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问题 正确消费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对其“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收入有限,以家长资助、政府援助、个人打工这三方面的资金为收入主要来源。在学生个人消费中占主流的是理性消费,但仍存在诸多误区,在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的当下,大学生出现潮流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浪费、盲目消费等不顾收入胡乱消费的现象。为此,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一、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政府的助学贷款,学校的奖学金,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以及自打工的收入这几个方面,但总体上还是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和政府的贷款这两个渠道,而这些渠道的收入是有限的,只能保证其自身的基本生活和完成学业。因此,很多大学生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能够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量入为出,合理适度地消费,这些学生占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有些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过于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出现了不顾收入,胡乱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现象。有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心仪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必要开支;有些为了买名牌新款的衣服花去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也不曾犹豫;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甚至通过违法犯罪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消费方面还存在误区。
二、大学生消费误区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自身消费心理误区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自身自我意识强,表现在消费思想和消费观念很少受到束缚,毫不掩饰个性与想法,在与外界交往中他们更需要朋友,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具有自己群体的特性和动机。在生活中他们较为注重自身的学生身份和形象,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重视和高度的评价,在交往消费过程中他们力图与交往群体保持某种“相似”,以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可,或者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大家的赞赏。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注重商品的流行性、独特性、新颖性,较少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耐用性,喜欢引领消费潮流,使得他们在消费时产生了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受他人的影响非常大,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这种喜欢群体模仿式消费习惯,使得他们产生不顾自身特点和消费能力的攀比消费问题,虽不是主流,却不容忽视。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他们的攀比心理不仅存在于学习中,而且存在于吃、穿、住、娱乐等方面。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地与其他同学争高低。攀比靠的是金钱,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在这种攀比现象中会产生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社会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现实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模仿力很强的群体,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很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加之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刻意追新求异,追求时尚,讲究个性化的特点,使得许多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当前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的时代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消费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大学生的模仿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的群体和社会名流或他们崇拜的偶像,许多学生崇拜明星、白领等成功人士,在日常消费中会下意识地模仿偶像,加上许多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溺爱、纵容孩子的行为,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消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金钱方面的控制力和独立自主性不断地增强,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学生可以由自由支配的资金在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同时,忽视了他们消费具有盲目性、冲动性,缺乏有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从而助长了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以至于很难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3.缺乏正确的引导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基地,理应在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慢慢接触社会,这也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知识。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的知识教育,但在理财教育及其引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教育和引导,因此不少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陷入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但由于缺乏理财教育,其理财能力差,常常出现开支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的问题,甚至出现透支消费和上半月胡花、下半月靠方便面充饥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银行为了扩展信用卡业务,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通过学校用优惠协议吸引大学生办卡,带动学生刷卡消费。拥有透支卡的大学生在高校中为数不少,超前的消费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但是潇洒地刷卡之后是沉重的还款压力,导致学生中的“月光族”、“透支族”愈来愈多。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问题。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正确认识消费误区以外,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划清消费行为上的是非界线,向他们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合理、科学的消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培养健康消费心理,消除消费误区。
面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等种种消费心理误区,我们首先要正确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使其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合理地定位,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的确需要具有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争,生活上的好与坏并不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必要事事都和别人比较。应该从长远打算,从自己的长处出发,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使自己能够真正面对走出校园后的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从而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其次,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即所谓财商。现代人已将财商和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加强学生的财商培养,使他们具备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2.加强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消费有关。家长消费取向对子女消费取向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要及时纠正,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改进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家长应该对子女的开支加以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能迁就。从关心子女健康成长出发,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重视,而且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逐步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特别是宣传部门、传媒行业,以及公众人物应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引导中,用他们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抵制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观。这样才能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到应有的价值取向。
3.开展理财教育,加强学校引导,为大学生正确消费提供指导。
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导致对大学生理财指导不够。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应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度重视理财教育的作用。可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进理财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日常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合理的,从而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提高科学消费意识。还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严肃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消费的品位;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提高抵制不良消费的能力。总之,以上这些课程和活动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品位的提高,以及正确科学的消费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正确科学的消费行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于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行为,我们应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早日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冯冬燕,曲敏.组织行为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何长领.陕西:大学生刷信用卡透支消费先甜苦.省略,2006-9-21.
[3]田小红.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2007,(3):40-45.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刘金龙.新词典[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2007,(3):23-25.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高等职业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个新问题。礼仪教育作为现代学生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高职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考评,也影响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现状主流积极向上,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生在礼仪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高职学生礼仪知识缺乏
我国现阶段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学工作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上,而忽略了人文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不够重视。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脱节。礼仪认识是礼仪行为的指导,但很多高职学生的礼仪行为却滞后于礼仪认识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招的最后一批,由于学习成绩比较低,大部分学生都带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对于礼仪的认识很缺乏,更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从心理上放松了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所谓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并不会去注意自身在礼仪素养上的不足和缺点。在高职院校能经常看到很多随地吐痰、打断他人讲话、在教学楼高声喧哗嬉戏打闹、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另外,有的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不善于礼让他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奇装异服、言语粗俗等行为当作个性的表现,把传统的礼仪文化和美德当作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生礼仪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
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但是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在比较宽松的校园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弱化了自身与教师的区别,碰到老师的时候不会去主动打招呼,课堂教学中没有自制能力,不遵守课堂秩序,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学生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对于教师的教育通常不会收敛,严重的也会发生对教师恶语相向甚至打老师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不高,缺乏起码的尊师重道意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很不利。另外,如果学生对教师长期不尊重,会导致教师失去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很难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会严重下降,对高职学生的长期发展很不利。
(三)家庭礼仪教育有失偏颇
家庭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有失偏颇。礼仪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道德修养教育、为人处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健康人格教育等,但在实际的家庭礼仪教育过程中,家长对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颇。在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特殊的家庭结构,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空巢家庭等。在特殊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与核心家庭等正常家庭相比,在个性方面有很多消极特征,如比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对人冷漠、不善交际等。以单亲家庭为例,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或简单粗暴,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或因内心愧疚,精心呵护,过分迁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难受到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礼仪教诲,缺乏必要的家庭礼仪教育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礼仪缺失的现象。很多家长对子女进行礼仪教育,更多的停留在礼仪教育的表层,如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诚实不说谎、勤俭节约等,而对于礼仪的核心和精髓即敬人、尊重、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礼仪方面关注较少,导致现在的高职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以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尊重意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不良行为表现。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现状的途径
(一)加强学生对礼仪的认识
传统礼仪文化对高职学生明礼修身、培养健康人格以及陶冶道德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应该持扬弃的态度,对其中符合社会发展、积极向上的部分加以学习,对其封建糟粕的部分应果断放弃。高职学生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应努力探求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契合点,汲取西方礼仪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自身的礼仪文化知识,提升礼仪文化修养。在高职院校中有部分学生往往目中无人、课堂上随意走动或者谈笑、超过一半的学生会说不文明的口头语,大部分的高职学生有早退、迟到、上课玩手机等不注重课堂礼仪规范的行为。可见,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行为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礼仪的规范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学习不能停留在主观的认识层面,注重把礼仪原则规范运用到生活交往实践中,去对照、检查和修正,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品质。所以加强对具体的礼仪知识的规范化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礼仪作为调解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复杂的礼仪规范,如果对此不了解会很容易造成礼仪失范行为。
(二)创新礼仪教学体系
从传统礼仪文化中汲取优秀合理的内核,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传统礼仪中的敬人、礼尚往来以及适度等原则在现代人际交往中仍然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积极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现代礼仪规范,把古代的礼和现代礼仪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知书达礼,以礼服人,把礼仪文化讲授与礼仪行为训练相结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礼仪文化方面可以重点介绍传统礼仪文化的源流、变革与发展历程以及礼仪文化的重要内核、原则等知识。在礼仪行为训练方面,主要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求职礼仪等,创设相关情景,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礼仪规范的认识,规范自身礼仪行为。另外,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将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启发式讨论相结合,这样既能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礼仪相关知识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素养的内涵。
(三)家校结合优化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正确认识。现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对礼仪教育的误读,认为家庭礼仪教育只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教育。例如,部分家长认为礼仪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自己没有关系,还有部分家长则把精力和关注的中心都倾向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他们进入大学和社会,家长的教育任务已然完成,就放松了对子女的继续教育,这就容易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在进入学校和社会频频出现礼仪失范的行为。因此,家长应树立持续的家庭礼仪教育观,充分认识到提升礼仪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礼仪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基本的礼貌、礼节。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给孩子灌输尊老爱幼、宽容待人、尊敬他人等礼仪观念。当孩子进入校园或走向社会之后,家长与子女的双向互动则显得更为重要。通常来讲,高职院校中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智育单方面的一枝独秀,更是包括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把礼仪教育摆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使礼仪教育走出被轻视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在规范子女行为、提升修养以及构建和谐家庭方面的作用。
(四)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礼仪氛围
校园文化是通过含蓄、潜在、长久的方式直接作用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职学生礼仪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首先,打造、维护和谐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移情作用对于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修养,净化高职学生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意义。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促使高职学生自觉的充当大自然的礼仪使者,待自然以礼,在这个过程中既维持了自然环境的优雅整洁又提升了自身修养。其次,需要发挥礼仪仪式的熏陶作用。校园大型仪式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军训动员大会、校园礼仪大赛等独具校园特色的礼仪仪式的熏陶,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情感认同、激发高职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社团的积极影响作用。创办独具特色的礼仪社团,积极举办各种富有趣味性的礼仪活动,鼓励高职学生踊跃参与,能够有力地加深高职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束语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很多高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与所受高等教育格格不入的低素质、低修养,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礼仪素养是高职学生文明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修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拥有与高素质人才相呼应的高文明、高修养,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用礼”之人。
参考文献
[1]牟兰.浅论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陈宏寿.关于高职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