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无形资产的贬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形资产的贬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形资产的贬值

第1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析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成本(即最开始购置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完全成本)或简单重置成本(即以重新购进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需的支出费用)作为推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按被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价)减去应扣减损耗及贬值,或乘以成新率来确定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在实际运用中,重置成本是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历史成本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成本法的适用场合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但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所以成本法的使用也有局限性。一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合理的。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三是大多数无形资产常常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应用前景差或开发成本低而应用前景好的现象。对这样的无形资产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是不合适的。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不论是收益现值法还是成本收益加法,其出发点均是将所预计的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收益期限和收益率作为资产评估的主要依据。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此法时基本上不用考虑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克服了无形资产历史成本的不完整性缺陷。第二,从理论上讲,收益法以资产的预期获利能力为基本依据决定资产现行公平市场价值,评估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它克服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弱对应性和虚拟性特点给成本法使用带来的不便,对于成本和收益相关性差的无形资产也能评估。第四,采用这种方法会使评估者站在买者(或受让方)的角度来确定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往往对无形资产的接受方比较有利。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存在着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因为在收益法运用中评估者需要对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年限等指标做出预测,预测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随意性。评估者对这些参数预测的主观态度都将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

(三)市价法。市价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具有可比性的相同或相似的无形资产作为参照物,并根据它们的交易条件,市场交易价格和价值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及使用权转让次数,综合分析调整,来确定无形资产评估值的方法。市价法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前提条件:(1)存在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市场;(2)参照物及其与被估无形资产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搜集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运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是一种很直接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存在充分发育而且很活跃的市场。再者,由于无形资产垄断性强、透明度不高,使取得相关信息资料十分困难,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评估参照物,有时甚至是不可操作的,现行市价法的局限性就显得更为突出。这些因素限制了市场法在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

传统的方法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在此介绍几种新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复合成本法、生存曲线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现值法。

(一)复合成本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中的应用。所谓复合成本法,就是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其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效用函数/稀缺系数)×100%

通过上面的公式,可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劳动量、效用性和稀缺度3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1)劳动量。无形资产具有存在唯一性,理论上讲应当取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最小劳动量。未获得成功的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劳动量则不能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中,也只有包含最小劳动量的无形资产交易才最容易成功,价值得到认可。不过最小劳动量在确定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实务中应当尽评估师所能,多收集资料,筛选对比后选出最小劳动量使用。也可以用历史成本或传统成本法求得的重置成本替代之,因为劳动量在无形资产价值中的影响并不显著。

(2)效用及效用系数。无形资产的效用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效用和生活资料效用。生产资料效用的测量标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效用对劳动量起着约定作用。效用系数通常用0,0.1,0.2,……1,1.1,1.2……表示。系数越大表明效用越大。无形资产效用系数的确定可参考专家和专有技术人员的建议按其作用的大小确定,专家如果认为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可提高产量100倍,则可将效用系数定为100。

(3)稀缺度及稀缺系数。稀缺度指的是无形资产的稀缺状况以及市场上无形资产的供求关系,通常用稀缺系数表示。在理论上稀缺系数存在0的值,但是当其为0时实际意义及不大,所以我们将稀缺系数定在0.01至1的范围之内。而1则代表着供求平衡时的稀缺系数。系数越小表明越稀缺,反之亦然。

可以看出,复合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无形资产价格和成本背离的现象,在评估实务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成本法不同的是,它考虑了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情况,因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二)生存曲线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生存曲线法主要用来预测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又叫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所有系统,都会随使用年限而退化并最终失效。而失效的时间往往是一个随机变量。生存模型就是以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状态(生命状态)为研究对象的,视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为随机变量,用一个恰当的概率分布函数(生存分布)去描述,对生存分布函数进行统计处理从而预计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

采用生存曲线法预计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六个主要步骤:第一,收集生存数据。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样本进行观测,所有观测点由存活的初始状态转变为死亡状态后试验终止。另外,我们还可以观测市场上同类无形资产的生存、死亡情况来收集生存数据。第二,数据的初步分析,绘制数据图以获取模型选择的一些信息。第三,模型选择,即选择一个恰当的模型去拟合生存数据。第四,参数估计。第五,模型检验。第六,求出无形资产的期望剩余寿命。

(三)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即历史成本双折现及超额收益现值法,是指在无形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和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该评估方法适用于一切易于获取历史数据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重置成本可以获得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的评估,该评估方法也是适合的。当涉及到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的转让和许可权时,该评估方法是不适宜的,因为其评估的结果不易为交易双方所接受。

成本收益双折现法的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值=历史成本折现值+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1)历史成本折现值,即无形资产的历史折现至评估日的值。当评估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易于获取时,可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按照一定的复利率折现为评估日的数据;如果评估日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不易或不能获得时,可用其完全重置成本代替之。(2)使用过程中价值积累,即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投入积累。(3)实体性贬值,也称有形磨损贬值,它是指资产在使用或闲置中因磨损、变形、老化等造成实体性陈旧而引起的贬值。(4)功能性贬值,也称无形磨损贬值,它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性能优越的新的无形资产,使原有的无形资产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5)经济性贬值,指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与同性质资产相比活力能力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市场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供应的变化、成本的上升、通货膨胀、利率的上升等因素都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贬值。(6)预期超额收益现值。如果至评估日,无形资产才开始出现,则公式中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其余各项均为零.这时该评估方法与现行的三种评估方法中的收益现值法等价。

(四)成本收益现值法。成本收益现值法,就是考查评估基准日以前评估对象所费成本,并通过一定的物价指数将此成本调整为评估基准日时的价值(现值)作为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的一部分;评估价值的另一部分是在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各年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提成率,其提成额除税后作为评估对象带来各年收益,再通过折现求和计算所得的结果,以上两部分之和即为该评估对象的评估值。由上述可见,该方法同时考虑重置成本标准和收益现值两种标准,它比单一的重置成本或收益现值标准全面,该方法适用于商标所有权价值的评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评估值;C评估对象成本现值;α企业各年的销售额;β所得税率;r折现率;m评估对象经济寿命期分界段。

三、结论

第2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 价值评估 价值创造

一、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准则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二、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

(一)无形资产价值的弱对应性。与有形资产不同,无形资产的成本在会计账簿中往往是不完整的。无形资产属创造性劳动成果,成果的取得通常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与失败、投入与浪费,而失败的代价很难预计并确切量化,从而使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缺乏明确的对应性。

(二)无形资产价值的虚拟性。一些无形资产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成本核算,这时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成本核算的是商标设计费、登记注册费、广告费等,而商标的内涵是指商品内在质量信誉,它包括了该商品使用的特种技术、配方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此时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虚拟性。

(三)无形资产价值构成的特殊性。无形资产是由复杂的脑力劳动创造的,不能批量生产,而是个别一次性生产,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和风险性。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像有形资产那样由凝结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个别生产者在个别生产中所消耗的实际劳动时间来计量。

三、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决定了其价值创造的驱动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

1.无形资产的替代性。有形资产不可能被不同方同时使用,在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必须放弃。与有形资产的非替代性不同,无形资产具有使用上的替代性。他可以同时满足多方的需要且不影响无形资产创造超额价值的功能。

2.无形资产的增值性。无形资产能够重复使用,某些类型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不减反增,并可以同时多头、多次转让;同时,无形资产是有形资产发挥作用的“催化剂”,可大大提高有形资产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无形资产一旦具有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和保持期,对使用者的效益贡献大,转让价格也会提高,评估值会更大。

3.无形资产的高收益性。无形资产的高收益性是由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征所决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造超额价值的无形资产主要源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收益,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

(二)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制约因素

1.无形资产的部分独占性。无形资产的部分独占性表现在无形资产的权利人不能百分百地获取或控制无形资产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法律尚不健全。一旦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期限已过,无形资产的非拥有者就可以在零成本的情况下使用该项专利,从中获取利益。

2.无形资产的贬值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技术经济含量更高、功效更强大的无形资产会逐步或迅速地取代原有的可替代的无形资产,从而造成原有无形资产的贬值乃至被淘汰。从技术进步角度讲,专利权等无形资产都有其生命周期的限制,从成熟期转向衰退期甚至淘汰期就会使无形资产产生巨大的甚至颠覆性贬值。

3.无形资产的高风险性。无形资产的高风险性主要表现为研发风险。其前期开发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与投入的比例成正比,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一旦无形资产研发不成功,对于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即使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一旦前期的保密措施做得不好,研发秘密泄露出去,意味着无形资产产生的效益将被其他使用者瓜分。

无形资产的高风险性还表现为投资风险。其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出现问题,无疑会对投资者投资带来较大风险。

四、无形资产价值创造能力评估

(一)确认无形资产的收益年限。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与该无形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密切相关,无形资产使用期限是影响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期限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该无形资产的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无形损耗的大小。无形资产越先进,领先水平越高,使用期限越长。同样的,无形资产无形损耗程度越低,收益期限越长。

(二)确认无形资产的科学价值和发展前景。科技成果都会经历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成果水平越高,垄断性越强,其价值创造的能力越强;成果开发程度越高,技术越成熟,运用该技术成果的风险性越小,价值创造的能力也会越强。无形资产价值的损耗和贬值,不取决于自身的使用损耗,而取决于本身以外的更新换代情况。因此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越快,无形损耗越大,其价值创造的能力越低。

(三)确认无形资产使用方式。无形资产转让权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通常买受方获得的权利越大,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能力越高。所有权转让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创造能力高于使用权转让的无形资产。随着转让次数的增加其价值创造能力呈降低的趋势。

第3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价值计量

1无形资产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1计量范围狭窄

根据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商誉等等。但是在对商誉进行计量时,有多种不同的核算标准,例如大多数国家对自创的商誉不给予肯定,只看中由于产权变动而引起的商誉变动,这种核算方式只有七项内容,我国对无形资产的单项、整体评估总共十二项,美国则达到二十三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和国际标准相差很大。

1.2计量结果与会计核算原则相悖

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企业由于自身开发并且合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要将注册费等计入其中,但是在无形资产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开发各项费用在其发生时都应当计入当期费用,采用这种无形资产计量方法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考虑到了无形资产开发研究的高额费用投入,但是无形资产能否成功取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通过自创形成的无形资产后期能否为企业带来利益收入都是难以预料的,这种会计计量方法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而言,简单易懂,便于核算。但是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并不是将所有的为了取得无形资产而投入的成本全部进行计量,它只包括无形资产取得时产生的注册费等,然而这些成本的占比是非常小的,真正构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却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在无形资产中体现出来,这种方式就与会计核算方法中的历史成本相悖,这样会导致自创无形资产与公司同期取得的其他无形资产没有可比性。

1.3计量方法过于简单

(1)无形资产的形成阶段。对于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企业为了成功取得此项资产,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投入不是简单的物质投入,更多的是相关人员智力的投入,对产品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对人力资源、智力的会计计量标准,所以对无形资产形成时的资本投入核算并不正确。(2)无形资产的使用阶段。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发生变动。一方面,根据会计核算标准,货币时间价值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必须以当前的价值标准进行折价计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对于著作权、专利权等,随着产品的更新,不断有产品对其进行替代,无形资产也随之贬值,此时如果依然按照历史成本或市场价值对其进行计量,结果则是不准确的。(3)有的无形资产在短时间内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长期来说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例如商誉,但是某些无形资产的取得所花费的成本远远超出了其能够带来的利益。这样就造成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不准确,企业在对无形资产计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导致相关人员积极性不高。

2知识经济下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措施

2.1扩大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发展主要是依靠知识将企业资本进行合理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作为知识资本知识主要可以分为4类:一是公司品牌、各种经营许可协定等等;二是商业秘密、公司专利等;三是人力资源上的,包括员工的道德素养、专业能力、教育水平等;四是企业组织文化,包括企业的文化形成、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方法。无形资产的质量和数量对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要是以无形资产为主,因此,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必须更加全面,充分考虑企业的综合水平,只有广泛、准确计量无形资产价值,才能为企业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2.2自创无形资产取得前产生的研发费用尽量资本化

知识经济下,企业如果能够将人力资源投入和技术投入等研究开发费用尽量资本化,能够便于计量和摊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无形资产计量摊销经验和方法,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无形资产计量方式。例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时候,由于技术或市场原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或者预计后期的效益较差甚至出现成本都无法满足的现象,此时就应当将发生时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并且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都不会将此计入无形资产;而对于在开发产品,如果能够直接将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就应当将其资本化。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应当设置资产明细科目“在建无形资产”科目。在产品项目进行研发时,借记“在建无形资产”,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一旦产品项目成功研发,则将“在建无形资产”全部转入“无形资产”进行冲销,如果项目研发失败,则计入当期损益或者采用摊销的方式对费用进行分期,直到费用摊销完为止。

2.3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

对于不同的无形资产,计量的方法应当是不同的,计量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因此采取的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成本重置法是指就是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产品,即:重置成本=购置所需的全部成本-产品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经济性陈旧贬值,这样计算出来的价值是建立在实际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情况。从本质上讲,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其实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补偿。特别是对外购无形资产而言,重置成本相当于购买价格加上购买时产生的除价格以外的其他费用,包括无形资产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只有当企业正确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构成结构,才能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因此,只有扩大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自创资产逐步实现资本化,对不同的资产采取不同的计量方法,才能提高无形资产的计量质量和计量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严.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J].商情,2016(24).

第4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职务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17-02

一、概述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高校提供某种经济利益或特权的资产。

长期以来,高校无形资产因其不具备实物形态,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在管理上一直不被重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高校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对高校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已成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各方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广泛重视,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产生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转化率低等后果,这与高校的高科技领导地位不相符,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无形资产的权属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无形资产产权占有意识淡薄,一些科研项目完成后,很多高校不能够将科研项目纳入学校管理,而是由发明人负责专利申请与保护,甚至无形资产的转化也以发明人为主完成。这样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权属得不到保障,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精力有限,对市场的运营和了解有限,加之谈判经验和谈判能力不足,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因而容易产生转化价格被低估或者转化不及时等后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技术类无形资产必将因技术相对落后而贬值,部分专有权将随着专用年限的缩短而贬值,这是对无形资产的巨大浪费。

(二)对无形资产的僵化管理比较严重

部分高校仅仅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判定研究人员的职务发明,确定学校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能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产权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因而在实践中,由于智力劳动的复杂性、研究人员的流动性以及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界限的模糊性,使得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在职务与非职务、本职与兼职发明成果的归类问题上,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从而为无形资产的权属确认增加了难度,导致出现产权不明晰、产权纠纷、发明人的权利被忽视和发明人没有参与转化的积极性等问题。这样僵化管理的后果是,无形资产往往被束之高阁,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还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贬值和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在现有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基础上尽快建立涵盖各种类型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加强专利管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应制定和完善专利管理办法;为严格划分职务和非职务成果,明确专利权发明人、学校、协作或委托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确保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法制化,应制定无形资产产权确认制度;为防止人员流动造成科研成果泄露,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偿使用,应制定和完善科学研究的保密制度;为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量化管理,推动成果转化,应制定无形资产的评估评价、合作转让以及开发利用制度。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制度体系,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有效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实现无形资产的良性管理。

(二)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政策

高校可以参照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分配办法(表1),适当放宽对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以直接分配或者支持相关科研人员持有一定比例的个人股份等多种形式确认科研人员在无形资产转化中的贡献。具体比例上适当向发明人倾斜,本着项目越大、学校参与的部门越多、学校占有的比例越大,项目越小、发明人和学院做出贡献越大的、学校占有比例越小的原则,建立符合科研人员利益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和内在动力,不断创造出更新更高的技术成果。

(三)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推广,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成立校一级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归口对学校的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针对各无形资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可以设立专利申请基金,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可以组织成立专家组,集体讨论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无形资产变动信息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把无形资产的立项、鉴定、评估、转让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以便全面、动态地掌握无形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在专门机构的领导下,各院系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无形资产高效管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国有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能实现保值增值,又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桑秀英.高校无形资产有效转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1,(18).

第5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资产也是风险,而因其性质不同,风险也不相同。资产大体分为货币资产、证券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本期我们先讨论货币资产、证券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风险。

资产也是风险,而因其性质不同,风险也不相同。资产大体分为货币资产、证券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实物资产主要分为以存货为主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针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控制。本期我们先讨论货币资产、证券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风险。实物资产的风险将在下期讨论。

货币资产,从其变现能力而言不存在变现风险。但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作用以及通胀风险,持有货币会直接产生持有风险。这种持有风险首先表现在会增加机会成本,这是由于如果将持有的现金进行投资就会获得相应的收益,通常这一收益的底线是银行存款利率。而持有现金就必然丧失这一收益的机会,从这个意义出发,持有现金是必然要发生资金成本;持有风险还表现为货币贬值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时期,伴随物价的上涨,同一货币单位的购买力会相应下降。要消除持有风险,只有将货币不断的周转使用,通过现金的使用既可以获得机会收益,也可以通过现金的即时使用充分实现其购买力。但任何企业总是要持续地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备日常支付之用或防止支付风险,这就必然产生合理现金持有量的确定问题。这一持有量的边界是既能满足日常支付需要,不会引发支付危机,又不会形成超额现金储备。

证券资产,从其变现能力而言,因其本身只是一种法律凭证,其实体并不具有价值,一旦证券不能出售,就会变得一钱不值,所以从证券的实体而言,其风险最大。证券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权利凭证,意味着投资者凭借证券可以对证券的发行主体享有权力,同时也承担义务。证券资产作为一种权利凭证,与其发行主体存在内在关系,所以证券资产的风险不是由证券资产本身的实体性决定的,而是由证券资产发行主体的状态决定的,其价值也是通过发行主体的资产运用价值体现的。综上所述,证券资产是否存在变现风险,是由发行主体的资产运用效益,也就是发行主体的整体效益状态决定的。而发行主体的整体效益状态最终取决于发行主体的战略选择、日常决策和经营控制是否有效。因此,要控制证券资产风险,证券资产持有者必须能够对发行主体实施有效的控制,并在发行主体出现风险苗头之前能够迅速地出售资产。此外,一旦证券资产以独立的资产形态存在,并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时,证券资产就必然面临证券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伴随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证券资产价值会脱离发行主体的价值而波动,从而形成了证券资产另一种独立的风险―证券市场风险。由此,规避证券资产风险不仅要从有效地控制发行主体着手,还必须把握证券市场的行情,及时地进行证券资产买卖。

无形资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并具有实体价值的单个无形资产,如专利。这种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即便购买该专利的企业亏损,该项资产的价值却仍存在,仍然可以将该专利出售给其他企业获利。这里就必须区分专利的实体价值和功能价值,只要专利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没有丧失,专利的实体价值就仍然存在。至于使用该专利的主体能否将专利的功能价值转换为获利能力则并非取决于专利本身。对于这类无形资产,要避免其不能变现的风险,一是必须确保无形资产本身的先进性和有用性;二是必须寻找合适的主体,使无形资产的功能价值实现最大化。第二类无形资产是以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为基础的,如企业的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依托于企业的获利能力,离开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无形资产就一钱不值。所以,这类无形资产本身无实体价值,它的功能价值通过企业的获利能力予以表现。为了降低这种无形资产变现的风险,必须尽可能提升企业的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获利能力;同时,当企业获利水平较高时,要适时变现潜在的无形资产,通过将无形资产锁定在变现资产上,以避免无形资产贬值的损失。

第6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信息披露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对无形资产的关注是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无形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作为企业一项重要资产,无形资产拥有其独特的一面:非实体性,排他性,效益性。

一、无形资产审计的必要性

既然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让我们必须给予深刻的关注,那么无形资产的审计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密切关注无形资产的重要渠道,进行无形资产审计也就十分必要。

(一)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战略价值必须为我们充分地认识,可以说无形资产方面的竞争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如今的很多跨国公司,无形资产就是维持其运营的重要资源之一,都以其特有的无形资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强化知名度,扩张资本,转化有形资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其法律地位,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是应对中国入世后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

(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制的形成

由于企业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缺位,企业权益受侵害时有发生。进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切实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制定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显得愈来愈迫切。

(三)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目前我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完整,对披露的内容还不能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如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绿色产品标志,企业文化等,而这些无形资产为企业所创建的利润并不少于有形资产所创造的。通过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完整地披露无形资产有关信息,帮助管理层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二、无形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查无形资产计价考虑不全面

无形资产计价是长期以来社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无形资产在价值形成上具有下列特殊属性:首先是不确定性。其价值不像有形资产那样,计入有形资产购建成本的全部支出,即作为该有形资产价值的基础。其次是不完整性。与购建无形资产相对应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是以费用支出资本化为条件的。最后是象征性。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了该商品使用的特殊技术、独门配方和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其外在价值所不能表达的,这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具有象征意义。

(二)无形资产会计上的缺陷给审计造成的困难

首先是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给审计造成的困难。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一般来说,企业在会计报告中用“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披露定量信息,并按类别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账面余额的变动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减值准备等信息作适度披露。企业只是披露了无形资产的基本信息,没有系统地披露无形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也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运营风险。这根本无法满足会计信息用户进行决策的基本要求。这使得审计人员仅根据现行方法下披露出的信息进行审计,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所想了解的内容,使得审计比较被动。

其次,一直以来减值准备就是企业造假的“蓄水池”。计提秘密减值准备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加之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的特征,其减值准备更容易为企业所操纵。比如,对于无形资产,企业若在某一年度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减少当年利润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使企业以后年度折旧额,摊销额减少,在其他经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利润。这种做法只需对期末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作过低的估计,而不需要在以后年度大量转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具有很大隐蔽性。由于它的主观性强,即使是注册会计师也很难判断出来,为审计进一步造成障碍。

(三)无形资产审计范围狭窄

无形资产按其内容划分包括知识产权类(如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权利类(如合同类无形资产和特许权无形资产等)、关系类(如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以及内部员工之间形成的良好稳定的关系等)以及特殊类(如商誉等)四种无形资产。我国目前对无形资产界定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研究的范围也比较窄,基本上就是将产权类、权利类及特殊类中的商誉纳入无形资产审计范围,对关系类和其他特殊类无形资产尚未深入研究,也未纳入审计范围。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小于国际通行规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这就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加强无形资产审计的措施

(一)审查时全面考虑影响无形资产计价的因素

审计无形资产计价时应注意区分来源,进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是否正确,防止虚列无形资产价值以虚增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1.对于外购的专利权,其记账成本除了买价外,还包括有关部门收取的相关费用等;如果是自创的,其成本应包括该专利的实验费,申请专利登记费及聘请律师费等。但由于专利发明往往不一定能保证成功,按照稳健原则,通常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待试制成功申请专利时,再将所发生的费用予以本金化,计入无形资产。

2.尽管商标常常与企业广告宣传和客户的信赖等密切相关,但广告费一般不作为商标权的计价成本,而是直接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购买他人的商标,一次性支出费用较大,可以将其本金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其成本包括商标的买价,支付的手续费以及其他因受让商标权而发生的费用。

3.尽管商誉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可以是向外购入的,但只有向外购入的,才能作为商誉入账,也就是说企业在兼并或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才能进行商誉核算,并且商誉的计价和非专利技术的计价一样,应经法定机构评估确认。审计人员在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商誉时,要仔细验证其付款总额在取得的有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和商誉之间的分配情况。对于确定的商誉价值,要验证其合理性,并查验有关的批准文件(如被审计单位董事会认可文件)。

4.对于不花任何代价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对花费较大代价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予以本金化,将取得时发生的一切支出,记入无形资产账户。企业原先通过行政划拨获得的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入账核算,在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时,应按规定将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予以本金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方法的改进

对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应该进行丰富,审计人员应鼓励被审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去披露无形资产的有关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除了披露无形资产总净值和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进行披露。增加反映无形资产动态变化的明细表,该表主要反映无形资产的种类,来源渠道,金额的收支与摊销,减值准备的具体信息。

减值准备是一个充满主观性判断的技术手段,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判断方法,有较大伸缩性。企业应该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则等予以统一说明,并延续保持一致。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方法有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针对不同情况的无形资产适用于不同价值评定方法。结合当前市场上现存的同类无形资产,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考虑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法定年限,来计提减值准备。审计人员检查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合理时,还应聘请专家帮助测算无形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从而更有效的审计企业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三)拓展无形资产审计的范围

无形资产审计的范围不仅应包括产权类、权利类无形资产和商誉,还应包括关系类和其他特殊类无形资产。具体来说,无形资产的审计范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各类许可证和公司资质、产品标志(如绿色食品标志)、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如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等等。

对于可以用财务指标确认和计量的无形资产,如上述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侧重于审计其取得、摊销等核算的全过程。而对于企业的许可证、产品标志等无法用财务指标核算的无形资产,则侧重于查证其归属权和在资产负债表上披露是否恰当。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比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审计部门应重视无形资产的审计。对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潜在的巨大财富。无形资产审计促进企业提高认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大广:《浅谈无形资产审计》,《财务与会计》 1997(3)

[2]杨巍:《无形资产审计》,《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1(9)

[3]周昀、王玲:《浅议无形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4(12)

[4]梁艳媛、王侠:《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计量》,《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5]乔志敏 著:《资产评估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6]张宝健:《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中华会计学习》 2005(2)

[7]王跃堂、陈丽花 编著:《财务会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8]于玉林:《无形资产:国际竞争机理的探讨》,《财会月刊》 2005(2)

第7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合法、合规,不合理

《新理财》:一方面是被无形资产的成本摊销拖垮的土豆网,一方面是利用无形资产成本摊销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乐视网,我们该如何看待现行的关于无形资产成本摊销的会计准则?

张连起: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其中关于无形资产的部分也是以制造业中无形资产的属性而设定,因此,在中国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国家制定文化产业战略的背景下,以前基于制造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准则显然就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就要从两个层面说起:一是,中国的文化事业观念刚刚开始向文化产业阶段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现行的严格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对其繁荣、发展已经形成制约。虽然中国与欧美会计准则方面基本一致,但是中国的情况特殊,还不能单纯地从会计层面与欧美一致。二是,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没有经历过高速发展阶段,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他们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适用于他们的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中国在现阶段需要有更为宽松、更为有针对性的调整来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的属性与制造业无形资产的属性不同,有些企业的会计报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是合法、合规,但并不合理。

《新理财》:乐视网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净利润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05%。但财务人士分析认为,乐视网利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制造无形资产快速膨胀的假象,它只是把目前的成本分摊到未来,而它本身依靠大量资金烧钱形成版权分销商老大的运作模式也不可持续。对于市场热议的乐视网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利用直线法3〜7年时间摊销无形资产成本的做法,您如何评价?

张连起:乐视网的主要业务就是提供网络视频和平台服务,从上家购买再分包销售给下家。他们依靠的是买断生产内容再分到各个小网站或者电视台的版权分销模式运作。这里就要区分他们购买的是使用权还是所有权,比如它的版权是永久的还是有限期的。如果是所有权,他们使用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准则是合法,合规的。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乐视网并没有对其无形资产摊销成本的方法做出具体说明。我认为,摊销时间有点长了,他们的CFO估计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他们即使购买的是所有权,但是版权等无形资产可以由于技术因素被快速替代、被同类的版权产品替代,以及由此导致快速贬值。总体来讲,即使符合会计准则,其会计估计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对待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我们不能简单地区分它的受益年限,比如买了一个游戏,可能过几天一个新的游戏就出来了。这个行业的属性导致它可能由于新技术的原因被代替、淘汰;它的内容也受时间影响。因此,我们要看它买的版权能不能为其长期带来利益。过去, 制造业的无形资产用10年时间摊销无形资产成本是可以的,但是在文化产业,我认为其价值应符合摩尔定律,基本上不到十个月,之后就几乎没有价值。那么,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成本摊销就不能简单的使用直线法,乐视网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

盲人摸象

《新理财》: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张连起:在文化产业中,有形资产很少,无形资产又存在确认的难题。大多数企业的做法只能费用化。然而,一旦费用化,就要一次摊销,这就增加了企业财务压力。中国现行准则规定下,财务压力会压垮正在成长中的甚至是行业前列的企业。

《新理财》:在现行规则下,企业是否可以有应对的措施?

张连起:资本化是处理无形资产的最好方法。在难以确认的情况下,以影视业为例,我建议使用存货的方法。我参与了华谊兄弟上市筹划工作,由于现行的政策,其无形资产无法实现,我们就采用存货的方法,相当于资本化,成本可以分期转出。

第8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含义和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一般它的范围包括专利权、校标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名、社会信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这些产权和权益与高等学校的主体利益构成密不可分的特殊权利。

高校的无形资产既不同于流动资产,也有别于固定资产。区别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它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非实体性,无形资产虽然不是一定的实体资产,但它可以被感知、被测试。

第二,网络效应,无形资产能被多个单位同时使用的。

第三,不确定性,它提供的经济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其潜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往往是无法用数量指标体系来计量的,其摊销期以及当期摊销额也具有不确定性。

第四,其价值的时效性,将它投入合适的项目就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快速变化。

第五,投资多主体性,高校的无形资产既包括国家和集体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凝结着高校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大量脑力劳动。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忽视无形资产的客观存在。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形态的,很容易被有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忽视了它的存在。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产权意识淡薄,造成无形资产流失。人们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无形资产的产权占有意识淡薄,很多无形资产诸如科研成果等完成之后没有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更没有向同级财政部门办理产权登记。

第三,经营意识淡薄,造成高校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一些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还停留在登记和保证不流失上,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积极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经济收入,而且还可能增加无形资产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贬值和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第四,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有许多高校目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关管理的规章制度,因而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五,现行会计制度核算的局限性。按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只有能够确指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才能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入账,否则即使高等学校确实拥有某项无形资产,也不能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四、如何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第一,转变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各级领导以及科研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现象,增强依法合理使用和管理无形资产的意识,自觉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自觉遵守学校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

第二,建立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监管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应设立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统一负责无形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转让与投资等工作。各无形资产开发和使用单位要指定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好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上报工作。

第三,建立完整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分类,并详细登记无形资产台账,作为无形资产评估计价、维权索赔的标准和依据。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高校财务部门应在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投资和转让等业务进行准确核算,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第9篇:无形资产的贬值范文

[关键词] 技术类无形资产 技术生命周期 价值评估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技术类无形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它是由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和其他与技术相关的权力构成,这类无形资产主要依靠高度密集的技术、知识及智力为其所有者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都属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一、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

1.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来看,技术和知识含量在其提供的服务价值中占有绝对优势。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的投入,技术和知识的倍增性使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呈现倍增性。如计算机软件的物质资源消耗很低,但技术和知识资源的蕴含量极高,使得其高附加值性特别突出。

2.能够为持有者带来超额利润。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远远超过一般商品价值量的扩张能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物质财富具有巨大的作用,其控制主体通过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可以获得超过社会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能力。利用技术类无形资产获得收益的方式,主要有直接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从而使控制主体获利,通过技术转让来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获得收益,以及利用技术入股从而获取股利等等。

3.价值转化过程风险较大。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具有创造性,因此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制过程中的风险性。包括研制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研制成功后被别人抢先取得专利,或因技术进步失去使用价值等;另一方面是技术类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技术和知识的消化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采用新技术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就有风险,此外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也有风险。因此,无论是对技术的研制方还是使用方来说,技术类无形资产都有较大的风险性。

4.投入和产出呈现弱对应性。无形资产是智力劳动的成果,是个别生产,一次性生产,有较大的探索性和风险性,失败的可能性大,常常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某些阶段性成功,所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不易量化。同时无形资产的产出与投入没有成正比的对应关系。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由开发和研究的成本决定的,也不是由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其给使用者带来的效用决定的。所以一般来说,不是投入的越大,或者科技价值高、技术含量高,无形资产的价值就高,他们之间是弱对应的关系。

二、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范围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条约)的有关规定,技术类无形资产主要是由技术类知识产权组成,包括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局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认定,根据法律批准授予专利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等权利。专利法规定只要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经批准后,发明人或单位就可取得专利权。专利通常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有技术,又称为非专利技术,是指未公开或未申请专利但能为拥有者带来超额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知识或技术。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工业外观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工业版权,各种设计数据、技术规程、工艺流程等技术资料,专家、技术人员等掌握的不成文的知识、技巧和诀窍等。

三、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无形资产的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从其开发、形成到广泛应用乃至被另一种新技术所替代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技术类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方式和收益的大小不同,而且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在对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应结合该无形资产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所具有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由于衰退期的无形资产已失去使用价值,无需对其进行评估,所以下面只对发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1.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适用的评估方法。处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技术尚在研发阶段,没有取得最终成果;(2)技术刚刚取得成果或刚刚取得专利等,尚未投入市场开发;(3)技术已获得承认或获得专利权,一直没有投入生产销售等;(4)难以通过市场销售、许可使用权获得收益的技术等。 这个阶段无形资产的特点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大。由于尚未投入规模生产或投入市场销售,难以量化未来的收益,所以价值评估不适合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此外,这个阶段买卖双方的交易多是以成本补偿、费用摊销取得合理利润为目的,所以采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是较为合适的。在评估中,由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创作阶段或刚刚完成正在申报专利前后,价值贬值的因素被弱化了,有些甚至于可以不考虑贬值。

所以,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为:无形资产总价值=开发成本+正常利润,其中开发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如参与研发的相关人员的人工工资,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能源费,专用设备折旧费,信息资料费,外协费,咨询鉴定费,培训费,差旅费等等,也包括各种间接成本,如为管理、组织研发的一切摊销费用、通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科研工具、仪器及公用水、电、气的摊销费等。正常利润是指从科研投资应取得的最低利润,这部分的利润率应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依据,是研究开发者从事科研投资应获得的起码利润。

2.技术成长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技术成长期阶段是指专利、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技术资产形成的产品,在法律上取得认定后,已投入规模生产使用,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还不高,但销售业绩上升很快。处于成长期的技术产品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够,在新老竞争对手的挤压下,未能实现规模经济,逐渐失去市场;另一种是技术产品竞争力超过对手,在市场上战胜对手,得到用户认可,占有率提高。成长期的技术产品,获取超额盈利能力和发生风险的机率都很大,所以在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采用成本法加成未来收益的一种折中模型,即成本――收益模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式中:C――成本补偿额

K――技术分成率(各期分成率可以不同)

Fi――分成基数(未来的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或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期限

成本―收益模型实际上是收益法基本模型的变型,它首先能保证出让方获得成本补偿额C,同时在未来收益中获取收益分成,并且分成率K可以是变化的:在该技术资产能带来高收益的期间,可以分得高比例的收益分成;在收益低,风险大的时期,分成率K可以低一些。

3.技术成熟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技术成熟期是指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为占有方、使用方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是高于企业有形资产收益之上的追加收益,也可以理解为高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处于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己被市场认可,其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比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也容易计算,这时的评估方法适合采用超额收益现值法。

超额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把技术类无形资产未来所产生的追加收益或超额收益进行量化并计算出其现值来确定其评估价值的方法。基本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P=

式 中:Ri――被评估资产第i个收益期的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年期

n――收益期数

基本公式中超额收益Ri的计算,又根据实务中实际取得数据的不同,分为直接超额收益法和间接超额收益法。

(1)直接超额收益法。技术类无形资产产生超额收益的方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产品成本的节约或降低;产品质量、性能、档次的提高导致产品售价的提高;产品商标、消费者认可等因素导致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从而形成利润的增长。所以根据技术类资产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方式不同,其确定可以采用如下四种模型:

①成本节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成本降低,费用节省形成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Ci-Co)・Qi・(1-T)

Ri――第i年超额收益

C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成本

C0――采用新技术前的成本或同类产品成本

Qi――第i年产品销售量

T――所得税率

②收入增长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售价提高,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Pi-P0)・Qi・(1-T)

P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产品价格

P0――采用新技术前产品价格

③市场扩大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销售额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P-C0)・(Qi-Q0)・(1-T)

P――产品销售价格

Qi――采用新技术后的销售量

Q0――采用新技术前的销售量

C0――单位成本

④综合模型。以上模型将技术资产形成的超额收益来源进行了人为的划分,如 果考虑成本、价格和销售量同时改变的情况,可以用综合模型。超额收益R=[(Pi-Ci)・Qi-(P0-C0)・Q0]・(1-T)

专利、商标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时,如果掌握的资料能够采用直接比较法比较本企业或同类企业使用新技术前后成本、收入、销售量的变化,应首先使用直接超额收益法。这种评估方法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外合资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商标转让、许可使用中均可直接引用。但是在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无法取得无形资产使用前后可比性的资料,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也可以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

(2)间接超额收益法。间接超额收益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当无法对使用新技术资产和不使用新技术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将无形资产和其它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即“超额收益”,它是采用技术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那部分收益。

间接超额收益法的模型为:

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P=

式中:Ei――第i年的净收益

Wi――第i年占用资金

IRR――行业平均收益率

r――折现率

n――预测收益年限

与直接超额收益法相比,间接超额收益法不需直接比较无形资产使用前后的获利水平,使超额收益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了,在我国,商标、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不易找到相同或相似技术资产进行直接比较的无形资产,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进行评估最为常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准则一无形资产的通知财[2001]051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