的空气逐渐减少,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三、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是整个实验的精华,是科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研究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学生不但逐步认同了实验方案,自己总结操作注意事项,而且在多种方案的比较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案评价的方法,甚至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四、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物理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等。

要促进学生形成物理科学意识,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形成物理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观点。

五、重视学生的科学品质

第9篇: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科学素养 现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14-02

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解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科学素养水平,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依据国家教育部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制《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借鉴张文玲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并对个别地方进行调整。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如入学层次、文科生、理科生等;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测评问卷。

在调查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三个层次的学生,即普高生(高中起点)、中职生(在校中专生选择继续升学的类型为“2+3”、以毕业的中专生选择升学的类型为“3+2”)、五年一贯制学生(初中起点)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2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69份,有效率是95.8%。其中普高生50人,占总数62.5%;中职生21人,占总数26.25%;五年一贯制学生9人,占总数11.25%。

为获得更为细致的结果,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入学的层次和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去调查和统计,为相关分析提供翔实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界定。根据2011年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要求,可看出,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是正在成长的社会人,其特殊性决定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公众一般科学素养,还要高于一般公民科学素养,即具备其专业特点的科学素养。具体可分为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三个维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学生大致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科学素养的内涵。数据中,4.7%属于普高生,中职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为0。说明学生对科学素养内涵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由于不知道所以就不重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较为低下。

(二)不同入学层次学生的比较。入学层次主要是指普高生、中职生、五年一贯制学生。

在调查中发现,普高生、中职生、五年一贯制学生科学素养的得分率为75.76%、67.24%、57.33%,整体呈现的趋势是普高生>中职生>五年一贯制生,究其原因,主要和学习通识课程学习时间长短和学习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普高生、中职生、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入学起点分别是高中、中专、初中,对通识课程即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习时间最多的是普高生,最少的是中职生和初中生,从而影响了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导致科学素养基础较低。因此,较高入学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总分要高于较低入学历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在对普高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文科基础学生为41人,理科基础学生为9人,抽样比较得分率,理科基础偏高。主要原因是文科生对生物、物理、化学等知识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与理科生是有差别的,导致科学素养水平有差异性。

三个层次学生的科学素养平均分值为61.78%,由此表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水平偏低。

(三)科学知识的比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知识涉及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等方面内容,得分率情况如表1所示。

在调查中发现,科学知识的得分率呈现的趋势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其中地球科学涉及的内容是沙、水、土、空气、天气、季节,是生活中常见的、较为熟悉的,得分较高;生命科学主要涉及动物和植物等内容,物理科学主要涉及物理和化学现象等内容,与初、高中学习的动植物、物理化学课程有联系,因此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出现严重不足,甚至是匮乏现象,得分较低。

(四)科学方法和技能的比较。科学方法和技能的调查主要是涉及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内容。得分率情况如表2所示。

在调查中发现,科学方法和技能的得分率整体偏低,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极度缺乏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问卷中,科学方法主要涉及观察、分类、测量、探究、操作和表达等,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对科学问题的敏感性,提出猜测、假设,进行验证等能力。因入学学生的成绩在200分左右,基础的薄弱,对科学的技能和方法知之甚少,导致得分率O低。

(五)科学情感态度的比较。科学情感态度主要涉及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的情感态度,得分率情况如表3所示。

科学价值观主要涉及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大自然意识,得分率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是令人满意的。科学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对幼儿科学的兴趣的激发、好奇心的保护、科学精神和情感积极体验等方面,表格数据说明总体水平是不高的。虽然问卷上的数据比起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要高,但是科学情感态度停留于表面的居多,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不代表科学情感态就高。其实科学情感态度是科学素养中最难培养的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对科学的正确理解,尤其是科学精神。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不乐观,科学素养的高低与学生入学层次又有密切联系。

三、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鉴于以上数据分析,本文提出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如下:

(一)正确认识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应让学生明白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素养包含的内容,即科学知识是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是在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求实、求证是科学情感态度,是科学素养的核心部分。三个维度是有机结合的,共同构成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幼儿科学教育质量和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开展适宜的科学教学活动,应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二)更新教育和学习的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立足点,更新教师教育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

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明白高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适合某个岗位的工作者,还应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个体。理念上从“教”到“导”转变,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实行个性化教育。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载体,把科学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理念上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根据自身需要,有效选择学习内容,构建扎实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方法和技能,萌发积极的科学情感态度。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增设科学方面的通识性课程。针对普高生和中职生,增加涵盖有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和讲座;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前面两年增设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辅以各种相关讲座。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选择贴近专业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做到科学知识生活化、深奥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是有趣的、实用的,能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弥补不同入学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设置科学探究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就是创造一个学生能观察、可发现、自主探究的空间,包括有种植、物理化学、游戏、科学玩教具的制作等内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去构建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五)改革评价方式。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是重视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习过程评价的比重。例如在活动项目或者工作项目中充当的角色、探究时积极思考、讨论时参与度,等等。二是重视自我评价,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是学习过程的反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利于调整学习方法,促进自身发展。三是围绕三个维度,重视科学素养的评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科学素养进行渗透。通过评价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结果评价模式,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雁冰.科学探究、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2]刘健智.科学素养:学前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广西F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XDYB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