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工程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5、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农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到年底以前,在全区建立1个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1个镇级服务点、39个村、社区基层点,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一)部门职能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镇级基层服务点职能:镇级基层服务点将负责存贮省、市、区级各部门提供的网络资源服务信息,并向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职能:作为最基层的服务点,主要负责存贮上级中心点提供的各种信息,并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二)场地建设
按照年度(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按照年度(乡、镇)级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300平方米,主要用于办公设备、综合业务加工室。
按照年度(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100平方米,办公场所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站。
(三)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
镇级服务点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M以上;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10台;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1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服务点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大屏幕电视机、投影仪、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打印机、不间断电源、资源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等。
村、社区服务点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M以上;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5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服务点配备服务器、投影机的、电视机、高频播放机等。
(四)建设经费:
1.设施设备经费
区级支中心:需一次性建设费用68万元(详见附件),主要用于支中心房屋的修建,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镇级服务点:需一次性建设费用5万元(详见附件),主要用于服务点房屋的装修,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村、社区服务点:需一次性建设费用23.4万元(39个村、社区×6000元/村、社区)(详见附件),主要用于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完成中心启动所需其它硬件器材。
2.场地建设费
区级支中心:所需500万,主要用于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综合业务加工室的修建。
3.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30万元,主要用于支中心、镇级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日常运转、维护,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4.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数字资源制作、购买、加工整合等工作。
5.服务车
所需经费25万元,主要用于下基层服务点检查指导工作。
四、具体标准
(一)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二)镇级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
1.服务点机房: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5.服务点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6.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三)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
1.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2.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3.服务点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四)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区级支中心: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2.镇级服务点: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5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3)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4)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5)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区级支中心、镇级服务点、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费用由区财政一次性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二)人员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三)技术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四)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
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五)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
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在工程建设中,想要确保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技术,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其中技术不仅仅是使施工技术,同时也包括人员素质、检测检验技术、装备、信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引入各种现代化新工艺、新技术,并且引入科学的考核机制,保证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应要求,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
二、应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如果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追查原因,也不能追责,导致很多人的质量意识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细分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身上,明确责任人。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如果员工表现优秀,应给予适当奖励,但是如果员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切身利益和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应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
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层人员应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度,总工程师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制定一套系统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总工程师都应该参与质量监督管理,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配合,共同监督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同时,工程项目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应仔细审查关于工程建设的设计文件,并且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施工难度及业主的主要要求等因素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并且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具体的监督管理方案及计划。其次,应合理安排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各种检测设备,制定科学的工作程序及具体的工作制度和质量监控措施,提前做好质量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另外,应重视“三检制”以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严格根据国家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分部分、分项目质量评估,确保施工现场施工的规范性、有序性。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确保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拥有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可以全面贯彻落实施工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措施,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着那,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员工的技术素质,同时应重视思想能力、工作作风、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是培养、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不断根据企业员工的特点完善员工培训系统,并且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形成一种长效培训机制。如果员工表现较为出色,应适当表示一些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五、结语
关键词:核安全,安全文化,工程公司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核电工程公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以委托管理、总承包等多种模式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但无论何种模式,不管是大业主还是小业主模式,核电工程公司在核电建设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要遵循并服务于业主的需要,也要组织和领导各个承包商做好工程建设服务。因此,核电工程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既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方法,又要倡导“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意即来自最高层一致的、有形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最高管理层应该首先倡导并践行核安全文化理念,并逐层灌输到各个层次。业主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和理念要灌输到工程公司,工程公司也要逐层要求各个承包商执行。业主、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内部也要形成“自上而下”的核安全文化传递,这样保证人人都能得到宣贯。
“自下而上”意即各个层次都需要加强有效合作和双向交流,建立所有组织内部的相互信任。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之间要协同工作,在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形成共识;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各级承包商内部也要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建立企业内部一致的态度。
工程公司只要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核电厂建设期间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全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才能做好工程建设和服务,才能确保整个核电厂建设工程满足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的要求。
2 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和方式
2.1 满足业主要求
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工程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满足业主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业主在各级管理、程序体系和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已经明确要构建高水平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即达到核安全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人主动加以完善的阶段。
业主的各级管理中,政策层已经安全政策声明,制定安全方针和安全理念,强调安全的至关重要性,并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安全绩效评审;管理层切身管安全,以身作则,并进行安全文化自我评估,发现缺陷及时改正;个人应具有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同时,业主在对工程公司和各级承包商的各级管理程序体系、函件以及各种形式的会议中已经明确构建核安全文化的各项要求。
2.2 自身建设
工程公司首先应该按照合同和业主构建核安全文化的各项要求,加强自身核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建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将安全至于工作的优先地位,并通过管理部门审查、体系审核、监督、监查等方式验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并予以持续改进;二是建立核电培训、授权体系,提供合格的满足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巩固核安全理念;三是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建立经验反馈机制,充分吸收和借鉴同行的经验教训和良好实践;四是开展自我评估,按照业主要求进行核安全文化自我评估,衡量核安全文化所处的状况,找出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要求与行动,逐步发展到核安全文化的最高阶段。
工程公司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遵循业主的要求外,自身也要实践“自上而下”的方法。
决策层首先要以身作则,公布安全政策,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任何决策都要优先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工作安全所需的各项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要言传身教,通过工作实践、系列培训,营造全员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人人践行核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核安全文化意识。
管理层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分工,对安全工作进行安排,树立安全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是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工作理念;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审查,以达到和维护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能力素质要求;接受各项监督和检查,对所发现的缺陷及时制定改进方法和预防措施。
员工个人除了具有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以外,也要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有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注重过程管理,过程保证结果,严格执行程序;细节决定成败,注意每个细小环节,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工程公司自身也要注重“自下而上”的沟通和交流,与业主加强沟通和交流,内部加强沟通和交流,使任何问题都消除在萌芽阶段,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
2.3 外部管理
工程公司按照合同和业主的要求,加强对各级承包商的管理,首先要求承包商建立符合合同和上游要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审查承包商资格文件,审查施工方案等文件,见证和监督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对承包商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估,要求其对检查出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其改进行动,使现场工作满足合同规定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公司一直积极同项目业主、以及各级承包商进行沟通,就建设问题共同探讨,组织考察交流,取长补短,尊重各方意见,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稳步推进了工程进展,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并积极与运行、检修、物流、实业分公司协调,顺利实现了从工程基建过渡到生产运营的无缝衔接。
在通过经验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后,各级参建单位间的情谊和凝聚力日益激增,为工程公司的内外部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创建和谐项目、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3 建议
3.1领导带头,常抓不懈
核安全文化要求领导在制定制度和决策时优先考虑安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中对核安全文化的具体要求,了解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意图和态度,领导要率先走上讲台,为员工开展核安全文化培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领导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质,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全员提高核安全文化水平。领导带头,还体现在领导重视全员培训,对于重要培训,领导要和员工一齐参加培训,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使公司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3.2加强交流,双向沟通
对内而言,领导要深入员工工作现场,获取员工工作状态的第一手资料,和员工直接沟通,了解员工对安全态度的变换情况,同时鼓励员工和领导直接对话,加强双向了解和交流。
对外而言,领导要重视各方管理层之间的充分沟通,加强管理资源的整合,加快流转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与各方建立定期、不同级别的沟通机制,随时沟通,互动磨合、坦诚交流,达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合作与配合氛围。同时,运用现在信息手段,实现各方管理层之间真实充分、适时迅捷的信息交流处理,做到“凡是有章可循、凡是有人负责、凡是有据可查、凡是留有痕迹”,加快流转程序,实现闭环管理。
3.3 加强培训、扩大宣传
加强内部培训和对承包商的培训及培训要求,使所有人员都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严禁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除了遵守规定的程序外,所有人员必须按照核安全文化的原则行事,正确地履行所有的安全职责,自觉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满足核安全文化的要求。
同时,党工团要齐抓共管,利用网站、黑板报以及其它形式新颖的活动,扩大宣传,宣传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树立典型,宣扬好的形象代表,形成全员重视核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IAEA REPORT-11《发展核活动中的安全文化》
2、IAEA INSAG-4《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0095-01
一、农村信息浏览现状
目前农村信息传播获取有四种途径。第一种是影视广播,电影虽然仍在进村,但其信息量等同于杯水车薪,又以文艺节目为主,其科技信息量等同于无,几可忽略;广播以其受电视和互联网冲,处于不景气状态,而针对农村的节目也渐趋减少,农民收听广播的习惯因电视而改变,村级广播喇叭转播新闻的惯例也停滞了;电视是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媒体和途径,以内地和沿海地区计,占比率约为80%,但它仍以文艺信息为主,其收视群体针对的是城镇居民,专门针对农民的节目也有,但与农民占国民总数的比例成反比,电视农村节目的缺乏给其它媒体留出了发展空间。第二种途径是报刊,虽然是传统信息媒体,但受众率却一直很低,只作为村级干部专用读物存在,而多数村未养成报刊留存习惯,农民基本浏览不到,这一途径利用率太低,形同虚设。第三种途径是民间口传,这种形式虽历史久远,其内容却与发展农业基本不关联,尽管有乡镇农技站从中搭桥,但口口相传的信息意义并不适宜“三农”发展。第四种途径是文化共享工程,因这一方式与受众率最高的电视、传播最便捷的互联网“联姻”,又是农民乐意接受的音像形式,其发展前景很大,只是目前因基站建设数量少,尚未形成规模,这种易于农民接受、服务性能强的传播媒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质,是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共享工程”具有诸多优势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一)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十分丰富
截至2004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已经达到30TB,这相当于375台硬盘为80G的电脑的全部容量。这些资源汇集了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普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主页,直接享受资源内容服务。这个浩大的工程,不仅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农村版则注重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在抢眼位置推出了农业新书、农业科技、农事指南等栏目,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二)全部资源免费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最大好处在于全部资源都是免费使用的。“共享工程”属于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优秀文化的版权问题已通过政府协调、社会捐赠、获得授权、支付费用4种途径得到很好地解决。
(三)资源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卫星宽带网、资源镜像和机顶盒等方式传输科技文化信息,让广大群众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使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也可按照用户需求,提取信息包,刻制成光盘,提供服务;而对于不具备局域网的基层中心,可以配合使用机顶盒,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电视接收,也可以使用离线阅读器共享。
三、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设想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虽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国的共享网络,但延伸触角到行政村的百不有一,使得这一朝阳产业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农村基站建设势在必行。基层基站可分为三级,即县、乡、村,这是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的基础,是纲,纲举目张,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这张网便活了。
(一)县级基站建设
县级和乡级基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县级基站是集管理、维护、通讯等功能于一身的地方集控中心,因此县级基站建设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优良的技术设备。县级基站建设功能是否齐全、职责是否到位,是整个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关键,只有县级基站建设标准了,才能带动乡村两级基站建设良好。
(二)乡级基站建设
乡级基站建设略同于村级基站,只是增加了本乡辖下的行政村通讯功能,作为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等信息的集散点,快捷全面地传播到村级基站,甚至到农户。这一功能,县级基站亦有,乡级只作为备份应急用,与县级基站结合起着“双保险”的作用。
(三)村级基站建设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问题;措施
根据我国党的“十”明确指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建设方针以及总体的布局,全面推广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且充分的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建设逐渐向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生态化城市的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则是重中之重的体现。城市化的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的主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体现,主要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和相对比较完善的绿地系统共同组成的,而且其中优美的景观和完善的设施发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进一步为社会广大群众提供休息和游览的地方,并且其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够有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生态措施。
1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问题的主要特点
1.1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带你体现在其中的技术和艺术,而且其中的艺术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配置,景观以及具体特色的建筑等,都是讲究的艺术性,其中的效果也是给广大群众呈现出美的感受。然而相同的设计在两处相邻的园林绿化建设中,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的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熟练程度,从而建设出的园林景观效果也是不同的,观赏与欣赏的程度反差比较大,同时给工程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专业化技术层次,同时要求针对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和艺术展开特殊的处理。1.2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养护管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植物的施工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但是后期的养护管理时间确实长期的。并且其中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浇水;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相应的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对绿化工程开展长时间的养护工作,才能最大化的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零号的长势。反之,则很难达到设计绿化园林景观的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知不足。现阶段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不只是单纯的植树造林,而且营造一个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一种综合性的景观园林工程,并且其工程也具体的包含了绿化,建筑,结构,水电等多种专业性。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还涉及到了生物学,建筑学以及环境学和艺术学等多个专业性的学科,并在园林工程施工现场中,需要结合现场管理和施工技术人员以及设计人员共同协作进行的二次园林工程创造,去最大化的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因此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对于施工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2.2施工现场管理不足。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管理不足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施工组织不足;②施工的质量管理不足;③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明显不高。首先就是绿化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力度,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性比较强,同时也涉及到了多个工种之间的交叉施工设定,并且我国目前多数的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中组织设计不合理或者是缺少科学有效的设计计划,无法合理的安排绿化工程建设中各项工序之间的有效施工,从而导致绿化工程施工的现场出现混乱以及盲目施工的现象,往往会错过植物栽植的最有效的季节,进而使得绿化工程建设出现工期延误或者是造成反季节施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的绿化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和困难程度。其次就是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在目前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缺少的是建设中各项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使得施工人员肆意的开展各项环节的施工工作,甚至也会严重的造成具体的施工操作违反相应的规范和管理,致使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实际的施工建设。最后就是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给明显不足,而且现场的管理人员也是由土建或者是有关市政专业的人员来兼任的,他们对各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习性等不熟悉,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对整个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将官效果进行管理。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措施
3.1加强培训和学习。重点针对的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人员,并且需要积极的加强其不断的学习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先进的理念和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各种植物生长的习性以及相关的知识等,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对园林绿化工程重要性的认知,并且进一步充分的掌握绿化园林的管理技能,从而有效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处更多高质量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3.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针对现如今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应当从以下两点内容出发:①注重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组织力度,由于城市原理你绿化工程自身是一项综合性且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具体的施工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性且相对比较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度体系,并通过合理性来有效的安排绿化工程建设中各项工序之间的有效施工,同时还需要加强考虑植物栽植的季节性。并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组织力度,严格按照相应的组织设计制度体系来进行实际的组织施工,同时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有效的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②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的施工质量控制制度和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搞笑的保证绿化工程能够在规范性的形势下展开施工。3.3建设完善的绿化工程施工队伍。根据当前的绿化工程建设,具有较高丰富经验以及强大实力的绿化建设施工队伍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资质已经完全被取消,以此市场针对园林绿化展开的进一步的开放,而且在当前的招投标相关的制度体系下,如何有效的发掘具有较高实力和丰富的施工经验的建设队伍是当前城市园林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为社会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一、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特点版权所有
企业文化是因企而生,所以企业文化也要因企制宜。作为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先清楚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把握企业的特点、员工的特点、施工的特点。只有看清了本质,形成的企业文化才会富有新意和价值。
1、企业文化建设难、推广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仅是精力的投入,而且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而作为工程施工企业,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职工群众,在外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现场施工等方面均承受很大的压力。正是市场的压力和经营的困难,使得某种程度上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工程项目地域分散,周期短,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这些因素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分包队伍多,现场施工人员还有一部分为外雇民工,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较为落后,综合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
2、企业文化要有强有力的约束。
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像公路、桥梁等,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且整个施工过程是多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工程特性和施工环境的制约,大量的隐蔽工程只能进行有限度的检查、表面的检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施工工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及“对工程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消除“责任与己无关”的想法。
3、企业文化更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对于工程施工企业的员工,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且一年有大部分时间从事野外施工。针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低等特点,企业必须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职工,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让企业与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4、企业文化更注重“安全文化”。
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险作业。拿我们路桥公司来说,桩基施工、梁板张拉、吊装等工作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随着周围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企业、职工已经普遍认为安全高于一切,对安全的认识、对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让职工能够安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
二、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随意的去做,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并着力突出企业的特性。只有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1、要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现状。
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重点,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工作宗旨和经营理念。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确立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但是,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同行领先地位,必须在打造精品工程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企业宗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竞赛能力等具体标准,检验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更生动、更真实、更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内涵演绎出极具说服力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升华为企业职工容易理解和实行的企业文化。
2、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类型。版权所有
企业文化建设是综合工程,它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涉及人与人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阶段,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类型。市场开发需要社会和行业内的相关信息来源,并要善于沟通;施工现场是一种过程控制,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注重细节,有的情况下还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人际文化;办公室人员需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道德文化、服务文化……。每个岗位,工作不同,文化类型也须不同,但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企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3、要大力研究企业员工构成。
企业的员工构成比较复杂,有伴随企业成长的老职工,也有新招收的年轻员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工作态度、利益所求等均有不同,这就必然形成不同的个人价值观。而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融、互补或排斥的,这种统一或矛盾也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而且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岗位、收入、前景、人际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范围和程度。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员工构成这一因素。
4、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上课等,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比如施工现场的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岗位明星评选、晋升提拔、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手段的运用。不能单纯的只停留在开表扬会、发奖品,而是要深入发掘人的内在品质和典型,通过这种挖掘的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通过这种特殊的激励,让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以强化,得到肯定。
三、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作为工程施工企业,现场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是广大职工奋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展现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而文化,来源于现场,扎根于现场,是现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现场点点滴滴的沉淀与积累。所以,对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现场文化作为重点,把精力放到现场。通过特色、新颖、时尚的现场文化,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现场文化建设重在做好以下几方面:
1、规范项目驻地和现场建设。
加强“三标”建设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通过基层专业样板创建,实现项目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软件管理的规范化,全面促进现场文化建设。
2、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引导,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固化到职工的思想中。强化对职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宣贯,强化对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的学习,强化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和控制的灌输,使每一名职工全面掌握安全技能及安全知识,提高标准作业能力。
3、改善现场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项目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健全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道路交通等安全环境的治理。加大人本关怀的力度,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努力构建施工现场和谐工作、生活以及人文环境。
4、树立品牌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工程施工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和招投标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施工企业之间生产管理、经营能力、施工能力方面的竞争,而且是围绕企业文化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竞争。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才能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多元化的市场,与时俱进,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工程施工企业的文化特点
企业文化是因企而生,所以企业文化也要因企制宜。作为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先清楚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把握企业的特点、员工的特点、施工的特点。只有看清了本质,形成的企业文化才会富有新意和价值。
1、企业文化建设难、推广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仅是精力的投入,而且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而作为工程施工企业,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职工群众,在外部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现场施工等方面均承受很大的压力。正是市场的压力和经营的困难,使得某种程度上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工程项目地域分散,周期短,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这些因素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分包队伍多,现场施工人员还有一部分为外雇民工,文化水平偏低,观念较为落后,综合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带来了难度。
2、企业文化要有强有力的约束。
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像公路、桥梁等,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且整个施工过程是多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工程特性和施工环境的制约,大量的隐蔽工程只能进行有限度的检查、表面的检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施工工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及“对工程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消除“责任与己无关”的想法。
3、企业文化更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而对于工程施工企业的员工,施工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且一年有大部分时间从事野外施工。针对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低等特点,企业必须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调和引导职工,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让企业与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内聚力和吸引力。
4、企业文化更注重“安全文化”。
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险作业。拿我们路桥公司来说,桩基施工、梁板张拉、吊装等工作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随着周围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企业、职工已经普遍认为安全高于一切,对安全的认识、对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了让职工能够安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
二、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石,树立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随意的去做,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并着力突出企业的特性。只有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1、要认真分析企业发展现状。
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工作重点,要提炼和完善企业的工作宗旨和经营理念。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确立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但是,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同行领先地位,必须在打造精品工程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企业宗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竞赛能力等具体标准,检验和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具体深入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更生动、更真实、更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内涵演绎出极具说服力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升华为企业职工容易理解和实行的企业文化。
2、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类型。
企业文化建设是综合工程,它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涉及人与人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阶段,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类型。市场开发需要社会和行业内的相关信息来源,并要善于沟通;施工现场是一种过程控制,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注重细节,有的情况下还需要应对突发事件的人际文化;办公室人员需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道德文化、服务文化……。每个岗位,工作不同,文化类型也须不同,但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企业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3、要大力研究企业员工构成。
企业的员工构成比较复杂,有伴随企业成长的老职工,也有新招收的年轻员工,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工作态度、利益所求等均有不同,这就必然形成不同的个人价值观。而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融、互补或排斥的,这种统一或矛盾也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位员工所接受。而且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岗位、收入、前景、人际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范围和程度。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员工构成这一因素。
4、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媒体工具、艺术载体、培训上课等,除此之外,还应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比如施工现场的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岗位明星评选、晋升提拔、物质或精神奖励等手段的运用。不能单纯的只停留在开表扬会、发奖品,而是要深入发掘人的内在品质和典型,通过这种挖掘的过程,让干部职工了解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通过这种特殊的激励,让符合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以强化,得到肯定。
三、工程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作为工程施工企业,现场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是广大职工奋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展现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而文化,来源于现场,扎根于现场,是现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现场点点滴滴的沉淀与积累。所以,对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现场文化作为重点,把精力放到现场。通过特色、新颖、时尚的现场文化,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现场文化建设重在做好以下几方面:
1、规范项目驻地和现场建设。
加强“三标”建设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通过基层专业样板创建,实现项目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软件管理的规范化,全面促进现场文化建设。
2、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引导,把“安全第一”的理念固化到职工的思想中。强化对职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宣贯,强化对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的学习,强化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和控制的灌输,使每一名职工全面掌握安全技能及安全知识,提高标准作业能力。
3、改善现场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项目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健全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道路交通等安全环境的治理。加大人本关怀的力度,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努力构建施工现场和谐工作、生活以及人文环境。
4、树立品牌意识。
(一)建设内容
一是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硬件建设。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已有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巩固和规范,实现专业和企业的有机衔接;开拓新的生产实习基地,丰富和加强学生实践环节;优化实验室资源分配和管理机制,增加公共和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数量和时间;引导和加强专业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产学研中心的有序高效运行,增进校企的紧密联系。二是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硬件建设运作机制的建设。以校企产学研中心为桥梁,学校和企业签署共同建设协议,确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成立协调办公室,实现实验室、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协调互助,加强和完善学生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的了解和行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利用区域优势和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的协作,满足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有效运作,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切实提高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通过多维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培养新形势下的优秀本科生,促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
对学生的多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对教师研究室的建设加以完善
可以根据每个教师的专长和研究方向,来建设尖子教师研究室,并且对考核目标作出明确规定,支持本科生“进团队、进课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增进教师研究室和企业的交流,实现教研相长。
(二)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把突破口瞄准建设综合实验室,综合考虑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全面配套改革,提升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完善生产实习环节。主要是巩固原有生产实习基地,开拓新的实习基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教师和实习场所;强化校企产学研中心的作用,促进学科发展。设计完善的多维实践创新平台运作机制,满足其发展和提升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广大师生”的指导思想,构建服务化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调动教师积极性,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