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第1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22—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一、 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把好思想关

全校师生要确立“精细化”的理念,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有利于个人改变做人做事的不良习气,从而树立良好的学校声誉、师资形象。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必须全员参与,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展开以“摒弃落后、追求卓越,实现教学新突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全体教师要通过排查教学上粗放、盲目的现象,认识到高耗低能的危害;改变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细节抓“死”,将人管“严”以及“只要考试好,不要拘小节”等的错误观点。班级要利用班会、晨会课对学生宣讲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图书角等阵地,营造精细化管理的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二、 强化目标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的引导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学校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作为教师对未来的职业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将学校的规划与个人的规划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教师和学校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命运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就形成了效应,就能促使学生健康稳定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有了目标的引领,教师就会把学校当作精神的家园,会在学校这块沃土上耕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想让教师幸福,最好的办法便是把教师引到娇艳的路上来,教师一旦能与学校荣誉共存将是学校一大兴。

所以,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应该明确各种目标,制定各种详实的可操作的计划,从大的方面到细化的工作,应该统筹安排,科学细致合理地安排规范教学管理,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落实到实处。

三、成立领导组织,强化绩效考核

第2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领导班子 教师队伍教育 精细化效评机制

一、明确职责和管理细节

精细化管理强调各部门、工作环节的精细化,相互之间进行有效配合,共同作用于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因此,学校要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校园文化管理、科研学术管理等在内的各部门的每一项工作流程都量化、细化、标准化,并说明管理步骤和要求,在操作中力求规范,如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要求教师按时批改完作业并及时发到学生手中,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方可入校,规定学校食堂的菜谱要符合膳食营养搭配标准等,可以制作相应的工作手册发放到对应的工作人员手中保证执行。总之,学校内所有教职员工都是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受益者,所以不管是校长、总务主任、教导主任还是图书管理员、物业保安和后勤工人都要各司其职,知道在自己的职位角色下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以精心的态度完成精细的工作过程,才能取得精品成果。只有细化管理内涵、细算管理成本、细化管理制度,以及每一个员工从细节处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服务日臻完美。

二、重视对领导班子的建设

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低,而且作为学校各部门的掌权者,其素质对于各部门工作的开展都有或深或浅的影响,所以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先得从领导头上“开刀”。首先要确立好以学校党支部和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地位,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对上一学期的管理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再对这一学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安排,明确中层干部在指导、协调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使得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得以有效运行。并强调教研组长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好教师实施教研计划、协助教导处做好批卷、开展课外活动等。在明确各领导班子的管理职能之后,还应对领导班子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使他们在起到领头羊作用的基础之上,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与普通员工一起工作,给他们以指导和建议,从而增强教学工作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部门领导还要带领成员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积极协作,互相帮助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应实行民主化管理方针,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坐标,发挥其主人翁意识。而在民主管理之下,领导班子的公信力会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部门工作执行力的提升,为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进展埋下伏笔。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际执行者,是人才培养者,一个学校的师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活招牌。因此,学校要实现办学水平的提高,切实落实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抓紧实施“名师工程”,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德育素质。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就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经常聘请区内外的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或定期派优秀教师到名校学习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和考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发挥教学研三位一体的强大优势。同时,教师的师德教育同样重要。学校要组织好教师每周的政治学习工作,监督他们写学习笔记;并积极开展教师的读书活动,提高精神境界,可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考核。然后推行合理化的奖惩制度,在标准工资的基础之上对加班、获奖等进行补贴,对教学失误、违反学校规定等扣除奖金,以有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管理水平。而在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角色,就是班主任。他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一个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受到班主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还应强化班主任的工作职能,定期开展班主任交流大会,各班主任互相学习管理经验,举荐优秀的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继而将这些工作落实到班干部群中,实现分级管理,细化管理任务,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的落实,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德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一支“大厦支柱”式的教师队伍,真正发挥名师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建设绿色、安全的校园

学生在绿色、安全校园环境中学习,身心得到放松、安全得到保障,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升,这会为学校的形象加分。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我们更要加强对绿色校园的建设,在校园内多植树、种花、造人工景观等,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做好学校绿化工作之后,更重要的是环境的保持,所以学校应具体安排好保洁人员的工作时间表和工作明细,并规定好明确的工作完成标准和奖惩制度,以确保保洁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而学生到学校来学习知识,学校就应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在替学生买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之上,还应加强对学校安保部门和食品部门的管理。学校可以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安全保卫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强制约束力之下,还要与家长、各科教师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以避免在事故发生后无人出面负责的混乱场面。另外,还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演习、安全教育讲座、地震演习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总之,绿色、安全的校园环境需要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维护,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柱。

五、建立精细化效评机制

对各部门工作的考核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规范广大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进展。要建立健全一个精细化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与绩效分配挂钩,以“客观、民主、公平、公正”为原则,将全体员工按照职务性质进行分类,对其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表现和实绩给予综合评价。另外,在评价标准上要遵循“精、准、细、严”的原则,制定好考核评价细则和量表,严格按照这个细则和量表对职工的表现进行打分,杜绝人情分、理由分,然后根据所得分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而在建立了科学的精细化效评机制之后,为了强化落实环节,学校还应实行领导干部轮流值日制度,加强巡逻监督。巡逻队伍每天进行校风校纪检查、教学常规及后勤工作检查,深入年级组查教研、深入课堂听课、深入班级抓管理,对教学的每一个流程进行监控,对教师的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考场监考等各流程进行督促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将监控到的情况如实做好记录,写入工作笔记,纳入学期末的考核中。精细化的效评机制,可以让员工及时对自己的领导和执行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动力支持。

六、结语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落实道路仍漫长且艰巨,需要全校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学校只有从思想理念入手,使精细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深深植根于全体员工的脑海中,并成为行为习惯,再以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维持,相信定能使精细化管理发挥最大的效应,实现学校品质的非凡进步不是梦。

参考文献:

第3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以人为本,尊重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因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他们既要承受特殊职业所赋予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必须承受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需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美丽的光环,更需要获得人性的关怀和自身的发展。,否则,教师的需要和潜能刁

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校应高举的大旗。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是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学生,学校才拥有良好的声誉,有利于拓展社会市场空间,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体参与,发扬民主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让师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使之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制约束,只能使师生消极地接受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很难奏效。所以,学校必须把师生员工看成学校管理的主体: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校委会、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学校的发展规划、重

大决策均在教代会上由教师代表表决通过并在广大教师中宣传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决议;二是师生参与落实学校规章建立的过程,如《学校工作制度》,学校可拿出一个大框架让教师参与修改,再组织讨论,而后成文;三是让师生参与落实学校规章的过程,如落实《班主任考核办法》不是由学校领导成员检查说了算,而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师生去检查、去考核。最后,让师生参与检查结果的反馈,让师生面对面去交流反馈检查情况;四是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明确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真正做到与师生沟通。师生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内化过程,只有通过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动。

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

“管理就是服务”是人文主义体现的基本理念,必须渗透于学校管理活动之中。师生是管理的主体,尊重他们的效益,理解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得到发展,才能形成学校为师生服务、师生为学校奉献的良好局面。学校首先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对家长服务,满足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第三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主要是为教师服务。要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支持教师成名成家,学会欣赏每一位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物质和精神方面待遇,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都要给予及时落实和答复,

学校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都应在集思广益上完成。

第4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学校 精细化管理 策略 意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55-01

一、概述

目前,有很多“基本合格”学校就是管理不精细所致。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原则及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因管理不细致而带来的多方面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同时学校精细化管理还始终是处于主动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在新时期,时代赋予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家长们对学校的期望。通过学校精细化管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就是精密细致。我国古代就有“精益求精”这个词,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从现代意义上说,“精细化管理”之说来自于大企业,其中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它对企业的最大贡献。

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否适用于学校呢? 分析表明: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辨证统一的,不存在矛盾。精细化在实施之初,多是一种规范与引导,因为“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久而久之,在约束之下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此时就会降低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彰显出了精细管理的人性化。

从近几年学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的情况来看,其特点就是关注细节、追求精致、重视过程,其目的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的学校“琐事”,严谨、细心、精致地做好。所谓的“精”就是要求学校在制订计划、确定目标、分解工作等多个方面突出重点,把握好方向。“细”要求学校管理要从每一个小环节着眼,覆盖每一个细节,坚持“校园无小事,处处都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农村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明确管理细节,树立起细节决定成效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问题。精细化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开几次会;而是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要消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可以搞形式主义,要从小处入手,坚持将小事做细。一是具体要求,便于操作;二是健全计划,狠抓落实;三是规范程序有据可依;四是环环相扣,一环不让;五是重点突出,抓住中心;六是奖惩分明,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副校级干部各自管理一条主线的工作。学校的每一位领导都要团结协作,积极配合,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关键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对教师队伍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每周都要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重点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多开展以“无私爱心培养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2)结对子,压担子,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的青年教师应该为自己制定出一个“三年成长计划”,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以教研组为单位,落实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充分发挥出中高级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结对子的方法,积极开展教师间的业务学习与交流,让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考核。学校每年要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目的是要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另外,还应该组织青年教师经验交流会,多举办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学习与进修,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努力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3.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提高教学质量任何一所学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提高办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章立制。首先,创新就应该把常规做到极致,但是又不能只满足于把常规做到极致。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做到狠抓落实,由此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方面,要研究、制定出学校各项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条例,以及学生学习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开展学法研究。对于学法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指导学生科学学习,以科研促教学。通过开展学法的指导,可以深入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保持管理的条块清楚,层次分明,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1)在教学工作方面,要抓好教材的再学习、再研究,引领教师疏通教材,把握教材,做到深度与宽度的有机统一。以规范备课为切入点,提高集体备课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具体策略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特长,让学生会学习,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2)在德育工作方面,要以德育处、各班主任为工作主体,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形成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的机制。抓好学生的常规要求,进行分层督导、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及时排查学校、班级或年级在某时某地、某个人群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彻底解决。班主任每个月都要开月例会,既可以强化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第5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路径研究

G647.3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理念与文化要素的p向融合,力求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人本理念是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首要内容,在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导向下促进教学管理效益的最优化。作为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有效实践,对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除了涉及到教学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之外,还需要从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管理环节人手,力求在细致化与系统化管理过程中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流程和实施程序。除此之外,规则意识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第一,与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以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教师对于课堂组织和管理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岗位责任,教师是课堂组织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课堂组织设计完全以学校安排为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特征被忽视,与此同时创造能力培养也遭遇阻碍。

第二,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弊端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较不合理,在高校教育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显得较为狭窄,这显然不利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素质理念的渗透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然而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仍旧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束缚,文化素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第三,从高校教学管理者方面分析,认识方面的误区显然也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显得极为被动,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和教材范围之内,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格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与育人理念的分离也使得课外活动并未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学管理的育人价值被严重削弱。

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在高校的应用优势

第一,精细化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落实是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的重要动力。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容除了涉及到流程与细节的优化之外,还关系到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责任的落实与目标的明确,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需要摒弃粗放性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构建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突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征。

第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这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精细化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首要具备的素质,并以此为前提促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这既是对管理者专业化素质的考量过程,同时也是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精细化意识导向的形成是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后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势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第三,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由于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在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管理目标相互协调的过程中突出精细化管理的行动导向作用,并在教学制度的辅助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秩序性,于双向教学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四,岗位工作设计也是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工作计划的规范性依赖于教学管理者对自身管理责任与权力义务的明确,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精细化教学管理内容的理解,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将教学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这一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些不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对其追究责任,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秩序性和程序化是不可缺少的保证,同时也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从行动中得到体现。

三、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并非强调的是对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细化处理,而是强调各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之间的有效对接,在柔性管理和制度化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明确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管理内容都应当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导向,在积极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此外,精细化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借助过多的考核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过多压制,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可见,以人为本理念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这对于精细化教学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常规教学的精细化。在教学活动当中,常规教学的精细化路径形成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作用,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常规教学中各流程之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这既依赖于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流程的指导,同时也应借助学籍管理制度和停调课制度等内容使得教学管理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成绩查询或是学习管理等方面工作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常规教学中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课程设置的精细化。关于课程设置的精细化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从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方面,应当从新课程的本质核心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切实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灌输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当前高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弊端,积极优化师资保障以及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课程需求与人才培养实际相契合,并依据实际课程设置内容构建精细化选课模式,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3.|量监控的精细化。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可从视觉管理方面得以体现,通过对预期目标的公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它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需要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图表数据分析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客观的衡量指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完整教学信息的督导,并针对教学管理状况及时作出反馈。

4.管理创新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模式,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事后补救并非是教学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重点教学项目的管理工作。管理创新的精细化可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两个方面得以体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方面,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学生网上选课、实践教学以及课表编排等方面的精细化安排。至于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则是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必要的可视化网络管理平善教师课程资料的搜集过程,促进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

5.人才发展的精细化。人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人才发展的精细化来说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校柔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和谐民主的高校教学管理环境中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6.考评机制的精细化。精细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考评机制需要遵照一定的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方面需要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管理考评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关于考评标准的细化则应当尽可能细致和全面,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建设,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应当与考核评价对象相对应,借助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方式真正做到奖惩结合,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效果的鞭策与激励作用,推动考评机制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的导向意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相互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消除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而言至关重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婷.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 [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11)

[2]何太碧,黄海波. 强化教学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 [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 (04)

[3]蔡翠华. 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教育与职业. 2012 (08)

[4]吴言荪,邓晓岚. 谈谈抓好教学管理的几个重要因素 [J]. 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5 (01)

第6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精细化 高校学籍管理 教学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含义

精细化管理又称精细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精确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细致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系统规划,是通过细化规则,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现代工业化中的精细化管理最早是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其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将精细化管理运作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现代精细化管理理论,并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的大庆油田、本世纪的海尔等一批企业都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优秀典范。

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在通过对每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的精确定位,把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对应的责任进行具体化、明确化,再对目标市场、工作内容、工作对策、考核指标和保障制度等进行细化。通过运用定量化、标准化等手段,把管理工作简单化、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实行刚性的制度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好实效反馈,强化责任落实,从而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概括,精指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要把产品做精做好,更要把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做到极致,挑战完美极限;准指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指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步骤要求细化;严指严格控制、严格落实,严格执行制定的标准、规范和制度等。

二、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制定的有关实施细则,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的动态数据的管理。学籍管理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新生学籍注册;其次是对在校生学年注册和异动处理,学籍异动主要包括休学、复学、退学、留级、转专业、转学等;最后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完成学历注册。也就是说学籍管理工作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在校过程。学籍信息的有误直接关系到毕业证书的有效性。学籍管理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管理质量,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成千上万条学籍数据中,只要有一条数据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某位学生后续工作、学习造成巨大的问题。

因为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背景越来越复杂,办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籍管理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加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由于部分师生对学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出现学生修改基本自然信息后未及时提交学籍信息修改,如更改姓名等现象,导致学籍信息不准确。

2.由于部分师生不了解学籍异动的相关流程,出现学生未办理学籍异动手续就已离校的现象,从而出现实际在校生数与在籍人数出现误差,导致学籍数据不准确。

3.由于各部门系统的独立性,出现个别部门因未及时维护相关异动信息,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学籍信息不一致。

三、学籍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

鉴于学籍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学籍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实现精细化管理一般需要通过细节化、数据化、流程化、规范化、严格化等方法步骤。

1.细节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指将一项工作或任务,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细分为若干组成部分;或者按工作时间顺序,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和工作单元。有利于建立和改进工作流程,有利于对工作时间的控制和各环节执行时限的确定,同时包括对各岗位和部门之间、各个工作单元的具体责任进行细化及相互衔接管理的细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实现细节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学籍管理工作并不只涉及学籍管理部门,而是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相应的工作任务。以我院学籍管理为例,学院系部对学生的所有材料进行初审;医务室对医院证明等材料进行审核(因身体原因申请学籍异动的);教务处对所有材料进行复审;院办负责学籍发文及相关材料存档。而异动后的学生需要离校,还需涉及宿管办、学生处、图书馆、财务处、卡中心等部门。

2.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基础,是细节化工作的深入。把管理内容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衡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最好标准是让数据说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当数学引入后才能成为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分析、研究,确定如何进行具体的精确操作。它把管理上的执行细节、工作内容、效率反馈尽可能地数据定量化,使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籍管理涉及最多的是学生数据,而学生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学籍管理中数据化是非常必要的。以我院学籍管理为例,在每学期其中,均会对每个院系部手中掌握的学生数据和异动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并与教务处掌握的学生数据进行进一步比对、核实,避免出现上述学籍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同时,我院实行数字化校园,实现各部门系统数据的对接,这样只要学籍管理部门对异动学生进行操作,相关部门中的学生数据会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避免各部门数据不一致现象出现。

3.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在把工作或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工作单元的基础上,对各个工作步骤或环节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优化,使各个工作岗位、工作步骤和工作内容更好地衔接配合、协同动作,从而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我院在学籍管理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及相关规定和学院学籍规定对不同类型的学籍操作制定详尽的流程,并对所有师生公布,以便师生了解学习。以退学为例,其基本流程如下:学生本人申请并按要求填写《学籍异动申请表》学生所在院系部审核教务处审核分管院领导审批院务会讨论学院发文院系部通知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教务处在教务管理系统和学信网上进行学籍异动处理。

4.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指根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要,合理地制定并固化相关工作规程、基本制度及各类工作任务或事务管理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要求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这些工作规程、制度和流程实施,实现管理工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鉴于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复杂性,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带来不小的问题。例如未按照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进行转专业操作,则学信网上省教育厅无法审核通过,从而导致学生电子学历与纸质毕业证书不一致,社会上将不承认其毕业证书的有效性。

5.严格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保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严格抓好管理工作的落实。实际上,我们从来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细致的管理制度,缺少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再伟大的目标和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执行,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我院对学籍管理非常重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例如学籍异动必须经过指定的部门进行审核处理,教务系统和学信网上的异动操作必须对照学籍发文进行等。由于在学籍管理中规定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应予退学,各院系部每月均需如实向教务处提交《(自动离校)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到校学生上报表》,由此教务处就能只能有针对性的追踪相关学生异动办理情况。

我院在学籍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办结学籍异动,高质量地完成学籍、学年和学历注册。当然,学籍管理需要不断地“精、准、细、严”,从而使得管理更有效,准确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第7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校;精细化模式;策略

G647

精细化管理模式融合了文化和理念两个要素,可促使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就是人本理念,遵循严、细、准、精的原则,最大化教学管理效益。对于高校而言,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与服务、教学、教育等方面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是学校形象与校本精神的真实反映,所以校领导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种种优势,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一、高校教学管理应用精细化模式的优势

1. 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内容不仅包括优化细节和流程,还包括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及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奖惩结合。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消除粗放式管理的种种弊端,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指出教学管理的义务和责任,促进管理的规范化。

2. 提高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高校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精细化意识,同时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合管理手段与管理制度,不仅能考量和提升其专业素质,还能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使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

3.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系统性,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管理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相协调的过程中可发挥自身的行动导向作用,结合教学制度的约束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其秩序性,提高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保障教学管理效率与教学质量。

4.明确落实教学管理责任

高校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岗位工作,管理者通过明确自身的权力义务与管理责任可提高工作计划的规范性。管理者要完善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向具体的部门、个人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发挥管理与监督职能。

二、高校教学管理应用精细化模式的策略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精细化模式的重点并不是细化处理所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应注重不同管理程序与管理环节间的良好对接,通过制度化约束与柔性管理的共同作用使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提高。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管理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人本理念,调动学生的W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1. 常规教学与课程设置的精细化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常规教学必须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突显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增进师生交流与配合,使高校教学管理具有更高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不同流程间的配合在常规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不仅要利用教学管理制度来指导教学流程,还要将停调课制度与学籍管理制度等作为教学管理的依据。为了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融入常规教学中,高校在管理学生的学习等方面需针对学生的类型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精细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高校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结合社会人才培养趋向设置教学课程。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从课程改革的本质核心入手,掌握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发展情况,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科学划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各方面能力。除此之外,各高校要认识到自身在课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公选课内容,使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同时要注重选课模式的精细化,提升教学效果。

2.质量监控与管理创新的精细化

精细化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视觉管理方面,为实现精细化管理,高校可以公示预期目标,具体而言,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应用于教学质量监控中,使质量监控效果得到强化。结合网络技术和图表数据分析找出可客观衡量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的指标,在处理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督导完整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教学管理情况。

教学管理主张事前管理,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其管理目标并不是事后补救,所以要加强重点教学项目管理工作的处理。精细化高校的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过程化管理重点项目与构建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过程和管理重点项目不可一蹴而就,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具有丰富教学资料的可视化网络平台,方便其搜集与完善课程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开发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时,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有关的信息化技术与软件精细化安排学生的课表编排、实践教学、网上选课等内容,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3.人才培养与考评机制的精细化

对于学校而言,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精细化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要确定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秉持现代化教育理念,制定柔性管理制度,并且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实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根据预定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教学管理考评机制的精细化,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的关键就是体现考评的现实意义,有效调动与发挥高校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传统考评机制的种种问题。要尽量全面、细致地细化考评标准,健全考评机制体系,制定多元化的考评标准。针对不同的考核评价对象构建相应的考评反馈机制,利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落实奖惩措施,发挥考评机制对教学管理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三、结语

总之,为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工作,高校管理者必须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了现代化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可弥补传统教学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管理者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各环节对接良好,从而有序进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凤珍,崔海波,陈宪明. 高校二级学院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4,(3):96-97.

[2]刘存福,杨贵雄,刘俊红. 基于web的高校教学与科研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2):18-19.

第8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精细化管理;学生工作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概念最早源于日本企业,后因其显著成效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并逐步发展完善。精细化管理是将常规管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精细化管理》作者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五精四细”,基本原则是做到“精、准、细、严”四个字,基本特征是重细节和过程、重基础和具体、重落实和成效。“精”是精心求精,“准”是数据信息方法决策时间等准确规范,“细”是工作细致到位,“严”是执行严格。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确、细致、深入、规范,是一种体现科学管理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先进文化和手段,对于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借鉴和吸纳其思想的基本理论,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建构合理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2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学生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细节管理,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开展学生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最优化和管理效益最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科学理解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培育“精细化”意识

精细是一种意识,是一个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和习惯。高校学生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科学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到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落实管理责任,制定明确具体的学生工作管理,将事情做实做细做精,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细化”意识,树立责任意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和系统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从每人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发挥全员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2 强化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保障,落实“精细化”过程

2.2.1 完善现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实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课堂教育、党建团建和社会实践等)和学生事务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服务、日常行为管理和学生资助管理等)。需要制定完善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者工作制度、思政队伍建设制度、党团建设制度和各项评奖评优考核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现有的学工制度进行梳理并补充完善,突出可操作性,增强实效性,使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理可据。同时明确岗位分工,确定岗位职责,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因人员变动等原因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2.2.2 实行规范流程,重在细节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首先要不断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梳理学生管理各项管理流程,细化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责任。关注细节服务,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工作过程中及时弥补细节管理漏洞和缺陷,形成规范化的常规工作流程,促使各项工作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记录、有监督。比如学生工作通知时要做到信息有反馈,反馈有记录,执行有监督,过程有控制,材料有收集等。学生报到、评奖评优、资助管理、宿舍管理等各项常规工作汇编成流程,使学生工作者按流程规范操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2.2.3 狠抓落实考核,提高执行力度。缺少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无法落实到位,检查不得力是管理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实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重视执行力的管理,强调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实行奖惩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的良性互动,将工作内容和评价考核相结合,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大检查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和个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2.3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教师和学生既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和参与者,也是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精细化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科学规范学生思政工作每一个环节。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评奖考核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思考学习和提高,将具有特色和长效的学工项目打造成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同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工作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的学工人员培训体系,制定学工队伍培训规划,全面提升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2.4 实践创新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延续性和持久性的内在动力

精细化管理本质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无止境的过程。管理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观念从理解到认同,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美,只有完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管理过程,注重细节,在过程管理中将精细化理念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中。高校学生管理精细化要求师生员工具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学生工作制度和流程及组织系统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在实践中不断发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同时将精细化管理理论与目标管理等其他管理方法组合,发挥协同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得最佳管理效益,保证精细化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董庆岭.精细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7).

第9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小班额 精细化 政治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

小班额精细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新形势、新课改之下,学校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在全校实行小班额精细化的教学管理理念,体现以为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观念。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自主、探究、合作。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适应新情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学生班容量减少,师生之间互动频率大为增多,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课堂上充满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智慧的碰撞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但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的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严重缺乏互动。而“小班化教育”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

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台。小班化了,上课过程中,教师能更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随时可以走近每位同学,在他(她)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多了一份融洽。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对每个个体的关注、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进行《生活与哲学》的教学,都知道哲学难懂,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很多东西对于他们相对比较遥远。为了解释唯心主义两种具体形态的各种表现,我专门找了一些揭秘江湖骗术的视频和大家一起观看,还找了一些佛教及圣经的有名片段进行朗读,坐在他们的中间和他们一起想怎么去解释,当然中间的时候还有一些古灵精怪的学生冒出一些“经典”的话。一节课时间过得很快,学生在讨论中辨析,在辨析中得到快乐,师生的关系也有了很大促进。作为老师的我也在这样的一节节课中了解了自己的每个学生。

2 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增加,促进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班额精细化管理之下,教师在相对数量较少的学生中教学讲解中有较高的针对性,能快速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多地加大课堂随练的力度。而增加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的时间,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在新的教育理念和了解学生个性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能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可以指导学生确立适合个人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在自学中找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出标注,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其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和及时反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师生之间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小班额精细化管理下,学校将课时做了规范化调整,有正课就有相对应的辅导课。每次的正课讲解、讨论和训练有了符合各种科目的相应时间段,在辅导中,班级人数较少的同学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做到精细化,教师还有每位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教师不但可以从学生学校生活了解他,还可以了解在家庭生活中的他,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这些都是小班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3 课堂之上学生压力得以缓解,个人空间加大,思想得以放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对生活的感悟得以提升

政治课是一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课程,是帮助同学们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政治课实质上是一项活动课,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其教学一般须遵循交流性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在贯彻这些原则的过程中,小班化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学影响,都是独具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人,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思想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应仅仅是一名教师,还要成为孩子们的良友。在小班额下,精细化的管理,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私密空间,人少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放松自己,说出人多情况下不敢说的话,学习也不再是那么无趣的事情,因为有许多有趣、有益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自然成绩能得到提高。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距离是很近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当然,现阶段学校还在不断的完善小班额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对于一些地方实行的“28”人小班化,我们还没能得以实施,学生数量相比之下虽小于原来的大班,可有时我们还不能真正地关注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而习惯了大班集体授课的学生,相对的独立性还有待提高,合作意识有待加强。不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一点点实现,小班额精细化的教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罗咏然.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成功教育,

2009(3)

2 文吉吉.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11

3 谌业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