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亦提出新的挑战。

1.1信息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多元化

网络道德责任感的弱化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网络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全面影响着当代大学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大学长期处于网络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便得有些大学生走向歪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逐步走上歧途。道德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缺乏。网络提供相对无限的环境,缺乏约束力。诱发大学生做出违反道德观念的行为。这将会大大影响整个国家甚至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沦丧,社会将面临大大的问题及一系列令人担心的问题,比如说大学犯罪问题,有很多都跟网络在关,这是思政工作者在网络时代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1.2网络垃圾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给人们带来大量资源、新的文化、自由空间的同时,也给人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垃圾,如网络信息垃圾、病毒及黄色垃圾等。人格、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网络中五花八门的思想、文化。好的、坏的,东方的、西文的信息集中于一体,则容易形成冲突,危害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网络的一些垃圾本身就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很多学生也是深受其害,甚至会因网络的危害去做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的行为。

2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找到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2.1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专业网站

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网络成为他们是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适当添加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内容,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中的有利资源,同时引导他们分辨有用与无用的、好的与坏的东西,引导他们提高认知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的能力,提高道德观念的同时,树立政确的法律观念,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与处理问题。让他们认识网虽然是相对自由的,但也要为自己不当的言行负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同时高校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的网站。使专业网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新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建设全面、周到、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适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更新信息,便学生能够地较短地时间接受学校的教育理念,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2.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由于学业、感情及就业等的压力,形成以网络为精神慰藉和寄托的平台,甚至形成严重的网络依赖。高校就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心理知识的同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那些严重依赖网络的学生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教学学生疏导个人压力、合理渲泄情绪的科学方法。同时学校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通过与大学生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正确处理问题与矛盾,正确对待网络,解除心理负担,回归社会群体。

2.3加强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训

第2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学的含义

“隐性教育”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在高校中没有被列入到实际教学课程中,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校园文化元素的总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学家才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相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高校中,并不是要对其开设相应的课程,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通过组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从而将隐藏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是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代,而是使二者能够齐头并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形态,这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的表现出来,不需要教育者的讲授和教学[2]。而是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隐藏到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参与的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教育的情境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同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它不需要专门设置课程,也不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讲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隐含在校园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课程内容上都是比较开放的。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模式。在隐性教育下,没有教师权威性的教导,也没有过多的行动和语言上的限制,使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处于被教育的环境,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学生因为逆反心理而对教育产生厌烦情绪。而且,教学主体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参加的特定活动。

4.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长久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教师无法通过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完成教育目标,只能通过环境的熏染、诱导等方式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这就导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而且从教育效果上来看,教育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也就是说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好,越长越好。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对显性政治教育的补充作用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教育方式,能够及时的、全面的将国家的主流思想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导向和政治动员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内容将国家的主流思想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政治思想能够快速、有效的传播。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教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限制性,所以会由此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而在高校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恰好可以对显性教育进行弥补,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到完善。

2.使显性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

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和具体,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学的要求以及设定的目标,但是这些教学目标不可能通过有限课堂时间完成,还需要教师在之后的教育中不断的进行强化[3]。比如,可以根据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编排话剧,这样学生在编排和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完成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强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表演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使学生将显性教育内容通过隐性教育的强化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察觉,而且即便是被察觉,也很难通过显性教育来进行解决。而隐性教育即使不能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对校园风气的整顿以及积极氛围的熏染,使学生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改善。同时,学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下生活和熏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打下基础。

四、结语

第3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生;特殊性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各类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与完善,美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视觉传媒等艺术专业的设置,相应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艺术生在普通高校学生群体中作为比较特殊的一部分,艺术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特点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传统专业学生相比,存在着特殊性与统一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特殊性,开展相对应的思想教育,探索出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1.高校艺术生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性格感性化

艺术生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特性的影响,思想较活跃,感性多过理性,大多数艺术生天性活泼、思想活跃,不喜欢受制约,在思想、行为上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艺术生的思想活跃也就决定在传统课堂上呈现出组织纪律性差,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格格不入。这种鲜明的个性特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挑战,应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针对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自我意识较强,大集体观念较弱

高校艺术专业特殊的教育授课方式,多采用小班教学,分方向教学。笔者所在的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文理兼修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师范教育为主,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该高校目前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院系,就美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新生入学后,先分为大方向教学,大二期间按照学生自行选择的方向进行小班教学,小课多、自学多和艺术实践写生多种方式相结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决定了艺术生大集体即院、系、班的概念弱化,集体观念意识较差。艺术专业学了基础知识教授之外,还要靠模仿、领悟、实践和自学等多样形式,也决定了艺术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3.重艺术实践行为,轻思想政治参与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课程需要,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外出写生、布展、写生展览或者艺术演出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时间较少,思想政治意识较为薄弱,看待时事政治问题理想化,不能正确运用辩证思想看待与分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艺术类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党课培训、社会调研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生不太重视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沉溺于画室、练琴房、设计室等场所,对外界发生的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度也明显偏低。另外,艺术生有外出采风、写生的课程安排,有部分时间不在学校,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外出租房,这样给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探索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从上述高校艺术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分析,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且必要的工作,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开展有针对性、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展开教育工作,最终完成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化。

1.提高认识,明确思想,实现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化

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院系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事情,也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应该是专业课程教师、学校全体教工人员、学生家庭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正确认识到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积极发挥各方的资源作用,充分调动积极性。艺术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多,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实践,参加各类展览演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应发挥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类院系的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联系,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与平台,相互联合发挥各自作用,做好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艺术实践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对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无形中教育大学生,无形的力量胜过有形的力量,效果更佳。艺术生的专业要求也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高雅校园文化有利于造就艺术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帮助形成崇高的正义集体荣誉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可以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广泛开展与之对应的艺术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美术作品展览、文化座谈、音乐汇演、艺术比赛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水平,充实了艺术生的课余活动,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最大效果。

总之,高校的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艺术生的行为特点、思想状况等因素,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和理念,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之上,在统一性中求特异性,以特异性适应全局。调集全社会力量,首抓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辅。科学、积极地探索,形成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以保证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高品质、高素质的艺术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冯瑛,史亚丽.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

[2]张红.加强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4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教育目标:从政治精英教育转型为现代公民教育

正确的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的前提。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而是“必须依据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状况和需求。”[1]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中国不断变化的社会状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的是培养“政治精英”的发展道路,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要求是偏向“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精英――“国家干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调整其教育目标,按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首先,实施现代公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要求。从1999年国家决定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15%,标志着高等教育正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入学门坎降低,大学生的人数增多了,原来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已不能与之相适应,素质教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摆脱培养政治精英的传统模式,实施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现代公民教育,在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上做文章。

其次,实施现代公民教育是现实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要求。过去,大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当时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中,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更多的进入社会的各个基层领域,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政治素质已不再是第一位的要求,而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则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另外,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的政治精英教育转型为现代公民教育,正是适应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的变化。

二、教育内容:从侧重政治理论教育转型为统筹兼顾的全面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2]。在这个内容体系中,各部分的内容都担负着各自的重要任务,各部分之间要有机结合、相互协同,以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受到政治精英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一直重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但随着1990年后期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要求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与时俱进”。

首先,社会的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由于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多元化社会正在逐步形成。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造成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的多元化。而要维系多元化社会的稳定,就要求全体国民能够认同当前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内涵包含两个维度:政治思想和政治运行规则。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但在社会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公民权利义务等具体的政治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力度有些欠缺,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完整政治人格的形成。

其次,社会环境对大学校园的冲击要求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和心理教育。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上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大学校园“泛起涟漪”。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了在一些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问题。正在日益成为大学生主体的“90后”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在大学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心理脆弱、自私、人际交往困难、团队精神差等先天的不足。在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极端行为,诸如“烧熊”、“虐猫”、“杀人”、“自杀”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比他们的前辈存在着更多的道德和心理问题。可以说,道德与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社会问题的影响要求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由于现代传媒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正日益成为大学生产生思想波动的主要根源。在这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综合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讲解,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教育内容在综合性、时效性上的不足。要做好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重视选题和内容的构建。应选择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题目,构建符合大学生接受特点内容话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这是确保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

三、教育载体:从静态一元结构转型为动态多元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3]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教育载体通常表现为一个综合的结构。通过构建一种动态的多元结构来确保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首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体系。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课时和教育内容的制约,其教育是一种“普及”层面。而对于那些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思想教育需求的“学生精英”来说,这一层面的教育就存在着一个“不解渴”的问题。因此,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保持这种“普及”层面的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要设法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高端”思想需求。

在满足“学生精英”的思想需求方面,河北科技大学的“热点问题半月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热点问题半月谈”把自己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端延伸”,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的形式,对那些思想活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这种形式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配合,在一校之内就形成了高低结合的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体系。

第二,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4]在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向大学生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社会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从中获得思想、文化熏陶,实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第5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创新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陈旧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只有正确地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外部环境,才能正确认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必要性。首先,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新课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还使世界范围内的多种思想文化思潮的冲突愈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尤其是美国利用人权、民主宗教等问题,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也会愈益加剧。世界经济、文化的这些深刻变化,必然在国内政治思想领域和一些社会矛盾中得到反映和表现。其次,从国内形势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初步达到了小康,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市场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贪污腐化现象触目惊心,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在一些地方还很严重,少数地方黑社会势力重新抬头,地方治安混乱,再加上“”的歪理邪说,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其自由发展,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认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1]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容

1、在教育的内容上,要适应时展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教育的形式上,突出内在的自我教育方法,培育和选拔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以身边的实际事例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们学有榜样、行有目标,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目的性,使大学生不会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洞。

3、在教育的方法上,突出教育引导,改变过去重管轻教的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量。

4、在教育的载体上,突出网络教育功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校园网和互联网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向无纸化发展。

5、在教育的领域上,突出学校、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改变过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在校内。而今,由于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必须走向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发挥心理咨询作用

心理咨询,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受教育者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和排除的治疗方法。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回答大学生在思想、前途、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疑难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压力,逐渐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进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我们基本上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释放他们的压力,促进大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可以说从内心深处解决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发挥网络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作为新的信息载体,如果先进的思想不去主动占领它,一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校园网上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开展讨论,进行正面引导。通过网络交流,把握学生脉搏,进行双向引导;二是在大学生公寓中引入校园局域网,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多渠道、多形式方向发展;三是组织学生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软件程序,在网上发表,以吸引大学生主动使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四是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尤其是校园网上开设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人主页,这些主页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达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五是要加强高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的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既能熟练的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能对其进行专业维护,不断地更新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访问。[2]

3、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可看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社会实践,首先是暑期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一是奔赴革命老区,通过追寻革命先辈们的革命足迹,使大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奔赴贫困地区,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活动,达到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强我中华的目的;三是奔赴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参观、考察等活动,使大学生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坚定信念。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群众服务,亲身感受到自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员,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此项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义务奉献、助人为乐等活动,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一定会创造出适应时展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注 释】

[1] 王金玲.高校思想政治创新论[J].理论界,2002(5).

[2] 蒋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1).

第6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更加丰富。微时代下手机和微博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手机媒体除了具有通话、短信、手机QQ、微信功能外,还能上网随时随地查询各类新闻及大量信息,丰富了以往思政教育中以校园网络、广播、板报、社团文化活动等传统载体。微博作为“微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因信息便捷、更新速度快,信息传递多样化并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为诸多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网络互动空间,高校思政工作者可根据不同教育目标借助手机、微博、微信等进行信息传递。微博微信等即时信息传递工具信息的便捷性、微博转播、互粉、评论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寻求他人关注及获得自我认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学生在微时代的世界中,每人都是信息的传递者,大学生的话语权被无限激发,思维方式变得尤为活跃,各种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出现,大学生的关注点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不易控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作为思政教育新载体的重要性,借助微博平台选择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及思政教育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构建“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1.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微时代”的来临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传播主导权和话语主动权。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权威性,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微博分享各类教育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研究应用网络媒体,更新工作理念,适应大学生主体发展特点,推进个人微博建设,主动营造主流文化氛围。此外大学生活跃在不同的微博舆论群体中,在微博大V的引导下,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滋长不良情绪。

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

2.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适应“微时代”下学生的文化消费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策划相关话题讨论,创新思政工作内容的新体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时代特征。此外,“微时代”下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性也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传统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往往是经过层层把关,严格审核,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内容均被过滤和删除,而“微时代”下未经审核的海量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快速扩散,大学生需要自己去鉴别、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易受网络不良思想及西方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对各类网络事件进行评价和转载,从主流意识形态出发,对各类信息作出判断,实现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

第7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高校 思想政治课 教育

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电脑手机到处都是。不要说大学生们了,就连初中学生也是人有一部手机,而且还是智能手机,就像个小电脑似的,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当然也可以看电子书、浏览新闻、学习知识。网络时代在给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便利的条件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一面,众多的学生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上网聊天,沉迷于网络,甚至成了电脑迷、手机控,一会儿不玩电脑,不看手机、不玩手机就觉得难受;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见到了这种现象,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中、在公园里到处都是手拿手机摆弄手机的人,当然年轻人占大多数。大学生们也是这样,电脑和手机成了生活中的常用物,但是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简述如下。

一、网络信息化给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来的冲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课来进行的,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于枯燥无味,学生们不喜欢上这样的课,利用网络教学或是利用课件PPT教学就成了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教育是把“双刃剑”,它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下也对学生有很大的冲击。

1.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网络上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全,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内容,但同时网络也给大家提供了许多网络垃圾,如网络诈骗、网络游戏和一些黄等不健康内容。大学生的思想超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容量接受网络中的新思潮,新内容。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现象,既使是成人有时也会被不良的思想所迷惑,更并说心智还不健全的,对社会认识还不深入的大学生了,难免受到网络中的思想的影响,严重的会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深受网上传销的影响,甚至到洗脑痴迷的状态也不悔改;再有的大学生被网上黄色录相毒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网络负面影响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道德缺失导致价值观念改变

在网络上对个人的言行无人监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比较快,思想前卫,容易赶潮流。比如现在的网上购物,大学生群体占几乎90%多在网上购物,但是在网上购物后有一个对店铺评价的过程。大学生自己不挣钱,消费靠家里支援,有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学生,为了自己赚点钱,找兼职,在网上就有这种兼职,专门为某个店铺写评价,不买这个店铺的东西,但为这个店铺写好的评价,以此来挣钱,我觉得这个行为有点不道德,但也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受社会大氛围的影响,已没有道德观念可言。社会上拜金思想的影响,金钱至上的观念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观念已不复存在。在网络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出现网络犯罪现象,这将是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密切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特点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服务。为培养适应新形势下优秀合格的大学生而努力。

1.高校可以建立自己专门的网站,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思路

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中,电脑和手机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东西,网络也已成为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主要工具。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开拓创新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教育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新闻,时事政治。高校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教给学生符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中的有益的内容,摒弃网络中的糟粕东西,通过积极引导,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另外,针对大学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用法律知识来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合理利用网络的作用,可以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的网站,要完善网站的服务系统,全面周到的为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让网站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做到及时更新网上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教育理念,使大学生们能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成新时代的优秀合格人才。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当前的社会生存状态,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这使许多大学生感到很茫然,为自己今后的前途,毕业后工作就业的压力等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有的学生不知所措,为了寻找精神安慰而寄希望于虚幻的网络,把情感寄托于网络上,而形成严重的网络依赖症。鉴于此原因,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利用专职心理人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相应的教育,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们熟悉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教给大学生们一些渲泄心理压力的科学合理方法,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对于严重依赖网络的学生,要通过有效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解除这些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3.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要顺应潮流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接受新知识,尤其是要认识网络时代对教师素质队伍的的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对网络技术的能力,要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在提高其文化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要减少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尹建平.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发展[N].科学山西,2008-5-26(7).

第8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高校贫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地区,从小他们就处在贫困的环境中,所能得到的物质资源十分匮乏。他们的家庭较为贫困,父母的收入较低,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而这种出人头地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好读书。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来摆脱现在的困苦生活。这样就会使得孩子认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良好的物质环境,会误导孩子,使得这种读书目的功利性太强。虽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贫困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读书学习的真正意义,但是还是有少部分贫困生觉得读书是成为有钱人的捷径。长此以往,这些贫困生为了钱财而学习,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离正轨,也不利于他们优秀人格的发展。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家都奋力学习,拼搏高考,并不十分关注周围同学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水平,贫困生也是一样。但是到了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贫富差距也较为悬殊,贫困生会渐渐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其他人,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内心世界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些打击都会使得部分贫困生精神萎靡、自甘堕落、虚荣心极度膨胀,强烈的嫉妒心会使得他们做出不该做的事。很多贫困生为了拿到学校的补助金,特意夸大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博取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很多人觉得贫困的人就应该受到特殊照顾,拿贫困补助也是应该的事,有时甚至觉得得到的资助太少;有时,当资助的名额不能满足所有困难的学生时,有的学生还产生怨恨的心里;还有一些贫困生在上学时向银行借贷了一定的钱来支付学费,但是毕业后,就故意躲藏,不偿还银行的贷款金额了。以上的这些情况告诉我们高校贫困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不利于他们和同学的正常交往

由于贫困生家庭条件比较差,不能享受正常的物质生活,因此贫困生一般都比较自卑,心理也比较脆弱,承受的身心压力也比一般人大。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容易变得敏感,旁人一句玩笑话,他也会当真然后生气。长此以往,同学们会觉得他们脾气古怪,性格阴沉,就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往。通过一些细微的观察,我发现有时候即使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但是他们还是会对我们有所防范,不能真正地和我们心贴心。真正使得他们觉得贴心的还是与他们相同处境的贫困生,他们觉得只有贫困生这个圈子才是适合他们的。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发生的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凶手马加爵就是一名来自山区的贫困生,在和同宿舍室友打牌娱乐的过程中认为别人嘲笑了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于是将4名同学杀害。

(三)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有些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家庭贫困的,有些是因为突发变故导致家庭一下子贫困。这部分学生如果意志薄弱些,就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会自怨自艾,极度消沉。甚至有些严重的会性格大变,闯出各种祸端,学习成绩自然跌到谷底。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赚取学费,就去打工,打工减少了学生用来学习的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此外有些贫困生成绩十分好,但是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法接受更高的教育。

(四)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贫困生家庭条件艰苦,没办法获得成长所必须的营养。即使生病了也没有足够的钱去医院治病,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育。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贫困生都体质较差。

二、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偏重对贫困生经济上的帮助,而忽视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校都为贫困生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也提供了一定的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等,极大的改善了贫困生的生活状况。但是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却很少,如加强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贫困生的责任心教育;加强贫困生的自信、自尊、自强意识的教育;加强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生的诚实守信教育和受资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等等。

(二)缺乏对城市贫困生的关注。因为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城市学生的父母因为失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变差,生活艰巨。这类城市贫困生因为自卑心或者自尊心,碍于面子,往往不会主动向学校申请资助,使得学校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因此,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够。

(三)缺乏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在大学里,贫困生不仅要面对家庭经济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这就导致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学校有时并不能给他们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服务,缺乏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

(四)缺少对贫困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贫困生家境较差,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多课业都需要金钱的支持,比如艺术、英语和计算机等,这些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产生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而言,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是众多高校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解决问题要治本,就要先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有关于贫困生的各种资助制度。帮助贫困生需要各界的鼎力支持,也需要诸多资助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在实处上帮助高校的贫困生,才能真正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帮助贫困生的过程中,由于高校的经验不足,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完善各项资助制度,确保每一项资助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高校贫困生更多的关心。每年都要对在校贫困生都要进行一次重新的认定,同时可以进行家访或者是面对面的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具体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加强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的教育工作。我们应该教育贫困生如何正视贫困,理解贫困,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贫困,不能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和理想。与此同时,要教育其他同学,不能歧视贫困,也不能给贫困生增加心理上的负担。

(三)培养学生慢慢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减少对社会的依赖性。其实,一般情况下对贫困生的资助都是暂时的、表面上的,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自立的精神,让他们真正面向社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才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对社会和资助的依赖,实现从帮贫困生“输血”到为贫困生“造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四)正确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给贫困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贫困生的工作是一个复杂又长时间的工作,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工作是不足够的,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了解每一个贫困生,因此对他们的了解也是浅层的。这时候,正确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开展贫困生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第9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者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实践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积极效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隐蔽的教育方式,包含有教育者本身的示范、社会实践活动的隐性暗示、校园环境和文化的熏陶、大众传媒引导等诸种具体方法,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载体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接受的无意识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正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这些特征,

一、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克服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受教育者面对教育者的教育时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接受教育的态度,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受教育者拥有愉悦的心态,会促使他们对教育活动保持一种积极可接受的态度,教育效果必然乐观,相反,如果受教育者拥有的是一种冷漠的心态,就会使其对教育者和教育活动持有一种消极、排斥的态度,这必定会使得教育效果不理想。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恰巧可以避免由于教育者的威严和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而给受教育者带来的接受压力和表面接受实则内心排斥的心理,而是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放在同等地位上,给其一种得到尊重的感受,因此形成愉悦的心态,从而提高接受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的普及,国外文化输入到国内,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而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并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逐步被强化,追求平等、民主是其普遍的心理特征,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极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使其反对、排斥学校教育,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根据大学生这种心理特征和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将需要传授的经验、观念隐匿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者不觉得自己是处于被教育的位置,而是和教育者一起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活动结果的创造者,受教育者保持持续的积极主动的心态,从而强化教育效果。

二、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

美国学者德里本曾指出:“在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具体的教育形式,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特点。例如,利用参观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遗址、科技展览馆等,进行素质教育、爱国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国家发展前景教育;利用网络专题、电视、电影、文学作品等手段,直接生动的感染人、教育人;利用学校里各种社团活动、节日庆典、毕业仪式、文艺演出、音乐会、演讲会、电影会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各方面的素质;通过优化学校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优化学校制度,增强学校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场所、教学工具等因素的制约,教育载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时不对受教育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存在于教学过程当中,也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既存在于校内,也存在于校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获得知识经验,讨厌强制教育,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利用的各种实践活动,恰巧符合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他们的冒险精神促使他们积极的尝试各种新奇的实践活动,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可以增强他们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三、教育内容客观可信,加快受教育者接受进程

受教育者是否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内容的可信度是受教育者是否接受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内容客观可信,受教育者不会对其产生怀疑,而如果教育内容过于空、过于大,与现实不符,受教育者就会对其产生怀疑,甚至对教育者也会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育者的威信,影响教育效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自己主动的去参与、去探索,所得都是客观的、真实的,因此可信度高,受教育者易接受。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希望通过自己实践获得经验,而获得的这种经验的实效性也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四、总结

正是因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而产生的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使得它日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得到推广,成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的重要补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既要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又要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总之,上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