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1-02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探究出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如何寻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做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一、从学生游戏中寻求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游戏。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能像你这样做!”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口诀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兴趣,一会儿就记住了,而且不再遗忘。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寻求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声中游戏。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知识。学生们学的认真,记得扎实。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求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例如:我教学生记住切分就会高兴地说:“好爸爸来了!”,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再也不会念错。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寻求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寻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像思维。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生产劳动中寻求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七、从另一事物中迁移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竖笛。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八、从教学难点中寻求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我还创造了“手势视唱法”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九、从教材中挖掘
几年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每次授课前,我都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闪光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十、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寻求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化;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终端的网络一经诞生,就逐渐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通过联通和共享的形式改变着人类社会。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拥有了一种重要而精巧的工具利器。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这种工具利器不仅深刻作用于教学本身,而且正参与一场重要的教学改革,即在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众所周知,教学改革是建立于新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的。那么,在这场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当下的多媒体电子化趋势呢?
1 摆正多媒体电子化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
在实践中,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有所呼,教师有所应。在今后的小学音乐课多媒体信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从思想和操作两个层面使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人文关怀的形式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学生要努力适应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在课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结合书本进行学习,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同时,要确立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摆脱单纯将学习效果系于先进设备的错误观念,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互动中启发思考提高水平。
2 合理确定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上的应用边界,做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虽然十分便利,但并不是完美不缺、百试百灵的,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它的使用边界。例如,对于演示性较强的内容,如果仅仅一味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而忽视了生理技巧过程的演示和学生感觉能力的养成,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过来说,亦反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适当的结合板书,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掌握课堂的节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有效调节授课的进度,开展互动式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3 利用电子软件演示技术转化抽象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关于乐理知识的教学,总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这些说教内容又十分抽象,缺乏认知的形象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多媒体演示教学,变说教为演示,图文声乐,共同作用,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音乐学习氛围。具体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分类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区别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在对待音乐中的抽象概念时,如音程、和弦、转调等,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声音配合着情景动画演示出来,使抽象的概念清晰化,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和思维。在对待音调教学时,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音调,教师就要借助声音生成软件,现场制作所要讲授的发音要点,对于口型、发音不问等,可以采用“慢进”、“模拟”等形式用以加强学生的关注,并通过录入声音和重放录入的声音来来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声调概念和直观感觉,为其积累真实的感性素材。
4 利用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就是支持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基于数据库、局域网等网络技术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总和。小学音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要具有课程介绍、学习安排、作业演练、兴趣探究、反馈评价、网络交流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置其他的特殊功能。
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管理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在制作科学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集时长在一分钟左右的声音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系统录音机,采集时长超过一分钟的声音则可以串接Windows系统录音机的采集文件,也可以直接到互谅网上下载专用的录音软件;采集视频可以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当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时,则需要利用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处理教学所用的图像可以使用photoshop软件。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对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产生冲击。合理、有度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电子化趋势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所产生的力量沿着正确的轨道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提升音乐审美教学的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指引其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生性好动,且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在音乐审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化、具体化,进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小雨沙沙》一曲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音乐剧的形式对该曲目进行表演。如笔者会选择本班级内的几名同学,扮演下雨时天空掉下的水滴;再挑选几名同学扮演地面上受到雨水滋润的植物,如花朵等。之后,将下雨期间植物的变化、雨滴的掉落等过程进行重现。运用该类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单纯讲解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得学生能够从音乐审美的学习当中体会到乐趣,使其能够在快乐当中提高审美的能力。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当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进行准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就为音乐审美提供载体。因此,音乐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所传授知识等方面的因素,挑选具有欣赏价值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在音乐的学习当中,其审美的内容主要包括意境美、韵律美、旋律美等。同时,教师所选择的素材应拥有一定的经典性,并能够使得学生通过对音乐素材的学习,深刻体会到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发现音乐美的结晶,如《军歌嘹亮》等。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挑选的过程中,虽然往往以教材作为根本,但却并不能死板地对教材进行运用。同时,教师运用课外的素材进行教学时,又不能漫无目的地选择。在对教材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其所蕴藏的音乐美进行深入挖掘,并根据自己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进而能够将教材中的风格进行展现,对音乐的表现力进行体会。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般而言,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时,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当笔者对音乐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在课堂开始期间,严格根据所选择素材的相关内容,对课堂气氛进行科学营造。通常情况下,营造气氛所使用的手段主要包括音响、相关装饰物品的摆设、分组、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等。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运用巧妙的构思,将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而在笔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留设铺垫、积极引入等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也是笔者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例如,在对红歌类,如《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乐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会运用多媒体的设备将先辈顽强抵抗侵略者的画面进行播放,之后再对该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使得学生体会到该类歌曲的美的存在。
提高审美感情的丰富度
相对于数学等自然学科而言,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在对音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情感的表达方法,使其拥有良好的想象空间,进而能够帮助其意识到未来的美好。因此,在进行实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把即将使用的教学素材进行细细品味,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进行体会。之后,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帮助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感情等进行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乐曲的描述,在内心里将其所表达的形象进行勾勒。
例如:教师运用《童年》等歌曲进行教学时,由于该类歌曲的旋律相对较为优美,其节奏感相对较强。因此,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选择相同类型但不同节奏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将每部作品当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讲解,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丰富。
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技巧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演唱兴趣,增强演唱信心,培养音乐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观念在小学教育中得以应用的具体体现。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合理等因素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直接制约了合唱教学的开展,所以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
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某门课程的关键是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合唱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手段来着手努力:首先,努力提升任课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和教学能力。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在学校就是对教师的依赖,所以,学生喜欢上音乐合唱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本身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所以,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的合理组织以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开展音乐教学,同时需要适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鼓励和引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简言之,要想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音乐课程,就必须使学生在音乐合唱教学的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必须提升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欣赏力。与单唱歌曲相比,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繁杂,学生学习起来的难度也更大,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合唱教学开展前,努力提升学生对于合唱的欣赏能力。例如,在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其旋律比较优美,所以被广大师生喜爱。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音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下这首歌曲的单唱版本,然后再让他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合唱版本,从而通过不同演唱形式的对比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合唱歌曲音域的宽广性、感染力和表现力,切实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合唱的活力。
二、配合音乐律动,培养乐感把握
声音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听和唱是学生对于音乐的第一直觉,却没有充分调动全部感官。通过完善感官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把握音乐乐感,而学生只有正确把握了音乐的乐感,才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投入到歌曲的演绎过程中。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调集学生的乐感,确保其可以与合唱歌曲的乐律达到一致性和和谐性,从而有效提升合唱的整体效率,而音乐律动则是触动感官的关键。在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配合音乐律动来更准确、深入地把握音乐要素,从而使学生可以形成统一的乐律,不断提高合唱效率。
例如,在讲解《娃哈哈》这首合唱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跟随着音乐乐律的节奏来“摇头摆尾”,充分凸显快乐的情绪,接着可以让学生细心聆听该首歌曲中那富有民族特色的鼓点声,同时可以引导他们随着鼓点的节奏来拍手附和。然后,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歌词的具体内容来做一些针对性的动作,比如轻轻拉手、晃动手臂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饱含情绪地投入到合唱中,不断增强学生合唱的默契感。
三、开展情景教学,增强合唱效果
理论上来讲,音乐合唱教学本身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艺术教学形式。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具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素养,所以他们之间配合的紧密性直接决定着合唱教学的效果。因此,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整合合唱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与乐器之间配合的紧密性,并要合理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升合唱的教学效果。而情境创设教学则是提升合唱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可以为学生的合唱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合唱的默契程度,进而可以有效地增强合唱效果。
在情景创设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自身的情感来进行合唱,从而增强音乐合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避免合唱变得枯燥乏味,空洞无趣。例如,在讲解《送别》这篇音乐文章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分声部来演奏乐曲,也可以让学生互为观众,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欣赏这首合唱歌曲,同时也可以采用听唱结合或者轮唱等形式来提升情境教学的演唱质量。又如,在讲解《让世界充满和平》这首合唱歌曲的时候,由于其是全英文曲目,所以难度比较大,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延长节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来共同赏析这首歌曲,可以将世界“战争与和平”的主题等人文信息灌输给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片来展示战争国家儿童对和平的强烈渴求,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和平的期待感。这样一来,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会饱含感情地投入到合唱中,大大增强了合唱的效果。
四、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合唱能力
合唱是一门集体表演艺术。为了提升合唱的效率,就必须有合理不同的音乐声部。因此,为了充分展现歌曲的最佳演唱效果,就必须要使合唱者做到声音上的平衡、协调和统一,而这对于学生的发声方法和合唱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合唱方法指导是合唱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要将演唱过程中常用的快呼缓吸、缓呼缓吸以及快呼快吸等常用的基本呼吸方法,借助音乐教师的规范化示范方法来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呼吸方法;其次,要使学生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使全体学生身体保持直立状态,面部放松,使气息由腹部排出,接着用收腹的方式来进行自然的呼气和吸气,而不可强行吸入气流。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气息控制训练,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气息控制力。
另外,要加强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训练。音准是学生歌唱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合唱过程中,即便某一个学生的声音比标准规定的音高偏高或者偏低,就会严重影响歌曲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进而破坏合唱的整体效果,所以强化学生在音准方面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确保音准训练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同时要加强学生音乐节奏方面的训练,增强音乐学习的合理性。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在不同声部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例如,在讲解《小白船》这首歌曲的二声部时,音乐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互相演唱和聆听,以使两组学生均可以互相找出对方的音准问题,即先由一部分学生演唱音阶,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声部唱完第二个音后开始演唱音阶,接着再轮流交替,从而有步骤地来解决合唱中的音准问题,提高学生的音准,避免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出现“走音”问题,切实使分声部合唱成为一个声部的齐唱。
总之,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合唱表现力。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开展合唱教学,不断增强合唱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音乐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
音乐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
2.提高备课质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大量的中西音乐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都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电影导入法等。
2.多种鉴赏法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在音乐鉴赏中如果一味的为鉴赏而鉴赏,容易使其感觉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鉴赏法。常用的鉴赏法有:比较法、体验法、演示法、探索法、表达法、强化法、联想法等。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涉及的知识面宽而广。需要大量声像资料,这个特点就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书上的曲子,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音乐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音乐”概念还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几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音乐课开设的也不充足,学生对许多基本的音乐理论概念、术语、作品都不了解。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欣赏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聆听、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教学 音乐素养
一、美妙的音乐素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美,它是一门审美的艺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是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作为音乐教师,应成为美的使者,亲切的微笑,合宜的装扮,充满感情的语言等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气息和享受。然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动作美传递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艺术品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继而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学年级教材欣赏《百鸟朝凤》一文时,教师不是采取传统的提问方式,二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动脑与讨论。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品演奏出的热闹欢快场面以及所体现出的淳朴、喜气洋洋的气氛,教师可从乐曲的旋律、节奏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聆听乐曲,感受到音乐所模仿的布谷鸟、黄鹂、杜鹃、喜鹊、丹顶鹤、画眉等的啼鸣,感受到曲调的悠扬、欢快节奏张弛有度,尽情享受着艺术带来的美的体验。学生们欣赏完乐曲后及其兴奋,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愿意去探索、去感受。
二、巧妙的导入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保障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增添新课教学的神秘色彩,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复习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精心设置导入方式,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为了再现赛马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赛马时的气氛,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方式,一组跟着节奏模仿骏马在赛场上的嘶鸣声,另一组模拟策马扬鞭的情景。顿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跟随跌宕起伏的音乐,学生的想象闸门被打开,完全投入到音乐中,仿佛置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成为赛马场上的一员。直观形象、动静交替的情境导入强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最喜欢谜语是游戏,教师可结合歌曲内容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导入。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唱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体现德育教育。发声练习、视唱练习、节奏练习以及教唱新歌都是常用的唱歌教学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唱歌的心理状态,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一)发声训练力尽可能结合歌曲,力求形象化和趣味化。传统的发声曲无词,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将发声训练与歌曲结合起来或者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发声曲 12 34|5-|55 5|55 5|54 32|1-教师可配上趣味化的词,如“小鸡怎么 |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让学生学习不断变换动物的叫声和名称,必要时还可模仿动物动作,学习兴趣自然十分浓厚。
(二)学唱乐谱要充分发挥学生听与记能力。唱谱是学生音乐学习中感到最困难的部分,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识谱能力,采取与之相符合的唱谱方法。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最佳,教师可采用反复听,让学生模唱学谱;高年级学生则可分句视唱。充分利用学生的听与记能力学唱乐谱,比单纯视唱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采取节奏、歌词和歌谱相结合的学歌方法。先学节奏和歌谱,后唱词是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准确理解,同时也挫伤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歌曲中的词和曲之间有密切关联,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结合歌曲中的词和曲,让学生反复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旋律的变化。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某种意境,避免单调、枯燥地学谱,在学谱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尝试用歌词去解释音乐意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养。
(四)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用艺术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一门艺术,同时音乐也最容易激感和传递情感,在音乐的渲染下,人的情感最容易随音乐而自动变化。因此音乐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歌曲的内涵,准确把握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尽可能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向学生传递音乐情感,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也起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做到激趣有道,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兴趣激发与情感教育,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温素红.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5,(09).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3.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既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 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 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 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 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 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 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 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一、音乐游戏的特点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的本能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项音乐游戏活动。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会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本质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一定要在适宜音乐教学的情况下服务于音乐教学,让学生既能从中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身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我所在的学校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还是艰苦了一些。以前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还不理解,有时他们甚至告诉我音乐课就是唱歌课。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学生,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由于自身是声乐专业毕业,每次上音乐课时我都试着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教学生,比如,发声练习,学生全部都当成笑柄来对待,完全进行不了,一堂课乱哄哄的。课余的时候,经过我反复研究实践,再一次上课中,无意的一次小游戏让我惊奇地发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也变得非常高。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发现他们非常喜欢音乐课,慢慢地他们也懂得了音乐课除了唱歌之外还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打奏出各种有趣的节奏,从此他们对音乐更感兴趣了。
二、音乐游戏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性格特征和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好玩的天性,从中可以发现他们适合哪一种音乐游戏活动,而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因此,小学生的音乐游戏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玩”,课堂中越放松越能与他的性格接轨,他越喜欢上,把游戏引进课堂,要让小学生感到音乐课既有趣又好玩,从这个角度考虑,更需要从小学生日常生活和身体特征等出发,创造出一些小学生喜欢并能感受到音乐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让小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蕴含着音乐,每一个声音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音乐游戏成为学生通往音乐殿堂的一座桥梁。
三、音乐游戏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音乐游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虽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虽好胜性强但又显得比较脆弱,同时他们又表现出爱唱、爱跳的天性,他们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动作,喜欢把自己当成音乐中的一个角色,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思维和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使他们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激发兴趣,培养乐感,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其次,要注意教育性与游戏性的统一。很多音乐课开展的音乐游戏,整个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参与性很高,玩得热火朝天,但学生只顾着享受游戏的快乐,却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要记住是“寓教于乐”,不是“寓乐于教”。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所以要把游戏运用得恰如其份,使游戏能够非常好地为课堂内容服务。
四、音乐游戏的教学作用
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尝试音乐游戏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音乐节奏、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音乐课本来就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程,音乐课可以把那些枯燥的课本知识用美妙的音乐表现出来。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音乐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释放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心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歌谱用游戏的方式表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更好地去学习音乐。
2.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很重要,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就会乐意投入到课堂中,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树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树。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设置情景,编配相应的音乐游戏,分组进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表现自己,游戏开始看哪组的学生表现得最好,哪一组的智慧树就会在教师的魔法棒下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树长出嫩叶,最后看哪组学生的智慧树最先开花结果。利用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