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的申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目前来说,尽管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其它的资助项目相比较,由于科研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使得人们对它的管理有着未知性、困难性及特殊性的特点。因此,我国的科研项目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人员存在着申请、承担科研项目过多的现象
在我国部分科研机构调查和研究的数据显示,组成一个科研项目团队的人数大约是五到六人,而平均每年申请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则高达十项以上,其中研究团队每年为了获取新的科研项目资源,平均需要申请六个到八个左右的申请书,经过计算,在团队中负责申请的科研人员需要用较大的工作时间来完成申请工作,虽然申请科研项目工作属于科研人员工作份内的事情,也并没有脱离工作的范围之内,但是这种过多的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科研人员正常的科研项目工作时间,导致其它科研项目无法进行,还严重影响到了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的专一性,导致科研人员没有较多的时间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和其它项目的工作,不利于科研人员对已经申请过来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发展,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也存在着许多的忽视和不足之处。
2.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在我国,早期对科研项目成本的管理中,尚未形成科学的、专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在核算中,对于间接成本的概念也没有作出具体的、清晰的认识,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阶段,我国才首次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把间接成本的概念具体化和明确化。然而,随着项目投资的不断加大和科研项目数量的不多增加,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利用间接成本来补偿,由于目前我国对间接成本的概念和意义认识不足,忽略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对间接成本的重视,导致了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不足以充足的补偿科研项目所使用科研机构公共资源时而产生费用的情况,这严重影响到了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的进行。而在科研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中,直到今天,我国还没有提出最为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科研项目成本问题的管理,具体的核算方法仍然延用传统的管理费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来计算,目前来说,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科学的、统一的核算方法。
3.在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对科研项目成本补偿的工作人员工资不够明确和规范
一般来说,我国的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薪酬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其职位相对应的固定性的工作薪酬,这种工作薪酬由财政资金支持,水平较低,而另一部分则是科研人员与其从事和承担的科研项目等活动的绩效工资薪酬,虽然这里设立了绩效形式的工作薪酬,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人员都会自行的筹集资金。对于我国来说,一般情况,科研人员的总工作薪酬是在绩效工作的工资基础之上加上科研人员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任务所用的经费,而在科研人员的工作薪酬中,项目经费就成为了科研工作人员绩效工资的主要来源,这就导致了有些科研人员会以提高工作薪酬为目的,盲目的、片面的追求申请和承担过多的科研项目,出现了科研人员实际的工作薪酬远远高于国家的统一的标准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对科研机构中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是十分不利和危险的,并且对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进程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针对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就目前来说,针对我国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条政策性的建议。首先来说,要加强政府和各个资助方在科研项目中的交流和协作,针对每个科研机构的现实情况,建立有效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资助机制,以达到公平、公正、透明的资助目的,让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在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有理可依,有理可查。其次,要采取正确、科学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改革原有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转变定额补助加比例限定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根据实际的科研活动需求,灵活的调整成本结构的比例,从而达到科研机构在每个科研项目中都能充分利用内部现有资源的情况,让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发展。最后,在科研人员的工作薪酬上,要研究并提出合理的科研工作人员工作薪酬的上下限度,科研机构通过设置工作薪酬的最高限额,来规范科研工作人员在科研项目中的成本补偿,让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劳动力成正比。同时,鼓励科研工作人员在研究科研项目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效应,将研究所取得的知识成果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去,积极的用自己的力量去服务于社会,让科研机构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产生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三、总结
关键词:科研项目;信用管理;评审制度;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研项目后期管理是指科研项目结题后的管理,是科技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现有科研项目管理的延续。
一、企业科研项目后期管理的内容
(一)项目后评估
项目后评估是指项目结束后的评估,分为结题时的评估和结题一段时间后的评估。1.结题时的评估。科研项目结题时,应进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技术路线的科学性,研究开展内容的完整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项目对企业发展的发挥的作用等进行评估。通过结题时的评估,总结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2.结题一段时间后的评估。项目结题半年、一年后,再组织对项目进行一次评估,重点是项目取得的成果是否固化,获得的知识产权是否流失,成果是否得到推广应用,是否对外转让技术,是否申报科技成果等。目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成果固化
成果固化是指将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通过技术文件等方式固定下来,杜绝科研与生产的脱节。1.制订和修订企业标准。科研项目完成后,研发的新产品,应制订产品标准;产品质量改善或功能增加的,应修订产品标准;研发或改进了操作方法的,应及时制订和修订方法标准;研发出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或技术有改进的,应制订和修订技术规范标准等,把科技成果固化下来,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2.制订和修订操作规程。根据科研成果,对相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等进行制订和修订,以改进和完善生产作业操作。3.纳入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应用生产后,改善了的指标应纳入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考核中加以固化。
(三)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的发明创造,应通过申请专利、进行计算机软件登记、纳入企业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1.申请专利。科研项目中的发明创造,应及时申请专利,使本企业的发明创造得到国家的保护。在申请专利之前要做好保密工作。2.计算机软件登记。企业开发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要及时进行登记,保护企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企业技术秘密。对于尚未完成专利申请的发明创造,以及申请专利后不易保护的技术、配方、诀窍等,要纳入企业技术秘密加以保护。
(四)成果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才能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要积极向企业领导、管理部门、生产单位建议推荐科技成果,积极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技术贸易
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将不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以技术贸易的方式对外转让,让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使科技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六)申请科学技术奖励
积极将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申报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通过获得各种奖项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二、开展企业科研项目后期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科研投入效率
在项目结题时开展项目的后评估,是通过项目完成后再次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研究开发内容和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从中发现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结题一段时间后再组织评估,是通过考查科研项目成果在实际生产的应用情况,评估当初立项的必要性,是否脱离生产实际,是否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防止企业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失败,增强预防科研项目风险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后评估,总结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进而提高企业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科研投入的回报率。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项目的成果,只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才能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企业开展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1.将成果固化于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工艺规范、操作规程、考核指标中,以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操作水平、技术经济指标;2.将成果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中,增加产品的规格品种和功能,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将成果应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4.将成果进行技术贸易,企业的科技成果,只要不是企业的核心关键技术,都应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进行推广应用,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和收益。
(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科研项目的发明创造,使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科研项目后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项目完成后,要督促、检查科研项目中的发明创造是否及时申请了专利,研发设计的计算机软件是否申请了计算机软件登记以及作为企业的著作权进行了保护,项目的发明创造中不适合申请专利的是否列入了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范围以及作为企业技术秘密进行了保护。
(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保护企业发明创造的同时,使社会公众知晓企业所拥有的科研成果,从而树立企业重视科技、技术领先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创造发明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在科技期刊、技术交流会上发表科技论文,增加人类知识宝库积累,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将企业科研项目中取得的成果,申报国家、省、市的科学技术奖,社会力量设立的各类奖项,增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加强企业科研项目后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和增强科研项目后期管理意识
1.企业领导要将其纳入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布置、检查和考核。2.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要自觉地将其纳入部门职能职责,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时限从项目开始、验收延伸到验收后的一个时期。3.企业各部门、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要将承担项目的期限从项目开始、验收延伸到验收后的一个时期,自觉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
工作。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明确科研项目后期管理是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要制定科研项目后期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内容、任务、部门、程序、结果的考核等,并与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成果管理等工作配合。
(三)纳入对部门、项目单位和项目组的考核
科研项目在立项之初,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就必须承诺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并纳入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的考核。只要项目承担单位的各级领导、科技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单位的科研成果必将得到推广应用,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制度
1.对于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科研合同的订立行为,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2.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验收工作。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3.应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分工负责;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科研合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学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J]2002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命中率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资助原则,高等学院和科研单位已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看作衡量自身科研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如今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命中率,已成为了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科研管理工作的经历,就抓好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积极组织,层层落实
学校一直把科研项目立项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学校和各有关院、系(所)对此都给予足够重视。在每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结束后,学校主管科研的校长就下一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开始了积极准备,亲自部署,广泛动员。各有关院、系(所)根据国家、学校的要求进行动员并层层落实。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分析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获得资助的整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让科研人员充分的树立信心、积极准备、争取机会。申报项目前期,主管科研的校长多次亲自率领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先后赴各有关院、系(所)等地推进基金申报工作,要求各有关院、系(所)精心组织所在单位的申报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要求科学技术与产业部科学技术处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经过保姆式三阶段跟踪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根据课题指南要求和学校的优势,将建议指标下达给各院、系(所),同时动员有实力、又有较好前期研究基础的教师重点申报。在领导的重视和大家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来,我校申报项目数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受理我校申请基金项目为320项,2009年受理435项,2010年我校科研项目申报数量明显增加,受理项目为722项,2011年受理888项,2012年受理1097项,2013年受理1047项,连续两年突破1000项,成为2013年江苏省集中受理期申报数量唯一超过1000项的申报单位,为争取更多项目的立项资助奠定了基础。
2 提高项目申请书的质量
申请书的质量好坏是决定是否获得立项的关键。申请者在确定科研思路以后, 应认真考虑怎样用最简练、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把自己的科研思路在申请书中准确地表述出来。目前,学校引进了很多优秀的海外留学人员,有些教师由于刚从国外回来,虽然他们有很好的科研思路和工作基础,但是他们在基金项目的内容表述上还不简练、准确,往往申请项目很难获得批准。就此情况,学校举行了一系列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写的讲座,并聘请专家进行保姆式的指导。通过这些方式,教师觉得受益匪浅,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提高教师申请的命中率。
3 提高申请者自身科研水平,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也是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命中率的关键,学校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最近3年来,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水平的增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多。这也为后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同时也加强了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并设立了校级的预研项目,对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有较好科研思路的教师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科学研究的平台。学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近五年来,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看,2008年获批准68项,2009年获批准95项,2010年获批准176项,2011年获批准232项,2012年获批准265项,2013年获批准310项。连续两年经费超过1亿元,2013年经费突破3个亿。
4 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
严格的形式审查也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环节,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前对各个学院的科研秘书进行专门的形式审查培训,并制作标准的申请书写格式供申请老师和科研管理人员参考。在项目申报期间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认真做到对每一份申请项目书的形式进行全面审核,在审查过程中重点审查大家容易忽视的内容,如:合作单位有无盖章,章上的内容是否与标书里合作单位的名称是否一致;申请人、课题组成员有无签字,签字是否标书上名字一致;严格检查是否有超项申请;电子版是否与纸质版内容一致;须推荐但无推荐意见或推荐人不符合要求,在职博士生有无导师同意函等问题。对不合适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对经审查合格的申请书进行统一录入。力求保证形式审查通过率达到100%。
项目获批立项后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产出率,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同时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产出率也有利于基金项目的再次申报,形成了项目申请与高质量的科研产出率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策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0-01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申报要求高等特点,它涉及政府管理部门多、领域广、专业面宽,对管理协调的要求高;它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开发,兼顾国家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它是战略性目标产品的开发项目,注重产业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点基础研究、高技术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亟待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它能体现国家目标,为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随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推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处于科研工作第一线,汇集大量的科研人员,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不仅得到大量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改善高校现有科研条件;而且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和认知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进一步整合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研究型高校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保持和促进学科优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毕竟数量有限,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参与竞争,中标率非常低。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科研实力也很出众,但是在申报中不讲究策略,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导致其申报无果。根据观察,我们将高校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1选题出现偏差,未符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要求,未符合国家战略
高校一些教师选题思路常常依赖国外已经开展过的研究工作,而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领域的研究较少,而创新性恰恰是决定科研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教师以一般项目的申报套路来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根据自己的研究背景和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而对于国家的发展需求知之甚少,偏离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为了靠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申请没有涉足过的研究领域,或缺乏相应研究积累,不具备基本的研究条件,缺乏竞争力,所申请项目也难以获得立项。
1.2闭门造车,不注重学科交叉,不注重联合申报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相比一般项目具有对社会的影响重大、涉及面广、投资经费大、要求的技术水平高、难度高等特征,往往一个团队、一家单位难以独立完成。一些申请者思路狭窄,没有看到学科交叉的巨大力量,不注重学科交叉创新,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其提出的申请自然缺乏竞争力;一些高校为了独享项目、独立申报,宁愿投入巨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也不愿与已有基础的单位合作。另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大多以产业化为目的,高校虽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也仅仅是在实验室的层面上进行研究,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因各种体制原因不愿与企业联合申报,导致无法得到国家支持。
1.3项目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才培养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一般都是跨学科项目,对团队的学术背景要求较高,时间跨度较大,对团队的年龄结构、研究能力要求较高。项目负责人在组织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团队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些高校从海外引进了学科带头人,就积极的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其手下的相关工作人员却极其缺乏,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又尚需时日,为了申报东拼西凑,看似研究团队实力很强,实则一盘散沙的“雇佣军”,这样盲目申报,即使能够立项,也会引发诸多问题。
1.4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是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也有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充当的只是“传话筒”的作用,科研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办事员,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管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服务的状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定知识的、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经常随意更换科研管理人员,致使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无法科学有效的管理,只会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地从事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从而使管理工作不能够连续进行,始终处于低水平的运转,无法真正为科研工作服务。有些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在组织和管理中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而仅仅以一般项目的标准管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导致管理混乱,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2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策略与创新管理
高校为了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从项目的策划、组织、论证、管理以及前期预研投入等,已经付出很多精力,希望得到国家项目的支持,但由于以上种种问题,中标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策略,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对推进申报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1选题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切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常代表国家和社会在某一发展领域未来一段发展时期最为重要的需要,对国计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立项之本。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国家出台的政策信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紧跟国家热点,把握国家当前以及未来几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选题上就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2.2鼓励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申报
高校应针对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学校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规划和平台建设规划,制定相关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针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学科交叉、研究目标宏大等特点,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交叉学科基地,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承担者必须有足够的科研力量、技术水平和资金设备,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研究单位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科研人员参加,需要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专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联合、融合、交叉。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申报,可以有效整合各个学科,各个单位的已有资源,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形成新的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3优化研究队伍,构建研究基地,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关键是人才的投入。高校应构建层次清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制定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学术带头人到校工作或讲学,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把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凝聚学术队伍的组织模式,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发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基地,将课题研究长期坚持下去,即使项目结束了,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持续展开,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2.4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稳定管理队伍
科研项目不是孤立的研究,与科研管理密不可分,要树立在科研中渗透管理,在管理下指导科研的理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研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工作。面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高校科研管理唯有创新管理模式,把项目、基地、人才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才能科学管理国家重大项目。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及相关的管理知识。设立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专职管理人员,跟踪项目全过程,做好管理、服务和沟通工作。
3结论
高校申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要充分重视,不仅仅简单的将其当作一个项目来对待,更要作为一次学校发展的难得机会,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有力促进,作为一次革命性的进程,认真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高校申报课题组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充分沟通,与联合申报单位充分沟通,与项目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在项目的策划、申请、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的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认真完成项目要求的技术任务以及成果转化工作。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以及经费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力.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互动关系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
近些年来,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大幅增加,2009年预计投入的科研经费高达1761亿元,同比增长了25.6%。同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也给予了配套的激励和支持政策。这使得科研单位获取科研经费的来源和经费的数量有了质的飞跃。相应的如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也成为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我国科技改革的大潮中,一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宗旨、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质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的科研单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广泛存在于农业、卫生、科研教育、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很明确,属于事业单位范畴。这些非营利性科研单位是我国科研事业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很好的前景。目前,这些科研单位仍处于持续的改革之中,其财务管理、特别是课题经费管理较之于企业型科研单位和专业性很强的基础科学研究单位,更为复杂和困难。
这些单位课题成本管理的困难之一是课题经费的来源比较复杂,性质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其课题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科技计划的指令性课题,即纵向课题,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财政科技三项经费等渠道划拨;二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专业能力承接的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需要做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委托项目、竞标项目,即横向课题,经费由委托单位支付;三是以现成技术进行有偿服务的项目,如资源调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等。这三类课题的经费来源性质、课题实施方法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科研单位课题的财务管理首要原则是分类管理。如纵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进行。横向课题则需要在借鉴上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等。本文是在这一前提下,就这三种情况的一些共性问题,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作一些初步探讨。
1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成本预算,正确归集和分配项目经费
科研单位在申请项目经费时,都需要报送拟立项课题项目申请书或投标文件。其中项目的成本预算是文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来经费的预算应由课题项目负责人和单位财务人员共同编制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财务人员往往缺位,项目负责人则多采用增量预算方法,过多考虑以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盲目夸大项目预算。其结果或是导致项目申报失败,或是导致实拨经费的数额与预算相差甚大,从而无法与科研管理部门经费上报数据相核对,后续管理困难。另外,科研项目在制定经费预算过程中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它不可能象产品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那样有明确的预算步骤,不能确切归集每一步骤成本费用,在科研工作中经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所以在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只能大致按用途归类,致使项目经费申请到后,后续支出也不能按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进行正确分配核算。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中的问题,首先要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在各项课题申报立项期间,财务部门应主动介入、协助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预算。另外,如果从制定预算开始就控制好项目的经费申请、中途使用和最后项目结题决算,能使申报的预算经费开支范围和实际执行中的财务支出相互衔接,对于在项目考核时财务部门分析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填制中期、年度报表提供了连贯的数据,从而提高了报表填制的效率。具体在制定预算的时候,如果申请的是省一级的三项经费项目,因为是科研单位的常规项目,因此原有数据可以参照。在预算方法上可主要选择滚动预算,参照以前年度预算情况,剔除一些变动因素即可。如果是首次立项或申请其他领域的科研项目则需要重新设计预算指标进行测算。
非营利性科研单位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课题的成本费用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指的是为保证课题顺利实施而必须的、且符合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应列入项目或提供的劳务中去的各项费用。这些成本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财务部门应采取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归集到不同的项目费用中去,在归集的过程中,应符合课题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主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①遵循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核算方法既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也可用权责发生制,但对于项目经费的核算来说,为了正确核算收入和费用,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宜,每个会计期间计入项目中去的费用必须与当期的科研活动有关;在项目费用的使用过程中,应贯彻合法性原则,计入到项目成本费用中去的各项费用以及费用开支标准不但要符合科研项目立项时预算的用途,还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关规定,例如业务招待费、福利费的支出等,不得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的开支范围。②要能对项目经费完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支出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其中能分清是由项目使用的直接成本费用,如专用耗材、聘用人员工资(劳务费)和其他一些直接费用,如制图费、设计费等,直接按相应用途计入项目的费用中去;对于不能直接计入的例如由非营利性科研单位集中核算的课题参与人员工资、还有一些共同管理费用、经营支出等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到项目经费中去。
虽然现在地方税务部门都对公益型单位从事科研活动取得的收入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相对于科研单位事业收入来说性质有很大差别的经营收入还是要按月缴纳相关税费,如营业税、城建税及所得税等,这些税费与利息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为科研项目的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减少课题结余额。
2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核算,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在课题获得立项后,单位财务部门要根据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对项目进行财务核算。由于非营利科研单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项目成本管理经验比较少,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按照会计核算的规定,对于来源于不同拨款渠道的项目必须分开进行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申请到的国家项目但是省里又配套了相应资金的话,就形成一个科研项目课题内容相同,但是资金来源不同的情况,给核算造成困难。另外就是核算对象问题,由于现在科研单位资金来源渠道众多,科研人员同时申请的课题项目较多,如果按课题名称作为核算对象的话,将给财务核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除纵向课题独立核算外,有的单位对横向课题会按科研项目主持人作为核算对象,将获得立项的课题统一放在主持人名下进行汇总核算。由此带来的弊端是课题费用有时候会混用,而且有的时候科研人员为了完成单位规定的年度任务,相互之间还有经常调账的情况发生。导致课题建账时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难免造成混乱。
其次,科研人员的财务常识不够、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科研单位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经费的使用基本上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超计划拨出“合作研究”经费、不按预算指定用途使用、使用过程中不按成本项目和期间费用进行归集、随意突破项目经费的列支范围或挤占事业经费、不及时进行项目结题和课题决算、长期挂账报销与项目无关费用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项目经费成本核算的正确性。长此以往,将使科研单位经费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另外一个项目核算中的问题是由于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引起的,是存在于科研单位财务核算中的普遍情况,这就是对于科研项目购置的设备的相关财务处理。课题组为完成任务购置的固定资产,除了一些专用的设备外,据统计一般多为公共性耗用资产。同一单位内各课题组之间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大量存在,而且还普遍存在课题项目无偿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一些通过政府采购的专用设备)。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和贬值流失。另外项目预算中明确允许列支设备费,但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一些使用周期长、价值高的设备使用成本如何分摊,是一直使用、直到报废毁损时直接冲减固定基金还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折减项目结余资金,都是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具体采用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数量规模来确定,如果是生产或研发高端产品的科研项目,项目投入的规模大,可以采用品种法或订单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如果是普通的公益性质的科研单位,每年的横向课题数量比较多,并且单项经费不多时,也不排除现在好多科研单位普遍采用的按项目负责人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进行项目核算的方法。只是在采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财务部门要按项目负责人建立备查账,按项目来源渠道明细登记每年立项课题名称、经费使用情况等,报账时按每个项目的经费预算范围进行严格审核,项目之间不得相互使用经费;二是给每个项目负责人一个活页格式的明细账本,经费到账或报账时财务人员在上面登记收支情况,这样在该项目结题决算时,双方可以相互核对。
财务部门应定期宣传或请税务部门人员讲解财税法规知识,提高科研人员的财会基础水平。适时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科研成本管理办法,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审核和监管力度,严格区分应计入成本项目中和期间费用中的开支范围,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具体来说,要重视两方面工作:①对于合作研究项目,应了解合作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经费分摊情况,如果需要向外单位拨出协作经费,应由项目来源单位下达文件,财务部门见到转拨通知书后再行办理,防止变相转移项目经费情况的发生。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直接人工费用的开支范围都比较大,制度虽然没有具体规定占项目总经费的比例,但是根据调查,这部分人工费用(包括聘请人员的工资、专家的劳务费等)差不多要占到三分之一强。由于对于科研单位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规范,财务人员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票据审核过程中加强经费的控制范围。人员经费方面,为完成项目临时聘请的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应与之签订合同,按期发放劳务费用并代扣个人所得税,不得白条发放劳务费。不是课题组成员的费用开支坚决不予受理(例如与项目无关人员的差旅费等);各课题组使用单位的资产应按照受益原则,分摊相应费用。③公益型科研单位的课题项目的起止时间都不长,一般在两三年之内就需要结题。
课题组应按照项目书上规定时间及时完成科研任务,及时进行结题决算,结转或报销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
固定资产是项目组材料费用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专门购置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虽然是用课题经费购买的,但也要纳入到科研单位总资产的管理体系中去,做好各项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手续,不得出现在课题结题后资产下落不明的情况。大型专用设备可以参照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办法,在购入时列作资本性支出,每月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形成固定资产的更新基金,在课题结题后作为本课题组的长期资产,从而保证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要尽量避免重复购置资产,提高办公资产的相互使用效率。
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考核,努力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科研课题是一种长远性、连续性的创造性劳动,目前对科研项目的考核多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科研成果相对具有独立性、目的性,衡量标准具有高度的模糊性,现行评价主要是从能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方面,是处于同行业先进或国内领先,而再难加以具体细化和量化。项目经费及其使用情况是一个具体而微的量化资料,分析这一资料,对评价科研项目的成果功与否会有重要价值。
对于科研经费的考核,首先还是从源头预算抓起,科研单位要根据自身科研力量,本着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完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下科学核定科研项目的预算成本,从源头上减少浪费。
非营利性科研单位还应建立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科研考评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课题组降低科研成本,努力提高成本效益。如果是产业化项目,能量化投入成本与产出社会经济效益;如果是软科学项目、科技攻关、自然基金等政策性较强的科研项目,暂时只能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看社会、经济效益,或转化为相应分值进行考核。
获得科研经费的投入程度,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研究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之一。非营利性科研单位要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利用自身优势获得足够多的科研经费外,加强对项目经费的成本管理也成为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管好、用好科研收入,降低每一项科研课题的成本费用,才能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事业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 [2000]78号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998年1月1日
3 罗飞. 成本会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2-30-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based on SSH
Zhu Erli
(D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and Commerce,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is researched. The current popular JavaEE technology is analyzed and SSH framework for system modeling is used. A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based on SSH is given, and three levels of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re analyzed, namely the presentation layer, business layer, data source layer.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t user permissions is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se modules.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based on SSH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Struts; Spring; Hibernate
0 引言
高校的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发挥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潜能,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许多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立项,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高校科技产业处负责统筹管理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其首要工作就是组织好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高校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种类多、数量多,所涉及的学科专业复杂,整个申报和管理过程基本都已经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但是,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申报,且大部分数据处理工作仍依靠人工完成。如申请项目时需要填写纸质的申请书,申请效率不高;科技产业处在数据录入、项目审核、保存、统计、查询过程中也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不高;纸质存档材料一旦损坏或丢失,不能挽救。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因而,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科研申报工作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 相关技术介绍
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申报工作放到计算机和网络这个快捷平台上来完成。本科研管理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B/S结构,使用JSP编程语言,基于Java EE的三种框架进行集成开发,包括Struts2框架、Spring框架、Hibernate框架,它们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结合Dreamwaver网页制作技术,采用SQL Server构建后台数据库,使用Apache的Tomcat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
Struts2是Struts的下一代产品,是在 Struts1和WebWork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合并,得到全新的Struts 2框架。Struts2框架中核心组件就是Action、拦截器等,Struts2框架使用包来管理Action和拦截器等。在系统设计中,采用Struts2拦截器的机制来处理用户的请求,这样的设计使得业务逻辑控制器与Servlet API完全脱离开。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该框架可以方便解耦,简化开发。通过Spring提供的IoC容器,我们可以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交由Spring进行控制,避免硬编码所造成的过度程序耦合。有了Spring,用户不必再为单实例模式类、属性文件解析等这些很底层的需求编写代码,可以更专注于上层的应用。
科研管理系统的前端采用Struts2框架,后台采用Hibernate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中间层采用Spring,三种框架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实现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使得模型层、展现层、控制层得以分离,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2 系统结构
本系统可以满足普通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需求,满足系部管理者对本系部科研项目初审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科技产业处领导对科研项目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因此该系统有助于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促进成果转化、实现科研管理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1]。
科研项目申报系统是以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流程为核心,依托校园网现有资源,全方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管理科研项目,以达到方便、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提高管理效能。该项目主要实现:对项目的管理;对科研信息的查询;全方位的科研管理服务,为学校科研管理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持;辅助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管理者管理相应的科研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学院教师的科研申报情况,方便且高效地完成科研管理工作。该科研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2]。
[展现层\&Struts2\&配置文件
模板页面\&][业务逻辑层\&Spring\&Ioc容器,
Hibernate的支持\&][持久化层\&Hibernate\&映射文件,Hibernate接口,DAO模式\&]
图1 系统结构图
2.1 展现层
展现层借助于Struts框架来实现MVC模型中的视图和控制部分,视图部分即用户所看到的实际页面,登录页面、申报页面、审核页面等,用JSP实现。该层不存在逻辑处理部分的代码,它只是用户与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主要作用是接受浏览器请求并接收客户端信息,然后通过控制器去查找对应的请求,并把请求发到与之对应的Action,再在Action中调用业务逻辑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最后将最终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2.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利用Spring框架实现。该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各个应用模块的业务处理类。具体可分为用户管理模块,普通教师申报模块,系部管理模块,科技产业处管理模块,公共查询模块等几个大模块。Spring是业务逻辑层的容器,在此利用了Spring的Ioc机制(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控制反转就是由容器控制程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非传统实现中,由程序代码直接操控。依赖注入是指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由容器动态的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Spring容器控制所有Action对象和业务逻辑类的生命周期,由于上层不再控制下层的生命周期,层与层之间实现了完全脱耦,使程序运行起来效率更高,也方便维护。
2.3 持久化层
科研管理系统需要经常性甚至是不断地访问数据库,比如:读取申报信息,添加审核信息,修改项目信息,删除用户信息等。系统采用Hibernate的对象化映射与数据库进行交互。Hibernate技术作为一个提供数据库服务的中间件,可以和多种Web服务器或者应用服务器良好集成,该技术不仅提供了从Java类到数据表之间的映射,也提供了数据查询和恢复机制。相对于使用JDBC和SQL来手工操作数据库,Hibernate可以大大减少操作数据库的工作量。
3 功能结构
[科研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模块][普通教师申报模块][系部管理模块][科产处管理模块][公共查询模块]
图2 系统功能结构图
从模块功能的角度分析,本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普通教师申报模块,系部管理模块,科技产业处管理模块,公共查询模块,如图2所示。不同用户登录系统,有不同的功能权限。用户可分为四个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系部级别用户、科技产业处级别用户(最高级别用户)、管理员级别用户。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对“普通教师申报模块”具备操作权限;系部级别用户对“系部管理模块”具备操作权限;科技产业处级别用户对“科产处管理模块”具备操作权限;管理员级别用户对“用户管理模块”具备操作权限;所有级别的用户都具有对应的查询模块[3-4]。
⑴ 申请项目的教师通过注册可以成为一个普通教师级别的用户,该用户拥有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项目申请书的下载和上传、科研项目协议书的下载和上传、个人用户信息的管理、个人科研项目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等权限。
⑵ 科技产业处级别的用户属于最高级别的用户,拥有所有用户信息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全院科研项目的审批、科研项目的管理(添加、删除、修改)、科研项目的结题、科研项目信息的查询、统计、下载等诸多权限。
⑶ 系部级别的用户为各个系部管理者所设,该用户拥有系部科研项目的初审、系部科研项目列表的查询等权限。
⑷ 管理员级别用户负责数据管理和数据维护[5]。
4 结束语
本科研管理系统采用SSH架构设计实现,视图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层次分明,可以简化系统开发流程,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在高校中采用该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建立科研管理数据库和信息沟通平台,提高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效率,帮助科技产业处高效安全的审核、保存、处理、统计这些申报信息,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得信息的、资料的下载、项目的申报和审核等环节网络化、公开化、透明化,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将科研管理工作者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管理信息的科学统计分析、项目的申报、管理等科研决策上来。在未来,基于SSH框架的科研管理系统将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金成,刘亚彬,陈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
技术,2012.8(27):6642-6244
[2] 李雷孝,刘晓军,刘利民,包力.基于SSH整合框架的科研项目管理系
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33(2):210-214
[3] 王居柱,侯彤璞,孙明柱.基于Struts-Hibernate架构的权限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4):101-105
[4] 刘敏,李智彪,廖春华.基于Struts+Hibernate架构的考核系统设计与
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3(11):89-91
关键词:企业;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应该建立与其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前期立项、实施过程及结题和应用推广等各个阶段中,涉及的项目申报、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组织实施、经费管理、资料归档、成果应用等关键节点予以规范和约束,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推进项目实施,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本文所称重大科研项目是指企业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科研项目,具有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一、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
1、立足企业发展,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立项范围
企业申报科研项目,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围绕企业生产技术瓶颈及重大技术问题,依据国家、省部委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范围,并将立项范围以企业重点支持的科学技术目录的形式确立下来,在企业集团内予以公告。鼓励科研人员在此范围上申立科研项目,从而保证科研立项的必要性和相关性。此外,在确定立项范围时,还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参考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通过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可以为企业节约税费开支。
2、强化风险管理,重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创新性强、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更应该重视和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项目开展的各种因素,如项目建设周期、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科研人员的技术实力及人员的稳定性、项目资金的来源等因素,聘请行业内外的专家,综合论证项目立项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实施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科研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科研项目执行的依据,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企业应重视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立项阶段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模式,有利于以客观性原则为指导,剔除以往科研活动中的不合理支出,据实安排科研费用开支。企业应建立有科学合理的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企业的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依据项目研究内容和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分费用科目,区分资金来源,共同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完成后,企业还应组织行业内部的技术和财务专家对经费预算书进行审核,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事务所进行审计,从而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
1、成立跨职能部门重大科研项目领导小组
科研项目的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传统职能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在重大项目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组织协调困难,面对问题难以迅速反应、缺乏弹性等问题,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重大科研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企业集团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及执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下设办公室、方案设计组、工程建设组、现场实施组及财务核算组等工作小组,突破传统的平行式组织机构,跨职能部门共同协作。领导小组以月度工作例会及临时会议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工作例会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进展,安排部署室内研究、方案设计、现场实施、财务资金调度等工作,重点是放在协调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遇到重大困难或技术瓶颈等问题时,可由办公室组织召开临时会议,使特殊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反映和及时的处理。
2、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首先,企业应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对项目的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管理办法中应明确费用科目及其使用要求、核算方法、项目资产管理等内容,以此作为项目经费核算的依据。其次,将对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纳入到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范畴,按月进行预算管控,由项目组成员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按需申请资金,严格实行“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管理原则,合理控制科研成本。最后,建立企业科研经费的预算调整机制,对因研究方向或工作内容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重大调整等原因,导致原预算无法执行的,能够及时地予以调整,并按规定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审批,保证项目经费预算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
3、建立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集成科研项目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从而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集团一般建立有财务核算、全面预算、合同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与科研相关的信息分散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中,数据无法共享,科研管理效率低下,且常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与失误。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新建或集成现有系统的方式,开发一套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4、强化对项目进度的考核管理
重大科研项目进度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规范项目管理行为,督促研发活动开展,确认项目研究成果,对项目进度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重大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应将工作任务在年度间进行合理分配,细化每年度的工作目标,为项目进度考核提供依据。企业应与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进度考核目标责任书”,内容应包括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投资预算完成率、专利申请及、各种资料归档等情况。考虑到科研项目研究的不确定性和非匀速性,考核评价可按年度进行,也可按进度计划分阶段进行。考核完成后,要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与项目绩效支出挂钩,从而更好地发挥考核的督促、激励和约束作用。
5、项目实施过程的预验收管理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科技管理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企业科研人员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政策要求,一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给项目的最终验收带来较大风险。因此,企业可采取预验收的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预验收一般应同时进行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聘请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对项目的总体研究方向是否需要调整以及具体工作目标是否如期完成等进行评判和把控;聘请中介机构如具备相应审计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尤其是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以便于企业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改进和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验收风险。
三、重大科研项目的结题及成果应用管理
1、注重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
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关系着企业的信誉和以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立项,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科研项目的验收质量。首先,要注意项目的验收节点,准时完成项目研发工作,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其次,重视验收材料的准备,按照考核指标准备相关结题材料。通常验收材料包括:技术报告、总结报告、经费决算表及发表的专利及论文等,需要第三方鉴证的,还需要同时提交第三方鉴证意见。最后,要做好验收后的整改及落实,针对验收过程中,专家提到的问题及建议,要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及时的加以整改和落实,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2、加强科研项目资料的归档管理
科研项目资料的归档要掌握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三个原则,将项目生命周期中形成的相关资料,如项目可行性报告(或申报书)、经费预算书、企业集团下达的投资计划、合同、专利及论文、验收资料、年度经费执行明细账、审计报告及项目资产台账等资料,及时地整理、归档,保证科研活动和归档工作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使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纸质资料相辅相成,促进科研项目信息地有效保存及综合利用。
3、积极推进科研项目成果的登记备案
企业应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对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专利等科研创新成果进行登记备案。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研究成果的整合、提炼,保证技术成果的积累和提升,可以提高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也可以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研究,提高科研项目后续研究的起点,促进技术演进过程的迭代与提高。
4、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效益评价及推广应用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科研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对创新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使科研项目的水平和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展示和计量。根据评价结果,对产生良好的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由企业集团组织在下属同类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同时也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在社会上加以推广,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孟凡生:科研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关键词:网络;科研管理;工作;利与弊
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上世纪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工作方式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式发展,特别是每天一些来往函件、通知等等,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已不足为奇,使一些传统的纸质文件载体不断消失,并且这种方式给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
“上网”,这一、二年并不是很新鲜的事,如通过网络购物、订货,在商家娄娄出现;通过“上网”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科技信息、申报科研项目等等,则是很平常的事。
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学科。其核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2011年是进入“十二五”第一年,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是国家“十一五”结束的第一年,根据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计,科研工作也开始蒸蒸日上,研究课题逐年增多。在这一年里,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如“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社会公益性基金等等,按以往申报程序,主要通过函件来往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从时间长短不谈,就邮件、函件安全问题而言,丢失信件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单位无论从资金、时间、甚至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近几年随着网络化的普遍使用,项目的申报却有了巨大的改变,即项目的申报基本上从网上、申报或提交;它的传输速度是无法估量的。如申报“863”项目过程,通过科技部网得知,申报“863”项目即将开始,申报指南、申报书从网上即可下载,因此,我们在几分钟内就可拿到申报材料及其申报事项。由于我们工作做得及时,使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非常从容地按“863”课题申报的要求完成了全部工作,及时上报材料并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而这最终满意的结果,也是通过上网查询得知的。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确实给科研工作带了的方便。上网查看科研项目信息及收集,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工作中,经常上网查看国家、省、市部网络,时刻各类科研信息,是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它是重在培养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是我们经常关注的网页之一;在科研计划拟定中,开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每年科研项目申报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基础性研究课题约占10-12%。这就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下一年申报项目之前,都要申请项目指南等材料。在没有上网之前,通过订单订购“申请指南”,一般最快也要等到2到3月,而申请项目提交时间为每年的4或5月,可想而知,时间是非常紧迫地。实行网络后,我们每年10月份左右随时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及公布“申请指南”等材料,一般11-12月份网上公布下一年度申请指南并且可下载打印输出,为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且我们为此召开项目动员会,分析指南、领会其中的内容,使项目的申报更加准确,网上在线填报或离线填报,节省,所以,我所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量逐年上升,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局域网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自我所2000年上局域网以来,作为整个所的科研管理部门,一般的工作通知、会议通知、科研项目填报及年度总结、论文统计以及通过科技部网络获得的信息均通过局域网通知各研究室,同时各研究室上报材料基本通过局域网传送至我处,与以往的文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许人们经常所说,纸、笔的用量在逐年减少,这充分体现出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优越性。
电子邮件也是网络化管理的一种,与各部门之间、上级主管理部门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都是通过Email传送,如在来往文件中,一般都注明其Email地址,特别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更加体现出它传输速度的优越性,任何方式都与其无法比拟的,所以每年发往的信件在逐渐减少。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现代化管理手段所带来的方便,同时工作时具有一种优越感、快乐感。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看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不足的一面。比如电子文档与传统的纸张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所以,在查阅科技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另外计算机保密工作、网络的安全是当前视为重要的一面,由于使用不当,泄密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要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应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使用专门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也是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所以单位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如要授权专门管理人员,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使电子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简而言之,网络化时代已经实现,到那时信息真可谓是一路畅通,想必这项技术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科技信息管理查阅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科技网络信息重要数据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俊萍.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57-59.
[2]陶晖.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46-147.
关键词:大学生;科创成果;权利;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148-02
前言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着力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涵盖高等院校的各个学科,在高校里推动科研创新普及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要推动成果的转化,就必须对于成果进行确权。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问题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学校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也是产学研相互结合的较好形式。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种类
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分类,从理论上界定较少,多数高校科研部门有自身的划分标准。从学科门类、研究项目资助额度以及项目的资助级别、研究成果的应用性来进行划分的较多。
从学科门类上划分,团中央等四部委的“挑战杯”赛事具体分为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又分为计算机及软件类作品、机械类作品、通信与电子类作品、能源与化学类作品与相应工艺改进方案等,哲学社会科学类又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及调研报告。
从研究资助额度上划分,具体成果取得有重大型成果、重点型成果以及一般资助项目成果、自主项目成果等。一般来说按照研究资助额度进行划分,均由同一级别的自主机构进行资助,这种划分的方式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分级。
从研究项目的资助级别划分,有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创业试验项目成果、省级学生科研学术项目成果、市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项目以及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项目成果,项目级别不同,其资助额度相应不同。一般来说资助级别越高,其产业转化的可能性越大。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属性分析
(一)按照《专利法》规定的大学生科研成果权利属性
《专利法》对于发明创造分为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三类,多数理工类高校的大学生都向专利部门申请了相应的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较多,发明专利较少,这是因为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要求较高,也比较符合科研学术的规律。
但是对于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资助学生的科研项目成果最终的界定存在争议,许多学校在其学生科研管理办法中对于学生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成果规定为学校所有,但忽视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问题,直接剥夺了学生对于科研成果的分享权。按照《专利法》对于职务发明以及委托发明的规定,学生科研项目成果均不符合规定,例如,学生并非高校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并非与学校建立劳动关系的个体,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只有和单位存在用人关系期间,发明创造的成果属于单位所有,单位应当对于发明人给予相应的报酬或者奖金,以资鼓励;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未签订委托开发协议的情况下,学校向学生科研提供资助,是一种教育公益行为抑或投资科技开发的行为,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科研项目研究,属于接受第二课堂的教育,因此学校完全剥夺学生的科研成果权利,是忽视学生科研劳动的行为,因此应当参照职务发明或者委托发明的相应规定,赋予学生相应的发明专利权益。
(二)按照《著作权法》规定的大学生科研成果权利属性
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对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作品予以了相应规定,该条第(一)、(七)、(八)相应规定了文字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及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属于著作权法调整的作品的种类,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产出的成果多数有原创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或者调研报告及含有独创性内容的自然科学论文,亦有机械制造、建筑工程以及电子电路图、规划图等作品,也有一些计算机软件,但对于开源软件,应当赋予其相应的专利权益。这些作品一经创作,其权利属性当然为著作权,作为作品创作人的项目科研负责人,多数为大学生群体,享有相应的著作权人身权利及财产权利: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并具有相应的著作权许可权益,从中取得相应报酬。对于由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取得的作品成果被界定为著作权时,其权利归属应当按照著作权法相应的规定进行界定,例如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的作品,其著作权由项目组共同享有,对于由出资单位资助的项目,且由指导老师全程进行规划指导的,代表资助单位意志的著作权作品,其著作权应当由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科研基金等资助机构享有。对于约定不明确的,应当参照著作权法第16条职务作品的规定,其著作权归项目组成员共同享有,但资助机构有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免费使用。
(三)按照《商标法》规定的大学生科研成果权利属性
一些学校建立了创业学院、创业指导中心或者创业基地,通过内部转化,使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通过小额投资得以商业化运作,但是多数学校的创业公司属于虚拟公司的形式,不是公司法以及合伙企业法规定的经济机构,其产出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并未进行商标注册。资助单位也重视这些成果的专利及著作权方面的保护,而忽视商业化运行后的商标权益保护问题,因此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推动过程中,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要公司化运营,并且管理该项目的标志、标识等明显以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的商业标志,符合条件的,资助单位应当鼓励大学生创业者申请商标注册。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及保护情况
大学生科技创新并非是国家科研体制的重要部分,教育部及团中央等部委将其视作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多数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及保护工作较为忽视,少数高校形成系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从学生科研项目立项申请到最终的成果展示及转化,全程管控,全程建立档案,特别在一些重点环节衔接的阶段,资助方引进企业或者投资机构实施这些科技创新作品,或者通过本校的创业学院、创业基地等转化实施一些投资额度小,实施较易的科技创新作品。一些高校为学生建立科研学术活动档案,出资鼓励学生申请专利、申请注册商标等,建立全校性的科研成果权利备案表等。
高校的科研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性、应用性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了学术造假现象,学生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多为本校本专业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与学生之间存在师生关联,在评审过程中多有情感因素甚至利益因素的考量,降低了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科研评审的中立价值,这说明需要对学生科研成果应加强项目立项评估、项目应用评审等环节中的严格管理,只有前期的严格管理,才能为下一步的权属确定建立基础。
四、促进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有效保护的措施
(一)对项目立项申请及结题环节评审进行严格管理
高等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学生学术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包括项目管理组、项目评审组、项目成果转化组,项目管理组负责学生科研学术项目的立项、初审以及日常组织工作,项目评审组负责项目的实质审核和中期审查、终期审查等工作,项目成果转化组负责学生科研项目的确权,向企业及风险投资机构推介学生科研成果的工作。其中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审组,按照专业门类的不同,建立含有本单位与外单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的评审专家库,在立项评审、结题申请等环节,由外单位专家和本单位专家共同组织单数评审小组,实行专家回避制度,建立较为中立、公正的学生科研学术评审机制,这才会使得较为优秀的作品或者项目成果被遴选出来,予以确权。
(二)建立学生科研学术档案及学术成果确权登记制度
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建立档案,包括每个在籍注册研究生、本科生,这不但有利于高等院校统计学生的科研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进度,更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学业和研究水平。对于一些确实具有重大性的研究项目,可以通过建立阶梯式的滚动资助方式,推动研究项目的进一步深化。
对于经过专家评审,遴选出的优秀作品或者成果,应当推动其申请专利和申请注册商标或者确认其著作权属性等,对于学生与高等院校间在科技创新成果权益分享上做出合理安排,建立对于优秀研究型的大学生进行激励的机制。
(三)与企业及投资机构紧密联系,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商务部积极推进产学研体制的建立,但该种科技创新模式并未在中国广泛实施,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衔接,需要高等院校、大学生科研项目组与企业及投资机构紧密联系,将相应的专利及注册商标在产业中实施,高等院校可以在大学生创业园等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推动学生科研成果进园,通过小额投资、政策扶持等办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梁卫华.引入竞业禁止机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产权保护[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7).
[2]陈国平.论我国高校专利的保护与管理[J].科研管理,2004(6).
[3]刘慧.天津市高等院校科研活动专利情况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