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税务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屋面防水;常见问题;质量控制
引言:
屋面防水工程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防水材料,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对屋面防水工程的要求也很严格,但事实上,在屋面防水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施工不当或是防水材料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屋面漏水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在屋面防水实际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1.1施工单位等不重视屋面的防水
当前,大多数的各个参建单位,都过于重视主体和隐蔽工程施工,而对于屋面防水工程却觉得没那么重要,对于屋面防水卷材的选择,更是不放在心上。很多施工单位只要求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就行,没有考虑到屋面防水工程在日后的防水效果以及防水寿命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
1.2设计不符合规范
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性能以及使用功能,因为设计方案会影响实际施工的技术和选材。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在具体施工时,不仅会给施工人员造成带来操作上的困难,还会导致施工人员不够重视屋面防水施工而造成施工不当。
1.3选材不当
之前屋面工程多半用沥青作为防水材料,但沥青的质量容易变化,而且以沥青作为制作材料的油毡材料含蜡高,所以其遇到高温会融化,遇到低温容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了屋面防水的效果。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卷材防水屋面,新型防水材料更是层出不穷,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市场上存在很多劣质的防水卷材,假冒产品更是数不胜数,这对防水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4分包单位管理不当
由于屋面防水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对这个方面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较高,所以施工单位会将屋面防水工程分包给相关的专业承包商进行施工。然而,现在的承包商不能满足屋面防水工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甚至存在施工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部分承包商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而潦草施工,忽略了很多重点部位的施工质量。另外,还有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省施工成本,中饱私囊,采购劣质材料,从一开始就导致屋面防水工程不合格。
1.5使用过程中的养护不当
屋面防水的质保期通常是5年,在这期间,施工人员要定期对屋面进行防水保修。然而经常会有施工单位在得到维修金之后,对屋面后期的保养不到位,导致其在自然条件下因冷热交替和风雨而产生变形,这对屋面防水材料也是一种损坏。另外,住户在日常使用中,如果没有养护意识,无疑是加快了防水层的损坏程度。
2、屋面卷材防水控制措施
2.1找平层控制
防水层要依附在找平层上,也可以说找平层是防水层的基础,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防水层的质量。对于找平层的施工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找平层要具有准确的坡度,以保证排水系统的质量;配合比要准确,表面压光需要进行两次,并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对于表层的要求是平整干燥,坚固且完整。第二,在对找平层进行施工时,要按照设计坡度拉线,同时要保证基准点的设置位置准确。
在找平层施工之后,要在第一时刻对施工进行验收,并在铺设防水层之前对找平层进行清理,以保证防水层的粘度。起砂和起皮是常见的施工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找平层的厚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如果是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层的厚度为30mm~35mm,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如果采用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为1∶2.5~1∶3,水泥强度等级要大于32.5级。找平层的养护时间为7d~10d,找平层开裂的预防措施是在找平层中掺加减水剂和微胀剂。
2.2防水层控制
1)基层处理。在防水施工之前,提前在基层上涂抹与卷材防水材料相容的稀质涂料,并且要求基层处理剂中不能含有杂质,以增加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当然稀质涂料的稀稠度要适当。在进行防水施工过程中,要均匀涂抹基层处理剂,其用量最好在0.3kg/~0.4kg/范围内。基层处理剂的两次喷涂前后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卷材要在基层处理剂干燥之后才能铺设,干燥时间大约为1h。
2)卷材铺贴。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搭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主导风向搭接,卷材短边搭接宽度为100mm,长边搭接宽度为70mm。施工时距周边800mm内的防水层应满粘,保证防水四周与基层粘结牢固,搭接严密。
做好屋面与变形缝处附加墙的增强层,接缝两侧的卷材防水层铺贴至缝边,并做好连接处理,然后将卷材表面清理干净,均匀涂刷好基层处理剂,铺贴完成后进行卷材与基层的压实处理,以保证粘牢固。
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卷材运送中防止侵水、受潮;雨雪、大风天以及气温低于零下时禁止施工;非专业人员不得进入施工;铺贴过程先高后低、先远后近、连续作业;施工完毕后养护时间不得低于7d,养护期间不得随意踩踏。
2.3保护层控制
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成之后要在第一时间铺设保护层,如果施工不到位,这个环节就会影响到防水层使用寿命。保护层通常会选用浅色涂料和刚性材料,先均匀涂抹浅色涂料保护层,并且提前用棉布清理防水层表面,然后铺设隔离层,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分隔缝木板的排列和振捣,最后才进行浅色涂料保护层的涂抹。
3、有效控制和保障施工工序
1)严格控制卷材防水层及其配套材料的质量,要求材料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等相关证明。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现场抽样复验报告,很容易导致卷材和合格证等资料发生冲突,对此要严厉杜绝劣质材料用于施工,以免影响施工质量。
2)严格控制排水质量,当持续淋水2h之后,要检查屋面的排水情况,或是做蓄水检查,其蓄水时间不少于24h。
3)严格控制施工细节部位,主要有天沟、檐沟以及变形缝等部位,特别是卷材搭接缝、防水层收头以及粘力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4)严格控制隔离层的设置,隔离层位于卷材防水层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分隔缝留和卷材铺设都要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3、结语
屋面防水是建筑防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不仅是施工人员,还有设计人员都要进行缜密的思考。设计方案的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等要全方面地严格把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防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正明.房屋建筑中屋面防水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06.
[2]陈丰生.建筑屋面卷材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9,08.
一、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结合地税实际,建立健全了《税收执法程序规范》、《税收执法文书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税收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税收收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定性,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并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工作中,要求税务人员在进行执法检查时,必须两人以上,持证检查,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保证了税收执法的程序规范和公正、准确。今年以来,没有出现一例违反程序执法的案件。
二、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执法行为。为提高执法透明度,我们制定了“查前告知,查后反馈制度”,要求稽查人员下户检查前,原创:必须先将《税务稽查告知书》送达纳税人,并由纳税人对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提高执法透明度。同时,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根据总局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两权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税收执法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责任,确保税收执法的严格、规范和准确。并通过实行集中调帐稽查、稽查复检制度和主查、副查工作制度,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对违反工作纪律,利用职权搞关系税、人情税和、搞吃、拿、卡、要、报的,一经发现查实,严格按规定处理。针对纳税人反映强烈的多头进户、重复检查问题,我们向纳税人承诺,除来信来访举报和有明显偷漏税行为之外,对企业每年最多进行一次税务检查。同时,我们还从改革任务分配办法入手,理顺基层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的关系,实行一家查帐,多家认帐,使征收和稽查之间不再重复进户,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三、实行公开办税,优化税收服务。结合实施“五项工程”,创建“四型机关”,在全系统大力实施“提速工程”,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定标、限时、督查制度》,对纳税人实行公开办税,限时服务。为杜绝“暗箱操作”,各单位普遍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和监督台,将纳税人普遍关心的税收政策、办税程序、税额税负、纳税情况、税收执法、处罚结果、税收减免等情况及时进行公开。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新闻单位、发放税收政策宣传册等形式,及时将上级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受到纳税人的普遍好评。
四、严格依法治税,加大执法力度。以税务稽查为重点,不断增强稽查深度和广度,严格依法治税,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抗、欠税行为。今年以来,共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xxxx万元。依法强制执行抗、欠税业户xx户,查封、扣押抵税物品总值达xx万元,清缴税款及罚款xxx万元,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
关键词:税制改革;营业税;增值税
“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经济工作方面,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税收是政府施政的政策工具和物质手段,2012年,我国将六大税制改革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包括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健全消费税制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制定房产保有、交易环节税收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推进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在此番税制改革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最受关注,成为了2012年结构性减税的重中之中。“营改增”不仅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减轻了税负,也体现出优化税制对生产方式的引导,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十二五”期间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及税种改革的重点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税收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矛盾;三是税收和税源的背离。在一些具体税种的改革方面,营业税改革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领域。
(一)营业税阻存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994年税制改革遗留下的最大问题就是营业税的问题。目前来看,我国在生产领域全面推行增值税,而在服务领域全面保留营业税。营业税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税负水平平均比增值税高
这主要是因为营业税在税制设计上存在全额多环节计税,营业税的名义税率看似较低,但由于存在重复征税,所以很多行业的实际税负较重。假设我们把营业税的税负折算为(营业税/增加值)比率,且具有与增值税可比的口径,那么,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出现了营业税税负高过增值税税负的情况。假设我们再将IT、金融、房地产、研发与技术服务、文化产业、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从服务业中单列出来,计算它们的间接税税负,那么我们会发现现代服务业的间接税税负已然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的税负。近年来,服务业税负超过制造业税负的问题已经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变得愈加严重。就目前来看,高税负明显制约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制造阻力,不利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2.出口不退税
免税与退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说,我国目前的营业税中有一部分是出口免税的,但这样的营业税结构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理想的状态。这一点,我们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规划关于服务业发展和就业未完成规划指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
(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能增加增值税扣除范围,继而降低增值税税负水平,并间接地降低整个产业税负水平。这虽然符合国务院确定的结构性减税的原则,但与此同时却会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资源分配,还会影响各地方政府之间的财税资源分配。
1.降低税负,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税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在限制发展的产业与产品上征收高税负以限制其生产发展,对需要鼓励和大力发展的产业和产品领域减免税负以引导其增加生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既可以解决过去产品税领域存在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多环节重复征税和出口不退税的问题,从而降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税负水平,充分体现出对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
2.营业税改革对中央和地方财税资源分配的影响
营业税负过重的一个体制性原因在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的实质是增强了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匹配与呼应,再通过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使欠发达地区也能在大体达到可用财权与事权的平衡。增值税属共享税,其收入75%归中央,仅25%归地方政府,而营业税则全部收归地方政府。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把税收的重要税项和一些最易征收的税种都收归中央财政了。至2009年,中央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例提升至52%,地方政府却由1993年的78%下降至2009年的48%。与此同时,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在2009年则上升至8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要用手中48%的财政收入,去负担80%的支出,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平衡。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几个税种全是共享税,而一旦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则会加剧财权的上移,也就意味着原来由地方支配的营业税改为与中央共享,会进一步加深事权与权财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3.改革税收和税源背离的问题
目前,转移支付制度是分配中央、地方财税资源的渠道,属于纵向垂直体系的渠道。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之间还存在税收和税源背离的问题,这就需要加以横向调整。客观来看,我国的分税制一直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在平行的地方政府之间,没能做到税收和税源的一致性。现阶段的税制要求企业在注册地交税,而不是要求企业在税源地交税。这样一来,在某一税源地区所产生的税收,很可能被另一地区所征收了。这种由于税收体制运行产生的严重背离分税制初衷的做法,非正常地扩大了我国地区间的财政收入差距,使得我国不同在地区间的财政收入差距不能真实地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换言之,没有能真实地体现出地区间税源的差距。 税收和税源的背离所体现的不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之争,而是充分展示出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例如: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营业税是按照运输总里程量、运输总量所设定的运费来计算,所有的营业税都在企业注册地缴纳,而途经的几千公里,涉及那么多的省市都得不到任何税收权益。但是它们却要为这一工程提供资源、服务。此外,像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即在某一个税源地所形成的税收被另外一个地方收取了。
二、改革分税制,突破“营改增”瓶颈
借鉴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经验,我们发现,实行分税制的国家基本上都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税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相呼应,转移支付合理有力的财政体制势在必行。
(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或在共享税中缩小中央分成比例,以增加地方收入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转移支付体系的缺陷会更加凸显出地方财政收支失衡的困境。中央必须考虑其对地方税收的冲击并给予一定的收入补偿,例如:把中央政府的钱更多地下放给基层政府,让转移支付力度更大一些,金额更多一些。再者:适当压缩中央在共享税中的分成比例,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
(二)扩大中央政府支出的责任范围
如果不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那么,中央政府可将支出的职责范围加以扩大,即由中央政府履行更多的职责。例如: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社会养老等可以由中央政府全额承担。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职能是必须下到地方的,那么资金可以与职能一同下放基层。
(三)从制度层面解决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税收按照税源地划分,先把税交给税源地,然后考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之后中央再按照一定标准对收入低的地方进行转移支付。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解决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权益之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权益之争。坚持税收收入与税源的一致性,既合乎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协调了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难度在加重。财税制度一直都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财税制度改革的进程,不仅有利于我国整体的改革开放,而且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能够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财税制度的改革,要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上,健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
二、我国现行财税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
目前,政府财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现象。我国各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仍然把政府的首要职责定义为开辟财源和发展经济,公共服务被其视作第二或第三位职责。很多地方性政府把资金多用于筹划和投资具有竞争性的项目,真正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只占少数甚至不足,存在着一定缺口,这种情况在基层财政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政府与人民的矛盾也越尖锐。
(二)税收的立法、执法、信用存在缺失现象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具体见下表2-1。
(三)转移支付欠缺规范
当前,在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中,转移支付尚不规范,资金使用率较低,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通常,转移支付包括三大类,即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我国转移支付欠缺规范的表现主要在两个地方,见下表2-2。
(四)预算体制及其监督机制有待深化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覆盖范围相对较小,资金挪用的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此外,目前我国也缺乏中长期预算和周期性质的年度预算。如此一来,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进度难以协调和适应。同时,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并没有完全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预算审批、审核失去了原有意义。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几点建议
在这部分中,笔者细分为三个具体的方面,即财政方面;税收方面;具体税种方面。以这三方面为基础,分别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关于财政方面的建议
1、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见表3-1。
2、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功能
政府采购,是指我国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用财政资金依法采购符合规定或者采购限额标准的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发挥政府采购,不仅能贯彻国家政策方针,还有助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功能,实行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具体而言,对集中部分,可以设立政府采购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进行组织运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一定的采购规模,而且还能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促成政府采购市场的形成;对其中的分散部分,则可以由各个支出单位在遵循相关政府采购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进行。
(二)关于税收方面的建议
1、调整相关税制结构目前我国现行税法中,只有《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条款中体现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这虽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相符合,但是与我国的税制结构却有着不吻合之处。我国当前税法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因此,调整相关税制结构,尤其是要抓紧制定增值税为首的流转税制迫在眉睫。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要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遵循适度原则的基础上,不超过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承受能力。
2、将税收政策进一步提升到立法的高度对此,可以由专门部门进行负责,把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整理和归集。其中,对已经由实践证明的相对成熟的规章、条例、通知等文件,可以通过相关程序使之进一步上升到立法的高度,以提升税收政策的执法效力。
3、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的监管机制具体而言,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税收政策的监管机制以提高税收政策的服务水平。可以加强税务机关部门的内部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问题落实到具体人员,从而建立完善有效的税务机关内部协调监督制约机制。
(三)关于具体税种的建议
1、关于增值税
目前我国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其中收入型增值税由于计算方法困难而较少采用。因此,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的主要类型。而生产型增值税由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容易造成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因此,笔者建议应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以减少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更新改造。
2、关于所得税
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此处分别而论。关于企业所得税,可以在原有税制的基础上,加大对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比如可以考虑对独立的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对其所得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关于个人所得税,可以对费用扣除政策进行进一步完善。比如,可以扩大扣除的范围;对高技术企业的服务收入和转让收入提高扣除比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财税行业逐渐被迭代,智能财税成为市场新宠逐渐渗入企业财税各个领域。从开票、验票、报销、支付、报税、审计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智能财税服务公司慧财税宣布已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两轮融资总额为2000万元,投资方包括财税业内人士、传统软件商、智能机器人业内人士及慧财税团队成员。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完善及城市布点。慧财税隶属于中海汇银集团,于2017年2月成立并正式运营,现已布局八个城市直营点,初步实现了盈亏平衡、收支盈利。在行业深耕20多年,对行业的深刻了解使得慧财税发展很快,如今已实现五个一”核心竞争力:一键开票、一键审批、一键支付、一键记账、一键报税。对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夏子国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就是识别和判断,我们现在主要是用在语音录入、发票识别及用户画像方面。对于区块链技术一直保持关注也有所布局,现在慧财税已经实现了两个替代:替代出纳和会计”,未来实现第三个替代:替代审计”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屋面防水工程;卷材防水;质量控制要点
近年来,众多的屋面防水工程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业主满意度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屋盖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人民生产活动和生活的正常进行。目前市场上推广了许多新型屋面防水材料,但是传统的卷材防水仍然占有很大的使用比例,本文对如何对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剖析。
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
1.1 技术准备
1.1.1 图纸审核控制要点
屋面工程施工前,应组织有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会审屋面工程图纸,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了解屋面防水设计的内容,审核包括防水等级和设防等防水相关要求,是否与屋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相冲突。对设计中出现的遗漏、差错或不明确的内容,要以书面形式向设计院提出,并要求书面回复。
1.1.2 施工方案控制要点
施工单位应编制完善的屋面卷材防水施工方案,内容包括不同部位的防水施工方法、工艺及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对重点和关键部位应有可行的防水施工技术措施及质量保证措施,有防渗漏质量通病的措施和应急预案等。业主、监理审查意见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按要求修改和调整屋面卷材防水专项施工方案,并要求施工单位修改后重新上报方案。
1.2 人员准备
人员准备主要体现在施工队伍的质量控制上,屋面工程的防水必须由专业防水队伍和持有上岗证的防水工人施工,不得由没有资质等级的单位承包,严禁无上岗证的防水工人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在确定施工队伍前业主、监理、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进行认真考察、严格审查,主要审查其资质、业绩、主要作业人员的上岗证持证情况。
1.3 现场准备
1.3.1 材料质量的控制
防水材料进场前,监理、施工单位材料人员要认真审查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并记录生产日期、批号、规格、名称,确保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产品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使用证书,认证资料齐全。防水材料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取样复检,在监理单位见证员见证下,由施工单位取样员在现场抽样,共同送到具有国家认可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经复试合格,提交复试报告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合格材料一经发现即刻全部退场。
1.3.2 防水卷材施工程序的控制
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的三检制度,做好施工记录向监理单位报验,监理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做好每步工序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
卷材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层处理砂浆找平层喷涂界面处理剂节点增强处理放线定位试铺铺贴卷材收口处理节点密封清理检查保护层施工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 施工环境要求
为保证施工操作及卷材铺贴的质量,高聚物改性沥青及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宜在负温下施工,冷粘法不低于5℃;热熔法和热风焊接法铺贴卷材可在-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这种卷材耐低温,在负温下不易被冻坏。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不宜露天作业,否则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2 屋面找平层的要求
找平层是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要坚实,不得有突出的尖角和凹坑或表面起砂起皮现象,当用2米长的直尺检查时,直尺与找平层表面的空隙不得超过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每米长度内不得超过一处。找平层相邻表面构成的转角处,要做成圆弧或钝角。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2.3 基层处理剂的要求
【关键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制造业企业; 财务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实行的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征税方式存在着重复征税的情况。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不能抵扣,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企业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也不能抵扣,增加了企业税负,对企业的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将随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得到改变。
根据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1月16日印发的《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的精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于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取得经验后将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
这次改革不但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对制造业也是一大利好。
由于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与运输企业、技术企业、文化企业、物流企业、咨询服务企业以及租赁企业等存在着蛛网般的关系,它们之间业务往来频繁,经济利益关系层层相扣。制造业企业购买材料和销售产品需要运输企业帮助运输;开发新产品需要科技企业的合作、帮助或者向科技企业购买专利和技术;产品宣传需要广告企业设计广告和广告;在法律方面需要向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如果生产能力不足还可能向租赁公司租赁设备;另外,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可能还需要资产评估服务、财务指导服务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接受这些运输企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是需要付费纳税的。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前,名义上是运输企业、服务企业在向国家缴纳营业税,实质上它们所缴纳的营业税却是由它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企业承担的,因为营业税是价内税,被包含在服务收费之中了。而包含在服务收费之中的营业税是与服务费一起计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之中的。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服务费和增值税已经分开,增值税是价外税,可以在计算制造业企业的应交增值税时用销项税额抵扣,不再计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因此,这次税改必将给制造业企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制造业企业财务产生利好影响。
以下笔者将尝试分析这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下面以一家一般纳税人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比较。
假设该企业全年租赁生产设备支付租赁费100万元,购买材料运输费为30万元,销售产品运输费为20万元,产品广告费为50万元,研发和技术服务费100万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后的会计分录和相关分析如下: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
分录1:
借:制造费用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分录2:
借:原材料 27.9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万元
分录3:
借:销售费用 18.6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万元
分录4:
借:销售费用 50万元
贷:银行存款 50万元
分录5:
借:管理费用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假设该企业全年应缴的销项税额为340万元,除运输费以外的其他进项税额为270万元。则:
分录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66.5万元
贷:银行存款66.5万元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
分录1:
借:制造费用 85.47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3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分录2:
借:原材料 27.03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97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万元
分录3:
借:销售费用 18.02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98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万元
分录4:
借:销售费用 47.17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83万元
贷:银行存款 50万元
分录5:
借:管理费用 94.34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66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分录6: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42.03万元
贷:银行存款 42.03万元。
如此,则税改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如表1。
由表1分析可知: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货币资金少支出24.47万元,从而使货币资金增加24.47万元,存货减少了15.40万元,导致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增加9.07万元。少支出的货币资金24.47万元就是少缴纳的增值税24.47万元。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负债没有变化。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净资产增加了9.07万元,是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税金被分开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而形成的未分配利润增加数(未考虑所得税因素)。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利润表项目的影响
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直接相关的利润表项目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使得包含在服务收费中的税金被分离出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用于抵扣,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相应减少,利润总额增加。尽管会造成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从而引起应纳所得税增加,但是最终还是引起净利润增加。
仍然以上例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比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利润表项目的影响如表2。
由表2分析可知: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65.19+94.34)-(68.6+100)=9.07(万元)
利润总额增加:(-159.53)-(-168.6)=9.07(万元)
所得税增加:(-39.88)-(-42.15)=2.27(万元)
净利润增加:(-119.65)-(-126.45)=6.80(万元)
至此,如果考虑所得税因素,则税改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如表3。
由表3分析可知: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货币资金少支出22.20万元,从而使货币资金增加22.20万元,存货减少了15.40万元,导致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增加6.80万元;少支出的货币资金22.20万元就是少缴纳的增值税24.47万元和多支付的所得税2.27万元的差额。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负债没有变化。
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净资产增加了6.80万元,使原来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税金被分开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减少而形成的利润总额的增加数和多缴纳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费用增加数2.27万元的差额。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业企业接受应税服务的税金可以抵扣,使缴纳的增值税减少,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尽管因为服务费中的税金被分离出来,使成本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应缴纳的所得税增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但是因为现金流出减少额大,现金流出增加额少,最终还是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续前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现金流出22.20万元,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22.20万元。
税改对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影响如表4。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对资产运营能力指标的影响
在作为分子的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于原进入存货等资产成本的税金不再作为存货等资产成本入账,存货等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作为分母的资产平均余额下降,为此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将上升,资产的运营效率将得到提高。
(二)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
主要从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指标上做分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作为分母的企业总资产总额和平均余额因为少了进入资产成本的税金而减少,而作为分子的企业息前利润却是增加的,因此总资产报酬率会提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作为分母的企业净资产因为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作为分子的净利润也增加,但是分母增加的比例小,因此,净资产报酬率也会提高。其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也会因为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加而得到提高。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
(三)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业企业税负降低,货币资金增加,流动负债减少,不管是现金比例、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还是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都将得到优化,企业偿债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可知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将产生正面利好影响。当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业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仅仅是本次税改对经济影响的微观反应。从宏观方面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刺激服务业投资,鼓励技术更新,促进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更紧密的业务合作,对整个社会经济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S].2011.
[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2011.
[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S].2011.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负;财务指标;企业利润
0 引言
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在2012年的1月要求上海作为要“营改增”的首个试点城市,此后“营改增”在上海正式启动,第二步就是在全国范围中选择一部分行业进行试点,在2013年的8月,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一部分现代服务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下一步工作则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营改增”。
1 “营改增”改革
现行的税制结构中,营业税和增税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2009年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生产型的消费税,就是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税款不能被抵扣,具有重复征税的特点。2009年1月,我国实行了增值税的改革,从而产生了消费型增值税,准确的说就是没有完全消费型增值税。由于只有一部分的固定资产可以拿来抵扣,而且当前税法中也有几类项目不能抵扣的规定。这次“营增改”试点增值税税率从原先的13%、17%的税率提高了11%与6%的两次低税率。“营增改”的推出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影响,也对税收负担与财务指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
2 “营增改”对企业税负带来的影响
“营增改”对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税负降低很难进行统计的确定,因为各个单位的自身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分类来逐一分析。纳税人可分成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一般纳税人。
(一)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计征货物销售增值税为3%,营业税计征文化服务业的营业税为5%。这次“营增改”试点中的增值税的税率在不具有纳税人条件中的小规模的纳税人可以按照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运行了“营增改”后,试点的企业中有将近7成的小规模纳税人从原先的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变成了3%缴纳增值税,其税负下降了40%。综上所述,“营增改”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是一件好消息,可以有效的减少税负,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二)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还可分为制造型企业、服务性企业以及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在进项税额中可以抵扣,从而就拉开了制造型企业、服务性企业以及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的差异。服务性企业的人力资源于企业资本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人力资源在服务型的企业中占据的最高的比重,属于“第一资源“。除了服务收入之外,服务型企业就没有了其他的收入来源,也没有其他收入生产成本,就不能引起其他收入导进的增值税发票。所以,这次服务型企业因为”营改增“导致税务增加。制造型企业与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营改增”是个有利信息。制造型企业与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原先就有着进项税额,运行“营改增”后,制造型企业与服务制造型企业每个月产生的进项税额能够抵扣增值税额,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税负。
3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我们假设一个月的应税服务收入为10万元,其他费用成本为5万元。假设该企业为小规模的纳税人,按照营业税计征,按照营业税计征,营业收入为100000万元,营业税金为5000元,费用为50000元,那么利润总额为45000。“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计征,营业收入为97087.38万元,营业税金为0,费用为50000元,利润总额为47087.38。由此可以看出,实行“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表面上营业收入相比“营改增”之前减少了2912.62,但是利润总额相比“营改增”之前却提高了2087,38元。这说明,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营改增”是一件好事,利润总额相比“营改增”之前有所增加。
我们假设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没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其营业收入为100000万元,营业税金为5000元,费用为50000元,那么利润总额为45000。实行“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计征,营业收入为94339.62万元,营业税金为10000元,费用为0,利润总额减去了660.38。所以,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营改增”之前减少了5660.38元,企业的利润总额相比“营改增”之前降低了660.38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或者进项税额较少的一般纳税人来说,“营改增”后的利润相比之前有所减少,所以对于服务型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购买固定资源的方式提高进项税额。
我们假设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为4万元。“营改增”之前按照营业税计征,营业收入为100000元,营业税金为5000元,费用为50000元,进项税额为0,那么利润总额为45000。“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计征,营业收入为94339.62,营业税金为0,费用为50000,进项税额为2264.15,利润总额为46603.77。由此可见,实行“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的收入相比“营改增”之前减少了5660.38元。但是利润总额相比之前却提高了1603.77元。如果增值税税率按照17%计算,进项税额更多,其利润总额增加的就越多。所以,实行“营改增”后,当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较多时,实行“营改增”则比较有利。
当前,还是“营改增”试点阶段,会有部分企业出现税负没有减少却增加的现象。怎样使企业的税负真正意义的上减少,还需要税务、财政以及企业等方面的不断探讨和研究。
4 结语
单独从减轻税负的方面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略显不够,还要对“营改增”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进行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最为有利。我国经济的稳定增加一定要以调结构为基础,实行“营改增”可以给调结构创造条件,推进“营改增”的实施,可以促进规模较小的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丽萍.“营改增”政策试点的市场初步评估[J].科学发展,2012(5).
关键词:税制转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税制转型加速推进,特别是在营改增政策全面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对营改增政策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能够从“降本增效”的角度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但仍然有一些小微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税制转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适应税制转型,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引起小微企业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小微企业要着眼于解决税制转型背景下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推动财务管理上新台阶。
一、税制转型背景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乏针对性在营改增背景下,一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一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在落实营改增政策方面不够到位。比如有的小微企业税收筹划意识不强,由于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有限,还没有将税收筹划纳入到内部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没有深刻认识到营改增政策的重要影响,导致税收筹划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无法利用营改增政策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缺乏融合性税制转型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影响,要求小微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融合性建设,但目前一些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融合性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比如有的小微企业不注重将落实营改增政策纳入到业务工作当中,尽管财务部门具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却没有将其融入到“业财融合”体系当中,直接导致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拓展性不强,税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三)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微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强化系统性建设,努力提升财务管理合力,但目前一些小微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比如有的小微企业由于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筹划体系,不注重对营改增政策的落实,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税收筹划风险,甚至由于偷税、漏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约;再比如有的小微企业不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会计的应用相对比较薄弱等等。
(四)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在税制转型的大背景下,要求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营改增政策,进而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一些小微企业不注重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具体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在财务管理流程方面也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有的小微企业不注重将营改增政策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比如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比较薄弱,“抵扣”工作做的不够到位,进而导致小微企业税务管理缺乏有效性。
(五)财务管理缺乏效能性要想做好税制改革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切实加大财务管理效能建设,但很多小微企业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有的小微企业则不注重借助外部力量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在利用“第三方机构”开展税收筹划方面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同时一些小微企业也没有树立“一般纳税人”理念,不适应营改增政策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有的小微企业则不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等等,需要引起小微企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
二、税制转型背景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财务管理针对性要小微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把落实营改增政策上升到战略层面,切实加大营改增政策的研究力度,并且要对自身财务管理特别是税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思维,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法,不断增强税收筹划意识。比如应当进一步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为更有效的开展税收筹划创造条件;再比如还应当切实加大对“进项抵扣”的研究力度,努力使“进项抵扣”更加科学等等。
(二)突出财务管理融合性小微企业应当更加高度重视“业财融合”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落实营改增政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战略层面,积极探索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的实现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比如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融合性和渗透性,进而为小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财务管理系统性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要想更好的落实营改增政策,要求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系统性建设,努力使财务管理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要结合落实营改增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规模相对较大的小微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税收筹划工作的组织、协调、落实、审核、监督等诸多工作,努力使税收筹划更具有规范化。要大力加强“财力管理协调机制”建设,通过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使小微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并加大对营改增政策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
(四)促进财务管理规范性小微企业在落实营改增政策的过程中,要把推动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努力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要大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结合落实营改增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着眼于更有效的落实营改增政策,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制度,并明确相关工作流程。要切实加大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力度,对于有效执行制度、推动税收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降低企业成本的给予奖励,反之给予惩处等等。
(五)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性小微企业要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能作为落实营改增政策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对税制转型的研究和探索力度,特别是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推动财务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比如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并根据税收筹划额度确定酬金。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微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当中,特别是根据营改增政策以及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设计专门的税收筹划软件,并建立相应的税收筹划平台,进一步提高税收筹划工作效率,以及促进税收筹划规范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