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改革 创新
现如今,音乐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脱离出来,而更加注重对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角色的审视与管理。从目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更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与技能训练。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到对授课备案和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只有在掌握了大体上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在每一节具体的课程中,为学生教授哪些知识和能力;并且,评判教师教学水平也应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作为最终标准。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主动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实践,脱离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这一授课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最后,应该将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来认识。应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教授学生学会唱歌,更应在音乐鉴赏与其相应人文背景等多方面来进行解读,使得学生能真正在理解了这首歌的时代与创作背景后,从本质上感受到音乐为身心带来的愉悦。在现今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可多应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整堂课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二、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因素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从旁起协助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学生才能从基本掌握的音乐技能中感受到音乐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赏析水平。
2.对点拨启发的把握不够
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必须加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播放音乐来让学生用各种相关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音乐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做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奇妙的地方,更要结合学生所感受到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带领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课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3.对课堂教学经常性反思不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反思是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音乐这门课程时,不仅注重课前的备课和研究工作,更应该对课堂所反映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只有时时反思,才能发现哪些授课行为对学生有利,而哪些授课行为还亟待改善,而教师也能从这种师生互动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准。
三、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1.树立起音乐课堂的教学新观念,以加强对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
在这一教学改革措施中,必须以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作为整堂课程的主线,且在这一主线教学中,必须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快速和精准地掌握整堂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与把握了课程内容,才能在身心上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从而影响自身的情感世界及思想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这一教学改革新观念的提出,必然会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利用现有知识水平而不断探求新的知识领域,做到学以致用和发散思维,最终使新课改形式与实质达到高度统一。
2.通过营造意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新课改之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这就要求在课堂意境的创设上,首先需要教师做到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所处课堂环境,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有效的连接,为学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程的学习环境。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开展资料的搜集工作,这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程背景知识和音乐的搜集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加强小组评比与学习制度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通过评比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凸显出了自身的强项和薄弱点,这无疑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提供了参考方向。而教师也可根据这一学习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综合性考量,通过总结提炼,从而能更好地指引学生今后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二、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像“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箫、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六、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的音乐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音乐教学经验对音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1.教师要根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必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包括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立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典音乐的兴趣入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过程"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2.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2教师适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成功感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并能使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2.3关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有效地参与体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否有效地参与课堂体验音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3.以音乐为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把学生当做大写的“人”,而且是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二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要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分融洽和谐,就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志。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音乐潜能; 教学形式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使我充分认识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的紧迫性,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是自己对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获得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具体做法:
1.问题设置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
我尝试着改变这生硬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后选项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欣赏《二泉映月》时提问“阿炳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创作的?”改为“我能理解阿炳的心声”或“我能领略阿炳的不平凡人生”艺术的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换一种语气来进行教学。那是由于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在起着微妙作用,易于产生心灵的认同。这样的模式起乐于使学生感知、情感态度能自然流露,体现人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备课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方法。如我教学“采茶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的歌曲,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同类体裁的曲子,通过交流听赏、筛选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案。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音乐潜能的有效举措
新课程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我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新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备与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2.趣味性学习,审美、愉悦两不误
多年教学领悟出:娱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最牢靠方法。创设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学习的快乐。如教学“迎宾曲”引导学生感受区别顿音与连音在情感表现上不同的艺术效果时,感悟出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创设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画若干棵茶树,每棵茶树分别代表一条旋律,让学生根据音乐听辨先采哪棵树的茶叶。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既训练听力,熟悉歌谱,掌握连音与顿音的表现方法,又获得了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欣赏《百鸟朝凤》之后,我布置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来表现音乐,看谁表演得最精彩。这下激发学生极大的潜能,发挥口技表现许多声响如雷声、下雨声、刮风声、知了、百灵鸟叫声等,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有的帮助同学设计表现形式,有的互相模仿,还有的三两个合作表演。这样多人合作可以获得比平时更多的乐趣,共同分享表演的喜悦,在愉快中获得美的体验。
3.重组教材内容,创设专题性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要力求达到实效高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优化方法,不断钻研和探索音乐教学的新路子,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存在为题;应对策略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为切入口,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在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随着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这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喜人局面。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没能获得其应有的效果,所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和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通过对近几年各种音乐教育杂志上相关文章的查阅,发现“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学校始终无法跳出“升学率怪圈”。对于小学的音乐教学来说,小学音乐没有参加小考,所以,始终以一个“副科”的角色出现在学生与教师面前,“砍掉”音乐课的呼声时有耳闻。比如音乐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音乐课挪作它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课上所谓的“主课”;二是个别后进生离开音乐课堂去补习“主课”。
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主课”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检查之压力”,不得不抢占音乐课堂阵地。而一些音乐教师因某种原因“不得不”将音乐教学阵地拱手相让。二是学校领导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一些学校领导还存在着重“主课”轻“副课”的思想,对此类“抢占”现象熟视无睹;一些学校领导因忽视对平时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还没有发现这类问题。
并且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非音乐专业老师代课的现象,可见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总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都对小学音乐教育都“心存偏见”,致使小学音乐教育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师的中,有不少教师音乐专业素质不高,知识老化。还有一些非音乐专业老师,多是出于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使自己在音乐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对于音乐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可谓是无从谈起,如:乐理认不全,钢琴不会谈。对于好不容易配备齐全的教学设施,因为教师个人技能问题,却闲置不用,成了学校的硬件摆设。如果说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不能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则是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失职。不能对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只能会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越来越落后。
(三)教学设施跟不上时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已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如:为孩子添置了钢琴、电子琴或高保真立体声音响。可我们学校呢?特别是一些边远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好的音响,没有钢琴,甚至连电子琴、风琴也没有。他们只能靠唯一的一架手提录音机进行教学。有的连录音机也是破的,教师只能教一句,学生跟一句了。另外,虽然一些学校所在乡镇获得了教育强镇称号,又称经济如何如何地飞跃发展,可这些学校的一些基本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设施等)还是不能得到满足。从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而走进真实的音乐课堂,有多少人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而班级却有10个以上,试想怎么轮得过来?
分析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二是学校确实没有能力添置这些教学设施。虽然,课改也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二年级还配了光盘,但现实条件却不具备。一些老师还是采用老办法:一架录音机走天下。新教材没有配磁带,只好将光盘翻录成磁带。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小学教育中,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教育课,但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将音乐教育课开设成“唱歌课”,甚至“流行歌曲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方面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以流行歌曲应付了事。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音乐教材与小学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
1.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
教材是音乐教育大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可是我们的某些音乐教师,常常很轻率地用“不好听”三个字“一票否定”了教材歌曲。同时,又根据自己或迎合学生的欣赏口味很随意地将流行歌曲引进课堂,什么歌好听,就教唱什么歌或欣赏什么歌。如:有位教师整节课播放蔡依林演唱的歌曲,并说她基本上每节课都放学生爱听的歌,并美其名曰:“学生喜欢,老师省事,何乐而不为?”这类问题在我们身边确实是存在的。由于随意否定教材歌曲,随意引进流行歌曲,学生会唱的歌倒是不少,却导致了爱情歌曲的泛滥。同时,学生因没有好好地学习乐谱,导致识谱能力低下,歌曲也唱不准确,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极差。
2.教材定位过死,忽视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指导,忽视对教材的补充。
一些学生在课外非常迷恋流行歌曲,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串的歌名及歌星名字,还很认真的把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抄在笔记本上,贴上歌星照片,画上插图。而一些教师对这类现象熟视无睹。这些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至于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怎样,则与他无关。在新课标下,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二、应对策略
音乐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潮流,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地吸引高素质的音乐教学人才到小学工作。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都已经设立并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通过为他们提供发挥专业特长与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会有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走进小学。另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招生数量以及师资力量,动员优秀毕业生后到西部边远地区工作和发展。小学也可亲临各大音乐院校招聘优秀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工作。同时,还可以到音乐院校聘请优秀教师到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确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将发生深刻转变,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他更是“催化剂”,使学生乐学、会学。为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行的教育体系,端正教学主体思想,积极汲取以往教育中的思想精华和一切可继承、可借鉴的东西。可以说,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主体性教学的策略体系是时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心里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是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孩子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所以我非常注意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教师形象。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慢慢的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而是要大胆地放手锻炼学生的能力,即使没做好,也不多加指责。要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就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孩子们从心里喜欢你,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多种方法,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事实证明,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事物时,就会孜孜不倦;学习缺乏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变得毫无热情。为此,教师应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应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趣。
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教具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说、好奇的心里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大局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智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运用表演提趣。
音乐课跟其它文化科学课不一样。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在教唱《飞向蓝天》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了优美的舞蹈动作。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或排成“一”子形,或排成“人”字形;有的同学向前飞,有的同学向后飞,秋天飞向南,春天飞向北。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也很认真。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地。而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唱会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英气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4.开展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小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他们爱玩,好动,许多想法和做法,还延承了幼儿园的风格。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愉快的、有目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希望能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们说“游戏不应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专利”。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的好一点、表扬多一点。如:在上民歌茉莉花这一教学内容时,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关于民歌的音像资料、背景资料等材料,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并根据学习内容,请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好极了。这样的活动即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5.发挥多媒体作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音乐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在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欣赏《小青蛙》音乐时,可以采用了教多媒体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课堂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更直接实现人机之间、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耐心,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勤学,而不是厌学、惰学,这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紧凑而不生硬,流畅而不松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与多学科的整合。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课程的整合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展,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新的音乐课程提供对多元文化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音乐、文学、美术、艺术,从古到今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诸多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名作,名画,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美曲、美文、美画,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为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比如:在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大量反映环境污染严重性的资料,然后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呼吁性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又如在四年级《小螺号》一曲之中,同样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出自己心目之中歌曲的意境,学生们也充分自主的展开联想,为歌曲配上了一副副美丽的插图。
由此可见,音乐、美术综合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音乐、美术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创设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小学音乐教师的全力配合下,相信新课程改革会实施的更加顺利,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会获得跨越式的提升,学生也会在“音乐”熏陶下更加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空间。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尔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目的是为了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后我提问:“两种音乐表现同一内容,听了这曲目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听到音乐的高低起伏跌宕,感受到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在玩耍时的喜怒哀乐之情;有的听到了管弦乐悠扬如歌、平稳流畅,像感受到一幅优美的图画;有的听到童声合唱音色的纯真优美,感受到人们在闲聊时的轻松和生活的趣味;有的听到音乐的轻巧、诙谐,感受到一群妇女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地笑着的生动情景,同时感受到她们闲聊时的愉快心情……其中,喜爱童声合唱的占多数,因为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阶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和童声合唱的特点。管弦乐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的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各具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要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丰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为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青少年时期充满活力、有热情、有感情。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我先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场离奇而愉快的梦,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学生情绪受到剧情感染后,我再分主题、分段落播放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同时采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巩固知识。此时,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欣赏这首作品。音乐结束了,消失了,但它留在每个学生心中的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三、运用身体语言
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动作,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欣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充分调动了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动性,使他们敢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九年级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运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自主讨论,给了他们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
五、要因材施教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高雅”与“粗俗”之别。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比如一个县里,县城学校和基层学校不一样,县城层次不同的学校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我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你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说喜欢流行音乐。我再问现代流行音乐包含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简单地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的魅力有多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正在广泛推行。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门课程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
>>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新课改环境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试论提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伍美燕,大竹县胜利街小学.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小语吧参考:,张彩铃,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孟时各庄小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蔡琼瑛;抓住先机,余音绕梁--小学音乐教学中预习和复习的巧妙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一、音乐课是教育还是传播
现在的音乐课越来越脱离教育走向传播,音乐教师只是将网上的下载来放给学生看,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有时一节课上甚至看不到老师弹一下琴,唱一句歌。难道这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吗?其实,学生只是在被动地看,被动地听,到底听懂了多少,老师并不了解。
虽然现在的音乐课要提高服务意识,教师要摆正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但绝不仅仅是退居为一个音乐的传播者。唱片公司、电台电视台、网络、各种音像杂志都是音乐的传播者,市场效益是他们的动机所在。而音乐教师在传播的同时,更肩负着指导与鉴别的责任,将丰富的音乐文化去莠存良并介绍给学生,尤其要将那些能激励学生奋进,抚慰学生心灵,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音乐成为育人的工具,而不是娱乐的工具。我想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播最大的本质区别也在于此吧!
二、音乐课还需要训练吗
关于教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关于技能培养与情感体验问题,关于识谱教学与创作教学问题,这些都是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而又无法定论的问题。现在的音乐课上,已很难见到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识谱练习了,老师也不再下工夫教唱歌曲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音乐技能越来越差,《国歌》唱不好的学校比比皆是。如此音乐教学,学生从多媒体上究竟受到了多少情感的熏陶、得到了多少情感的体验,那只有天知道了!
识谱教学曾一度困扰着广大音乐教师,如今算是彻底甩掉了这个包袱,可是如果从小学到高中十年的音乐课上下来,学生居然连简单的乐谱也不认识,这音乐课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音乐的听觉需要训练,旋律的记忆需要训练,情感的体验需要训练,语言的表达也需要训练。也许好多同学听完音乐后的确心有感悟,但你让他谈感受时,他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原因何在?缺乏训练。如果不有意识地在欣赏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表达,那么期望通过量变而达到质变只能是一相情愿。学生不会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他的听觉有没有变得灵敏,他的情感体验有没有变得深刻,你永远也无从考查。
三、音乐课还要不要体现审美原则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应该表现在情感审美和音响审美上。但现在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参与和愉悦的原则,而忽视了情感和音响的审美体验原则。认为学生随着音乐动一动,讨论讨论音乐的情绪,或是自由练习一下竖笛就是参与,就能从中获得愉悦,从而对音乐产生出无比浓厚的兴趣。事实上,这种愉悦是极其肤浅的,因为没有深入,没有对音乐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其兴趣也是短暂而非长久的。观察我们身边的音乐爱好者,绝大多数有一技之长,不是歌唱的好,就是会一两件乐器。他们最初并不是在散漫随意的音乐课中爱上音乐的,而是被教师或音响里优美的乐声打动的。
音乐理解不谋求统一答案,“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听众耳朵里就该有一千个《命运》”。可是,偏偏许多教师放完一首曲子后,就要学生讨论,于是优美的音乐被唧唧喳喳所取代,学生最后讨论出一个符合老师心意的标准答案,老师竖起大拇指:真棒!我不知道这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扼杀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课呼唤科学的教学评价
笔者有过多次开课的经历,以前得到的评价是训练有素,学生音乐表现力很强,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现在只要会点舞蹈的教师,上课带学生跳一跳,就会得到这样的评价: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很好地体现了参与和合作的原则,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丰富等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好象已经一无是处,这样的教学评价直接导致了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师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玩一些叫人眼花缭乱的花样,可细细品味,难免给人肤浅浮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