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历程中成长、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以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
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2006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学生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渗透于这几个方面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因职务、素质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选择。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技巧,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多,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辅导员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与心理咨询专家相比,虽然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不足,但他们更贴近学生,亲和力强。一般来说,学生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特别是辅导员一般比学生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阶段,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十分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可以发挥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2.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对那些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从心理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3.辅导员也是学生组织的指导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心理素质。
4.高校辅导员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可以整合学校内外资源,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处于枢纽的重要地位。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学生干部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咨询室、专业心理教师等多种资源,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又可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或治疗,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要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首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的类型、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学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而且,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微妙,作为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成功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理论知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班会、讲座、网站、报刊、板报、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方法,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增强心理卫生意识。从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就要通过看档案,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及时了解、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远离心理疾病。
3.利用好朋辈辅导。长期以来,朋辈辅导受到一定的肯定。大学生易被朋辈辅导接纳,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仿,体验相似,又由于朋辈辅导的言语表达方式与被辅导者相近,不会对被辅导者产生专业压迫感。青少年时期朋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父母与师长。因此,采用朋辈辅导可以提高辅导效果。
4.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在许多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诉辅导员,有意掩遮,这大大降低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教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只要将自己的QQ或邮箱公布给学生,就可与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教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教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渲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一个完全坦露的心灵,正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同时也为辅导员展示心理辅导及思想教育引导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可设立“聊天室”,让有经验的辅导员主持,让学生在此互相交流各自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和体会,相互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5.开展多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高校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然要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校内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密切联系。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实习见习、心理知识竟猜、趣味心理游戏等。社会实践会帮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金晓琴.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3).
[2]梁文娟.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技术,2008,(4).
[3]裴海艳.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1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里健康;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刚入校的大学生,承载着家长的希望进入校园,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而他们当中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离开了父母的照顾,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集体生活方式,事事需要自己动手,就会感到生活上的不适应,从而容易导致一些心理上的烦恼。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
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高中的“满堂灌”,学习具有多样性,主要依靠自学,这就需要学生做好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培养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还是个人才聚集的地方,许多高中时代的佼佼者面对激烈的竞争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对心理健康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随着大学生活的丰富,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同学接触机会的增加,学生们开始涉足爱情这个领域。然而,这恰恰也是对大学生造成困扰的问题。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问题出现偏激,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严重时甚至走向极端。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当今大学生常常面临交际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熟悉沟通技巧。另外,同学们习惯、爱好、风俗等多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不稳定情绪。
(五)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所关注。大学几年的努力,无非是为自己在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近几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人数日渐增多,大学生找工作或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使得许多面临毕业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后,更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在总结日常工作经验的同时,认真向辅导员前辈们学习,在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从源头上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刚入校的大学生单纯而又充满好奇,从中学来到大学,是人生新的一页。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学生档案,熟悉学生背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另外,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迈进校园以后逐渐适应大学生的身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创建和谐校园氛围
大学几年的经历和教育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说过:“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习惯,而是养成了某种恶习却不自知。”一个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也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说,更要靠做。同时,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在学校要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帮助学生们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打造“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班级口号。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制定好完整的大学规划。学生在思想上积极乐观,就会自然地远离心理健康问题。
(三)开展班级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而不是等到出现心理问题了再解决问题。辅导员担任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也要主动承担心理辅导的工作。适当开展班级的心理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活动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特别是针对人际交往、大学环境适应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话题,开展主题活动。我个人认为,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的活动效果要比讲座的方式效果好,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许多都是长期困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致,简单的几次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可能会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同学帮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很多,面对心理问题生要冷静分析原因,积极引导学生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两方面思考,一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了解其思想动态,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二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替学生分析问题,如果注意力太过集中于一点,就会忽略其他的事情,所以要全面的考虑问题,帮助学生变换角度思考,转移注意力。
同学之间接触最多,同龄人之间也比较容易敞开心扉。因此要鼓励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相帮助。这样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扰,避免一个人“钻牛角尖”的现象。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46 — 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必要,重要,紧迫,复杂,影响深远。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最为重视的课题。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才。高校辅导员首先要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工作能力,其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大学生缓解、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形式
(一)影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产生原因看,“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外因是产生问题的条件,内因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某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外因和内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严重性。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主要是其过去成长过程中各种外在因素长期的累积效应,所以外因随时问推移可以转化为内因。”〔1〕从产生的种类看,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个人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的身体因素,具体的方面有身高、胖瘦,体型,相貌,气质,谈吐,礼仪等。往往是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指,家庭的结构、经济实力、社会背景、社会地位、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行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家庭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 ,大学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这个环节中牵扯的因素多而杂。大学是个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不断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语言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学习规律能力、经济自理能力、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成瘾能力等。
4.社会因素,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环境重要角色之一,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成长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社会思想变化的代表,同时大学生也最容易受来自社会思想观念的冲击。这两者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心理极为敏感,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因人而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共有的心理问题不同。
1.不适应。这种问题在低年级学生中较普遍。首先由于多种原因没有独自生活经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旦脱家庭,生活自理出现问题,随即产生心理障碍;其次,多数学生经历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后,学习方法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对大学的学习规律把握不准,表现出不适应大学学习。再次,相对于中学,大学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时间大幅增加,由于学生自我管理时间能力不足,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表现出不知所措,虚度光阴,久之,易产生负罪感即心理问题。最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人际沟通方面也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沟通起来易产生障碍、摩擦。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适应,心理上很容易受到挫伤。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心理矛盾有些学生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又渴望别人能理解自己、渴望别人能与自己作“心灵交流”。这
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无所寄托,产生孤独感。”〔2〕
3.压力逐渐增大。(1)学习压力。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终极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学校、家庭时刻关注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负担远小于中学阶段。致使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主要靠自觉,一系列的变化往往使得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无所适从,学业期望难以达到,学习压力增加,进而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烦躁等情绪,严重者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2)情感压力。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层次、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来自全国的同学,老师开始进入学生的交际圈。这一时期的学生渴望获得新的友情、师生情和爱情等,但因缺乏经验,以及在新形势下成找起来的90后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其一,情感需求不容易在短期内获得满足,容易产生孤独等心理问题。其二,在感情发展过程中,易遇到不同的障碍,困难。如失恋等。但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因缺乏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可能发生极端事件。(3)生活压力。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渴望在经济上自立。虽然学校有奖勤助贷等资助政策,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及角色的转换等原因。攀比心理和虚荣心逐渐滋生,这使得部分学生希穿得体面,吃得像样,异性和恋人面前花钱大手大脚,生活压力很大,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4)升学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多数大学生对以后的职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少部分学生有考虑前途和就业问题。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将来事业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工作考虑较少的学生在最后一年由于环境限制,工作升学双重矛盾使得他们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的对象。(5)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来到大学,他们往往会不切实际的对身边的人和事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现实。一旦遇到某种挫折,他们往往会失望、困惑、沮丧,这些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指导和疏通,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骤雨时期”,其生理发育极为迅速,正趋于成熟。表现为体形变化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生理变化特点对其个性的影响;情绪、情感方而的易变性使其心理处于动荡状态。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与合理的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等。”〔3〕
二、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辅导员作为此项工作的执行者,其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处在一线,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了解比较深入;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力量,他们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多数高校专职辅导员是从毕业就直接从事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与大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在生活,学习,工作、知识背景等方面与大学生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与大学生有着相似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较容易进沟通交流。一般情况下辅导员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接手新生,一直带到毕业,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于任课老师更加全面深入。同时高校辅导员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他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因此,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新形势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处理,以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主要的应对措施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做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执行者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了解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相关规律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有关心理健康方而内容的定期培训,从心理专业方而给予一定指导,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辅导员的资格认定体系。”〔4〕总的来说是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具体工作可从以下个方面出发: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2.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仅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不行动。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3.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分清层次,重点把握,大学生群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因此做工作时要分清层次,抓住重点。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有效进行。
4.与学校一道共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终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好健康成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核心主体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可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以下工作:
1.可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系统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为处理可能以后会出现的问题做准备。
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心理健康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关心帮助,发现问题即时上报。
3.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处理简单心理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参 考 文 献〕
〔1〕任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J〕.思想政治工作,2009,(05):106-109.
〔2〕刘天娥.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52-55.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即将进入成人的阶段。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往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他们在认知、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格发展不足的问题,如无聊空虚、不良意志品质、懒散退缩、回避困难、逃避责任、虚荣、自我中心、环境适应不良等,各种心理矛盾错综复杂,迫切需要教育引导。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尊重每个学生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期正处在18、19岁的青春期,面临学业、就业等压力,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个性进一步凸显。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师生人格的平等,否则容易产生“教成人,结成冤”的现象;再就是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性别、相貌、成绩等方面的差别而歧视他(她),“亲其师,信其道”,由此使心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1)学习与发展的原因。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工作强度和生存压力增大,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无疑会产生很大影响。自觉、自立、自主、自强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后未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诸如会计证、计算机证等考试屡屡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大、成才欲望强的敏感时期,但由于他们大多心理脆弱,在学业上如果不够满意或对未来就业和发展感到迷茫时,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心理失衡。有些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生理上的问题。
(2)人际关系的原因。大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交往比较容易,而有的则比较困难。现在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大多自我中心意识特强,与人合作能力差,特别是大一新生,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既感到新鲜有无所适从。一方面,不少学生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误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让这些学生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加之他们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缺乏自信、胆小等,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他们或因不能正视自己,或因不能善待别人而屡遭挫折。
(3)情感的原因。大学校园的失恋问题尤为尖锐。对正处于心理情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失恋是生活给他们的第一道难题,面对失恋的考验,初尝爱情青苹果的酸涩,往往会引发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是缺乏成熟恋爱条件的: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才导致大学高频的失恋率,而失恋引发的心理疾患自然无法回避。
(4)贫困及家庭的原因。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上学经费而紧张、愁苦,生活困难,心理压力较大。加之同学当中高消费、攀比现象比较普遍,在生活上、人格上都觉得低人一等,怕被他人瞧不起,而长期处于苦闷状态。此外,父母溺爱、家庭成员不和或父母离异,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压抑、敏感多疑、忧郁、仇视、暴力等倾向。
(5)病理性原因。每年新生中都有因患抑郁症而休学。究其致病原因,或因家庭不幸、或因高中压力过大造成,而且这些同学抑郁症的初发阶段基本在高中,上了大学后,因不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而旧病复发。
三、注意心理换位
关键词:如何发挥;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样要有健康的心理。但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群体自我要求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辅导员的这种特殊身份必然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辅导员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展开。
一、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业问题
大学是象牙塔,是学生最最向往的地方,为了能顺利考取大学,他们的高中生活是枯燥无味的。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都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很多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种方式的转变使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产生迷茫、无助、空虚、无聊。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集中为学习的目标缺失、学习的计划不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式不适应导致考试不理想等学习问题。而辅导员一般年龄与学生相近,又曾今经历过和学生相同的大学生活,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自身学习经历谈起,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便于学生接受,使得辅导员的学生教育工作更容易开展。
2、人际交往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由于学生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的”心理倾向,现在很多学生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的优越性造就了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在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中,就会表现出冷漠、算计、猜疑、嫉妒、不友好等交往态度,再加上许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想交往又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人相处,从而导致他们对人际交往产生自卑、恐惧、烦恼、抑郁,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病,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辅导员工作要求和学生经常相处,所以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尽快让同学们有熟悉之感,开展讲座让学生尽快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暴风骤雨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生理趋于成熟,而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飘忽不定,心理滞后,就容易情绪问题。如因为考试失败,奖学金没评上,入党没批准产生抑郁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家境条件不好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产生冷漠情绪。加上国家允许大学生可以结婚,使大学生恋爱合法化,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有些大学生在失恋后,错误的归因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而辅导员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能够理解大学生这些行为出现的必然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出原因,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困扰,找回自我,迎接灿烂的明天。
4、就业问题
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已经就业同学的工作不稳定,都会无形中给这些在校大学生增添就业的压力。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了就业压力困扰,又不能把这些困扰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再加上社会中就业市场存在的的一些不良现象,而自己有无能为力,使得这些大学生们惶惶不可终日。在选择职业面前,不能正确的定位,导致不能顺利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进而导致在此过程中产生患得患失的忧虑心理。而辅导员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就业压力,也曾今出现过和学生们一样的就业忧虑心理,所以能够理解学生们的就业心理压力,能够根据自身经历让学生了解这种压力出现的必然性,让学生们调节好自己心态,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且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所有辅导员来说,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年龄和学生相近、容易和学生相处的优势,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现象,能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给予及时的处理,才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辅导员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技巧和方法,加强自身修养。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需要掌握的、了解东西非常多,除了自身学习有关心理学、法学、哲学知识外,还需通过各种培训加强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技巧,真正的专业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加上私人生活的各种压力问题,很容易导致情绪困惑。作为经常和学生联系、接触的辅导员,自己的各个方面都会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用自己健康、乐观的心理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掌握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和技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且紧要的。
2、通过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优秀效果。首先通过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可以对学生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学习目标的缺失问题、对前途的迷茫问题、对人际交往的无助问题、对恋爱的烦恼问题等。除了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更要了解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了解有哪些学生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心理异常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防控。其次可以和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寝室长、同学谈心,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最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细,具体,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可以有效的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防控,在出现问题之前辅导员通过各种方法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3、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现在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日常事务多且杂,可以利用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做好此方面工作。因为心理委员、寝室长的有利条件,可以使辅导员及时获得学生心理信息,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现状,发现该同学有不正常表现,能够立即马上告知辅导员,尽快做好危机干预工作,防患于未然。(2)利用朋辈进行心理辅导。朋辈有很多优势,比如他们都可能存在当前大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年龄相仿,有共同的语言,这样接受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我经常会组织高一年级各方面比较好的同学与低一年级的学生交流、谈心,反响还真的不错。(3)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通过谈心,可以和学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无所顾忌,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不愉快,从而使心情释放。通过谈心,可以使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能够及时应对。但要注意的是,辅导员的态度、语言、体态以及坐的位置都会影响谈心的效果。(4)利用各种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利用网络辅导可以弥补因为面对面的尴尬、不好意思、说不出来等因素造成的困扰。据调查研究,qq是当代大学生最长用的交友方式。主要是因为它的隐蔽性,同学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辅导员可以大大利用qq和学生网上交流,对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情感宣泄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除了qq之外,还有电话、MSN都是不错的选择。
4、通过开展丰富多样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如:针对部分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球赛活动和团体活动;针对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可以在班上集体讨论活动、游戏娱乐活动,给他们提供多接触的机会,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氛围。因为举办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引导。
5、联合各种力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辅导员的力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单力薄的,除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外,辅导员还可以联合各种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说家长的力量,据研究调查,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大多与家庭成长的环境有关,辅导员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联合家长、动员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果是因为家庭的因素导致的学生心理不健康成长,那么辅导员就要指导家长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改变,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的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爱,这种爱的力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是任何一个因素都没有办法取代的。
总的说来,辅导员只要在工作中注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有机结合,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学生的示范者;了解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学生内心生活;一定会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健康的合格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尤世红.发挥高校辅导员自身优势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40.
[2]芮东华,赵鹏.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5):140.
[3]张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4]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Abstract: The counselor as a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nt-line workers to cultiv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direct imp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sycholog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the depth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on college students approach education.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Keywords: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大一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到大学轻松的学习生活变化,很多新生都不适应,感觉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高中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上课时没有固定的座位,下课后各忙各的,使得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去结交朋友,也不知道如何交友;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已经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会明显好转;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考研时带来的焦虑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而家庭不和谐或者单亲家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在求学的同时还要担心家庭,想办法筹措学费与生活费用,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情况复杂多变,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学生对社会转型期的不良现象感觉痛心疾首,而又不能有所作为,给心理带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形成心理问题。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不适应,学生会感觉人生地不熟,再加上首次出远门,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常表现为焦虑、失眠等。学习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为直接,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对周围的同学交流,对生活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憎恨等。更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聊天、打游戏度日,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自身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一些学生因为身体缺陷或者发育不良等,引发心理疾病,比如身材矮小、过于肥胖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参与相关培训,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
辅导员要有责任心,热爱学生管理工作,严于律己,力求上进,是辅导员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心境。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掌握心理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技巧,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深入学生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宗旨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省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共同发生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些大学生因为特殊的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较敏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找不到合适的途径释放,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上网宣泄心理苦闷,自此迷恋上网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比如情感、学习等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能有机会说出心里的感受,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辅导员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并能同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4辅导员要组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并组织一些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征文、话剧等方面的活动,组织各种智能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素质。辅导员要精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创建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辅导员的担子越来越重。辅导员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3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而在高校中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而言,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也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依据和标准
1.1现实依据
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比较模糊,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能力差距较大,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的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要。
1.2制度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知识中明确要求,应当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标准中,对于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包括:初级――能够协助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筛查;对学生进行初步心理问题排查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识别与个案转介;心理测验的实施;有效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初步开展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相对系统的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级――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同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等制度文件也都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和内容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有力的制度依据和标准。
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中,要把现实需要和制度要求两方面结合起来,以现实需要为依据,以制度要求为目标和准绳,从实际出发,做好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工作。
2现实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若干制度的要求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具有宏观的促进和指导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情况的产生,制度本身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从微观层面或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看,以问题和工作实际为导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更高的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笔者认为现实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2.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甚至是“污名化”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工作。因此去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增强心理素质、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和人格完善,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能力。其中,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功底,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够用到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地回答和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疑问或误解,能够向广大同学宣传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其二是指导学生心理委员或心理宣传员的工作的能力。学生心理委员或心理宣传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基层的一员,更能够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信任和接受,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既是学生,也是辅导员的助手。做好他们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2.2高校辅导员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作为在学校里距离同学最近的人之一,不仅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具备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同年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广泛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十分重要。其二是发现和辨别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能力,错误地认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会伤害学生,而不能够辨别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这是最关键和主要的一步,也是辅导员应当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其三是辨别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能力,这是重要的一环,只有辨别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辅导员才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处理,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3高校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学业指导员、生活管理员、心理疏导员等多重角色。其中疏导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辅导员面临的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升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辅导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同时也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同时针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要及时的帮助学生求助专业人员或者专业机构。二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虽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和机构,但是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协助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如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看护,学校相关部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等。同时,辅导员需要具备处事不惊的能力并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面对那些失去理智的当事人,要保持冷静、镇定。
2.4高校辅导员组织和策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辅导员充当着高校班级体的组织者和大学生教育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在做好大量的学生工作的同时,组织和策划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是工作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既要主题明显突出,也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坚持做好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同时,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好的融入在其他学生活动之中,做到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既能够很好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能够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活动达到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发挥潜能和特长,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组织工作,发挥学生干部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依靠学生干部策划和组织活动,做到真正符合广大学生需要,避免脱离学生实际。
3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
3.1熟悉国家相关政策,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加强交流学习
国家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日趋完善,其中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要求也有明文规定,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熟悉相关政策要求,以制度要求为目标和准则,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朝着要求的目标学习。同时,在工作中要密切联系实际,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重点提升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分清轻重缓急,把重点掌握和逐步推进相结合,由点到面,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到比较全面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相关制度要求的专家的水平。
对于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高校,学校内部各学生工作单位的辅导员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学习,互相交流经验,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总结方法,提升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技能。同时,也要加强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辅导员要积极向专业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2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
高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相关培训或讲座,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等,让辅导员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提高。高校也要积极组织辅导员队伍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尤其是加强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出色的高校的交流,学习外校的优秀经验,提升本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邀请心理专家为辅导员做专题培训,积极邀请优秀学生工作专家为辅导员传授经验,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辅导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3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完成琐碎繁杂的学生工作的同时,也必须贴近同学生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疏解工作,而这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一部分。同时也只有贴近学生,和学生做朋友,才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这为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保障。也正是这种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和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
[2] 教育部.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
[3] 教育部、卫生部、.教社政[2005]1号. 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S].
[4] 教育部.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S].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试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如何胜任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 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探索 浅析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途径 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的方法探究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探讨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4-10-15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12).
[5]张盈,张玲潇,巩学敏.“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创新,2009(12).
[6]吴悦.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7]曲建武,熊晓梅,张伯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11-02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教育对象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发展良好个性、奠定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良好心理基础能力。时至今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活动开展能力,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能力培养路径和结构模型上却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这方面研究的欠缺也制约着辅导员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与大学生成材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可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峻性决定了辅导员心理学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逐渐多元化。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临一个适应和角色转变的问题;大二大三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和性引起的情感等问题也特别突出;大四毕业生在求职和考研等方面的焦虑迷茫问题。并且,许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自杀率也是连年攀升。这些现象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材。
第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最前线,要伴随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这种身份优势决定了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辅导员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问题有指导作用,然而不能深入地去解决其具体问题;心理咨询教师在深度上有优势,然而咨询广度上又存在先天缺陷,不能估计所有学生的具体问题。因而,辅导员作为一线工作者,可以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也可以进行初步的心理危机干预。这几方面的力量相互结合,才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的细致、全面。
第三,对辅导员自身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其工作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多样,许多人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然而,时代的发展对辅导员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专业的、合格的辅导员。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探析
探究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结构模型,要建立在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上。辅导员的心理教育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活动的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的学术研究。围绕这四个核心的任务,需要构建培养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因素群。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上来看,对心理教育能力要素的探讨只限于从理论结构上去探讨,很少从实际工作需要上去构建。因此,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时,基本出发点是实际需要和任务导向。
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时,需要辅导员有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需要有创新设计能力和效果评估能力。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时,需要组织具有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团队能力、执行能力。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时,需要咨询员具有咨询理论知识、觉察甄别能力、沟通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研究者具有洞察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因此,辅导员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复杂多样的,是整体全面的素质要求。根据任务导向,可以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在因素群中,每一种具体能力因素都从属和服务于一个大的任务因子,因此,又可以构建出能力结构模型。
图一逻辑推导过程示意图
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之中,也要考虑到意识的作用。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树立创新意识,活动和任务才能更具创意;需要有角色意识,才能把工作落实到每个角落;需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才能顺应时化。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因素群的空间视角,可建构出结构模型图如下:
图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图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关于如何培养辅导员心理健康能力,不少学者已经给出了他们的建议和设想。然而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应用性,又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模式,不夸夸其谈,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和理论模式基础之上的综合分析和反思。从培养路径上来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使人得到一个直观而又有借鉴意义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性素质。从长远来看,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项可持续的培养计划,加强理论研究,为辅导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路径是培养方式的一种具体的途径。根据前文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结构模型,要培养出具有这种完备能力的合格辅导员,也需要具有一种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培养路径。基本培养思路是:先从三个意识的培养做起,然后到理论知识的培养,方法培养为中介,实践能力培养是最终目标。
图三 培养路径分析图
1、树立“三个意识”
由于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非常了解。因此,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指导工作已经成了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树立这样一种积极的意识,树立能够用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的自觉意识。树立创新意识、角色意识、学习意识,坚持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
首先,把创新意识贯彻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是对高校辅导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开展工作时要有创新,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创新已有做法,才能做到有特色。其次,辅导员要树立角色意识。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和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特殊,需要用更具体的角色和身份去解决问题。最后是要树立学习意识,辅导员大多数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需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辅导员也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也需要向前辈学习补充加强。
2、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只有了解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增强其参与心理辅导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并且具备了较高的心理知识水平,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的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及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辅导员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夯实专业基础。此外,心理学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也要加强心理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也要有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的能力。
3、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方法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辅导员把自身的认知转化成实际应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力应该包括学习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具体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任何使用到的方法都应该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方法能力的培养,除了辅导员的自觉学习和创新以外,也要求高校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他们与心理咨询人员交流,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从而贯彻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另外,要加强多种渠道开展工作的能力,比如利用邮件、计算机、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利用班级活动、校园活动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4、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是指辅导员通过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以适当的方式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能力等等。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一切的培养和构建要以此为出发点。实践也是培养和锻炼心理教育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自身岗位优势,将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渗透到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如针对学生心理,讲究沟通技巧,以引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王征,施进华. 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培养试探[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34 36.
[2] 贺恩格,王雅倩,李文治.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174-175.
[3] 马萧. 浅析高校培养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性及途径[J].现代阅读,2011 11 33 35.
[4] 方婷,王尧骏. 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能力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 4 94-95.
[5] 金秀兰. 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