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第1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乐教育 音乐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8

我校提出的“乐教育”文化主张,体现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追求,而“乐活课堂”的价值取向是“让每个孩子因学习而快乐”,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快乐全面发展”双向突破,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有效、卓越。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师生的精神、思维真正乐起来,“乐思”“乐想”,真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转变学习方式,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

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形式为客体,通过施教者编制指导的内容安排和实践活动,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渗透和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教育活动。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音乐教学,一直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教师以“讲”好为课堂准则。我在学校听课时经常发现这样的状况:老师教一句唱一句,孩子听一句唱一句,处于被动状态。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习歌曲《踏雪寻梅》一课为例,“X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符相对比较难懂,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那么,只会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此的记忆也不长久。为此,我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本课“前八分休止符”这一教学难点。有学生说:“我唱到这里会在心里默默嗯一下。”有的说:“我用脚打节奏强调。”还有的说:“我唱到这里会点一下头。”……同学们开始交流起自己的解决办法,使音乐课堂不仅显得生气勃勃,也让本课难点不攻而破。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自主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把课堂主体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要根据音乐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是用故事导入。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给孩子讲的故事,让孩子了解歌曲背景、人物及事件,让孩子对歌曲产生兴趣,更容易让孩子对歌曲进行学习和掌握。二是用谜语导入。如歌曲《柳树姑娘》,歌词是“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M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里咯!”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树比做了姑娘,把柳枝比作了人的头发,还比喻人在洗头发,让孩子从谜语中,猜出了歌曲的名字,以及内容。三是用录像导入。在欣赏《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时,利用媒体播放电视剧《霍元甲》的片段,然后听主题曲,从视觉的角度去感受歌曲讲述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感情。四是用歌曲导入。比如我们在学习《哦,十分钟》时,可在上课时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讨论课间十分钟所做的那些事,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1.生活中的节奏训练。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XXXX,XXXX(快点快点,大家快来);XXXX,XXXX(跑过来呀,跑快点呀)等,再借助朗诵、视谱、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和节奏有关的事物,学会举一反三。

2.结合游戏进行听音训练。在听音训练中,我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在琴上弹一二度或者三度的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了抽象、枯燥的听音训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利用儿歌进行识谱训练。如学习五线谱时,编儿歌“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爬楼越高。”生动又形象地描绘出了五线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音符的时候,把音符比喻成一个黑色的小豆芽,不同长短的“豆芽”后面长了不同数量的小尾巴,它在五线谱上,可以“脑袋”朝上,也可以“脑袋”朝下,让孩子们在五线谱上绘出他们想绘的小“豆芽”,练习他们对音符的书写能力,也增强音符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4.利用表演激发歌唱热情。如四年级欣赏课《乒乓变奏曲》,书上有一幅音乐高低变化的走势图,是一些乒乓球连起来的,形象的让孩子们感受歌曲进行音乐高低的变化,像一个一个乒乓球跳动一样,让他们自己想象玩乒乓球时,球在桌上快慢跳动的情景,使孩子们更加形象的感知了音乐,让孩子们把音乐中的景象绘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心中对歌曲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图案画表现出来的时候,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引进激励机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一、机械的评价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与效用。在课堂评价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改的活动中来,在自评与互评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1.分组比赛。孩子们的好胜心都比较强,让他们与自己的同学比赛,让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有一定的作用。在学习完一整首歌曲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演唱比赛,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比如一首歌曲有两段的,可以让学生一组唱一段,师点评、生互评。

2.表演歌曲。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都想来表现一下,老师要启发他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在创作中培养了表现力和想象力。

3.问题质疑。如在欣赏《梁祝》“化蝶”部分时,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虔诚的态度和服从的品质对名家的经典之作顶礼膜拜,一成不变地灌输给学生,反而导致学生不敢、也没有机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质疑。为此,笔者在课上就《梁祝》中“化蝶”部分的创意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果不其然,有的学生认可殉情的做法,认为在世俗的威胁下,殉情可以让爱情永恒。但也有学生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这是否暗示着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默认和赞同?”“《梁祝》的最后是祝英台撞死在碑前,而尾声‘化碟’部分的音乐却只是对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缺乏应有的荡气回肠的千古遗憾之感,这样的尾声会不会大大削减了其艺术的感染力?”……瞧,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在一片质疑声中,笔者惊讶地发现,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比《梁祝》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上述过程中,正是教师的一次转变,不以“讲”好为课堂准则,才让学生有了突破名人和权威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求异中实现心灵与音乐的相融。

4.多样表达。以学习《茉莉花》一课为例,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学生小时候就已经会唱,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显得无精打采。考虑到这首民歌有多个版本,很多不同风格的演唱家都曾演绎过,笔者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自己最喜欢哪个版本?喜欢在哪里?你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吗?这样一来,原本死气沉沉的音乐课,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F场版,很经典”;也有的学生说:“喜欢霍尊改编的《茉莉花》,很现代、很独特”;还有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梁静茹版本的《茉莉花》,小清新风格很好听”“我喜欢周彦宏版本的,很甜美”。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风格演唱这首苏北民歌,感觉着音乐中的美。在教学中,因为教师机智的处理,重新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心理,让学生充分领略民歌的独特魅力,在评价中实现个体价值,通过欣赏、演唱,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真正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喜欢歌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否则,再完美的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教师应秉持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课堂变为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音乐殿堂,才能真正以“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2003.7

[2]韩兴发.快乐教学法:幸福在其中[M].2012.9

[3]薛成秀.小学音乐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运用[M].2012.19期

[4]邹倩.快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M].2012.24期

[5]张颖.运用愉快教学法,让小学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M].201223期

[6]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G].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9

第2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效率提升 策略

音乐的世界是浩瀚无边的,但是目前小学音乐的课时又非常有限,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教给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大途径。教师可以从细节入手,多方面改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里去学习,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又高尚的灵魂。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玩,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但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症下药”,巧妙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教师就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教学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故事导入法。在教学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刘三姐的故事来设计课堂导入。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传说中的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族人民尊称为歌仙、歌神,是壮族人民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所以壮族同胞们也自发地在每年三月三日聚集到一起,以歌墟的方式来寄托对这位“歌仙”的思念。通过这样的传说人物或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把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导入到课堂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游戏导入法。对于爱玩的孩子来说,通过游戏来导入课堂,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三个和尚》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三个和尚的故事,然后再请学生现场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教学这首歌曲,之后再边唱着歌曲边做着游戏。这样不仅能使整个课堂都处于非常活跃的氛围,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再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教师可以一段美丽的孔雀舞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优化教学语言,达到准确简练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准确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准确,精确掌握知识,准确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准确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全面的知识。

三、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

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敢于创新,敢于将新的教学方法实践到教学活动中,并善于自我总结,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喜爱,培养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宗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6).

[2]孟文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4).

第3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体验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61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作用。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一、在形象的情境中体验

儿童的认知规律是由形象到抽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让音乐课“活”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着美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把有关的乐理知识用他们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而动作表现的前提是他们对音乐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通过形象的情境,把识唱曲谱时出现的“冷场”打破,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玩、跳。在教学《小动物回家》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卡通动画的情境。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歌词中鸭妈妈、迷路的小花鸭、小朋友的样子很形象。有一天,一只小花鸭在池塘边玩,玩着玩着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于是就在柳树下哭呢,一个小朋友看到了,就抱起小花鸭把它送回了家。这么生动的场面,孩子怎能不被吸引呢!伴着音乐画面,孩子们也跟着边唱边做动作,他们动作不是那么到位,可是他们一样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自然而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这都来源于形象画面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读歌词,一边做动作。由于孩子们对歌曲的体验深刻,动作很快就合上了节奏,最后让孩子们分组听琴声进行角色表演。第一组: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鸭以鸭步出场;第二组:“嘎嘎嘎嘎”各自作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第三组:鸭妈妈四处张望,呼唤小花鸭快回家;第四组:小朋友抱起小花鸭,把它送回了家,小花鸭与鸭妈妈快乐的呆在一起。个个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二、在学生参与活动中体验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以后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劣取决于全体学生的自主、有效参与度。教师要善于创设主动体验空间,让学生们多听、多唱、多感受,使抽象的音乐节奏、藏在歌词中的情感等通过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唱歌之余能够更深层次地体验音乐的美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在体验中也不断地得到增强。

每一首歌可配以律动;教给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用正确的发音唱歌;跟着音乐跳舞,如节奏明快的歌曲《粉刷匠》,我编了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们都很喜欢;还有就是编演小音乐剧,如《办家家》,让学生模仿爸爸、妈妈、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同时,在表演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互相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再不断地提出新的努力目标,这样的参与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吸引力。

又如,三年级的《小步舞曲》是集体舞,1.听赏《小步舞曲》。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第一步:安静地听(课件出示欧洲风景画面)。边听边介绍巴赫;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第二步: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先看舞步模仿(课件出示舞步模拟动画)。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第三步:体会三拍子“强弱弱,强弱弱”的特点。2.用打击乐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首先随音乐学生自由地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其次个别学生示范。这样用不同的乐器敲出强弱规律,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深刻的体验,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师生互动中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作为音乐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极为重要。因为小学生理解某些歌曲和乐理时,受生活环境,自身素养以及不同音乐风格和式样的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有所不同。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师生互动,使美妙的旋律、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绚丽的画面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我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库尔班叔叔喜洋洋》一课中,先进行节奏训练:出示这一课的节奏,我用铃鼓拍出节奏,让学生跟着用双手拍出节奏;等学生比较熟练后,接着让学生分角色用沙球、碰铃、三角铁、双响筒等常用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在听辩上无结束感;最后,我用钢琴弹乐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展示,跟唱歌词。这样的教学安排给学生较强、较有吸引力的刺激,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体验乐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情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受音乐的乐趣。

第4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音乐课堂教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悟、表现和创造。针对不同类型的课,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合唱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常规训练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歌曲,认真研究合唱作品,让学生懂得合唱训练所具备的、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有趣的合唱基本训练中完成教学。合唱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熏陶。师生不断地接受学习和训练,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创新。合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难点,笔者认为,可以是由浅入深,分别采用轮唱的方法、乐器辅助方式、表情和动作的声势律动法、歌曲二度创作简化法、歌曲创作法、从难到易等等各种有利于合唱教学的妙法。只要教师用心做功课,相信在合唱教学上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合唱在许多场合是群体性的活动,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唱歌教学应注意学生的表现力训练

歌唱表演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十分灵活。可以是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兴趣,还可以是通过鼓励增强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信心,也可以是在教学中引导教会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方法等等。通过歌唱表演的教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境入情、以境动情”。歌唱的状态决定声音的好与坏,因此,必须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语汇,形象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与意境,使其更好地表情达意。

三、音乐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积极创设音乐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欣赏氛围,如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声势律动、音乐知识抢答、听辨音乐等技能训练,课堂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多种音乐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互动、沟通,激发学生的听赏好奇心和积极性。教师针对教材注意拉近学生间的时代距离和音乐形式上的距离及民族地域的距离。引导学生兴趣音乐,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听歌声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听乐器的奇妙模仿力及它们的创造魔力。渲染音乐作品所要呈现的、超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情境性、意境性。结合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性、和声、调式、织体等,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关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抒情性、叙事性、场景性、通俗性、诙谐性、狂想性及戏剧冲突性等特性,从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合作学习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方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对现代人品质的要求之一,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但要巧妙地、合理地设计安排,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如进行合理的分组,优化组合,分步教授,反复练习,相互评价等等方面,做到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喜欢参与、喜欢交流、喜欢体验、喜欢表演展示或表示他们独特的见解。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等,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五、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

教研组是提高学科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的教研组活动,应建立可行的、易操作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制定详细的分工合作方案,定期的反馈交流研讨,并及时对现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一条可操作性有效教学的途径。取得学校领导的重视,组员团结协作,打造优秀精良的教师队伍,扎实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创造。相信教研组努力探索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成果。

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精选辅助教学素材视频,做个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及收集素材的有心人,让音乐教学变得简单有趣,直观有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听得更仔细、更认真。真正提高音乐欣赏的实效性与高效性。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美的感受与体验。

第5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认为兴趣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简单的说教行为,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极容易受到所处环境和教育结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特定的音乐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引人入胜的画面:在宽阔而平静的湖面上,一只只小白船满载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轻轻荡着双桨在湖面上悠扬的荡漾着,不时传来优美而动听的歌声……这样一幅迷人的画面将学生的学习情绪立刻激发了起来,学生在一边观看的同时也在欣赏着歌曲,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加深刻了。又如我在教学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瑶族舞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和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西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然后播放视频和音频课件,把学生带到了一个个少数民族居住的美丽的地方,而且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轻松教学和学生的快乐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独特优势,突破教学重难点

音乐教材中的重难点目标都是要求学生掌握或理解的。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产生了厌学或者抵触的学习心理,严重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无法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多媒体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文字、图像等直接地表现出来,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生动并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视、听觉等多种器官的体验,而且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了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六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欣赏《爱尔兰风笛》《水上音乐》《戏虐曲》等欧洲风情的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西洋管弦乐中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等主要乐器的音色特点,我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相关器乐的图片和演奏时的视频动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声像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辨练习时,我首先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出示该乐器的图形,让学生配合进行以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还是不和谐;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学生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联想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拓展学习内容

音乐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合理地扩充和拓展知识内容,这样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往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或者翻录,不仅费时而且效果很不理想,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合并、转换等不同形式的编辑,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该作品不仅可以重复地使用而且教学工作变得简单了一些。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下学期《鸭子拌嘴》一课中,我首先按照歌曲中所叙述的故事:小鸭子出发—小鸭子到吃糖—小鸭子相互拌嘴—小鸭子回家,进行前期的音频录音和动画设计,然后给每一段音频和动画标注上学生喜爱的名字,之后在教学中只要点击所需要的音频或者动画,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多次的、重复的学习,这样的反复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第6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 G623.71

有效性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于一项教学实验而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经过若干时间段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因此,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其重点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学习体会。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 需要引起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 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 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 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唱是让学生接受一首歌的敲门砖,如果教师范唱得生动好听,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

2.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不仅能够严肃正确地看待教育事业, 还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2.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将音乐课设计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活跃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2.4培养审美趣味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有的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字: 中学音乐 高效课堂

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 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 "调式" 、"和声" 、"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 "《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8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1.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1.1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听音乐

对音乐的鉴赏首先是通过聆听。教师在让学生听音乐作品之前,可以预先向学生说明一些要点,如这个音乐的背景,创作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然后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这部作品传达着一种什么情绪?在节奏上有什么特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维变的更加主动。

1.2 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唱歌

唱好音乐作品是学习音乐作品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一些好的作品,教师要教学生去如何歌唱,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当学习《歌唱祖国》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合唱,去体会那种对祖国的情感和感悟王莘老师在创造这首歌曲时那种心潮澎湃的思绪。

1.3 让学生学会如何想象

想象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在音乐课堂上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心理活动。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对音乐的共鸣,引导去体味音乐所营造的意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体验音乐情感,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意境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出现,例如诗歌、散文、图画等。教师可以对这些审美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联想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2.1 有针对性的安排多种优秀作品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作品很多事民族音乐或者是世界经典音乐,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学生去这些作品的欣赏缺乏积极性。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选择一些旋律好,节奏感强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去欣赏,并对作品所处的时代、创作意图以及风格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不断的聆听中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慢慢塑造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

2.2 加强对乐理知识的了解

高中阶段的欣赏音乐除了对音乐的意境进行了解外,给学生打下一定的乐理基础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让学生明白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2.3 适当引入流行音乐

由于社会上音乐潮流的变化,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喜爱流行音乐,而对一些传统的艺术歌曲却没什么兴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一些流行音乐进行介绍和分析,一方面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音乐知识。例如,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分组对作品中的一些场景进行练习和表演,将音乐课堂的的氛围逐渐引向。例如可以挑选已经家喻户晓的梁祝音乐作品,将情节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段落进行练习。之后,让每组进行轮流的表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整个音乐的内在情感。可以让各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该作品的特点以及每个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对音乐再度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与音乐进行融合,然后进行表现。把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尽情的释放,积极重视和引导其个性化的发展。

4.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评价

对音乐课程节奏的把握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是音乐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保障。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活跃思维,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不仅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从而极大的鼓励学生,更能使学生及时的纠正错误,改正自身的缺点。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说是及其重要的,教师采取如何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当然,教师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要以鼓励为主,最大限度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总结

高中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音乐课堂中的不足,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去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探索音乐的奥秘--发现构成旋律的不同模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5(08)

[2]叶高峰.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结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03)

[3]尹爱青.美国音乐课程教案摘要--"通过音乐进行学习(Learning Through Music)"实验研究项目[J].中国音乐教育.2005(03)

第9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失位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进了新型音乐教育观,评价体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契机。但许多新问题也在实践中凸现出来。有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因准备不足而使教学陷入无序或不当状态的教学现象也随之出现,这就是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小学音乐教师如在课堂上准备不足,就会出现既没当好主导,又没有演好首席的现象,从而也使得音乐教学“误入歧途”。下面作者将提出几种不同的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最常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

二、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现象剖析

(一)想做开放的组织者却成自由的“放羊”者

有些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真正意义,仅注重某些形式,并未掌握其中富有深刻含义的精神,将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标志,片面地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方式就不能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为了实践这一理念,以体现其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个开放教学的组织者,因而千方百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于搞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忙着穿梭于在各个学生小组间,将“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反复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怎样做就让其怎样做”作为体现学生主地位的一种方法,课堂上出现了一片毫无教学秩序的“生机勃勃”、“热闹非凡”景象。他们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结果是事与愿违,想做开放的组织者,却成了自由的“放羊”者。

(二)想做开明的引导者却成单独的表演者

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过度表现自己,从上课一开始,就“引吭高歌”,展示她的“金嗓子”;或是夸夸其谈,施展如簧之舌;更有甚者,往往以“注重技巧”为托辞,在课堂上脱离文本,大开无轨电车,使听课者如坠五里之云。如此这般的“表演”占用了课间大半时间,无意中使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出现了偏差,自然成为了一个“表演者”。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这样的课堂越来越多,这样“高明”的做秀也愈演愈烈。另外加上媒体的运用,有些小学音乐教师纯粹为展示制作的高超技艺,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却难免心中空空。

(三)想做问题的引导者却成无止的发问者

将课间提问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手段和方法,这无可非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而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而有些教师课前不作充分准备,随心所欲地提问,甚至整堂课都在提问,出现“满堂问”现象,使学生紧张应付问题,无暇思考,而有些问题或过于简单并欠科学,或有些问题不着边际,离题万里。而在回答问题上,教师总是在暗示或引导学生按照其预设好的答案回答,稍有不符便公布所谓“正确答案”,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表面看这似乎课堂上生动活泼,活力四射,学生都在自主学习,而实际上则是教师又在极力灌输教育,而学生只有消极接受的权力,这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相去甚远。

三、对小学音乐教师出现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放羊式的教育方法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上相当流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步但片面或者极端的放羊式也会导致不当的后果,使学生课堂上无组织无纪律,思维上处于无序状态,从而使得表明上课堂热闹无比,学生们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实际上却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组织无纪律,教育缺乏有效的主导者和监督者,使得课堂教学中只存在模糊的自主概念,没有主心骨,学生哄成一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好学生利用自主的机会学到更多,后进生利用课堂的自由性,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坏了一锅汤。而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是当好牧羊人有序有选择性的放羊,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真正意义把知识和思考能力,方法有效的传达给学生是老师的神圣职责,鼓励学生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其与必要的教学组织、监督,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适时的放羊,妥善的“放羊”,让他们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茁壮成长。所以,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设立一个标准,既要有学习标准,也要有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老师的最低标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该在这个标准下进行。

(二)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遵循教学大纲要求

把握教师的身份、遵循教师的天职,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遵循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切实的音乐知识,在教育中有所的,可以利用恰当的表演来给学生做示范,利用课余时间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出色的表演让学生欣赏或效仿本意是好的,但需要结合实际的课程,恰当运用,引导,启迪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让学生学到课堂小学有所的,掌握有益的音乐知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