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资产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税核算
1引言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使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明显增大。与原有准则、制度相比,最为明显的就是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除历史成本外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部分资产或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其账面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得经常化。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交易性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当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方法与上相同。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概述
2.1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引入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不再盲目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地位。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并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2.2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定义及使用范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以后,当该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期末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1]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要求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等计算利得和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使用对企业纳税核算的影响
3.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资产。[2]3.2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处理原则内容详见表1和表2.3.3案例分析2014年3月1日,QF企业购入一项初始成本为500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该项资产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在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共取得银行存款510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1)2014年3月1日,QF企业买入该项资产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2)2014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结转本年利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3000(3)2015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3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O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6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4)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项资产,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51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投资收益1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投资收益1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4000假设QF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对纳税核算的影响账务处理如下:(1)2014年12月31日,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有差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并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数额为3000×25%=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2)2015年12月31日,资产价值降低,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25%=150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贷:所得税费用1500(3)2016年3月l日,在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多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数额为25%×3000=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从以上会计分录可得出,该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时间为2014年,并增加当期7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增加75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2015年由于公允价值下降6000万元,应当转回150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减少150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最终调增1500万元本年利润;2016年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则要增加最后剩余的7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其公允价值变动是未实现的损失或收益,把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前,税法上的处理方法是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在会计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方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时却要产生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与其相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对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4结束语
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账户纳税核算的案例讲解,我们对公允价值及其损益科目的运用有了充分理解。但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使得会计处理变得很复杂。所以如何兼顾其合理运用同时降低其复杂程度将是未来进行探索的一个主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财务状况
引言
金融资产类别不同,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会不同,不同的金融资产分类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管理者是否有可能利用金融资产来调节企业业绩?本文主要从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上讨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会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准备在近期出售或回购以赚取差价而持有的。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按取得价款与初始入账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者可以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费用之和计量;在后续计量中,要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处置时,按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按照当前市场情况发放的贷款,要按照发放贷款的金额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要按照实际利率计算。企业的应收款项,主要按照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格作为初始入账价值。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及未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上述三项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此外,.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如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则汇兑差额也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现金股利应在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
综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按其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公允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非暂时性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二、金融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方式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类的不同决定了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未实现的损益要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四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做出了很多限制性条件,然而,企业在金融资产分类上仍然有一定的控制权,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二)金融资产的估值
对金融资产估值也可以作为一种利润操纵方式。管理层通过不切实际的估计,将没有现金流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作为当期利得或损失。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以往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收益的情况。当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提高时,公司报表和相关的利润指标更加“好看”,表明管理层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前景更有信心。然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下降也可以抵减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日,要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资本公积,但是在该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要进行转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所以,在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内它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影响公司业绩,只有在处置这部分资产时才会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价变动会影响企业当期业绩,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更易将股票投资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此作为公司利润的“源泉”,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出售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获得利润,以维持公司公众形象。
综上所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对企业经营的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应密切关注企业金融资产价值变动,通过分析该增减变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预计公司的真实现金流以及持续获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做出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一、不良资产企业股权处置定价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1.市场透明度:它是指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股权资产时,买方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只有在透明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才会增强购入资产的信心。
2.经济周期:只有在经济增长迅速,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十分旺盛的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不良股权资产的定价才会随着市场需求而提升。
3.法律体系结构:只有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增加投资者的购买积极性。
4.投资者的退出机制是否健全:这主要指不良股权资产转让的二级市场是否健全。只有存在健全的二级市场,不良资产的购买者才可能通过重组、打包、担保、证券化等多种手段使资产增值,从而增加其介入一级市场的积极性,并最终提升不良资产的价值。
(二)中、微观因素
1.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风险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的供求状况、行业产品结构、行业集中度、行业竞争格局以及国内和国际环境对该行业的影响都将对不良股权资产的定价产生影响。
2.企业所处行业所居于的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行业一般都要经历初创、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企业所处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不良股权资产的定价也有重要影响。
二、不良股权资产处置定价的方式
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出售的定价方式主要有市场竞价法、协商定价与聘用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等定价方式:
(一)市场竞价
系指通过拍卖等市场手段来发现不良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以此为不良资产定价。其主要是依据购买者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认可价值制定价格。理论上讲,这一方法与现代市场定位观念相一致,可以得到一个较公平的价格。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够健全,信息披露不完整,并较易引发道德风险甚至法律纠纷。
(二)协商定价
系指买卖双方先各自报价,然后各自发挥谈判技能,最后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但这种方式在达成交易价格的一致意见之前,会是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交易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并由于信息不对称,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可能是一方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处于弱势地位,最终的成交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谈判技巧和个人能力的影响,因而也较难以反映不良资产的真实价值。
(三)聘用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系指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专门的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定价。这一方式应该说可以达到公正与客观。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与出售不良资产的评估目的常常不相匹配,且评估往往是在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和资料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得出的,因此这样的评估结果市场也难以接受。
三、案例分析
为了说明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聘用中介机构评估定价时存在的问题,下面对某煤矿集团的股权处置中一项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牵头,于2002年5月实施债转股时组建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总股本33.20亿元元。其中,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市办事处持股13.11亿元,原为剥离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本息。
该煤炭企业2001年以前运营始终处于低谷。受经济需求的拉动和在非法矿井关闭的有利条件下,生产形势趋于好转。由于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进行股权退出,因此,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市办事处决定处置所持煤矿集团的股权,并决定由某资产评估公司对煤矿集团进行整体资产评估,以此作为定价依据。该评估报告的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12月31日。评估目的为出售股权估价,评估方法为重置成本法。
资产评估公司的评估报告显示,评估后集团净资产的评估价值为12.03亿元。由于其总股本为33.20亿股,评估后每股净资产价值仅为0.362元。经过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与收购集团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议,最后确定以评估后每股净资产价格0.362元作为协议转让价格。按此价格,所处置的13.44亿股股权的交易金额为4.8654亿元。
(二)评估价值评析
1.评估方法不当
以出售股权为目的的评估,是对持续经营企业整体资产的评估。国际通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三种,即资产基础法、收益法与市场法。资产评估操作者应尽可能地采用此三种或至少其中两种评估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才能使评估结果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但接受委托的资产评估公司在评估报告中仅以“收益现值法的预测中,对未来收益影响因素太多,不便于准确把握,而我国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走势模型”为由,排斥了收益法,依据显然是不充分的。作为持续经营企业的整体资产评估,必须对企业资产未来收益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以往我们的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企业整体价值时,往往只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会计帐面上出现的固定资产评估,对会计帐面上出现的流动资产略加调整的方式,这并不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资产基础法的定义。资产基础法除了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需要重估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之外,还需要评估目标企业原资产负债表之外的无形资产(包括经训练和经组合的员工团队、供销渠道等等)和有形资产,以及评估企业的或有负债,尽量采用多种方法(即采用成本法、收益发和市场法)进行评估。在这方面,我们的资产评估机构做的是很不够的。
2.评估报告的应用不当
根据对该案例的调查,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是在2004年7月份才批准其下属×市办事处进行股权评估立项,并同意通过公开选聘评估机构的方式进行资产评估,但却在后来采用了此前另一资产管理公司在此煤炭集团所持股权转让时的资产评估结果。虽然此次股权处置方案的提交日期为2004年12月6日,离原评估报告的评估基准日2003年12月31日,还在一般资产评估报告使用期限(1年)的范围之内,但是按照评估报告基准日应尽量选取与交易日接近的原则,采用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12月31日的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是不妥当的。并且,我们必须了解,在2004年年初至2004年下半年,正是我国煤炭需求迅速升温,市场瞬息万变的时期,这一相距较远的评估基准日对股权处置结果的冲击是绝不可忽视的。
A公司处置该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30万元。但是,笔者认为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可作另一种解析:企业持有股票期间由于股票公允价值上升而确认的收益并非属于企业的实际收益,并不能带来现金流的增加,这种收益其实是一种虚拟收益;相反,持有股票期间由于公允价值下降而确认的损失也并非企业的实际损失,并不能带来现金流的减少,这种损失也是一种虚拟支出。因此,企业出售股票进行账务处理时,可先还原该交易性金融资产至初始状态,把此前确认的虚拟损益全部转销,然后根据实际售价与购置时初始价格的差额核算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具体会计处理为:(1)转销虚拟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2)确认实际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13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投资收益30可见,两种处理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结果是相同的,但后者更加清晰明确,更能反映出售过程的实质。
二、跨年度确认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例2:接例1,假设9月30日至2×11年年底,该股票市价基本不变,但A公司将该股票持有至2×12年1月31日才出售。跨年度购入、持有、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同一年度相同,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损益类账户,在期末应将由于股票价格上涨而增加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万元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即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本年利润”,由此可得出售该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10万元,但该股票从购入到出售真正实现的净收益为30万元,与出售时确认的收益相差20万元,正好为2×11年9月30日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2×11年末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本年利润”,而在2×12年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忽略了已结转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视其为未结转而进行账务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体现不真实。
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金融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规范了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并且突出显示了在金融资产中较多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由于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的同步性极高,所以金融资产核算信息的质量会影响到相关股价的变动。而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使用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使用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如果不加以改进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因此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挑战
(一)可靠性问题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一般有三种方法: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前两种认定方法,表面上看获得和确定公允价值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现实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交易的公平性易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要素市场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低,交易行为的不规范,使得对存在活跃市场交易和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判定较为困难,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很难准确把握。方法三需要我们搭建相应数据模型,在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的前提下,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而模型的搭建直接受到估值者知识、偏好、主观判断及所在行业发展的局限,而用于修正模型的参数,在市场不活跃的条件下,估值者所采集到数据也必然会受到地域、时间及个别非正常交易的影响。
(二)可操作性问题
比较国内外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其对公允价值操作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范围问题,即哪些经济事项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另一个是方法问题,也就是如何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后一个问题,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却说明得十分有限,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计量,却显得办法不多,或者干脆无所适从。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指南、讲解中都没有详细提及计量公允价值时应该考虑的一些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三种方法及其具体应用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容易导致计量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导致在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三)利润调节问题
公允价值是在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基于交易而产生的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它不仅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下,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判断,因此价格的形成存在许多非市场的因素。且公允价值的核心估值技术,无论是市场法、收益法还是成本法,在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方面,均离不开估值人员对未来事项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虽然新会计准则在使用时运用了较多的限定性条件,但这一条件仅仅依赖于会计人员对具体交易事项和相关条件的职业判断。在我国现阶段相关市场尤其是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和充分的客观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难免出现“显失公允”现象,也就难免会出现公允价值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对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影响
编制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反映方式,而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这些金融资产均具有可靠性的市场价格(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或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可靠的。但是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市场价格的确定是以最后一日的收盘价为准,还是以当日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均价为准。因此,会导致同一项金融资产在不同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揭示价值不同,同一企业对同样的金融资产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市场价格为依据时也会出现不同的价值,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影响
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无论是取得时还是在期末时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借助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身所反映的是未实现收益,导致企业利润表中反映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其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时,其变动的差额形成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这种计量对持有该类金融资产期间的利润总额没有影响,但当企业出售该项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了投资收益,则会影响到出售当期的利润及成果。同时,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意图,在实质上随时可以出售,因而就其本身来说会对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不难想象企业为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普遍愿意大量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愿意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影响
按照《准则》第二章第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计入资本公积账户,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动,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然后待其出售时继续依照上述规定的做法从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尽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变更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仅仅是在限制企业在重分类时所遇到的特殊情况,而并不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事项与结果。因此,可以看出当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也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三、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对策
(一)改善公允价值依赖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因此,在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应该深化经济市场,努力构建一个完整、开放、统一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能源、电力、电信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完善健全股票市场,扩大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贵金属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市场等;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公允价值的采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引入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内容、属性及取得的方式与途经等,没有章法,没有框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准则有给予系统合理地规范。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仅仅只是做了原则层面的规定,而且还较为零乱,这样就让公允价值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可行性。我们需要去借鉴其他国家在公允价值研究与应用方面所获取的成功经验,强化对于公允价值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依照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在定性与定量方面有详细的评价指标,不但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主体对于公允价值的看法,还能够使得公允价值的标准符合实际情况。
总之,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实施过程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元善,这些因素决定了公允价值的真正应用必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不断学习国际上先进经验,努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各项条件,从而发挥出公允价值计量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一)国外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6年出台《投资会计准则》,准则要求:当投资全部或部分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证券取得时,应以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而非名义价值或面值作为购置成本。1990年IASC在《金融工具原则公告草案》中指出交易性(或经营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允许投资性和筹资性项目按公允价值计量。1991年征求意见稿ED40《金融工具》是IASC针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第一项综合性征求意见稿。ED40提议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投资性和筹资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可以作为备选计量属性。1994年IASC了征求意见稿ED48《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后续计量问题。到了1997年IASC推出了综合性讨论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处理》提出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份讨论稿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方向的深入程度,全面公允价值模式下可能导致的计量技术性问题,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易变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列报等问题。1998年IASC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两个步骤,一是满足各界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规范的迫切要求,尽快出台国际准则;二是与九个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组建金融工具准则制定的国际性联合工作组。2000年的《准则草案》对传统公允价值概念做了修订,并设计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收益性报告的实现原则与易变性,企业金融工具项目的对外报告与内部管理的一致性问题备受关注。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
(二)国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2006年我国出台的新准则把金融资产分成了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者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设有公允价值相关账户,其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转入资本公积。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对所有者权益有影响。由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资金的管理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资金管理困境
(一)投资战略选择中的资金管理问题 投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实力基础上,与企业的现金流息息相关。由于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是资本公积,给企业的收益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这部分收益为未实现的收益,没有现金流入。有些管理者以利润为主,分析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盈余的大小,忽略对现金流的关注和分析,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理解有偏差。最后企业的投资战略选择偏离实际的发展需求,导致资金链条的断链,企业陷入困境。
(二)投资核算中的资金管理风险 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利润和实际的现金收入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了变现风险。对企业而言,现金流是其生命线,利润多,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好,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进以后,资金的变现能力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差,潜在的风险也越大。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好,风险也就越小。可见,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一大挑战。同时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流动性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市场价格核算,由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资产缩水幅度大,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在2006年购进,2007年在整个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的良好环境下,市场价格迅速上升;2008年股市震荡,市场价格迅速下降,资产缩水,难以抛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重挫,影响资金链条的顺利循环。
(三)投资的市场效应风险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与市场反应相联系。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账面收益,影响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这就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的价值进一步被错误地估计,导致其陷入困境。对企业而言,市场效应影响企业的筹资,经营,投资等战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一旦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较大,银行、投资者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导致企业面临筹资困境,资金链条不稳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迅速缩水,企业利润额减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更快地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改善对策
(一)风险评级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话题,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然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企业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当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进行评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风险评定时,可以参照银行的风险评级办法,例如将企业金融资产风险等级分为三类:第一类风险大,收益大;第二类风险大,收益小;第三类风险小,收益小。另外对相应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的定量化处理,如第一类风险系数定为60%,第二类风险系数为100%,第三类风险系数为10%等。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机会应在企业拥有足够多的现金流量,支付日常经营活动后仍然有多余,投资后将预期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进行核算。风险小,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可在企业不存在大量负债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投资后按照预期的投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核算。风险大,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则应当放弃。在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后,企业可以对未实现的收益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现金流量。
(二)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创新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才能为资金的有效运作铺平道路。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未实现收益的存在对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在资金的预算中,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衡量,细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管理中,考虑存在的风险可能对资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出。编制好资金预算管理,做好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将这三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3]张静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6期。
[4]李毅:《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效率――试述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资金管理》,《山西统计》2003年第3期。
[5]常婵君:《以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1期。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优点;缺点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52-01
一、概念阐述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概述
一般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并获利。
2、基于管理上的需要。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持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通常情况下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该金融资产可为划分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二)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等,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与缺点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紧跟市场变动的前沿,和市场价值最为接近,能够更好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的谨慎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公司的一笔资产,在编制报表的时候要在企业的报表中体现出来。在编制报表的时候,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话,不能够及时的反应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可能高估或者低估其价值,进而高估或者低估企业的资产。会计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通俗的讲就是“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如果我们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不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很容易高估公司的资产,从而违背企业会计质量要求的谨慎性原则。
2.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有利于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与预测。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本身价值最为接近其市场价值,这样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使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更有利于广大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人为主观因素较重,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使得企业利润的客观性受损。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欠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技术上很难准确的计算出来。在现实的交易中,公允价值只是基于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达成的一种妥协性。具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因素。这样一来,企业可以人为的放大或者缩小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利润的客观性受损。
2.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保护商业秘密来说,是一种挑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是交易双方基于对对方的了解而就交易事项达成的某种协议,可能为企业造假提供新的工具。
那么要相互的了解对方,就必须要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且不仅仅限于已经披露出来的情况,更多的还想了解对方企业没有公开披露的信息,这些信息才能具有重要性。这样,对于商业秘密的保全,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就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弊端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使其确实公允。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开放、统一、活跃、竞争而具有法制性的市场环境,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一个规范的轨道里运行。要打破垄断,允许小额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干预,使交易双方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价格参考网络。
(二)参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绕开利润表,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参考此方法,这样一来,对于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就绕开了利润表,进入了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 图形教学
一、引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说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进行波动,一些时候商品的价格会高于商品价值,一些时候商品的价格会低于商品价值,但商品的价格是以商品的价值为轴基础进行波动的,其波动如图1所示。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图形教学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之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原则条件:一是信息公开;二是双方自愿;三是公平交易。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资产的公允价值同资产的历史成本之间发生的变动情况同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变动在形式上是一样的,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变动的。因此,可以采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变动示意图,再结合各项资产价值的具体情况,采用图形教学,使学者能够直观地看到资产价值的变动及结果,以提高教学效果。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在账户上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买进卖出时,其账户关系,如图3所示。
图3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即该账户的余额,即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箭头之间的差额(两对比标志线之间)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下降的金额,“”箭头之间的差额为上升的金额。特别注意,上升和下降额是相对的差额。为了便于理解分析,假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没有变化,也即没有再买进再卖出,这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线同时间轴一致,如图4所示。
图4中,第一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低,“”箭头部分为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第二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箭头部分不仅弥补上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还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按“”箭头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第三期间公允价值又变低了,又出现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按“”箭头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举例如下:K&J公司4月10日购入A公司股票10 000股,购入价5元/股。6月30日,该股票市值为4元;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上升为9元。其业务处理为:
(1)购入A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成本)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2)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进行再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5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0 000股×4元/股=4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40 000-50 000=10 000(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调整后账面余额=50 000-10 000
=40 000(元)
(3)12月30日,按公允价值进行再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调整前账面余额=50 000-10 000
=40 000(元)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0 000股×9元/股
=9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90 000-40 000=50 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调整后账面余额=40 000+50 000=90 000(元)
三、几种准备的图形教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些类资产的价值变动,既可以核算资产价值升值高于成本的变化,也可以核算资产价值低于成本的变动;而有些类资产价值变动只能核算资产价值低于成本的变化,不能核算高于成本的变化。各种资产减值的核算既有共性,又有其不同,具体叙述如下:
(一)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百分比法和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百分比法的改进法——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百分比法公式如下:
本期期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坏账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本期期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原有贷(或借)金额
账龄分析法的公式如下:
本期期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各账龄段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各账龄段的坏账率)
则:
本期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本期期末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原有贷(或借)金额
上述计算公式在账户上的关系,见图5所示。
为了便于理解分析,假设应收账款每期期末余额不变,这时其同时间轴线相同,坏账率有变化,各期应计提坏账准备为每相隔期末值的差额,其图示如图6所示。
图6中应收账款净额(账面价值)等于应收账款账户余额减坏账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净额最高和应收账款余额相等,即坏账率为0,所以图中不会出现高于横轴的波动。
图6中,第一期间预计的坏账为“”箭头部分,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二期间预计的坏账小于第一期间,双箭头部分为本期期末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箭头部分弥补一部分上期坏账准备,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第三期间预计的坏账变多了,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差额计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四期间又回升了,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
(二)存货跌价准备
为了作图方便,假设存货历史成本每期都不变,即同时间轴相同,存货可变现净值发生了变化,示意图见图7。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存货准则确定存货发生减值的,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图7中,第一期间存货减值为“”箭头部分,在资产负债表日,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第二期间存货可变现净值大于存货成本,但只以“”箭头部分弥补上期存货跌价部分,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图7中,画斜线部分不能反映为存货跌价准备,也即“存货跌价准备”不能出现借方余额。以后期间情况不在赘述。
发出存货结转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
例如:K&J公司6月30日,存货成本为2 000 000元,其可变现净值为1 400 000元;12月31日,上批存货成本还为2 000 000,其可变现净值为2 400 000元。其业务处理为:
1.6月30日,按成本和市价孰低:
存货的成本=2 000 000元
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 400 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00 000
2.12月31日,计算有关指标:
存货的成本=2 000 000元
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2 400 000元
按成本和市价孰低原则,存货按成本计价,上期发生的减值要冲回,但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调整到0为最大值。
借:存货跌价准备 600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00 000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分录(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反映在所用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中,而不像其他资产的价值变动反映在当前损益的“本年利润”中,是以后要讨论的问题)。为了简化,假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没有变化,也即没有再买进再卖出,并不计应计利息,这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线同时间轴一致,其示意图见图8所示。图8的分析同图4分析一样,不再赘述。
2.公允价值的持续变低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发生了减值,但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经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假设同上,如图9所示。第3期期末公允价值下降过了控制标准,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额(“”箭头部分),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双箭头部分),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假设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折价发行时,即市场利率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明细科目由小逐步变大,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余额,即摊余成本应是一折线,为了简化,画成直线,如图10所示。
图10的分析,需要特别注意。前面分析已知,价值变动上升和下降额是相对的差额,这里是相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余额而言的。图10中第二期的资产价值回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冲回部分是要相对于第二期的资产价值减值和前期已发生的减值差额值进行计算,不能只以第一期的金额计算冲减,如图11所示。如果这样计算,可以看出第二期的减值在冲减上期的减值“”以后,减值的余额不等于第二期的减值额,也即第二期的减值额和冲减上期的减值额相加大于上期的减值额,而不是相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溢价发行和平价发行的图示分析,同理可得,不在分析。
(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为了作图和理解方便,假设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即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等于其各期期末的账户余额,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图12的分析同图7分析方法一样,不在赘述。
(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因为固定资产有折旧,又有减值准备,因此,首先解释一下相关的名词,以公式列之。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科目的金额=固定资产原价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假设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折旧,其示意图如图13所示。图13的分析同图10基本一样。
(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摊销按使用年限平均摊销,其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图14的分析同图10基本一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总结如下:
(一)对于损益的反映
资产价值的变动损益,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单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在当期损益的“本年利润”科目中。
第二种是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出售金融资产”外的其他资产的价值变动,只设“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反映在“本年利润”科目中。
第三种是对“可出售金融资产”一般不计资产减值,对于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科目中;对于其公允价值的持续下降,需要计算资产减值,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二)在相关账户的设置
在调整账户的设置上,有两种情况:
1.一般的是设置抵减总账科目,这是大多数资产变动时的科目设置情况,只可抵减,不能附加,这是首先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决定的,即资产价值变低需要反映,而变高只能冲减原相应的减值,超过其历史成本,不应反映,即图7、图10、图13和图14中画斜线的部分,而图6就不可能出现高于的现象。
2.特殊的是设置抵减附加明细科目,这只对完全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首先遵循相关性原则的要求决定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分别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即可附加,也可抵减,从图3、图4和图8中可以看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差异性
一、案例概述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共通性,导致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判断标准不清,确认条件模糊导致分类不清的问题,给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计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厘清两者的内在差异就成为客观要求。为了更加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差异,以HY公司2012年与JY公司之间股票交易为例进行说明。2012年4月1日,HY公司支付价款3030万元,其中含交易费3万元,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27万元,购入JY公司股票500万股,2012年10月31日收取现金股利27万元。2012年12月31日HY公司所购买股票市价为每股5.8元。2013年5月20日HY公司以每股5.5元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同时,2012年1月1日以1200万元从JY公司购入发行期为3年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市场利率为5.5%,到期一次还本并支出最后一期利息。
二、交易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初始确认的会计计量
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持有目的是从二级市场以低价买高价卖而获取价差收益的方式,是上市公司的短期投机性资产。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角度来看,上市公司持有目的不确定,没有明确的投资意向,或者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是哪类的长期资产。两者在持有意图上存在差异,因此两者初始计量中才差异在于与投资相关交易费用处理方面。如果HY公司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取短期利益,那么就应该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处理,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投资收益中列示,具体如下: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JY公司股票―成本 3000万元
投资收益 3万元
应收股利 27万元
贷: 银行存款 3030万元
但是,如果HY公司购入该项金融资产目标不明确,那么应该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中处理,初始计量时以公允价值、交易费用之和确认金融资产价值,确认初始投资,具体如下: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JY公司股票――成本 3003万元
应收股利――JY公司 27万元
贷: 银行存款 3030万元
三、交易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会计计量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计量差异
两者均表现为公允价值变动,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上市公司当期会计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递延至处置会计期间。依然采用前文所述案例从两个方面实证说明,具体如下:
第一,如果HY公司以交易性资产进行处理。在2012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损益变动科目,对HY公司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即: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JY公司股票 100万元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JY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第二,如果HY公司以可功夫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期末计量,那么就应该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将不对2012年HY公司损益产生影响,而是在2013年处置时才对损益产生影响,即2013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JY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JY公司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计量差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量中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在本期利润表中没有直接体现,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持续或重大减值,同时预期短期难以回转,应该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水平。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中,应该对取得该项金融资产初始确认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下降累积损失结转到当期损益中。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以后,该项金融资产价值回升,不能直接转回损益项目,其处理方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万元
(三)金融资产投资利息收入的会计计量差异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是活跃市场的债券、股票交易行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不一获取债券利益为目标,这也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债券利息收入衡量方便的根本因素,即持有期间利息收入等于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相乘得出,会计核算方式为:
借:应收利息 6万元
贷:投资收益 6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计算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借鉴,在摊余成本基础上结合实际利率法计算,会计核算方式为(以2012年12月31日核算为例):
借:应收利息 6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0.6万元
贷:投资收益 6.6万元
四、交易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处理的会计计量
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异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并非实际出现的,而是上市公司持有损益,在上市公司持有该项金融资产过程中,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均可能发生变化,根据现行所得税法,上市公司在所得税计算中应该对公允价值变动影响金额扣除,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从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税处理角度来看,以前文HY公司持有JY公司股票为例展开,2012年12月31日,HY公司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元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元
贷:本年利润 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当期利润,引起上市公司应纳税额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利润,上市公司应纳所得税额也相应增加。折旧要求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账面价值与所得税基数差异,上市公司应该调整本期所得税费用,使上市公司所得税和会计利润配比,处理方式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00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万元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处理原则,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具体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万元
由此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影响上市公司当期损益,也不会给上市公司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上市公司会计利润和应纳所得税额相等。(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科尔沁右翼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