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盘点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强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企业拥有较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并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产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本应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今的很多企业中,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形式性过于严重,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及处置的随意性过大。购买固定资产预算的审批程序过于简单,无法做到很好地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
第二,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舞弊行为的处罚制度不够明确,这往往也导致了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力量不够强大。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化、程式化。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效果。
第三,固定资产的会计流程与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在月度核算、季度核算中经常会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合的情况,这些财务核算上的问题最终会给企业的固定资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第四,企业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或者用低水平的修理来替代保养。没有良好的保养维修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工作能力带来严重影响,这无形中也缩短了企业固定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五,企业没有很好的完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制度。并且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完备,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
二、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有效的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
第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企业要及时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以防止因为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设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应当由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组成。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应当确定每次盘点的时间与日期。企业的财务部门在配合盘点部门进行盘点时要做到财务与实物的两清。
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及时的保养与维护。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时,应当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确保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的效率。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把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保养与维护。另外,企业应当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
第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方面,应当建立合理的报废制度,同时对这个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与革新。并且企业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也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的预算与所得做好统计,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变废为宝。
第四,企业应当在所有的生产流程上都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是所有生产方式中的主流,因此当流水线中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流水线的生产都将陷入停滞。因此,企业应当对流水线上的所有固定资产都要进行合理的监管。首先要制定在整个流水生产过程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其次是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的分级管理制度,从而能够有效约束从上到下的整个企业。另外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数据共享,以便达到固定资产信息的有效联动,在规划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时,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基础的管理资料,建立高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第五,企业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对固定资产恶意损毁现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企业应当注重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对可能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损失的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合理的全局化管理。所谓全局化管理,是指企业对于下属各部门所辖的所有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进行有效管理。在了解企业各个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剂使用,从而避免了下属部门因为不是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就不爱惜使用的情况发生。使用这种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仅使企业在购置新设备时可以获得更多的预算,同时也可以提升下属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企业在固定资产上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盈利的提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对这些能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参考文献:
[1]薛龙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08,7(10):49-51
[2]朱士宾.浅议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6(25):33-34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裕镇.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78-80.
【关键词】问题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对于一些单位固定资产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因此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好的实现公共财政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也可以说体现在这两种制度存在不健全。一方面,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注重管理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经费,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仅仅重视购置,不重视平常管理工作,缺少固定资产的实物登记记录;固定资产领用和保管手续不完备并且无记录,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责任不明确情况;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的固定资产违规现象责任人进行一定处罚,由于管理没有得到落实,因此,保管固定资产责任人意识比较薄弱,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就会产生更多的固定资产违规现象。
(二)对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要求正确无误,还要求固定资产账面数量和实物数量核对相符。同时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实物数量定期进行盘点和核对,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员方面、部门间分工、审计压力等诸多原因,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点。盘点间断、滞后对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解决,进而处理上造成时间的滞后问题。
(三)会计对固定资产管理记录存在问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对固定资产管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入账记录的单位设置和账务体系不合理、对于会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及时更新以及会计信息造假、不完整等四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账务体系的不合理以及入账记录的单位设置不合理体现在:有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总额,对于固定资产台账内容并没有科学建立,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账物脱节,账面总值与实物不相符合。其次,财务会计的固定资产登记信息更新不及时,比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和捐赠等形成的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更新,有的甚至根本不进行入账;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的调账也不及时;比如:单位固定资产的建造,由于缺乏资金、决算办理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的结算不及时并没有入账;再次,会计信息存在造假,固定资产的实物现状、增减变化内容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有的财会人员由于粗心也都会有意无意把固定资产账目漏记;最后,会计信息记录内容不完整,存在账外的固定资产,有的行政单位出租办公用房,收入根本没有全部进账,直接抵账外的单位福利费和招待费等费用,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已收、欠收数据,均无完整的进行记录,会计监督存在一定失控。
(四)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素质差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受本专业限制,管理方面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性质,一些办公用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都是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科目,并没有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导致账实不符,这就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比如:单位为了建设图书馆,大规模购入图书,对所购图书并没有记入固定资产核算。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加大监管力度。第一,制定、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办法和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第二,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要通过定期检查工作,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工作,有效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保全和合理、节约、有效的使用。
(二)固定资产要定期盘点,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盘盈盘亏应及时处理。固定资产转移核销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固定资产的出售、变卖以及协议转让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置的变价收入及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形成的收入,要严格按照行政单位的相关规定及时上缴。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要加强事业单位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行政单位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相关单位的账务处理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的机制,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兴衰,影响着政府机关单位的形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相当庞大,但认真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管理薄弱、不规范等问题,但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要提高各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意识,要求各单位有专门的资产财会人员,对资产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根据行政单位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单位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按照执行,使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成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
[2]孙会芬.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北方经贸,2013.
[3]张友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辽宁经济,2009.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定义及特点;问题及对策
本人因工作关系,从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与医院会计报表、清产核资的审计,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固定资产作为医院最重要的资产,占了医院资产总额的70%以上,但是,一些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人就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向医院管理层提出管理建议,得到了医院管理层的认可,同时,医院管理层也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先后有多家医院专门委托我所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项清理。通过固定资产专项清查,使医院管理层摸清了家底,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规范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就本人亲身经历的医院固定资产专项清查工作,从以下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及特点
《医院财务制度》第四十四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分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的范围较广,在我们接触到的 “三甲”医院,固定资产多达八千多项,且金额较大,一般都占医院资产总额的70%以上。医院根据业务内容划分科室及部门,这些固定资产就分散在各科室及部门使用。因此,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二、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各医院都制定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报废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制度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以致固定资产存在以下问题:
1、捐赠及新增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发现,一些固定资产是由捐赠单位直接赠送给医院的使用科室,财务部门往往不知情,形成账外资产;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相关部门之间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以致固定资产使用很长时间了,财务部门都无法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2、科室之间由于工作需要,固定资产有使用部门之间调拨,但不及时办理调拨手续,造成原账簿记录与实际使用部门不符,人为造成混乱。
3、已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一些科室申请报废固定资产,并办理相应的报废手续,财务部门也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但实际上,该项固定资产并非进行报废处理,造成账实不符。
4、尚未办理报废手续就自行报废。在资产清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对使用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有的账面有记录,但实际却没有了,科室称该项资产早以报废。
三、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未能履行其管理职责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医院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一直由财务科核算,财务科既要核算固定资产的金额,又要负责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的核算,一方面加大财务部门工作量;另一方面,财务部门非专业部门,对医院的专业医疗设备不熟悉,核算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违背了《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和日常工作秩序,造成管理上的错位。
(二)使用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账
财政部、卫生部1998年联合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以及《柳州市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实施意见(2006年修订)》都明确规定,使用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但一些医院有的使用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各科室使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使得每次根据财务科提供的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盘点固定资产时,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不完善
通过专项清查我们发现,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有的科室仍在使用;有些没有办理报废的固定资产,在盘点时却无实物,科室称早已报废等等。
我们认为,第一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对报废固定资产把关不严,没有对需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认真核实,也没有将报废固定资产回收,就在报废单上签字认可。第二种情况是报废固定资产手续不完善,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科之间没有履行报废手续,以致出现问题后难以分清责任。
(四)电脑设备管理有待完善
医院现已普遍使用电脑进行诊断及日常办公,有的医院多达几百台电脑,均分散在各科室及部门。电脑属日常办公设备,使用较多,维修频繁。电脑主要是由主机和显示器组成,但在办理入库时,通常按整台电脑入账,未将显示器和主机分开计价,实际工作时,主机和显示器同时报废的情况较少,故在日常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根据需要,将某一科室拆下的电脑装到其他科室的电脑上,但又不办理任何手续,导致医院电脑设备管理较混乱。
四、改进建议及对策
(一)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的责任
首先必须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不仅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更应肩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任。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财务科应尽快将固定资产明细账移交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通过明细账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监管。从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看,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与财务科核对固定资产金额,确保账账相符,又要负责对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监管,因此,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的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我们对固定资产比较规范的医院了解到,这些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由资产部门负责,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建立有明细账,年终盘点也是由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负责。财务科只是负责固定资产金额的核算,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抽盘。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职责分明,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
财务科也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账,按《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这些卡片账应由使用部门保管,因此,财务科应尽快将卡片账发到使用科室,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彻底改变以往使用科室只管使用,不负责管账的现状。
(三)将电脑设备的管理职能划入计算机中心
一些医院的电脑设备的采购由器械科负责,计算机中心负责电脑的日常维护,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对电脑设备进行实物管理。
我们建议,从有利于电脑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把电脑设备的管理划入计算机中心进行归口管理,将计算机中心也作为一个资产管理部门(器械科、总务科),专门负责电脑设备资产的管理。另外,在购置电脑时,将显示器和主机分开计价,避免电脑维修和报废时出现混乱。
(四)利用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有助于医院真正实现厉行节约的原则。原来耗时耗人耗力的资产盘点工作,现在仅需要较少的人员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以前大量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可以得到解决。
关键词:固定资产 核算 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繁多,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数以万计,这给企业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谈一下国有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一些见解。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不清晰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些企业混淆固定资产概念,把低值易耗品误列入固定资产,或者把一些小的资产误列为材料、低值易耗品等,造成固定资产范围界定不准确。
(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准确
固定资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的计价方法,即以购建或其他方式所形成的固定资产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作为原始价值入账。有些企业少计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都是表现在少计资产的相关费用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
国有化工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应该有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三级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可很多企业部门设置不全,分工混乱,造成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欠缺。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明确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
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准确进行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
化工企业可以把固定资产分成以下几类: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土地等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的计价方法,其入账价值的确定分为如下下情况:
一是购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二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记账依据为经过工程造价部门审核批准的竣工决算资料。
此外还有投资者投入的、接受捐赠的、融资租入的、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等在企业中不常见,这里不再细说。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程
固定资产的构建,由使用部门、主管技术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经营部门采购。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租赁及使用状态的变更,财务部门应依据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时登记总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台账,确保账、卡、物一致。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出租,由调入单位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审批单”,经调出单位签字,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企业分管领导审批后,进行固定资产的转移。
固定资产的经营租入,只付租金不提折旧,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在固定资产账户核算,应另设辅助账卡登记。
固定资产的出售,由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价让报批单”,经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企业分管领导审批后,进行固定资产的出售转移。
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固定资产符合报废条件的,都要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手续。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每年定期做固定资产盘点。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分工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组织内部各单位固定资产的合理调配和租赁,核定各单位固定资产的需要量,监督检查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并督促其采取措施。
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监督各单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协同财务部门控制固定资产维修费,并做好监督考核工作,协调处理固定资产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清查盘点。
财务部门职责:
一是负责固定资产核算,建立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编报有关固定资产会计报表。
二是审查固定资产购置、盘盈、盘亏、毁损、调拨、出售、报废等有关手续,及时做好账务处理。
三是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职责:
一是建好固定资产台账以备查询等使用。
二是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更新、出租、调拨、报废等情况提出书面申请,并根据审批意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增减记录。
三是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四是及时反映固定资产使用中出现的损坏、丢失、被盗等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是配合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
(五)建立固定资产考核奖罚机制
为扎实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奖惩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改进、细化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相信会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改观。
参考文献:
[1]陈长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15-231
[2]郭冬梅.浅议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期刊论文]-经济师 2010(04)
关键词:固定资产 改制企业 管理
固定资产在改制企业中占较大比重,特别是以土地出让金形式取得所有权的不动产,更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沿用国有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从购置到处置环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为此,企业要通过引进切实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了解新增及现有全部资产状况,避免重复购买和浪费;对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低的资产进行处置,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安全,防止管理漏洞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
一、改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企业的阵痛,也是职工的阵痛。在资产上交接不清,甚至没有交接都直接影响着改制后的管理,造成目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制度不完整、不细化
改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多年未变,实际工作中照搬照套改制前制度,不与时俱进。
1.固定资产标准不统一。按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将一些价值较低的资产,如打印机、活动硬盘及办公桌椅等的购置金额直接从当期费用列支,这样的确带来核算上的便利,也可一次性税前列支,但在资产的管理上会出现问题。首先,对这类资产是否盘点存在两难。若进行盘点会导致账实不符;若不盘点,长期数量的累积会在总金额上构成资产流失。其次,这些账外资产显然处于失控状态。因为责任人或管理部门的缺失,极易造成公物私存、重复购买,甚至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后果自然是企业资产流失,支出增加。虽不是大额支出,但蝼蚁虽小可决堤。
2.盘点制度执行有瑕疵。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对盘点有明确要求,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保证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核查,企业资产的管理档案过于依赖财务部门。集团公司拥有大量资产分布在分公司、子公司,盘点时间的不统一也会造成企业资产不实。改制前是国有企业,母公司实为管理单位,虽各为法人,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主管单位将资产在各公司、各部门之间调拨较随意,特别是汽车、电脑这些移动性强的资产,有时领导一句话就变了主人,没有使用“固定资产调拨单”的正规手续。比如母公司搬家时,拆下的空调、旧的电脑甚至办公桌椅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直接拿去下属公司使用,母公司方提足折旧不清理,下属公司方嗟来之物不入账;改制后的员工虽改变了身份,但作事的风格延续了下来,加上离开的员工根本不进行交接,如果母、子公司的盘点时间上也不统一,必然造成一方盘盈、一方盘亏。那么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责任、分工不明确。改制前使用的是手工记账,财务部门根据领导签批的报销单内容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及留存卡片(单张),这些资料自始至终在财务部门保管。财务部门既是资产的核算部门,也是资产的管理部门。资产的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对资产的情况及责任一无所知。改制后集团公司上了NC系统,录入原始数据建账的工作量相当大。加之财务人员对系统的不熟悉,所以在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时,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就没有再建立卡片。系统按录入卡片进行折旧计提虽没有问题,但到年终结账时,固定资产模块总账、明细账不符不能过账,而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在改制时由使用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做了处理,只是财务上没有消账。因为资产的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使用部门分工不明,处理资产问题时衔接就不到位,时隔数年后信息不全根本无法做NC初期的卡片录入工作。为了账账相符,会计人员只能做打包处理,将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按总金额录入一张卡片。一卡多物,带来处置时不能对号入座消账,还要进行资产拆分的二次工作。
4.预算制度缺乏刚性,考核不严,导致流于形式。重要购买只要有签批立即办理、重大购买没有董事会授权或集体决策,不考虑预算有无或金额大小。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不动产,往往因为是总经理的需要或董事长的意见而进行预算外购买,以年底作特别事项说明或调整年度预算来动摇预算的刚性。企业不是用预算来控制成本,而是用调整预算来向成本妥协,导致员工对预算的执行力产生怀疑,做预算时马虎应付,执行进程中不以为然。年终对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也仅限于是否完成收益指标和有无工作差错,预算内执行不列入考核范畴,考核缺乏全面性。另外,预算外购买特别是领导层的预算外购买,影响到公平、公正原则,动摇员工对企业制度严肃性的信心。
(二)固定资产核算对新准则采取回避态度
改制企业净资产中有实际意义的就是固定资产,因为投资类基本上是损失无收益,否则也不会进行改制。固定资产中不动产又占相当大比例,基本是体制内划拨性资产,改制后以土地出让金形式取得。随着近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经大大低估了企业的资产价值,甚至有二十多年前的房产已提足折旧只剩残值,事实是身处闹市区而不断升值,账面价值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这应该也是“账实不符”。还会将资产报酬率虚高或资产负债率虚低的错误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对于闲置房产用来出租的部分,集团公司有的企业转入了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价,但仍提折旧;有的企业仍然沿续固定资产核算,没有转入投资性房地产。且不讨论由此带来集团公司报表的统一性问题,这样的处理也不符合准则要求。
(三)资产报酬率过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有企业因为发展遇到障碍才会改制,但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优良资产。企业改制后如果不能善用资产,又没有先进的技术,那么改掉的只是职工。相对于庞大的资产,租金这单一来源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对发展的要求。用租金收入来养活为数不多的职工暂时来看是可行的,但没有盈利能力对企业则是致命的,资产利用率低下是其中主要因素。没有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报酬率过低,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内部审计程序过于简单
企业内审部门每年会选择几个不同的专题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是其中之一,且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内审部门的专项审计不能保证定期进行;内审过程与盘点类似,受人手限制,对添置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忽略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是否经过适当授权审批,没有突出内部审计的再控制作用;对管理漏洞的整改措施忽略跟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审计程序的不完整。
二、加强改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参考准则,以本企业固定资产构成来具体制定入账标准。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不多,标准可以制定地宽泛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价值高、类目多,可从标准上加以制约。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办公类产品价格趋低,但从使用价值上做为固定资产管理更为合适。特别是数量大的批类购买,总价较高,更应慎重对待。对价值低但数量较多的办公设备、设施,虽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也应设置低值易耗品备查薄进行账外管理。
(二)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定期盘点制度
集团公司提倡母子公司调剂使用资产,合理配置节约成本,这使定期盘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盘点上不仅要横向定期,还要纵向定期,时点的统一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母、子公司及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固定资产,必须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调入、调出单位均经签字确认、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并交由财务部门调整有关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同时更换粘贴卡片,卡片上明确使用人、责任人,做到账、卡、物一致。对盘盈、盘亏及损坏的资产应填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固定资产报损表》,详细注明原因。母、子公司财务人员会同有关人员查明原因,排除非责任因素后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罚。对盘盈要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同时由申请人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经部门领导、财务部门、主管领导签批后执行账务处理。
(三)明确责任、分工
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变动、处置或报废,涉及到核算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每一个职工。资产使用部门要完整、规范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保证档案与实物之间完全相符,如不相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请处理。财务部门作为核算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同时与管理部门档案相符,并共同对卡片的制定和准确性负责。严格来说卡片应一式四份,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使用部门各执一份,另一份随资产粘贴,并保证在固定资产要素变更时随时更换。固定资产发生毁损或需要报废时,使用部门要立即向资产的管理部门报告,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责任人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经鉴定后报财务部门,同时办理报批手续,经批准后及时消账,保证账、卡、物相符。闲置资产进行封存管理,仍列为盘点对象,避免资产流失。
(四)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在每年年末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方案,由部门领导审核后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与人事部门沟通,考虑新进人员、升职人员的固定资产配置。大型购置须经可行性研究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经集体决策后方可编入下一年预算。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年度预算,没有特别情况,一律不得超预算执行。如确因生产经营所需进行预算外固定资产支出应另做预算外申请,经部门领导、财务部门及总经理签批后方可执行。数额大的还需经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领导层不设例外。固定资产购入后应对其使用情况及产生效益进行跟踪,评价是否存在使用效能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并以此作为考评内容之一,结合预算的刚性执行情况和差异执行情况对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增强预算执行效果,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五)会计核算应以新准则为准绳,同时兼顾本企业实际状况
对于出租性房产,根据谨慎性原则,应按准则要求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为宜,但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拥有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样既能坚持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还保留了一块税前抵扣,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不赞成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计价,首先因为公允价值是动态的,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准确的公允价值,会计报表的波动性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不利因素;其次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再有失去了合理避税的机会。
(六)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
通过投资增量,有效地盘活和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使现有资产发挥它的战略价值。1、盘活资产存量,使闲置资产充分发挥作用;2、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效率低的资产提高利用率;3、重组或重配存量资产,使低增值率向高增值率转移。具体上企业可以利用对不断升值的不动产再评估,获得银行支持合理负债,保持良好的财务结构,提高负债所增资产的效益;也可以利用多种折旧方法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对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或生产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方式,提前资产费用化,达到抵税效应,提高利润。
(七)完善内审程序,拓宽内审范围
固定资产内部专项审计的安排应按时间、有计划地进行,以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对增加的重大购买,应当检查是否有完善的审批程序和相应手续及是否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整改措施要求到位,跟踪处理结果,整改不合格追究责任,与绩效挂钩,必要时写进内审报告。领导层应重视内审队伍建设,保证足够、专业、有序。当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安排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协助,而不是简化程序、漏项少项。相反,随着管理的深化,内审人员应提高专业素养,拓宽范围,由单纯的管理审计进步到经营审计,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公司改善管理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管好、用好方能给企业一个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2006,2
【关键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对策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总量大、分布广、涉及部门多,资产的品种和分类极其繁多复杂,管理难度相当大,可以说从市区到县区,从平地到山坡,电网资产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近几年,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技改工程、基建工程的不断投入,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急剧增加,资产总额大,更新快,固定资产占到公司总资产的80% 以上。如何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提高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1)缺乏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完善的治理制度是做好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多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表现在管理过程中职责与分工要求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设置不尽明确, 缺乏详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细则。
(2)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管理主要由设计工程部负责。但目前很多企业内两部门都没有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没有专人负责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或者一个人身兼数职,造成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2.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面
(1)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衔接不到位。价值管理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务管理部门目前主要采用FMIS 系统进行价值管理,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正本;实物管理主要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其采用的管理系统主要是MIS系统,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副本,这两个系统属性不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固定资产卡片正副本不一致,随之而来变动将产生更大的差异,比如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维修、更新等不能反映在价值管理上,没有对固定资产卡片正本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卡、物的错位和不一致。
(2)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部分资产卡片未记录资产附属设备、资产维护记录等信息;部分资产卡片记录的资产地点、数量、计量单位等信息不准确;资产卡片上部分资产分类不明确、不严谨。这些问题既影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又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
(3)工程转资脱节。电网企业基建工程需要在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即工程转资。电网企业由于基建项目多而复杂,区域分布广,新增项目结转资产存在脱节的情况,即工程完工后长时间不转增资产,财务管理部门则主要根据财务账面发生额估计增资,并不是按照实际工程建设状况,增资依据不充分。
3.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
(1)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信息错位。前面提到,电网企业实物管理 MIS系统主要保证系统台账与现场实物相对应,但不能反映资产的价值属性。而财务管理FMIS 系统中的固定资产子系统,是按照《固定资产目录》建立资产卡片,偏向资产的价值管理。由于两个系统间没有相互联动,所以大部分单位生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子系统的资产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2)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些年来,随着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进步,账外资产逐渐增多。来源渠道主要有:大修理工程、用户资产、农维费、生产管理费用、捐赠以及其他资金渠道增加的资产等。在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电网企业常出现盘盈等情况,即实物并没在反映在账簿上,形成账外资产。对着这些资产,电网企业迄今没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借鉴,没有建立一整套处理机制,导致账外资产不对积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
4.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方面
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主要部分。现实中,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路程涉及到很多的审批环节,比如要填写报请材料,聘请第三方平铺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账物处理,在这些环节中常常出现节点不明确、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举例来讲,报废因由实物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但是实物管理部门往往不关注资产的情况就提交申请;没有专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进行审核;资产的实物报废并没有体现在价值管理上,即财务部没有及时将资产的报废情况反映在台账上。
二、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健全
现阶段,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分为两个系统:实务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前者主要满足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技术管理,后者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评估和价值测算。由于两个系统没有建立联动机制,固定资产的信息在两个系统内呈现出不同的结果,造成账卡物的不一致。此外,有的规定资产比如房屋厂房在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反映,只能反映在实物管理系统中,这给后续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2.管理层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一直以来,电网企业管理层关注的是效益和安全,考核指标集中反映在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购电量售电量等经济效益指标,而不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积极性,造成管理层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只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比如只要求电网能够安全地输送电能,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经济价值的管理。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联动机制
前面提到,目前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在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的联动机制,导致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沟通不及时,存在多头管理或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使得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举例来讲,工程完工转资时,大部分电网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没有提供固定资产交接清册给财务部门,财务据以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卡片的工程竣工决算的资产清单和现场实物新增资产并不匹配,导致资产在新增之初就出现账卡物不统一的情况,进而给后续的管理带来挑战。
三、对策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电网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或制订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明确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各实物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本专业规范化操作和管理的要求,制订本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详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实物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建设和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联动
现阶段,电网企业的实物管理主要依赖于MIS系统,只有大型输配电设备纳入了MIS实物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了联动机制,一些小型设备则没有纳入实物管理系统。为此,笔者建议加快其他小型设备及其他资产实物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纳入新的实物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实物管理系统和价值管理系统的动态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实现固定资产的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动态统一,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和交换机制,实现账卡物的良性互动和统一。
3.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主要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承担,包括固定资产的核算、登记和监督管理。为了完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系统,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具体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财务部门员工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还要经常进行现场考察,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和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部的联系,及时了解资产实际变动情况并做好价值管理;二是做好固定资产新增、盘点工作,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在新增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做好这3个阶段的管理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
盘点是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分布广,要做好资产的管理需要定期分类盘点,只有及时对分布各地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才能真实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否则,可能因为实物资产在企业价值管理系统中得不到体现而产生账外资产,不断积累,使得企业账面资产与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的差距越来越大,错误沉淀得越来越深,这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常态机制,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核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情况并及时反映到企业的价值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王乐.论电力基建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可控性的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
关键词:固定资产 存在问题 管理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固定资产数量日趋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管理薄弱的现象,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一是不少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二是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做经费支出,减少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三是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理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二)擅自处置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在国有资产出售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定价出售国有资产,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也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擅自变卖,有的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致使资产失去监控,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容易产生违纪及腐败现象。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无健全的资产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进行盘点。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不能使用时没有报废处理,使不能报废的资产堆积一边无人管理,处于闲置状态。
(四)变相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一是随意捐赠、随意赞助,一些单位领导随意处置单位财产,拿国家财产送人情,从中谋取政治资本和个人利益。二是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换届、领导升迁调动之机,有些单位领导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重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物随人走,最终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
(五)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一些非经营性资产也随之转入经营活动,但投入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一些单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对外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竞争,以低于市场上同期价款出租、出包,个人从中谋利,损害国家利益。
(六)监督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账物分离或账账、账物不符,没有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抓紧研究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品。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细化更为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加强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二)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预算管理。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原先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奖惩形成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四)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同样,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
(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