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

第1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初中化学;衔接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本人结合在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等;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这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通过对比研究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笔者认为下列方面应突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1. 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对常见化学反应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高中化学要求在初中化学用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还增加了化学用语的数量,如结构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中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与高中化学中的摩尔质量有密切的联系。

3.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仅介绍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要求很低;高中化学中原子结构知识广而深,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也高,常用它来分析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初中化学知识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内容,高中化学中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它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5.化合价

初中化学介绍少数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要求掌握更多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还要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化学反应与能量

初中阶段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作了介绍,主要学习的是热能的利用,要求较低,而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能量的测定、如何计算能量(盖斯定律),电化学的知识等。

7.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阶段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离子反应等。

8.溶液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学习了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和配制;高中化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和配制。

9. 碳及其化合物

初中化学对碳及其化合物进行较全面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几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以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和碳酸钠与可溶性碱的反应;高中化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碳的多样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深入学习并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0. 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初中阶段学习氧气、碳、硫、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学习的比较少,要求比较低;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氮、硫、碳、硅、氯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要求的也比较高。

11. 重要的金属

初中阶段学习铁、镁、铝及铜与氧气的反应,镁、铝、锌、铁与酸(盐酸与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物质的种数少,要求低;高中阶段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铁、镁、铜更多的化学性质,学习铝的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和碱的反应等。

12.酸、碱、盐间的反应

初中化学只讲解几种典型的酸、碱、盐,对酸、碱、盐间的相互变化仅在少数具体物质上,没有上升到类别,尤其盐与盐的反应涉及的更少;高中化学中对酸、碱、盐间的反应要求很高,要求不仅掌握个别还要学会这一类,掌握元素形成的酸、碱、盐间的反应及其规律,不仅会学化学方程式,还要会写离子方程式。

13.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简单介绍部分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模仿着使用;高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仪器多,基本操作要求高,操作要求规范。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

第2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程改革;方法;分析

一、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含义

科学素养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其核心要素是人的科学观,属哲学层次的观念。科学素养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应具备的相关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遵守的原则

(一)实验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坚持实验性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化学的魅力,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用演示实验代替“粉笔板演或挂图讲解实验”,用学生的探究实验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边探究、边实验、边学习,从实验中形成化学概念、得出反应规律,学会实验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性原则

当前,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大前提和大方向。围绕这一主要目标,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钻研课标,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确立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每一课题的教学目标,每一堂化学课的教学目标,确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坚持目标性原则,就是要明确每一步教学行为的目标,并要注意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协调统一,即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步教学都有的放矢,都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实用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坚持实用性原则,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化学,并注重指导学生带着化学回到生活,努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变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能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理解社会,从社会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体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由个别到一般: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等,从而渐渐提高对科学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也满足了学生想动手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构性原则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初中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学生在初一、初二所学的物理、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或者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坚持建构性原则,就是要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肯定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讲授法的改进

讲授可与引导相结合。在初中化学中,有些内容是必须由教师讲授的,如药品的存放、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简介等等。这些内容只由教师讲授,学生完全可以接受,但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为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发挥好教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反推出正确的结论或操作方法。

讲授与演示、练习相结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把基本的实验技能教给学生,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使用和洗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验纯等,教师光讲授是不行的,必须一边讲授,一边进行规范的演示,再让学生模仿着练习,遇到问题时,还需要再讲授、再演示、再练习。此外,对化学语言的学习,如: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也应采取这种方法,才能使学生慢慢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渐掌握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法的改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化学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两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两类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演示实验要有示范性。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要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教师就必须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实验模本,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化学实验。当前,新课程提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更多地亲手实验,从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是要求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更加具有代表性,实验的操作要更加规范,实验的效果要更加明显,才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并逐步学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初期,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尤为重要。

演示实验要有代表性。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规范的模本,让学生看到了实验、听到了实验,而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以学生实验不可不做。但传统的学生实验,更多的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缺少思维的开放、方法的创新,学生因已明知实验现象而对做实验缺少好奇感和兴奋劲。增强学生实验的探究性,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锻炼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锲而不舍,顽强探索、互助合作的良好作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当前在应试教育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形势下,学生所拥有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怎样合理地安排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开展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硕,培养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学习课程改革纲要,2002

第3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策略方法;探究;讨论

一、“交流互动”教学的方法以及策略

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时,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来采取一些特殊的、科学的措施,来展开课堂上授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1.认识的互动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老师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比较抽象,可以把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然后再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先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然后再让他们提出有疑惑的部分和老师一起探讨,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人教版为例,当学习到物质变化这一课题时,授课老师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总结提出以下问题:

(1)物质有哪几种存在状态?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变化?什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怎么界定?指出蜡烛燃烧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熔点和沸点又是什么?物质达到熔点和沸点时分别有什么变化?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出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且判断出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理性质。

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直到参与到课堂中。再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讨论研究,实现授课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这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变化这一课题中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2.角色的互动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通常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是课堂的主角。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讲。学生只不过是配角。而用“交流互动”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主动的教学氛围,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的平等转化。学生可以平等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互动与交流来完成化学课程的学习。以人教版为例,当我们学到“二氧化碳”这一课题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始讨论,主要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比较,再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反应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还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的固体干冰易升华。然后老师再和学生根据以上这些性质,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最后得出二氧化碳可以做制冷剂,还可以用来灭火。通过这么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的方法

1.营造出一种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互动中来

在化学课堂上,授课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设计出交流互动问题,并且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主动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优化初中化学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可以说,初中化学课堂是一个信息分享、交流、交换的场所,而化学教学也是一个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要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优化和提升化学课堂结构,转变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且在这种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订并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长处来弥补不足,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目前,全国都在推动新课改,在这个契机下在化学课堂中引入“交流互动”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来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各种理论、概念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交流互动中来,使教师和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教授和答疑解惑来提高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使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取得长足的进步,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完成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吕妍.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

第4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1.主动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重要保障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与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并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研究与学习,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2.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

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教师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常用复习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却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

2.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2.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3.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

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取决于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思维方法:

(1)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

(2)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3)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由化学符号系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组成的化学模型具有直观性,是化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是研究结果的表现或表达,研究过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抽象),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学生认为化学易懂难学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这种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

(4)注意积累解化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问题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极值思想等。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4.确立全面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国家集中统一化学课程要求,导致了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也导致了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事实上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上看,它包括课程,特别是教学的素材及其直接来源的素材性资源,即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因此,正确地树立起课程资源意识,才能让初高中化学衔接中的一个“较陡的台阶”变为一个“较平坦的台阶”。

那么,在新课程中,哪些课程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我们不仅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衔接好初高中的教学工作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不仅在心理上不害怕高中学习,而且在学习上能很快地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一、丰富多彩的多边形

1. 简约的三边形(图1)

三边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但在化学试题中的作用并不简单。无论是学习新知还是综合复习时对梳理和巩固物质的性质都有很好的作用。本人列举了符合图1转化关系的物质组(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下同):

(1)A 氧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2)A 二氧化碳 B 碳酸钠 C 碳酸钙

(3)A 碳酸钙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钙

上述三种转化都是初中化学重要物质之间的重要转化关系,特别是转化(1)中还包含了自然界中重要的光合作用。这样的归纳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教师编制试题,还适用于教师引导学生去自编化学试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归纳的兴趣。

2. 个性十足的四边形(图2)

人们历来喜欢用四边形来表示一个人的个性分明,但是四边形用在化学习题中可以代表四个化学反应。这四个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整理了如下几种符合图2转化关系的物质组:

(1)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硫酸钠 D 氯化钠

(2)A 氧气 B 氧化铜

C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

(3)A 碳酸钙 B 氧化钙 C 氢氧化钙 D 水

每一种转化关系都包含了丰富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转化(1)反映出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而转化(2)反映出氧气、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转化(3)涉及到工业制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制法、碱和盐的性质等,而且这些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重要且常见的物质。对于学生掌握它们的性质及变化确实是一种不错的练习方式。

3. 错落有致的五边形(图3)

与四边形相比,五边形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更多,物质之间的关系也更复杂,这也就要求学生对物质间的转变及物质的性质更熟悉。如下几种情况是笔者编制的,它们都符合图3的转化关系。

(1)A 水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铁 E 氢气

(2)A 碳酸钙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钠 D 水 E 氢氧化钙

(3)A 水 B 氧气

C 四氧化三铁 D 铁 E 氢气

在初中化学的新课学习和中考复习时让学生利用各种多边形进行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复习是非常有效而且有趣的做法,而且可以让学生编制出各种各样的你想象不到的化学推断题。

此外,由三边形和四边形也可以组成五边形、六边形,相反,再复杂的多边形也可以分割成三边形、四边形,这些多边形在化学试题中多以推断题出现。

二、趣味十足的圆形

1. 相交的圆

(1)两个相交的圆(图4)——可以表示两个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交关系

①A 氧化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②A 含氧化合物 B 盐 C 既是含氧化合物又是盐(即含氧酸盐)

③A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既是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上述笔者总结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图4的关系。这种表示既形象又直观。

(2) 多个相交的圆——可以表示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

如:(2010年乌鲁木齐中考)图5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其反应类型是 ② ;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③ ;D处产生的现象是 ④ 。

又如: “奥运在我心中”。请你从铁、二氧化碳、稀盐酸、石灰水及碳酸钠溶液中任选一种(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奥运标志五圆环中(图6,两环相连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可见,相交的圆形在不同的题目处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我们对题目的需要。

2. 包含的圆

下面本人归纳了符合图7和图8情况的几组概念。

(1) 两个包含的圆(图7)——表示两个化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①纯净物与化合物(单质)

②化合物与酸(或碱、盐、氧化物)

③单质与金属(或非金属)

(2) 多个包含的圆(图8)——表示多个化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①A 化合物 B 含氧化合物 C 氧化物

②A 纯净物 B 化合物 C 酸(或碱、盐、氧化物)

③A 纯净物 B 单质 C 金属(或非金属)

类似的概念组还有不少,这种表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好的理解。

如:(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图9所示从属关系的是

又如:(2008年烟台中考)图10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①单质、②化合物 B ②碱、⑤氧化物

C 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 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不管是哪种情况的圆形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完成化学试题的同时也能享受化学试题的美感。

三、完美的组合图形

1. 由多边形组合而成的“别墅”

如图11,A~G为初中化学中七种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其余六种为化合物,且B、C、D为氧化物,B通常用做食品干燥剂,B、E、G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图中“”表示存在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

(1)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 写出B中所含的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 ;

(3) 反应DG ________(填“是”或“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4)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FC: 。

2. 由多边形与圆形组成的“地球仪”

如图12(2012年江西中考)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

(2)B的化学式为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12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第6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一、质疑:化学仅仅是一门技术科学吗?

不言而喻,作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化学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标准。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专业技术性。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学科交叉已经是非常普通的现象。但是至今为止,化学自身的专业特色并没有泯灭,仍然顽强地存在下来。但是所有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狭隘地理解化学的理由。即只认为它只是一门专业科学技术。事实上化学与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一样,都离不开道德精神的引导与帮助。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曾经遭受的战争苦难总是与包括化学在内的科技应用密切相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马恩河战场的毒气战、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日本帝国主义在浙江投下的毒气弹等等恶行,所有这些都是化学科学高技术的体现,同时也是化学科学的最大耻辱。人们感到困惑的是,化学的专业技术在那个时代的高速发展,给人类更多的带来的不是幸福与和平,而是死亡与灾难。所以,重新理解化学的特性,赋予它时代的新涵义,特别是科学的道德精神,已经成为全世界化学家与化学学者的共识。

二、什么是化学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化学道德素养是渗透化学知识一种具有一定修养的人们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一言一行体现一个人的作风,最根本的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给个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初中学生是明天化学的未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道德素养的建构是势在必行。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教学尝试

素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是内因。这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样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质就高一些,因为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自省,能在自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可能会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质不会因此变差。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素质影响也很大,住在人口素质高的地方,素质高的机会也就高一些。针对初中学生可塑性强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进行化学道德素养的培养。

1、在教学目标中要融入化学道德素养建构,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化学道德素养内涵,明确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目标。如在初中化学的第一堂启蒙课中就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体会到“水变油”是骗术,不懂得农药、化肥正确使用就会造成重大危害等:体会到不合理利用资源就会造成重大危害等:体会到利用化学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等。进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化学道德素养。

2、利用各种课型实施“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教学

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充分运用教材搭建平台,通过各种课型如新授课、讲评课、实验探究课等帮助学生建构化学道德素养,以提高学生化学道德素养。比如在CO冶炼铁的教学中,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火灾与处理火灾;让学生认识并体会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等,通过一些知识内容联系环保,现代技术、药物、健康、生活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道德认识和科学道德体验水平。

3、化学道德素养建构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事实性知识学习应有机融合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道德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化学道德素养建构,提高化学道德素养。如学习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时,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谈谈三聚氰胺毒牛奶的危害;还可以让脚抽筋、酸痛过的学生谈谈。医生为什么让他服用钙片,谈谈如果厂商生产出不合格的钙片有何后果等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围绕学生的生存环境、健康饮食、家居和穿用材料、安全使用化学药品等方面进行探究。比如,化学新课程中涉及的有关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化学能源的利用等内容。还可以适当进行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调查、废旧电池回收等;有条件学校可以参观学习,如参观造纸厂、化工厂对污水的处理等。这样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了学生化学道德素养。

我国教育家宋心琦教授说:“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维观念。”化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而是充满人性激情、生命智慧、人生苦乐的交响诗。无论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化学道德素养建构都是当务之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7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一、从教学对象入手,采取灵活的教学举措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实践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好学生学习过于轻松,容易对化学产生轻视,后进生学习过于缓慢,对化学产生为难情绪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新编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知识难点。每一个后进生,都是在某一个知识难点上与其他学生产生差距,在这些知识难点的差距日积月累,就造成后进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化学学习成绩差。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延缓在这些知识难点面前学生的分化。

当然,知识难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教学问题,需诸多的因素合理组合,特别是初三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不一定能避免少数学生在知识难点面前分化,但要注意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知识难点的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把知识点讲透。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分层教学。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问题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可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1.初中化学要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明显地存在着忽视基本实验操作的问题。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学工作中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只是理论实验,并不是真正的学生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老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确保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顾及教学进度,部分操作性高的实验可采取演示实验,但大多数基础实验一定要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动手技能,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练习才能形成,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学生只有自己做了实验,才能有效地对各种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化学要注重记忆方法的培养。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联系是化学记忆的诀窍,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很难,应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此外,单独地记忆知识点很难,最好是记忆知识点中的规律,这样既能花最少的时间,记忆最多的知识,又能掌握化学学习中的一般规律,更有利于化学学习。

第8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关键词:化学学科;初中学生;实验技能;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97-01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充分准备好第一节化学课,进行化学实验的启蒙教育

在第一节化学课中,我并不是先急于上课本绪言,首先通过演示自己先准备的几组有趣的实验,例如“烧不坏的手帕”、“口吹牛奶”、“魔刀杀鬼”,把学生领进化学的大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神奇魅力,然后你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进预先好的教学轨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即观察变化的“前”、“中”、“后”各个阶段,观察什么,即观察各个阶段的状态、颜色及是否有光、热等现象产生。观察时不仅仅是用眼看,还包括人的耳听、手摸、鼻嗅等。

二、规范实验操训练,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或具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基本动作,要求规范、准确、熟练。

进行此项训练时,首先讲解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我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在训练过程中,我逐人检查指导,对不规范动作加以纠正。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抽鉴进行比赛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操作,当场评比,表扬做的好的,指出做的不足的地方。对同学们都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在集中讲解,确保下次不在犯同样的错误。

三、通过分析让学生对类似的实验达到触类旁通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常见仪器及实验的基本操作;

2、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3、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5、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6、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讲解并且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O2的实验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时的实验原理、仪器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这样为我们以后学习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做好准备。

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药品的选择;②实验装置的选择;③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气体物质的制取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完成O2和CO2的制取实验并归纳、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装置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进度,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如何在实验室制取H2气体。学生先预习,写出提纲,包括仪器的选择、安装、选择的依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和气体的检验方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然后由同学来演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指定两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演示,其它学生当评判。这样,台上同学仔细操作,台下同学认真观察,实验完毕后由学生做出评论,最后总结长处及不足,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后及时进行考核,记入总成绩。

第9篇:初中化学各种物质的用途范文

一是回想自己初中时代我们学习化学的情景,即可总结为十二字:背字当先,作业连篇,考完断篇。

二是在我经历了高中、进入大学后,在恩师的启迪下,才让我正真明白了我们化学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主要是让我在大量的实验中明白了化学学科的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也让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的魅力---在变化莫测的实验中生产新的物质,那时也让我不断的在想一件事,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如何教我的学生快乐且高效的学习化学。

三是我从教以来,看到我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痛苦表情,更让我坚定了一种化学教学的思想,即化学课堂应该是快乐课堂和有效课堂。

四是我们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时,专家们的多次提到学习化学的“背多分”模式的危害,需要我们一线教育者改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五是学习新课标的感悟。在课程标准中开宗明义的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的性质应体现基础性、实验性和科学性。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我也在寻找一种教学的理论支撑点,于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初中化学为启蒙化学,应该接地气。

二、启蒙化学应该接什么地气,接哪些地气

首先 启蒙化学应接的是学科特性的地气。

第一,我个人认为初中化学属于自然学科,既然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特征就应该求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灌输这一理念。譬如说我们在序言中提到可以用一种铜矿(孔雀石)来炼铜,我们就应该学习到碳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去让学生感受这一客观事实,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

第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的绝大数结论都来自实验或实践,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应体现这个特征。如水的化学式是H2O,如果你问这个式子是怎么来的,这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

第三,化学学科的物质性,即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我们不能离开物质谈化学,更不能离开物质学习化学、教化学。

第四,化学学科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性,即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去研究化学。譬如说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的这一事实,我们就得从宏观物质的角度和微观原子和离子的角度去说明。

其次,启蒙化学应该接生活的地气。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反作用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譬如我们学习到碳酸氢钠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先去了解它在生活中的诸多作用,这样可以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效果。

其三,启蒙化学应该接学生认知水平的地气。

其四,启蒙化学应该接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地气。每一个教师在学科教学上都会有所长,但也必有所短,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扬所长,补其短。

其五,启蒙化学应该接新媒体的地气。譬如水通电反应的微观过程,即便我们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要学生背的滚瓜烂熟,可能还抵不过一次视频演示更能让学生理解。

其六,启蒙化学也要接中考的地气。中考的四大功能(激励、评价、选拔和导向)和区域性的特点,就注定了它对我们一线教师产生导向作用。

三、教学中如何让启蒙化学接上地气

我个人认为,启蒙化学接地气可分为激趣、认知和应用三个阶段。即我们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中,再引领学生从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取等方面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最后能分析应用。

一是我们的教学要贯彻和体现化学实验这一学科特性,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思想,逐步告别“背多分”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化学魅力。如我们在教学中讲到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个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但又是考察学生分析推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所以一直在考试中备受出题者的青睐,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建议不妨这样一试:将纯净的氢氧化钠取出,迅速溶解在水中,取相同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其中一支密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另一支试管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或稀盐酸,观察现象,再结合化学式进行分析,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了反应。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将实验置于习题和讲解之下,以至于学者无味,教者叹息,完全失去了学科的根本特性。

二是建构化学用语的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语言解决化学的问题思想。众所周知,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两大法宝,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能背多少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但忽略了它在解题中重大作用。只要我们的学生具有应用化学用语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并真正能应用,学生分析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三是紧扣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化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把化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例如利用贵州溶洞这一奇观,就可以把生成碳酸氢钙的化合反应和碳酸氢钙的分解反应讲透讲明,还可以把水垢的形成、对硬水认识等融会贯通。

四是充分利用好信息社会的各种资源,把我们的化学与社会的进步有机结合,不要让化学成为一门“古老”学科而被学生抛弃。

五是紧跟中考的导向,不至于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而无分数,要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体会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并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