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言语理解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 method of tim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ocess node. First, it analyzes the time attribute of process node, there are mostly two parts: time constraint and time confli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cess node's time attribute, through the 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it achieves workflow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process time based on process node.
关键词: 流程节点;时间属性;时间约束;时间冲突
Key words: process node;time attribute;time constraint;time conflic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08-02
0引言
在进行流程管理时,如何在流程执行之前合理的进行流程计划,并且在流程运行过程当中,实时的控制流程进度,实现流程的有效运行是每一个流程管理者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流程的时间因素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1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
1.1 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原理首先定义流程节点本身的基本时间参数属性,主要定义流程节点执行时间的确定,并对流程节点本身的时间作业安排进行合理的优化;基于此,根据流程中的流程节点的前后逻辑发生关系,由传统的网络计划方法自动生成该流程的原始计划;根据此原始计划中各流程节点的时间安排,检查是否满足系统中的时间安排,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这些时间限制;在流程执行的过程当中,随时跟踪检测各流程节点的相关时间属性,并反馈到流程节点时间属性初始值数据库,同时,对未完成流程的部分进行动态的调整,如图1所示,一直到整个流程完成结束释放为止。
1.2 流程节点的时间属性
1.2.1 基本时间参数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流程节点基本的时间参数有六个[1],分别是节点执行时间、节点最早开始时间、节点最早结束时间、节点最迟开始时间、节点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如图2所示。
1.2.2 时间约束流程节点的时间约束是指流程节点本身除受到其所属流程的时间安排的影响之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或者自身资源约束而对流程节点的时间参数产生的限制。时间约束通常产生于外部环境限制(诸如作业人员的国家法定假日、供应商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公用设施使用的时间限制等)和内部资源限制(诸如作业人员个人原因需要休息、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等)。根据流程节点时间约束产生的原因,以及实际流程运作的情况和流程节点时间约束的定义,把流程节点的时间约束分为以下四个方面[2]:①节点有最早时间限制tES(i):节点有最早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具有相应的最早的时间限制,即该节点不得早于某个时刻tES(i)开始和该节点不得早于某个时刻tEF(i)结束。②节点有最迟时间限制tLF(i):节点有最迟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具有相应的最迟的时间限制,即该节点不得晚于某个时刻tLF(i)开始和该节点不得晚于某个时刻tLS(i)结束。③节点有双边时间限制(t1,t2):节点有双边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实际执行必须在某一时间区域内(t1,t2)进行。④节点有中断时间限制(t1,t2):节点有中断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实际执行必须不能在某一时间区域内(t1,t2)进行。
1.2.3 时间冲突在实际情况下,流程节点通常处在一种多流程、多节点的复杂网络当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流程的某些流程节点在同一时刻发生冲突,即表现为流程节点的时间冲突。如图3所示。
1.3 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
1.3.1 单个流程节点的时间安排利用流程体系中各节点的时间属性,由经过节点i的流程的发生频率以及各流程在该节点执行所消耗时间(不包括等待时间),可以计算得出某一个周期CTi内各个流程节点的总任务量,即总工作时间。Ti表示流程节点i在统计周期的总工作时间,节点i的工作强度用ρi表示。
节点i在统计周期CTi内的总工作时间:Ti=Te(i)×n(i)+…+Te(i′)×n(i′)+…
节点i在统计周期CTi内的工作强度:ρi=Ti/CTi
给予一定的宽放,对各节点设置一个合适的工作强度,宽放系数实现以量定岗,打破过去以岗定岗或经验数据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可以科学控制各流程节点(对应于各岗位)的人员或设备需求。而对单个节点的时间安排,就要对该节点的任务本身进行分析并优化,并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缩短工作强度较大的流程节点的任务,在该任务执行时间无法缩短的条件下,未解决瓶颈节点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工作强大的节点上的任务分解,并转移部分可以转移的任务到紧前或紧后相对较为宽松的节点上,已达到整个流程的运行均衡。
1.3.2 含时间约束节点的流程的时间参数算法
1.3.2.1 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3](流程节点i不得早于t=tES(i)时刻开始)。第一步:首先判断最早时间限制的时间t是否大于TES(i),若小于或等于,则提示:“不可能实现”,否则进入第二步;第二步:计算t-TES(i),并判断此差值是否大于该节点的时差R(i),若小于或等于,则转入第六步,否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令TES(i)=t,计算后部节点最早时间和工期(仅存于内存),判断工期是否增大,若增大(T>0),则进入第四步,若不增大(T=0),则进入第五步;第四步:提示:“这一限制将使工期延长T”,更新作业最迟时间,比较节点i后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后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五步:比较节点i后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后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六步:存储计算结果,结束。
1.3.2.2 节点含有最迟时间限制(流程节点i不得晚于t=tLF(i)时刻完成)。第一步:首先判断最早时间限制的时间t是否小于TLF(i),若大于或等于,则提示:“不可能实现”,否则进入第二步;第二步:计算t-TLF(i),并判断此差值是否小于该节点的时差R(i),若小于或等于,则转入第六步,否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令TLF(i)=t,计算前部节点最迟时间(仅存于内存),判断首节点最迟结束时间TLF(1)是否小于0,若TLF(1)=0)进入第五步;第四步:提示:“这一限制将要求流程提前TLF(1)”,更新作业最迟时间,比较节点i前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前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五步:比较节点i前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前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六步:存储计算结果,结束。
1.3.2.3 节点含有双边时间限制(节点i必须在(t1,t2)期间进行)
当流程节点含有双边时间限制时,其算法可以建立在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和最迟时间限制的算法基础之上,把节点的双边时间约束转换成节点不得早于t1时刻开始,并且该节点不得迟于t2时刻完成。
1.3.2.4 节点含有中断时间限制(节点i不能在(t1,t2)期间进行)
同理,当流程节点含有中断时间限制时,其算法也可以建立在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和最迟时间限制的算法基础之上,把节点的中断时间约束转换成节点不得迟于t1时刻完成,或者节点不得早于t2开始。
1.3.3 含时间冲突节点的流程的时间参数算法当两个独立流程在某一节点交叉并在该节点产生时间冲突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流程看做基准流程,此时另外一个流程在该节点的时间冲突就立马转换成该节点的时间约束,而且是一个中断时间约束。
2总结
本位提出的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是对流程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的一种新的尝试,对流程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研究中,以下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①关于流程节点的时间属性,作者主要是总结归纳而获得,并不能完全覆盖流程节点的所有时间属性,另外就目前分析到的时间属性而言,还存在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②本文的研究前提已经假设流程节点与流程节点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考虑流程节点之间的时间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崔南方,陈荣秋.企业业务流程的时间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1,15(2):62-65.
关键词:红层;软岩;迭代;破碎;分形
中图分类号:TU458 文献标识码:A
生成于白垩系晚期和第三系的红层软岩(公路工程中有时称为“红砂岩”)在中国分布广泛,以其崩解性而为工程界所关注.调研表明,采用红层软岩填料修筑的路基沉降稳定一般少则需要二三年,多则七八年.在交通部“九五”行业联合攻关课题“京珠高速公路湘潭至耒阳段红砂岩地带路基修筑技术研究” [1]的资助下,课题组总结了红层软岩崩解特性,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预崩解―耙压―压实”的压实工艺[1-2],该工艺可将红层软岩压实到路基要求的力学水平[3],初步解决了红层软岩的筑路问题,成果在湖南、广东、四川等红层(红砂岩)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事实上,由于对路基中填筑的红层软岩崩解性是否完全消除并无把握,工程中一直仅将红层软岩用于距路基顶面1.5 m以下的路堤填筑(下路堤,俗称93区)[4].对于靠近路面结构的路基上部(路基顶面以下0~1.5 m),由于担心路基中未崩解的岩块继续崩解造成路面损坏而不允许采用红层软岩填筑.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在当前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若能扩大红层软岩的利用范围,将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之前的研究[5-6]表明,软岩的崩解是一个多重分形过程,通过引入分形理论分析软岩崩解过程中颗粒的粒度变化,可得到定量描述红层软岩崩解过程的分数维指标.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依托湖南长沙浏阳(黄泥界)至醴陵高速公路工程进行的应用分形理论研究消除红层软岩崩解性方法的工作.该研究成果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得到应用,成功地将红层软岩利用扩展到了高速公路上路堤(路基顶面以下0.8~1.5 m,也称94区),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
第6期刘晓明等:基于分形理论的红层软岩崩解性消除方法研究
1红层软岩自然崩解分形特征
1.1分形颗粒分布的分形模型
分形理论研究一些具有自相似性(selfsimilar)的不规则曲线和形状(称为线性分形)、具有反演性的(selfreverse)的不规则图形、具有自平方性(selfsquaring)的分形变换以及具有自仿射性(selfaffine)的分形集等[7].研究表明,分形结构虽然复杂,却可通过简单的“迭代”作用生成,这与红层软岩崩解过程中受干湿循环(可视为一种迭代作用)形成的崩解物粒度却非常复杂的特点非常相似,因此可以尝试采用分形理论分析软岩崩解过程.
分形粒子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形模型,其建立过程如下:根据分形的概念,若某种粒子的分布是一个分形,则其颗粒数量粒度关系应满足式(1),这一关系由特科特(Turcotte)[8]首先提出.
将式(6)代入式(4),得到式(7)分形粒子的颗粒质量粒径关系模型,该模型由泰勒(Tyler)和维特克拉夫(Wheatcraft)[9]首先得到.
1.2红层软岩崩解颗粒分数维变化规律
如文献[5]所述,湖南省湘南地区红层软岩室内崩解试验得到的红层软岩崩解物颗粒级配见表1.文献[1]表明,试验红层软岩为Ⅰ类和Ⅱ类岩混合,其成分参考文献[5]所述.表1室内崩解试验过程中颗粒级配[5]
Tab.1Grade variety of soft rock during collapsing
test in laboratory
根据以上粒子分形分析方法,对表1粒度数据计算,得到不同崩解时间下崩解物颗粒粒度分数维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崩解时间/d
从红层软岩崩解物的分数维变化过程发现:软岩的膨胀崩解是一个时间过程,在该过程中其颗粒组成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分数维也不断变化.崩解达到一定程度时,颗粒级别达到稳定,膨胀崩解最终趋于停止,分数维值趋于一个稳定值,其值大约为2.6~2.7.
2浏醴高速红层软岩特性
湖南长沙浏阳(黄泥界)至醴陵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浏醴高速)工程1,3,4合同段存在大量红层软岩,工程中希望能将红层软岩的应用从原来的下路堤扩大到上路堤以减少工程弃方和土地占用.因此本文在对浏醴高速公路红层软岩特征进行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述红层软岩崩解分形特征的成果,研究消除红层软岩崩解性的措施,力求扩大红层软岩在路基中的利用,以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现场调查表明,浏醴高速的红层软岩在大自然下经过雨水3 d和10 d逐渐崩解(如图2和图3所示),表面均已出现松散,并有较多较深裂纹,粒径在40 cm左右软岩大部分都容易破碎.
为了解浏醴高速红层软岩强度和崩解性特点,对典型的样本进行了天然密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发现其天然密度约2.4~2.5 g/cm3,抗压强度分布范围为15~24 MPa.与文献[1]情况类似,因红层软岩呈软硬互层分布特性,故在同一公路横断面既有低强度也有较高强度的岩石,难以分别利用.为了解红层软岩岩性,采用XRD试验方法对浏醴高速沿线红层软岩成分进行分析.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各标段红层软岩总体无显著差别,因此取野外鉴别有一定差异的4个样本进行成分测试,每种岩石取3份进行成分鉴定,取3份测试结果的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其成分测试结果见表2.
与文献[1,5]所给出的红层软岩成分相比,浏醴高速公路红层软岩成分有一定差别,具体表现在浏醴高速红层软岩的粘土矿物为绿泥石,而文献[1,5]所研究红层软岩所含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3种常见粘土矿物.而绿泥石的水稳定性强于3种常见粘土矿物.另外根据文献[1]提出的红层软岩工程分类方法,对浏醴高速公路红层软岩进行烘干浸水崩解试验,发现该高速公路3类岩石都存在,但以Ⅱ类为主.结合矿物分析成果和烘干浸水崩解试验结果可知,文献[1,5]所研究的红层软岩崩解性强于浏醴高速公路红层软岩,因此采用文献[1,5]提出的崩解稳定分数维区间2.6~2.7对浏醴高速公路红层软岩进行破碎度评价是可行的.
3 红层软岩破碎压实工艺
3.1机械破碎设备及破碎能力
对于红层软岩的破碎压实方法,文献[1-2]提出的是以大型推土机、振动压路机为核心设备的“耙压工艺”.随着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近10年来有很多新型设备出现,如液压破碎锤和拖式羊足碾.液压破碎锤多用于破碎路面、岩石等材料.拖式羊足碾则多用于各种岩石、粗粒土压实.本文将以上2种设备作为红层软岩压实的核心设备进行研究.
如图4所示,发现钎杆直径不小于85 mm的液压破碎锤可将红层软岩轻易破碎.但是随着岩块破碎尺寸的减小岩块数量激增,液压破碎锤点击次数显著上升,破碎效率急剧降低.现场试验表明,利用破碎锤将红层软岩破碎至30~40 cm的功效较为适中.
如图5所示,拖式羊足碾采用大型推土机拖拽进行压实施工.羊足碾上的凸块高度>8 cm,因此原则上采用凸块羊足碾可将松铺厚度40 cm的红层软岩填料破碎至32 cm以下.事实上,松铺厚度40 cm的路基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6 cm,在压实后的填筑层中,岩块尺寸会小于28 cm.
因此本文提出的红层软岩压实工艺的核心设备为:液压破碎锤、大型推土机、拖式羊足碾和振动压路机.
3.2红层软岩破碎压实工艺
文献[1-2]对红层软岩的压实确定了以“预崩解-耙压-压实”工序为核心的施工工艺,其施工工序为:开挖预崩解装运卸料摊铺耙压初压赶平碾压终压.工艺的核心是使红层软岩全部或大部分颗粒粉碎,水活性消除.事实上,因为过去对水活性是否完全消除既没有绝对把握,也没有合适的评价指标,所以,一直以来只能将红层软岩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下路堤部分.浏醴高速公路希望能将红层软岩用于距路面更近的上路堤(94区),因此必须保证红层软岩填料被破碎到相当的程度,并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价,以确认所采用的破碎压实工艺能将红层软岩水活性消除.
如前所述,分形结构虽然复杂,但其本质是用简单动作的重复“迭代”最后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对红层软岩的破碎,也可采用重复的“翻松―压实”迭代来对其进行不断破碎,达到完全消除软岩崩解性的目的.因此,决定采用“翻松―碾压”的重复动作来对填料进行破碎试验研究,具体破碎工艺如下:
1)首先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料场将新鲜岩块破碎至40 cm以下 (取代原工艺中的预崩解工序),然后将最大颗粒小于40 cm的红层软岩填料运至现场推填至松铺厚度40 cm一层.
2)碾压:平地机调坡光轮压路机静压1遍羊足碾静压1遍羊足碾振动压3遍光轮压路机振压1~2遍.
3)翻松:采用重型推土机将红层软岩填料翻松,然后推平至松铺厚度小于30 cm一层.
4)重复“翻松―碾压”,直至试验结束.与以往“预崩解―耙压―压实”工艺相比,本次研究的工艺可以概括为“机械破碎―翻松―碾压―翻松―碾压…”.
4 红层软岩破碎压实过程中的分维数
现场破碎试验选择在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段长度100 m.试验过程中,对“第1遍碾压后” “翻松后静压1遍”“第2遍碾压后”3个破碎工序进行开挖取样、筛分取得填料粒度分布数据.现场开挖照片如图6和图7所示.筛分结果见表3.
图6为第1次碾压后的填料粒度情况,可以发现,此时填料最大粒径小于30 cm,最大28 cm;图7为第2次碾压完成后的情况,发现软岩最大粒径降至20 cm以下,最大16 cm.因巨粒土的筛分工作量大,因此对每个工序仅开挖2处进行筛分,取平均值作为本工序的粒度数据.
计算结果表明,红层软岩填料在第1次碾压后,分数维仅达到2.29[图8(a)所示],与自然崩解到基本完成的分数维区间2.6~2.7差距较大.可见仅采用1次碾压,红层填料的崩解性还难以完全消除.
第2次碾压后,填料分数维达2.63[图8(c)所示],数值位于崩解稳定分数维区间2.6~2.7,说明2次 “翻松―碾压”动作“迭代”即可将红层软岩破碎至自然崩解稳定的粒度.与此同时,翻松后的分数维[图8(b)所示]计算结果表明:仅仅“翻松”对填料的粒度分数维基本没有影响.这说明“翻松―碾压”才是一个完整的“迭代”动作.
为掌握各工序下的路基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又增加了路基弯沉测试,测试结果为:第1次碾压后路基弯沉为120(0.01 mm)、第2次碾压后为113(0.01 mm).这说明,第1次碾压后,红层软岩路基的力学强度能达到要求路基设计要求[一般路基顶面弯沉要求小于200(0.01 mm)],但是这时的路基水稳定性是没有保证的.第2次碾压后,红层软岩填料被机械破碎达到了崩解性基本消除的程度,路基水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根据以上试验和分析结果,课题组提出浏醴高速公路可将红层软岩填料应用范围扩大至上路堤(94区,距路基顶面0.8~1.5 m)范围填筑,并且要求在该范围填筑,必须采用二次“翻松―压实”技术.成果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家评估后认为理由充分,成果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关键词】教学改革;物理化学;实验
1 物理化学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大量问题,申请人曾经针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约有60%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物理化学实验“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把简单的实验弄得很复杂”或者“没新意,不感兴趣”。通过相互沟通,申请人发现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以其中电导滴定实验为例,实验内容没有把电导滴定的优势及意义充分体现出来:1)对于简单的酸碱中和滴定,完全可以用指示剂法完成,不仅快速准确,而且能够快速计算出结果,可是电导法则需要统计数据并用电脑绘图后,才能计算出结果,相对繁琐。2)如果被滴定的溶液是有颜色的或有浑浊的,则可以使用电位滴定法完成,相对电导也很简单。因此,学生们普遍认为以“酸碱电导滴定”作为电导滴定实验的主要内容“舍近求远”、“劳而无功”、“大材小用”。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作者对于学生的这种看法非常担忧,因为“没有实用性”的课程,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都属于课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实验内容与当前的科学前沿“脱节”导致的。因此,对于陈旧的实验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这种教育方法,并非是通过政策法规将教学与科研硬性粘连在一起(这只会适得其反),而是必须建立在教育者较高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并充分发挥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自主的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的、良性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可使大学化学的教育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实验方法,增加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拟根据当前比较新颖且实用的技术,设计若干适合本科生操作的实验内容,添加到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1)充分调研国内外物理化学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课中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知识点,针对性的设计或改进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使其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同时兼顾本校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实验条件等。2)根据所设计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试剂、并针对性的设计新颖合理的实验装置。同时充分考量试剂的毒性和仪器的危险性,兼顾实验室、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等。3)根据实验内容、试剂及实验装置,确定合理的实验流程。同时充分考虑实验流程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兼顾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1991年Decher重新提出层层组装技术(Layer-by-layer)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便捷的组装多层膜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齐伟等人[1]充分利用了自身学院的教学条件,将这种技术引入到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胡万群等人[2]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制作电极,并用于测量一些喜闻乐见的实际样品(包括湖水、雪碧、芬达、可口可乐等),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作者和合作者们在基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本科生的基本素质,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设计了一个“沉淀电导滴定法测定BaCl2・2H2O中钡离子的含量”的实验[3],并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面向本科生开放;将便携式投影仪用于本科实验教学[4];将电子目镜和普通生物显微镜组装,用于观察和研究磁性微粒在外磁场作用下靶向移动的速率[5]。
3 改革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可以为物理化学实验设计或改进新颖、实用的实验内容,既紧跟当前国内外科学前沿领域、又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课中涉及的知识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因为教科书中的内容原本就是前人当时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总结,科学技术以其为基础不断进步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更新颖、更有效、更精确的成果被展现出来,需要教师能够适时的将其编入教科书中,为学生证明文明的进步、诠释科学的真谛,功在千秋,如傅献彩等将2002年最新的科研成果[6]编入到《物理化学(第五版)》教材中。第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展现当今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对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第三,实现青年教师的自我培养。当代大学中的青年教师队伍壮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般为理学博士或在读博士,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高昂的教学热情,非常适合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和他们研究相关的成果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提升教学水平,快速的实现从单一的科研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型人才转变的过程[7]。
4 结论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或改进,旨在教授学生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科研领域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兼顾了学校、实验室和教师的现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齐伟,朱永和.明胶和氢氧化铁胶体在玻璃基底上的层层组装:介绍一个综合性设计实验[J].大学化学,2012,27:65-67.
[2]胡万群,张汉昌,邵伟.pH 传感器的制作及应用:介绍一个开放设计实验[J].大学化学,2012,27:62-64.
[3]王林,李晓舟.沉淀电导滴定法测定BaCl2・2H2O中钡离子的含量[J].首都教育学报,2012,11,116.
[4]李晓舟,王林.“便携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首都教育学报,2012,10,102.
[5]李晓舟,王林,廖仁梅.光学显微镜表征磁性微粒靶向移动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2,5:21-22.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走向,现以《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片段为例,试从命题形式、答题思路、应对技巧三方面谈一谈有关事理说明文语言类试题的解答。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片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命题形式
上面这段话,如果从命题形式来看,可以作如下方面命题: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特点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句中的“次第”能否删去,为什么?
2.找出一个含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本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答题思路
1.根据句意仔细揣摩。例如上面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各种花次第开放”是说春天来了,各种花会根据不同的温度等条件先后开放,而不是同时开放,所以只有用表示先后顺序的“次递”才能更准确。
2.根据语境仔细比较辨析。例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段话是说自然界的物候与农事的关系,三句话中的“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语本来是写人的,而在本句中作者用这三个词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他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拟人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答题格式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
这个方面的试题可按如下格式作答:先判断“能”或“不能”+词语的语境义(表估计、推测、范围、程度等)+词语去掉后的后果(删掉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这与客观事实不符等)+总评(如“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言)。
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方面。
这个方面的试题一般按如下格式答题:
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先准确点明文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自身作用或具体形象(解释这种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的具体修辞作用或表达方式所勾勒的具体形象)+文章内容(再结合课文把修辞效果或形象意义阐释清楚)。(两题的答案可参考答题思路部分的相关解释。)
Event、 Message
摘要:从个人对面向对象技术与C语言的理解出发,通过讲述面向对象思想在C语言当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C这个在我国语言基础最雄厚,相对较古老的语言,用面向对象思想做指导有广阔的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它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很宽的范围。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都是以C++,甚至VC++为基础的。然而多年以来广大高校一直是在培养C的使用者。C使用也确实比较广泛,比如手机上的软件开发,所有这些都是和C离不开的。虽然C++是一门很好的语言,但是它的编译速度,代码效率,编译后的代码大小都限制了它在嵌入式上的应用。但现在的嵌入式CPU越来越快,内存容量变大。个人觉得用C++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使我觉得似乎是嵌入式编译器的限制。那么在面向过程的时代产生的C语言能否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呢?个人认为是肯定可以的。
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对象: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
(2)对象的状态和行为。对象具有状态,一个对象用数据值来描述它的状态。对象还有操作,用于改变对象的状态,对象及其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封装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3)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因此,对象的抽象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类具有属性,它是对象的状态的抽象,用数据结构来描述类的属性。类具有操作,它是对象的行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
(4)类的结构。
在客观世界中有若干类,这些类之间有一定的结构关系。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结构关系,即一般--具体结构关系,整体--部分结构关系。
①一般——具体结构称为分类结构;②整体——部分结构称为组装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与”关系。
(5)消息和方法。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结构叫做消息。在对象的操作中,当一个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消息包含接收对象去执行某种操作的信息。发送一条消息至少要包括说明接受消息的对象名、发送给该对象的消息名(即对象名、方法名)。一般还要对参数加以说明,参数可以是认识该消息的对象所知道的变量名,或者是所有对象都知道的全局变量名。
二、面向对象的主要特性
(1)对象唯一性。每个对象都有自身唯一的标识,通过这种标识,可找到相应的对象 (2)抽象性。分类性是指将具有一致的数据结构(属性)和行为(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 (3)继承性。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加入若干新的内容。 (4)多态性(多形性)多态性使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多态性允许每个对象以适合自身的方式去响应共同的消息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重用性。
三、 面向对象思想的目的是框架化,手段是抽象:
面向对象的思想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编写一个程序(甚至说是一个工程),从无到用是困难的,从有到丰富是更加困难的。面向对象将程序的各个行为化为对象,而又用抽象的办法将这些对象归类(抽象),从而将错综复杂的事情简化为几个主要的有机组合(框架化)。
个人觉得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就是:一个大型工程是分层次结构的,每层又由抽象的结构连接为整体(框架化),各个抽象结构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可以独立进化(继承,多态)。层次之间,结构之间各有统一的通讯方式(通常是消息,事件机制)。其实我们的身边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组成的:比如说电脑:电脑是由主板,CPU加上各种卡组成的。这就是一个框架化。而忽略不同的CPU,不同的主板,不同的声卡,网卡,显卡的区别,这就是抽象。
四、 以前C语言编程中常用的“面向对象”方法
其实C语言诞生以来,人们就想了很多办法来体现“面向对象”的思想。下面就来说说我所知道的方法概念。但受篇幅限制不作详细描述。
1. 宏定义;
2.静态的入口函数,保证函数名相同,利用标志位调用子函数保证相同的函数名;
3.CALLBACK函数。
如果说静态入口函数实现了一个可管理的宏观的话,CallBack就是实现了一个可进化的微观:它使得一个函数可以在不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添加。也有人持反对态度,因为它用了函数指针。函数指针虽然灵活,但是由于它要访问内存两次才可以调用到函数,第一次访问函数指针,第二次才是真正的函数调用。它的效率是不如普通函数的。在一个不太苛刻的环境下,函数调用本身就不怎么耗时,函数指针的性能又不是特别糟糕,使用函数指针其实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函数指针除了性能,最麻烦的地方就是会导致程序的“支离破碎”。试想:在程序中,你读到一个函数指针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函数指针指向的是哪个函数,那将给工作造成诸多不便。
五、 Event和Message
为什么要使用Event和Message。具体的函数调用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虽然从效率上讲,这样做是很好的)。为了提高程序的灵活性,Event和Message的办法产生了。用名字解析的办法代替通常的函数调用,这样,如果双方对这样的解析是一致的话,就可以达到一个统一。
Event和Message还有建立进程间通信的功能。进程将自己的消息发给“控制中心”(简单的就是一个消息队列,和一个while循环不断的取消息队列的内容并执行),控制程序得到消息,分发给相应的进程,这样其他进程就可以得到这个消息并进行响应。
Event和Message是很灵活的,因为你可以随时添加或者关闭一个进程,(仅仅需要添加分发消息的列表就可以了)Event和Message从程序实现上将我觉得是一样的,只不过概念不同。Event多用于指一个动作,比如硬件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调用一个什么函数等等。Message多用于指一个指示,比如什么程序发生了什么操作命令等等。
六、 小结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 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06-01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施实验室对外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1 实施过程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练习,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关于实验室课外开放的制度及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预约制度、课外开放记录等。由于学生较多,要练习没有秩序是不行的,因此学生在准备练习的前一两天,需到实验室找辅导老师进行预约,约定时间和练习房间,并在约定的时间进行自由练习。
2 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从09年护理演练室开放至今,效果还是很好的。比如实验室未开放以前,所有的护理操作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练习,而上课的时间也包括了老师做示教的时间,因此学生们的练习时间最多只有三分之二,这对于好学的同学来说,时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练习时间少,操作就相对不熟练。而自从实验室开放以来,学生们在课堂上没练完或没练好的技能操作,在课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再加固练习,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校的实习单位也普遍反映了我系的实习同学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很明显,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们带来的收益还是很大的。
3 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验室安全及卫生问题 由于实验室开放都是在课余时间或周末,老师相对较少,同学们做不到像上课一样自觉遵守纪律,大都来去自如,大声喧哗,练习完走时不打扫实验室卫生,更甚者走时窗户、灯也不关,实验室门也不锁就走了,这就给实验室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2 实验设备及消耗品管理问题 学生练习就得用到实验设备和消耗品。某些实验设备经过上课、课外开放等同学们无数次使用后,就大大的提高设备的损坏机率,例如鼻饲和导尿操作,长期反复的插管就容易导致模型损坏,这样就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另外很多操作要用到棉签、纱布、胶布、消毒液等消耗品,并且消耗量过大,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消耗品的领取、回收、整理、等工作频繁且繁琐,又大大增加了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
3.3 老师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实验室的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占用了老师一定的休息时间,致使老师们工作效率降低;加上开放练都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学生在练习中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遇到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关键词:可理解性输入 实验教学 输入资源筛选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On the approaches of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ang Xiaoshi, Zheng Chunping, Liu Shumei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Krashen’s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input of the experimental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It proposes that such factors as frequency, text types and acoustic features of the input affect learners’ comprehension. The article aims to seek the i+1 level of input material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se factor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language teaching course.
Key words: comprehensible input; experimental language teaching; selecting input material;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1 问题的提出
语言实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实验任务的设定帮助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环节并重,为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出能力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1.1 大学英语实验教学
大学英语实验教程与英语听说教程密切结合,利用听说教程提供的话题和材料作为语言输入,教师布置任务,讲解实验方法,分析实验案例,启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实验任务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以及教师的反馈,发现自己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逐步达到可理解性输出的目的。这一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由教师全过程监控、指导。
1.2 大学新生英语水平和需求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外语教学质量地区间差异明显。为更好地因材施教,我校对新生进行英语分级教学。通过对新生分级考试成绩(听力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在听力理解方面的差异很大(见表1)。
表1 2013级新生分级考试听力成绩比较
由表1可知,二级和三级学生听力成绩整体较高,并较为均衡,而一级学生整体成绩与二级和三级学生成绩相比差距悬殊,总平均分低于二级和三级学生4分左右,并且一级学生人数众多,同级内成绩也悬殊,最低为0分,最高为19分,接近满分。
对110名一级新生和135名二级新生做的问卷调查也表明,一级和二级学生高中阶段英语听力口语学习情况的差异较明显。
一级班中近1/4的学生高考没有听力题型,二级班中此比例为10%;一级班中46.4%的学生曾在课外自主进行听力训练,二级班中这一比例占72.6%;一级班中有14%的学生进行过口语学习,二级班中这一比例上升到22%。
虽然新生高中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情况不同,但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却是相同的。问卷调查显示,一级和二级新生希望在大学阶段提高的前三位知识和技能都是听力、口语和词汇能力。一级中有71.4%的学生希望加强听力训练,92.8%的学生希望提高口语,72%的学生希望提高词汇能力;二级中对应的比例分别是79.2%,91.1%,65.9%。
相对于阅读、语法、写作和翻译等能力,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学习动机很强,这是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实验教学也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2 语言学习中的输入与实验教学
2.1 语言的输入与加工过程
自Krashen监察理论提出以来,学界对该理论提出的假设特别是可理解性输入(i+1)假设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学习的足够条件,最佳的输入是“i+1”,其中“i”是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加上1,即为学习者可理解的程度,难度过高(i+2或+3等)会使学生的情感过滤度高而造成焦虑,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输入的材料。作为监察理论的核心概念“i+1”在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i”如何测量,“1”又是多少,术语界定不清楚,且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有统一的最佳语言输入。
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起到决定性因素,各方的理论也不尽相同:Long将可理解性输入、调整后的输出以及会话的作用综合在一起,提出了互动假说。Swain则认为输出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语法结构和词汇以及语用的得体性,他指出输出促进语言活动的自动化。Gass & Mackey阐述了包含语言输入、互动、反馈和输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纳入其中,建立了“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虽然各方对语言输入的加工过程存有异议,但输入是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没有输入就没有习得,这已经达成共识。
2.2 大学英语实验教程中的语言输入
在谈到语言输入时,Rod Ellis区分了输入语篇(input text)和输入话语(input discourse)。前者指持母语者真正说或写的材料;后者指持母语者对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一种特殊语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杨连瑞等从输入的性质上把输入分成正面的语言材料和负面的语言材料:“正面语言材料指语言学习者从环境中得到特定话语在目标语中可以被接受的整句,即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其中包括真实的输入和经过修改的输入。真实的输入指的是学习者所接触的输入是母语持有者间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材料,未经任何修改。经过修改的输入包括简化形式和附加解释语两类,负面语料指的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有关其表达不正确的显性或隐性信息或反馈。”这一阐述中的修改过的和未经修改的语言材料同Ellis讲的输入语篇和输入话语是一致的。
学生实验过程中接收的输入主要来自听说教程中设计的听力和口语活动材料,材料长度一般为20分钟。这些对帮助学生实现本单元听说训练的目的已经足够了。由于实验任务立足于听说教程又高于听说教程对学生的语言输出方面的要求,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教程提供了相应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给学生做语言实验的方法,但相比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案例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不足以使他们完成实验任务,对于入学时程度为一级水平的学生尤其如此。为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
3 可理解性输入资源的加强
3.1 课外资源绝对丰富与利用的相对不足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学习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学习英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如何进行筛选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从调查问卷中可略见一斑:
一级班中有62.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筛选网络资源;91%的学生希望补充适合自己程度的资源;9%的学生认为资源多多益善;没有人认为不需要补充资源。
二级班中有77.8%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如何筛选网络资源;91.8%的学生希望补充适合自己程度的资源;4.4%的学生认为资源多多益善;2.9%的学生认为教材所提供的资源已经足够,无需补充。
由此可见,课外资源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高效地利用资源。绝大多数学生在资源筛选和整合上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进行资源筛选和整合也成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步骤。
3.2 对语言资料进行筛选的依据
3.2.1 学生听力水平的评估
探讨“i+1”是项艰巨的任务。学生的“i”层次在哪里?学生可接触到的“i+1”中的1又是多少?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们。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由于对新生进行分级教学,同一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特别是在词汇、语法结构和阅读能力方面差别不大,且学生母语背景相同,年龄相仿,文化背景相差无几。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作为一套很成熟的经典教材为学生提供的听力和口语练习材料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经对随机选取的1~4册中8个单元的听力对话和独白材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教程话题设置由具体事务到抽象事务,词汇运用也随话题的深入逐渐复杂,语速从110词/分钟逐渐过渡到140~150词/分钟,速度又因材料的形式(对话或独白)而有所不同,信息量随语速的提升而逐渐加大,因此我们认为听说教程从多方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教程的难易符合相应级别多数学生的水平。
3.2.2 影响理解输入材料的因素
学习者能否理解输入的材料受学习者本人、语言材料和语言输入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学习者本身词汇、语法、语音、听力技巧、短时记忆、年龄、动机、心理紧张程度、背景知识等都会影响其对材料的理解。
Bell指出声音效果(语速、口音、长度等),词汇/句法和文体(对话、新闻、故事等)等语言特征是影响听力材料难度的因素。输入时不会对持母语者造成困难的现象对语言学习者却有影响。Ito发现新闻英语中的弱读形式会给学生带来理解障碍。犹豫、重复、自我纠正、停顿等真实语料常见的现象会影响外语学习者对输入语料的加工过程。
3.2.3 对实验教程补充输入材料难度控制的方法
我们认为由于同一级学生语言能力和对话题背景知识的储备相差并不悬殊。我们在选择补充输入资源时更注重材料的声音效果和语言特征。具体来讲,以一级学生为例,我们参考《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的语速,将每分钟110词的速度定位3星级材料,音/视频长度一般为3分钟,兼顾了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包括对话和独白。选取的材料均没有背景噪音。对于一级学生,我们主要考虑选取输入话语,即为学习者修改过的语言材料,对语速过快、含有过多犹豫、重复、停顿和背景噪音的输入语篇限制采纳。综合所有因素考虑是否提供关键词、文本资料、视频辅助等。对于学生感兴趣但有难度的材料,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关键词和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输入内容。对于话题的常用语,我们通过提供多篇语料的方式加强频度效应和感知突出性,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式。
以一级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听力水平介于2星和3星之间,听力能力强的可以从3星资料开始,稍弱的学生可以从2星难度资料开始,听力能力再低一些的可选择从1星资料开始。我们同时提供了少量4星和5星级难度的材料。由学生自主选择难易度适合的材料,可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完成任务提供可理解的输入。
3.3 以《购物与打电话》一章补充输入资源为例探讨资料的筛选和整合
实验教程第一册第三章对应的是听说教程第一册5,6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主题为Telephoning和Shopping。实验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 内容
3-1跟读: 电话号码和价格
3-2词汇拓展: 名牌商品
3-3会话仿说: 打商务电话
3-4听力: 购物与打电话
3-5会话仿写: 接电话并留记录信息
3-6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在百货商店购物
3-7小组讨论: 用现金还是信用卡付款
3-8采访: 购买了残次商品
3-9命题演讲: 喜欢的食物和饮料
3-10微型调研: Black Friday购物/退货/工
厂店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60分钟的与话题相关的音/视频资料。难度程度呈梯级标注(见表2)。
表2 第一册第三章补充输入材料一览
表2(续)
5 音频 180词 1'28'' 打电话约会 对话 3-3 **
6 音频 217词 1'30'' 回电话,确定约会时间 对话 3-3 ***
7 音频 240词 1'45'' 拨打商务电话注意事项 朗读 3-3 ****
8 音频 255词 2'17'' 购物常用句型单句 朗读 多项 **
9 音频 187词 1'28'' 留电话口信 对话 3-5 **
10 视频 240词 1'29'' 留电话口信 多组对话 多项 ****
11 视频 无 2'50'' 超市商品与店铺词汇 讲解 多项 *
12 音频 146词 1'20'' 讨论购物清单 对话 3-6 *
13 音频 64词 23'' 购买食物 对话 3-6 **
14 音频 266词 1'37'' 两人去超市购物,咨询店员商品位置 多人
对话 3-6 ***
15 音频 355词 2'14'' 顾客欲为他人购买礼物,店员介绍不同商品的特点提供帮助 对话 3-6 ****
16 音频 450词 2'50'' 学生购买电脑,就性能、品牌等咨询店员 对话 3-6 ****
17 音频 410词 2'25'' 讨论用卡还是用现金付款 对话 3-7 ****
18 音频 209词 1'20'' Scientific American:用现金方式优于刷卡结账 新闻播报 3-7 *****
19 音频 140词 59'' 退货 对话 3-8 **
20 音频 300词 2' 体验商务英语教程:产品质量 陈述 3-8 ***
21 视频 472词 3'30'' 步入商界教学片: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 多人对话 3-8 ****
22 音频 2 383词 13' BBC教学片:英国美食,英文对话及部分中文解说 对话、陈述 3-9 ****
23 视频 266词 1'40'' CNN学生新闻,节日购物 新闻 3-10 *****
24 视频 无 2'27'' CNN经济:圣诞节购物清单 新闻采访 3-10 *****
所有的音/视频均可以用作听力训练(任务3-4)的材料,形式可以多样,如填空、听写等。教师补充的输入资源直接与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结合,从语言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不包含背景知识介绍。
教学反馈表明,为学生提供的补充资源丰富了学生对所探讨话题的表达方式,降低了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难度。
4 结束语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找到接近学生可理解性输入水平(i+1)的方法。教师基于对学生目前的词汇、语法、听力技能和口语表达等的水平,结合他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利用现代化手段,选取符合话题且声音效果、文本特征适当的输入材料,通过增加频率效应、给出关键词、提供文本等方法降低理解难度,标记难度等级等多种手段弥补学生语言输入的不足。难度分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值得指出的是实验教程符合大学英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思想,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并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准备工作,相反通过介绍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源,加强语言输入,让学生在打下更坚实的语言基础后,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实验教学的理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师生双方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把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Bell, D. M. Using TV news in the EFL/ESL Classroom: Criteria for Selection[J]. TESL-EJ, 2003,7(3):1-17.
[2] Ellis, R.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Gass, S.M. & Mackey, A. Input, interaction, and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7(24):249-60.
[4] Ito, Y. Effect of reduced forms on ESL learners' input-intake process[J].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2001, 20(1): 99-124.
[5]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Harlow: Longman,1985.
[6] Rubin, J. 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78(2):199-221.
[7] Voss, B. Hesitation phenomena as sources of perceptual errors for non-native speakers[J]. Language and Speech,1979(22):129-144.
[8] 李书春. Using Authentic Broadcast Material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胡文仲.中国英语教学(三):2001年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常规护理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在1969年发现的一种具有传播性的疾病[1],已成为人类眼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是由肠道70 型病毒感染所引起[2],在传染病中属于丙类。该病的潜伏期较短,起病很急,有严重眼刺激、结膜充血、甚至角膜溃疡等症状。该病夏秋季好发,传播性强且人群易感,危害极大。本研究对本院2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共20例(女8例,男12例),年龄15~43岁,平均年龄25.4岁;病程5~19h,平均11h。女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比男性少,小儿比成人少见。一般双眼患病,在就诊时,单眼不适的患者有8例,而双眼不适的患者有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眼痛、眼红、有异物感、眼磨痛并有刺激感、畏光、流泪等,常伴有眼睑红肿、结膜下的片状出血、结膜充血、耳前淋巴结出现肿大、粘性的分泌物等。偶有角膜上皮的多发剥脱,甚至形成假膜,角膜上皮出现点状的脱落,上皮细胞下混浊,有视力下降的情况出现。
1.2 方法 包括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滴眼液进行治疗。患眼使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眼液,阿糖胞昔液或利巴韦林滴眼液等抗病毒眼液。开始时,使用1次/h,使用3d以后次数逐渐较少,夜间使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以帮助修复上皮。眼分泌物若非常多,可使用3%的硼酸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洗眼。全身治疗主要是指应用抗病毒药物以及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对症的治疗。
2 常规护理
2.1心理及情感护理 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进行病因的解释,说明正在采取的治疗方法,给患者讲解相应的注意事项。通过情感沟通,使得患者了解病情,消除恐惧不安,以便治疗更加顺畅。
2.2 冲洗结膜囊的护理 患者的一般是坐位或仰卧位,嘱患者头偏向需冲洗的一侧,受水器紧紧贴在患者需冲洗侧的面颊。护理人员首先对角膜的情况进行观察,后按照从右到左、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仔细的冲洗,在冲洗完以后,注意擦干眼睛周围(无菌棉签)。
2.3去除假膜的护理 若患者出现了假膜,应该进行去假膜的处理。使用表面麻醉剂(倍诺喜液)滴眼,滴入1~2滴/次,间隔5min再滴1次。使用无菌的棉签按照内毗到外毗的顺序进行假膜的剥离,注意要动作轻柔,剥离彻底。剥离后,用生理盐水对结膜囊进行冲洗。
2.4消毒护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接触进行传染。因此,对于接触患者的人员应该进行隔离,患者的药品等应该单独的使用,绝不可共用。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前后必须严格进行消毒,也可选择使用乳胶手套以及保护镜进行防护。
2.5教育与宣传 对患者及患者的家属进行此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告知他们此疾病的主要症状、传播的途径、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此病的主要症状,应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属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感染所致,症状主要表现是眼发红以及过多分泌物,疼痛也是其一般症状。患者可有流泪、怕光、有明显的异物感,有五成的患者出现球结膜下的出血,因此又称为红眼病。通过告知症状,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感减轻。对于此病的传播途径,应告知此病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注意不要接触患者的眼睛、滴眼药物、洗脸的用具,以防感染。对于此病的预防措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个人卫生,分巾分盆以防交叉感染。注意加强相应的消毒工作。因肠道病毒对干燥和热很敏感,加热可灭活,也可以用酒精、石炭酸等消毒。
3 结果
对所有被研究对象(2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与护理都很有效,没有在患者周围人群中流行。
4 讨论
在我国的传染病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丙类的传染病[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可以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眼-手-眼进行传播[4],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患者分泌物等污染的水或物品、器械等传播。生活环境若不卫生也对疾病传播有推动作用[5],潮湿温暖的气候对疾病的流行有利。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常在人口比较稠密且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常呈爆发式或广泛的发病。因此应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是在于预防以及合理的治疗和常规有效地护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人群中出现广泛的流行时诊断比较简单,但流行初起时不易被注意到,散发病例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病毒等引发的结膜炎混淆。本病的潜伏期短,最长的潜伏期小于3d。本病起病急,可以是单眼或双眼起病,但是一般都会双眼受累,异物感明显,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眼痛畏光症状。对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的重点主要是常规护理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交叉感染进行控制,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疗效得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提高,治疗时间缩短。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常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康复与预防传播意义重大,能够减少交叉感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东方,曾冰英.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指导和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 107-108.
[2]毕树萍.不同时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0):791-793.
[3]林巧玲,王咏针,屈婉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8):6167-6168.
关键词:城市人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人防工程的概念是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修建的防护工程,当前一些国家称之为民防工程,其类别将会覆盖于社会多方面的建筑及市政工程之中。从人防工程的发展历史来看,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人防工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伦敦诞生,到了二战期间,伴随着空袭对城市破坏作用的加剧,比如说德国对伦敦实施空袭使得城市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所以各国都大量修建人防工程,同时这些工程在战争中发挥了相当显著作用。在冷战时期,当时世界的两大超级大国美、苏核威胁以及核争霸,世界各国则相继成立了人防机构,并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纵观我国的人防工程,开始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在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人民防空工作,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而修建了一系列的早期人防工程,这对于对延缓战争的爆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人防工程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背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出现了城市用地不断扩大的趋势,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又是特别有限的, 这样的话就比较难适应城市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同时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和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 城市发展则比较难再使用以前的扩大土地的方法, 同时应该找到一条新的发展空间, 而这一新的发展空间即是向地下以及空中要空间, 并且可以形成城市立体综合的空间体系,而这则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或者规划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人防工程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最为基本的条件则是有人防工程以及地下空间。从目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国内局势来进行判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周边并不是太平的, 它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特别在上不能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那么就很有必要加大防空建设的度。人防工程应该做到平战结合, 同时这也是我国新时期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中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人防工程认识片面
在当今和平年代,人民生活富足,对战争缺少危机意识。因此,对国家修建防空地下室存在误解及认识不足,体会不到防空地下室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当今城市建设中,防空地下室多数是结合民用建筑而修建的,所以修建的防空地下室的资金必然是小区或商场等开发商投入的,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为国家所有,而修建防空地下室资金成本很大,收益又不高,因而造成其前期建设及后期维护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战时功能性。
3.2 地下基础设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之中,他们大多都是重视以及应该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发以及利用,但是却忽视了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排水、通讯、能源这些基础设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发展城市,并且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并且提供掩埋以及安全保障。
3.3 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综合利用的战略规划
地下空间开发,涉及市政、城建、通讯、国土、人防等多个部门。而当今城市发展中,因片面的追求GDP及经济效益,而对城市地下开发缺少有效合理的统一规划。如按照防空地下室建设要求:防空地下室的建设要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应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存罐不应小于100m。而现在城市建设中,就存在在既有的防空地下室附近又允许修建汽车加油站、加气站等。这些无疑给既有防空地下室的安全造成的巨大的威胁,影响了该工程战时的利用,从而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3.4 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当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并没有明确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以及权属管理,所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之中都会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就比较缺乏规划,同时地下基础设施,比如说排水设施、通信管道等这些都在各自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这样的话就会必然阻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进程,同时使得开发地下空间的这种初级开发则表现出无序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这些方面并没有具体的条款来对其约束以及规范。所以,就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同时也应该提高开发程度以及管理水平。
3.5 地下空间开发应相互联系、统一
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其中的商业开发面积亦同样增加。所以在城市规划、工程立项审批及方案图设计中,要做到新建的要与既有的人防工程相联系相结合,这样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以沈阳为例:沈阳地铁一号线在修建时,就与附近的中兴商业大厦地下商场相联通,做到了无缝连接。这样不但方便了地铁乘客直接进入商场进行消费,又积极促进了该商场的经济增长。同样的工程还有工业展览馆地下商场及恒隆市府广场过街通道。
4、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同人防工程建设应协调发展
4.1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龙头,这样有了规划才可以统筹人防建设的蓝图,同时也可以避免各项建设互相干扰,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出效益,这样就可以使得人防建设同城市建设可以同步的进行。人防工程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编制人防建设规划之时,则应该依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其中规划包括的内容有:人防工程发展预测以及现状,发展战略,开发期限、层次、内容、规模以及布局,实施步骤等等。在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方面则应注意改善以及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科学预测出城市发展以及防空作战的需要,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站在全局的高度之上,来一步一步的推进,这样就可以使得人防工程建设的开发利用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相互适应。
4.2 应该突出重点,同时应该分步实施缓和人防工程建设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之间的矛盾
站在前瞻性的角度出发来看应做好规划,并且在地质条件可以允许的区域之内应重点发展,以及其他区域应满足配套的需要,并且应该重点突出城市重点区域以及交通枢纽点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时应该注重地下空间开发的层次性、设施的安全便利性、功能的兼容性以及人防项目使用的有效性。
人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应该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之中去。应该对已建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以及实施功能转换和有能力来逐步强化对人防工程的管理。这样的话就对人防工程的管理者的素质、规划设计设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人防工程的使用功能,使其可以发挥其综合效益,人防部门应该对可改造利用的人防工程来进行改造,同时也可全面展开对已建的人防工程的统计、评估以及调查等研究工作,同时使用多方面措来缓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同人防工程建二者之间的矛盾。
5、结语
科学合理的开发地下空间修建人防工程是一项长期且比较重要的工作。人防工程要积极适应和促进城市发展,要服务于人民,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真正的“平站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