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与探讨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普遍比较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采用了各种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将教学资源连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便于教学和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学生对于课堂的要求提高
由于F在教师都普遍采用幻灯片课件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讲的内容学生已经可以提前得到,或者上课时候自己看着课件,已经能够自己获得课堂上的重点,所以教师的压力就相对比较大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材料和授课方式有比较深的理解和创意,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复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大学生是比较活跃和信息技术掌握度比较高的一个团体,比较爱分享。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网上有众多的信息共享资源,琳琅满目,有国内外各个学科的精品课程和各种不同并的学科理论,一时让人难以辨识和把握住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条件的筛选从而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教学。
综上,培养一支涵盖现代远程教育、网路技术教育应用、影视技术教育、工业设计教育等多领域的技术教育人才势在必行,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和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紧密联系的。
二、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构成体系
1.电子图书馆
教师在课堂上传播的知识是有限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图书馆的使用。纸质图书馆虽然方便和便于查阅,但是有其局限性,而目前越来越火的电子图书馆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功能搜索方式极大了方便了读者进行查阅图书,极大地改进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图书馆历史上的一次变革。
2.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上的地理缺陷,教育方式灵活,方便了学生和教师,极大节省了时间,充分利用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优秀教师的教育传播功能。教师可以实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或者提示,如提供相关的网址让学生自己查阅,这种教育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学生普遍对网络比较感兴趣,所以极大地极大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电子课件
课件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把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便于向学习者展示各种教学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强化视觉刺激等,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课程重点也方便后续的温习,是教育史上的最大变革,现在不仅在高校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学校,成效显著。
4.网络学习平台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有各种精品课程和信息平台。它是由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打造的示范性课程,涵盖一些往年试题,课程答疑,优秀课件等。精品课程往往会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便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等,可以学习者之前互相借鉴。这极大了辅助了教学并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
三、高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些探讨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根据别的推广方式就依葫芦画瓢就建立起来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逐步摸索的过程,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以及专业的互联网人才和技术设备人员的一致认同、全力配合和共同发力。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1.加大设备投入经费
影响数字化教学资源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的就是技术设备的跟进,而技术设备需要财政经费的支持,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的限制,学校用于教学资源设备的投入不足,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经费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向政府联系,得到政府的重视,争取取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同时学校本身也要加强对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财政支持拨足经费。
从外部积极引进一批了解最前沿教学资源使用的人才,把最先进的设备和教学管理方式应用到本校中来,对教师进行专业上的培训和引导,促进其多媒体平台和网络的使用。
2.规范使用行为准则
当前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行统一的命名规则等,而设立这些资源之后如何进行有效搜索也至关重要,应当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搜索机制,便于教师和学生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激励下产生更大的成绩,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激励机制,鼓励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设立专门的奖励经费或者比赛评比的方式,鼓励为资源库的丰富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积极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3.重视技术教育专业
技术教育就是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益的一种教育理论。近年来,技术教育专业成为一个日渐发展的专业,发展了一批此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将会很大地改进教育方式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但是该专业的培养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加大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技术教育学本科阶段有八门主干课程,其中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为基础理论课程,网络教育应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传媒理论与实践为既包含理论又包含应用的课程,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则是纯应用学科。这八门主干学科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参考外国的相关专业而设定的,这八门学科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各学校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
四、结语
数字化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势头日渐的发展趋势,是利用当前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来改进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途径,极大地便利了教学者和受教者,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的教育工作应当把这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地影响。应抓紧克服困难建立以最新的技术为载体的信息丰富、运作高效、推行广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亚希,周红春.高校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6):73-7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058-02
作者简介:赖红辉(1965-),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资源中心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
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如何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网上辅助教学与学习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如何重构传统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家及各个地方都在积极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时存在重复建设、数量庞杂、形式不规范等问题。
2现状及问题
目前网上教育资源的呈现一般为下列3种方式:第一种是文本和静态图像,这种方式相当于书本的搬家;第二种是Powperpoint讲稿,其做法是直接将教师的Powperpoint演示文件放到网上;第三种是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同时呈现。前两种方式显然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既没有对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也没有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第三种本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变味:教学材料上出现的不是教学情境,而是将网页拆成主讲教员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加上讲稿的内容或Powperpoint。 而且制作一门视频课程需要的周期长、成本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丰富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使所有的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上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人员都能充分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物理平台建设,忽略应用系统建设。物理平台的建设是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基础,然而,许多地区在建设中往往只注重物理平台的建设,而忽略了各种应用系统的完善。结果,经过几年的滚动投入建设,物理平台越来越好,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包括学校的接入方式等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是,整个系统却没有有效地使用起来。高速路通了,却没有合适的应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2)校本教育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均衡,应用不统一。校本教育资源与区域化教育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从业务功能上有许多类似,而且最重要的要实现互连互通和开展全网应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地方的校本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都不均衡,有的是区域化教育资源很丰富,而落实到学校间却只处于初级应用,最后导致校本教育资源和区域化教育资源的严重脱节。
(3)重管理,轻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偏重了管理功能,或只重视教育局等管理部门的资源,使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平台终于退化成为“教委网站”或是一个“管理系统”。但从实际而言,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类人群的工作方式和习惯的调整,所以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一时难以收效。学生不能方便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不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在现有资源平台上开展相关教学管理工作,如微格、培训等。
(4)重购买,轻自建。
3多媒体教学平台探索与实现
(1)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网上很好地实施教与学的功用, 保证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有效的结合。可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的主要教学管理行为, 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系统设计;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包括课堂授课、学习指导和对学生监控的作用, 并且要完成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课后的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工作。
(2)确定多媒体教学平台技术设计原则。①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遵循先进性原则,使项目技术水平与时代同步且系统生命周期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很好地使用及维护;②经济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注重功能实用、投资经济,做到设备性价比的最好综合。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③可靠性原则: 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作为系统建设方案的首要原则,为用户选择性能优异、运行稳定的系统设备及解决方案,并在使用及维护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④实用性原则: 以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为出发点,对系统操作链进行优化设计,力求系统安装简单、升级容易,添加、更换设备不麻烦;控制界面简单明快、逻辑清楚,操作方便、快捷;⑤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设计必须支持将来的扩容和平滑升级,并在设备选型方面有一定的可替换性。在满足学校现有需求的同时,为学校将来的系统扩展奠定基础。
(3)整体架构与技术。
多媒体教学平台采用B/S架构设计,主要应用于教育行业录播。该平台结合了微软Silverlight平台技术,可以跨平台、跨浏览器访问,支持目前所有流行的浏览器。多媒体录播平台采用交互式视频播放画面,画质更清晰、图像更真实,让可视化信息的记录与传播更具艺术性。BeyondSys+{TM}平台播放画面模式有多种选择:多媒体录播平台采用网络缓冲机制,多媒体录播信号的直播和点播效果不再受网络带宽的影响,播放更流畅,更适合广域网直播。
大规模应用时提供统一的管理和用户访问入口,具备课程资源库、媒体资源库、视频公开课、在线学习、在线培训等基础功能模块,相应权限的用户可以上传自有的教学多媒体资源、录制好的视频课程,通过审核后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针对多台录播服务器集中管理及大容量直播、点播等需求,自主开发了软硬件结合的产品,配合锐取多媒体录播等产品使用,共同组成锐取录播整体解决方案。采用B/S架构,为用户管理和访问分散设备及资源提供了统一的入口,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多台录播服务器的集中管理以及大容量直播、点播业务的开展,满足了多媒体录播系统大规模大容量应用的需要,适合用于会议、教学资源的管理。
(4)方案特点。①全面记录、同步存储、同步回放。单间教室支持多达2路高清视频信号,1路VGA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教学环境下教学可视信号的全面完整记录,方便传播及事后同步回放;②部署简单,轻松融入现有多媒体教室环境。系统安装部署非常简单,只需要配置相应的编码器,自动跟踪系统,并连接多媒体教室的各种信号线,系统即可投入使用,现有多媒体教室内的各种设备均可保留;③模块化设计,支持后期全面扩展和升级。最多可扩展到6路可视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学校多样化录制需求。其中每路视频还带视频输出,可实现视频1080P信号的独立输出显示,非常适合学术报告厅等大型学习、观摩场所全面、清晰显示教学内容需要;④与原有信息化系统(OA/E-Learning等)无缝融合。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提供增值开发包及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等管理软件,可与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E-Learning等系统无缝融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5)功能实现。①会议室会议录播,利用录播系统实现会议室内重要会议、讲座、论坛、对外交流等会议活动的全程记录。会议录制的同时可进行网络直播,校内每间教室、办公室可通过普通电脑接收观看会议直播及后期点播;②公开示范课。录播教室内的教师对本教室学生授课时,可通过录播系统拍摄教室内的教师、学生、PPT图像并将三路图像直播出去,此时通过网络,本地区的其他学生、教师可通过电脑接收直播,实时收看录播教室内的教师授课。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③优秀视频课程点播。通过录播系统可将校内优秀教师授课全程录制成视频课件,学生、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点播教师授课的视频,可对教师教学点评、指导,教师之间可学习、交流教学手法,学生也可听到优秀师资的授课课程,而且也方便培训的干部学员通过网络学习课程;④精品课程录制。通过录播系统可实现精品课程录制,录制内容包括教师授课视频图像、学生听课视频图像、授课PPT图像。录制的视频可用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参与授课竞赛、教师评比;⑤网络远程察课、评学。领导可对录播教室内的授课情况进行察课及教学评价。以往听课、察课需要到授课教室,这样会影响学生听课和干扰正常的教学。通过录播系统察课、评学不仅不需要到授课教室,还实现了常态化教学。
(6)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要结合校园网络建设的情况,其基本架构要拥有多种安全保障机制。该平台以学院教学资源网站为用户访问的窗口,校园网用户可直接进行访问,校外用户通过VPN 接入端进行访问,网站通过后台开放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资源库、教师教育资源库、网络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及其试题库、教学视频资料库、多媒体课件资源库、教学实习资源库等系统服务集群进行链接,共享教学资源应用。
4结语
随着高校网络化建设深入, 教育技术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数字化教学技术也将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在现代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设计也应适应这些技术的发展, 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的研究和探索将不断深入, 这对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74-02
1 建设背景
1.1 建设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指引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同时也引起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高等教育的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等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技术环境是蕴涵了丰富资源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信息资源的互动性和非线性组织方式,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资源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建设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营造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体现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特性更有利于语言技能的形成和知识的获取及保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存储、调用和数据处理特性可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资源组织与管理,同时使学习评价过程更为量化、客观;数字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
1.2 网络教学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互联网下运行的,对教与学起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信息资源,或经过加工、组合后能够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信息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大容量、多媒体化、网络化、超文本化等[1]。一般以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式出现。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网络教学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八类: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1]。其中,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课件/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资源目录索引是指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些门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1.3 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和建设早已进入专题素材库开发建设的阶段,向着内容的深度、质量、系统性、多媒体化发展。国内近年来也开始了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但是国内的资源库建设普遍存在重复建设、不分专题,素材来源缺乏等问题[2]。虽然国内的很多学校和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各类素材库的建设,但是大部分产品仍然以光盘为载体,以局域网为应用平台,未能发挥互联网在数据共享方面的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内容更新及时等方面的优点,同时资源库的系统性、专业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设计思路
2.1 设计目标
以资源服务于教学为标准,以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据,英语网络资源库旨在建设一个资源管理方便、界面友好、分类规范、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开放式资源库。实现网络化的英语资源共享,为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智能化的网络环境。
在元数据的定义和处理上,严格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对资源进行描述,为数据的交流和共享、资料的移植和管理提供了可能。
基于B/S架构模式,按功能模块进行设计,逻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3]。提供完整的前端用户支持功能、素材编辑和存储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素材查询功能、智能组题、评估功能等。
2.2 设计要点
(1) 支持用户远程上传教学素材,并可对入库素材进行远程加工(修改或删除);
(2) 支持个性化组织素材功能,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共享素材进行组织、修改,并利用素材生成讲义或试卷;
(3) 除了具备内容呈现功能外,还具备交互式训练、即时反馈、记录学习活动等功能。能够利用现有素材自动编制试卷,并动态分配各题分值、计算得分,同时提供即时反馈、记录学习活动、学习记录查询等功能;
(4) 自动生成并压缩各种讲义、素材、试卷等供用户下载。下载并解压的网页可以在单机或其他局域网、互联网环境中使用。
3 主要模块设计
3.1 用户管理模块
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库设计为开放式的资源库,面向各级用户共同建设、共享资源。系统权限设计为三类用户:普通用户、高级用户、系统管理员。系统为相应权限的用户分配相应素材的浏览和修改权限。普通用户不需注册,可以搜索、浏览、下载公共资源。高级用户自行注册,可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的以及公共的资源,可以上传并编辑素材,可以为入库素材编写描述性的信息(如主题、难度、关键字、注释、素材文本资料、译文等),可以远程更新、删除已入库素材。系统管理员可以审查、修改高级用户上传的资源,并决定将其转入公共资源部分。
3.2 试卷自动生成模块
系统能够利用素材库的文字、多媒体素材以及题目自动生成有声或纯文字的试卷,题目和选择项以随机排列方式自动编排。目前可编制的试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开放式问答题。系统可以自动评改试卷,记录并存储学生训练过程中修改的全过程,供教师远程查询、分析。所有题型都提供打分和标示错误的即时反馈。问答题允许学生自由撰写英语句子,采用模糊匹配和按对错比例评分,指出错误之处,自动选择分值最高的比对结果作为反馈输出,系统核对各种可能的答案后会提供修改建议。
3.3 资源搜索模块
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强大的搜索功能,使用户能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迅速找到对应的素材。根据专题和难度两个分类体系,把各种素材划分成四类:日常学习、等级考试、各年级资料、标准难度。日常学习可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娱乐、战争、常识等;等级考试包括社会上常见的职称或等级考试,可分成CET4、CET6、TEM4、TEM8、GRE、GMAT、BEC等;各年级资料可分成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标准难度是一种较模糊的分类方法,当上述三种分类无法满足需求时,用户可通过这种简单的划分难度方法,从1到5难度依次递增。
资源库采用Google式的简洁信息检索体系组织管理资源,使用关键字搜索和高级搜索两种查询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搜索方式。其中高级搜索包括日期、难度、分类(任意、日常学习、等级考试和各年级资料)、素材类型(任意、素材、讲义和试卷)等选择。同时具有排序、收藏素材、热门素材排行等功能[4]。
3.4 个性化素材整理模块
用户可以对共享素材进行重新组织、编辑,并存放在个人收藏夹内,供在线或脱机使用,并可利用共享素材生成试卷或讲义。在用户收藏夹中,用户可通过填入一系列素材说明资料并上传音频或视频文件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素材,这些素材经过系统管理员员编审后可以进入共享库,成为共享素材。用户可以对共享素材进行加工,同时可以新增、修改、删除素材对应的题目。用户可以在个人收藏夹内把一个或多个素材生成电子试卷或讲义,对于生成的试卷,原有的录音文本、中文译文、背景材料等将被去掉,只保留录音和习题。
4 技术实现
服务器端采用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存放检索信息、目录信息、管理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等。用户端脚本以调用对象的方式调用Windows Media Player、RealOne等插件,流媒体文件采用windows media、real player等主流媒体格式文件。采用ASP开发工具和第三方开发的工具控件。采用网络服务控件(Web Service)编译比对程序,用户无需下载控件。在数据库设计方面,遵循防止冗余,提高效率的原则,以数据库存放、磁盘存放、数据库索引等方法相结合,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维护。
5 结论
本资源库的建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范例,推动了我校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辅助作用;整合优质外语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一体化管理;针对不同角色提供相应的操作权限,结合资源搜索、个性化管理功能,使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能在不同的层次上使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试卷生成、即时反馈、记录学生活动等功能,提供智能化的网络辅助评测和统计工具,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资源结构与内容,从而不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今后的任务是将进一步研究资源库的运行效率、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结合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艳军.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16.
[2] 王馥琴. 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与开发[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5-18.
[3] 吴结蚕. 网络外语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6,(13).
关键词:教学资源 社区健康教育 抽样调查 标准化建设
1、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组织与实施
1.1 个体化健康教育组织与实施
组织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医学系1名教师、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名医生、健康教育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带医学系全科医学专业159名志愿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包括:疾病常识、康复计划、合理用药、自我保健技能等。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健康档案录入、健康教育宣传和老年人体检保健等活动同步实施。对志愿者进行分批、分组,由健康教育办公室统一组织,确保行动统一、有序、高效。
1.2 公众健康活动组织与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志愿者1这个重要宣传群体融入到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全国爱耳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等重大专题宣传日的活动当中去,组成由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志愿者协助的宣传教育团队,进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志愿者主要负责准备活动资料、发放活动通知、组织目标人群、填写活动记录等具体工作。同时,组织志愿者参与居民健康知识讲座活动等公共卫生服务。
1.3 健康教育宣传组织与实施
组织学生志愿者相继设计了和制作了以《多事之秋话保健》、《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秋季饮食健康》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辖区宣传展板更新频率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一年以来,累计参与设计和制作宣传栏和宣传展板12次,内容涵盖了健康知识、营养保健和疾病预防等多角度的健康信息。进行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预防性病艾滋病》、《重点预防夏季手足口病 保护儿童健康》、《新生儿听力筛查科普材料》等多方面健康宣传单20余种,累计分发宣传单和宣传材料2000多份。
2、数据调查与效果分析
我们以中心服务范围内的4个社区、3个自然村15~65岁常住人群(包括在调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调查对象,在活动实施前后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60人,得出结果。
2.1 标准化考核指标分析
对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次数、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进行统计。与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开展活动之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详见表1.
2.2 健康教育效率综合分析
对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2活动实施前为53.91%,之后为68.23%,提高了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辖区居民满意度进行比较。200份问卷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的评分标准采取1~5级评价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结果显示,活动后辖区居民满意度普遍提高且幅度较大。
3、结语
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秩序保持良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效果更加便捷有效、实训秩序井然。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映射活动开展情况,可以看出,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是可行的,且标准化建设进程发展较快。
参考文献
[1]奚丹,赵冰,田小海.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2),44-46.
XI Dan,ZHAO Bing,TIAN Xiao-hai.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 of college[J].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2009,4(2),44-46.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6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拓展了新的空间,从而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趋势。其资源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面小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建设无论是从平台的构想、目标建设等方面都还处在初步阶段,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建设上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主要关注的就是自己学生的状态,而忽略更大部分同学的情况。在的信息中,更侧重于完成课业。这样的网站,缺乏共享的精神,自己“关门造车”。这就造成了资源共享面小、资源建设不及时,网络上虽有一部分的信息沟通、共享,可是所建设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仅供本校学生使用,各高校校园网对外一般都安置了防火墙,外校师生无法进入资源库进行共享交流,同时对于住在校外的本校学生也造成了共享障碍,仅是一个防火墙的问题就导致了兄弟高校的学生不能从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库内获得想到的知识,本校的学生也不能在其它高校的资源库里得到知识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大多高校只重视教学资源部分的建设,并且只在乎数量,往往忽视资源的质量方面。
(二)缺乏互动交流方式和学习效果评价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对与互动交流方式相关的资源建设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资源的者,只是传播了思政课的内容,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反馈,无法实现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网络教育的互动交流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靠校内论坛、留言板、Blog 等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都不能建立师生间迅速、有效的沟通渠道,难以形成良性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开放性题目缺乏,对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答辩、社会调查等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缺乏,难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资源匮乏
思想政治理论网上教学资源缺乏,最主要是反映在有效的网上素材库和网络课程较少,缺乏网上多媒体课件。有些网络教学资源附以教师授课的现场视频图像,但由于网络传输、摄像条件局限,造成学生观看视频图像的连续性极差,可视价值不高。以某大学为例,网络平台上的课程,大多数是教师平时上课所用的课件,没有针对网络教学特意制作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平台大多是对已学课程的复习,很少能够学习到有创新内容的教育资源,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存在着攻关时重视、日常时轻视的现象,往往是在建设初期或是有关部门检查评比时,才会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集体突击攻坚,待评比检查结束后,又恢复原样,突击上传的网络教育资源得不到日常更新,缺乏长期的日常维护,难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提供有用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对策
(一)建立共享的、高质量的地区性、全国性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
首先,要做到高质量。教师在教学资源时,必须对自己的成果负责,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教师们严于律己,创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与大家共享。其次,注重共享。不能把眼界只放在自己的小圈子内,放在自己的高校内,要多关注其它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通过建立共享的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网站,加强互动交流,不仅交流学术,更是交流心得。建立共享的网站,不仅会充实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而且会使学术交流更加便捷。以便于师生更好地了解教学资源动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将高校思政课建设成精品开放课程。将以前的国家级精品课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建立师生互动交流模块
师生的互动交流是体现思政课网络教学互动性,活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师生互动交流网络资源的建设可考虑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聊天室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形式主要包括BBS、QQ群、博客、微博等。
(1)BBS交流论坛。BBS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在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往往决定了整个论坛的发展,同时,优化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提高论坛的影响力。
(2)QQ答疑。当代大学生均有QQ,这种既省钱又便捷的新沟通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便利,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QQ这种新载体,将其纳入到思政课资源建设的规划中来,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QQ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答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疑问和困惑,师生通过QQ不仅能加强师生的教学互动,而且也能有效增进师生情感。
(3)微信讲座。与 QQ 的师生一对一答疑不同,微信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课程相关的简短言论和见解提供了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知识在微信上开通独具特色教学讲座,同进入教师微信空间的学生实习实时的网络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有限,沟通不全面的缺陷。
(4)微博讲座。教师可以针对微信讲座不详细、不系统的缺点,在自己的微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完整、详细的解读。通过对学生留言的回答,实现师生的网上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持续开设专题,就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阐释,高校思政课管理部门也可以将微博讲座纳入教师考核的范畴,从而实现微博讲座的常态化。
(三)通过多渠道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首先应该配合高校具体教学的条件,结合教学需要,创造出符合具体实际的网络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样能激发师生共同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巨大优势,目前校园网的建设已经相当的完善,汇集了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精品课教学资源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平台。因此,积极地建立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模块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模块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的名称、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资料、教学案例、阅读书目、实践要求等一系列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整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李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现状分析―基于对陕西76所高校网站的调查.安康学院学报,2012(1):90-93.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资源;共享资源
项目来源:广东高职创业教指委项目(CYQN2015001);广东高职管理类教指委项目(YGL20153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4日
一、引言
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建设手段,旨在帮助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本研究通过选取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突出实验实训等教学应用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案例,引导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向多方合作的方向发展,实现政校企行的合作与共赢。同时,高职院校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势选取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案例,特别是以专业核心课为重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国内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典型案例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常州科教城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之一。作为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高举高职教育大旗,走差别化竞争和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园区拥有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业中是一个公益性、社会化、产学研结合的教育训练和科技社会服务平台。它是常州科教城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
拥有16所属于职业教育类学校的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则是优质共享教学资源的另一个典型实践案例。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通过探索学生的 “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等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图书互借等共享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园区还设立“师资服务中心”实现了专兼职教师的互聘共培、质量督导跨区域互通等教学方案,保证教学队伍的共享共建。另外,园区构建了能够资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既为区域内企业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为辖区民众提供继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技能提升课堂,打造优质的终身学习型社区。
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探索
(一)组织机构的创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3月进入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高职院校行列,在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首要工作项目就是建立珠海市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珠海市职教集团是经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统筹珠海市职业教育发展各类资源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旨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校、行、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一个全面对接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批紧密对接珠海行业企业发展的企业服务或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职教集团共有156家成员单位,涵盖了珠海市15所中高职院校(含培训机构)、16个行业协会和125家企业。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之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珠海市职教集团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好地实施共享资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享资源建设情况
1、共享资源课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注重核心课程建设,目前已经联合职教集团内部的珠海城市职业学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现以《员工招聘与配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1)《员工招聘与配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学院“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就业与创业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在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将《员工招聘与配置》课程列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坚持“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强化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实践,按照工作任务所需能力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项目驱动的授课方式,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虚实结合,互动参与,合作竞争的实践氛围,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在认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对员工招聘与配置方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从职业能力融合职业素养的角度设置各项学习情境及学习标准。(图1)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首先,以招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项目训练系统中,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度,但应具有持续发展性;技能主要指对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手册与行业生产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态度主要指通过课堂、基地实训等教书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能下到生产一线,全心全意长期从事一线岗位技术工作并作出较大贡献的基本态度。其次,以突出岗位实用能力为逻辑主线,统筹规划。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突出了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采取讲练式教学、模拟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超市等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再次,课程通过子情境项目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考虑到珠三角的岗位特点,在每一情境中都选择不同的岗位,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来进行模拟训练。最后,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颠倒课堂”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提前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上预习知识点,上课时,老师重点讲授难点,并进行项目实训,学练结合,学用结合,营造人性化学习氛围,树立和贯彻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图2)
(3)课程共享资源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平台,课程开展了共享资源课程的网站学习平台建设。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在教学中贯穿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互相交流学习,不断应用学习的目的。网络平台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电子课件)、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情境、实训大纲、考核大纲、参考资料目录、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微课)等。网络平台的拓展资源也包含大量可读性强、易于直接应用的资源,如习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专业知识检索、招聘节目视频精选等。这些学习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更新完善,深受职教集团各相关职业院校学生欢迎。
2、共享资源课程师资建设。共享资源课程采取“校企互聘共培”的方式,打造既具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验,又具有教育教学本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团队成员中,学校专职教师占43%,企业兼职教师占57%。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有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拥有珠海香州区人力资源中心南湾人才市场、珠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珠海蓝龙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威丝曼集团、香州区人力资源中心聚星网站、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珠海文华书城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珠海保税区西尾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金松发展有限公司、珠海经济特区飞利浦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专业建有人力资源综合测评工作室、人力资源综合模拟实训室等一批校内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校内教学企业―人力资源综合实训工作室获得珠海市职教集团教学企业C级认定。通过职教集团每年举办的“珠海市职业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各项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已经实现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共享。
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享资源建设措施与方法
(一)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高职院校的发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容易导致各高职院校更加关注自身建设上,专业建设视野受到区域局限。其直接后果是专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形成合作共赢的全局观念,打造区域统一的教育领导集团,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充分共享的职教理念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理念。
(二)构建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珠海市职教集团的引领作用已经凸显,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需要出台细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制度和方案。比如,《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领导小组职责》、《教学共享资源成本收益统筹制度》、《共享教学资源设备管理职责》等。当然,除了具有共性的管理制度,还需要针对不同教学资源的特殊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制度管理文件。
(三)丰富教学资源的共享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从本研究围绕的案例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投入、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发展,而其他非主干类课程(如专业平台课程)的共享资源建设工作迟迟得不到重视,因而呈现与主干核心课程完全不同的共享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涵盖的知识类型丰富,行业门类多,应加大共享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实现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共建共享,发挥出贡献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调研组.加快建设南宁-东盟职业教育园区[J].当代广西,2008.1.
[2]何巧云,杨丽.高职院校招聘与测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07.4.
网络教学资源是当下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对于网络资源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理念上、能力上、资源分配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调整目前的资源分配,建立高校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承认新时期的教育特点,将大数据时期的云计算手段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从而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使其对高校教学系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确保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
1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现状
1.1 校园网络建设普及率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高校的教学科技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教学中大量的使用了多媒体等资源。并且这一教学资源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未来促进教学发展的关键。当然,如何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这一资源将是高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在高普及率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从而确保资源的优化利用,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云教育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但是云教育的建设在高校中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努力推进其建设过程。
1.2 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成为主体
未来的高校教育将进入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图书将逐渐被取替。电子书、网络课件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材料,进而会衍生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得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又发生转变。高校资源建设上也应注重这一变化,改变教师的理念,培养新时期的教师。目前,我国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发展较快,但是在教师改革上显得较慢,这也成为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慕课、微课成为近年来研究的对象。但是这一过程中依然要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始终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发挥出先进教学资源的作用。
2 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基于云教育平台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云平台,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总结后用于教学中,从而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育资源众多,包括学习资料、课件等。目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开始涌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高校发展来说不可或缺,而网站建设要结合高校特色,并且要基于高校发展目标而定,大数据时代,对教学资源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具有针对性。云平台使一种以云计算等高科技模式为主的教育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可以掌握教学的基本信息,并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计算模式,主要用于资源的整理和共享过程中,是网络资源提供服务的重要技术。它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体现其服务功能和存储功能。云计算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可以支持任何位置的服务,并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教学而言,针对性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而正确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云教育平台无疑起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资源的调整上。总之,采用新时期的新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而云计算平台则是新的教学方法实现的基础。
3 基于云教育平台络教学资源建设对策
3.1 构建多层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尤其是网络资源,并且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育的资源也应具有多层次特征。借助云计算功能,可以将高校教育资源进行层次化划分,从而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案。但首先,我们要构建具有多层次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将其分成公有云层和私有云层。既能够满足个人学习需求,又能够为大众提供学习内容。这时期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特征、大众化特征。另外,还应从高校发展出发,完成资源的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云教育平台具有成本低,维护方便、规模大等特点,面对当下的教育体系改革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鉴于云的可扩展性,还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使高校专业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确保整体上的发展。并且云平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制度,总之具有先进性和可用性。
3.2 多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
多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教师平台、科研平台和学习分享平台为主。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平台要具有灵活性,保证基本的教学过程,并且要能够随机进行调整。可以应用很多种不同设备,以便于资源的使用更加方便。高校可以加快教学平台建设,并且通过云平台来使教学资料更加清晰,教学管理更加高效化。另外,可以通过云教育平台来建立高校教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系统,从而使教学资源的收发更加融合,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高等院校的发展得到宣传,进而促进其发展。其次,在科学研究平台上,采用云的可扩展性与低成本优势,可以建立各个高校之间联合采用的云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教学,有助于推进高校的科研工作。目前,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改革,在教学上体现的较为明显,但是在科研的表现上则稍差。为此,高校可以建立学术交流栏目,提供电子文献查阅功能,加大科研力量,并在基于云计算的研发平台上发挥其积极作用。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差距缩短,共享经济将得以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得到提高。最后:平台建立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供给学生学习。在云教育平台下,建立学习分享平台,并加强其教育覆盖面积。在学习分享平台的学习培训方式上,可以提供菜单式点播或学分制教学评价模式,也就是跨空间的培训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实现教育的高效化是可行性。总之,利用云技术,建立云教育平台可以解决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以及资源应用不合理问题,在科研、教学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基础课程;信息资源;建设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alkin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Basic Courses Teaching
Wang Xiaozhuo,Liu Xu,Yuan Ni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30016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work of university-based teaching teaching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eaching capabilities of the platform,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enhance teaching platform,the main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Basic courses;Information resources;Construction platform
一、引言
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等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高等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把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和整合,加强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立体化、数字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二、教学信息资源概述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信息资源是指有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通过校园网络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及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管理过程,建立在信息化教学基础上的各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学信息资源支持。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为教师上好大班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知识,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不再为传统的大班教学烦恼,可专心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上。教师通过信息资源平台调度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学习管理。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来加强和巩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信息资源平台有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作业、考试、授课、答疑/辅导等功能是很必要的。
三、教学信息资源平台的功能
针对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管理模块:不同级别的管理员除了构建中心资源库外,对其他节点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目录共享,资源分布式存储,对资源进行分类、编目、上载、审核、检索、增删、处理反馈意见等操作,管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二)资源制作模块:资源中心要提供丰富、即时的资源,需要将资源制作的权利直接下放到教师甚至学生的手中,使资源中心能够及时更新和添加,保证其不断扩充、动态发展。系统针对不同资源设计不同的制作模板。在内容制作模块上,系统采用集成的多媒体编辑器完成资源内容的编辑制作,制作过程中可以自动将资源相关属性记录下来,并通过入库过程自动纳入标准化资源库,以便于资源使用中的跟踪。(三)资源应用模块: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课堂、习题库、上传课件动画、增删数据、处理反馈意见、与学生交流互动,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平台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所讲授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丰富课堂所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BBS、聊天室等交流平台反馈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情况。(四)资源扩展模块:教学资源信息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教学信息平台的使用,会有源源不断的信息扩充进来,这时,合理地对资源进行扩展尤为重要。管理人员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建立信息交流网来获取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来拓展发展空间。
四、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平台的主要措施
(一)建设立体化、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是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建立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的学科资源库。具体来说,学科资源库的内容应按照课程专业学科的方向来逐级扩展。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和自建并重的模式来进行资源的扩充和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结合教学需要,重点设计和制作教学中需要的资源,把能有效促进学习的资源组织上网并进行归类,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建立操作简单、交互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有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还要开发和引进具有方便快捷的操作和交互功能的傻瓜化的服务平台,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如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和整合工具。在资源的检索过程中,应具有资源的多层精确检索功能,同时还应具备多种查询方式来检索资源。要提供备课系统软件或简易方便的多媒体编写工具,让教师对选取的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设计重新整合编码,形成新的教学资源。此外,还应建立具有良好交互功能的平台。师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服务平台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交互功能的交互方式和平台,如聊天室、电子邮箱和共享电子白板等同步方式。教师可以就某个问题通过在线实时交互来获取反馈,对学生进行疑问的解答,提供帮助。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同步的交互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三)加大网络课程的开发力度。网络课程是集文本、图片、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为一体,经过科学的构思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满足网络运行要求,便于师生交流的一个交互式的课程知识网络化学习系统。网络课程建设是以学科教师为核心,以资源开发中心的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反馈、专家评改进完善机制的一种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唐军.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中心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147-149
传播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网络教育已经成长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关键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成败和发展程度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整体发展意义深远。
一、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教育资源是教育体系中支持和保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特定教育目的多种资源,网络教育资源是支持网络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总和。网络教育资源按照不同的界定标准可划分为多种形态,本文主要探讨与网络教育接收者密切相关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稳步发展有效推进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和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及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探索和成功开展,为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机构、技术和发展保障。但是,不可否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弊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不合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缺乏使用价值,且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有效利用;表现形式单薄生硬,简单的文字复制转移较多,没有展现出现代化技术操作手段的传播优势;资源构成模式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阻碍了网络教育受传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主体间不能实现真正的共享和融合,“信息孤岛”使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发挥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推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需要理性看待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只有有效解决好发展瓶颈因素,方能真正擎起高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大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二、传播学理论介入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传播学研究对象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接收者本质相通。从戈德的共享说、格伯纳的互动关系说、贝雷尔森和塞纳的符号论、霍夫兰的目的影响反应说,我们可以得悉传播学的有效受众群体是拥有社会关系本质属性的人类。网络教育以网络虚拟环境为沃土,通过数字化技术传输教育内容,面向接收者和学习者提供非面授的教育活动。网络教育中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服务学习者为目的。学习者作为传播活动的译码者、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传播效果的反馈者,其接收程度和学习状态是检验网络教育内容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传播学结构与网络教育系统的运行模式基本统一。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麦奎尔将传播过程解析为: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在众多对传播学的模式研究中,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中提出传播的“5w”模式,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作为传播学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该线性传播模式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地去影响受传者的过程。在网络教育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从传播学角度解读,传播者是高校育人教师或者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设置者,受传者为有求知需求的学习者,讯息是具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内容,媒介是数字化的技术传输手段,效果是学习者接收讯息程度和学习情况的实际反馈和综合评估。在模式运行构成分析中,二者基本要素吻合统一。
三、传播学视域下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分析
1.严格信息把关制度,优化教师及技术人员素质
“把关人”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他认为“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转播者承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之后施拉姆、怀特、赫希、麦克内利、巴斯、盖尔顿和墨菲等人对这一理论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把关人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和怎么传播,其具备着检查、加工、评价、导向和桥梁的功能。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力支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担负着信息资源内容的探索、开发和指引,决定什么样的内容被传播;专业技术人员是网络教育有效运转和稳定服务的基本保障,决定着信息内容如何转播。教师队伍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素养是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因素。在践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要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熟悉网络教育理论和教育特点,能够准确把关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播过程的通畅和交流互动的有效开展;网络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能力,洞悉技术平台建设,熟练利用网络技术支撑有效信息内容的传播。优化人员素质,拥有集网络教育理论和技术于一身的网络教育管理者,严格信息把关的筛选和过滤,将准确、有针对性和价值性的信息内容传播给学习者,是加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推动网络教育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
2.提高信源可信度,科学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内容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对信源可信度与说服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证。霍夫兰的研究表明,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映射到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就是要切实完善和提升以网络教育内容为中心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不是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的单纯汇总与机械罗列,它是以服务非面授的网络学习为宗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网络教育的本质属性要求自身资源建设必须具备科学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开放化等特征,而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只有科学化的教学设计和教育内容,才能准确地传播学习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网络教育的传播者,要根据教学资源所属的学科领域,制定清晰的教育资源框架,明确待建设的详细教学内容,保障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规划和科学开发。除此之外,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者还要在信息资源开发中注重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媒化,通过资源的有效排列和技术的具体应用,完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3.加强受众分析,完善学习服务理念
受众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庞大集合体,从微观上又表现为具有社会多样性的个人。受众个人差异论和“使用与满足”研究表明,受众接触的媒介内容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只有准确弄清受众行为期许上的心理效用,才能成功达到传播目的,完成有效的传播过程。网络教育学习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科学实用的信息服务。学习者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主体,缺少对受众的准确分析和恰当定位,会造成资源的弃用闲置和无效开发。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作为学习者的资源接受群体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要以解决学习者实际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表现形式和内容功能上力求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育支持和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基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和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网络学习者没有课堂面授的时间限制,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要在编排处理上快速有效地推出重要知识点,而且框架要明了清晰,形式要丰富多样;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尽可能多的囊括基本知识及新的研究成果,优化资源导航体系,合理设置索引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有效检索和掌握资源的学习能力、科学探索的创新能力。
4.消除信息知沟,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程度
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普及使知识传播的技术条件、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教育平等。但是部分受众由于自身客观条件优势获得的知识信息将大于相对应的劣势受众,而且之间的信息差距会随时间递增。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P・J・蒂奇诺等人诞生了“知沟”理论。
“知沟”和“信息沟”的研究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的传播事业和信息规划建设飞速发展,随着媒介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城乡和地区间在接触大众传媒上的信息差距大大缩小。但在新传播媒介领域,沿海与内地、东西部、城乡的差距依旧明显,并在媒介使用能力方面,社会阶层与群体间的差距也正在出现并呈现扩大趋势。据统计,由于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所有学习中心8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为使教育资源共享进行信息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真正促进网络教育社会化。在硬件方面,必须对不发达地区或者低收入阶层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推进硬件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在软件方面,进行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提高受众的媒介使用能力。消除信息知沟,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李,吴廷俊,关颖超.信息时代的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詹青龙.网络教育学[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6]Tichenor,P.J.,Mass Commun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Public Opinion Quarterly,Summer,1970.
[7]赵毅,别牧.论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8,(1).
[8]李增兵,李瑞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
[9]金琴.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