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

第1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县域金融;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7-0045-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7.10

一、县域金融监管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对县域金融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起步较晚,对县域金融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从各类文献中我们不难归纳出县域金融的具体特征、范围和功能等。

(一)县域金融内涵的界定、范围和功能

宏观意义上的县域金融由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在主体上,县域金融存在于城市与农村金融之间,既不属于城市金融,也不能简单概括为农村金融;“金融”与“县域经济”相结合,是建立在以行政县域划分为基础之上的[1-3]。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也逐渐超越了原有的县级领域,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体系仍无法去掉其行政区划的特色。因此,本文认为,以行政区划角度来研究“县域金融”更为准确。

我国县域金融中除了原有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四家正规金融组织之外,新生的村镇银行、额贷款公司实力有限,还没能在广大县域区域站稳脚跟[4]。然而,有许多学者持相反意见。近年来,伴随县域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在原有四类银行基础之上,以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新兴农村金融主体已改变了县域金融体系的原有格局,并逐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5]。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日益明显,新型合作金融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范下,也逐渐扩大了县域金融监管的范围。

县域作为工、农经济的交汇点,发挥农村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县域金融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县域金融的发展也没有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与我国县域金融监管不力是分不开的[6]。

(二)金融监管的内涵和目标

目前学界对县域金融监管的研究并没有农村金融中独立出来。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即为金融监管。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管旨在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实施的检查、督促以及日常管理,并以此维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交易的行为主体进行的各种限制,是政府进行的市场规制行为;还有人扩大了金融监管的界限,主张金融监管除了金融监管机构对单个、传统的金融机构或业务进行监管之外,还要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业务进行监管,以有效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7-8]。

金融监管的目标一般意义上在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具体意义上在于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县域金融监管的目标则定位于维护县域金融市场的稳定,保障县域金融市场安全,促进金融真正起到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保证县域经济主体的金融发展权,特别是处于金融权益保护末端的农民金融权益保护。

(三)其他相关理论

不完全信息理论。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金融市场上信息是完整的,则资金盈余者信任,资金投入后的预期效益,能够使双方达成共识,这就为投资者收回成本以及预期收益提供保障,这是理想状态下的运作模式。然而,实践表明,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市场,由此产生了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9]。为了防止各种风险的发生,只有通过引入政府监管这一准公共产品,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和安全。

不完全竞争理论。除了不完全信息之外,金融市场还普遍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现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决定其不完全适用自由竞争规则。对待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府按照法定标准设置了一定高度的门槛,金融监管机关对其进入条件进行审核,达不到相应标准的则不能成立金融机构。然而,金融市场还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各类金融主体在自由竞争过程中容易演变成为垄断,还会给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风险[10]。因此,只有引入金融监管机制,才能够防止这种风险的发生。

二、县域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县域监管主体体系不健全

作为县域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金融,由于一直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其监管主体不明确,这种主体上的缺位导致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管主要依赖于被监管者的自律,游离于监管之外,作为自身的监管主体并没有发挥自律的监管作用[11]。县域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主体供应不足,在监管主体不足的情况下应加强自律建设,“三驾马车”监管职能未充分实施,多元化监管依然存在[12]。我国金融监管主体分离不利于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风险控制主体缺位,使监管难以全面有效[13]。

针对我国县域金融监管主体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统一监管是各国进行金融监管的趋势,在我国县域展开统一金融监管模式试点,设立县域金融监管委员会,对县域金融进行统一监管。县域金融监管委员会作为县域金融监管的主体,主要职能在于保障县域金融市场秩序稳定,维护广大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发展权。

第2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一、安徽省县域经济现状

截至2013年,我国县一级别的行政区域共计2853个,县域人口91311万,占国内总人口的68.1%;县域经济对全国贡献率为51.04%。2015年,安徽省62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57.6亿元,同年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2005.6亿,县域经济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8.43%{1}。

从全国范围看,在2015年由中郡县研究所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比中,毗邻的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分别有三县、两县、两县上榜,而安徽仅肥西一县上榜,在中部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从安徽省内范围看,由安徽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检测评价平台数据整理得下图1,皖江城市带自2010年建立以来,县域经济增长速度长期领跑全省,安徽省内皖江一带县域发展指数普遍高于皖北皖西县市,存在明显的南北差距,少数安徽西北部县市的发展指数远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二、县域金融支持现状及存在问题

群县治则天下安,充裕的金融资本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县域金融支持体系是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乡镇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但近年县域金融机构与信贷增量双重紧缩,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稍显弱化。

(一)县域金融机构匮乏,物理网点过少

县域经济中金融供给来源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少数其他金融机构。

由于基础农业回报率低、回报期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投入总量不大,且撤并网点现象严重;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对粮食收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发放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款差悬殊,导致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由于其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在农贷支持方面无法一农支持三农。

除此之外,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几乎为零,致使中小民营企业难以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资本市场等方式直接融资,也无法通过保险公司分散风险,银行贷款或成唯一途径。

(二)县域信贷管理体制落后,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基层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各类审批手续繁冗;基层机构无权因地制宜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难以满足基层的多样化需求;信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越来越难以适应县域中小民营企业“急、频、小”的融资特点。现阶段农业个体、民营中小企业主要依赖于具有高利贷性质的民间融资机构,但政府对于民间借贷机构并无严格的准入机制以及有力的监督引导。

县域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仍有待改善。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浅薄,社会信用意识缺失,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不足。同时县域中小企业经济基础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缺少抵押担保物品,银行拓展业务缺少可依托的载体。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实现县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互为促进的局面,需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宏观层面上,国家通过税收、财政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放贷,适当增加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额度,并通过继续降息降准进一步发挥货币乘数的作用。此外,微观层面的县域范围亟需建立银政企联动合作机制,形成三位一体共商共建的良性局面,共同推进县域金融生态调节机制,推动企业在基层政府及县域金融机构支持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一)政府部门

1.优先考虑贡献较大机构。基层政府在行政许可方面应尽可能简化程序,降低相关手续办理费用,引导国有银行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域;在政策规划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较大的金融机构优先考虑,在相关市场准入、新金融业务申请等方面适当放宽标准。

2.规范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机构即所谓“地下钱庄”质量良莠不齐,基层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并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以构建良好的民间金融支持环境。此外,政府也应引导、鼓励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良性高效的资本借贷,将民间金融机构作为县域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重要补充部分,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多样化需求。

3.改善县域中介服务环境。政府应凝聚多方力量,努力完善县域经济金融支持体系,支持构建包括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及贷款担保机构等在内的各类中介机构,并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中介机构的民众认知度和市场公信力。

4.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现阶段县域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基层政府应牵头构建企业及个人征信系统,鼓励银行业与担保公司合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有针对性的担保制度,例如建立联户担保、农户共担风险的担保体系,形成金融联动合力机制。此外,基层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严厉遏制企业逃废债现象,改善地方信用环境,才能极大限度的鼓励县域小额信用贷款蓬勃发展。

(二)金融机构

1.调整基层信贷管理政策,开展金融业务及手段创新。各大国有银行应将贷款审批权、授信权适当地下放至基层,放宽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增加授信额度,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加强自我调节功能,响应央行号召,结合各县市实际情况进行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品种,保证国有银行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2.完善中小客户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县域金融支持力度。各类金融机构应重点支持县域中小企业,改变以往“抓大抓强”的理念,将工作重点转向以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客户,充分发挥筹融资及资源配置功能,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金融机构应放眼新三农(即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的非农使用及其衍生问题),响应央行号召竭尽全力做实小微、做强县域。

3.大力发展县域小微保险,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保险公司应延伸县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小额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推动农业生产平稳快速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与银行应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间的合作,提供解决农村贷款难、农业生产风险大的问题。

(三)个体农户、中小民营企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改善外部发展条件的同时,个体农户、中小民营企业也应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高生产效益,通过自身实力的提高吸引金融资源。

第3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2%。其中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占据主要的部分。2001年,全国县域民营经济的GDP总和为2.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3%,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56%(全国县域经济网)。

一、目前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而县域民营经济又将民营经济的范围限定在县域范围内。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01年,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一)目前我国的县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产业趋同特征明显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产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加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运输业、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因此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随着国内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在传统行业的原始竞争优势开始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县域民营经济中,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

近10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相比,增速较慢,资金规模依然相差很大。而个体户的注册资金平均只有1.4万元。在就业人数上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1999年底分别达到4760.3和2253.3万人。民营经济的就业中2燉3是个体户,1燉3是私营企业,可见个体户仍是目前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形态。近几年,个体工商户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私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目前县域民营经济主要还是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

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县域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族控制特色,“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大部分企业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某地区抽查(吕从坤:《欠发达地区私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2001年7月10日)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副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0%;而没有亲戚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

(四)1998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县域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各地的县域民营经济均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依托本地特色发展。

2.县域民营经济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其发展模式和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随之出现企业吸收就业能力弱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等现象。近10年来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每个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8.1人减少到13.4人,减少了1燉4多。“九五”以来,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11.2%,平均增幅比“八五”时期降低31.7个百分点。分年看,增幅从1995年的22.8%回落至1997年的8.6%,1999年回落至6.8%,其中私营经济则由1996年以前的25%以上的增长速度回落到9.2%以下。(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今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2000年趋势简析”)。

3.目前县域民营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的发展特征。发达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在资本积累完成后,已步入产业升级和扩大产品外销比例的阶段,虽然中西部地区也正在着力培养后发优势,但是民营企业的规模和经营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地区差异依然明显。

4.当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行业内竞争加剧,中小企业的稳定性降低。民营企业由于过分集中于传统的产业,例如在加工制造业和运输业领域中,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新生和倒闭数量都很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规模扩大,从分散走向集中。逐渐对传统产品的生产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二、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欠佳

1.县域民营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保护存在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再得到肯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和,使民营企业在与集体和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由于目前国家没有较完备的保护民营投资权益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只有依靠地方性规章予以保障,缺乏统一而明确的法律界定,因而对县域民营经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纠纷的处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

2.管理执法部门作风急需改善

有的执法部门(包括上级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审批程序仍很繁琐。通过调查发现,私营工业企业,从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达20余个,涉及对民营经济收费(税)的单位38个,收费(税)项目40多项,正常办理需要3个月,如果不顺利,则时间更长。

3.硬性环境亟待改善

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方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需加大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环境,也可以采取措施引导民营投资积极参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国家有关部门足够的信贷支持

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要求,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如人意。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我国县级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县域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贷款困难。在县域范围内,民营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县域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条件相当苛刻,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有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很不相称,我国县域民营企业也是如此。担保难、抵押难是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所有制歧视现象在县域范围内仍很严重,由于县域民营经济是非国有经济,所有制歧视导致县域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困难重重。

2.县域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也是影响其顺利获取贷款的原因之一。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潜力有限甚至没有发展潜力,因而无法获得银行青睐,不在优先融资的行列,同时由于某些民营企业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导致县域民营企业资信度偏低。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还存在恶意逃债的现象,影响了同类企业的信誉,导致银企关系紧张。

3.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一是大中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制苛刻,在对县域民营企业贷款过程中还要附加许多额外条件,同时对能够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额度限制比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规模;二是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中小型银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通常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现行县域中小金融机构(信用社)自身发展不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对县域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不从心。

(三)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机制问题逐步凸现

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初期,家族式企业能够充分调动既有的人力资源,降低机会成本,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降低监督、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族管理机制的问题凸现出来。

1.家族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不公平,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民企虽然可以利用亲朋好友的可信度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但是随着“关系”资源的枯竭,再增加这种资源成本就会很高。

2.县域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决策随意化,对企业的发展难有长远规划。在碰到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民营企业往往要么凭借自己的经验,要么跟别人学,缺乏符合市场和自身条件的长远规划,还处在小农经济“庄稼人不要问,人家种啥咱种啥”的初级阶段。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决策中竟然以新闻报道、道听途说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

3.在一些县域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复杂,账目混乱,企业信用状况堪忧。

(四)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短期行为严重

私营、个体经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一些私营、个体企业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侵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有的经营思想不端正,违法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偷税、漏税、逃税,逃避国家税收。

(五)产业升级困难较大

当前民营企业中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经营中存在无序和违规问题、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市场竞争意识滞后等。“大生产小销售”、“坐店经营”这些陈旧观念仍在县域民营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企业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工业产品加工领域,目前有过度竞争的倾向,倒闭和新建的频率加快。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六)县域民营经济中的劳资状况较差

私企中工人的利益往往被业主忽视。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常常超时工作,工资却不能按时发放,住宿、医疗、工作条件都很差,没有保险和养老金,经常引起劳资纠纷,劳资双方缺乏沟通的渠道。(七)民营企业主的素质急需提高

在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低下使他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同时,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私企很难得到技术精良的工人,因为国企能提供较为有保障的岗位和社会保障,包括住房、户口和医疗等,而私企相应的激励措施有限。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要促进县域范围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从大的体制环境方面,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对县域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目前在民营经济运行规律、发展趋势、成功经验和失败启示、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对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在县域范围内,加大监督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障碍。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规范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厉整治“四权”,即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并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强化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禁止对民营企业各类税外收费项目,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政府社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及时向民营经济提供行业和地域分布方面的指导信息,防止其盲目发展而导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中小企业升级创造条件。由于民营经济有一定的行为短期化的特点,特别对环境保护注意不够,因此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制定必要的标准,给以必要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生产的环保水平。

(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体系

在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的瓶颈,需要加大落实金融改革力度,完善民营资本借贷机制。

1.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筹建和完善政府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贴息;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民间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扩展。

2.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县级合作银行及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放贷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发展面向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专门银行。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3.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可以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允许其以土地、有形资产等作抵押,降低申贷“门槛”。

4.为确保信贷投向对民营经济的有效支持,可以将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同时可以考虑制订相关政策给基层银行信用社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三)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首先要明晰产权,按照公司法来组建企业,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合约,分清各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发生纠纷时承担相应的职责。

2.在家族式企业中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可以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和随意性。目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发育滞后,应尽快完善与之相应的聘用契约以及解决纠纷的法规依据,形成相应的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3.在家族式企业当中,应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这种制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治理制度、组织构架和企业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有权不会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励经理人为企业工作。组织构架从企业流程出发,到绩效考核为止,能够有效地评估企业人员的贡献。而企业文化是“看不见的手”,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企业伦理。

(四)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领导。县、乡两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应重新确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专门班子,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其次要严格考核。定期督察各地、各部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发展快的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进行批评,直至做出处分。考核结果要纳入干部提拔使用标准。

(五)发展中介组织

通过中介组织,包括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等为民营经济提供各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改进它们的制度,规范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这类中介机构对企业的服务,可以提高企业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六)协助中小民营企业建立自治组织

目前,我国的行业组织还带有很强的行政管理的性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应建立属于民营企业自己的民间性、自治性的组织。一方面有利于民营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行业组合形成集体力量,开发共用性技术,提高资信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还可以以自治组织为依托,加强业界的行业自律。在这方面,温州的民间商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是当地民营企业家自己的组织,可以保护企业家自身利益,同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执行纪律。

(七)县域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建设促进落后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向市场的门票、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针对目前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可以通过几家企业共创一个名牌的方式,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引导企业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八)解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对于落后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可以通过到发达地区如温州、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求高、求强、求大的胆识和气魄,引导他们步入现代企业家的门槛。在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业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虑通过适当的政府行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提高其社会地位。

第4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县域 银行卡 创新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日益增加的用卡需求,迎接县乡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春天,在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的领导下,中国银联湖南分公司联合各成员机构大力建设县域用卡环境,积极推广普及银行卡,开展银行卡业务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银行卡服务方式单一,受理市场建设滞后,银行卡收费定价过高等问题,阻碍了县乡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县乡支付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进一步加强县域银行卡环境建设,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作为我省县域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创新试点县的平江进行了调研和探索。

一、平江县基本情况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至2008年止全县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9万),辖27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一个工业园。全县区域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6万亩,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2008年GDP总额仅为736,29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83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77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3,92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192元,农村居民现金支出6,939元。全县金融机构现有经营网点78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32,166万元,各项贷款191,130万元。截止2009年10月底,全县共发行银行卡61.9万张,其中借记卡60.7万张,信用卡1.2万张;现有ATM机28台,特约商户308家,POS终端369台,电话支付终端886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银行卡受理环境不太理想。平江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地理环境不佳,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也相对滞后,特别是POS、ATM等终端机具的投放力度不足,且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商户和机具都集中在县城,许多中小城镇和农村还没有被覆盖。

二是银行卡功能单一。银行卡多以存取款作为业务重点,结果是银行卡仅仅是作为一张“电子存折”在使用,虽然有的卡种如医保卡具有缴费等功能,但卡的内涵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是一行一卡,一张卡不能处理所有的缴费业务,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

三是银行卡收费较高,使商户和持卡人望而却步。目前商业流通领域已进入微利时代,特别是县域商户中小企业多利润率较低,特约商户不仅负担POS通信费,而且要按交易金额交手续费,许多商户安装POS积极性不高。另外,一些基层发卡行反映其银行卡业务收益归其上级行所有,基层发卡行出人又出力,发展特约商户越多工作越大,所以基层发卡行发展特约商户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大众刷卡消费意识不强。受传统思维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县域很多客户总是习惯于到柜面办理转账、缴费、取现业务,不愿采用自助结算的办理方式。消费购物也大多采用现金交易,使县域支行的ATM、POS等自助机具远未得到充分利用,难以起到分流柜面业务的作用。另外,基层银行领导普遍存在重视存款、信贷等传统业务,轻视银行卡等新业务发展的观念,对银行卡业务建设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对银行卡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激励营销措施的缺乏,也使员工对银行卡营销积极性不高。

五是银行卡知识宣传不到位。首先是居民对如何正确使用银行卡及银行卡使用知道不多,在银行卡发行多年后,虽然知道信用卡的人逐渐增多,有少数人还领了银行卡,许多持卡人一些持卡人分不清借记卡和贷记卡的区别,认为银行卡只能到ATM机取款,而不知其可以到POS及刷卡消费,有些持卡人尽管领了卡,因不会使用或担心使用受挫而搁置一边。这些都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

三、平江县受理市场建设创新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普及银行卡应用。结合“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新农合”工程的推进,在中心集镇和经济较为发达乡村的批发交易市场、农资店、连锁超市等处推广应用银行卡。在信用社和邮政银行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卡的特色服务,对长寿、安定、南江、伍市和工业园的所有企业工人工资发放到银行卡上,改变过去现金结付方式。县级财政预算单位全面推广公务卡,积极营销带有小额融资功能的信用卡。如农业银行的金穗惠农卡,凭卡可融资500-30000元的短期贷款,引导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信用评级与授信,其评级与授信度可捆绑到福祥卡中,以解决农民小额资金短期周转困难问题。

(二)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到2009年底,县城年营业额在100万以上的大型超市、酒店、宾馆,乡镇年营业额在50万以上的超市、景区酒店、面向农民的三农商户要全部受理银行卡, 实行刷卡消费,以减少现金交易量。加大POS机具的布设力度,通过向收单机构倾斜机制,手续费优惠等措施,鼓励成员机构加大对农村投放POS机终端设备,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卡特约商户,增布POS机具(含电话POS),切实改善农村刷卡支付消费环境。

(三)推进便民支付工程建设。一是涉农资金直补“一卡通”。协调政府补贴、工资等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小额支付系统的平台,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个人账户,着重解决多卡多折现象。二是利用电话POS等银行卡支付终端,叠加通讯费缴纳、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缴费等业务功能,推进农村地区便民支付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解决农村地区缴费难问题。三是开展农村地区POS小额取现试点。为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ATM机具布放以及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结合平江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试点开展POS小额取现业务,解决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农村地区持卡人取现难的问题。

(四)开展银行卡知识宣传。充分利用乡镇村和乡镇企业与农民联系紧密的有利条件,借助乡镇村和乡镇企业的力量向广大农民宣传普及银行卡知识,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和宣传画册、传单、标语,宣传一些让农民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的银行卡知识,将宣传工作下到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

四、推进平江县受理市场建设创新试点的工作措施

(一)价格优惠

根据《关于采取综合措施促进银行卡在县乡地区使用的通知》(银联业管委〔2009〕14号),对平江县内特约商户的收单机构实施收单价格优惠措施,优惠期暂定为两年,自2009年11月3日起开始实施。具体如下:

商户入网时,收单机构必须对商户进行严格审查,其中“三农商户”必须符合下列认定标准:

农资销售商户:商户名称或“营业范围”前三项含“农机”、“种子”、“肥料”、“农药”、“兽药”或“饲料”的商户,且实际主营业务属于上述范围的商户。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关商户:严格按照商务部的名单认定,包括乡级店、村级店以及配送中心。名单详见商务部主页(wcqx.mofcom.省略/cty/)。实地走访时,收单机构应确认各乡级店、村级店均在醒目位置悬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识或字样。平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关商户情况详见表2:

商户结算手续费调整后,对商户优惠幅度由收单机构确定。

(二)便民支付试点

1.涉农资金直补“一卡通”

7月初,平江县对选定的三阳乡126名村干部和20位农村低保补贴通过“国家金库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成功实现直拨。7月8日,人民银行岳阳市中支联合平江县人民政府隆重召开“创建农村支付环境省级示范县”现场会,正式开通“农户一卡通”、“惠民直通车”业务。2009年内将再选5项涉农补贴纳入“国家金库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实现直拨个人卡上,2011年前将现有的27项政策性补贴全部纳入该系统直拨。

2.公用事业缴费

推动银联便民支付网点建设,在农村地区有条件的商户布放叠加通讯费缴纳、水电煤等公用事业缴费等业务功能的电话POS等银行卡支付终端,并争取相关行业单位支持,将便民支付网点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公用事业缴费单位的代办点,推进农村地区便民支付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

3.POS小额取现

在银行网点及ATM覆盖不到的集镇及自然村试点POS小额取现业务。开办了固网支付业务的收单机构均可办理此项业务。业务实现方式上,在电话支付终端上开发POS小额取现业务,持卡人在布放此类终端的商户持各行发行的借记卡即可办理小额取现,持卡人在商户刷卡办理“小额取现业务”,业务成功后,由商户付给持卡人等额现金,现金头寸由商户解决。小额取现商户选择村镇较大的超市、日杂店、邮政代办点、新农合代办点等商户,为保证商户资质,一是小额取现商户必须提供合法的经营资质证明材料;二是住户注册公示;三是进行数量限制,每个自然村限一户,每个集镇限3-5户。

(三)强化风险防范

1.发卡机构: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对县乡优惠商户关闭信用卡交易,并协调行内客服部门对持卡人做好解释工作。

2.收单机构:为防止套现、移机挪用,收单机构应严格实施终端管理,按照要求签订协议。

(1)发卡机构开通信用卡交易,收单机构应加强对商户的日常交易监控,若出现套现等违规交易,收单机构应按照《银行卡收单机构商户风险管理规则》,撤销其特约商户资质,并通报辖内机构。曾被认定为“可疑商户”录入风险信息共享系统的商户,不得作为优惠商户发展对象。

(2)为防止套用或移机挪用,对县乡地区发展的优惠商户不得使用移动POS。县乡商户是否能使用固定电话支付终端,应遵循《固定电话支付终端业务处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如系统具备条件,建议收单机构采取将商户受理终端与电话号码进行绑定等多种手段加强系统监测以防止移机挪用。

3.银联湖南分公司:通过POS移机监控程序识别套用商户,对已确认的移机商户督促收单机构进行整改。按月对优惠商户进行套现监测,将发现的疑似商户提交收单机构逐户处理。通过事后侦测手段,识别未登记的优惠商户。若发现“三农”商户存在违规现象,分公司可提请收单机构撤销其特约商户资质,并通报辖内机构。

4、小额取现业务

(1)小额取现仅限于在银行网点难以覆盖的集镇及自然村,可开办该项业务的集镇及自然村名单须经当地人行审定。

(2)小额取现业务仅限于固网支付终端,不受理贷记卡。

(3)小额取现业务实行单笔交易及当日单卡交易限额,即单笔交易限额2000元(含),当日单卡交易限额5000元(含)。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销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开展刷卡消费宣传周、刷卡消费无障碍商业街等活动,开展银行卡宣传工作,采取电影下乡、家电下乡、苗歌队、农村支付服务站等形式向农村、农民普及银行卡知识。

二是金融机构利用网点遍布城乡,营业人员贴近农民的优势,在逢年过节或赶场时利用人口集中的机会,以喜闻乐见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挂图或宣传画)对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银行卡知识,银行工作人员要面向柜台客户详细讲解银行卡知识,力争做到柜台客户宣传“零遗漏”。

三是各金融机构在柜台设立咨询台,县人民银行建立咨询投诉平台,及时解决境内外人士获取银行卡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有银行网点张贴和放置银行卡、ATM机具的使用说明和人民币防伪标识。

四是深入到城区农民工输入用工较多的建筑、制造、餐饮等行业广泛宣传银行卡的知识,突出特色服务卡的惠农政策,扩大知晓范围,让农民工了解银行卡业务的优点和便利,提高农民工对银行卡收费的认同度。同时,鼓励用工单位通过银行卡为农民工发放工资,逐步培养农民工使用银行卡的习惯。

五是组织联合营销活动。今年以来,在当地人行的领导下,银联联合各成员机构在平江开展了多次银行卡联合营销宣传活动,尤其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在平江县进行了大型的刷卡有奖营销活动。活动期间,平江刷卡的交易笔数和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6%和139%,兑付持卡人礼品超千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

五、平江县受理市场建设创新试点的经验总结

平江县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平江的特约商户、POS机具及刷卡消费交易量都呈现倍增效应,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实现质的飞跃,银行卡创新业务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广大群众的用卡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经过对平江受理市场建设的全面总结,我们认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形成共识。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非常重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多次到平江调研和指导工作,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人民银行岳阳市中支和平江县支行根据区域特色和经济环境情况,深入调研、广泛征询意见、制定特色鲜明的实施方案,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部门,以政府发文形式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以达成社会共识,减小推动各项工作的压力。

二是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平江县各部门成立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根据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推动受理市场建设的具体方案、措施、明确责任人员,抓好各项工作和管理措施的落实,形成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全辖各金融机构参与,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的创建格局。

三是深入调查,切实指导。平江领导小组对县内各种支付工具、支付通道等有针对性收集归类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支付环境调查,掌握了当前受理环境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和要求,指导有关部门切实加以解决,以推动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5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金融 农业 科技 调查

一、县域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特点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渭南为例,全市县域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65家,营业网点708个,实现了乡镇范围全覆盖,平均覆盖率1.3个/万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4家,实现县域全覆盖;保险机构31家,保险深度3%,年人均保费收入660元。

二是信贷支农比例逐渐加大。2014年末,渭南市涉农贷款余额为306.7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49%;较2009年末增加142.17亿元,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56.47%,较2009年末提高5.22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创新服务逐步扩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日益丰富,创办农副产品加工大额抵质押贷款,推行服务限时承诺制,金牛乳业、红星乳业等一批讲信用、重合同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年产值已上亿元。开创并推广“银行+担保公司+农户+公司”哪J剑形成“农民养殖有资金,企业发展上规模,银行放贷不担忧”的良好局面。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累放贷款1321户,金额12495万元。荔民农资连锁公司采取“面向社员、内部融资、农资借贷、滚动发展”资金互助方式,设立农民资金互助站10个,入社社员818户,入股资金达1450万元,及时为困难社员解决融资难题,“大荔模式”已被省科技厅立项在全省推广。天子果蔬、民兴果库、康立冷库等10家涉果上下游企业签订联保协议,组成互助型信用共同体,运行六年来,贷款由最初的90万元增加到2324万元,形成了银行放心、企业守信、共诚信、共互助的信用环境。

四是金融支持总量不断增加。渭南市目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信贷资金余额为15.46亿元,占信贷总量的2.64%。其中:支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的科技企业60余家,贷款余额7.86亿元,支持高科技的特种养殖场8家,贷款余额4.76亿元,支持农户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种养殖业贷款2.84亿元。

五是高效生态农业是金融支持的主要对象。2014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向农业科技型企业及农户发放贷款12.24亿元,其中向利用人畜粪、秸秆等有机物的资源化、产业化综合利用型企业发放3.23亿元,向采用滴灌技术从事大棚果蔬种植户发放贷款6.55亿元,向其他应用科学技术的种养大户发放贷款2.46亿元。

六是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延升。实现乡镇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全覆盖,农村信用卡受理环境大幅改善,2014年末,渭南市已设立助农取款点3855个,行政村助农取款点覆盖率100%,办理助农取款业务51万笔,金额1.76亿元,农村支付环境显著改善,真正实现了农户零出村、低成本,惠农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

二、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金融业特别是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支持力度仍然偏弱,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自身的原因,也受各种体制机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农业科技的行业特点决定。从开发主体来看,农业科研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不具备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从项目特点看,农业科技项目大多公益性强,无法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金融介入存在困难,且农业科技研发风险较高,缺乏风险抵补措施,完全靠金融机构自身难以有效分散风险。企业类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的资产主体为知识产权、科技成果,难以进行价值评估,也难以为银行融资提供有效抵押。二是金融支持主体有限。参与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目前,渭南市县域共有金融机构8家(类),信用社是农户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信贷支持的主体,占农户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信贷支持总量的90%以上,其他金融机构则以农业企业为主,特别是农发行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加工、养殖企业的介入力度,但相对获得支持的企业相对较少,农行与邮储银行并未有效扩大支持面,影响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三是金融支持意愿不强。银行机构在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上较为慎重,一般在筹建试用阶段不敢贸然投入大额信贷资金,大多在创新项目推广成功的情况下才予以大力支持。如农发行受政策限制以及人员等问题,拓展农业科技企业业务尚未大量展开,目前,仅对企业经营成熟、社会影响力大、又能提供有效担保的农业科技生产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对那些经营时间短、没有社会影响力和有效担保的企业均未列入支持范围。四是财政撬动效应不明显。当前国家财政资金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无法满足农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对资金多样化的需求。首先,县域财政投资有限,对农业科技投资在农业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总体投资偏少,难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其次,财政支持面窄,对农业技术创新前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大型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活动,县域财政往往无能为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加快改革农业科技贷款管理办法,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拓宽贷款主体、延长贷款期限,建立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二是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农业科技企业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支持地方设立农业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向农业高科技企业的资本金注入,吸引风险投资基金投入处于种子期尤其是创建期的农业科技企业。鼓励科技型农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三是探索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应探索将科技育种、农业机械、农作物及畜牧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等涉及的农产品纳入农业保险范畴,鼓励发展以产品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等保险品种。

第6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通过我们开展调查了解,动产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自有或第三人所有的动产(商品、原材料等)向银行提供抵押,从银行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贷款中动产抵押物的物权可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好,能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而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原材料等存货质押获得贷款,能提高资本收益率,同时也有利于生产成本控制,平衡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动产抵押贷款的出现,增加了银行可采用的担保方式,丰富了银行授信业务品种,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开展此项新业务时也要充分认识动产抵押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预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办理动产抵押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审查中忽略抵押无效的几种情形

1.抵押人对其提供的抵押物无所有权导致抵押无效。抵押人提供抵押的财产,应当是其拥有所有权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或其他财产,抵押人未经所有权人同意,擅自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的,该抵押担保行为无效。

2.抵押人对其提供的抵押物无处分权导致抵押无效。主要包括(1)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应当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否则,抵押无效。共有财产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个财产享有所有权,共有财产抵押的多见于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2)对于法律、法规要求经过批准才能抵押的财产,必须经过批准,否则,抵押无效。

3.抵押人提供法律明令禁止的抵押物导致抵押无效。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一旦办理抵押,该抵押无效。另外,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不得办理抵押。

4.董事、经理违法提供抵押导致抵押无效。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抵押担保,否则,抵押无效。

5.抵押物不足值导致银行不能充分行使债权。抵押物的价值随市场行情变化而变化,可能出现抵押物贬值、毁损、灭失等情况;另外借款人为获得超过抵押物价值的银行贷款,用同一抵押物向一家或几家银行提供抵押,因抵押物的不足值,均可能导致银行在行使抵押权时不能充分实现债权。

(二)办理相关贷款手续过程中存的问题

1.评估机构评估动产抵押物的价值虚高,导致银行的债权没有充分保障。

2.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不完善,导致抵押无效。有的银行经办人员在办理抵押登记时,提供的抵押合同与借款合同不一致;有的银行嫌评估、登记费用太高,手续麻烦而未办理登记等,导致抵押无效。

3.不办理抵押物的投保手续,导致银行的债权没有得到保障。

(三)动产抵押要求银行对抵押品所在的行业相当熟悉,能确定抵押物品的真实价值

但目前县域银行在运作上往往缺乏经验,同时也存在贷后监控措施不到位的问题,部分银行信贷人员认为一旦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后,则抵押权万无一失,因此就忽略了对抵押物的监控,在实践中,经常发生抵押人擅自转移、低价处理抵押物等情况,给银行造成损失。

(四)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

开展动产抵押贷款是拓展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重要举措,目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80%依靠银行贷款,但很多企业在创办初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原料、存货等动产往往是公司最主要的资产,而这些动产都需要担保公司转化为担保抵押物,担保公司在动产抵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县域担保行业不够规范,很多担保公司本身的资信就存在问题,这增加了动产抵押的推行难度。

二、防范动产抵押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动产抵押担保贷款工作,尽快建立地方动产担保公示登记系统

可按政府主导、央行监管的模式建立统一的动产登记管理中介机构,统一动产审查的原则标准、公示方式、登记程序和手续,并由其担保公示信息,贯彻“一物一权”原则,建立信息平台和查询系统,向信贷人提供准确规范的查询和检索服务,通过动产公示,打上标记,交付留置权,防止多头重复抵押,切实保障信贷人权利。

(二)激励银行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银行业应该争取多元化的发展。国内银行引进外资,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有助于解决中国银行体系不够多元化的问题,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银行创新激励机制,发展多种金融衍生产品,推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动产抵押信贷部门,把动产抵押业务同其他信贷业务区分开来,配备专业人才成立动产信贷部,加强动产管理的研究,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动产管理水平。在开展业务中选择信用状况良好的金融仓储企业做第三方,或者有仓储企业联合组成信用共同体,制定有效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加大对抵质押物品种的选择,提高仓储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管理能力,确保县域商业银行信用社在增加利润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三)贷后做好对抵押物的监控、跟踪工作

贷款发放后,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抵押资产进行检查、跟踪,随时掌握抵押资产有无变化,借款人和抵押人的抵偿或代偿能力有无变化,如发现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回收贷款的安全。此外,县域各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动产抵押贷款管理的相关制度,形成完善的作业规范和运行框架,以保证动产抵押贷款业务能够及时、稳健、审慎地操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员的作用,聘请具有金融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参与协助,最终实现预防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

根据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我们在继续完善现有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同时,政府必须尽快推进以个人和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建设,放宽政策限制,出台相关法规,积极推动和保护合法动产抵押融资,这是当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方式。要注重抓好①推进各类市场主体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②加强组织协调,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信用监督管理的社会化。③不断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④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的保险和再保险体系,以增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7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金融统计;难点;建议

一、基层央行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基础数据采集难到位

一是数据采集渠道不畅。一些部门和企业因主观认识上存在误区,常以内部机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或实行有偿查询,导致统计数据采集渠道不畅通。二是县域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上收,金融统计逐渐边缘化。金融统计业务上收后,县域金融统计停留在提供最基本的业务数据层面,而且由于统计人员和原始数据录入人员相分离,经济金融数据采集质量难保障。三是统计数据共享基础薄弱,信息涵盖面有限。日常工作中,跨地区、跨部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获取难度大,数据共享方式落后。例如:保险、证券业统计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假如证监会、保监会在县域无分支机构,仅能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

(二)数据处理需深入

首先数据大集中后, 统计数据审核质量难保证。日常工作中,基层统计人员忽视对报表指标归属关系、会计报表对应统计报表钩稽关系的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统计人员对电子化取数生成的统计报表不知其所以然,人行统计人员也未能明晰数据来源的真实情况,统计报表数据核对存在无可参照、形式化的情况。其次金融统计分析缺乏对数据的深入挖掘,金融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县域基层金融统计分析大都只是罗列报表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比对,缺乏对数据的深入调查,形成的分析说服力不强、参考性不高。

(三)统计指标待完善

一是从统计指标设计环节看,金融统计范围无法全面反映县域金融总体运行情况。经济金融统计指标是基于总行角度针对全国性金融机构而设计,而对县域基层而言,地方特色产业融资、异地金融机构本地信贷投放、投资担保公司业务状况等指标未能体现,难以较全面了解金融与地方经济结合情况。二是统计指标设置存在滞后于会计科目调整和宏观调控所需的情况。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会计科目的调整将更频繁,金融统计的范围将会更广,统计指标如何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三是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侧重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证券业、保险业的统计分类粗略、内容单一,与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履行“组织和实施金融业统计工作、依法维护金融稳定”等履职职能不相适应。

(四)基层统计队伍基础较薄弱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配备较少,多为兼职且换岗频繁,导致统计制度落实不力,困扰金融统计工作的发展。二是部分统计人员主观上对金融统计重视不够,随意修改统计数据,导致分析失真。三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相对于积极落实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言,金融机构对从事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没有资质要求,导致及时准确完成各类统计报表的工作难度大。

二、做好基层央行金融统计履职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统计宣传,营造良好的金融统计履职环境

将金融统计纳入金融知识宣传工作统筹规划,来取多渠道、多形式普及金融统计常识。基层人民银行应以经济统计调查为契机,面向社会各界宣传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密切协作,形成金融统计宣传合力,通过媒体专栏、宣传展板、手机短信群发等载体,增进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为履职提供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一是县支行统计人员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机械报送数据的工作方式,主动挖掘数据,由统计数据提供者向统计数据分析员转变。二是加大统计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持证上岗。积极培养一批求真敬业、热爱金融统计工作,具备金融统计资质的工作人员。三是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激励机制,吸引业务素质高的统计人员留在基层,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数据披露和共享工作

首先加强央行内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搭建金融统计信息查询平台。其次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和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达成信息共享协议,建立区域特色金融统计数据库和统计制度。

(四)完善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

以金融统计标准化推广为契机,建立科学全面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对业务资金快速增加、业务份额不断加大的统计指标加快开发,删除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指标,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

(五)优化金融统计监管系统,突出非现场监测功能

建议开发金融统计非现场监测模块,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数据进行适时核查和动态监测,既能寓金融统计执法检查于基础工作中,灵活确定现场检查目标,又有利于形成统计数据质量长效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一、小微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1、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宜昌各县市(区)大部分小微企业规模不大,多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经营领导者的素质、信誉及其个人状况等因素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兴衰成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是大部分小微企业最显著的风险特征。

2、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由于管理观念、资金规模、企业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部分小企业在产品的创新研发、科技支撑上大多投入不足,科技支撑相对薄弱,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市场竞争力较差。

3、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小企业缺乏专职会计人员,财务会计或由领导者的亲戚朋友担任,财务信息容易出现人为操控,信息失真较严重。

4、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大部分小微企业受规模限制,固定资产数额较小,可抵押资产数量有限,缺少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一方面,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很多小企业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用于支付材料及人力成本,无多余资金扩充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担保责任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一般企业不愿轻易为其它企业担保。无合格担保、抵押物,考虑风险控制等多方因素,银行在授信时,往往青睐比较成熟的优质企业,造成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

二、服务小微企业的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认知度。作为县级区域,因其地域位置、发展资源等方面影响,必须寻找利润增长点,拓展发展空间,积极营销县域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和产业,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业务发展的增长点、生长点和战略选择,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小微企业作为资产营销的重点,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提升小微企业在信贷管理中的级别,尽量减少不利的限制,争取更多的授信和优惠政策,积极打造发展小微企业的平台。

2、建立小微企业项目库。对辖内县域小型微型企业逐户建立健全经济档案,建立小型微型企业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企业信息,支持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建立起持续长效有序的贷款投放机制。

3、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市场,细分客户群体。针对客户抵押能力不足的问题,面向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优质行业个人客户、专业市场经营户、产业集群小企业等不同客户群体,侧重保证方式为主,运用组合担保方式,推出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在推行仓单质押、应收帐款质押、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抵质押物品种,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绿色通道”,全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第9篇:县域银行发展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3-0064-03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分析

(一)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情况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依托京津,接受京津辐射和产业转移,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好,民间融资活跃,然而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据人民银行霸州市支行测算,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这个市的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中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不到20%。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导致民间融资十分活跃。有关部门估计,霸州市民间融资每年都在5亿元以上。

在学习山西平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8月,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在政府主导下挂牌运营。一年时间,累放贷款5.8亿元,接待客户4000多户,重点支持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应急资金需求。在“万利通”模式引导下,廊坊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15家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07年9月末,这15家小额贷款公司(见下表)注册资金6.37亿元,累放贷款1672笔,9.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1121个企业、农户及个人。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

1.霸州“万利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霸州市“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于2006年8月开业,由个人出资5000万元,经霸州市工商局批准,实行“只贷不存”,一般贷款执行月利率1.5%,但对贷款不到10天的客户,执行1.8%的利率。据企业主反映,因其贷款办理快捷,能够帮助企业抓住商机,1.8%的利率也可以接受。在廊坊,类似模式的有银邦、琨博2家小额贷款公司。

2.三河“中安信业”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深圳市中安信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安信业)是深圳市第一家面向个人、私(民)营小企业主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服务公司。只要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便可获得贷款支持。虽然融资成本比银行抵押贷款高,但其快捷、方便,手续简单的方式很受市场欢迎。2007年3月,中安信业在廊坊三河市设立分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中安信业主要是针对上班族的“薪”贷业务,贷款不需抵押,额度跟个人固定工资收入有关,最低1000元,最高10万元,只要在职工作6个月以上的人便可申请,最长可贷18个月。申请时,个人需提供身份证明即身份证或户口本、工作证明(名片或工作证或劳动合同)和住址证明,同时提供缴纳3个月以上的水电费、燃气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网费等清单中的一种,以及近6个月以上的银行工资清单。

3.三河“兴达” 小额贷款公司模式。兴达小额贷款公司也设在三河市,注册资金1亿元,2007年3月10日开业。其支持对象以兴达集团的中小客户为主。据了解,兴达集团下辖房地产、建筑、服务业十余个子公司,其日常业务往来的中小客户约200多个。这些中小企业与兴达集团有多年的业务往来,他们的资信状况、资金实力兴达集团都比较熟悉,因此,在为这些企业融资时,可以做到方便快捷。类似模式在廊坊还有汇欣、华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特点

1.个人出资,只贷不存。这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一致。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中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这是央行总结过去“基金会”大量吸收群众存款、引发社会风险的经验作出的。廊坊的小额贷款公司都遵循了这一原则,所以没有引起任何社会问题。

2.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在借鉴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服务目标锁定在本区域的中小企业,在财务上追求可持续发展。如霸州“万利通“小额信贷公司的45笔贷款中,只有两笔是贷给了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其余43笔都贷给了农民创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是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模式不同的地方。我们认为,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适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模式适用发达地区形成规模的企业。央行试点小额贷款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贷款额度小,一般几千元到1―2万元;廊坊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额度在几万元到几百万元。

3.在贷款方式上,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有信用贷款、抵(质)押和担保等形式。中安信业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但其利率加上手续费、管理费,利息较高。其余已开业的13家小额贷款公司则主要是抵押和担保贷款。

4. 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是自负盈亏、市场化运作。一般是救急型、短平快的融资,也向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单笔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金的5%,在基准利率4倍以内运作,在经营范围上不准跨县(市)经营。

二、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经济作用

(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以霸州市为例,霸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每年都在10亿元以上,而霸州“万利通”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以来投向个体工商企业的贷款占到资金缺口量的73%,有效缓解了部分个体工商企业及农户的资金需求压力,促进了县域私营企业及“三农”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

小企业融资往往时间急、周期短,由于正规金融的各种规定,很难如愿以偿得到贷款,因此失去了很多商机。有了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某金属有限公司经营铝锭,急需购进铝锭30吨,但资金差100万元,在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当天取得贷款,万利通公司了解情况后,当即给予100万元贷款支持。

(三)有助于防范贷款风险

由于借贷双方同处一地,地缘和业缘的优势使放贷人对贷款对象的信息了如指掌,能把握放贷机遇,并在贷中和贷后进行不同程度的持续动态跟踪,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四)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小额信贷公司完全用市场机制从事金融活动,集中体现在以信用关系为基础,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导向,方便、快捷、服务灵活和动态的跟踪、监督等方面。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些贷款可以使不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得以成长壮大,逐步积累信用,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及时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顺利得到银行支持。

三、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问题

(一)合法身份和有效监管问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由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办公室监管,但这个管理办公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监管也容易形式化。最近央行和银监会正在达成共识,七家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有望“转正”,并将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廊坊小额贷款公司不是央行试点,能否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还没有政策依据,可能造成实际监管的乏力。

(二)新成立的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占尽天时、地利,小额贷款公司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 6个试点省(区)共核准3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由于业绩良好,银监会决定将试点向全国31个省份推广。2007年3月,拥有3.6万个储蓄营业网点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揭牌,村镇银行、邮政储银行相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具有三大优势:机构设立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身份明确;比小额信贷公司准入门槛更低;可以吸收公众存款。这三大优势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产生冲击。

(三)正规金融业务和基础设施不能惠及小额贷款公司,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发展。

因为不属于金融机构,按照行业规则各种批发资金、同业拆借再贷款业务都不能享受,公司资金来源方式单一,后续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扩大贷款覆盖面,进而影响其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极易诱发暴力还贷等其他社会问题

在设立小额信贷公司时,央行试点和已经开始实践的地方都明确要求贷款公司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仍然没有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特别是部分试点公司单笔贷款金额较高,这将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虽然公司资金主要为民营企业家所有,产权明晰,发生信贷风险不至于造成挤兑风波,也不会由此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但是从广义角度看,任何形式的信贷风险,都是社会风险,这是政府和民营企业都不愿看到的。而防止信贷风险的发生,可能诱发暴力还贷等新的社会问题。

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国家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给予其发展的法律环境,使其合法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并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加以监管。

央行和银监会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组织可以转正,目前进入行文阶段。而不是央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建议比照央行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转正的条件,纳入国家金融机构监管系统。在国家没有出台办法之前,已经进行试点的地方政府可以先出台地方性法规。

(二)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纳入到规范化轨道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给予从业资格先发展,小额信贷组织由于不吸收公众存款,受信贷风险影响最大的就是组织本身,不会引发诸如挤兑等公众事件,所以在市场准入方面,可以相对宽松一些。建议针对业务范围、风险特点以及对公众影响的不同,合理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包括注册资本金、高级管理人员、会计财务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第二步是待发展起来后规范,经过几年发展,对经营良好的小额信贷公司可从正规金融机构审请批发资金,以维持其发展,待进入成熟阶段,逐渐放开其在本区域的存款业务,并接收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目前要探讨把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体系,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使其逐步步入正规。

(三)加强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意识教育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容易因偏好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忽视资本占用和风险管控。这种状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树立“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风险可控”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较高的利率去覆盖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严防因初期对风险预期不足,诱发暴力催贷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推广小额贷款公司这种融资模式

廊坊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模式有效满足了当地正规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域资金缺口问题。这一做法已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建议在经济基础较好、较发达的县域地区,鼓励有实力的个人出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应当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引发贷款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自身基础上滚动发展,不能通过外部力量(例如吸收存款、集资等)做大做强。同时,应严格把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限定在本地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