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分级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风险分级方法

第1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关键词】不安全事件 空管 风险管理

对于任何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安全是其永恒的主题。空管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可以说,空管的安全现状对整个航空系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1.空管的相关概念

空管全称是空中交通管制,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和检测飞机的飞行过程,保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飞机能够按照预定好的路线飞行,并到达指定位置。

空管的管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雷达管制。雷达管制就是雷达管制员通过雷达所显示的信息,来了解本管制区域内所有航空器的位置及状况。这种管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航空器彼此间的间隔,并且能够使管制人员在指挥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因而整体上提高了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使航空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工作。另外一种管制方法就是程序管制。程序管制不像雷达管制那样,需要精密的雷达监控设备,程序管制只需要地空通话的设备。这种管制方法就是通过通话设备,管制员了解飞行员所在位置及各航空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了解空中交通状况以及变化的趋势,并向飞机放行许可,进而指挥空中交通。程序管制这种方法也可在雷达失去相应效应时候使用,以便在雷达出现故障过程中依然能够指挥空中交通。

2.我国空管风险因素及现状

2.1空管风险因素

空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因素:人为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恶劣环境因素及设备因素。如图:

2.2我国空管管理现状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状况。首先,我国未建立风险管理理念体系。这导致空管风向管理过程中很难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及方法处理不安全事件。其次,我国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导致运行机制落后,监督机制不完善。然后,风险管理责任体系缺失,问责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全员责任体系很难到位。最后,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以及对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对我国目前空管风险管理现状的建议措施

空管管理涉及到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以及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状况,所以必须对空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保障航空器的正常运行。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员工对空管风险管理的整体认识,使其意识到空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空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选用上,要注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员工要严厉惩罚,给以教训并能够让其他人员引以为戒。同时,空管管理是一门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的门类,空管管理人员要定期更新设备及技术知识,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宣传教育,确保管制员的整体素质。

3.2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及制度

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有关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导致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依照有效、正确的规范进行,使得各个管理系统整体处于一个各自分离,不成系统的状态。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例如从实际出发原则、精确原则等,使得管制员的工作的时候能够依照有关原则进行。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各项内容依规范条文的形式展现与众人面前,提升其强制性。这样就能够使整个空管风险管理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形成一套机制,保障空管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

3.3建立相关责任体系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中并无有明确的责任体系,这就导致一些人心里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实行分工负责制,就是每个人在各自领域管理各自事项,哪一环节出现问题,主管人员就可以就其相关部门进行惩罚。这样在员工心里就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起事来就能够有重点、有主次。

还应该制定相关的风险等级表,对于处于何种等级下的责任实行相应等级的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3.4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针对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有关人员可以查询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引用,使之变成符合我国现实的管理方法。主管人员可以要求员工定期出国考察学习,并为其出国考察学习提供相应的条件。这样员工个人提高了知识能力,同时也能给我国相关管理方面带来优秀的管理经验。

4.结语

空管作为航空器能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虽然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使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的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世明.浅谈风险管理在空管指挥工作中的应用[J].华章,2011,17(24):97—98

第2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第3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公司所属各部室、队组:

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本矿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等有关规定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安全分级管控专项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使参与辨识评估的人员掌握科学评价安全风险的方法,提高日常安全风险意识,为做好安全基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每位岗位工熟记、理解所在岗位存在的风险,力争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实用管用的培训效果,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培训对象

公司各部室、队组人员。

三、培训主要内容

(一)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知识;

(二)双控机制对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特点;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条文解读;

(五)2019年度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及落实情况。

四、时间安排

2019年4月2日开始培训,每周二至周四利用下午培训两个队组或部室,先从队组开始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如下:

通风队、瓦斯队:2019年4月2日;机电队:2019年4月3日;

运输队:2019年4月4日;综采队:2019年4月9日;

综掘队:2019年4月11日

探水队:2019年4月12日;

调度室:2019年4月16日;技术部:2019年4月17日;

信息部:2019年4月18日;通风区:2019年4月23日;

地测部:2019年4月24日;机电部:2019年4月25日。

五、培训人员

由安监**分别对各部室、队组进行培训。

六、培训地点

各部室、队组办公室。

七、培训要求

(一)各部室、区队负责人统筹安排,在不影响生产实际的情况下,要求职工全部参加培训。

(二)所有培训人员积极按时学习,认真听讲做好记录,对于不遵守培训纪律的行为,按照公司培训考核相关制度执行。

第4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在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过程中,目前大都采用的主要是以检查表法为主,结合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类,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无法对目前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做出精确的评估。国内的相关研究将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估法,日本的六阶段风险评估法等国外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减少评估的主观性,使评价准确度提高,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和安全评价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这些理论或多或少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操作性不强。

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结合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和劳动定员的调查,评价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的情况。我国相关学者在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美国职业接触的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工作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公式: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其中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作业条件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等式右边各项划分标准见表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大小划分为5级,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企业现场职业危害风险级别以风险指数最高的为准。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

风险抵消因素是通过防护设施、管理手段等减轻危害的因素,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结合国内相关学者在广州市制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初步拟定为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监督检测和健康监护4类共18项,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确定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权重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进行分级,以0.6、0.7、0.8和0.9为界将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划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见表3。

职业病危害现状风险综合评估

以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固有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横坐标,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纵坐标,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建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级综合判断表,见表4。表中A代表轻微危害;B代表一般危害;C代表较严重危害;D代表严重危害。

结语

第5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设 安全风险 识别 评估 分级控制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产生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超前防范,结合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事先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会化险为夷,确保安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因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作和工序繁多、存在近电作业等特点,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风险,国网公司于2011年提出了对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实施施工安全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以实现对基建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1 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

根据国网公司对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别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固有风险,指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典型的固有风险有人身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坍塌、电网事故、交通事故等。

第二类是动态风险,是指在作业时特定情况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以固有风险为基础,结合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实际情况,实施的修正计算。动态风险是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最终依据。

2 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2.1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国网公司将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2.2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

2.2.1固有安全风险评估

固有安全风险值受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发生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三个因素的影响,国网公司建立了《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并在清册中明确了各种情况下固有安全风险的数值和等级。

固有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

2、施工项目部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从《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的《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3、施工项目部筛选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经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后。

2.2.2动态安全风险评估

国网公司在动态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了维度和动态调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

维度即影响动态风险的六方面因素,即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根据这六方面因素的执行情况确定对应的风险值。

动态调整系数K为六个维度对应风险值的平均值。

动态风险的评估过程如下:

1、在分项工程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按照《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计算出各工序作业风险动态修正系数K,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中固有风险值D1进行修正,得出动态风险值D2,D2=D1/K。

2、依据动态风险值D2,查阅《施工安全风险值D与风险等级关系表》,确认实际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

3、实际作业时再次确认六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取值情形与作业实际情形是否一致。当出现情形变化时,重新计算动态风险值及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

2.3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分级管理

建管、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年度策划、月度评估、周预警、日报告”要求,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实施分级评估管理,即省公司将重大风险纳入年度安全管理策划、业主项目部组织月度安全风险评估、施工项目部填写周安全风险预警清单、业主项目部实施重大风险日报告。

3 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3.1 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

动态风险等级是确定决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要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考虑降低风险等级,以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由于动态修正系数K受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实际情况影响,因此对维度进行控制是降低风险级别的有效措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方法加以控制:

1、合理安排有关作业人员

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有多次工作经验、业务技能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较好的人员实施,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用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

2、使用合适且合格的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建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施工机械管理人员,落实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准入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重要吊装、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施工队(班组)安全工器具应定期试验、送检。

3、加强设备材料进场管理

要严把工程设备和材料进场关,统一配送的设备材料必须进行到货验收,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检,业主单位应组织抽检,确保不让不合格的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环节。

4、精心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施工项目部应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等安全策划文件并报审实施;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重要临时措施、工序、特殊作业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审批后进行专项交底,部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较大的项目还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

5、合理选择施工环境

一是要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因为抢进度而降低施工标准;二是要尽量形成开阔的施工作业面,以便于施工,对于复杂环境要保证隔离措施的完善;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施工,少数恶劣天气下不进行高风险施工;四是要在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设施标准化,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

6、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业主和监理、施工企业均应建立安全管理、安全保证和监督体系,并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到位,项目现场均应配置安全员,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前班后会等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缺陷及时闭环整改。

3.2 施工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

3.2.1 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

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

1、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复核各工序动态因素风险值,仍属二级风险的,按照常态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施工。

2、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及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

3、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经动态因素调整后,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3.2.2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1、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2、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电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B》,制定“电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同时,根据分级管控要求,各级管控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检查、会签作业票。

3、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中某些维度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

4、采取措施后仍然出现五级风险作业工序时,施工项目部必须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省公司基建部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4 结束语

对电网工程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是降低基建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工程施工安全可控、在控、能控的重要举措,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电网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的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工程现场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Z]. 北京: 国家电网公司, 2011.

第6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三)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推进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总结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实施方案,确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供支撑,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落实应急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第7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关键词:轨道车辆 在线故障诊断产品 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殊性,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价,不但可以掌握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点和不足,还能根据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缺陷更换产品型号并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所以,为了提高风险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应结合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性,用动态分级法的方式,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分级,并对轨道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以提高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应用效果。

一、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分级

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种类较多,每一种在线故障诊断产品所存在的风险是不同的,并且在具体应用中,会随着轨道车辆的故障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动态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为了全面了解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情况,应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动态分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代表性风险

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作为重要的安全保障产品,对轨道车辆的故障诊断有突出的优势。基于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了解,在线故障诊断产品所存在的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合理选择并掌握其代表性风险,才能进行有效的动态分级[1]。因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将产品缺陷作为代表性风险。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在设计和生产中,产品的内在缺陷是影响产品应用效果的关键,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应用非常不利。所以,应将产品的缺陷作为代表性风险。

其次,将产品的潜在风险作为代表性风险。考虑到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殊性,如果产品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将会影响产品的应用效果,进而对轨道车辆的正常运行造成危害。因此,应将产品的潜在风险作为代表性风险。

再次,将产品的先天不足作为代表性风险。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受到设计思路和生产条件的影响,会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这些不足之处会给后续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将此作为代表性风险进行处理。

(二)绘制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分级曲线图

为了有效体现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等级,需要根据典型风险以及风险的动态特征绘制分级曲线图,在曲线图中充分体现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特征和分级数量,为给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2]。具体如下:

首先,根据代表性风险划分风险等级。为了达到对风险等级有效划分的目的,在具体的风险等级划分中,应在代表性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可以采取分级细化的方式,提高分级效果。

其次,将风险等级细化,做到风险等级合理分类。从目前已经掌握的动态分级方式来看,只有将风险等级细化,并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对应的分类,才能提高风险等级的划分合理性,满足风险等级的控制需要。

再次,绘制风险分级曲线图,掌握风险动态特征。根据风险等级的层级以及风险指标的参数,绘制相应的风险分级曲线图,对风险动态特征进行概括,达到动态控制风险的目的[3]。

(三)建立指标体系做好风险分级

绘制完风险分级曲线图之后,应根据动态分级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做到对风险的有效分级,提高风险分级控制效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将风险控制指标与风险等级相对应。为了做好动态分析,在分级曲线图绘制完成之后,应将风险控制指标与风险等级相对应,根据风险控制的实际需要,按照风险等级的对应要求,合理优化风险控制指标,提高风险指标的适用性。

其次,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细化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指标体系对风险控制的指导,应按照风险等级划分细化指标体系,提高指标体系的指导作用,保证指标体系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指导和帮助[4]。

最后,提高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按照风险等级划分要求,以及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应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需要,提高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使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风险等级及风险内容的对应,提高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

三、对轨道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分类

在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进行风险评价过程中,掌握轨道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对故障进行合理分类是提高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风险评价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满足动态分析的必要手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轨道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类

轨道车辆的故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元部件故障、传感器故障以及执行器故障。这三大机构是轨道车辆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轨道车辆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在线故障诊断产品所针对的对象,也主要是轨道车辆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在这一点上,二者的相似度较强[5]。

根据轨道车辆的运行需要,在轨道车辆的运行中,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主要是对轨道车辆的所有运行机构和元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出哪些元器件存在故障,将会第一时间报错,为设备修理人员提供检修意见参考。也正是基于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这一特点,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检测精度和诊断科学性要求较高,如果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不能在这些产品属性上满足要求,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将难以满足轨道车辆的实际需要。

(二)将轨道车辆故障与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结合在一起

在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与轨道车辆故障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风险的有效评估,提高风险评价质量。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在充分分析轨道车辆常见故障的基础上,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与轨道车辆故障相结合,使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及其潜在风险能够得到充分的显现,并重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对轨道车辆故障的影响,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作为服务轨道车辆故障的重要手段。

所以,对于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的理解,应建立在轨道车辆故障的基础上,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评估价值,便于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使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性能够全面的展示出来,保证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评价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风险评价的整体质量。

(三)合理考虑轨道车辆故障以及故障诊断产品存在的风险

在了解了轨道车辆存在的故障之后,我们应掌握轨道车辆故障的特征,并按照轨道车辆故障的爆发点和存在部位,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在线故障产品风险的评价质量,更好的满足风险评价需要。

基于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了解,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与轨道车辆的故障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功能就是为轨道车辆的故障而研发的,其针对性较强,指向性也比较强。在此基础上,只有合理考虑轨道车辆故障以及故障诊断产品存在的风险,才能做好风险评价工作。

同时,基于动态分级法的要求,在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进行风险评价中,应重视产品风险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轨道车辆故障变化而产生的,其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波动,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使用风险都产生了具体的影响。因此,运用动态分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能够掌握风险波动情况,对提高在线故障诊断产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四、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动态分级之后,应根据轨道车辆的运行实际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除了进行常规评价之外,还要重视潜在风险以及动态风险的评价,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轨道车辆的运行特征,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

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故障检测机构对轨道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整体安全性进行检测,基于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作用,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有效性对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一旦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存在潜在风险而未得到有效评价,将会对轨道车辆的运行和故障检修带来较大障碍[6]。

因此,应根据轨道车辆的运行特征,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在具体的风险评价中,应设定不同的风险评价指标,采取一一对应的方式提高风险评价质量,使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潜在风险能够得到全面展示,提高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评价效果,保证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潜在风险能够全面显现出来,提高潜在风险的评价实效,更好的为轨道车辆运行服务。

(二)按照轨道车辆的安全指标,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价

结合当前对轨道车辆运行过程的了解,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安全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而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轨道车辆运行的检测,保证轨道车辆能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运行质量。

在这一前提下,在线故障诊断产品所存在的风险对轨道车辆的影响就比较具体了。同时,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各个部件的潜在故障会随着运行时间、运行状态发生动态变化,即所谓的故障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故障诊断产品只有具有较强的动态分析能力,才能提高故障检测效果。同时,动态变化过程也导致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发生动态变化,在具体的风险评价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价成为了提高风险评价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结合轨道车辆的运行实际,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评价

基于对轨道车辆运行实际以及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特点及风险的了解,在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在线故障诊断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保障轨道车辆安全有效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考虑到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整体风险及其风险对轨道车辆的现实影响,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风险评价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风险评价中,应根据风险的划分种类、风险的等级风险的实际内容选择风险评价手段,为了提高风险评价效果,还要重视风险的动态特征,实现对风险的动态分析,保证风险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评价的整体效果。因此,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评价,保证其评价的全面性和动态特征,是提高风险评价整体效果的关键。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价,不但可以掌握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点和不足,还能根据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缺陷更换产品型号并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所以,为了提高风险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应结合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特性,用动态分级法的方式,对轨道车辆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分级,并对轨道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对在线故障诊断产品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乳燕.地铁车辆牵引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吉林长春:[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 张筱婧.高速动车组自动门控制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4.

[3] 高伟.智慧门系统的智能监控设计与开发[D].江苏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 蒋瑜,陈循,杨雪.智能故障诊断研究与发展[J].兵工自动化,2015(2).

第8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建议

对于当下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来说,工厂在生产时所用到的原料大多以易燃易爆有为主,并且在进行相关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的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再加上这些化学制品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在生产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导致爆炸或者泄露等危险事故,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对各种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并且做好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是保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1.风险辨识的含义

所谓的风险辨识,说到底其实也是对危险发生的源头进行一个分析与判断,对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危险发生的每一个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叫做风险辨识。(1)风险辨识的范围。一般来说,按照目前化工厂发生事故的分类来看,根据分工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职位不同,因此在进行风险辨识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施工人员的职责不同、工作所处的环境不同、相关机器设备的功能不同以及对周边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进行相应的模块划分。同时还根据这些模块,进行相应的细分,以此可以将风险的诱发因素从源头上解决。(2)常用的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通过对当下的一些化工厂的研究来看,一般遵守《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或《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将相应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同时在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的过程当中,还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同时还要考虑到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危险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辨识。因此常用的危险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工业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对于当下的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应该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因此在日常的化工产品生产以及机器维护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进行危险诱发因素的辨识。

2.风险评估与风险分级管控概念

(1)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当下化工厂进行风险评估的现状来看,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和风险矩阵评价方法。(2)风险的分类及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企业,根据对企业进行化工生产时风险的评估结果,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安全风险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详细列表和清单。在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的时候,风险越大,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化工企业主要风险

(1)化学产品生产原材料。对于任何一家化工企业来说,关于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化工原料的使用。化工原材料由于自身不稳定的特性,在运输或者使用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导致原料泄露,其中原材料有很高的腐蚀性与有毒性,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经济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2)化学产品生产环境及机器设备。化工厂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会根据材料彼此之间的化学性与物理性进行组合,因此对操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避免生产环境危险程度较高。由于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因此对于长期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机器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更换。如果机器设备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者没有达到化工厂进行生产的最低要求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导致相关材料泄露,加快对机器的腐蚀程度,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3)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从当下的一些化工事故当中也可以了解到,有很多化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与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这也是导致一些化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一些化工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生产制度,但是通过相关调查后发现,有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员缺乏对相关生产制度的重视,这就导致生产制度发挥不了原本的作用,导致一些员工我行我素,大大增加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4.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关于员工的素质与专业能力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对线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化工生产安全性的认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能够极大增加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进一步认识,规范自己的工作操作流程,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2)对生产的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进行化工产品生产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也是危险发生最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优化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程度,例如,同各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强对线管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处在合理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本着质量与安全的双重标准,可以选择危险性更低的原材料,这样可以极大降低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同时在进行制作工艺的选择上,要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3)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化工企业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管理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规定,运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对设备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个良好的排查。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生产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保存,在机器发生故障需要进行购买新的设备的时候,需要核对相关数据信息是否符合生产要求,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在企业当中,设立轮值制度。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每日对机器运行的状况进行记录与检查,同时对机器的维修情况作出相应的记录,这样可以保证当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记录,将责任具体到人,这样做可以极大提高相关检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信心。同时在日常的化学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定时的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情况,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这些措施都需要具有专业的管理人士来进行担任,只有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5.化工企业隐患排查管理策略

(1)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建立一套系统而又完善的的隐患排查制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支撑。通过这项隐患排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当下绝大多数化工企业来说,要想建立一套完善而又系统的隐患排查制度,就必须从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设备这三方面来进行隐患排查。作为化工企业的检查人员,更要树立起安全这根紧绳,在进行机器设备检查的过程当中,要不定时对相关的机器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做好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生产出来的化学产品往往能反映出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质检,通过产品的质量,分析出产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制作工艺进行检查,说到底就是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对制作流程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违规操作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通过这种方式,来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一个重要的保证。(2)构建隐患排查档案。当结束相关的隐患排查工作的流程之后,作为相关的检查人员需要对相关的信息做好记录,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档处理,这样做可以为未来发生相类似的情况提供有力的依据。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隐患排查档案,进一步降低在进行相关化学产品过程当中存在的风险,在平常的隐患排查过程当中,做好相关档案的记录工作,对在检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当解决问题之后,将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并加以保存,为相关的问题提供参考价值。(3)建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建立起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通常会根据工作情况、日常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一个百分比式的评价,设立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每个员工所对应的岗位以及自己工作能力的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对那些不达标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以降低安全风险;对于评价较好的员工进行奖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般来说,化工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如果缺乏对风险级别的进一步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化工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同时通过加强风险等级辨识与隐患排查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典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2017,12(07):36-38.

[2]姚月华.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J].化工管理,2020(25):121-122.

[3]贾晓君.化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探讨[J].化工管理,2020(07):8-10.

第9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文

关键词:分级控制,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措施,个人防护设备

为什么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控制

1.法律和法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雇主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害或事故的发生。

危险控制措施主要使用在以下方面:

控制源头和控制中间路径通常被看作是工程控制措施。

一、什么是消除?

消除即将危险从工作场所移除 。消除是最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法,因为消除意味着风险已经不存在。消除也是被最优先选用的控制危险的方法,所以在进行危险控制时,尽可能选用消除危险的法。

二、什么是替代

替代,经常用于采用一种新的相对危险性较小的化学品或新的物质代替另外的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或物质。替代危险控制方法经常同消除危险控制方法一起使用,替代的本质是,将高危险的物质从工作场所消除。替代的最终目的是采用新的物质或方法使危险性降低。

替代的示例如,使用水基型清洁剂代替有机溶剂,将减少溶剂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采用替代危险控制方法时,一定要确保采用的化学品或物质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并且要控制和监督新采用的替代物质,保证替代品的使用低于职业暴露接触值范围。

替代危险控制方法的其它示例是采用物质的不同状态使用。例如,干燥的粉末状态的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吸入危险,但是如果这种物质是以丸状或结晶状态使用,空气中将会存在较少的粉尘,人员暴露接触吸入的危险即降低。

三、工程控制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是指在工厂,设备或工艺设计时进行的在设计方面采取降低风险的方法。工程控制方法是最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方法。最基本的工程控制方法类型如下:

1.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包括改变作业活动或工艺,来降低风险。当采用工艺控制措施时,对采取的措施要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降低了风险。

2.围护和隔离

这种方法的目的主要是使化学品在“里面”,操作人员在“外面”.

围护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危险远离操作人员。围护设备通常情况下都是处于密闭状态的,只有在清洁和维修时,才能打开。

隔离是指在空间上使操作人员远离危险。常用的隔离措施,是指在设备或人员处设置围堰。

3.排风

排风是指通过“增加”或”移除”工作场所的空气,来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排风能有效地在危险物源头去除风险,在源头防止危险物进入到工作场所中,

现场排风是一种最有效的控制人员免于暴露在风险之中的方法,通常这种方法是在无法采用排除或替代时使用

四、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管理控制措施的应该用很多限制,因为管理控制措施本身不能真正地将风险去除或降低。管理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维持通常比较困难,所以说管理控制措施在降低风险接触方面不是非常可信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

1.工作规则工作规则是管理控制措施的一种。在大部分的工作场所,即使设计非常完美,工程控制措施使用得当,安全工程规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工作规则包括以下方面:

2.教育和培训

培训员工如何在工作中降低接触风险,是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程序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培训不但要必须包括如何安全地进行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必须包括让员工知道本职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同时,培训中还必须包括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和周围其它人员。

3.清洁管理

良好的清洁管理,会防止危险物质或有毒物质的积聚(如粉尘或其它污染物),或其它危险条件的产生。

4.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即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泄漏等,设备和物资的准备,人员的职责,应急预案的演练等。

五、个人防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