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从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内保理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商业银行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的意义
国内保理业务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让给银行,由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与保理预付款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产品。
随着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和同业间竞争加剧,银行需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国内保理业务对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可以尽早占领市场先机,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步伐
国内保理是一项综合服务性金融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人民银行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企业应收账款存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显示了国内保理业务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各商业银行看到国内保理业务巨大市场潜力,近几年纷纷开办国内保理业务,尽早抢占先机。
2.有助于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信贷结构的调整既体现对重点扶持行业的调整,又体现在对同一客户群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调整和转换。开办保理业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压缩资金贷款规模,增加收益,而且能够分散信贷风险,优化资产结构。
银行开办国内保理业务不仅要考察卖方企业,而且要考察其下游客户;不仅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需要通过考察企业的产品研发及销售情况,准确判断企业在同行中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出商业银行信息、资金和信用三大经营要素的高效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运作水平。
3.可以提升银企关系,开创银企双赢,扩大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
保理业务的客户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以保理业务作为向高端客户营销的切入点,能够实现银企双赢的局面。
二、国内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当前,国内保理业务作为一项具有自偿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受到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纷纷将其作为战略性产品大力推广发展。但国内保理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政策制度、运作管理、金融环境及国内信用体系等方面尚不健全,国内保理业务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
(一)应收账款质量风险
应收账款质量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或因应收账款被设定限制条件,或商务合同中存在争议、瑕疵,或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和争议等原因,可能导致银行受让的应收账款债权产生缺陷,影响银行按时足额收回保理预付款导致的风险。目前有少数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维护客户关系,出现了未认真审核基础贸易合同,为一些未形成赊销的应收账款、或存在瑕疵的应收账款办理国内保理业务现象。
针对该类风险,建议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控制措施:一是审查买卖双方贸易背景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所提供的商务合同、商业发票、货运及质检单据等;二要严格审查卖方历史上有无出现履约瑕疵,买卖双方历史交易有无贸易纠纷;三是银行要对买卖双方采取电话、传真、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核实,确认材料的真实性。
(二)银行操作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而产生的风险,这在银行内部风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表现在应收账款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登记不及时、登记内容过于简单;贷款期限与实际应收账款回款期限不匹配;保理资金被企业用作短期信用借款在额度内循环使用,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银行相关业务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不完善,对经办人员保理业务培训力度不够等方面。
针对上述银行操作风险,建议采取如下控制防范措施:一是商业银行制定完善国内保理业务规章制度、保理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加强对业务流程各环节控制管理;二是合理设置预付款额度及期限,重点监控买方回笼资金是否汇入卖方在银行开设的保理专用账户;三是建立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的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对保理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降低操作风险,防止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风险;四是充分运用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沟通,降低风险系数。
(三)信用风险
1.卖方(付款人)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中,买方到期未付款或未足额付款时,而卖方未按要求履行回购业务,以及当买方因商品质量等原因退货、折价时,卖方未按要求履行回购义务,影响银行按时足额收回保理预付款。
2.买方(付款人)信用风险。主要指买方因破产、倒闭丧失付款能力或在无争议情况下未按期付款,影响银行按时足额收回保理预付款所导致的风险。国内保理业务的第一还款来源是买方依据商务合同按期支付的应收账款,当买方因破产、倒闭等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足额付款时,将可能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
针对上述信用风险,银行办理国内保理业务时,一是在保理业务中买方的回款是第一还款来源,所以要选择资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的买方企业,确保买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定的经营状况;二是在保理业务中卖方的回购是第二还款来源,由于银行一般没有要求卖方提供担保措施,因此必须选择履约能力强、信誉良好的卖方客户,一方面从源头上保证保理业务安全;另一方面,在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中,如果买方付款出现问题,银行可以向卖方追索;三是选择信用保险保理或第三方担保保理,降低银行保理业务风险。
(四)恶意欺诈风险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摘要: 通过分析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学生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的原因,围绕提高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从课程考核、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与设想。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for the low pass rate of bank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finance specialty in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inance specialty from the course examination, teachers, students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ass rate of bank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关键词 : 金融专业;教学改革;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Key words: finance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bank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77-02
0 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推动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高职院校应主动构建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式、新要求。
近年来,广西经济迅速发展,到2020年将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南宁市大力实施“引金入邕”战略,银行机构入驻南宁的数量快速增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才能增加从事银行业的就业砝码。而诱人的薪资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银行业近年来成为炙手可热的黄金职业,也带动了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热潮”。因此,有必要针对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帮助金融专业学生提高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获证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 现状分析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是银行从业人员入门的初级基础考核,由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实施的,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分公共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和公司信贷),公共基础科目为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可自行选择任意科目报考。考试形式采取全国统一考试、闭卷、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有题库,随机抽的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题量145题左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投资与理财、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三个金融高职专业,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约为15%,通过率总体偏低。
2 通过率低的原因分析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偏低,其原因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2.1 课程考核方面
2.1.1 该校现行的金融课程考核偏重期末考试,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程的期末总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在实际的课程考核中,平时测验次数偏少、难度偏低,平时成绩占比较低,平时成绩对总成绩影响不大,学生的平时学习相对放松,形成了考前临时突击的习惯。由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均为客观题,部分学生心存侥幸,不认真备考,考试答题靠猜,导致通过率偏低。
2.1.2 现行的金融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纸质化笔试,学生不适应资格证考试的现代化考试手段。学生的平时测练和期末考试都是纸质试卷笔试,而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为无纸化机试,由于平常没有得到充分训练,学生对考试手段陌生,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情绪紧张。对操作手段的不适应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2.1.3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广,学生备考难。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题量大、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要求识记和掌握的内容多,学生准备考试有一定难度。
2.2 授课教师方面 该校金融课程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拥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和一定的银行从业经历。不过,在针对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教学与指导方面,有些工作存在一定不足。
2.2.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对课程的开发和对课程的把握能力欠缺,参照职业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的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教学大纲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不善于总结分析考试规律。
2.2.2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调整不够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课堂表现灵活调整,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有待加强。
2.3 学生学习方面
2.3.1 基础水平因素 从历年招生情况来看,该校金融专业学生录取分数线较省内同类高职院校偏高,但与本科生相比,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2.3.2 学习态度和能力因素 该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少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并且考证通过的自信心不足,考证备考积极性不够,备考的主动性偏低。再加上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待加强,导致考证成绩不够理想。
3 改进建议
3.1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3.1.1 实行多元化考核 课程考核上,将职业资格考试贯穿课堂练习、平时作业、模拟考试、期末测试等课程考核的全过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评价类型有机结合,将侧重点放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上,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课程考核的最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尽可能让学生平常多练习。老师教和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如果平常测试不合格,学生可以反复自我训练,熟悉考试题型,把握考试难度,多次鉴定,不懂的教师给予指导,在平常测试中积累知识,提升自我,以练促学,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
3.1.2 逐渐实行网上测试 通过在网上建立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通过在线进行自我练习或测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试题库管理系统,具备题库管理、自动组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指导答疑等功能,满足课程训练与考核的要求。让学生熟悉这种考试形式,以训练促考证。
3.1.3 构建课程考核试题数据库 针对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收集和编制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资源,并且完善试题答案、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重要程度等信息,平常测试中模拟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出题难度,让学生在平常反复的训练中较全面掌握知识点。
3.2 对教师的要求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的关键之一。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充分发挥来自企业的教师的作用,使专兼教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加强与银行证券、金融培训机构合作,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实训协作关系;专门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教学效能。
3.2.1 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整合到课程体系中,把《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职业从业资格考证》科目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职业素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并且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将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用书选定为教材。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校企合作,到企业锻炼,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认真学习研究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平时注意搜集历年考试真题,总结考试规律,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多学多练,从而以训练促考证。
3.2.2 加强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新生一入校第一至第四个学期都有《金融操作技能》的实践与技能训练课程,《金融操作技能》第一个学期为教师教学;第二、三、四学期是在期末进行测试,教师教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多运用实践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出富有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课堂表现灵活调整,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活动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
3.3 对学生的管理
3.3.1 提升学生自信 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延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讨论中发掘自身潜能和发现自身的不足,不足的加以弥补,不断积累金融基础知识。课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大学生银行技能竞赛,自全国大学生银行技能竞赛首次举办以来该校已连续2届夺得一等奖,学生的金融操作技能在全国遥遥领先,激发学生练习技能的热情,营造学生练习技能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的基本业务技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给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不断提升学生自信。
3.3.2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效能感。
3.3.3 实行“双证制” 将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毕业证和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这两类证书才能顺利毕业。给学生适当压力,强化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机结合,共同起作用,让学生逐步增强自学能力,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李娟,范保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9-90.
[2]王水江.如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J].改革与开放,2010(9):158.
[3]何牧,刘永刚,季秀杰,刘永成.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刍议[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42-44.
关键词:指纹银行卡 应用分析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46-03
随着我国银行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银行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23%;而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较上年末增长17.80%。2014年我国芯片银行卡(金融IC卡)发卡量比上年翻番,总量预计超过12亿张,随着受理环境的日益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芯片银行卡成为越来越多持卡人的首选①。2014年全年芯片银行卡交易量为6.2万亿元,是上年的4.8倍。全国可以受理银联“闪付”(类似公交刷卡)的POS终端接近400万台,占比达1/4。银联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41.1万亿元,同比增长27.3%。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进一步扩展。银联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末,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5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可用银联卡的商户超过1300万户,ATM近120万台,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超过3500万张。由此可见,银行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金融意识的增强,个人持有多张银行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银行卡在储蓄、消费、支付、转账等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更多地关注消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也正是由于网络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事件愈演愈烈,②据安联全球企业及特殊风险今年1月的《全球企业风险报告》显示,网络风险的排名上升了3位,在十大风险榜单中排名第5。网络犯罪令全球经济年均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全球四大经济体因网络犯罪而遭受的损失达2000亿美元。再者,根据中国经济新闻网2014年5月6日的《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2014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245件,涉案1395人,金融犯罪审查案件2063件,涉案2378人。检察机关发现,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为历史峰值。据悉,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自2012年至2014年逐年上升,2014年已达84件109人,比2013年的26件41人分别上升223%和166%。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金融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急需提高各种金融工具的安全性,来保障国家及人民的财产安全。
现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在手机、电脑上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指纹银行卡也将在相关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将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运用于银行卡中,打造出“指纹银行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指纹银行卡概述
(一)指纹银行卡概念
指纹银行卡是指银行利用现有的指纹识别技术的相关产品――指纹识别芯片嵌入到银行卡中,从而制造出指纹银行卡并代替原有的普通的磁条银行卡、存折等金融工具,进行存、取款等综合银行业务的办理以及刷卡消费或缴费等日常业务的办理。该技术把卡的主人的指纹(加密后)存储到指纹银行卡上,在专用的POS机上加装指纹识别系统,当POS机阅读卡上的信息时,一并读取持卡者的指纹,通过比对卡上的指纹与持卡者的指纹就可以确认持卡者是否是卡的真正主人,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交易。
与传统磁条银行卡相比,芯片银行卡具有安全性强、应用丰富等优势。央行此前明确,从2015年起,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行业领域新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芯片卡。
由于目前指纹随处可留,也随处易遗留且容易被获取,已被许多不法分子所利用,并制造出相应的薄膜指纹套来影响指纹识别器的误识率。所以,这种将“卡”和“指纹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其安全性,又能达到方便、快捷的消费目的的指纹银行卡的研发不但具有较强可行性而且很有必要性。
(二)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原理及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求。无论是钥匙、密码,还是口令、IC卡甚至身份证件等均存在可假冒、盗用、破译和伪造的缺陷,因此我们急需寻找新的方法来高效、准确、可靠地对我们的身份进行侦别。
1.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及原理。指纹银行卡的操作流程图及原理图,如图1至3所示。
(1)ATM指纹识别流程图。
(2)ATM操作流程图
(3)ATM设计原理图(见图3)。
2.指纹银行卡主要特点。
(1)稳定性高。指纹是一种典型的由基因决定的性状,是伴随人一生的最稳定的生物特征之一,具有终身不变的特性,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可靠性强。指纹具有明显独特的唯一性,其自身复杂程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证据,包括双胞胎在内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任何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小于几十亿分之一。早在几千年前,指纹在司法领域就已成为物证之首。如果想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采集更多的指纹、鉴别更多的手指,或者通过改进现有的指纹识别器。
(3)便利性高。采集指纹时只需要将左手食指平放到指纹识别器上,几秒钟后便可以完成。将记忆密码变成了能轻松随身携带的指纹,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也免去了密码丢失或遗忘的烦恼。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同理,指纹识别仪可以在几秒钟之内精确快速反复地识别每个人的指纹。
(4)安全性高。伪造、假冒、盗用、破译指纹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对于一个4位数字密码共有10^4=10000种组合,破解概率为万分之一,入侵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尝试所有的组合或根据个人的相关信息而破解。而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其误识率小于万分之一,而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指纹存储数据库,能储存数千万枚指纹。
(5)可行性强。主要体现在使用方面和社会法律方面。①使用方面:目前,从实用的角度和操作简便的程度来看,在各种基于人体生理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易于被民众所接收和认可的。而且,对生物体没有任何的伤害或损害。②社会法律方面: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被提上了议程,会议上主席指出,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今全球范围内都建立了指纹鉴定机构以及罪犯指纹数据库, 指纹鉴定是被官方和司法部门所接受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身份识别手段。
因此,指纹银行卡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当代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指纹银行卡的应用分析
随着指纹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以及它应用的成本越来越低廉,指纹技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一)我国指纹银行系统的成功应用
2008年7月,TECO探索者《指纹银行整体解决方案》在唐山市商业银行正式上线运行,据记者对唐山市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的采访获悉:“通过对TECO探索者《指纹银行整体解决方案》一段时间的应用,图像修饰从目前看有效地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减少了柜面业务压力并且对银行中间业务的扩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不久,2009年深圳市指纹锁企业普罗巴克公司正式推出第二代指纹识别芯片。由于该芯片是目前国内体积最小、识别率最高的指纹识别芯片,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安防系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他们之所以能将指纹识别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相关的领域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指纹技术高安全性、高便利性等特点。其次,伴随着其它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指纹技术得以成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总而言之,将成熟的指纹技术和芯片技术结合,并研发出指纹银行卡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指纹银行卡的研发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也很有必要性。
(二)指纹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2011年,青松公司在通过模块战略合作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将新一代真皮指纹识别模块移植到智能家居锁中,成功研制了基于真皮的指纹识别技术指纹锁。该技术在安全性方面优于一般的光学技术,不仅能彻底防止目前最新的的指纹克隆技术还解决了干手指、浅纹理、磨损手指、粗糙手指、老年手指、油腻手指、灰尘手指、带泥手指、油墨手指等识别障碍的问题。其中,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图像分割、平滑处理、图像二值化、图像修饰和细化,如图4所示:
(三)指纹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指纹技术或对指纹技术比较了解的各位同仁们,都应该知道指纹技术之所以拥有那么多的优点却没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指纹识别仪自身质量及先进性的原因;其二,用户方面的客观原因,有些用户的指纹比较不易被识别或读取。但是,青松公司成功研制出的这款指纹锁,成功地解决了不同指纹的差异所带来的识别障碍。指纹差异主要表现为: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有干燥的,也有潮湿的;有细腻的,也有粗糙的;有完整的,也有破损的。由此可见,指纹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项生物技术,也确实可以和各种现有的现代工具所结合,从而研发出相应的指纹产品。此外,随着指纹产品的不断改进,指纹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指纹银行卡,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指纹识别技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符合国家要求大力推行或实现芯片银行卡使用的政策,1994年,当指纹识别系统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便由于它体积小、准确度高、功能多、使用便捷而颇受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因此,指纹银行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展成未来的一种趋势。
三、指纹银行卡的应用前景
(一)指纹技术应用前景
指纹芯片的应用可使二次开发者避开技术门槛,缩短开发周期,快速研发和生产出最新的指纹产品。创新的指纹新产品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开新的市场销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指纹银行卡的研发正是借助指纹芯片的研发技术来创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现有金融工具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并降低其成本。目前指纹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其一,企业考勤仍占主导。指纹识别的考勤系统能够彻底地帮助企业解决传统打卡中IC卡考勤方式所出现的代打卡或打卡打不上等问题。而且还方便、可靠、便宜,因而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考勤的首选。其二,智能小区成为普及热点。由于智能小区在设计选型时要从功能、性能、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常会选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而指纹产品便是其首选。现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在智能小区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向着更加广阔的民用市场迈进。其三,指纹锁市场发展迅猛。把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传统的门锁之中,是生物识别技术从专业市场走向民用市场的不二之选。指纹锁的便捷、安全、低成本等特性将会带来非常乐观的市场前景。最后,多元化应用遍地开花。除了在企业考勤和智能小区中的应用外,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金融领域等大型的公共项目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此外,指纹识别技术还被创新应用到护照、签证、身份证等十分重要的管理系统中。
(二)指纹银行卡的发展前景
经由我们调研小组所做的问卷调查,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可知:有将近80%的问卷调查的答卷者认为指纹银行卡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仅有10%的答卷者认为比较没有发展前景而另外大概10%的答卷者则不确定。再者指纹银行卡除了优点诸多之外,可应用的范围也非常地广泛。因此它将会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换言之,指纹银行卡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结论
对模拟指纹技术应用于银行卡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主要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及文献,并与正在使用指纹产品的管理人员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交流来对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指纹技术的应用这一方面的调研,课题组发现了指纹识别技术确实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它的这些优点都能被运用到相关领域,那么必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课题组认为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在的开发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比较巨大的工程,所涉及的层面太多,如法律、计算机技术、金融等,需要进行全面的推广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这个知识经济与技术发展飞速的时代,要想让指纹银行卡长久地成功地在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研究人员们不仅需要研制出产品,更需要寻找其存在潜在的攻击方式和替代品,做到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
[该文为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模拟指纹技术应用于银行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并由“哈尔滨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编号:201410245004]
注释:
①中国银联的数据。
②安联全球企业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其善,黎红.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指纹认证方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01)
[2] 李晓辉.浅谈指纹识别技术.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
[3] 王建旭.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4] 柴晓光.民用指纹识别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程伟,何俊华.智能指纹识别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08)
[6] 孟利民,周国雄.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储蓄网络认证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
银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为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市场,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银行业务,不断完善银行服务体系以及不断提升银行的业务指标,这导致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给银行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整体下滑,银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商业银行开始提高招聘门槛,并通过内部重组实施减员,这无形中加剧了银行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笔者认为对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工作压力进行正确管理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从分析银行工作压力源到探讨压力管理措施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最终达到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银行业务水平的目的。
1.压力、压力源与压力管理
1.1压力的概念
压力(stress)最早是来自物理学的概念。1956年,加拿大的生理学家Seley首次将压力概念引入到医学领域,描述了人体器官受到刺激后,为恢复到正常状态所做出的反应,随后,压力的概念逐渐延伸到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1]。
在管理学的研究范畴里,工作压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工作压力仅指在工作环境下产生的压力,而广义上的工作压力还包含工作环境以外的对工作产生的压力[2]。
1.2压力源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
压力源,又被称为应激源,是指工作中使个体感到紧张或受到威胁的来源,包括个体、外在环境、所处工作氛围等各个因素。以Beehr 和Newman(1978)从主体特征说的角度分析为例,他们认为迫使个体偏离正常状态的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就是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来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包括突发的、持续性较为短暂,也有长期性、累积性的工作压力,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对压力源的分析。例如Weiss[3]认为压力源来自工作本身、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发展、组织结构与组织风格和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五个方面;Rice [4]则认为从工作条件 、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因素、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家庭工作关系相互影响六个方面分析了压力来源。刘耀臣、王健[5]则从角色超负荷、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职业期待过高、控制水平低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压力来源。
尽管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压力源分类,但总体而言可把工作压力源归纳为个体因素(个体性格、个体认知)、工作本身的因素(工作标准、工作内容、职业发展)以及工作活动以外的因素(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家庭等)三大类。由于个体因素差异较大,不好量化分析,本文只侧重于分析后两个因素对工作压力的影响,后续研究主要基于Rice对工作压力源的分类方式。
1.3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是个体或组织对来自个体内部和外界的压力源而引起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和反应进行干预或应对[6]。这里是从压力动态说的角度进行定义,主要强调对变化过程的干预。压力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压力的良性作用,发挥个人潜能,提升企业绩效,变压力为动力,同时,有效疏通员工的负面压力,减轻其对员工和企业的不利影响。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压力管理的研究,并经历了一般生理模式、个体心志模式和复杂社会人模式三个研究阶段[6]。我国对企业员工压力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末开始,压力管理的研究才得到重视,近些年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较有成效的研究[7]。徐小东和梦小斌的“个体―组织”论,从个体和组织两个维度探讨了压力管理理论[8]。胡芳提出了基于SHRNI的压力管理模型,作者将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了压力管理研究中[9]。
2.银行从业人员压力的特性
银行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部门,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银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聚集了大量高学历人才,这些高学历人才在高收入同时也面对着高压力。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压力,银行从业人员所面对的压力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殊性。
2.1经济周期
受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在近些年受到了巨大的?_击,已出现商业银行破产或者被并购的案例。银行业作为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其经营管理的绩效与周期的增长或衰退呈正相关的关系。在现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为保持银行收益不受影响,从业人员将面对更大的经营任务压力,同时还需兼顾风险控制。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部分银行开始尝试资产重组或者转型,这必然带来人员重新配置、薪水变化、工作时长变化等影响,给从业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2高学历与慢晋升
银行业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高地,尽管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银行从业人员的收入相较于其他行业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工作职位也相对较稳定。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时(例如收入稳定),人们会追求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需求,职业晋升便是更高需求中的重要一环。然而,随着银行工作体制的完善,管理岗位的数量已经无法匹配从业人员的升迁需求,大部分高学历人才面临着晋升渠道不畅通所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影响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员工归属感,并最终影响到员工低层次的需求,带来更大的压力。
2.3工作与家庭冲突
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很多从业人员会因为轮岗到异地工作,银行业的月度、季度、年度等各节点的绩效考核也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员工经常性地“自愿”加班,导致很多员工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引起家庭纠纷。家庭的不和谐会加剧银行从业人员身心的不安和焦虑,带来工作压力以外的额外压力。
3.长沙某银行从业人员压力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以长沙某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问卷设计并未特别针对该商业银行,问卷设计具有普适性,可用于其他银行从业人员的压力调查分析。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务、工作性质和工作年限等选项;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从业人员的压力水平,参考已有的工作压力问卷量表[5],设置了15个问题,每个问题按1-5分打分,最后统计总分,总分高低与压力高低成正比关系;第三部分主要用于测试和分析银行从业人员的压力源,基于赖斯的工作压力因素分析表[10],该量表增加了银行业特殊压力源的分析,共设30个问题,每题按照1-5分打分,从6个维度分析了银行从业人员的压力源。调查共收回146份有效问卷。
3.1压力水平测试
工作压力水平测试共设15道题,每个题目都设5个选项,给出1-5分,用于量化调查对象对该问题的回答情况。压力水平与得分情况的关系如表1所示。
调查对象工作压力水平测试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约62% (91/146)的调查对象感到工作压力的存在,其中,约15%(22/146)的人感到较大或者高度压力,这部分人所面临的压力有可能会对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2压力源宏观分析
根据Rice对压力源的分类,我们主要分析各个维度的平均分,用于比较各个压力源的对压力产生的影响,见表2,该表对存在一定工作压力和存在较大工作压力及以上(见图1)两类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应平均分-1和平均分-2。从表中容易得出,两类调查对象的工作压力来源基本具有一致性,工作条件是工作压力的首要来源,组织结构、人际关系和角色压力同样分列4-6位。两者不同的是,存在较大工作压力的员工受职业发展影响更大。角色压力是最低的压力源,说明银行业对个人定位比较准确、分工比较合理。人际关系也不作为主要的压力源,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业以业务能力为主衡量人才的标准。
4.银行从业人员压力管理的对策
本文的调查对象尽管只针对笔者所在的商业银行,但银行在其运作上并无太大差别,从业人员的压力来源也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针对该商业银行的压力管理分析,将相应的压力管理对策应用到其他商业银行中,使其具有一定普适性。结合上一节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从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压力管理对策进行讨论。
4.1企业层面压力管理对策
从压力源的六个维度来看,与企业层面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有工作条件和组织结构。
4.1.1改善工作条件
第一,要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做到减量提质。在此基础上,鼓励员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这里的自由是指给员工授予一定的权利,使其对自己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等环节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企业主动给员工减压到员工主动“加压”的完美过渡。
第二,要设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合理的绩效评估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把工作本身这个压力源转化为动力源。绩效评估标准应同时注重工作过程和结果,并以结果为主。在员工不违反银行工作条例的前提下,银行不应太多干预员工的工作过程。
第三,经常性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银行定期组织岗位培训不应只针对业务本身,例如如何卖出产品,而应把理解产品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交代清楚,让员工知其所以然,为员工打“持久战”奠定基础。
4.1.2优化组织结构
第一,转变领导思维,改善领导作风。领导的思维优劣直接决定了员工压力的大小,要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水平,领导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给员工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其次,要尊重员工的意见,注意与员工的沟通,除日常的沟通外,可以利用社交平台、邮件平台等方式增加与员工的互动,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状况。
第二,加强部门内部和跨部门的沟通,做到协同发展。跨部门的沟通,可以开拓员工眼界,拓宽员工的知识面,给员工机会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这对员工的后?m职业发展很重要。
第三,要实现公平竞争,避免暗箱操作。银行要针对自身特色,设计公正的决策过程,并严格执行,以建立公平制度为核心,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暗箱操作的可能。
第四,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的使命感和企业认同感。
4.2个人层面压力管理对策
4.2.1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
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形成合理的自我期望。银行从业人员需要结合工作环境这个关键因素,才能全面认识自己在这个工作中的特质,然后才能合理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准确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找准权利和责任的边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状态,降低个人的压力水平。
4.2.2全方面发展
情商智商全面发展是银行从业人员长远发展的必备素质。员工应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人际之间的信任作为第一步,努力争取得到团队的支持。在得到团队支持之后,员工可以尝试与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客户进行交流,在理解各部门的工作内涵的同时帮助客户理解自己的工作,以求提高交流的技巧和能力,最终做到。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03-01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l亿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城镇就业人数和超过50%的税收。中小企业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曾多次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2011年6月,国家公布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工业企业,按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划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企业,而建筑业则是按营业收入和资产额来划分,营业收入和资产额均在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型企业。本文所指中小企业是按新的划分标准界定的。
二、融资渠道比较分析
融资渠道即企业取得资金的途径。从资金的来源看,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渠道。外源性融资按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内源性融资——自有资本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积累获得所需资本,实质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内部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主要来源有留存盈余、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和利用暂时在企业内部流动的各种应付款项等。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自主性强、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仅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信用度不够、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并不理想,利用自有资本进行内源融资仍是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二)外源性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
由于股权融资不会使企业承担还本付息和红利支付的强制性义务,通过股票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实现直接融资是很多中小企业积极谋求的融资方式。但是股权融资的标准很高,对企业的资本规模、持续经营时间、经营业绩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能满足一小部分规模较大、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债券虽然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不分散股东控股权的优势,还具有抵税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但企业债券的发行的标准也很高。不仅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还必须担保到位并达一定的规模,这些条件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四)外源性间接融资——银行贷款
外源性间接融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银行贷款,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产生资金需求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即便如此,中小企业要想成功申请到银行贷款也不容易。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其一是出于利益的考虑,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一般不大,贷款运作成本相对较高,收益率不大,商业银行更愿意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其二是出于风险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信用度不够,银行往往要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抵押,而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银行要求的足够的抵押物;各商业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但由于上述原因,普遍存在“惜贷”情况。
三、比较分析的结论及建议
(一)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内源融资比例
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从其自身来说,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注重科学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本积累能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扩大内源融资的比例,构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得以发展。
(二)培育良好信用形象,提高融资能力
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最可利用的融资方式。要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与制度建设,提高盈利能力,扩大公司经营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更高效地利用商业信用获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多数企业属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灵活,敢于创新,客户覆盖范围广,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股权较为集中,控股股东拥有企业绝对控制权,且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用行为参差不齐,货款拖欠较为严重等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总资产呈直线上升态势,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需求量较大,但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融资难”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
零售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地位和发展势头决定了中小企业将成为银行未来稳定的利润增长来源,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合理配置风险资产的重要体现。
然而,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金融生态环境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匹配,我国许多银行的发展战略趋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以及经营良好、偿债能力强的“大客户”方向倾斜,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在培养中小企业客户上,银行除了要从行业情况和企业生命周期等宏观层面进行科学分析外,还要从信用分析手段、客户经理安排、资产抵押方式、信贷利率安排、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风险激励机制等微观层面进行创新。
做好中小企业行业和发展周期筛选,依据风险实行资金差别化定价政策
发展中小企业客户,首先要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挑选出适合银行业务发展的行业。具体来说,银行应当挑选技术水平发展成熟,发展前景广阔,行业开放性较强,市场竞争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处于幼稚期和衰退期的企业,财务风险比较高,银行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而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资本结构稳定、财务状况稳定、资金需求量大,可成为银行重点培养的中小企业客户。银行对这一企业集群,应积极创新适合其资金特点的贷款方式,如大力开展短期融资业务等。
在信贷利率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上也要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在信贷利率上,为补偿贷款风险,银行在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周期等因素造成的不同企业风险,上浮不同比例的贷款利率。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上,银行在按制度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时,可在现行五级分类提取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风险情况和放款利率适当增加提取比例。
创新管理制度和风险考评机制,简化操作流程
简化中小企业信贷操作流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时间紧、次数多、额度小等自身特点,加强审批自动化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十分重要。比如,美洲银行在审批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一半的客户信息实现了自动审批,另外一半则通过地区性的审批中心进行人工审核评估,最长时间仅为14天。我国银行也可考虑成立跨区域的风险管理中心或审批中心,实行风险与贷款审批“扁平化”管理,加强自动化审批建设,加快贷款发放速度。
对中小企业信贷客户经理实行行业分工制度。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的复杂性和行业差异性,银行应对信贷客户经理实行行业分工制度。适当吸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管理特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如保险公司吸收机械专业类人才,美国银行聘请退休的FBI 人员或警察帮助寻找失踪客户等案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制定科学的客户经理评价体系。在信贷客户经理考评上,对服务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客户经理在风险管理评价中区别对待,制定出科学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以便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客户经理的从业积极性。要从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析、信用评定、违约损失率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对客户经理进行全方位指标考核。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可允许有一定的“坏账率”,只要损失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中,在责任的追究与处罚上可酌情考虑。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法人的监督。在信贷资产担保方面,企业法人将自有财产作为抵押物的,银行有必要对企业法人财产实行连带诉讼,在贷款期限内严控法人进行财产转移。在贷款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应要求贷款企业法人定期报到,防止中小企业因法人缺失逃废银行债务。
其次,要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管。在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的情况下,银行应当将中小企业的账户结算情况作为重要的分析依据。银行应要求中小企业将基本结算账户开在所在的贷款机构,以便贷款机构适时掌握企业的现金流量。在信贷资金使用上,要求企业提供购销合同和相关商业发票,银行要跟踪监控贷款用途和使用情况,防止企业挪用贷款资金。另外,贷款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计划应全部向银行公开,并接受银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防止企业盲目扩张带来的流动风险。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的贷款企业甚至可以委托银行进行财务管理。
然后,要积极创新中小企业信用分析方法,加强信用档案建设。要细化中小企业信用分析方法。银行可以通过资本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规模、组织结构、银企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通过行业现状、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来分析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账户收支、现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还款来源可靠性的分析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通过对法人变更、重大投资、法律纠纷等重大事项的掌握了解其经营稳定性。另外,要定期向同业和监管机构交换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加强信贷存续期的中小企业档案建设。
实行灵活的中小企业信贷模式
一是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信用贷款和票据融资便利。短期信贷和票据融资便利,可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主要支持方式。银行可以向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符合规定资产规模、并且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符合规定销售规模的中小企业,提供与其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相匹配的短期信用贷款和票据融资便利。
二是要创新中小企业担保方式。在中小企业不具备短期信用贷款的条件下,银行要充分对抵押和担保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可以提供以物权凭证作为担保的方式,比如通过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提货单或仓单等作为质押;另外,对经营良好的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债权也可以作为抵押。其次,可以提供经营者或法人财产抵押的连带责任制度。只要经营者或法人可以提供足额的连带财产担保,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贷款。
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委托贷款
当前,我国存在一定规模的地下融资市场,规范我国的金融市场,鼓励银行创新尤为必要。银行可结合创新的理财产品,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计划”,将好的中小企业项目作为多方委托贷款的权利凭证,向有投资欲望并愿意承担项目风险的民间资本发售,允许民间资本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10月,上海深圳发展银行的两个项目“青浦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宝山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多方委托贷款较为成功的尝试。
打新股产品成为今年最耀眼的银行理财产品。打新股产品自推出以后.已经到期的产品的确达到了10%以上年收益的好成绩。随着今年中小板扩容及诸多大盘股即将上市的良好预期,打新股产品可能会成为市场最炙手可热的银行理财品种。但投资者需要注意两个风险,第一是该类产品的收益率可能逐渐降低。由于各家银行都在推出类似产品,参与新股认购的资金大幅增加,认购中签率也相应下降,有的甚至低于0.1%,所以实际获得的收益率可能大大低于宣传的预期水平。第二是该类产品没有保本承诺,如果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就等于亏损,虽然在牛市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但投资者也要有心理准备。
挂钩境外股票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会越发丰富,该类产品集中在中国成长概念股,全球低市盈率市场或者有良好前景的行业。一般来说,这类产品的期限较长,产品收益设计复杂,但基本上都有保本承诺,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行业周期变化和政策调险。
银信连接产品也是一个有着固定客户群的主流品种。该类产品用募集资金为一个信托项目作贷款投资,年收益率在5%左右。其最大的亮点是,可以低门槛(投资起点为5万元)地享受信托投资的收益。银行需要有专业丰富的评审能力,选择最优秀并且收益高风险小的信托项目作为挂钩对象。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提醒的是,此类产品属于不保本的中高风险类品种,如果该信托项目操作失败,投资者则有本金亏损的风险。
此外,2007年最受关注的还有QDⅡ产品。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原本在去年备受期待的QDⅡ遭遇了无人喝彩的发行尴尬,主要症结就是投资范围有局限性,产品收益率偏低。但从业内分析看,2007年的QDⅡ将会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如果投资对象放宽,收益水平提升,QDⅡ产品会得到更好的市场反馈。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各家中外资银行的最新动向。
正在奋进的保险精英
伍志平先生1980年进入大丰银行,1986年进入友邦保险,他在两间公司工作期间,都是从最基层做起的。“前者一开始是传递员,后来离开时到了会计部。后者一开始是营业员,现在是资深经理。”显然,伍志平先生是一位敢于冒险,积极努力的人,即使给他一个不高的起点,他依然表现出色。
“百万圆桌会员”的头衔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百万金圆桌会议”成立于1927年,是汇聚全球最优秀寿险精英和金融从业人才的国际性协会组织。成为该会会员被业界人士视为至高的荣誉,成为顶尖会员则被视为登上成功的巅峰。踏进保险行业第二年就获得“百万圆桌会员”的资格已然说明他业绩出众。
说起工作成功的原因,伍志平先生归结于“世上无难事”的信念。入行之初,尤其是前三年,为了维持客户,巩固长期发展基础,他早九点上班,晚十二点下班,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之前认识的客户不到一成,真正做保险之后,都是由第一批客户再作介绍,逐步扩大业务面。”
可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改变,保险的社会需求正在加大,为伍志平先生的业务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竭力保证的服务质素和业务技能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三大原因相加,令他备受客户信赖,能够保持长期合作与联络。
作为一名入职二十六年的内行,伍志平先生对澳门的行业前景充满信心。他分析说,“澳门与香港相近,但生活相对悠闲,在投资方面稍显保守,更为稳健,虽然经济发展更缓,但也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说保险方面,香港的普及率接近100%,澳门是30%,那后者未来十年,必会翻倍到60%。整体上而言,台湾可能是50%,大陆发展空间更大。”
伍志平先生的认识和期待当然不是无凭无据,而源于他对保险行业的全面了解,以及专业知识的适当把握——虽然始终在金融界进退,但毕竟涉足的领域有所不同,从银行转至保险,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居安思危的伍志平先生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至今坚持边工作边充电。
他解释说,“以前纯粹面对数字,对投资并不感兴趣,但改行后,一切有所改变,迫于工作需要,才真正开始了解。”本着一种好学不倦的精神,他先后通过专门考核,成为专业财富管理师和国家一级理财规划师。推己及人,有时热心的他还与同事分享相关课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勤于总结的伍志平先生对自己的职业感受深切,“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一要设立目标,以长期、中期、短期为界。二要不断检讨,每周,每月都要检讨,检查完成进度,哪里须改进,哪里须保持,哪里须改良,只要一步步完成,目标就可达到。”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成效,伍志平先生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团结金融从业员
“虽然澳门的金融界有银行公会,保险公会,兑换业公会,但本质上,没有一个完全没有老板,而全是普通职员的金融界工会。澳门正式注册的基金证券公司只有两间,由于相关的从业员不到100人,他们也不能组织工会。”在这种情况下,伍志平先生于2004年12月着手成立了澳门金融从业员协会。
据介绍,在澳门金融界从业员,除了公司执牌人,澳门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的所有金融界从业员都可以申请成为该会会员。这其中,主要分为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兑换等四大类。之所以聚集如此多的专业人士,是为了提高从业员的专业水平,争取从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从业员的相互团结,参与社会,爱国爱澳。
伍志平先生是该会的发起人、领导者。成立八年来,一直都被推选为该会会长。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在任以来,他亦从不曾忘记本会的出发点,至今始终致力代表基层发声。
八年间,他一直都带领大家举行各种活动。文娱方面:开办球赛、组织旅游;专业方面:筹划经验交流会,举行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外的专业组织共同设立专门培训课程;交流方面,一是拜访政府,二是走访民间,包括澳门特首、中联办、港澳办、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全国总工会、广州总工会,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等等都曾见面会谈,参与本地及海外的大型专业研讨会。
活跃的氛围持续至今,伍志平先生欣慰地说,“澳门现在经济环境相对较好,员工福利比较合理,激烈矛盾不多,所以要团结更多的人,先提高本身素质,再促进知识交流。”方向决定出路,该会的明天日益明朗,众人现在亲如兄弟,共同出力,在内部团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容前进。
今年7月,伍志平先生就和副会长一道参加了“中国百万精英研讨会”。据悉,这一研讨会规模约在五千多人之间,在郑州举行,伍志平先生一直有带会员连续参加,期望吸收经验,促进交流,将内地的资讯带回澳门,公诸同好,体现了一片诚挚之心。
对于澳门金融从业员协会的未来,任志平先生依旧满怀憧憬,他说,“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大部分甚至所有金融界的人士都能成为我们的会员,我们希望代表他们的诉求,在两者间和政府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帮助大家维护本身的权益。”言下之意,团结、齐心和互助定当列于首位。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策略;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1日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对于我国来说属于较新的业务,由于国际贸易融资开展实践较短,所以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同时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使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而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做出优化与创新,无论是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为出发点,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一、对融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完善
从银行面对的风险来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差异,与国内贸易融资相比,银行同样要承担融资人不愿偿还与无理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国际贸易融资有的融资风险。另外,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的关联,在国际结算工作中存在的欺诈风险以及交单风险也会使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额外成本,因此对贸易风险防范措施做出完善是对国际贸易融资做出创新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这一方面,对具备先进性的风险计量方法做出借鉴与应用是对国际融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重要手段。如一些国际银行与J.P.摩根财团所使用的银行信贷风险组合模型,其中信用评级是这种模型的基础,在对融资方信用做出有效评级的前提下,融资方的违约概率可以被计算出来,从而为坏账产生几率的计算提供必要依据。虽然这种模型能够对风险价值数值做出计算,并对银行面临违约风险和信用评价变化中需要准备的资金量做出反应,但是由于传统贸易融资在市场中不能流通转让,因此这种模型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在经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并且随着融资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
二、实施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制度
与一般的贷款业务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征,同时也在融资期限和融资额度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外贸型企业也具有较高的负债率、较少的净资产以及较大的资金流量,所以建立在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基础上的传统授信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这让一些具有较少净资产但是具有可靠的贸易关系和稳定现金流的外贸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业务准入资格。因此,为了让授信评审制度更好地适应外贸型企业特点,我国银行有必要对外贸融资授信评审制度作出探索与创新。当前,与实际需求相对贴合的办法为构建与实施专项的国际贸易融资评审制度,在此过程中,需要以风险权重的差异对不同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级,级别包括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以及新产品业务等。同时,以不同的分级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的审核办法,对于风险业务则可以直接进入操作,较低风险的业务则需要在评审管确认之后进入操作,一般风险业务需要国际部负责人获得融资评审委员后授权后进入操作。其中,融资评审委员会需要负责对融资新产品操作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法律文本的审核。当前,我国一些银行已经构建了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单位,并将审评流程进行分级,这种审批体制对于贸易融资审批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做出控制,从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
包括国有生产性企业和国有外贸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财务实力、行业垄断等来获得银行给予的贷款,这种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具有充足的额度,因此这些企业并没有强烈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相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中小国际贸易企业在信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虽然具有很大规模,但是一直处于没有得到完全开发的状态。在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企业融资资质做出适当的放宽,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介入方式以及介入策略做出有效规划,这无论是对于中小国际企业融资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并推动服务对象从国有进出口公司和大型企业向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转变,这种理念的创新能够丰富适应中小国际贸易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四、推动从业人员融资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金融创新中作用的差异可以将银行从业人员分为决策人员、开发人员与一般业务人员。其中,决策人员主要负责决定融资创新建议是否进行立项。这要求银行决策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战略眼光,从而对融资创新建议所具有的盈利可能以及市场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开发人员则负责为融资创新建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将建议转化为融资市场产品,这要求银行开发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同时要实现金融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从而确保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开发。一般业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融资客户的群体,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服务与产品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策略。这要求银行一般业务人员能够对金融政策作出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活跃的思维。需要认识到的是,银行需要重视对一般业务人员建议的收集,因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任务往往是由大部分业务人员所承担的。银行中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三类群体如果有任何一类人员存在力量薄弱的现象,都会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开展产生制约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的银行从业人员来看,对传统市场以及传统业务的过分偏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决策人员欠缺长远的发展眼观以及敏锐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洞察力。开发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欠缺了解。一般业务人员存在业务过于单一以及结构老化的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欠缺创新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当前,体现出多样化与灵活性特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从操作技能、理论素质、风险监控能力、政策掌握能力、国际贸易融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环境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只有在对这些内容作出认知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推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因此重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实施结构性商品贸易融资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商品需求的重要主力之一,如我国当前是第一大铜、钢铁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在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融资对象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需求。在此方面,我国可以利用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实施来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做出整合与管理,从而使客户获得个性化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如以铜金属、铝金属、锌金属等基本金属贸易中的囤货融资为例,这些基本金属贸易需要面临频繁的价格变动以及较大的价格变动服务,因此也会带来较大的融资风险,而这些金融风险的避免应当依靠套期保值以及融资帮助。由于基本金属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较好的流动性以及活跃的现货贸易,因此国际中的许多银行都针对这种期货品种的商品实施了结构商品贸易融资。我国期货市场当前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对期货市场做出积极的利用并开展结构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对于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改善以及利润增长点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问题,我国需要给予国际贸易融资充分的重视,并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业务创新等方面做出改革与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东卫.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徐晨星.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