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大学学历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学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学历教育

第1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开放大学 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

开放大学,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影响下,与传统大学办学模式不同的一种新型大学。它打破以往把教育限定在一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突破时空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所需要的地区和所需要的人群,为不同需求者提供教育机会和服务。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我国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建立了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蒙古开放大学正在积极筹建中,相关的理论探讨也在进行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国家开放大学体制内如何定位,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地位、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考评方式、管理制度等等,都需要电大人认真研究。

一、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弥补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部队士官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而建立的新型高等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开展本科、专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同时,开展岗位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国家开放大学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而建立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进一步指出,国家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适应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需要,根据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网络公开课程。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合作,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活动,以及社区教育、干部在线培训工作。”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一样,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办学形式。

二、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

内蒙古电大在筹建内蒙古开放大学过程中,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应分为一下三个层次。

(一)更新传统继续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传统意义上的继续教育,是对脱离正规教育、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获得学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高志敏2001年)。可见,传统意义的继续教育施教对象主要是在职的、有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成人;施教目的主要是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获得学历;偏重于学历继续教育。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它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更具广泛性;教育目的具有多样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行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充分利用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整合相关教育培训资源,共同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国家开放大学一样,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物。

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应打破重学历继续教育、轻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传统观念,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把终身教育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办学过程中。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客观实际的需要。因为经过30多年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在萎缩,竞争在加剧,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学历继续教育在生源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非学历继续教育既符合终身教育思想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时代要求,又有充足的生源和现实需求,是方兴未艾的事业。内蒙古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偏低,民众的文化程度及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常住人口为24706321人,其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人口15969273人(包括小学、初中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05102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6815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2.21个百分点(李松林,2011年)。2000年内蒙古的城镇化率为42.7%,2011年已经达到56.6%(《今日内蒙古》)。这些数据最起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截至2010年内蒙古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67.8%;二是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三是农牧业人口在向城镇加速转移。这三个信息都说明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潜在生源很充足,肩负的责任更是重大。需要加大非学历继续教育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内蒙古民众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农牧民职业能力为己任,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将优质教育资源不分时间、地点、年龄和社会经济背景提供给所有人,为内蒙古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内蒙古作出贡献。

(二)面向基层,服务社会

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大的方向上定位于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内蒙古服务。在落实过程中,应该根据地区实际,具体定位于为内蒙古基层民众的终身教育提供服务。以农牧民等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其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倡导全民学习,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和社区教育,向所有有学习意愿、有学习能力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包括各行各业在职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训,离开学校准备求职人员(包括没有学历的农牧民工)或准备职业转换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农牧民的种养植技术培训,农畜产品互联网销售培训,社区居民的养老保健、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医疗、文化、育儿、子女教育和其他生活需求培训,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学习提高培训等等。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平台,为基层民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服务,扎根基层,向下延伸。

党的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首先要实现人的知识化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城镇化意味着农村牧区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并且要融入城镇,生活、学习、就业于城镇;农业现代化也要求农民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没有农牧民等基层民众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所以,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应把握这方面的机遇,准确定位,把提高农牧民等基层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目标。

(三)以质量和声誉求生存

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要通过质量和声誉求生存、求发展。尽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潜在生源充足,但要变成现实生源,还需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要提高办学质量,让求学者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职业能力。为此,一是要有方便快捷有效的支持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接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资源,为不同的求学者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如利用计算机网络、云电视、电话、手机等媒介,输送学习资源,方便求学者兼顾家庭和工作进行学习。并根据地区实际,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开设特色专业,进行课程建设和跟踪检查评估等支持服务工作。二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无论什么阶段、什么形式的教育,教师永远都是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施教对象的职业、年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目的、学习需求等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教育内容也因求学者的不同变得庞杂、广博,教学形式也应丰富多样。这样,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弱势求学者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基层求学者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心。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应优化,如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以及教师、科研、管理、支持服务人员比例结构等等。督促教师队伍与开放大学同步成长。三要有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遵守国家开放大学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教育规律研究符合自身培养目标和培训目标的学习、管理、考核评价规章,包括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确保支持服务平台高效畅通,教育资源高质量且适用性强,管理精细,评估程序完整,考核严格,监督到位。四要发展内蒙古开放大学校(筹建中)园文化。校园文化可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的软实力。学校领导和教师带头倡导勤奋好学、诚实学习的校园文化,形成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风尚。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师生力量,陶冶师生情操,启迪求学者心智,促进求学者全面发展的作用。要加大网络平台建设和优质资源整合利用,通过积极健康、美观清晰、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吸引学员,营造健康、适用、个性化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培养求学者的高尚品格和进取精神,提高求学者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保证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提高办学声誉。

总之,内蒙古开放大学(筹建中)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着未来内蒙古开放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提高内蒙古基层民众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系内蒙古电大科研基金项目“内蒙古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IMRTVU—GSR1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3]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1).

[4]李松林,内蒙古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内蒙古统计[J]2011,(4).

第2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七、八年的英语仍然是口难开、笔难动。目前,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使英语真正使成为学生娴熟的技能,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独立学院亦如此。

1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

独立学院学生属第三批录取的本科生,录取分数与二本有较大差距。以近几年湖北省招生录取分数线为例,二本与三本的分数差在40-80分左右。同时我们还发现教学班级内学生个人英语成绩差别较大,以我们学校为例,一个教学班内最高分有120多分,最低分只有39分。让英语基础相差如此悬殊的学生坐在同一个课堂上听课,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学的水准不好把握,使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要求本科学生毕业英语应该达到四级水平,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都有沉重的负担,时间一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2)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作为主角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每篇课文的讲授内容一般都是领读生词、讲解课文、分析语法、做做练习、对对答案,现在学生都有跟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这种八股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使他们失去了“好奇心”,他们往往是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如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其效果能理想吗?

(3)英语教学师资不足。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受大学扩招的影响,大学英语师资短缺。一是数量上的短缺,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师生比是1:130,在湖北省的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为12课时,而独立学院英语教师的每周教学工作量高达16课时,有的老师甚至高达20课时。二是学历职称上的不合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学历结构与教学任务要求严重失调,教师具有学士学位或学士以下的高达70%。而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远远超出了现有教师的承受能力,现有教师很少有在职进修的机会,更缺少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和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可能。三是兼职教师过多,这给管理和教学造成的不利因素是很明显的。兼职教师虽然大多是中年骨干,但在原单位的授课任务以及科研等任务本来就相当繁重,因此普遍超负荷工作,教学疲于奔命,其教学质量显然难以保证。

(4)教学大纲相对滞后。

截止2005年5月26日,国家教育部已批准设立318所独立学院,其中湖北省就有31所。由于发展速度很快,这些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从其依托的母体中“移植”过来,有的连教材、教参、测试检查等也都是照搬。但是,如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外语底子普遍低于其他的本科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较差。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第一条规定:“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1800个单词……”,并指出,经过四年的学习,要求掌握4200个单词。现行的教材就是按照此规定编写的,现在要求独立学院学生在同样的期限内、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同样的目标,岂非是强人所难吗?我们认为,这也正是独立学院本科生英语统考通过率不理想的主要症结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没有切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的指导,制约了独立学院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5)应试教学的负面影响。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带有浓厚的应试教学成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应试技巧,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到四六级证书。学生忙于应付考试,由此导致了教学目标滞后、观念片面,学生口头、笔头能力差的后果。其实,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用英语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是否达标也不能只以人们掌握多少词汇、答对多少语法点为标准,而要看人们是否能熟练地用英语来表达思想,用英语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需的方法、技巧,即学习策略。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1)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作为第三批次录取,较二本高校新生成绩偏低,这是客观事实。为了在更低的起点上使学生普遍有较快突破和提高,不致影响教学整体质量水平,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是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就英语教学而言,根据入学英语摸底考试情况,进行分级。并结合各培养对象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精心选择编排科学、主题灵活、内容实用、针对性强的分级教材,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从预备级开始学起,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全新的大学英语学习,在四学期学习后基本达到四级水平。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一是尽快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方式,并且能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要大胆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开辟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堂,现代教学技术的最大优点是突出了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加强英语教学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依托校本部的优势进行办学,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可能沿用公办高校的老路,而是需要多少教师就聘用多少教师,并且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完整性。但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有效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教师。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比例的专职英语教师,才能更好地学理念、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独立学院不可能全部引进所需教师,因此要特别注重这支队伍质量的提升,如为他们加强教学方法的培训、要求他们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等。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管理的源头是要抓好入口关,聘请兼职教师,不仅要看其职称、年龄,而且要了解其教学效果,在原单位的工作负荷,更要注重对其师德的考察。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人情化的方式,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使外聘教师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地纳人我们的轨道,另一方面使外聘教师能相对固定,成为编外的“专职”。

(4)尽快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

我们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合实际的提出我们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而制定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符合他们英语实际水平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编写的原则、体系、内容等对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有直接的影响,优秀的、符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英语教材应该贴近现实生活,词汇难易适当,语法知识归纳系统,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课文内容注重实际交流,这样的教材才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系统地学习。

第3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调查 分析

1 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大理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2009年9月09级学生入学以来开始试点,10级学生入学后全面实施,到目前为止,改革一轮已结束。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二是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将原来单纯依靠课本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上来,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2+2模式,每周两节课堂教学,两节网络自主学习;第三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检测和评价系统,建立适应我校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自09级以来大学英语的测试均为前三学期设为院级考试,2010级开始院级考试均采取网络无纸化机考,最后一学期为校级纸质统一考试。每学期的成绩均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教师的成绩评价表中有详细记录,包括学生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上网自学时数、平时作业、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的网络自主学习进度、每学期不少于五次的网络测试、课堂口语测试等。

学校在2010年在古城校区新增三个120座的大机房后,2011年又在下关校区也新增了两间120座的大机房,缓解了原来下关校区60人以上学生人数的班级网络课坐不下的矛盾,同时也大大缓解了新理念大学英语考试平台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期末考试的压力。新型教学模式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具备。

2 调查范围及调查方法

考虑到本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要分析、掌握改革的情况,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故本次调查范围分两部分,即教师与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对教师的调查采取将调查表发到每一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邮箱,让其填写后发回课题组的方式,发出38份,收回34份;对学生的调查则以随机抽样方法,对09级、10级及11级学生抽样调查,发出140份调查表,收回135份。

3 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已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并能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三年来的教学改革,所有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都已参与到改革中,并已根本上接受了改革。本课题组为了做出这个阶段性的总结向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包括外聘教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出了问卷调查表38份,收回34份。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对于“您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了解吗?”所有老师的选择都是A,B或者C(非常了解、很了解或有一些了解,无一人不了解),尽管了解的方式各不相同,97%以上的老师在对第7小题,“您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掌握程度”都选择了A,即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在教学中已尝试了自己制作或修改已有课件;或者B,基本掌握,但还没在教学中尝试自己制作或修改已有课件;只有一位教师的选项是C,能简单操作计算机,但不会制作课件。

第8小题,“您通过何种那个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沟通?”80%以上的老师选择通过大学英语的网络平台,和通过课间与学生交流;第10小题,“您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大学英语水平吗?”大约95%以上的老师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关,更关键的在于学生的自觉性,只有约6%的(两位)老师认为网络教学费时费力,无多大帮助。

(二)学生对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

新教学模式与旧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原每周课堂讲授的2学时改为网络平台学习,网络教学的成败是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故本次调查的重点在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调查表设计了17客观选择题让学生作答,其中有11题是关于网络学习的,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学习情况及评价

从上述三项内容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教学寄予厚望,大多数学生对网络学习给予正向的积极评价,也希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四项内容反映到的是学生在网络教学实践中的情况,学生主要利用网络“完成学习听力任务”、“浏览各类英语文章”、“评估学习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主动性极差,“如果老师不要求定期检查网上作业”,竟然有60%左右的学生不会“主动如期完成网上学习任务”,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加以关注;而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总结出的主要外部分别是“周围同学”、“网络机房”和“学校学风”,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对此需要学校管理、教学部门和教师都要想办法。

上述四项内容学生网络教学的主观评价,从一、二项的数据看,学生对网络教学开展以来的学习效果持谨慎的积极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的学生超过60%;而三、四两项的数据似乎给人消极的感觉,消极的“中性”的选择都超过60%,但相对而言选择“喜欢”的学生都接近30%,远远多于选择“不喜欢”的学生。

2.学生对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评价

开展网络教学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对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评价如何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我们设计了6个问题让学生作答,具体情况如下:

上述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进入大学后,超过53%学生认为“英语能力”没有进步!为什么?分析下面数据或许就会得出答案。

上述情况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计划性较差,预习、复习做得不够,有近30%的学生无预习\复习的习惯,总体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不够,超过60%的学生每周课余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的突出问题,也回答了上大学后,多数学生自感英语“退步”的原因。

本问题涉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从学生开放性的选择看,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师的要求依然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

本题直接询问学生心目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接近40%的学生倾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接近50%的学生认可2+2模式,近15%的学生倾向于更多网络与自主学习。

4 从调查结果看三年来教改的成果

4.1 教师的主观评价(摘自于教师反馈的调查表):

对于教改,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从理论上来说,网络平台上内容丰富且学生可以自主选定学习模块,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重复播放的功能,对自己没掌握的部分反复练习,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很大帮助并可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网络自主学习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已成理所当然,导致在学习方法上简单、机械、缺乏创新精神。网络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行为者,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安排针对四六级考试练习的时间、选择练习材料的种类等。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而在同学面前丢脸。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网络自主学习不管是训练时间、学习效果、自信心的树立还是学习兴趣的培养上都发挥了课堂学环境下不可能有的功能。假如学生自觉性较强,加之教师督促到位,那么,借助于丰富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网络自主学习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们都意识到对于懒散的、不自觉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弊大于利,在网络自学的时候,他们仅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抄袭答案,有的甚至趁机上网,玩游戏,即使教师从多方面引导和监督,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做到主动自觉的学习,且多年的学习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但大多数老师认为,此项改革值得尝试和坚持,争取能对学生的长期学习习惯产生质的影响,毕竟网络自主学习对于学习积极性高、基础扎实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老师们也认识到网络自主学习在对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4.2 学生的评价

大多数同学认为网上资源丰富,对自己有所帮助,但也有同学认为基本没帮助,对于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及大学英语课程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来自什么?”这样的问题,还有45%以上的学生希望多上面授课程,最大的帮助也是来自面授课程,这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形式的改变及学习要求的不同让他们不适应,他们更喜欢中学时每时每刻不停有人督促,可喜的是同学们也意识到这纯粹是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问题。

4.3 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的比较

此部分仅只是把08级(改革前的最后一届学生)、09级(改革试点)两个年级的大学英语4次过级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学院的大学英语过级率在改革试点后跟改革前相比确实有所退步,但也有学院进步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0级的两次过级率仅为参考,似乎有点儿回升,但没有具体的数据,只有等4次完整的统计后再进行比对评价。

5 新型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1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三年来存在的问题与疑难进行研究和探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课堂面授相各占总学时的一半,那么怎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还需进一步的研讨。

5.2 针对我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实,如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和指导是今后急需的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符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学习监控系统,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网络学习非定时、多地点的特点,体现个性化教学是我们研讨的目标。

5.3 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了,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5.4 研究和探讨建立大学英语教师培训、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你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5.5 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力争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是外语学院和大理学院共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4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作为自主学习机房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精神。

1.1要有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机房是学生自己选择时间来机房上机学习,学生多流量大,听力资源也多,势必每天都会有不少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授课教师跟进的情况下,唯有本中心的管理老师方能帮其解决。同时要使本中心所有学习资源与管理平台能够正常使用,也唯有我们管理老师做出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认真负责地做好我们的管理工作。

1.2要有学习精神

管理老师要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必须了解本平台;更要不断学习以及时了解其新衍生的功能。外研社差不多每隔一年就会对本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和新升级一些功能,对于新增加的功能,首先管理老师要了解、要学习,才能指导老师和学生如何做,才能够使得本平台得到更好地运用。

2管理老师要及时做好管理工作

本平台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笔者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也即教材分配管理。我校是工科类院校,上自主学习的学生要求也只有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也就有四个学期下的四册教材,同一个学期下要分配两套教材分供大一和大二学生自主学习用。本着方便学生的原则,我中心管理老师在每学期初都会删除老课程,重新生成新课程;并特别注意新课程代号和名称的命名方式,以便于学生选择课程。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分为建立班级、管理班级成员和管理班级课程

2.2.1建立班级

我学院公外授课教师分第一和第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教师人员、授课教材基本固定,并且每个教研室也基本是从大一代课到大二,一轮一轮地循环;但学生实行的是选课制,即学生可能每个学期所在的教学班级都不一样,教师不一样,甚至教材也不一样。这种教学模式也导致本管理平台下的班级下每学期学生成员都不一样。经过摸索,我中心在新建班级上多以授课教师名字命名班级,方便学生选班,且教师查询自己的班级也一目了然。

2.2.2管理班级成员

我中心实行每学期初期管理老师帮助授课教师删除其班级下的学生,然后学生再自己重新选择班级。

2.2.3管理班级课程

班级的另一个管理则是教材的处理。每个班级要历经两年时间,中间四个学期,所对应的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所以管理老师每学期初必须要进行班级升级即教材升级。

2.3账号管理

2.3.1注册账号

它包含了注册教师账号与注册学生账号。我校前几年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自己注册账号和建立班级;学生账号注册这块也是一直都交由班级班长和授课教师共同注册,但发现部分教师对管理平台这块不太熟悉,总是问题不断,最终解决方仍是管理员。今年我们改变策略,直接由管理员帮助注册教师账号和在新生开学季帮助注册学生账号。分两个教研室各只注册一个教师账号,该账号底下放入该教研室的所有老师班级。这样的好处是本教研室老师可以在本平台内进行教学互动,资料共享。新生开学季,从教务处拿到所有学生名单,截取公外学生学号,通过批量导入的方式导入本平台进行账号集中注册。虽然管理老师做的工作多,但一劳永逸。

2.3.2账号查询

在我校使用本管理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每学期有近四千人数,这么多学生都需要通过账号登录进入本管理平台,势必总有一些学生忘记密码无法登陆的情况出现,这些就需要我们管理老师通过管理平台上的检索用户信息帮其查找账号及密码。

2.4日常管理

本平台下的日常工作除了要帮助学生查找账号外,还要进行验证码管理与事务管理。

2.4.1验证码管理

验证码是外研社给予我们使用本管理平台的权限。一个账号需要输入一个验证码,且一个验证码也只能供一个账号使用。学生在学期初使用本管理平台时,都需要在本平台下输入验证码,否则除了前两个单元外,后面单元听力无法再使用。管理员需要集中对学生输入的验证码进行激活。具体激活过程本平台详细交代,这里不做累述。但有个问题需要提示,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浏览器多是360浏览器,其有拦截功能。笔者建议如果该浏览器下无法激活验证码时,请换其他浏览器进行激活。

2.4.2事务管理

本管理平台的事务管理包含了备份数据和管理硬盘空间。管理员应该每周进入本平台,其会自动跳出要求备份数据一栏,按提示操作即可。我校由于实行的是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会定期自动清除无效数据,但以前服务器实行老操作系统时,我们需要定期删除无效数据。

3管理老师要及时地为学生释疑答惑

学生在使用本管理平台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这只有我们管理老师方能够给予解释与帮助处理。

3.1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释

3.1.1无法登陆原因有三

密码错误、用户名被封和未注册账号。其中用户名被封,是因为本管理平台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常登录使用,其不使用的时间超过一个月,该账号就有可能被封存。这一点管理老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无法登录本管理平台,学生都应该及时找管理老师代为解决问题。

3.1.2班级选择

本管理平台需要学生选择进入具体班级方能够进行听力学习,而新视野课程分为综合课程和视听说课程,在我校,考查学生使用本管理平台的老师为视听说课程教师,所以我们多要求学生必须进入视听说课程教师的班级。即本管理平台是谁考查就进谁的班。

3.1.3验证码问题

本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必须输入验证码方能够使用,但学生在输入验证码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管理老师要提示学生小心录入验证码;输入验证码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输入数字的格式,并要求关闭中文输入法;管理老师还必须要告知学生验证码的归属方是出版社,若验证码失效或错误,要找管理老师及时从外研社获取有效验证码;管理老师更要催促学生及时输入验证码,以防止因外研社激活网站到期关闭后而导致验证码无法激活。

3.1.4学习时间显示问题

本管理平台有显示学生使用时间的功能,但学生偶尔会发现网站显示的时间和实际学习的时间不一样。我们需要提示学生一定要以账号退出的形式退出本管理平台;还要告知这只是系统临时出现紊乱而已,不影响教师的考查。

3.2管理员如何指导学生使用

第5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越来越感到高校的体育课要真正上好、让每个学生都喜欢很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难度。首先随着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推行,每个上课班级的学生数越来越多,从过去的30人左右到现在的50人左右。其次,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发达地区的学生对篮球、足球、排球接触得多,有些还进行过专项选项课学习,但有些地区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最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些爱运动,有些却很少主动参与运动。过去常规教学步骤通常是:先集体讲解基本技术,再分组练习,再讲解后分组练习,最后分组比赛。总之教学的针对性差,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2运用团队比赛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1比赛教学法与团队比赛教学法

比赛教学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按照比赛的相关要求以及比赛的最大强度来完成平时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鲜明的竞争性。经常被用于演练或实践某一技术或战术,比赛双方一般都为临时分组。团队比赛教学法是按照团队理论通过比赛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相互合作、有若干成员组成的比赛共同体。作为一个共同体具备目标、人员、定位、权限、计划五个构成因素。通过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能够使组织的目标较好地达到。

2.2团队比赛教学法目标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性。因此团队比赛教学法的目标除了达到学校体育的目标外,还强调团队成员人文素质的提升,努力形成一个“完美的人”。成功的团队需要成员彼此相互合作、支援、扮演不同角色以完成任务。团队应该是互补性的结构,无论从身体素质、技战术掌握情况还是从个人能力来说,过于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优势非常单一,弱项也很明显。团队的力量就在于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3团队比赛教学法实施步骤

把人数较多的俱乐部教学班分组成立长期的比赛或学习团队,让有特长的同学担任队长,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和发挥他们的团队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通过教学比赛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展开问题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体展开方式:比赛(创建学习情境、发现问题)练习(解决问题)再比赛再练习再比赛。具体步骤为:

(1)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进行比赛,发现面临的学习问题;

(2)明确自己的学习问题,在练习中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练习(小组或个人形式);

(3)若学习出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可与老师沟通解决;

(4)在提高的基础上,进行比赛,再发现面临的新的学习问题;

(5)调整教学形式再联系,直至掌握所学的教学内容。

2.4篮球团队比赛教学案例

我们从最常见的篮球俱乐部初级课程任选一个班进行试点,学生不分男女跨年级自由选课组成,人数52人,经常打篮球的学生12人,偶尔玩玩的26人,从没接触过的14人(女生8人)。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成立团队:将52名学生分成8组即8个团队,每组选派1名打得较好的同学担任队长,然后由教师按每组1名女生、4至5名男生组成实力大致均等的8个队。

3制定比赛规则及各阶段团队比赛目标

(1)比赛规则:进行6对6的全场篮球比赛,多出1人的队轮流派1人做裁判(最终每个学生都必须经过几轮的裁判练习)。女生投进一球算5分。10分钟一节,每次课交叉打4场。赢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课程结束按总积分确定比赛分值。

(2)各阶段的比赛目标:第一阶段:培养团队领导,熟悉篮球比赛基本规则,培养全体队员篮球运动兴趣。第二阶段:能积极参加课内外篮球锻炼,比赛中能运用各种技术动作。能运用简单的比赛战术。第三阶段:每个人均能进行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会进行简单的进攻和防守战术配合。

3.1篮球团队比赛教学案例分析

3.1.1团队比赛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对于有篮球特长的学生由于担任了队长,他们从过去的只注重自己的发挥或表演逐渐成长为整个球队的灵魂。当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场比赛刚开始几乎都是这些队长在进行表演,那些女生和篮球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被冷落在一旁。这时教师及时提醒队长们的责任是照顾到每一位队员,要利用他们的能力抢球、分球到那些被冷落的学生,对队长的评价是他的队员是否都通过他的组织与照顾喜欢上了篮球运动。同时一些灵活的队长也逐渐发现规则蕴含的内涵,即帮助和保护女生投篮将获得更多的优势,政策的引导加上教师人文关怀的要求,队长们开始不再嫌弃打得不好的队员并积极主动找机会传球给女生,第一场比赛结束,女生的积极性果然被很快地调动起来了,队员之间的相互关怀、帮助使每个队员迅速融入了团队,通过比赛也帮助大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3.1.2团队比赛教学法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探索、创新的人文精神由于比赛是全场篮球赛,靠少数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强度的比赛成为很好的育人元素,团结拼搏、刚毅执着、顽强抗争、奉献上进的人文精神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通过比赛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被不断激发,队员们开始体会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分工合作即战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体现,队员们开始主动探讨篮球战术,这一阶段教师对于战术的讲解将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贯彻,比传统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3.1.3团队比赛教学法培养更多懂规则、会裁判、传播篮球文化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比赛中去,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规则,课外也会主动学习裁判知识,课堂随时提供的大量实践平台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过去举行篮球阳光大联赛缺乏学生裁判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同时由于目前的俱乐部制选课采取了跨班级、年级的方式,因此大学篮球文化在课外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学校28片灯光篮球场每天直到晚上十点都是学生运动的身影。

3.1.4比赛有利于课内外锻炼一体化的推进要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篮球水平,光靠体育课堂是不够的,团队比赛教学法主要通过课堂的组织练习提高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并培养篮球运动的兴趣,促进他们课外主动参与篮球运动,只有课内外的大量练习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篮球的技战术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时由于团队的建立也扩大了学生的交友面,便于大家课后锻炼的交流与学习。

3.1.5团队比赛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学生始终处于老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平台。而团队比赛则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商、合作与互动的过程。真正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融入了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

4团队比赛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4.1教师以引导为主、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等于教师对课堂失去指挥。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放羊式”的学生自由活动或自主比赛的情况。团队比赛教学法要求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适合学生的比赛方式,比赛既要紧跟教学内容,又能产生学习兴趣、掌握篮球技能。在比赛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即要保证比赛连续性活跃课堂气氛,又不能教学内容偏离课程计划,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2避免运动损伤、控制比赛强度

比赛过程中必须明确比赛规则,这是保证比赛流畅的必要因素。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很难在球场上约束自己的动作。所以要按照指定规则进行比赛。而比赛教学又是一项高强度的训练项目,所以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特别要跟学生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目的在于技术和战术的演练。

4.3注重团队建设、全员参与

成功的团队是通过把不同性格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方式组成的,成功的团队必须包括担任不同角色的人。一个团队中,如果没有“组织者”,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如果没有“评估者”,团队成员的业绩就无法评定;如果没有“实施者”,团队就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应指导比赛团队的建设,如可以经常交换角色,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5结语

第6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研究

听力训练,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力训练能否搞好,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因为听觉练习同其他练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该同读、写、说训练同步展开。但是由于教学学时的有限,英语学习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语法学习和阅读理解上,听力训练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生的听力往往很难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因此,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达到预期的一定程度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程度适宜的教材,提供具体的指导并策划辅助活动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例如可以选用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其中的主题听力材料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课外听力材料最好从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语出版物中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反映世界发展的多种话题,如当前的教育状况、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性的话题。要用精心挑选的听力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从另一语音的视角看身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听有所乐、听有所得,最终通过提高听力水平进一步促进英语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英语授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提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针对本次课也可组织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和轮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的英语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经常犯的一些发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既鼓励学生敢说敢犯错误,又教会他们如何少犯错误。对于一些常用的习语和句子,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英语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英语反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感的提高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遵循语言实践,系统讲解48个国际音标,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音标的特点,要求学生按规律熟练背诵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并突出重点、难点,示范解析元音长短音和辅音相似的音符。通过示范比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国际音标的功能和规律,能迅速地把所听词句用音标记下,从而掌握正确的拼音能力,有效地领会交际信息中语言的整体结构,加强英语语感。

四、重视学生朗读

朗读是英语听力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是指大声洪亮地宣读,而非个人早已习惯的默读或低读。只有大声朗读,才可能使自己对已熟悉的词语在声音中更加巩固,特别是对于原来比较陌生的词语在“视”、“听”觉的直接作用下,把该词的音、形、义在大脑中迅速地统一起来,逐步在听音和朗读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维,克服心译障碍。实

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

听力训练不能采取单一形式,要进行多方面的、有系统的训练。一方面应加强语音辨别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基本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水平及以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听力训练,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语音、单词、句子、短文、场景会话及新闻等长一些的文章的理解,并采取辨音、听写、填空、选择填空、推测、问答、口头复述等多种练习方式。

六、强化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是形成和发展其它英语素质的先决条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是组织听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正确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外国人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的内容以及时代感较强的有关反映外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内容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增加学生在听音过程中的预知性和领悟感。总之,听力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加强听力训练,既能增加吸收语言材料的量、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听的能力。能听懂、能理解并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听力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英语人才,这也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辉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之初探究[J]. 科技论坛,2011(10)。

第7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

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1957年拉多出版了《跨文化的语言学——语言教师的应用语言学》一书。他是第一位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人,他提出了一个从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分布(distribution)三个方面对属于不同文化的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的模式。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为跨文化交际学打下了基础。1972年,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说,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把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

(1)可能性,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

(2)可行性,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

(3)确定性,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

(4)有效性,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海姆斯,1972:281)。

1980年卡纳莱和斯魏茵提出交际能力由三部分组成,三年之后,卡纳莱又把它扩展为四部分。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语法、词汇、语音的内汇知识;

(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使用语言的社会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

(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涉及语篇中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

(4)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即语言交际中的各种应对手段,如怎样开始谈话、转换话轮、结束谈话等。

1990年,巴克曼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共三大部分: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语言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鲁本在1977年就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某一环境下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七个要素组成。

(1)尽量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目光、手势语、语调等)向交际对方表示积极合作的态度,从而建立有效交际的基础;

(2)多描绘别人的行为,采取非评价、非判断式的态度,避免以文化标准为依据,对别人的行为品头论足;

(3)利用已有的文化知识,极其敏锐地洞察交际对方独特的交际风格和交际特点;

(4)尽力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采取换位思考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然后,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empathy),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地了解他的思想感情;(5)展开角色行为,主动展开思想、征求信息和事实,完成任务,以及评价他人意见;为与双方达到和谐一致、协调冲突、提供建议和为交际双方取得共识而进行妥协让步;能够拒绝对方观点,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怀;

(6)应对自如,合理地就对方的要求进行评估;

(7)对新的、陌生的环境表示出高度宽容并很快适应,不流露为难、厌倦的情绪。

2.文化的特点

文化跟语言一样,是民族的,不是全人类的,但是所有的文化有共同的特点。乔治·彼得·默多克对人类有关生活方式方面的文化特点做了如下概括。

(1)文化模式来源于人们的思想;

(2)文化有助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文化满足人们的需要;

(4)文化是逐渐积累、不断发展的,例如先有游牧文化,后有村落文化,再有城市文化;

(5)文化是有结构、有模式的;

(6)文化属于一个社团全体成员所有,可以学习,可以习得;

(7)文化可以传给下一代,一般通过符号、媒介等传递。

3.文化的分类

(1)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与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等,后者指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

(2)信息文化(informational culture)、行为行动(behavioral culture)与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信息文化指经济、政治、地理学、历史学等;行为文化指行为方式;成就文化指文学、艺术成就。信息文化和成就文化实际上是第一种分类法中的大写字母“C”文化的细化,二行为文化大体上跟小写字母“c”文化相当。

第8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将协同学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方面协同学效应进行分析。协同学机制能促进教学系统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教学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培养了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交际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并不断完善了教育教学过程。

关键词 :协同学原理;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06-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高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系统科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已相当普通,其中协同学理论因其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使整个教学系统处于有序的状态,更适合运用于课堂教学系统。

一、协同学理论原理及内容

协同学(Synergetics)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97年创立的,它是不受热力学约束而从动力角度来研究从无序产生有序结构的规律性。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有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处理。协同学的范围较广泛,它不但对有关自然科学问题能给出定量结果,而且对社会问题也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定性解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谐统一,相互作用,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在一定条件下自发,有组织地形成客观上的时空有序结构。将协同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相结合,不仅使研究富有新意,而且对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协同

现代英语教法流派不下二十种,而且近二十年又有新的流派不断涌现,发展趋势则是教学方法的有机协同,这种协同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与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方法一般有听、说、读、写、译围绕一个具有逻辑关联的话题,将所学词汇、语法应用于学习训练中,巩固加强学生对课文所含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故而对教学主题内容要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及适当的争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内涵上值得学生深入思考,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适当范围内提出不同观点。这似乎可以说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以听、说、读、写、译为主要。根据协同原理相互影响、启发、补充、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特点,剖析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形成在英语学习方面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获得英语教学最佳效果。教师课堂“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有机结合,通过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各种形式的课堂内外的实践,如围绕课本或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运用课文内的主题进行演讲、游戏、讲故事、复述看过的电影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操练,特别是说、写方面的实践活动,应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

三、教学策略协同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英语教学策略不仅设计教学,还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等跨学科领域教学,根据协同学理论结合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改革所需,提出一下几项策略:1)元认知教学。元认知作为科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首次提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心智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认知加工方式。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常用的而又颇有用的策略是主动处理语篇材料。包括处理一系列认知活动,如把新材料和永久性记忆立的信息联系起来,就新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列出提纲。2)驱动学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任务驱动的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的意义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如教师)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要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来完成。驱动教学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处理信息。3)整体教学。整体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知识的整体,然后在进行局部的有意义的学习。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里,把主语从句作为本章整体教学主要内容,从口语部分、翻译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围绕主语从句进行细节上学习。4)交际教学。社会语言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引入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教师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外语或进行外语实践,真正体会到语言在语境中各种变通意义并最终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同学们带到教室外面,并分若干小组,要求个小组模式四个场合进行口语练习,四个场合分别是一组同学模式去机场接待外国来宾再接回来的路上接单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等,第二场景另外一组安排住宿并接待外宾吃住,剩下几组邀请外宾参加宴会、和带领外宾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将机场、宾馆、及餐桌的一些菜名,所参观地风景名胜,很好的融入课堂,将生活常识带入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传统思想中教学就是在教室进行,同学来到室外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积极。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单一种教学策略可以应付的,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相互支撑、共同配合、协同教学。

四、教学模式协同

遵循构建主义从已有的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观点,结合现时期国内外英语教学的先进理论,探讨建构一个以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及能力为目的,以主题教学为理念,多媒体教学为辅,课堂教主要特征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本,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例如,某院负责老师定期在所教班级的QQ群上英语趣闻和四、六级学习资料。逢大学生英语各项竞赛是更通过“微信朋友圈”鼓励他们参加,解答疑难。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与显性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声音、短片等多种刺激因素交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我们设计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在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等一系列过程使他们体验创新的行为,体验自我创新的情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综合多媒体及“双主”(集“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及授业功能”两种模式),多媒体教学对语言知识学习侧重,课堂教学对语言应用侧重(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完成),但两者教学思想均为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教学目的的服务。调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老师在教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Fruitful Questions 时,带来许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请同学们分类,分类理由有新意还可以吃掉它,同学们对于这形象又生动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想出了很多创意的分类方式,当他们积极用英文发表自己看法时,实际上已经在探讨本次课程的中心思想了。教学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向有序的不断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笔者应用协同学原理,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出发探讨。旨在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现一个新视角,提供一个新思路。协同学理论因其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因此,更适合应用于教学系统,促进教学系统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教学系统形成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并使整个系统处有序状态,产生教学的整体协同效应,推动它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激发更多学者和有志之士从系统科学角度关注和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期待对这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类有价值的论题,不仅意味着研究思路和眼界的拓宽,而且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观念的改变,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0-37.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注重对案例的研讨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法学思维和知识应用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案例教学中,任课老师往往需要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让学生掌握充足的学习资料。同时,为妥善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师生之间需要有效开展交流互动,深化对案例的认识,把握每个学习要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学教育教学中,案例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每个案例往往有着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能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同时,很多案例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和讨论当中,满怀热情学习案例内容,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大学法学教育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将理论和知识应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知识分析和应用技能。这对提高学生法律素养,让他们利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法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满足大学法学教育的需要,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把握每个要点,合理选择教学材料,促进案例教学法更为有效的发挥作用。1.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案例选择是关键的内容,任课老师要注重案例筛选,考虑学生基本情况,结合法学教育教学目标,注重案例与生活联系,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确保案例真实性与开放性,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学习时,可以引入以下真实的生活案例:小明花2600元购得一件皮衣,回家后发现皮衬下面的皮革腐烂,要求商场退货。试分析商场的做法违背了哪项原则?小明应该采取哪种措施维护权益?这种案例短小精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应用技能提升。2.注重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讨论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可以激发课堂活力,还能巩固知识,促进知识应用技能提升。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习时,可以引入以下案例:小明花了8000元购得一部单反相机,回家后怀疑是假冒伪劣产品而向商场索赔。商家却拒绝索赔,给出的理由是,小明是无业人员,购买相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索赔。请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小明购买单反相机的过程中拥有哪些权益?商家能否拒绝索赔?小明可以得到赔偿吗?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僵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增进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大学法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因而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例如,公民基本权益学习时,可引入侵害公民通信自由案、侵害公民受教育权案等案例,让学生知道公民的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应对措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能调动学习主动性,掌握正当的维权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大学法学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有效开展交流互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合理选择案例,科学安排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案例,进而把握要点,掌握综合技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

作者:代寒芳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凡.论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3-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