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高校能耗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能耗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能耗管理

第1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绩效管理者要当好五种角色,提高五种能力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广泛运用的一种以开发人力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使人的行为量化而达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的和管理目的。在绩效管理中,各级管理者是实施的主体,发挥着桥梁作用,上对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与否。为此,日照供电公司把提高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摆到突出位置,以当好五个角色,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

当好宣传员,提高向员工灌输绩效管理认知的能力。绩效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和员工,首先要引导全体员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增强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体员工真正领会集团公司党委的决策,全面理解绩效管理的内涵和战略意义。首先,管理者自身要加强学习,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比员工更加深入,在绩效管理中的工作技巧比员工更加娴熟,确保更好的理解和执行。其次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日照电力报、信息港、电力动态等媒介,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使员工接受、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概念,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培训,使全员都懂绩效管理,都谈绩效管理,都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绩效,将管理的责任交给员工自己,使企业真正用好绩效管理这个管理杠杆,教会员工如何制定自己的绩效管理并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绩效,把员工锤炼成自己的绩效管理专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当好合作伙伴,提高与员工协作共赢的能力。倡导管理者与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创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观念,实现了管理者与员工关系在绩效上的统一,使管理者、员工以及企业本身都成为了绩效管理的责任者和受益者。管理者的绩效高低通过员工的绩效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高即是管理者绩效的提高,员工的进步即是管理者的进步。通过在公司内倡导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使各级管理者树立对员工负责就是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促使管理者与员工同舟共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作共赢。

当好指导员,提高分解目标与制定目标的能力。绩效管理是企业的战略规划、远景目标和员工的绩效目标的有效结合。在这一过程,管理者必须当好指导员,科学分解战略目标和制定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层层分解部门目标和岗位职责。部门负责人在与员工共同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本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根据员工具体岗位职责,将部门目标层层分解,具体到相关责任人,使每个员工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第2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监管系统 能耗监测 实时采集

高等学校节能监管系统指对校园建筑设施能耗的计量、数据分析、数据统计、节能分析及节能指标管理,是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及有关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了能耗数据在能耗监测平台中传输的全过程和采集系统的框架体系。

能耗数据采集分为自动实时采集和人工采集,以自动实时采集技术为核心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是节能监管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某高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是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监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介绍建筑能耗实时采集技术在节能监管系统中的应用。

一、建筑能耗实时采集系统概述

某高校按照相关导则及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建筑能耗计量和采集进行方案设计,其校园能耗实时采集系统基于485总线通讯技术,对建筑内的远传水表、电能表、蒸汽流量计、中央空调冷热量计等不同类型的能耗计量设备进行集中采集,并通过校园局域网传输至监管系统能耗采集中心。

其能耗采集系统建设流程大致可分为“建筑能耗计量与数据采集方案设计——能耗监测设备安装实施——能耗数据采集传输调试——能耗数据使用与维护”几个阶段。

二、能耗监测设备安装

1.远程计量监测表计安装

能耗监测计量设备为电、热等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的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冷)量表等。某高校根据《导则》要求,按照能耗分类分项的原则,同时考虑学校实际管理需求,设计安装能耗监测计量设备。

截止2010年底,学校新装分类、分项、分户计量表计3500余组,其中包含电表、水表、蒸汽流量计、冷(热)量计等多种类型的计量监测表计,同时集成和利用了一些既有远程计量监测设备,各类表计均具备数据通讯接口并支持国家相关行业的通讯标准协议。

2.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安装

某高校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采用浙江中控生产的WNC系列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该数据采集器符合《导则》关于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能性能要求,并可并发采集水、电、气、蒸汽、冷热量计等各种能量表计。截止2010年底,学校共安装了能耗数据采集器80余台。

三、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

某高校节能监管系统的能耗数据采集传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实现多种能耗监测计量表计到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之间的网络链路和数据传输;二是数据传输,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网关设备)和校园网络通道向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数据服务器发送采集数据。

1.能耗数据采集技术

计量表计通讯协议符合P645规约、ModBUS协议等国家相关行业的通讯标准协议,根据计量表计的接口特点,采用以RS-485总线技术为主,对部分布线距离较长施工难度大的计量表计辅助采用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两种传输方式可以组合使用。

2.能耗数据传输技术。

某高校的校园网络硬件资源丰富,遍布各校区的校园网络几乎覆盖到每一栋校园建筑,利用校园以太网传输能耗数据,可以降低能耗数据传输成本,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因此数据传输以校园以太网为主。部分监测表计受环境限制,选用无线网络(GPRS/CDMA)将采集数据上传到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器。

四、数据质量与安全保障策略

某高校监管系统采用水、电、汽多能耗一体化采集技术,为保障能耗数据在采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策略。

1. 能耗采集器在连接至客户端时,需经过身份验证过程才可进行采集器注册,网络传输数据包经过高强度加密,可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不会被第三方所窃取。

2. 数据中心客户端以及监管平台都具有报警功能,可对采集器状态、采集点数据质量码进行报警。维护人员可针对报警类型进行有效的分段判断,从而快速定位故障环节,并可进行远程故障排查功能。

3.采集器内置大容量CF卡及存储数据库,采集器与数据中心连接断开后,可保存至少1个月内的所有采集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端的数据完整性。当采集器与数据中心重新连接时,将主动对断线期间的数据进行历史恢复,同时支持对指定时间段历史数据人工恢复功能。

第3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监管系统  能耗监测  实时采集

 

高等学校节能监管系统指对校园建筑设施能耗的计量、数据分析、数据统计、节能分析及节能指标管理,是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及有关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导则》),明确了能耗数据在能耗监测平台中传输的全过程和采集系统的框架体系。

能耗数据采集分为自动实时采集和人工采集,以自动实时采集技术为核心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是节能监管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某高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是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监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介绍建筑能耗实时采集技术在节能监管系统中的应用。

一、建筑能耗实时采集系统概述

某高校按照相关导则及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建筑能耗计量和采集进行方案设计,其校园能耗实时采集系统基于485总线通讯技术,对建筑内的远传水表、电能表、蒸汽流量计、中央空调冷热量计等不同类型的能耗计量设备进行集中采集,并通过校园局域网传输至监管系统能耗采集中心。

其能耗采集系统建设流程大致可分为“建筑能耗计量与数据采集方案设计——能耗监测设备安装实施——能耗数据采集传输调试——能耗数据使用与维护”几个阶段。

二、能耗监测设备安装

1.远程计量监测表计安装

能耗监测计量设备为电、热等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的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冷)量表等。某高校根据《导则》要求,按照能耗分类分项的原则,同时考虑学校实际管理需求,设计安装能耗监测计量设备。

截止2010年底,学校新装分类、分项、分户计量表计3500余组,其中包含电表、水表、蒸汽流量计、冷(热)量计等多种类型的计量监测表计,同时集成和利用了一些既有远程计量监测设备,各类表计均具备数据通讯接口并支持国家相关行业的通讯标准协议。

2.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安装

某高校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采用浙江中控生产的WNC系列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该数据采集器符合《导则》关于数据采集设备的功能性能要求,并可并发采集水、电、气、蒸汽、冷热量计等各种能量表计。截止2010年底,学校共安装了能耗数据采集器80余台。

三、能耗数据采集与传输

某高校节能监管系统的能耗数据采集传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实现多种能耗监测计量表计到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之间的网络链路和数据传输;二是数据传输,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网关设备)和校园网络通道向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数据服务器发送采集数据。

1.能耗数据采集技术

计量表计通讯协议符合P645规约、ModBUS协议等国家相关行业的通讯标准协议,根据计量表计的接口特点,采用以RS-485总线技术为主,对部分布线距离较长施工难度大的计量表计辅助采用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两种传输方式可以组合使用。

2.能耗数据传输技术。

某高校的校园网络硬件资源丰富,遍布各校区的校园网络几乎覆盖到每一栋校园建筑,利用校园以太网传输能耗数据,可以降低能耗数据传输成本,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因此数据传输以校园以太网为主。部分监测表计受环境限制,选用无线网络(GPRS/CDMA)将采集数据上传到监管平台数据采集器。

四、数据质量与安全保障策略

某高校监管系统采用水、电、汽多能耗一体化采集技术,为保障能耗数据在采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策略。

1.能耗采集器在连接至客户端时,需经过身份验证过程才可进行采集器注册,网络传输数据包经过高强度加密,可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不会被第三方所窃取。

2.数据中心客户端以及监管平台都具有报警功能,可对采集器状态、采集点数据质量码进行报警。维护人员可针对报警类型进行有效的分段判断,从而快速定位故障环节,并可进行远程故障排查功能。

3.采集器内置大容量CF卡及存储数据库,采集器与数据中心连接断开后,可保存至少1个月内的所有采集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中心端的数据完整性。当采集器与数据中心重新连接时,将主动对断线期间的数据进行历史恢复,同时支持对指定时间段历史数据人工恢复功能。

五、结束语

维护比建设更重要,能耗采集系统在监测设备、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等过程中均可能数据异常现象,除上述策略外,系统维护人员还应定期抄取各表计现场读数,与数据中心数据进行核对;加强数据分析,定期对表计进行检定和维护。确保能耗数据采集的准确、安全、可靠,也是校园能耗监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2009-10

第4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Abstrac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to develop and carry out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construct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work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olleges.

关键词: 高校;节能减排;意义

Key words: college;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meaning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45-01

1高校节能减排的意义

1.1 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并将其与学校管理、学生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和体会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使节能减排上升到理念、落实到生活。

1.2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自从我国高校进行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使得一些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改善办学条件,这就需要消费各种能源、资源。据研究发现,40.4%的全社会总能耗由建筑能耗产生,因此,控制建筑能耗是节能减排一个重要的举措。另外,很多高校在办学扩张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节水、节电、节煤、节气、节油、节地、节材等还需在师生员工中进一步深化。因此,高校的节能减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必然要求,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辐射社会。

1.3 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高校占全国人百分之二的人口,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问题上,人们未足不够重视消费环节的节能减排。而众多的研究表明,若不从消费环节解决节能减排问题,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实际上,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比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为困难。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鼎立的文化机构,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

2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

2.1 节能减排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扩招,学校增加学校建筑面积,购买教学实验设备,使得高校的能耗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和教学实验设备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且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降低能耗的重要性。另外,高校的师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不够强烈还可以表现在一些高校校园里,教室白天不关灯,水龙头滴水,空调24小时打开等现象。据调查发现,高校每年的水电费支出以200万元左右的速度递增,递增速度30%左右。

2.2 尚未形成节能减排机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实施,原鼓励节能减排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如现有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供水、供电、供暖的管理制度中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多,像耗能设备的数量、运行状态、节能减排等还缺少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未建立节能减排项目论证、立项和对节能效果的评估机制,节能效果收获不大。

2.3 节能减排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在高校的节能减排设备改造工作中,遇到的资金不足是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用于正常支出的费用还算充足,而用于节能减排改造的资金远远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节能减排改造的工作因为资金不足尤为落后。

3高校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培养师生节能减排意识高校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只有每个人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节能减排的举措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3.2 完善节能减排机制高校节能减排行动的开展,需有一套相适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进行监管。如建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单位和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实行节奖超罚等手段来提高师生节能减排的动力和积极性。如把师生奖惩与其节能意识、节能态度、节能效果等节能工作充分结合,教师与评优挂钩,学生班级和学生与精神文明建设、奖学金评定结合等挂钩;对于资源浪费严重行的,责任到人,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就拿华南理工大学来说,作为全国首批十二所节约型高校建设示范单位之一,十分注重校园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制定了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鼓励创新。

3.3 丰富资金来源,加强节能减排工程力度对于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资金不足的高校争取取得国家项目经费的支持,加强学校自身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再如华南理工大学在教育部节能专项等有限资金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科研技术成果,建设了校级空调节能集中管理控制平台,完成了该校南北校区四十七栋重点能耗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并将能源监管和空调节能控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从学校到建筑到房间的三级用能监管、各类建筑空调的集成管理优化控制以及末端空调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与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展开合作,成立专门的节能减排基金,吸引社会人士或企业为高校的节能减排活动做贡献。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重地,它的节能减排行动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作为一个文化机构,也是当今我国上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上下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加强节能减排机制建设,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在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节能减排的意义、障碍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

第5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LonWorks; 电能耗; 监控系统;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5

-0153

-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campus power energy based on LonWorks technology

LIU Li-li, DUAN Zhong-x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manage and save electrical energy on campus, a college power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LonWorks technology i.Lon Smart Server 2.0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av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n campus".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es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key technologies and final implementation. The test verifies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power saving,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LonWorks;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energy saving

收稿日期:2011-11-21

0 引 言

电力能源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能源。高校又是主要耗电户,需要使用新的技术措施实现电能源的节约与管理。提供充足的电能是学校科研、教学、师生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因此对高校进行电力节能降耗监控管理的研究和改造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深远意义。

国外一些国家对能耗管理平台研究和实现已经相对成熟。例如美国OPTO22公司在2010年底研制了新一代EMU能耗监测系统与Google Power Meter(Google 能耗计量软件)等平台集成的能耗监测在线解决方案。2007年,国内南京迪玛斯电气有限公司开发的建筑能耗采集系统,以及清华大学的著名院士江亿负责主持的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开发的能耗分项计量实时分析系统已在十座大型公建中运行,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能耗管理平台建设[1]。

本文以“某高校节约型校园电力能耗监控系统”的建设为背景,设计了基于LonWorks技术i.Lon Smart Server 2.0电力能耗监控系统。包括系统网络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系统最终实现。通过对系统进行调试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电力节能和监控管理功能。

1 校园电能耗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该系统实现电能耗分项(空调、动力、照明插座、特殊用电)计量和节能监控,其网络结构由三层组成,分别是现场监测网络、中间网络传输层、上层监控网络。现场监测网络采用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来完成对现场子网各个回路中各电力参数的采集和处理;中间网络传输层是将现场的数据打包通过网络控制器i.Lon Smart Server 2.0[2]传输到上层监控网络,同时将上层监控网络的控制命令下达给现场设备控制现场对设备执行动作;上层监控网络主要完成对各个子网电能耗的整体综合监控及用电管理,并通过Internet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转发,以实现数据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本文所研究的某高校电力能耗监控系统工程概况如下:该系统是由北院教学区、办公区、学生生活区和南边行政办公区共2个分区23个基站构成。现场监测网络根据计量装置安装的科学性以及从施工走线考虑共有23个子网。即需要安装网络控制器i.Lon Smart Server 2.0共23台。需要安装节点计量装置――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NLA-PM100D共386个。为了合理地确定现场智能节点的安装位置,根据该校园配电图纸以及数据中心位置综合考虑,子网位置确定及节点数量安装情况如表1所示。

2 校园电能耗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系统设计中使用到的关键技术有计量装置、计量信息接口技术、现场监测网络技术、远程传输网络技术、组态软件应用技术[3-8]。

2.1 系统中的智能节点的设计

基于LonWorks总线的现场计量装置采用高精度电能计量芯片ADE7758和单片机ATMEGA128A,ADE7758能够实现对采集进来的电压、电流信号和频率信号的数字滤波、谐波分析、有功、无功、视在电能计量处理及与单片机ATMEGA128A进行数据交换。ATMEGA128A单片机负责与电能计量芯片ADE7758交换数据、数码管显示、键盘输入、数据存储及与基于Neuron5000芯片的TP/FT-10F LonWorks模块通信,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预处理单元、人机接口单元(12个8段数码管显示、6个键盘输入)、存储和从站接口单元,如图2所示。

2.2 系统中智能节点的现场调试

智能节点软件设计主要指应用程序设计。因为节点的功能都是由应用程序完成。在基于LonWorks技术的电力能耗监控系统的智能节点现场调试过程中,因为是对现场共23个子网中的每一个子网中的每一个节点的调试,23个子网就是23台i.Lon Smart Server 2.0网络控制器,为了考虑现场施工布线方便容易等特点,电力能耗需要监控的区域共分为23个子网,在现场不同子网区域的各个配电室进行调试时只需一台个人计算机(PC)、设计的节点应用程序、一根网线及已经安装在子网内的i.Lon Smart Server 2.0网络控制器,安装在现场配电室的各配电柜上的电力能耗计量装置,就可以调试现场智能节点。调试过程如图3所示。

2.3 上层监控主站与底层监测网络通信

系统采用OPC技术来实现上层监控管理机与现场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OPC接口将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到组态软件中来,又可通过该接口将数据从组态软件系统采集到上位机应用程序中来[6],OPC技术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本文组态采用InTouch10.0[7],应用LNS OPC Server和In Touch的OPC Client建立In Touch10.0与LonWorks网络之间的动态数据链接,配置好相应的主题和项目,即可建立监控系统与LonWorks网络间的联系。使上位机监控系统可实时显示现场数据, 并下发控制命令。基于InTouch 10.0组态的监控程序一方面通过EasyLon OPC Server同LonWorks网络变量交换信息,一方面通过ADO(Activex Data Object)数据接口同数据库交换信息。通过运行OPC服务器和人机界面软件来对系统运行的实时和历史信息监控。示意图如图4所示。

将现场节点NeuronID和程序ID写入

3 校园电力能耗监控系统的实施过程

3.1 确定数据监控中心

首先将现场智能节点即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通过自带LonWorks双绞线接口(TP/FT-10A)使其与i.Lon Smart Server 2.0网络控制器通信,网络控制器再通过校园局域网与装有LonMaker for Windows 3.2的监控主机连接组网。然后通过监控主机与Intranet/Internet连接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数据中心设立在北区,包括大屏幕、直流电源UPS、监控主机、打印机等。监控主机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软件、基于LNS操作系统的LonMaker for Windows 3.2,Echelon i.LON Smart Server 2.0 Software等一系列LonWorks软件。

3.2 使用LonMaker for Windows 3.2组建教学大楼东子网

教学大楼东配电室内子网IP地址为192.168.1.109,其LonWorks Interface Name为“jxdld”,在测试添加子网后进入LonMaker for Windows 3.2界面创建子网,如图5所示。

图5 使用LonMaker for Windows 3.2

创建教学大楼东子网(jxdld)

3.3 子网中单个节点实验数据查询分析

教学大楼东子网组建成功之后,对子网中的单个节点使用LonMaker 3.2浏览单个节点的数据信息,在监控室就可以方便地看到该子网现场电力能耗智能节点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采集数据等及某个回路中的能耗使用情况,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管理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及监控管理功能,如图6所示。

第6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财务分析评价 财务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29-0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体系,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政策的修正和变革力度,2011年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保障措施,并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规划》提出的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其中就包含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各省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能源局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保证节能减排工作得到落实。其中,《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别强调:国家机关和科教文卫体系具有单位数量多、用能人数多和节能潜力大、公益性和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应在全省各级机关、学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能耗总量大、节能工作基础好、管理措施到位、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单位,重点推进建筑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也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节能奖励、融资优惠利率等。

高校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出现资金匮乏局面,且向银行贷款受政策限制,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校园节能,能切实减少学校经费压力,改变学校因技术力量不足造成的节能无可行方案、不能有效节能的状况,同时可提高师生员工的节能减排参与度,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会将节能理念带入社会,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一次投入的设施在合同期满后会长期使用,大大节约传统灯泡的更新维护费。

二、合同能源管理类型与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70年代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以减少能源成本为目的的财务管理办法,其实质是服务对象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实施节能改造,为能耗设备升级,从而降低目前运行成本。它通过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融资并承担技术和财务风险,为企业实施和管理节能效益,并与企业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节能设备租赁型四种模式,国家主要提倡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业主方的资金困难问题。所谓节能效益分享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合同期内,双方共同确认节能量,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全部节能设备和节能收益归企业所有。

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在现行价格下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资金回收期会很长,而学校后勤技术薄弱,对历史用能统计不详尽,没确切数据,所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较难核定节约量,如果因此与合同能源服务公司产生分歧,分歧产生的经济损失会是学校。因此,高校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比较慎重,笔者试图通过下面案例为其应用可行性提供一些财务分析意见。

三、案例分析

某高校七教学楼使用灯具为T8/40W传统日光灯管297支,T5/28W节能灯管1790支,现有功率为61.8kw,年耗电量约为20万度;图书馆使用灯具T5/28W节能灯管3357支,T8/20W传统日光灯1347支,3U节能灯332个,T8/36W传统日光灯管257支,现有功率为134.2kw,年耗电量为43.5万度;主马路路灯165支,现有功率为41.1kw,年耗电量为16.5万度;现当地一家知名EMC服务公司拟与学校合作进行一项同时包含上述灯具改造和利用节电器进行动力电路节能改造的综合能源管理项目,从更换灯具和安装节电器两个方面出发对学校进行双重能耗控制,以期达到最佳节电效果,同时为节能服务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1.节约电费的分成比例。合同期限为10年,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能源管理合同,采用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合作。

合作利益分配方式:合作期内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学校按改造后所节约电费的一定比例回报给节能服务企业。前5年二八分成,即学校得节能费用二成,公司得八成;后5年四六分成,即学校得四成,公司得六成,学校每半年向节能公司支付一次节能费用。

2.项目经济数据分析表(见表1)。

3.有关材料市场报价。室内节能灯20元/支,路灯500元/盏,1200mmLED灯管180元/支,600mmLED灯管150元/支,球泡120元/个,室内安装运输费15元/支,大功率路灯2000元/盏,安装运输费260元/盏。

四、节能服务公司收益分析

本项目财务评价确定计算期为10年。

(一)投资计算依据和方法

1.计算方法。本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方案,运用现金流量法进行分析判断;

方案本身不产生财务收入,所以财务分析只测算项目年运行成本,比较改造前后节约的成本。

2.假定。本方案计算依据上述提供的数据资料分析,存在如下前提假定:

(1)折现利率采用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4%;

(2)现有节能灯处置残值收入因为不确定,假定为0;

(3)原节能灯维修人工因为是学校集团员工,其人工成本是学校固定工资,所以本方案的维修人工忽略不计,学校年运行成本主要考虑能耗和原节能灯更新维修材料费;节能服务公司年运行成本主要指人工等本例估算为4万元/年;

(4)2013年节能财政补贴标准有望提升至500元/吨,本方案暂按300元/吨计算,每年财政补贴收入为210吨折合标煤X300元/吨=63000元;加上节能奖励资金假定每年有10万元。

3.投资判断标准。如果更新方案带来节约的年运行成本(主要是能耗)大于项目投资额,则本方案可行。

(二)投资总额构成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26.2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180.6万元,占80%。

建设期利息45.6万元,占20%。

(三)资金筹措

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筹措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安装,改造后项目现金流由节能收益比例分成及补贴收入保证,建设项目总投资按节能效益比例分成的方式收回。按财税[2010]110号文件规定,本项目享受相关税费的减免,所以计算时相关增值税、营业税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按免三减三处理。

(四)节能服务公司成本分析

本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包括初始投资额、年维护成本、财务费用等。

1.初始投资额。灯具一次性投资=Σ单价*LED购置数量=180*4309+150*898+332*120+165*2000=1280160(元)

安装费=ΣLED灯数量*安装运输费单价=5539*15+165*260=125985(元)

2.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为长期借款利息,借款年利率按5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4%计算。

3.年维护成本:维护人员费用年工资约4万元。

(五)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损益情况分析。本项目年平均利润总额约为8.286万元,损益情况详见表2。结果表明:该项目计算期末累计盈利82.86万元。

2.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利用内插法求得内部收益率为16.18%;

根据现金流量分析,计算求得结果(见表3):

(六)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结论

经综合测算,本项目在达到预期投入产出情况下,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18%,高于基准收益率,以7%为折现率计算的财务净现值为196.69万元,大于零。全部投资回收期为4.05年,符合投资回收的期限要求。

以上从节能服务公司角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项目既能保证投资的合理收益,又能确保正常运转和发展所需的资金,该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五、学校收益分析

1.假设每支灯管使用时间从上午8点至晚上10点用时14小时,这里按日均12小时计算,学校改造前能耗为237.1kw,耗电量为800056.5度,改造后能耗降为62.85kw,耗电量降为208942.25度,年节电量为591600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年节约电费=总功率×年使用天数×日使用时间×节能率×电价(依国家电网对该大学现行电价0.6元/度计算),得出年节电费为35.49万元,按合同约定节能分成比例前5年节电费的20%加上后5年节电费的40%计算,学校10年节约能耗106.44万元;

2.每支LED灯管平均使用寿命超40000小时,一般可使用12年左右,而普通节能灯平均使用寿命为2年,合同期内学校可节约原节能灯更新维修材料费约(5539*20+165*500)*6=1159680(元);

六、小结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投资机制,近几年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在我国大范围兴起,并已逐步进入高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能源管理方式,在资金不足情况下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方式,但如何选择能源服务公司存在合同风险,学校要对各种能源服务公司进行筛选,对其已实施项目情况、财务状况、技术水平、信誉等要全面了解,在具体谈判时,除注重技术可行性外,在经济可行性上应重点关注合作期限的确定、节能利益分配比例与方式、节能量的计算方式等。在签订合同时,对自身能耗情况及实施改造后达到的节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权衡利弊,笔者试图从财务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为高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1] 党书国.海尔管理模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学生公寓;节能降耗;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邓东华(1965-),男,四川绵阳人,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副教授;吴顺富(1965-),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工程学院后勤集团水电管理中心经理,高级技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Z201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142-02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科学、文明方面负有引领社会的责任,理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率先垂范。节约型校园的创建,既要遵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般原则,还要在节约文化的传播、具备节约理念和行为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要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教师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在学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创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前学校能源利用基本状况

南京工程学院主要耗能形式为电能、热电厂蒸汽和天然气。电能是学校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在学校能源消费成本中占的比例最大,主要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空调系统、热水供应、办公设备、照明、电梯、二次供水等方面。在学校全年能耗中学生公寓热水供应所消耗的能源占总能耗相当比例,而热水供应系统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前主要是由电热锅炉、热电厂蒸汽和燃油燃气锅炉加热产生,损耗大、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高,成为制约学校节能降耗工作的瓶颈,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的引入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猛。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用能状况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等服务并保证节能量或节能率,用能单位保证以节能效益支付项目投资和合理利润的能源效率改进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一种节能业务方式。近年来,我国积极引入这一模式,出台了相应的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并于2010年8月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旨在将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加以大力推广。

南京工程学院的用能系统较为复杂,用能规模比较大,且用能系统新老结合,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量较大,个别设备老化较为严重。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后勤服务,由于能源专业技术和专业节能管理人才相对欠缺,尤其是办学资金不足,投入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有限,都是学校进一步搞好节能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此经学校相关部门的调研论证,决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推动学校节能工作,从而为创建节约型高校奠定基础。

三、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基本方案及优点

合同能源管理类型通常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这三种类型各有特点,通过分析比较,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公寓热水供应系统运行现状,决定采用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该方式是将学校公寓热水供应系统采用用能整体打包,运用能源系统综合诊断方法,通过综合节能改造,提升整个用能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了确保本次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功实施并获得预期的节能效果,学校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厂家、学校和单位进行调研、考察,并在合同签订前与能源管理公司方开展了详细的项目方案研讨工作,制订了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包括:

1.论证项目节能技改方案,评估项目节能潜力

合同签订前,学校要求能源管理公司做出合同期内将实施的主要节能技改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和节能潜力进行了评估,确保实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目标。

2.界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范围

即项目边界条件,并对项目界定范围内的主要耗能设备,包括学校电锅炉以及换热器及其附属设备等,进行登记造册。项目界定范围内的各主要耗能设备、能量输运系统以及用能末端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保养与维修等仍由能源公司方负责,学校具有建议和监督管理权;合同期内实施的所有节能技术改造,必需在改造前出具详尽的改造方案和可行性报告,并报学校审核、批准和备案;合同期满后,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所投资的节能设备和节能收益将全部归属学校。

3.确定项目能耗基准条件

为简化操作,忽视一些对项目能耗影响较小的因素,确定基准年度的学校公寓热水温度与供应时间、设备老化和自然天气条件的基准条件。当合同年度内,这些条件与基准条件相比,发生较大的改变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并约定了相应的修正方法。节能改造项目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全额投资、全权运作,并对节能改造的效果负责,学校无需承担相应风险。

4.确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效益分享原则和项目合同期限

为了避免合同期内每实施一单项节能技改项目,合同双方需进行烦琐的节能量测算与确认工作,同时确保学校方不承担任何风险,确定按项目合同年度核算收入总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学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收益。按照能源管理公司对项目的实际投入改造费用,对学校实际年平均用水量,学校规定的收费标准以及合理的收益等因素,经论证最终确定合同年限,这样,既简化了操作,又保证了学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收益。学校在无需太多投入的情况下,从项目启动起即可节省节能改造、能源消耗等费用支出,并且在合同期满后还可得到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所投入的节能设备,继续享受项目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节能收益。

5.确定项目结算方法

合同年度内对项目界定范围内消耗的水和电分别装表计量,由能源管理公司按表付费。学校则按照合同年度的合同价格支付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费用。每合同年度末,合同双方根据约定的修正原则对该年度的能耗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的结果进行年度总核算。

6.明确项目管理方法

该项目运行维护由能源管理公司负责,学校派相关部门配合该系统的日常管理并协调与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学校省却对界定范围内能耗设备的节能管理。相对于自主聘请节能专家设计节能方案、采购节能设备、督导施工、聘用工程师操作维护、自行运营,合同能源托管不但避免了学校自主进行节能改造和管理带来的繁冗工作,还降低了学校的运营成本,且更便于学校管理;与此同时,学校可快速提高能源利用整体水平。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其专家团队,综合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稳定高效的节能设备进行项目整体运作,相对于学校自行寻找节能设备,分期分散进行单一节能技术改造,托管之后不但可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使学校能源利用整体水平提高,节能收益更有保障。

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效

2010年5月,南京工程学院和能源管理公司正式签订了《学生宿舍热水供应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用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全面取代原供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从安全管理角度,因水、电系统分离,解决了传统电热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寒冷季节无需电辅助加热器,系统运行节能、高效、安全、可靠。

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学校基于热水供应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启动后,能源管理公司根据节能诊断结果,在加强管理节能的基础上,先后已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改,组织实施了“空气源热泵系统改造”、“IC卡计量设备更换”及“IC卡计量系统升级改造”、“局部热水管路系统改造”等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试运行开始至今,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效果良好。如东区8000学生的热供水系统改造前电热锅炉总功率近2400kw,改造后空气源热泵系统总功率为398kw,在服务质量和效果不变的前提下节约电能50%以上。

五、结束语

南京工程学院对学生公寓热水供应系统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的实践表明,实行合同能源管理,不但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深入挖掘学校的节能潜力,使学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切实为学校带来了显著的节能收益。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借助有资质、信誉好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节能技术,全面实施系统的综合节能改造和深度的专业节能管理,在享受到专业化节能服务的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学校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双赢。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对用能系统进行全面诊断,加强能源消耗计量与控制,正确评估学校能源系统的现状及节能潜力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祭彦加.改革·发展·创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M].南京: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8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全国高等学校总数超过2200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800多万,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学校知识人才密集,具有传播先进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功能,高校有责任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资源意识教育,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进节约型高校建设,从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示范和表率作用。

一、节约意识的培养是创造节约型高校的基础

高校领导集体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通令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大方向。引导各部门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高校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把节约目标和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

高校教育部门在新生入学等关键时间段内,要及时开展《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专题类报告或讲座,把地球环境问题,中国资源数据,能源危机状况,告诉大学生们:把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传授给大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给他们打下节约的认知基础。

高校后勤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全面管理详细知道广大师生员工如何开展节约工作,要通过检查、考核、评比、表彰等手段,激励节约工作做的好的部门和个人,鞭策节约工作做的差的部门和个人。

大学生应主动培养自己环保和节约的意识,争做环保和节约的模范,要以个体的行动带动集体的互动,养成习惯,营造氛围,形成传统。全面提高大学生节约意识素质。建设节约型高校才有实效。

二、资金投入是创建节约型高校的保障

陈旧的设施和设备,造价低,技术含量也低,效率更低。只有加以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改造老设施,更新旧设备需要资金投入,是着眼当前利益还是着眼长久的效率,考验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心,显然一次性资金投入换来长久的节约,无论从经济效率还是从社会效率来讲都是必要的。

新设施的建设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同样存在投入和产出的比较问题,新建筑采用先进设计理念,选用环保材料,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能源的不可再生特性决定,我们只有合理使用能源的权力,绝没有随便浪费的权益,必须把节能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投入量,千方百计把能耗降下来。确保资金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才能从技术上保证和最终实现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目标。

三、科学决策是创建节约型高校的重要环节

有领导集体强烈的节约意识,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节能工作只是具备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高校总务和后勤部门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深入调查掌握学校有什么节能项目以及它们的潜力有多大,准确测算提高节约率的细帐,详细制定节能项目改造方案和预算,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动高校节能项目尽快实施,尽快投入使用。

例:直冲式公共厕所改造,有加装红外感应蓄水和冲水阀控制供水两种方案,总务后勤部门应调查三种厕所年耗水量分别有多大?改造的费用多大?改造后使用维护费用分别有多大?市场上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分别是多少?改造使用多少年后能收回成本?在掌握上述数据后,提出改造意见,设计改造方案,制定改造预算,报分管领导审批,最后组织实施。

(一)高校食堂、开水房、浴室等场所热蒸汽供应,一般有燃煤锅炉集中供汽,燃汽锅炉集中供汽、单位直燃自供汽设备三种方式。是继续使用污染严重、能耗大、使用成本高的燃煤锅炉,还是选用无污染、能耗较低的燃汽锅炉,还是一步到位淘汰锅炉集中供热模式,直接上马安全性能高、无能量传输损耗的单体直燃自供系列产品设备,必须算好改造投入资金量、设备维护费、能源节约几笔帐。

(二)公共场所照明:白炽灯具价格低、使用寿命短、能耗高;节能灯具价格高,但使用寿命长,在相同照度的情况下,节能效果明显。

(三)投入一些资金把不同场所公共场所照明,分别设计为:手动、声控、光控三种控制方式,很有必要。在出入人员很多的地方,如大厅、主要走廊以及有专门人员人员靠近管理的场所,需要安装手动控制照明;需要连续照明但无专人关闭里的场所设计为光控照明;在照明时间较短,又无人管理的场所设计为声控照明,即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使用,也节约人员管理的成本。

(四)新建工程:采用环保的空心墙体材料,采用保温效果好的隔热材料,采用双层玻璃等,可以节能15%~30%。一次性投入,百年收益。

(五)校园绿化灌溉用水量极大,一般单位均使用自来水,如果改为景观用水或处理后的废水投入不大,但节约效果非常大,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的意义更大,非常值得去做。

四、科学严谨的管理工作是实现节约型高校的关键

高校后勤部门下属各服务单位是资源和能源消费大户,后勤部门还负责教学、科研、实训、办公等部门资源和能源的使用管理工作。在设施、设备确定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可以继续挖掘设备的节约潜力,增强使用者节约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所以高校后勤部门对创建节约型高校负有最直接的关键性作用。如:

(一)节水管理

各楼层所需压力和出水量是有区别的,在正常供水的情况下,低层压力比高层要大,应该以水龙头出水时不四溅为标准,调小低层进水量。适当调大高层进水量。如果采用机械增压设备供水,必须准确把握增压供水的时间段,在用水高峰时保障供应,在用水低谷时减压供水。

如果采用自动增压设备供水,关键要调整好最大供水压力,以能保障最高层用水的压力即可。

在绿化用水方面,要严格控制使用自来水,一般应就近使用景观用水,尽可能对废水处理后再利用。

还有就是对各单位使用,各单位单独管理的场所,要加装水表,方便考核,督促各单位节约用水。

(二)节电管理

后勤部门对公共场所照明应深入地调查,设计不同的照明控制开关,可以起到明显的节电效果,节能灯具比白灯具的节能效果高40%以上。维修公共场所照明过程中,可以一次性改造更换,也可以边淘汰边更换。

(三)节气管理

还在使用锅炉集中供应热蒸汽的校园,由于热蒸汽损耗量大,须协调各用汽单位,制订集中用汽时间,避免锅炉烧出汽没人用,后又排空的现象出现,只要大家共同遵守,节约效果最高可以达到30%。

(四)检查管理

水、汽容易发生跑、冒、滴、漏等浪费的情况,管理人员应遵守定期检修制度,发现问题即使维修和抢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确保因检查不及时和不到为而出现的浪费现象。

(五)细节管理

食堂经营者为增加营业额,会喁喁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食品袋等,看起来是方便学生,实际上是造成资源浪费。学校应指导经营者,采用合适的餐具提供给学生使用,教育学生使用一次性物品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严禁在校园内使用一次性用品。

(六)财务管理

在水、电、汽计量设备完备的学校,后勤部门必须做好各单位、各部门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工作。一方面严格成本核算、扭转使用资源吃大锅饭的现象;二方面进行财务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单位同一时间段内的横向比较、同一单位不同时间段内的纵向比较,考核各单位使用资源、能源的状况,表扬先进单位,推广他们的经验,督促后进单位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引导各单位和各部门认真、持久地遵守节约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节约工作。

第9篇: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校低碳校园建设 存在的问题 对策

1.引言

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三高一低难循环”发展模式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生态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减弱已成为事实,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和公众参与到应对环境恶化的行动中。据报道[1],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0.3℃―0.6℃;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0℃。全球变暖的后果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将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作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实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严峻挑战,并已积极地作出回应,在危机中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总理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低碳时代。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应率先垂范,领风气之先。当下兴起的低碳之风无疑给正在进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建设新型高校低碳校园毫无疑问将是未来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

2.低碳校园的概念

低碳技术的研发与高校本身的科研使命,决定了创建高校低碳校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低碳校园就是高校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日常运营是低碳环保的,师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低碳环保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实质,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为核心。

3.目前我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相比[3],我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3.1能源缺乏多样化和转化效率低

我国高校校园能源主要依赖于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由火力发电产生,在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自然就高,而且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致使我国校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其次,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低碳校园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平均利用效率大约为35%,比发达国家效率大约低10个百分点[4]。

3.2技术水平低和观念落后

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受资金限制和其他传统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相当多的高校校园仍存在高能耗、高浪费、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那些落后的设备和改变落后的观念,必须以提高低碳技术生产水平和加强低碳宣传为前提。虽然近几年,我国从上到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可持续科学的发展观,但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其次,由于缺乏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研究资金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最后,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的低碳观念还有待加强。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促进我国高校校园低碳转型的建设道路非常迫切。

4.对策及解决措施

4.1加强舆论导向

高校应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校内舆论阵地,宣传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强调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建设低碳校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倡议书、开展以建设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师生员工要懂得低碳环保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做人的一种社会责任。引导师生员工逐步形成“人人讲低碳、事事讲低碳、时时讲低碳、处处讲低碳”的良好风尚,并贯穿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4.2降低能源需求和节约能源

低碳和零碳能源供应是昂贵的,有较大的实现难度。因此,使用简单、无成本的措施减少能耗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在不需要的时候及时关灯和关电脑;注意节水、节油、节气;少用纸巾,少坐电梯等;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多利用网络资源,等等。另外,学校和建筑设计部门需消除能源损耗,确保校园里任何使用能源的东西都是尽可能低能耗、高能效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5],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约0.4Kg煤的能耗和4L净水,同时还可减排1Kg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Kg;少开1天车,减排8.17Kg;用手洗代替1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Kg;少买1件衣服能减排6.4Kg;少生产1000个塑料袋,减排0.1Kg,点滴节约,积少成多。

4.3能源消耗的脱碳化

对于低碳校园的建设,能源供应脱碳化是一个重要方法。要实现零碳的目标,仅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有限的。研究显示,按照目前的建筑节能规定,最多能实现减碳目标的20%至40%。因此,使用排碳量最低的设备来满足能源需求就很重要。另外,等量的能耗,电的碳排放量要高于燃料,但电能通常是唯一合适的能源,比如照明和信息通讯技术。因此,校园内应尽量利用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地热代替煤或天然气锅炉烧水,采用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等,达到既保护环境又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一举两得的效果。

4.4碳中和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是指中和碳量的释放,通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补偿措施来达到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仅仅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是无法完全消除碳排放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实现碳中和。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被面积以补偿碳排放是一种有效途径,保护校园内的绿色环境,科学合理地引进不同植物种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

4.5校园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校园/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将二氧化碳减排的信息和技术共享。这样可以在高校的带动下,提升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总体认识,并从行动上对居民给予指导,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5],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了南北校区总计129栋100多万m2建筑的水、电、冷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立了节能监管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对课室空调、照明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节能达30%以上,并将该成果在国内外40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构建绿色社会,树立低碳行政理念,提升政府职能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地位。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支持与校园/社会技术合作等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此外,政府还要建立环境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以“防”为主和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各项制度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1)制定并完善高校/社会节能减排互惠互利体系。(2)健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规范校园和社会方式的转变。(3)建立监控机制和绿色考评体系。

5.结语

虽然我国的低碳校园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探索低碳校园生活方式,我国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实情的低碳校园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表率作用,为我国的低碳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

[2]王岩,李武.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27-33.

[3]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