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德育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教育 重要性
近些年,现实生活中一系列道德沦丧的事件使人感悟到现在社会人情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已逐渐渗透到成年人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中,青少年做为社会未来的思想主导者,要从小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教育,因此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德育是中华民族灵魂,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引路明灯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年多年历史文明古国,集聚传承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善、崇德的良好品质,是我国在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师和家长忽视。学生心灵是纯洁无瑕的,小学阶段是起步阶段,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少年儿童的思想不是天赋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这一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要使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德育教育成为人生初级阶段的指路明灯。
二、德育教育是其它教育教学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对其它各学科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使学生自己能够辨别真、善、美、丑,能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能力。表现在其它社会活动方面,就会习惯性的朝着好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延伸下去。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抓好德育教育就是抓实未来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小学生作为一支传承中华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力军。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融合,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让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四、正确的道德观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摘要】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价值观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虽然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已逐渐开始起步,很多学校正在积极贯彻教育改革的目标,对学生开展一定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工作,人际关系处理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授课阶段,距离系统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成绩仍是教学重点,德育教育地位较低。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在乎的东西永远是分数,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他们心中德育教育依然可有可无。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升学考试中,德育考试并不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在一些地区,为了能让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学校不得不增加课业负担,家长不得不尽可能给学生安排辅导班,这样以来学生没有空暇时间去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也会处于落后状态。不难发现,每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总是在问教师,“学生的分数怎么样?成绩排名如何?”却很少有家长问,“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行为品德是否端正?”在这样对德育工作忽视的氛围下,学生的健康发展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极易沦为学习的机器,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其次,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家长的教育形式,教师也很不清楚。学校教育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状况,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今社会压力大,家长以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松一口气,其实严重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沟通障碍使得学生所接收德育教育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断层。
二、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首先,要改变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会做人,今后学习成绩即使再好,也并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教育是立人之本,是每个优秀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德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以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德育应该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德育工作也不单单是思想品德老师的事情,领导教师都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重视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学生心中,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是他们的楷模,也是他们今后奋斗的目标。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将传统说教方式变为言传身教,努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在现实和精神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时候很难区分善与恶,美与丑,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试着去模仿,教师做的好,学生就很少犯错,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反面例子,那么学生的品行也不会好到那里去。比如说学校有一项规定是校园内禁止乱扔垃圾,如果教师经常乱扔垃圾,即使是再好的教育学生也会不当回事;相反如果教师主动捡垃圾,那么这比几堂课的教育意义更加显著。
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德育工作贯穿青少年的整个学习生涯,要想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有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家庭教育对于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其人格、性格、习惯的养成也很多时候也是依赖于家长的说教。因此,学校应该时时刻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举办家长会,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很大帮助
中国是一个法制化健全的国家,而且在现代化建设当中也一直遵循依法治国的理念,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涉世未深,他们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意识都比较的薄弱,而且对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也没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识还非常的简单,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也不会考虑的很周全,思想也是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这也就会导致学生也可能会在无意中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此外,小学生也是我国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因为学生对国家的法律没有一个健全的概念,意识较淡薄,当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也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基于此,在小学阶段适当地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就显得很有比要了。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全他们的法制观念的,当学生们吸收了这些理念后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维护社会稳定;任重道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158-01
不知不觉,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四年有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现就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给学生树立榜样
1、班主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以我校师德师风考评办法为依据,提醒自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班主任要科学地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面对新疆不稳定的形势,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发生的意外,引导学生遇到任何危险,冷静处理。
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由于我班学生年龄小,班内的课桌每次都是歪歪扭扭,也曾经多次强调并安排专人排放,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于是,我进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他们排放课桌,慢慢的,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加入到了我的队伍,主动地和我一块把歪歪扭扭的课桌摆放好,于是,慢慢地慢慢地,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加入了进来,现在再看我们班的课桌,摆放的是井井有条。还有,冬季的到来,加上新疆常年气候干燥,我班学生经常不洒水,一进教室,我先看看地面是否干净,再看看是否保持地面湿润,看到教室未洒水,便主动提起洒壶,这样做了不到一周,我班的学生养成了洒水的好习惯,走进教室,展现在眼前的总是干净湿润的地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还是自己的老师呢。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础 。
1、要尊重信任学生
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班主任都是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对学生过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厉色,动辄训斥的班主任最不受学生的欢迎。所以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就必须先尊重学生。
2、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要把学生当成孩子看待,他们所犯的有些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作为班主任应宽容地看待他们,在通情达理中暂时地容忍宽恕他们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鼓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意外,小学生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班主任先要宽容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这样才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一颗宽容心对班主任非常重要。
三、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风 。
1、正确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班级中的学生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所以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培养积极分子,并通过他们有效地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优秀的班集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能帮助教师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道德培养 ,发现他们的特长,将他们纳入到班级管理的重点位置,给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既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
1、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等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集体意识,使学生的好胜心、责任心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 通过我校举行的接力比赛、拔河比赛,我发现了不少人才,他们有的学习不好,但是跑步速度无人能及,在发现孩子们的特长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加强锻炼,并将班级荣誉感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激励学生团结向上,不断进取。
2、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1 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2 理解、热爱你的学生,稳固创新教育模式
理解你的学生的基础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平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和不断分析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多走近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学生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在学生创新思维上多做?_发和引导。在学生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从而真正的做到热爱理解你的学生,也为稳固学生创新模式提取宝贵的一点。
3 尊重你的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
尊重你的学生,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和教师的亲和力,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指责批评,多一点教师与学生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要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小学之初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表现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美术教师的写写画画,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方面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刻刻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其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也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它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这个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应该处处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的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5 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健康积极地做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竞争,教会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对竞争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们坚韧的性格,教会孩子们初步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学;重要性
一、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概述
(一)何为素质教育舞蹈教学
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是面向国民的教育,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舞蹈教学的受益对象是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前,舞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专业人才,舞蹈这门艺术教育依旧面临普及性的问题,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有教无类的艺术教育,是所有学生享有的权利;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育,在专业舞蹈院校,为的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普通学校的舞蹈作为一种教育的艺术手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能够在活动中丰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力求在过程中培育学生素质修养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次数减少了,创造的机会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现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我们的舞蹈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们传统舞蹈观念有所转变,开始看到舞蹈的素质教育影响,在小学学段中,过半的学生对开设舞蹈教学有所期待,还有少数学校出现了在编的舞蹈教师,但舞蹈教学在普通学校的发展还有上升的空间,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为了管理学生,课堂气氛紧张;其次,是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学校的舞蹈教学由体育或音乐老师来完成,有失舞蹈的专业性,在学校的监管方面,管理者对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普及性认识有限,在教师教学的奖惩和管理方面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现状,要优化小学舞蹈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舞蹈教学的作用,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课堂角色,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以保持学生课堂积极性,更需要管理者增加对舞蹈教学物质和精神方面支持,组织互动式的舞蹈活动,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舞蹈教学的魅力。
二、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一)小学学段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地位
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具备自己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其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品德素养和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进行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小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小学学段的教育必须是基础教育且区分于专业教育,其教育内容应该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素质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德育作用
舞蹈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一种力求在过程中使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教育,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舞蹈教学在德育方面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及培育良好品德,学生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可爱,大胆好动,舞蹈教学正是通过身体进行形象表现的艺术教育,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生动有趣的舞蹈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其次,舞蹈教学内容往往带有故事性和深刻内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和国外的舞蹈种类,学会尊重文化差异性和多元性,这无疑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涉及集体表演的环节,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为集体、他人着想,通过一次次的排练,又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所以,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智育作用
舞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有律动地充分展示肢体,协调身体各部分,积极进行视听觉的结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智育中对学生技能的塑造过程。首先是对学生观察模仿力的培养,例如教授音乐课程《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编,基本的动作语汇就需要学生在自然中进行提取,学会观察是模仿的前提条件,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观察模仿的能力;第二,舞蹈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示范动作,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编,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能够增加学生的表现自信心,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创造求新思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培养;第三是舞蹈教学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作用,一个舞蹈作品的完成有时需要小组合作,当大家的思维火花碰撞时,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所擅长的部分,这样的一次次合作中,便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小学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体育作用
这里所提到的“体育”,不是在讨论课程中的体育课,而是指对学生身体包括意志力的培育作用,素质教育舞蹈教学不是所谓的“四肢发达”的运动,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产物。儿童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小学舞蹈教学通过丰富的内容,有趣的形式为学生身体锻炼提供了机会,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四肢包括肌肉进行合理规范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更能让学生在仪表仪态方面获得优势,除了对学生身体的外在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舞蹈教学中有一些代表性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他们必须付出艰辛和努力,一遍遍地排练,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美育作用
1.舞蹈美育理论的发展
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乐论”。这其实算得上是“美育”的早期形态了,在孔子的“六艺”中,认为德育教育离不开礼乐,并倡导“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宋代之后,人们对曲解了舞蹈的美育功能,直到明代朱载堉开始呼吁恢复舞学,乐舞美育开始重新回到正轨,王国维先生在1903年提出“美育”概念,这是我国第一次将西方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强调完整的人不可缺少真善美,同样看到美育作用的是我国第一代教育家先生,他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直接阐释了舞蹈的美育意义,舞蹈是有内部冲动,不被约束的运动,要在合乎节奏的运动中体验舞蹈。他们的美育观都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剧作家席勒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席勒看到人们被工作束缚,没有自由,人的本性被印压在职业中,基于这样的现象,席勒提出了“游戏冲动”的理念,认为人的本能是追求快乐的,当人们需要快乐的时候,游戏冲动就产生了,具有“游戏冲动”的人,必然是愿意亲近艺术的,席勒利用艺术的游戏冲动因素,使人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原本严肃的知识,席勒说:“快乐的无规则的跳跃变成了舞蹈。”舞蹈为人们带来快乐。舞蹈美育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而审美是成为理性的自由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四肢自由而一致的舞蹈美育是造就人们幸福和完美的重要艺术途径。
2.从美育角度分析素质教育舞蹈教学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离不开一个“美”字,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更是精神世界的升华过程,目的是追求完满人格,让人们体验生活的乐趣。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的美育影响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教育因素:首先,舞蹈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之“美”,舞蹈美育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肢体,认识自己的身体,学生编创的动作必定是基于他的本性的,这是自由的四肢和本能的意识的统一。舞蹈教学通过多样的身体展现形式,多重的情感空间,在与自我,他人的交流中,使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思想境界,舞蹈因为具有这样的艺术特殊性,在最初只是改变人的外在,后来不知不觉地完善人的内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美感,提升审美水平;其次,舞蹈教学能够带领学生爱好“美”,要成为真正具有审美的人,必定是在继承共有文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自我,即人的审美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影响和熏陶。舞蹈教学具有生动独特的美感体验,学生在创编和欣赏他人的舞蹈作品时,实际上实在进行审美活动,通过不断提升审美水平,使学生能够看到“有趣”的世界,舞蹈教学在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去观察世界,通过舞蹈教学升华人的内在世界,成为真正热爱“美”的人;最后,舞蹈教学的重要特性在于能够创造“美”,舞蹈教学首先是开放性的课堂,学习交流的氛围是“自由”的,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展示的作品都是原创的而非是老师教的,在探索和求新中,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此时老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产生“美”的作品,这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创造性是区分于传统教学的最大特征。
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党的召开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许多领域无不渗透着音乐艺术。如电视、广播、医疗保健、商业广告等领域多采用音乐作为宣传工具。在学校教育里,其实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
首先,音乐教育就是“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尽管各门艺术都能够表现和激发人的感情,但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较,其感情表现更为突出,也更为重要,因为音乐不具有绘画那样的直接描绘现实事物的功能,也不具有文学那样运用概念来描绘对象的能力。音乐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因此感情的表现在音乐中就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要培养学生有感知音乐美的耳朵,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通过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使人们更有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特殊才能,也是音乐艺术得天独厚之处。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政治活动家、革命导师,他们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报刊摘录,能考上全国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几乎和音乐有缘。有艺术才能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基础技能掌握也很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信息记忆等多方向思维,启迪和增长他们的智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六岁学小提琴,并能出色的演奏。他曾说:“我拉小提琴的成就比我在物理学上的成就高明。”他被当选科学院院长的当天,就在家里举行了音乐会。列宁八岁时就开始学钢琴,他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音乐之家,母亲是一位钢琴演奏者和歌手。伟大导师、科学家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知识面不宽,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利于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民族要想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民族,国家要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国家,离不开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素质教育,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应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促进身心协调健康的成长。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奏或演唱,都能给予美的享受。身心长期受着艺术的熏陶,对脑力与体力劳动者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音乐进入体育课,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一次改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首先,音乐对体育运动影响最大的是节奏,人的步行、劳动、呼吸都是按音乐的节拍进行的,违反这一规律将阻碍运动的正常进行。如列队操练、步伐、口令,如无节奏,则无法统一。特别是艺术体操,冰上芭蕾,它们与音乐的关系更为直接。运动员必须按音乐的律动完成,动作要富于乐感。以上例子说明:运动节奏感是运动训练中最难建立的动力定型,而音乐节奏感正是训练运动节奏感的良师益友。
音乐教育能够较好地开发学生的真、善、美的天性。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从心理上自觉地接受音乐,并能在音乐的氛围中了解与它相关的姊妹艺术,学到书本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鼓励学生自信、大方地表现歌曲,对于他们战胜困难、增强勇气、敢于竞争、相互学习,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是有益的。音乐教学的表演环节上,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地发挥他们所听、所看,所要强烈表现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羞于不好意思,行为有些忸怩,不自然,但随着次数的积累,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增加了勇气,慢慢地好了起来。在活动中,学生们会收获很多。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直接反应出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足虻闹厥樱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语文知识范围,将课外阅读引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各方面认知还不成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语文作文词汇,提高学生语文创作热情,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对学生作为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对身边事物或者是生活点滴形成一定的感悟,并将其积累到作文学习素材中,拓展知识面积,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敏捷性,进而逐渐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由于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材素材,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在作文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能力,学生要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相关素材,这种素材一方面要从生活经验中获取,而另一方面则是由学生阅读中输出,二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基于此,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的学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笔记,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应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综合素养,实现能力与素养并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几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阅读,在课前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各自的课余生活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学生将生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事件出发,引出感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此过程中,课外阅读和生活事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生活事件为作文创作提供主题,而课外阅读主要起到包装作用,优化学生遣词措句,强化事件感悟,进而提高学生语文作文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化教学方式,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综合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课外阅读中关于故乡的小故事,并说出这篇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和感悟,在学生经过发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作文思路,拓展学生写作侧重方向,以点及面的构建作文结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足够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贯穿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课外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刊物放在班级阅读角中,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监督力度,结合学生现有作文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德育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大对校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结合教材和学生兴趣引进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发挥其教育功能,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等有效措施,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教育;健康教育课程;终身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健康教育就是“身体训练”加道德教育,同时配以卫生知识的宣传就是所谓的“健康教育”,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一、我国健康教育的现状
1992年国家教委联合卫生部,全国爱委会制定《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并加以推广。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健康教育的落实也仅仅是口头提出以后以一种分散、渗透的方式进行,并没有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情况
在我国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已把中学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如何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造体育课还缺少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不足。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卫生、运动卫生、饮食与营养、行为健康(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戒烟与反毒教育等。
2.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需要和接受能力来安排不同阶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包括人体生理解剖特征、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预防疾病的措施、一般性伤害事故的急救与护理、性知识教育等。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包括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常见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纠正、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与情绪控制等。
(3)周围环境的保护和自我健康行为的养成,包括科学体育健身方法、良好行为及卫生习惯的养成、掌握运动卫生常识及营养科学常识等。
3.学校健康教育的软件情况――“教师”“教材”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并不理想。当前,绝大部分学校认为,体育教师就可以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其实,很多体育教师具有的健康知识很少,对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也是十分匮乏。现在我们学校根本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所谓的健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宣传卫生知识、学校组织的卫生检查。
二、健康与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不再把健康局限于身体这种生物性上,而是扩大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从而克服了把身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的传统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成千上万,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类:
(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2)生活方式(life style)。生活方式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受个体特征和社会关系所制约。
3.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所包涵的内容很多,卫生道德也是内容之一。通过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懂得讲卫生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对于培养一代新人、发扬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2)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通过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还可以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3)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卫生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要有体育卫生知识作指导,体育卫生知识又可以促进体育目的更好地实现。
(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三者的关系。在中小学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我国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阶段已成为人人必经的阶段。必须在人人必经的学校中实施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人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健康的儿童才能在学校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刘祥瑞指出,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个体行为有益于他人及自身健康;(2)个体行为符合科学规律;(3)行为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4)行为表现与能力相符合;(5)行为与环境相协调;(6)言论与行为的一致;(7)行为应反映良好的健康道德;(8)有良好的人际适应行为;(9)行为特征符合生理年龄;(10)能初步把握气质、性格特征在行为中的影响。
学校一定要切实加强健康教育的落实。首先,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即在学生的课程表上给予其一席之地。其次,加强培养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最后,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关键词】德育 实效性 活动 课堂
1 德育无小事,润物细无声
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为此,应倡导“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
2 德育重主体,活动促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达到统一。
2.1 体验活动
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可以开展 “我为父母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两爱两争做”(“爱父母,争做好子女;爱劳动,争做好少年”)为主题,以“我为父母做件事” 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父母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思考亲情,重新看待父母,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体验活动,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校外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2.2 班队会活动
班队会活动是德育少先队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良好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2.3 表演活动
学生如果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有利于德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无论作为怎样的角色,学生都会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2.4 竞赛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针对一个时期的德育重点精心设计竞赛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比一比、赛一赛。如每学期开展一次自理竞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文体竞赛、小制作比赛等,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竞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5 展示活动
为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可以在学校走廊的橱窗内开辟作品展示台,展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庆“六一”歌咏比赛,将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激发内因,积极地接受教育。
2.6 实践活动
学生除受学校、家庭的影响外,还要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而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关爱小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 德育重课堂,堂堂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