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

第1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

第2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第3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人与自然;技术应用

1、绿色节能建筑特点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

现阶段,伴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矛盾也相对激化,因此,绿色节能建筑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推广和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成为发展必然较之于普通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优势更加突出,不仅能够有效减低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还能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缓解了日益突出的资源匿乏与需求量不断增大之间的矛盾,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和谐、快速、可持续发展,须加强对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视,并具体应用到施工全过程中,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本文主要对绿色节能建筑特点及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进行分析,并对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1.1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

与普通建筑不同,绿色节能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更侧重于保障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建出宜居居住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充分实现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之间的有效平衡,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主要有:(1)节能与环保,这是绿色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最基本的区别,节能与环保贯穿于建筑施工全过程。(2)适度消费,确保健康,建筑须满足人们居住要求,提倡节约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绿色节能建筑不仅提倡消费,还保障宜居的居住关键,确保人们健康。(3)寿命周期长,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包括项目规划、施工到运营的个过程,还包括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等全过程,且要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含义

绿色施工技术是坚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运用全新施工技术,目的是追求建筑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主要通过高效使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对室内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使建筑采光、通风等更接近自然,让居民更舒适,较之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势突出,不仅实现了资源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还将发展观贯彻到施工全过程,在为人们建造宜居居住环境的同时,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2.1施工工艺的改进

绿色节能建筑基本特点是节能,这就要求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材浪费。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往往无暇顾及建材的使用情况,无形中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综合利用率不高。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克服施工过程中建材浪费严重等现象,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能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在施工工艺方面体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如螺纹连接的新工艺的应用、改进钢筋的连接形式等等,不仅有效提高了建筑施工工作效率,而目还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保障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2.2高效保温墙体的应用

高效保温墙体能够有效节约资源,符合了绿色节能建筑的总体要求,满足人们居住需要,比如将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经过添加气混凝土制成新型墙体材料,是种绿色建材材料,在现代建筑墙体施工中广泛适用。在施工过程中,护墙主要采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制成的砌块,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而且能够很好满足节能要求。

2.3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水资源利用,主要是对水污染的回用技术,不仅注重对广大用户节水意识的培养,还重视开源节水,最大限度减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传统建筑中,对人们的生活废水、排水等未采取任何循环用水措施,浪费现象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重视对水资源的再利用,通过建设屋面雨水集蓄与回用系统有效处理污水,使得原本直接排放的水资源充分被利用,经处理后可作为非饮用水使用。

2.4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指的是太阳光的辐射能量,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兴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水能、化学能等等,在绿色节能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建筑物的崖顶或者玻璃墙上铺设光电板,其目的在于为低压网络及人们常用电提供能量,节约了电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太阳能技术还具有采暖和供热功能,尤其在冬季,太阳能技术可为人们供应热水和暖气,满足人们的需要。此外,太阳能还可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满足人们的日常能源需求,还能实现节能与环保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

3、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所居住的建筑物及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建筑行业必须立足于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消化过度、污染严重等基本国情,提倡建筑节能与环保。绿色建筑是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遵循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建筑物,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方向,建筑企业须转变施工观念,创新施工技术,为建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建筑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建筑施工中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04):299。

[2]黄锦河,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优化分析,世界家范,2013,(04):227。

第4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第5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成本控制;环境效益

1 绿色施工的起源与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为主要特征,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得格格不入。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提升,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富勒提出了“少费而多用”的理念,认为应当合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需求。意大利建筑师保罗于6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建筑学。瑞典学者推行的“绿色采购”模式,明确要求了建筑材料的低污染性和可回收性。随着社会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一些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相继出台,大力推动了绿色施工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居住环境。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提出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正视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推行了绿色施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等理念广泛流行开来,开启了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发展序幕。

2 绿色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2007年9月,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了《绿色施工导则》,用于规范和指导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明确提出了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包括了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的细节。合理规划施工全过程、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改进施工工艺技术,在保障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经济环保的最优化目标。

绿色施工是在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体现,核心在于组织管理与制度管理,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和环节、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统筹安排。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结合企业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员工中加强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量化标准。

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是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不仅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明确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还应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制定各施工阶段的专项管理措施,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控制

3.1 质量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的综合,包括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相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绿色施工由于环保效益的提高,而增加了投入的成本。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成本的增加并非简单的费用叠加,达到绿色效果而增加施工费用的同时,所采用的绿色施工措施也同样节约了材料和能源等费用,增添了环保、安全的效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成本既包括为保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而产生的控制费用,还包括未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费用。其中,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质量的水平。而过低的质量水平,必然会导致损失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质量水平点,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最小。

3.2 环境成本的控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施工本身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负责。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修复,另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建筑工程中,企业不仅需要缴纳施工费、排污费等相关费用,还要对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给建筑成本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环境资源是极为宝贵的,传统的资源掠夺式施工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对于绿色施工而言,必须要在施工中考虑环境的因素,增加环保成本、安全成本的投入。应当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绿色施工成本之中,通过施工质量与环境水平的提升减少环境损失成本。采取合理有效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合理确定各个成本的投入量,加强对各项影响因素的控制,以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绿色施工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传统施工所带来的噪声、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能够实现较好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其初始的投入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短期收益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但从后期的能源消耗、运行维修费用来看,绿色建筑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初始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与全寿命费用的关系,合理评价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物产生的费用不仅局限于建筑费用本身,还包括了建筑物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尽管在建筑施工中,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较多,但主要体现在安全环保、生态节能方面。在一些传统的费用支出方面,由于采用了绿色施工措施,节约了材料和资源,费用反而较传统建筑模式要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后期的运行、改造等费用将会大幅度增加,提高了总成本。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行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力求对环境污染最小,营造绿色生态的人文居住环境。制定适宜的绿色施工措施,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筑科技,2006(7).

[2] 王泽民.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6).

第6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是将计划转变为现实的一步,其结果将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为此,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必须精益求精。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普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当下建筑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获得巨大利益,强化自身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何提升企业信誉,如何更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当务之急。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绿色建筑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同时加大了建筑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力度。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在提倡绿色生产的现代社会中,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当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坚持运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才能带领整个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指从建筑施工的设计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相关的建筑工程人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及进行相关的绿色控制,通过相关的建筑管理使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在绿色控制当中,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绿色控制使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成为一个整体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要包含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观念,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从而使将建筑工程的绿色管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与传统的忽略生态环境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的地位,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更加的环保、生态、绿色,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

2.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工程的概念在2004年被提出,2006年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开始在全国中实施。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

2.1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念认识不清

在相关的调查当中,有85%的建筑施工单位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楚。在许多的建筑工程当中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不了解,即使相关的建筑单位制定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或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而使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计划变成一纸空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宣传不足,绿色建筑施工的相关监督不到位,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2.2缺乏较为完善和统一明确规章制度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开始实施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关完善、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规定不够完善,适用性不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的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定,许多的绿色建筑工程检测缺乏完善的标准,造成许多的绿色建筑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的技术问题。同时相关的建筑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绿色建筑监管体系,许多的地区虽然设置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部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完全的落实到位使许多的监管部门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缺乏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现代的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所以这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涉及了许多专业的技术知识。这就要求在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但是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使得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无法顺利的进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大大降低。同时相关政府管理单位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相关技术人员培训不足造成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不足,相关人员专业技能较低。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工程价值观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监护工程进行全面的计划、高校的决策和相关人员的正确工程施工指挥来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的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要求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工程管理价值观的主要要求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建筑的成本实现最小化、整个工程中工程施工顺利安全。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当中除了这些要求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还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建筑资源,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最突出的要求是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所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总的要求是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友好保护。

3.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中的相关原则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建筑原则当中最主要的原则是工程的系统性原则。工程的系统性原则是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时实现系统管理思维和辩证工程管理思维的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绿色建筑工程价值管的另一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原则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基本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相关观建筑单位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相关建筑施工的客观规律、依照科学的观点进行建筑施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最后一项原则是适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

4.有效推进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发展的具体对策

4.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又快又好的发展,首先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关的绿色工程发展整体规划目标,根据我国的经济和能源情况制定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同时要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4.2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快速发展要有相应的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①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准入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对进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控制,同时对相关的绿色建筑单位进行审核检查,严禁没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②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有相关的制度对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5.总结

绿色施工技术在这个时代应用而生,成为现代建筑学领域倡导和推广的革命之一。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可持续的建筑工业的重要组成。在施工阶段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施工的效率。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想取得大的进步就要在建筑行业广泛的采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金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如何落实好绿色施工[J].内江科技,2013,34(1):158.DOI:10.3969/j.issn.1006-1436.2013.01.110.

[2]赵强.绿色施工的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344-344.

[3]张国栋.建筑项目绿色施工理念的实施与效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6):81-83.DOI:10.3969/j.issn.1674-3229.2012.06.027.

第7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低碳理念;农村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1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内涵

从绿色建筑的内涵来看,其并不单单是指要增加各种可能的绿化空间来提高建筑物的绿化率。真正的绿色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是指要将建筑与自然有机充分和谐的结合到一起,使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不对或少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使建好的建筑物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相适应,并在后续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持续的污染和伤害。

2我国农村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建筑已然成为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当今我国农村建筑的大部分仍然属于高消耗能源的建筑,该类型建筑无论从建设的过程和后期的维护角度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种建筑实际效率较低下,不仅在经济成本投入上相当巨大,而且废弃物排放量较高,含碳气体量较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和影响。农村建筑行业也在大力提倡低碳理念,但对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的偏颇,将“绿色建筑”与“绿化”等同,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扩大所在建筑区域内的绿化面积的从业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建筑从业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过于浅显,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深刻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没有立足于“低碳理念”充分的挖掘绿色建筑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除此以外,建筑行业过分重视经济利益,为了降低自身企业运营的风险,缺乏对绿色建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对于绿色建筑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3传统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传统建筑经济效益的分析主要是对于大量相关效益的整合。一方面指资金效益,即尽可能的考虑到经济收益和支出成本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使社会效益,除了建筑对当地带来的形象影响之外,还包括节能效益、减排效益等一系列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建筑企业在衡量其经济效益时侧重点是资金效益,即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物及其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所受到的重视十分有限,甚至被直接忽略,使用这种计算方式更不能将农村绿色建筑收益融入到其中。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支出要远高于高能耗建筑,这就使得重视资金效益的建筑企业从眼前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无法真正开展农村绿色建筑的研究,更不能将绿色建筑在广大农村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建造。

4低碳理念下农村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就目前而言,用市场价法来对经济效益进行一定的计量以后,这是真实价值的主要计量的最主要的方式。除此之外,在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实际经济效益计算期间,还要增强绿色建筑实际成本和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间的有效计算。一方面,绿色建筑实际成本包括了材料、人工、项目管理费等直接成本,此外还包括了建筑建造过程中和使用及维护过程中给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产生的成本,特别是碳排放量增大带来的温室效应及其引发的一些列问题的治理。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也包括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部分。其中,直接效益主要指建筑投资的实际回报,其受到建筑物质量、建筑周边环境、建筑群中的绿化情况的影响。而间接效益则是建筑为周边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这将对使用或居住绿色建筑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利益,同时也为农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是一种长远的收益。从碳排放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材料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整体的20%左右。建筑在使用期间,首先,在供暖阶段的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占整体的2%左右;其次,非主动性能源消耗,例如,照明、空调、电梯等,占据了能源消耗的92%[1]。因此减少农村建筑能源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的使用,并大力推广新型清洁绿色能源,才能真正减少碳排放量,从低碳角度提升农村建筑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诗饶.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

第8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1. 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4]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第9篇: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建筑施工管理

1 概述

1.1 绿色施工管理意义

绿色施工必然和环境联系在一起,而绿色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损害,进而减少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近年来在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绿色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作用与意义都非比寻常。目前面对自然资源的严峻考验,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引入将会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进一步改善,只有针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对绿色施工管理过程进行良好控制,最终促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2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逐渐升高,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施工管理复杂程度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因为建筑施工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基于新理念、新思维管理模式产生的,只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在施工管理方面的水平,才能与时展相适应。要想对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应对施工要素与施工原则进行协调,获得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建筑行业的变化相适应,其次要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将市场需求作为起点,深刻理解科学管理机创新的重要性,促进建设发展战略实施力度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2 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

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施工的一种结合,绿色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是绿色施工技术的一种有效利用。绿色施工技术以一种可持续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施工技术,也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一种全新的审视,它与我国多年来贯彻实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非常符合的。而绿色施工管理是一种与绿色施工技术相对应的概念,是基于绿色施工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方法,重视绿色管理。绿色施工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措施,是现阶段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满足文明施工以及对环境进行保护而采取的减少噪音、提升自身形象的一些施工措施,采用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噪音,减少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这些措施的采用将会产生相对积极的结果。但是多数建设单位在采取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显得都比较被动,他们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也比较肤浅。

绿色施工不仅是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封闭施工,减少噪音和扰民,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与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很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例如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用不仅包括文明施工、减少噪音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减少对场地的影响,与当地气候相结合展开施工,节约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绿色施工管理就是基于绿色施工技术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实行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以期促进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 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3.1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知识时代的浪潮中,新时期国家与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不管任何行业要想得到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性的人才,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只有不断引入优秀的人才,并针对这些人才展开科学的管理,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应及时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施工队伍,对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给予充分保证。此外,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适度引进各个专业领域中的人才,例如法律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等,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建筑整体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应针对管理方法与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企业可以得到新鲜的活力,具体来说,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特长,保证在企业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施工企业也不能故步自封,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并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额促进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一个企业要想保证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良好的文化氛围也非常重要,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施工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此外,企业可以利用活动为员工灌输一些有关绿色施工的概念,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理念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为建筑企业实行绿色施工与管理奠定基础。

3.3 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引进新的施工技术,促进施工管理效率的提高。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做好能源管理创新,企业要想对现场施工能源管理进行创新,就应该从节约能源开始做起,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施工技术,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其次,对水资源进行妥善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在施工现场应对水资源再利用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做好回收工作,安装一些节流设备,设置污水收集池等。第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是很难避免的,可以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泥浆外流的问题,在大旱季节可以利用处理过的污水或雨水进行淋水,减少尘土污染。噪声污染也是施工现场非常典型的污染类型,施工企业可以安装一些降低噪音的设备,减少噪音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施工管理理念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为了使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提高,与经济效益获得同步的发展,就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渗透绿色环保的施工管理理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配方,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超.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理念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3):443-444.

[2]潘志任.分析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