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小学体育课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贫困县 中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调查与分析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中小学生约2亿,其中1.4亿在农村,占总人数的70%。近几年,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各省行政部门对农村体育教育问题极力重视,对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不平衡性和落后性等特点。因此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笔者对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保定市辖区阜平、易县、涞水、涞源、曲阳五县的100所完全中学(含县中)、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制定出适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改革发展的相应对策。
3.现状调查与分析
3.1体育课正常开课情况
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能够落实为“正常开课”。据调查,在各类学校中,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体育完全正常开课率达80%左右,中心小学为68.2%,而农村小学则为32%。这一差异正是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反映。众所周知,完全中学较初级中学、中心小学较乡村小学拥有更充分的教育资源,这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反映更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中,中心小学有9.9%的学生,乡村小学有48%的学生还没有享受到体育教育的权利,这应引起当地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的特别关注。
3.2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情况
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或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规范教学为“实施教学大纲”的标准。据调查,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完全按大纲上课的占50%左右,中心小学为22.8%,农村小学则为12%,与全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率相差20%―30%。从调查中还得知,有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体育与健康》课本,教师也没有《体育教学大纲》手册。教学大纲的低实施率说明,一方面贫困县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低,依国家条例进行体育教学与管理方面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与农村学校实际教学环境相差很远。
3.3按照教案教学情况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案上体育课为“依教案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在完全按照教学文件进行体育教学方面差异不大,但均仅占35%左右,中心小学、乡村小学依教案教学率仅10%左右,而完全不实施按教案教学的学校,中学占15%左右,小学将近60%。教风不严谨、随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
3.4各中小学体育工作目标管理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各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可行,排在首位,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第四是“两操开展目标”,第五是“课外活动目标”,第六是“素质达标目标”,第七是“课余训练目标”。这说明一方面各级学校比较注重教学,对软环境的开发建设也比较重视,另一方面各级学校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重视程度不够,各级目标管理的制订还要进一步健全规范,而且,越是基层的学校,这些现象越明显。
3.5制约贫困县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贫困县学校体育正常开设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其次为“缺乏教师”,第三是“缺乏场地”,第四是“缺乏器材”,第五是“领导不重视”,第六是“全民体育意识淡薄”,第七是“体育教学观念陈旧”。当务之急是解决教师短缺、扭转教育指导思想的问题。领导不重视引发的体育课时被挤占、对体育课教学无要求、体育教师待遇低等现象,也是影响其正常开课的原因之一。这说明贫困县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各界特别是主管领导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农村居民把子女受教育当成“跳龙门”的手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基层学校一时难以实施。
4.结论与建议
4.1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体育处于劣势地位,体育开课率仅为65%,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需要,与全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相差十五个百分点。尽最大努力提高开课率乃当务之急。
4.2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单一,规范化教学水平较低,尤其是乡村小学,随意教学现象较严重。建议创新科学的评价体系,切实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4.3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管理不规范,建议各级主管领导应站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公民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的督促、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保障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4.4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建议上级部门利用各种办法,广开培训渠道,为贫困县基层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大开绿灯,尽最大努力在短时间内配齐贫困县中小学的专兼职体育教师,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
4.5建议立足于贫困县基层学校现状,利用自然资源拓展体育场地器材,编写具有乡土气息的教材。
4.6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志愿到贫困地区工作;选拔爱好体育的高中毕业生到师范学校体育专业进修,毕业后直接返乡任教。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尚大光,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12.
[2]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1-8.
关键词:学校体育资源;体育师资;
场地器材;非均匀分布
一、研究目的
当学校体育资源呈现非均匀分布状态时,位于薄弱地区或学校的学生接受正常体育教育的权益将被推向学校体育的边缘,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对体育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有形的体育资源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我省人口总量巨大;农业人口比重较高;GDP总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人均数量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些基本省情与我国的基本国情高度相似。因此,以我省为例,对其学校体育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清醒认识我国学校体育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和查阅文献资料(以河南省教育厅的“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及国防教育基本状况白皮书”为主要资料来源),掌握河南省中小学校体育资源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学校体育资源均衡分布的相关策略。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体育资源与非均匀分布的概念解析。学校体育资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所必须的各种基本因素和条件,包括师资、场地、器材等有形资源和体育传统、学生的体育经验储备、体育与健康信息等无形资源等多种资源形态。其中以物化形态存在的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育资源。
(二)学校体育发展对体育资源的依赖性。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学生的运动实践来实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身体练习是运动实践的基本形态和体现方式,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手段。身体练习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当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竞技运动密不可分,当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已不再是各种简单的徒手操作时,学校体育对体育资源的依赖性就已经生成并逐渐增强。
(三)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学校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对学校体育工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体育课改新理念和教育公平面临尴尬。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还分别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的周课时。在体育师资严重分布不均的情况下,部分学校的基本体育课时尚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体育课程理念与新课时标准的落实更无从谈起。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使处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被严重边缘化,享受不到正常的体育教育。当学生在不同的地区或学校所能获得的体育资源大相径庭,当他们受到的体育教育截然不同甚至缺失,教育的公平性陷入尴尬境地。
2.非均匀分布产生改善学校体育资源分布状况的潜在动力。学校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是一种无序的失衡状态,由于分布不均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种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会成为一种动力,一种促使体育资源重新分配的潜在动力。分布不均将会引起社会、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教育资金的流向会有所调整,同时,发达地区或学校的体育资源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于是,随着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参数的涨落与调整,一种新的趋向于相对均匀的分布状态将会出现。例如,2007到2008年,我省教育厅向农村中小学投资五千八百万元,用于购置体育器材,直接配发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这样举措已使这些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四)促进学校体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策略。
1.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体育师资分布现状。体育师资是学校体育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前的状况是,城市学校体育师资基本饱和,而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农村工作,致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极度匮乏。有关领导决策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这一困境。如:城市体育教师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待遇和保障其工资发放;实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走教或借教制度等。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状况。我省教育厅在意识到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相对贫乏的状况后,已决定实施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备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学的体育投资,重点改善这些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现状。凡是存在体育资源非均匀分布的地区,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的均匀分布和均衡发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兼职体育教师水平。短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达到国家要求是不现实的。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学校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是一个能较快产生成效的举措。从2007年开始,我省在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增添了8个学时的体育教育专题,并专门编写了培训教材,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四、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对体育资源,尤其是有形资源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而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校体育资源呈现非均匀分布状态,这种体育资源的非均匀分布导致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严重负面影响,使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失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和教育公平性面临尴尬境地,但同时也产生改变非均匀分布状况的潜在动力。在现阶段,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体育师资分布现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兼职体育教师水平,是改善学校体育资源非均匀分布状况的当务之急和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及国防教育基本状况白皮书[R],2007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育 农村体育教师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在农村还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备是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进两年,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上报结果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前些年有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我认为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针对体育教学现状,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口生活总体水平尚处在较落后状况,对物质的追求仍然是人们的主题。在农村小学,有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听说过王楠、姚明、李娜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绝大多数家长只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教育”始终是当前的教育趋势,而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大多农村家长不知道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家长宁愿把钱用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用具等方面,也不会给孩子买跳绳、篮球之类的运动器材,因为这在很多家长看来这些是多余的花费,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便决定“成龙”与否,强烈的升学愿望促使众多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体育无非是身体运动,而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念书以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诸多的体力劳动中度过。
体育课仅出现在教室的课程表中,而没有具体实施,家长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思想的束缚下,对子女的教育也只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学生长远的利益着想,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迫于考核的压力,将体育课改为考核科目进行教学,这极大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化进程。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缺少场地器材设施
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配备的体育设施,至少有一个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教育投入资金短缺,合格校舍建设与支付教师工资占用了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部分贫困地区连教师工资都难以得到保证,用于场地、器材建设的经费微乎其微,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无场地、器材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场地、器材设施,农村中、小学生大多只能在户外拍拍皮球、捉捉迷藏,在那些破旧的水泥台子上用木制的拍子打几下乒乓球。在这种现状下,再有水平的体育老师,面对学校无场地、无器材的情况,也只能感叹英雄无用之地,因为体育毕竟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光有满腹的理论,而不去进行身体练习,怎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又怎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呢?
3.体育教师资源短缺,教学意识不足。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极其短缺,由于教师配备不齐,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由各班的科任教师负责,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的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也不可能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成为栋梁。给本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体育教育雪上加霜。
体育教师缺乏,能严格按体育教学组织要求上好体育课者寥寥无几。在兼职体育教师看来体育课可上可不上,时常出现挤课占课现象。即使有些教师组织教学,也是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心血来潮将学生领到操场上,采取“放羊式”教学。仅仅是教师将其在学生时代所接触的体育套用于现在的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认识,体育课也只不过是玩玩跳跳,失去了体育课的兴趣。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1.抓住机遇,更新观念
全面推动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就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提高民族素质,加强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做工作,特别是基础工作(即学生家长的工作),要让他们在观念上认识到体育并非单纯的身体运动,也不是什么有钱人的休闲运动,而是全面提高身心素质的需要。再者,就是改变农村一贯“重文轻体”的错误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是引导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体育人才,是国家振兴,立足世界的重要脊柱。而各级领导更是要摆正体育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只要措施得力,乡村的体育教育事业照样能迅速发展。抓住机遇也是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条件。
2.加强农村体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及教学能力,是搞好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俗语曰:“名师出高徒”。一个技术出众、道德高尚的体育老师,会将体育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层层深入地植入孩子们的大脑中,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在体育教师质量且数量都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就需要各高校体育专业,各体育院校要更进一步拓宽教师的培养途径,培养更多的农村体育教师,保证体育教学中“人”的因素。
3.加强学校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制定一个适合多渠道、多方法皆能达到的体育教育总目标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要强调将体育教学生活化,把那些技术性动作贯穿于生活中,突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各地教师在达到体育目标的前提下的创造性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在现有师资、场地器材的条件下使乡村学校体育蓬勃开展起来,如利用山坡、田地、自制器材等等,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乡下峪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少年 体质 健康 对策
一、研究目的
黑龙江省教育厅同省卫生厅、省体育局等部门于2010年9~11月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开展调研工作。此次调研以6个调研片的汉族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调研人数达7199人。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素质和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本次调研不仅丰富了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资料,也有利于为开展我国 “十二五”规划新时期学校体育卫生计划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以及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黑龙江省六个调研片的18所中小学学生,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2700名学生。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报告资料等;访谈法:向本次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专家老师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体卫处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咨询,得到相关研究内容的中肯建议与意见:问卷调查法:本次调研问卷实际发放2700份,回收2619份,有效问卷2580份,回收率97%,有效率98%。逻辑分析法:根据2005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目前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7~18岁黑龙江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身体形态测量结果显示,2005~2010年,5年间,城市男生平均身高增减没变化。乡村男生平均增长0.3cm。城市女生平均增长0.4cm。乡村女生平均增长1.0cm;城市男生体重平均减少-0.6kg。乡村男生体重平均减少-0.4kg,城市女生体重平均减少-0.5kg,乡村女生体重平均减少-0.1kg。7~18岁城市男生胸围平均减少-0.5cm。乡村男生胸围平均减少-0.4cm。城市女生胸围平均增长0.9cm。乡村女生胸围平均增长0.5cm。5年间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身高继续增长,但体重和胸围在一定范围有所下降。[2]
身体素质方面,其中立定跳远测试项目,学生整体的成绩均下降。7~18岁城市男生平均减少1.9 cm。乡村男生平均减少13.7 cm。城市女生平均减少2.3 cm。乡村女生平均减少11.6 cm。11~13岁和15~18岁的城市女生以及7~18岁的乡村男、女生在各年龄段均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P
经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2010年黑龙江省7~18岁各年龄汉族男女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进一步升高,虽中度近视检出率有所下降,但是轻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都不同程度升高,轻度近视检出率男女学生平均增长各为21.8%和20.7%,各上升2.9%和4.8%,重度近视检出率男女学生平均增长各为46.5%和49.0%,各上升7.8%和6.7%。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中视力不良和近视发生发展呈“普遍化”、“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
2.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制度影响,学校和家长“重智轻体”,各中小学校为片名追求升学率,“挤占”学校体育课,经常挤占体育课的人数中抽样91人,经常挤占率为11%。偶热挤占的抽样262人占到总人数的32%,不存在挤占的小学生占57%,初中生34%,高中生39%。由此可见致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被家庭作业或上各种补习班占据,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充足,其中1~2小时锻炼的小学生占34%,初中生17%,高中生为4%。由此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学业压力越大,学生锻炼的时间越少。从而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达标。学生家长虽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在受应试教育制度下,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态度发生偏颇支持,小学生锻炼家长的支持率占31%,初中生锻炼家长的支持率占67%,高中生锻炼家长的支持率占59%。可见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现代科技发展等方面都从不同程度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家长和学生的健康知识的局限,饮食结构不均衡,忽视早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存在偶尔吃或不吃早餐现象。学生营养不良,已成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由于学习压力大,缺乏充足的睡眠,学生缺乏科学的用眼知识,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再度升高,都是导致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影响因素。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发展趋势呈良好状态,身高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在今后会减慢,体重和胸围呈现负增长现象,说明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肥胖率有改善,但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否则会出现“竹竿型”营养不良体型;乡村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与2005年相比普遍下降;男女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和部分耐力指标表明还存在下降趋势。男女生近视不良检出率,轻、重度检出率有大幅度升高。黑龙江省各行政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制定相应对策,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学生家长重视体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度,使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遏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再度下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89.
[2] 季成叶.青春期常见病防治[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37.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7-02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始终都比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多数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高考体制、评聘老师的模式仍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好多孩子依然在家长、老师的鞭策下疲惫地在题海中穿梭着。为了完成繁重的作业,他们不得不丢下带给他们快乐的游戏,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生字、做着计算题。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随意占用孩子本该尽情游戏的课外活动课时间,不惜以牺牲学生健康的方式去获取更高的优秀率、升学率。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小学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就相关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1.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为尽可能全面反映当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本人查阅了近年来相关的一些文献研究,并选择本省内20所重点、普通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学生样本4000人,年级跨越小学6个年级。通过调查发现:(1)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周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总数的58%,有20%的学生每周仅参加过2--3次的课外体育锻炼,而高达28%的学生竟然每周仅参加1-2次体育锻炼,且该数据分布随年级的增加而递增,既年级越高的学生,每周较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越多,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也较短。(2)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体育锻炼的项目缺乏目标性,随意性较强,且对某一项目的锻炼缺乏持久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甚至演变成了自由活动。其次,对于有些学校和家庭来说,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带有较强的功利性,锻炼项目的选择更多的是以将来中招考试体育考试项目为主,如长跑、跳绳、跳远等,而非考试项目的体育锻炼则较少。再者,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在性别上差异较大,如男生多喜爱球类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喜爱踢毽子、跳皮筋等锻炼项目。(3)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是学校,而只有3%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收费的体育馆进行锻炼。而在学校进行锻炼的,尤其是一些乡村小学,则普遍存在着锻炼场地差,锻炼器械不足的情况。
有上调查可知,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锻炼时间少,锻炼项目单一,锻炼场地少,器械少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当前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不足。
2.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家长关心更多的还是孩子的学习,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无足轻重,每天稍微活动下就行了,不必刻意天天锻炼,因而要么是挤占孩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用以安排大量作业,要么是给孩子报了太多的补习班。
2.2 缺乏有效引导。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有效认知,因此,需要家长、教师的大力引导,以纠正行为的随意性。但课外体育锻炼由于是在课外进行,因此,学校、教师大多不愿意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对孩子的锻炼项目、锻炼时间予以规范约束,从而导致孩子在课外时间不知道安排什么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即使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但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因此,在孩子体育锻炼的时候,也难以从项目选择、锻炼时长、动作规范上对孩子以科学合理的引导,从而使得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难以保证。
2.3 没有养成有益的兴趣。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充斥电脑,这些游戏画面精致、声效逼真,同时还根据儿童特点设置了大量吸引他们的元素,如有的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奇特的难关;有的根据孩子喜欢获得满足感的心理,在游戏中设置了众多的奖励手段等。无疑,与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相比,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实在太过巨大,从而导致很多孩子课外时间,甘愿躲在家里或黑网吧里玩游戏,而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当前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呵护备至,生怕体育锻炼的时候,摔倒、摔伤,也使得当前的孩子自小就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因此,也就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4 场地器材设施的缺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课外体育锻炼最缺乏的就是场地和器材。当前,虽然我们国家每年都不断加大公用健身器材的投入力度,但这些健身器材更多的是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针对孩子设置的健身器材则基本上没有。此外,健身场地面积较小,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而1991年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就已达到了14平方米,我国和美国相差整整10倍。此外,即使我国目前现有的体育场馆,大多时候也不是对外开放的,场馆的利用率较低更是导致孩子们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不好的重要原因。
3.提高孩子课外体育锻炼质量的建议
3.1 提升重视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体育课程在学科设置的比重,提升广大家长、教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修改完善现有《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3.2 加强教育引导。教育部门应该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学校体育教师或社会其他健身机构免费对孩子体育锻炼项目、计划以科学合理指导,以帮助孩子正确锻炼、合理锻炼、科学锻炼。
3.3 加大兴趣培养。广大体育教师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法,精心组织课堂环节,全力提升孩子体育课的兴趣,使得孩子自觉将课外活动时间转换成体育课的锻炼项目,以便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提升兴趣。
3.4 加大体育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体育硬件设施的投资,改善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曲晓峰,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煽动体育大学学报[J].1997.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37-01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很大程度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长度和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身体素质也影响和决定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国家的发展速度。在党的领导下,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正因梦想而自强不息。我们知道,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在教育。然而,令笔者困惑的是,由于受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学校体育条件、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不应有的现象。这些“不应有”的现象如不很好的改变和解决,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1、课堂教学存在散、乱、占现象。据笔者了解,在农村初中学校中,体育课能够认真组织上好的不占多数:有的学校存在散放现象,体育课就是出去玩;有的学校根本没法按课程标准组织有效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和锻炼标准上的“乱”象;还有的学校,将每周三节体育课挤占为两节、一节甚至干脆不上。导致农村体育课堂散、乱、占现象的主要在管理者和教师身上。
从管理者因素分析,不少地区、学校的领导为了追求中考和质量评估的分数,出现“重智育轻体育”管理倾向,体育教学管理常常被疏忽。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失去了指挥棒的指挥。课堂上,没有统一的要求,体育教师大多是按照个人的经验来实施教学。体育教师缺乏统一的步调和具体实用的业务培训,更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监督。
从教师方面看。首先,体育教师的来源和出身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教学选择和针对性必然会有所不同。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员出身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次,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和年轻的体育教师教育认识和观念也有所不同。年轻的教师,对人生目标和个人专业成长缺乏必要的认识,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具有盲目性;而年龄大的教师,或为家庭、社会冗杂之事所累,或为满足现状原地踏步不前。再次,专业体育教师的和非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就更不一样了。现在,有的农村中学还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课仍由教文化课的老师兼带。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不是“放羊”就是把体育课“借用”为文化课。
2、学生体育基础差。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势不在。大多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基本锻炼、没有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进入中学体育基础很差。另外,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势已经不在了,以前农村学生参与劳动比城市学生多得多。那时,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相比现在,一方面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没一个农村家长会让孩子参与劳动。农村又没有健身锻炼的氛围,相关体育锻炼设施也没有。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负担,取消了晚自习。但是,农村中学学生没有家庭教师的辅导,老师又要抓绩效,学生大部分锻炼身体的时间还是被挤占了。反观城市里,体育锻炼场馆及相关健身设施配套齐全,大多家长都具有带孩子锻炼的意识。城市中学生,身体素质甚至要优于农村中学学生。
3、课堂教学,为“安全”所累。为了一味的安全,完全束缚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放眼农村初中,不乏这样的现象:为了安全,学校“封锁”上级统一配送的组合器械;为了安全,体育课取消篮球、足球等容易出现“事故”的体育课程;更有甚者,当网络上出现一例学生长跑猝死的报道后,有的学校、教师索性取消了长跑和短跑课程……如此一来,为了安全起见体育课只能让学生随便玩或者干脆不上。试想,长此以往,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怎样?我们的民族素质会怎样?
二、改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特别要转变教育领导层的教育观念。教育界领导要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并将体育教学其它“主科”一样,纳入“指挥棒”指挥的范围之内,让体育课真正成为“正课”,让健康第一思想在农村初中深入人心、付诸实践并常抓不懈。
2、重视体育教学管理。坚定体育教师信念,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增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足配齐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管理,建立体育教学管理的平台,以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
3、重视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尽可能的让乡村小学也配备体育教师。呼吁农村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健康锻炼。
4、为课堂安全教学解锁。体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培养孩子们的勇敢、顽强、毅力等品质不可缺少的课堂,有时候受伤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在课堂实施时,我们能正确认识课堂安全的重要性,做好准备和应对措施,还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体育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农村初中要以《意见》和《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本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改善体育教学条件,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让农村孩子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县乡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法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建议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支持农村学校建设。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体育文化
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已经制定实施了下一阶段《全民健身计划》,到2015年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河南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还处于一种发展较为缓慢的状态,无法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应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时期,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全民健身计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河南省县乡村中小学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人员的文化、体育设施文化、体育环境文化、体育管理文化、体育交往文化等五大方面的内容。本文就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问卷1000份,利用河南农业大学生源优势,对河南省18个地市部分乡镇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83份。
二、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现状及构建
(一)体育人员文化
体育人员文化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体育观念、体育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河南农村小学阶段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只占到了6.7%,其余小学没有专业体育教师或其他教师兼职。这就造成2%左右的小学没有体育课,缺乏必要专业知识的其他教师代课必然造成体育课不能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常进行,有的学校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经常造成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初中阶段体育教师有将近50%的学校没有专业体育教师,高中阶段除了极个别学校都有专业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没有体育教师的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
体育教师的形象、言行、观念、文化道德素养等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健康青春的外表,健美的身材,体现出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生理方面的塑造。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完备的体育专业知识,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教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体育教师在具备专业体育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质,深刻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把奥林匹克的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贯穿于体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增进了解、友谊和团结,促进交流,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在体育运动的对抗和比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公德可以得到良好的锻炼,精神得到陶冶,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体育设施文化
体育设施文化主要针对运动场馆和器材设施。调查表明,河南基层小学初中体育场地不容乐观,经济落后地区普遍现象是校院就是运动场,无球类运动场,有的就是几张乒乓球台,运动器材少得可怜。经济较好地区是简易田径场,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器材包括单双杠、球类和一些田赛项目器材。高中相对较好。
完备科学的体育设施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设施也应反映出现代化、科学化、适用化,便于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学校体育设施属于教学硬环境的范畴,教学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卫生、安全、便捷、环保的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带给师生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愉悦,而且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欲望。我们可以试想,平坦的草皮、碧绿的游泳池、壮观的体育馆、充满活力的音乐,必定会让我们跃跃欲试。学校体育设施文化的建设应当遵循普遍和特殊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生源和专业设置,发展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自己的特色。
(三)体育环境文化
体育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校园体育场馆、器材、橱窗陈列、报栏宣传、网页等方面的建设。从调查发现,河南省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和校领导思想意识及有关管理部门重视程度影响,农村学校的体育环境文化很差,这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更需要经济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改变。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仅要科学、美观、实用,而且要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不能闲置和浪费;体育器材的购置要经济实用,要考虑到学生使用的安全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配备独特的体育器材,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橱窗中陈列学校历来取得的体育奖杯等,可以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报栏宣传、网页建设要考虑体育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更新,对于学校的体育新闻、赛事预告、赛事报道要大力宣传,营造出青春向上的体育氛围。学生身处其中必然会情不自禁、身不由己,激发出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体育管理文化
体育课程设置调查结果显示,有正规体育课的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到28%、63%、78%,课程都是每周1至2节,学校运动会小学初中基本没有,课余体育指导在小学初中基本不存在。学校体育管理要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制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科学,而且要具有艺术性,突出人性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体育课的管理。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根据学生需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建立课余体育指导制度,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其次是学校体育竞赛的管理,包括赛程安排、项目设置、竞赛规程的制定等。体育竞赛除了足篮排等单项外,还要设置种类众多的体育项目,突出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学校运动会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可以设置跳绳、拔河、体育游戏等大众性项目,另外可以开发像空竹、毽子、推铁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再次是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科学合理安排,在保证学生课堂、课余使用的基础上,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体育交流文化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倡导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使人人都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其目的就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体育的公平竞赛,让学生摆脱各自地域文化差异,建立和谐校园。学校应摆脱传统体育竞技模式,开展体育运动周、竞技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和竞赛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体育交流文化在河南农村学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发展全民健身,培养国民健康意识的源泉之地,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河南农村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文化建设不平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加大经济投入。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支持农村学校建设。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12400450375。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 中学 体育 教学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因受到乡镇经济的制约,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课比较难开展,学生体育运动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即使当前,在政府的财政的资助下,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的情况下,但由于受地方应试教育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仍不顺利。
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体育器材缺乏、师资力量短缺。
当前,受地方经济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按照标准,上篮球课应该达到两个学生玩一个篮球,这个要求离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显然太遥远了”。济南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学东说:“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硬件的改善需要一点点来做,去年济南市在振兴农村教育计划中为全市农村学校购置了150万元的体育器材。”这对于一个庞大的农村中小学学校队伍来说,显然不能有效地解决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的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地方体育课时、体育教师编制被严重地挤占。
1.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功能丧失。
广大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这种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学校体育很难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1.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4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模糊,“放羊式”地管理,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5教师业务素质低,专业教师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没有一定认识,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2.解决盐城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2.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2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
大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⑴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从几个方面解决。⑵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实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规范化,并充分利用一切力量为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配齐体育教师。以基本实现农村学校能够正常开展“两操一活动”,举办以田径为主的全校运动会。另外,除了国家加大投入之外,整合农村资源也是一条出路。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年”等项目的支持下,不少乡村开始建设篮球场、足球场,这些体育设施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为学校体育教学所用,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
2.3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爱好。
目前农村体育教学条件有限,学校完全可以组织、挖掘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活动。例如:“农村孩子对沙包的熟悉程度绝对高于棒球、垒球。”实际上,农村蕴藏着很多十分大众化、群众基础好的民间体育项目,像打沙包、踢毽子、跳绳等项目,花费较小,很适合在农村学校推广。因此,学校针对地方自身情况,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有效地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4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要加强监督职能:⑴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⑵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⑶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赏罚分明。
2.5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的意识。
**村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村小学建于1958年,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1600多平米。学校的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1个阅览室,没有实验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2007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学生共198人,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和县城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20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2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寻求代课老师代课。老师大部分住在乡镇和县城,每天上下班自己坐车回家。教师年龄在34~56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6年,最短教龄为10年。工资30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每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1名优秀教师,老师调动不大,如果有调走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多住在乡镇和县城,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中心校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问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乡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乡镇里家长重视程度远高于村里重视程度。
(五)费岭村孩子升学情况
村里只有1所小学,初中要到乡镇去上,个别小升初考的好的会考到县城去,但多数是选择离家稍近的乡镇中学,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5~10个。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村小多数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年青的教师很少。
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