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
新时代背景下,要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特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内涵
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特质。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具有抽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结构层次性等特征[1]。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就是指劳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稳定、持久而独立于情境的心理特征[2]。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特有的品质,才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特质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特质是由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所决定的。根据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特点和符合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以下展开具体论述。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如下。1爱岗敬业能够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高度认同劳动教育教师职业,热爱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关爱学生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牢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3]。劳动教育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扎实的教育知识
劳动教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把握好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规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2精深的学科知识
劳动教育学科知识主要指劳动教育教学的概念、原理、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劳动教育的途径与评价、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的相关知识等。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知识。
3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实践性、工作性、情境性、隐蔽性、综合性的特点,是教师专业知识最核心的表现。劳动教育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系统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掌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特点,然后将这些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及学生知识加以内化,融合于自己的思考中,运用于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
(三)过硬的专业能力
1课程规划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等可以依据和参考。也就是说,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体系化或校本化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它只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那么如何确定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模式和评价策略?这就需要劳动教育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规划能力就是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可以得到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分析,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能力。其既包括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对学年(学期)课程和具体劳动项目的规划设计。课程规划设计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二是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素养现状及需求,并能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分析,做到充分利用;三是能确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学校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等;四是能构建基于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科学安排、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五是能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模式。
2课程实施能力
课程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程的有效实施。课程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纲要》指导下,将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付诸行动,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劳动教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活动和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劳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开展劳动;三是能及时协调学科间、校内校外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活动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在学生劳动中,能对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及时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活动指导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即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做劳动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四是能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劳动实践能力
劳动实践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素养。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高低。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清晰地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劳动的知识技能;二是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劳动工具;三是能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即能熟练掌握所指导的劳动项目的流程和技能;四是示范操作要科学规范,即能按照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示范操作,做到科学规范。
4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自身课程实施情况的诊断评价能力,包括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劳动教育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与发展结果的诊断评价能力。教师要能利用多种方式、渠道收集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作用;能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自我评价与改进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能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指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目标指导下,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基础上,对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它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及时发现课程资源,并能合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重要条件。
6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课程实施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能力。教师要能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转化为要研究的课题;能对研究课题进行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能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找到已有成果的优点与不足;能在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整理分析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强烈的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劳动教育教师不愿从事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得少、研究得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而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与新时代劳动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4]。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各种指导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要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教师要肩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的使命,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意识。这就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特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一、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搞好学科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从而达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1.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解脱出来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是当前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一个公开的或潜在的不可低估的主要因素。这种“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及其陈规陋习,限制着人们的思想与眼界,成了坚持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思想障碍。为了端正教育思想,搞好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念。
2.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育规律
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学规律,对加强劳技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劳技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1.注意知识性,坚持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但这门课程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技巧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书不忘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单纯的劳动观点,也要克服“为了钱而劳动”的思想认识。只有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2.注意实践性,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课,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和延伸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完成不了劳技课的教学目的,劳技课常常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果园或挂钓厂以及手工作坊、养殖场、试验田等处为课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基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注意趣味性,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现行的劳动教材,根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和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注意趣味性,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技课教师就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注重在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充分地在课外或校外施展出来。我们曾到一所乡村中学参观教育成果展览,栩栩如生的泥塑,形象逼真的根雕,惟妙惟肖的小制作,精巧的图案设计与刺绣,妙趣横生的剪纸和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标本,都从不同的侧面坦露着青少年儿童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洋溢着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走过这样的展室,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每一个少年儿童都从小打下扎实的劳动技能的基础,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
劳技课的常规管理,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抓好四个方面。
1.抓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就要做到:第一,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和难点;第二,学习劳技课的教学大纲,明确目的和要求;第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现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科、某些知识查漏补缺;第四,备方法,教学方法要因课、因人、因年级不同而不同;第五,要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写详细教案;第六,要备教具。
2.抓讲课
讲好课,是一门了不起的教学艺术,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和内容,要敢于创新教法,不照本宣科,要注意摸索和研究劳技课的课堂结构类型,努力提高劳技课的讲课艺术。
3.抓辅导
劳技课的课上辅导和课下辅导,与其它文化课相比尤为重要。因为劳技课的讲授、演练、实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种辅导,更多的是在实习的各种基地里进行,教师的辛苦程度是很大的。
4.抓考核
近几年,特殊教育学校普遍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听力残疾学生越来越少,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学生越来越多,而且伴随着的是残疾程度的日益严重,残疾类别也更加多样。所以,特殊教育学校也随之从分类走向综合。在这种形式下,特教学校的教师如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理念,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提高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一、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用全新的理念武装头脑
望都县特教学校校部分教师来自普教,部分教师原来教的是听力残疾学生,开始接手智力残疾班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只要把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授课时间放慢就可以了,只要我认真教,学生总会学会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教师讲课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也学不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成功的体验,信心受挫。我们开始慢慢反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先是集体学习残疾学生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心理学、教育学,了解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进相关论坛与专家和同行交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不管你如何费心费力,残障学生没有进步或进步不明显,那便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课题。只有学生能学会的,对他今后生活有用的知识才是我们需要教授的知识。
二、更新课程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我校原来使用的是培智学校实验教材,这套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难度只适合轻度智力残疾的学生。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用上海的教材,内容简单,易于学生接受。前年,河北省实验教材出台,我们以河北省教材为主,上海教材和校本教材为辅,学生看到漂亮的课本,提高了学习兴趣,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也让上课不再痛苦。
我们对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智力残疾班的课程由原来的以文化课教育为主改为主题活动为主。
(一)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如:3、4月份的“春天来了”,包括学唱春天的歌曲和儿歌,画春天的图画,学习春天的词语,在室外寻找春天、发现春天(观察小草、树木、人们衣着的变化)等。5、6月份配合联谊活动开展的“文明礼仪”、“参观动物园”主题活动,主要学习文明用语“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等,学习与陌生人交流,文明参观、认识动物、爱护动物等。
(二)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我们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宿舍以及室外卫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师生共同参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论是教室、功能室还是宿舍、校园,其环境创设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下完成的。我们在学校里种植了各种应季蔬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翻地、播种、浇水、收割,在课余时间,我们锻炼学生帮厨,帮忙收菜、择菜,每年夏、秋、冬三季,我们在食堂里都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既节约了学校开支,减轻了家长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三)紧密结合我县县情和教育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带领学生参观我县“尧母园”,在那里给学生们讲望都发展历史,并组织同学们打扫周围卫生,捡拾垃圾,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我校经常与驻我县8644部队开展联谊活动,每年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军营,了解军人生活,学习军人的作风,并和部队官兵一起表演节目,同时官兵还指导学生整理内务。我校在早操音乐选择、早操创编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弟子规集体操。 结合我县教育局开展的“新八德”活动,3月“三八”妇女节进行孝亲活动“孝亲好学生”;4月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规则意识进行的守法活动“小规则,大学问”,5月结合“五一”劳动节,认识成人劳动,培养学本领意识的长善活动“向善好学”,6月结合“六一”儿童节进行的友学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还有9月的尊师、10月的立志、11月的救失活动等等,在每个主题下围绕主题设计活动内容。
三、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改变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
我们针对残疾学生个别差异的特点,指导教师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在集体上课的基础上,针对本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程度的文化知识、身体康复、生活自理、文明礼仪等各方面的学期目标,然后在学期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适当的调整,期末学校根据教师设立的目标,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观摩。
比如这个学期智障程度较重的班,我们设定的目标为生活自理。对班级整体设定目标,认识并能书写自己和父母的姓名;能说出并书写自己的县名和村名;能说出家中至少一个电话号码;在内务整理、室内外卫生清扫、洗漱等各方面达到自理,在老师的指挥和帮助下完成上述劳动。然后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丰富,根据学校整体活动和学生实际设立阶段性目标,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
四、举行家长开放日
每学期我校都进行两到三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或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家长进行交流,或将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向家长进行展示,或者举行趣味体育活动,增强亲子感情。家长开放日的活动让家长真正走进学生的一日生活,这也将促使家长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主动地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更充分体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化教育的特教工作理念。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为残障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服务,实行与文化课与劳动课的有机结合,奠定残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残障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残障学生发展为本。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知、情、意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表现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改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目标得到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这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的需要,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改变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做法,改变教师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服务和帮助。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目前制定的《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4.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直接明显。一个喜欢惩罚儿童的母亲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并产生泛化,导致孩子长大后,害怕周围的人并表现孤独性格。再有,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象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往往使儿童说谎的性格得到强化。社会文化中不健康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让儿童经常观看具有攻击的节目,往往使他们的性格富有攻击性,攻击行为也随之而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植,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5.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其生活实践中发生的。青少年正是通过他们的学习、劳动、文体、科技、团队及社会公益等各种活动接受社会影响的。由于青少年有精力充沛、爱好活动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美术教学 改革 学生
我国有着悠久的美育历史和优良传统。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诗”与“乐”的教育,他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近代教育史上的、陶行之、鲁迅等人也非常重视和提倡美育。如今,随着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美育,尤其是艺术教育,是社会发展赋予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并着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才能使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因此,校领导果断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大力加强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心理教育,以保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奠定基础,并保障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把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直接定位于培养人才,旗帜鲜明地打出美术教育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旗帜,是深入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把美术教学从原来狭小、封闭的空间中解放了出来,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归其应有的地位。
二、健全制度、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强化责任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美术教师及其他学科业务组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担负美术教育的规划,实施督导工作;并从“严”、“细”、“实”、“恒”四个方面规范要求,使美术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学校在每周二、四下午活动时间里特请教育界和社会上的书法、绘画、摄影专家来校兼职任教。以一个学期为段,以汇报展示学生作业作品作为对所有美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有效地督促校内外教师必须竭尽所能地提高教学辅导。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形成了课内外辅导,校内外结合的优化结局,教师们都认真负责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
我校对美术教师要求很高,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二年以上教学工作经验,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或专业成果,通过试教、试用被正式聘任。学校也为美术教师的学习工作提供了一定条件,图书室有大量的美术书籍、报刊供教师借阅参考。定期派美术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帮助提高其业务水平。在完善美术教学设施方面,备有石膏模型、画板、画架、写生用具、实物投影仪、挂图等,学生用的绘画纸张、颜料、画笔按需供给,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学习。
三、深化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学美术教学中,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使用一种甚至几种并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学生步入艺术殿堂并让他们在广阔的艺术空间尽情翱翔。教无定法,在教学中选用什么教学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来定。但是,我们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严格以科学的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展思维为目标,尽最大的能力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为培养人才服务。
2.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的内容由绘画、工艺制作和欣赏三个部分组成,对各个年级又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我校美术教育领导机构对各年级的教材内容都给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慎重的选择,在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及各课业之间的联系和课时比重的基础上,根据《大纲》精神,针对当前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涌现,为了保证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胆果断地舍弃教材中不适宜本地区和我校实际教学情况的缺少时代气息的内容,而适当地增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3.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大纲》精神及中学美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选择适合我地区和学校条件的画种,作为课堂教学中技能熟练的主线,而将其它内容的技能熟练作为简单了解初步掌握或归到欣赏教学的范畴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能了解这些内容的特点、手段和特征也就足够了。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可以较好地掌握一门绘画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绘图形式,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鉴赏水平,欣赏和技能熟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将美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充分体现美育的整体性
1.音乐学科是艺术教育中的另一部重头戏,中学美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艺术教育居于核心地位。我校在实施美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实施美育的特殊性,因此音乐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把乐器引进课堂,这也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努力为音乐教学创造良好条件,购置了多种乐器并专设音乐、舞蹈熟练室,为上好音乐、舞蹈及活动提供了场所,从设备到环境布置,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之中。
2.以美育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进行有机结合。运用文艺形式,宣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学雷锋、学十佳活动,使学生在欢乐的舞蹈、戏剧、小品中得到培养自己心灵美,行为美的教育。
3.在语、数等其他学科渗透美育,以美启智、提高学生鉴赏的美的能力。我们提倡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美的因素,认真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数与形的结合,反映了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具有美的本质,即科学美;在手工劳动教学过程中,任何手工劳动只有注入美的血液与美的结合,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劳动教育中,把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结合起来……
五、创建美丽的校园环境,以美育人
优雅、美丽的学校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也展示着学校的整体形象与精神风貌。我校先后新建并配套完善了阶梯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小制作展室及体音美活动室、灯光球场等。教室内外张贴、悬挂着的伟人画像、格言、文明用语。正是这种“会说话”的校园环境给了学生美的熏陶,爱的启迪,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校通过艺术教育,陶治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崇尚的理想和信念,学生五育得以和谐发展,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展室中艺术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我们学校在美术教育教学和美育方面所走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还会以更自信,更坚定的步伐走下去,为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实验中学美术教育方案.
【关键词】物业管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文件倡导“校企深度合作”,并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致力于提升高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又包括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是学会做事,社会能力就是学会与人相处,而在关键能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价值观取向。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各环节,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 来源于企业实践,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关键在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总结及归纳。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组织教学,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及多个工作任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起点设置的,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业化的且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尽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但其课程内容并非一个个工作任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着经过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严格来说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来进行。活动是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每一个活动是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的。这是项目课程明显不同于任务本位课程之处,即项目课程不局限于单一的工作任务,这同时也是项目课程对任务本位课程的发展之处。
因此,在提炼归纳出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后,通过打破任务之间的界线,突出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培养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二、理论基础
关于“人”的学说中指出,人的本质是劳动,是需要、交往和意识,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正是由于人的这些本质的存在,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而在各种职业活动中,人们又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体现着自身的本质。因而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本质理论,即人的实践活动观。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的职教政策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教育部文件提出要“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这都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是契合的,也同样是遵循关于人的实践活动观的。
因此,探索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是遵循理论,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理论基础是正确和坚实的。
三、研究实施过程:
(一)前期研究。在《物业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探索》课题立项之前,我们已经组成校企联合课题组,共同进行《物业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公开出版了《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专业教材,初步解决了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现阶段新的课题研究任务就是配套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构建“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程序”,进一步解决怎么样教的更好的问题,即如何以教材所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项目教学。
(二)准备阶段
1、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统一思想,明确课题研究思路。
2、进行相关研讨及学习《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黄尧主编)的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论,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
(三)实施阶段
1、专业教学团队分工协作,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中提出的52个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提炼总结出学习型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实践与项目课程,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
2、实验班在校外实习基地居物业公司实际管理的物业服务项目中,以《物业管理工作教程》作为专业教材,进行物业管理基层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为之后的项目教学打基础。在此过程中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入“知晓、理解、评价、行动”四步循环法对学生进行 “以尊重待人、相信自己”等十五个模块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的审稿定稿工作。
3.利用《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组织项目教学。项目教学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平时出勤、过程参与程度、工作学习态度以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②终结性考核:是项目教学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在过程性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综合学生自评、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评定及业主评定而成。
(四)评价总结阶段
1、课题组做课题研究总结。
2、实验班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面试与选拔,检验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验结题时,我们实验班的学生100%以优良的成绩经过了企业的面试选拔,进入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成果与反思
(一)成果
1、完善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其中包含《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能力指标体系》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三年高职)》。
2、编制《物业管理专业项目教学任务指导书》。在《物业管理工作教程》基层管理岗位和经理岗位所列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物业管理项目获取到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总结及教学序化处理,形成了14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即教学项目。
3、经过项目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提高。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为高职管理类及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经验,有一定推广价值。
(二)反思
1、项目课程的开发还应进一步深入,要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条件下,注意项目课程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区别及联系,应把项目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项目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故实施项目教学,需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3、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项目的实施无法“真做”,必须要通过“模拟项目”进行,这使教学组织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同样受到影响,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经历了研究工作的全程后都感到收获很大。研究工作不但提高了课题组成员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对校企深度合作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验。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十会议精神及国家新的职教政策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还应如何继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2]赵志群.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职教论坛》2008年第12期.
[3]马成荣.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
[4]教职成[2011]6号、教职成〔2011〕9号、(教职成[2011]12号)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反之,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二、如何进行德育
学校教育是最基本途径,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德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是责无旁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经验如下。
(一)课堂教学融入德育,使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德育水融
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业授道解惑”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德育。1.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中都规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后两者是我们德育的目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目标,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2.深入钻研教材,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深刻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3.教学手段、方法多样化,融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内容理论性强、说教性强,素来为学生所不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分组擂台赛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4.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在教学中,我们总会用适量的作业、练习、试题等来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重大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载体。因此我们在编选作业、练习和试题中时,要注意多联系时政,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营造德育的文化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是对于政治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重要途径。1.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因而,活动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阅读名人传记、看感动中国节目、欣赏艺术表演、举办主题班会等。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2.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内容可以涉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学生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意志教育、青春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三)德育渗透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育渗透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学生的接受度,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而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1.创设情境、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电影、录像、音乐、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鲜明、生动、有趣、直观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2、注重教师的态度、语言,做到言传身教。教师教学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暗示,并感染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既要动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种种手势,恰当地将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音量、语调、语速等语言素材,做到抑扬顿挫,表现教师内心对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情感,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我在讲述《政治生活》第一课“政治权利与义务”时,联系“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时,我态度严肃,语言激烈、愤慨,充分表达了对日本此举的强烈谴责,引起了学生的思想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述我国一些民众在游行示威中的发生的一些“”的错误、违法行为时,我的态度是不赞成的,语言语气沉痛、惋惜,使学生体会到应当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关键词】初中教育 认识 教学
一、 不同年龄段,教育有区别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书并不太难,但要在这三年中掌握和了解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却是要花费心血的。
初中三年,是中学生成长最快的三年,也是学生心理变化最大的三年。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在三年中的每年都大不同,因而教师必须随着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对刚升入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宿舍、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管理方式……在新的环境中,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会有很多新的想法:一切从零开始,树立新形象,改掉过去的缺点……教师就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新”对学生进行教育。
进入八年级,男女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上都变化巨大。最突出也是最令家长和教师生气的是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叛逆”起来,不服从管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我行我素……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单靠权威,实行高压管理,不见得都能奏效,放任自流显然不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渡过这个“叛逆”的、不稳定的时期呢?作为班主任来说,应方该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总体来讲是积极向上的。初中七年级开了历史课,历史老师就应该通过讲历史、看录像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经过奋斗、牺牲换来的,是通过劳动换来的。政治教师就应该通过上团课,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的来历、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今的学生相对来说,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都比较淡薄,这就要求教师用更多的精力来引导他们。在班级里,个人与个人,组与组开展竞赛,讲革命故事,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集体的可爱,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然后积极倡导学生走出班级,主动与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同学进行比学赶超,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观念。八年级的学生,处在发育的高峰期,精力旺盛,喜爱活动,在每日课后经常组织些有益的体育活动,无疑会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充实、愉快中顺利的渡过危险期。
进入九年级,学生的思想相对稳定,趋于成熟,面临毕业,他们从学习上、思想上都感到压力,在来年里,何去何从,是升学还是就业?他们第一次感受到选择的严肃性。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就要当好学生的参谋,帮助学生规划他们的前途,引导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让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许多家长对学校教育寄予厚望,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丢给学校了事。当然,学校本身就是专业的教育机构,不相信学校,又得相信谁呢?进了校门,就是学校的人,好坏就成了学校的责任。特别在当代,打工潮的兴起,许多家庭,把孩子往中学的宿舍一放,自己打起背包,打工去也!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另一个情况是,在现代,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很大一部分独生子女由于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属于好逸恶劳、责任心差、依赖性强的性格。这也给班级管理、开展活动带来了不少麻烦:军训不参加、体育课不能坚持跑步、不愿参加集体劳动、集体意识淡薄、自私自利。而这些都是家长过分宠爱的结果。诸多家长不能领会学校教育的内涵,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受苦受累,实际上,学校各种活动、劳动都有其教育意义:劳动的实质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增长学生的见识,各种文体活动都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挖掘自身潜力的平台。家长必须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是综合性的,读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
认识不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性,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这是相当多的家长的思想理念,学习好万事大吉,学习不好则一无是处,一个学生成绩优异便似乎他全身都是优点,成绩不好则似乎什么优点都没有了。于是唠叨、冷落、打骂、哀叹,造成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撒谎,造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任何有一定教学阅历的老师都知道,大凡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工作的,孩子的学习、思想都比较稳定,所以我们说,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必须强调的是,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必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溺爱一词从远景上看是无能的同义词。在家中样样为孩子包办只会导致孩子在将来无能和软弱。如果家庭教育走向学校教育的反面,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真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形成合力,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家长必须支持,家长也必须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学校一起共同担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三、有爱才有未来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认识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各个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基本总称,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首要工作。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一定特定环境的客观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规律地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促使他们具有与时共进的社会所希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当今的小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在世界大环境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以战略的世界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客观必然性,严肃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一、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处使用,否则没有品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歹愈大。”所以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极其重要。(一)有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品质。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基本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基本人生观、基础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品质的基本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道德修养、道德判断、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使其受益终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所以,抓住人生初始阶段时机积极促进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持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显现,既然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不可否认地就要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培养视野宽阔、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具有耐心、恪守纪律的教师队伍是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在平常教学和日常生活过程中,注重实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影响,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三)事关于中华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曾说:“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民族地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从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做好小学阶段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突出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牢牢占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这块主阵地,对于帮助他们构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为国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素养、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率还不令人满意,效果不理想。(一)不适应社会与时展步伐。当前在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各个方面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学校传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上比较简单滞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侧重“说教”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其思想观念与现代社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教学方法缺乏相适应的创新,加上教师的基础教育理论知识储备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等,学生动手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不够,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转化为现实社会发展节奏的能力需要。(二)不适应教育观念变革与更新。侧重于知识传授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关心学生学到和背记了多少知识,而对思想品德教育一般都是能应付就应付,应有的重视没有到位。由于实践中严重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情感因素的专注培养,应试教育自然也惯性地过于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考试成绩,教育观念僵化和滞后,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丧失兴趣。(三)不适应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很多年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了解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缺乏自觉,不注意考虑学生的感受,普遍存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发展特征也不顾及,淡化与弱化隐性教育,加上经常不能积极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不能正常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从而导致小学生心理不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三、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体的有效措施
如何加强改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崭新的良好姿态迎接新常态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学校特别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找准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关键点,使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德育工作得以持续良性发展。(一)注重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主导地位。学校的秩序功能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功能支撑作用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员工在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和计划、措施的同时,包括在学生中、家长中,必须端正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严肃态度,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不同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研讨活动,不断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树立起正确的导向作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综合素养。面对现代化、信息化、科学技术创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目标的实现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艰巨挑战,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折不扣的认真落实《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的同时,必须对自身思想、道德、业务、语言等方面的高度修养的重视。不仅要对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加以坚决的抵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而且要用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通过改进、传承、创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启迪学生,感召学生,才能够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效果。(三)注重班级核心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班级工作是学校实施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全体任课教师为辅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为重要。我认为,班级核心管理工作建设来源于对班主任的选拔、培训、激励、考核管理;而班主任队伍建设,又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现实管理者、组织者、主导者。因此,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汇集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共同沟通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开展班级教育管理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完善选派机制,增强选派班主任的科学性,形成合理的班主任队伍结构,而且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班主任的考核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完成教育、教学及班集体建设任务的目标。(四)注重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紧跟时代步伐。现代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潜能,训练学生的认知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寻找符合时展的德育内容,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要与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小学生道德“知、情、意、行”的水平,共同促进发展其道德能力,为他们以后能成为有用之才奠定扎实基础。二是注重教育层次。由于教育针对性强,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必须以低、中、高三个教育层次实践,努力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操作来看,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本情况,掌握其心理动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与辅导;积极开通教师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三是把握典型示范。小学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人师表的作风对于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意义不言而喻。教师经常向学生展示各时代的民族精神,利用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学生模仿典型行为,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理性的教化效果。四是丰富课外生活。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许多学校能够很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教育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我认为,多种形式的课外生活课首先要让学生共同遵守服从集体的生活准则,深刻理解劳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增强劳动的自觉性,点滴积累对社会的义务感,爱惜劳动成果为主,辅助以校内劳动、大扫除,或社会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如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搞义务劳动或当文明礼貌、文明交通、文明生态劝导员,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或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体验生活,使思想品德教育得到自觉提升。五是利用现代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输媒体,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快速变化,也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空间不断得到扩展。学校教师要充分地、正确地、科学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正确探索处理“现代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等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健康环境,从而大大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