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藏羚羊跪拜阅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最高表现,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然而,我国的青少年从幼儿园开始,就按照由老师、书本以及课堂所规定的一个模式接受教育,在长达10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循规蹈矩,唯“标准答案”是从,极大影响了孩子探索未来的兴趣,使他们变成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试机器。同志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时代呼唤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强国、兴国的必由之路,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行为的动力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语文中有很多的问题具有多义性、多角度型、不确定性,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引发讨论,激发思维活动,因此,语文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中职学生的思维特征及语文学习现状
中职学生思维还没有受到过多的思维定势和固化认识的影响而变得思路僵化,他们的思路依然是敏捷和灵活的,他们的想象力依然十分丰富。学者指出,中职学生的思维有如下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2)想象趋于现实化;(3)创造想象日益占优势地位。
语文是中职重要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文语句不通畅、错别字连篇,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
三、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真正正爱上语文课,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的应用人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开展交锋讨论
课堂仍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主战场,教师要营建一种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创见,开展交锋讨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置认知矛盾,诱发学生争鸣。同一问题,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讨论的过程中,讨论与反驳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双管齐下,学生能发展阅读、思维,讲述能力,教师会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和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知创见”,从而收到良好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绝品》时,笔者问到:“王商人是否值得三爷信任?”学生产生了两种明显的意见分歧,于是,笔者就“信任”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学生考虑的是怎样驳倒对方的观点,他们纷纷提出各种的论据,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在交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与学生说成一片,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一种轻松、平等、愉快的气氛。
(二)走出思考的固有框架,善待学生质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叶圣陶说:“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给与积极的鼓励、引导,学生就会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努力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只有有勇气打破传统理论,不服权威判断的人才能创造出新理论,这正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而现在语文教材中有部分篇目与现实生活实际已经相去甚远,学生的质疑往往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如在分析老舍的《我的母亲》的主题时,有学生就提出:“母亲生活贫苦,子女如此多,为什么不实行计划生育呢?”于是,笔者先是肯定了学生的提问,再引导学生将“多子”现象结合社会现实来思考,经过提醒,学生对课文主题就了有更深层的认识。
(三)求新求变,把“时尚”和“热门”引入教学
知识经济的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语文学科所涉及到的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文字传授。一些学者把语文学科纳入了“语文科学”的范畴,对它所涉及的范围作了重新界定。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交际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没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仅仅只满足于学一教一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更新思维方式,随时捕捉到瞬息万变的信息,将其融入教学方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处处皆学问,即使是网络上的流行语也直接或间接与语文教学有所牵连。近些年来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微软设备,现代信息交流手段等语文学科均会涉及到。从这一点出发,语文教学应该是宣传“时尚”、“热门”,接受新信息的主要物质载体。学语文怎么能碰到新鲜名词就绕道走呢?如果认为那不是语文教师所研究的范畴,那就大错特错了。基于这一点笔者以为语文学科应该是不拘泥于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勇于接受全新的教学及社会信息,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教学焕发出生机。
四、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长期坚持创新思维,不断进行创新探索,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能力,而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加速语文素质的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用。
(一)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忽视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典范性,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例如杜甫的《登高》里的那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用了短短的十四个字,表达了十层的可悲。这种表现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是其他国家的语言难以企及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发现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