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发电企业;档案管理;科学管理;关系
一、加强发电企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加强发电企业档案管理既是在大市场环境下对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应用的体现,也是深化档案管理工作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能够使发电企业的档案贮存和管理能力提升,其次能提高发电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三能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四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档案的管理目的是进行利用,使其节省企业时间,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发电企业的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保护。因此,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是基础的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
发电企业是我国的一类重要企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也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长期以来,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好坏,都对其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电企业自身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有着书本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档案既是发电企业发展经验积累的体现,也是凸显企业核心地位和竞争力的凭证。所以,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发电企业的档案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发挥档案的作用,就能提升发电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我国发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企业档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国家的发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却令人感到不安,许多发电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表现出对档案管理更高的期望值。事实上,对于电力企业中的生产者来说,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在这种期望中显然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对档案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发电企业都把生产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档案工作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这种现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短时间看不到,但却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有很多档案工作人员处在一种“说的多,做得少”的尴尬工作状态中。档案部门工资低,部门人员少,根本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日见紧迫
在信息化环境下,许多档案资料已不仅仅是有形等的有限形式,还包含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料。因此,保证信息档案的安全将是信息化工作中的首要问题。由于电子档案的发展迅速,使得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也要同步提高,一些老员工不熟悉办公软件,而刚刚步入岗位的大学生相对缺乏工作经验,所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脚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完善,新的形势对档案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体系利用效率低
发电企业的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虽然说利用计算机能够快速地检索出所需档案,但是,我国许多发电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程度仍然很低,主要体现在档案信息的收藏和整理不到位,质量差。许多信息无法检索到的原因就是档案信息化之后没有准确的标题、文号、关键词等,最后不得不再次进行人工检索。
(四)档案管理制度松懈
许多发电企业的档案室资料遗失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是由于企业的内部人员自我主人翁意识差,二是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管理松懈,惩罚制度宽松。许多记载有重要信息的档案资料一旦损坏或是遗失,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
科学合理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企业档案管理高效化,为其他部门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内部环境。所以说,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档案管理,做好了企业的科学管理,对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种表率。
发电企业见证了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它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许多发电企业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健康地发展着。这些企业中有的虽然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改组和重命名,但是它的档案部门中的庞大的档案资料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都能齐全、完整和系统地体现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科学地管理好一个发电企业,必须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待档案部门,从档案部门可以找到科学管理企业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处理好发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和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呢?
三、发电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科学管理共发展
(一)企业的管理关键在科学,档案的管理关键在人
企业是由人管理的,一个大的发电企业由诸多庞杂的部门构成。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并非易事,而事先这个目标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一要从精从简,部门宜少不宜多;档案的管理关键在人,人员的素质高低由企业的科学管理决定。所以,要实现档案的高效管理,必须先清理掉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从根本上杜绝人浮于事的现状;其次要加强对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既要组织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又要培训他们保护档案、整体档案的技能。要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档案价值的利用效率。
(二)针对发电企业的特点,依法加强对档案部门的保护
发电企业的档案价值高。这些档案资料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隐藏的经济效益。所以,科学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法律的基本要求来管理档案。对于档案的借阅和使用必须登记到位、借阅时间明确,遗失档案要追求责任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则要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和地位。对于那些损坏档案、泄密档案的工作人员要依法处理。
(三)将整个企业的管理经验嫁接到档案部门,将给档案部门的价值充分利用到为企业创造价值中
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一种模式,既适用于整个企业,也适用于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所以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统一标准,齐全门类,收集有价值的档案以弥补企业的不足之处。开展网络的宣传,将档案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贯彻档案中积极的政策、方针和精神。控制好档案的安全,及时有效地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斌,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2(12)
[2]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斌,对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困惑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7(02)
[4]阎心梅,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J]企业档案,2005(09)
[5]魏建萍,试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人语,2010(3)
一、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对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于此, 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2012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1、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集团公司、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
2、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3、团队精神。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5、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其次,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我想我在学习和工作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工作经验。
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
2、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3、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
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尤其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关键词] 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045-03
[作者简介] 陈国华,淮海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苏 连云港 222001)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世界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既是一个宏观的管理理论,又是人类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所有企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竞争环境.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早已不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环境、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全世界大小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一种全新的给企业带来强大生命力的管理理念――“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提出了学习型企业的定义:学习型企业是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即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方式;随后代之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当今出现了诸如柔性化生产、平面网状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生产、MRPII、ERP和生产系统的网上管理化等新方式和方法。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而努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略为落后。
一、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归纳起来,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然而,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并非我国所独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都走过这一相似的道路,只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之前,该种生产方式就被美国、日本企业所放弃。也就是说,我国企业还没有走完“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程之前就已经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挑战,或者说又落在了“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的浪潮之后。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的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的计划控制和全企业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生产阶段的制品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渲泻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然后,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慢,生产周期长,给产品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以及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企业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
所谓“柔性”,就是生产的灵活性、可变性和调节性。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要求在短时期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但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编制生产计划的。投入一个产品与调整一个产品对整个计划影响较大,再加上企业生产的反馈信息比较慢,下月初才有上月末的生产统计资料,无法实现动态调查,生产严重滞后,导致生产系统速度慢。
3.生产单一(少品种)产品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
在传统生产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结构方式,不但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排斥多样化经营,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生产,这样的生产非常不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提高效益。现代生产是充分利用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协作,组成专业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整机厂和专业化的零部件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变化很快,消费需求多样化,从而引起产品的寿命周期相应缩短,为适应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必将使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
4.企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
企业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是以产品为单位进行的,但又由于各生产阶段内部的生产物流是以零件为单位的。因此,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划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即有关车间,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划,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各生产车间的工艺、对象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计划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起到控制作用,导致计划控制力弱。
二、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内容
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团队化/网络化(team based/net-worked);第二,扁平化(flat);第三,市场/客户导向性(market/customer ori-ented);第四,弹性/可重构性(elastic/reconfigurable)。学习已成为学习型企业每个员工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面对新形势,学习型企业应更新生产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跳越”过“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阶段,迎接“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及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那么,我国企业必然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生产物流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生产一个产品,要把一个个零件设计出来,再把一个个零件加工出来,即实际工作是以零件为单位进行的,从而会出现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不一致,表现出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性。“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以零件为单位组织安排。该生产方式在各生产阶段内部和各生产阶段之间“生产物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即以零件为单位,可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成为“一揽子”计划。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生产物流间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间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生产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即整个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有序的控制。
2.生产管理手段上,以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过程
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给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CAD、CAPP、CAM、MRPⅡ、ERP以及现代生产系统中出现的柔性制造(FMS)等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使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但是,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它以学习型企业为平台,构建现代生产运作系统,实现经营与生产一体化、制造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发展。
3.生产方式上,按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企业在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其具体形式是“拉动式”生产。即企业的生产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的生产,下环拉动上环,消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拉动式”生产彻底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各环节都按自己的计划组织生产,靠大量的在制品储备保任务、保均衡的做法,做到市场需要的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减少储存,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同步。
4.品种结构方面,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和“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使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5.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学习型企业要求的是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管理工作中,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三、构建学习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方法,但离学习型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操作系统;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学习型企业表现为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不断引进吸纳,使员工活出生命的意义,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但是,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是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作支持,需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四、结束语
基于学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相比.更能反映出学习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许多学者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我们推动学习型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理论.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剖析,阐明企业生产组织、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生产制度等方面特征,对实践中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星明,施礼明.现代生产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龚国华.生产与运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胡涛,等.论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3,(10).
[5]聂子龙.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及演变[J].兰州学刊,2002,(1).
【论文摘 要】《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效果。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本质是强调创新,其理念和方法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趋势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复杂的市场激烈竞争的管理实践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后,逐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所广泛应用。该理论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建立在管理基础理论、职能管理理论之上,是整合性的、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课程,最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中率先开设,后引入我国,成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教育部的前身)“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该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培养计划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类专业中,一般都将该课程列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明显区别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的。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企业战略管理》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工作以及经济建设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创新地学习、实践和探索。构建一个创新型教改团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改效率和效果。作为当今新组织形式之一的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就是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理念和方法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博士。其研究成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5年出版就风靡世界。此后,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有一半按照该理论的原则来设计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主张组织按照学习关系建立上下互动、内外互动的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和成员之间打破旧的等级森严的层级形式和相互隔离的部门形式,充分和积极交流经验和得失,互相促进提高。组织和环境之间消除旧的隔绝障碍,组织积极地适应环境,环境也给组织提供有效而充足的资源,保证组织的高效力。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特征是:共同的愿景,重视团队的作用,强调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领导者是真正的学习者,强调创新。
彼得·圣吉曾经说过:“如果让我用两个字表述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如果用四个字,是持续创新。”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创造性地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与标志,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要通过五项“修炼”来创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其中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艺术与技能的核心。该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应该做到,创建一个有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者、主讲《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的《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团队(以下简称教改团队)。该团队的构建以及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应该按照上述五项“修炼”来创建,具体做到:
(一)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组织的成员不断学习,去除自己的既有成见,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创造并努力实现心中最想实现的愿望。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他们必须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就业导向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④富于面向职业应用的创新精神。
这些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应以其“进入角色快、业务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等特点而具有竞争优势。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既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人员的任务,也有别于高职院校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要求。
基于上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方面,应该树立的理念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体系清晰、简洁、够用,着重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培养。
(二)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心智模式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基础之上,通过接受新的观念,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方式和习惯。良好的心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有效和及时的决策,以获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以做出正确的教改决策。如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环节、考试改革等方面重新修订和探索。
(三)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建立共同愿景”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使组织成员有共同奋斗的目标。组织成员的个人自我超越最终要以组织共同目标的形成为标准,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把成员个人的愿望变成集体的共同意志,组织集体的共同愿景才能有效地形成。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要把学院的要求、各个专业培养定位、教师的授课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点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以此把全员团结在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下,以此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组织进步的合力。
(四)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基于共同愿景进行的。组织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充分沟通和积极探索,形成团体合力、能力和团体的智慧。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 及时铲除组织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善于不断学习。不但重视员工个人学习和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把个人的能力整合为组织的能力。可以利用教研室活动、观摩教学、学生课余活动等多种形式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总结《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联系。它要求组织在团体学习以后,利用已经形成的团体共识和团体合力,全面系统地思考组织自身、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出系统的发展方法。它既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基础和核心,又是对其他四项修炼的整合。
这要求教改团队成员,共同思考《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问题。做到脉络清晰,理论完整但不庞杂,既详略得当、又突出重点;理论阐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掌握知识;注意增加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另外,结合理论阐述,每章节要配有生动、时代感强的案例分析和阅读资料,易于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理论体系构建方面,我们对该课程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是:博采战略管理学界众家之长、依循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而展开循序渐进的理论体系构建。他们在综合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和专著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确定企业使命、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来构建该课程理论体系。分为以下四个有机联系的模块:企业战略管理导论、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执行。以上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反映出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不间断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教学时,以上体系清晰明了、内容选取详略得当。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学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创新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科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应用型人才培养呼唤知行体系教材 [n]. 中国教育报,2010-4-19(5).
[2][美]彼得·圣吉.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吕巍,译. 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王绚皓.企业战略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王绚皓.组织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以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而构想出的企业组织形态,它具有层次扁平化、系统开放化等特点,调整了从属关系使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变成为了一种伙伴关系,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结构关系进行调整。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重要工作。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传统企业管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组织内的分工十分明确,每一个职位都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第二,各个组织都有着十分完善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第三,每个组织都自下而上的建立了级次组织,从而形成了指挥体系或者组织级次体系;第四,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抛弃个人的情感;第五,对企业内人员进行任用或提升都需要以专家的意见参考依据,不能够随意的开除组织人员。
二、传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由上文所介绍的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将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例如:沟通成本、检查督促成本等。从相关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的人数大约为10人左右。因此,伴随着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员工不断增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会急剧增加,继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时间也会增加,沟通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会造成企业信息失真。其次,传统企业管理会阻碍企业取得整体的最优工作效益。在企业的传统管理组织制度下,管理的过程会被分割并交给各个子部门处理,造成了子部门利益高于整体利益。最后,致使企业不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十分新颖同时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从管理目标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数量和质量来赚取经济效益,以产量和利润作为目标;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侧重创新,以加快创新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管理资源方面,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物质资源作为管理的主体,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以知识为主体。第三,在管理思想上,传统管理是以制定制度和加强控制为主,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学习型管理则注重工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工人能够自觉地参加工作,并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第四,在管理组织方面,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有着十分严明的等级制度,呈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学习型组织则是强调团队合作,以共同的愿望为基础建立管理组织,是一种扁平化、具有良好弹性的管理组织。第五,从管理的策略上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技术和奖惩来驱动员工,实行的是刚性的策略,而学习型则是以学习作为驱动力,实施的是以快变来求胜的柔性管理策略。从管理的对象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的人,而学习型的管理则是从事智力性和创造性劳动的人。
四、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
首先,其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改善了原有的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成本增加等。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中层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功能正在被其一点点的代替,新型信息的沟通幅度原则正在慢慢地取代原有的管理幅度原则,管理者的信息沟通的幅度正在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学习型的企业管理就是通过逐渐的减少甚至是去除管理层来拉近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继而实现企业组织扁平化发展。
其次,用工作小组来消除因应变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个部门要等到上一个部门将工作完成后才能够接受工作并开展工作,而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内的成员就可以根据各个方面的反馈意见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最后,学习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员工也不再是过去那种重复“拧螺丝”的机器人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了解工作,对工作充满了希望,既能够因为工作上的成功而喜悦,也能够因为其失败而丧失斗志。对学习型企业管理来说,其能够更好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管能动性,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继而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效益;经济学分析
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由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组成。企业的整个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承接的。作为企业经济工作的中心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的要求。管理与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带来可观的企业效益。因此,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的经济学分析就尤为重要。
一、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概述
(1)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依据市场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需求,根据企业本身的生产特性和经营过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指挥、组织以及激励等等。运用各个方面的资源,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形式以及社会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此外,企业管理还能够促使企业自身不断的发展以及满足员工的根本利益。(2)企业效益。企业效益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其表现的是单位资本和单位利润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即企业的生产总产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表现为也可以指一定企业资本能获得多少的利润。而利润体现为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其正值表现为效益,负值表现为亏损。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1)从财务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二者关系。企业管理的成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效益的必要条件,企业管理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对于目标建设实行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上,与企业效益切身相关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从财务管理的目标上来看,第一表现为效益性,效益型的目标主要是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效益。第二表现为效能性,就是通过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等,从而有效的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第三表现为协调能力,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为了保护企业的财务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以及协调企业内外部的关系。因此,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能够真正帮助企业提高企业效益。(2)从利润的组成公式角度分析二者关系。从目前来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企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不断的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基础上,怎么样能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成了我国企业一项重要的、迫切的、严峻的任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分为:潜在的经济效益、管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简单的公式表示为:企业效益=(C+V+M)/C+V(C:消耗原材料;V:员人工资;M:利润)其表现为企业的生产总值和企业成本之间的比例。从这个模式来看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从企业对财务的管理入手,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以及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与其他部门牵涉到资金外来之外,财务管理也对其他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对于其他管理的决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内容,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加强企业核心管理(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树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企业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相关部门要应用到财务的相关的信息来对企业相关的成本、风险、税收等等进行税收和防范。在企业的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坚决贯彻预算控制的制度,编制相关的财务计划,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弊端努力克服,充分有效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考虑客观条件和企业的现实因素,以企业过去的财务材料为基点,对未来的决策、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预测。财务分析以及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最重要的依据,利用财务分析进行决策前的合理预测,利用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控制,是企业发现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另外,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企业效益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合理有效的筹资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要把资本使用相关系列的指标作为判断去也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2)关于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企业应该事先根据公司上一年、上个月经营实际情况来编制出这个月资金使用计划、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等等,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调整力度,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企业根据各种业务部门的每月重点项目和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的资金进行研究如何提高资金落实工作的效率,并根据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每月开会调整资金计划表,确保资金的到位准时同时不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与此同时,对于资金权力的管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加强资金的管理,企业内部应该采用适时的分权和关键点的集权,企业的资金采用建立一个内部集中的类似银行系统的控制、监督和核算的部门,同时对于重要的项目形成独立核算的资金管理部门,此部门受制于公司内部资金部门。从价值规律的角度,企业如果能够做到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必定能够使得企业的资金活动强,进而提高经济效益。(3)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计划。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计划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处环境,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本管理计划,把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成本管理中的预算、决算、计划、考核等等想结合。不断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是企业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模式中运行。成本管理计划主要包括对成本预测的管理、成本编制的管理、成本核算的管理、成本分析的管理以及成本考核的管理等等。成本预测的管理要做到对于企业生成经营中发生的成本有一个大体的估计。成本编制的管理主要要做到编制的成本计划要科学,与部门的计划一致,并且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的方向。并且需要考虑到成本预测和成本编制之间的出入,考察其原因。成本核算的管理需要选取一个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核算方法,规定适宜的费用分摊比例,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成本和费用能够可靠的计量。成本考核要做到考核的合理化、健全化。对于成本核算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总而言之,企业的成本管理计划就是制定出明确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其他管理也要不断强化,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企业一体化的工作。企业管理必须达到业务和财务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经济学分析来看要从资金的运用和成本的控制上中发掘最佳的经济效益,创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创造最佳的企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正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1).25~25
[2]蔡文嘉.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23~123
[3]严劲芳.浅谈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绩效[J].安防科技.2009(1).45~45
[4]惠卫峰.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09(8).38~39
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其教学呈现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足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但高职学校在教学上存在形式单一、集中统一式学习问题,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学生无法实现自主选取专业课程,致使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态度直线下降,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多重发展目标。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得也比较单一,极度影响了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体现了高职教学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规范
由于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出现较为规范问题,致使教学缺少理论实践部分。然而,这也是受我国传统教学其观念的深度影响所致,在彰显课程内容规范性同时,也间接缺失了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市场经济性质还需运用实践去印证。因此,以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的观念在时间方面的受限,是现今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面临最严重的现状之一,使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
(三)缺乏具有特色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教育新观念的转变与实现,技能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落实方面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将精品课程应用在专业教学上,使教师对系统知识、结构框架有全新认知,但这会花费教师大量工作时间。由于对精品课程设置的缺失、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该专业教师无法凝聚教学力量,对于教学资源的构建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提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将培养目标落实在实践上。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进而重新定位该培养目标,争取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反馈出的信息,高校专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工作。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展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定位该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加强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专业课堂中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应用在实践中。将培养的总目标、方向落实至实际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得到相应保障,使人才在培養方面具有灵活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想通过实践课程突出教育特色,需完善现今高职的专业课程。它在设置方面要完全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该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大体应该包括:必修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将其课程结构进行细化,划分成具体专业模块。其中实践模块为重点,旨意在于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由专业实训、假期式实践构成。只有在强化实践课程重要性前提下,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具合理性。此外,对其它细化的模块进行专业训练,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三)构建具有多方向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确保具有特色性、精品性,有利于教学改革向多方向发展,并顺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以便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方向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以该导向为基础去构建具有特色性、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教学问题。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就业需求形势,结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使学生日常学习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促进他们在日后职业中的发展。
(四)构建特色性教师团队
一、传统企业管理
1.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是按照分工的不同将企业内部划分为行政机构、职能机构和决策机构。在这样的机制管理下,高层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力,监督和管理低层管理者。而低层管理者则需要服从高层管理者的命令,工作相关事宜需要向高层管理者请示和申请。“科层制”组织形式就是这样的。在“科层制”的基础上,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得以建立。
2.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具有分工明确、制度明确、体系明确、权责明确和升迁明确五个特点。具体来讲,一是组织内部专人专职,每个职位都有专门负责的人员,分工明确;二是为了保证工作的协调统一而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三是有层次分明的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指挥系统;四是虽然管理人员“大权在握”,但是不能因为个人感情或者情绪而影响工作;五是在技术专家的建议下才能够完成工作人员的升迁,不能平白无故的雇佣或者解雇工作人员。
3.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1)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在劳动生产率上体现最为明显,其选择的基层组织形式有利于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传统企业管理利用制度制约工作者,用这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这是传统企业管理一直以来注重建立制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员工受到严格的组织体系的制约,使员工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只能服从公司的安排和命令。这样就使公司的很多政策落实和实行的很好。而在传统企业管理中,对企业人员的聘用和解雇上要求也比较严格。“不能够随意解雇员工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这种要求就使公司人员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从而使执行企业相关政策时就具备了很大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2)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表现在成本、效益、和对市场的反应上。在传统企业管理中,每个管理者的管理人数有一定的限额,这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沟通成本、检查成本、协调陈本都会随着上升,加大企业的支出;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当面对一些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为了部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现象,使整体工作无法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有很多的情况是传统企业管理无法事先预料的,当面对一些变化时,不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这就制约了传统企业管理的发展。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1.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在二十世纪末兴起并发展新型管理理念。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型企业管理顺应时展,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企业管理理念中“脱颖而出”。学习型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注重培养组织的学习氛围,用一种柔和的方式“接近”企业中的各个环节,是一种符合人性、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2.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以创新和发展优质服务为目标,以知识资源为主题,让员工能够在创新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令员工有计划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团队意识,让员工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扁平化的学习组织,增强学习能力,注意创造力的培养。
学习型企业管理还会在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后,用信息化、网络化作为基础,以学习作为员工进步向上的驱动力。同时,学习型企业管理注重更加双向互动关系,并利用计算机将人的作用和职能放大,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效益。
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劣
(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将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化,并阻止了组织体结构衰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将原本“上通下达”的信息传递方式取代。学习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管理层减少,删除一些“名存实亡”管理层级,规范企业结构,减少企业开支。同时也拉近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令企业组织结构想扁平化发展。
在设计流程上将时间成本大幅度的缩小,从时间上占据竞争优势。而在学习型管理中,又采用小组形式、几个人合作完成工作,有利于避免和消除反应不迅速、应变能力差的现象。
学习型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的,将人处于工作中的一个最高的位置。
(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劣势。其实即使学习型企业管理改掉了传统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层级冗杂的现象,为企业减少了不少不必要的开支,但是与此同时却在其他方面增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企业管理上面存在风险,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压力。
三、总结
关键词:传统企业管理;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分析
1.传统企业管理
1.1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
传统企业管理又称为“科层制”管理,传统企业管理大部分采用“科层制”。什么是“科层制”管理?为对整个企业进行强有力的控制管理,企业常常会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按职能分工设立不同的机构,下设不同的部门,每个机构与部门都有总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企业的总负责人可以监督控制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可以监督控制部门的下属人员,下级管理者在遇到相关事宜要请示上级管理者。
1.2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在我国的企业管理的历史中长期存在,至今仍然发挥着重大影响。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有五,一是各部门职能明确,各职位责任明确;二是企业各部门运转步调一致,协调度较高;三是员工具有比较鲜明的等级观念,下属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可擅自逾越。四是管理人员必须公事公办,不能够把自己私人的事情带入工作之中;五是企业职员的入职、升职、离职具一套完整的程序,在企业的招聘上要经过正规、专业的考试,提拔任用也需要严格的考核。
1.3传统企业管理的优点
传统企业管理采取层层负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此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上层对下层的监督,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制度能得到严格遵守,保证企业的管理命令能够能到执行。各部门行动具有高度的协调性,一致性,使得企业能够很快地适应外界的变化;企业的职员长期稳定,职员的工作具有连贯性,使得企业的方针能够持续有效的贯彻。
1.4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权利结构分明,企业内部等级制度鲜明,此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传统企业的管理的对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1.4.1增加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与监督成本
通常,在企业一个基层管理者的下属有五人到十五人,企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的规模必然有所扩大,企业的职员也会增多,此种管理的方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为什么说这种管理会跟不上公司的步伐?是因为: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的扩大,必然使管理阶层的层次变多,信息从公司上层部门传达到下层部门,信息从下层部门反馈到上层部门,这样层层传递,不仅费时费力,信息还面临着失真的危险,往往到了决策者或基层人员手中,已经过时失去了价值;二、企业的不断扩张,组织的不断膨胀,造成管理面太广,反而削减了管理力度,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盲区,部门推脱责任,既增加了监督成本又破坏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1.4.2无法达到最佳效益
传统企业管理采用科层组织结构管理,把管理分割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有相应的负责事务;就很可能导致部门小团体主义,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大局观念,眼光短浅狭隘,纠结于部门的小利益,看不到大局,看不到长远。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只专注于与自身相关的工作,其他部门有什么事也不会全力配合、鼎力相助,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利于优良的工作风气的形成,降低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哲言:“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意思是说整体效益为最佳效益,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很难达到这个最佳效益。
1.4.3忽视人性化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是固化僵硬的管理。此种管理中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但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传统企业管理把系统的工作分割成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总是固定的,规则也是一成不变的,职员没有自由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岗位,即使是有才华,在这种企业管理体制下也很可能怀才不遇,默默无闻,无法为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才华。总而言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管理缺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学习型企业管理
2.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概念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仍不失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中,为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型企业管理理念是:在现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培养学习,是一种柔性、人性、可持续性的现代管理模式。
2.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坚持学习,将很快落伍于这个时代,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学习型管理方式最能适应这个时代。
从基本目标上看: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以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进步为基本准则,形式上是以团队进行群体学习;从内容上看: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养管理人才。从策略上看:以建立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素质,以促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的柔性管理策略。
2.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分析
2.3.1以扁平化的企业管理代替垂直化企业管理
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方式直接拉近了管理的距离,很大程度上简化企业管理的结构,管理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有利于融洽企业内部的关系,有效发挥管理功能。扁平化的企业管理还可以使企业的内部信息得到快捷的传达,外部信息得到全面的接受,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以减少管理层、精减管理机构来拉近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来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协调企业内部工作。
2.3.2以人文本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现代企业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追求创新,提高本身服务、产品质量。学习型企业管理之所以受现代企业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学习型企业管理能够促进创新,促进企业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人为本是以客户为本,以员工为本。以客户为本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根本目标,只有产品与服务能够满足客户要求,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人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员工为本”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学习型企业管理没有等级压抑,它提倡双向的学习模式,不仅重视员工向管理者学习,还重视管理者向优秀员工学习以及员工之间的学习。发达国家的用人机制比较先进,比如德国和日本,他们对员工的管理比较自由,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由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广受员工欢迎。学习型管理模式重视员工对物质与个人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者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员工,并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特长,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只有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充满关心,对工作成功充满喜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3.3用工作小组来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
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快速调整企业的方针政策,适应外界的需求,而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很好地做到了这点。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是要等着上一个流程完成才来着手自己的工作,一旦外部要求发生了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发生改变时,往往要各个岗位的成员在一起讨论,讨论中因为各个部门的分歧常常不能商讨出一个有效对策。在学习型管理中,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小组内有设计师去考虑制作成本与市场需求,设计出既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又能使企业的效益最佳化的产品。工人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操作经验,帮助工程师完成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人自己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开发出新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市场经理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关注着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公司利润曲线。项目经理在学习型企业不是项目的决定者,最终决定项目做还是不做的是客户与企业利润,非项目经理的个人意志;项目经理在这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他的职责是引导企业走正确的方向,为企业寻找优质项目,并推动其发展。这个小组具有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各方面的需求,寻找到优质项目,开发设计出使企业效益最佳化的产品。而工作小组所有的这些都是面对面进行,与市场同步进行的。
3.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的对比及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对传统型企业管理的特点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习型企业管理与传统型企业管理的差别。
3.1学习型企业管理方式为扁平式,传统企业管理的方式为垂直式
学习型企业管理一改传统型企业管理的模式,由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变为扁平式的管理方式。垂直式管理强调权利的结构化,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等级观念受到极高的重视。学习型企业的扁平式管理恰恰与传统的垂直式管理相反,扁平式管理正是以减少管理层,精减管理机构,来拉近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来提高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协调内部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3.2学习型企业管理强调人本观念,传统企业管理强调等有形生产资料
传统型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更加侧重如资金、土地、设备、材料这些有形的生产资料。学习型企业之所以称之为现代企业,在于强调人本观念,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发展。两种管理的方式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员工在工作往往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创造性且能与企业共进退;而片面重视有形生产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往往很压抑,缺乏工作热情。
3.3学习型企业管理重视多维管理,传统型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十分重视制度化的管理,目标是以企业严格制度督促员工服从管理、认真工作,以达到管理目标。这种管理模式的效果是:员工抗拒工作中条条框框,产生消极的工作心态。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与之不同的是更注重相信员工的个人的素质、能力以及自觉力;以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进步为基本准则,形式上是以团队进行群体学习,终极目标是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员工发展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促进员工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效果是:企业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员工关系融洽;员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学习,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
4.建立稳定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面临激烈、残酷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拓展生存的空间,强化生存能力。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如果只是喊口号,而不去切实行动,改革落后的管理方式,就不能实现企业发展宏伟蓝图。
企业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就要确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学习应该从企业高层开始,企业高层树立现代学习型企业管理思想首当其冲。其次是在整个企业推广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积极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
5.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议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上,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管理模式在我国虽然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习型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我国的私营企业的发展充满活力。但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远远不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起着辅助的作用。学习型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前沿的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运用,能够大大的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结合我国国企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学习型企业管理,两者互补,推动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作用巨大。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议如下:
5.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的制度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利用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现代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建立的出发点是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如持续、不间断地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5.2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2]。现代企业管理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对企业来说既是外表也是内涵,企业留给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社会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企业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不仅是宣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更是宣传企业的精神;二是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三是奖励勇于创造创新、担当责任的员工。
5.3改变单一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多维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根据环境的不同,传统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管理模式要灵活应用。两种学习模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实际管理中要会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管理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特别是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以及思想状况,扁平型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拉近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沟通。例如:当发现某个员工思想偏激,情绪波动较大,管理者就要借鉴传统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疏导。在重视资金、设备等传统有形生产资料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素质,加大对员工教育的投入,持续的、定期的组织员工素质培训。
6.结语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面对市场化竞争中长期发展的成果。它在我国的私营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且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我们的国企中应用不足。根据我国国企的自身情况,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与学习型模式相结合,并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对推动我们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