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研究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在CNKI全文数据库中对大中小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搜素,探索学校体育科研的发展方向,科研层次,科研深度。尽量准确把握目前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动向,从而采取行动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及学校体育科研方向,为学校体育科研改进和发展做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科研现状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新的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 知识在不断积累增加, 但其老化周期也越来越短。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知识老化可达45%, 10 年后就达75%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证明,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的再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某一个课题的研究时,必然要查阅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新信息, 新理论、新知识。显然,体育教师的科研过程, 也就是再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从而适应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科研是与学校体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学校体育科研能学校体育实践上升为体育理论。 反过来, 体育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体育实践。目前, 学校体育教育正处在改革时期。作为从事体育科研主力军的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一些改革方案、方法、手段, 一些新的理论,具体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 并再以检验、修正、完善, 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样, 不但活跃了学校的学术研究气氛, 也丰富发展了体育理论,这对深入学校体育改革,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 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1.学校科研现状。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 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重, 工作比较繁忙, 既要上课, 又要带运动队训练, 还要抓群体活动, 有时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很难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同时, 缺乏设备, 经费又少, 困难很大。但是也有有利条件和优势。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最直接的实践者,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展体育科研的广阔天地, 最了解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研究, 其成果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可行性。此外, 评定职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对学术论文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搞科研的热情。
2.科研成果分析。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发现,自从1999年至今2012年,最近13年中有关体育两字的文章共有记录214912条,搜索有关大中小学校体育文章为64615篇。其中关于索引“小学体育”共有记录3562条,“初中体育”共有记录1399条,“高中体育”为共有记录2298条,“中学体育”共有记录7455条,“大学体育”共有记录13796条,“高校体育”共有记录32849条。其中小学占的比例为5.51265186102298%,初中占的比例为2.16513193530914%,中学所占比例为11.53756867600402%,大学所占比例为2135107947071114%,高校体育比例为50.83804070262323%.中小学体育占总共学校体育文章所占比例22.77180221310841%,大学高校所占比例为72.18912017333437%。仅仅从科研文章发表的数量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来,中小学体育的科研开展,中小学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远远落后于大学的体育科研,其中大学科研文章是中小学科研数量的3.5倍,这是中小学校体育缺乏科研的具体表现或者科研滞后的表现。从内容上表现出来的小学体育科研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为教学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对策,体育教学的反思,小学体育教师生活现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都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上,围绕如何上好体育展开。初中高中学校体育主要反映的是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意义,课堂内容的选择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如何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也谈了许多老师的生存现状。大学的体育科研主要为教学现状的问题研究,影响因素,对教学的若干思考,从不同的视角下分析体育。
3.中小学科研滞后主要的原因。
首先中小学缺乏高素质高学历体育科研人员指导体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其次很多管理者对体育课作用和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任其自然发展,不加以干涉,管理和监管不到位。还有体育教师的待遇差和社会地位不高,即使心有余,力也是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工作懈怠,工作没有积极性,更不要说是去搞研,就是上课都费劲。而大学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同时有评级和职称的需要,奖励机制也比较完善,所以大家很愿意去从事这件事情。
三、小结及建议
中小学的体育科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高校大学体育科研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科研人员的缺乏以及经费少,工作比较繁忙, 既要上课, 又要带运动队训练, 还要抓群体活动,同时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收到很大的限制,学校领导也不重视,监管也不到位,奖励机制不到位,教师没有动力去做。然而大学却正好与此相反。
中小学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体育科研人员,提高体育教师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学体育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不同部门之间利益纠纷问题,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机构,使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形成相互联系、前后贯通、优势互补、效益最佳的有机整体。加强加大对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提高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有效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体育教师科研工作的必要性[J], 安徽体育科技,2006.6。
[2]卢小波,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袁辉、夏光,浅谈大同市中学体育课的现状及对策[M]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2010.11。
关键词:科技金融 融资渠道 科技银行 风险补偿 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2009年以来,在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截至2016年6月,唐山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250家,广泛分布在知识密集型的新能源、电子信息与服务、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融资缺口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融资的过程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科技金融。金融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会给金融投资带来高额的回报。唐山市科技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同企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尚需完善。
一、唐山市科技金融现状
(一)唐山市财政经费投入情况
R&D是科技创新中最为关注的核心指标,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2015年,唐山市科技R&D经费总投入69.1亿元,科技投入强度1.13%,居于河北省第二位,远低于石家庄市99.3亿元的总投入;财政科技支出额达到6.42亿元,比上年减少21.3%,占财政支出1.08%,居于河北省第二位。
(二)科技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截至2015年年末唐山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61家,商业银行机构共32家,科技银行数量不足5家。科技银行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主,机制、体制较为灵活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及较少。2012年,唐山市科技局和光大银行唐山分行合作,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2014年唐山市科技局与河北银行唐山支行、唐山市金融发展集团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贷款服务,支持唐山市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金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唐山市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和融资渠道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金融机构融资要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特质不相适应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大。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问题,大部分银行贷款发放时要求企业以实物资产抵押,并对客户资信,资金实力要求条件很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在初创期或起步阶段,尚未产业化,资产主要以发明专利、发展创意等无形资产为主,其实物抵押资产严重不足,因此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较大。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定价时要遵循5C原则,综合考虑客户的品德、能力、贷款担保、资本和经营状况。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贷款时各项指标均处于劣势,实际贷款利率往往较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还款负担较重。
第三,科技型中小贷款抵押要求严格,抵押品单一。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采用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品,选择股权和应收~款作为抵押品的几率很少。此外,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审核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也是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原因。总之,金融机构过高的贷款门槛已经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2.缺乏多层次的有效融资渠道
传统信贷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投入小、投入期限短、投资方向较为狭窄,资金支持作用有限。然而,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唐山市的金融条件并不充分。
在直接融资方面,相比国内同一经济集团的其他城市,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途径相对狭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上市条件,企业自身规模和发展短板使得企业上市融资成为一种奢望。在债券融资渠道方面,发债主体资信等级要求高,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发行自己的企业债券,获得债券融资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
3.缺乏必要的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
商业银行在发放科技贷款时贷款违约风险高,贷款回收困难。这也是商业银行主观意愿上不愿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唐山市没有相应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对贷款薄弱环节缺乏必要的信心支持和实力保证,不能实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
4。风险投资相对滞后
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受唐山市金融发展的制约,现有风险投资不活跃,创投资金总额低,创投机构数量少,创投机制不健全。唐山市创投机构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15年底共有唐山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唐山金海九鼎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四家创投机构。同时,唐山市风险投资缺乏对接的资金退出途径,风险投资不活跃。
(二)政府科技金融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阶段性的科技金融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周期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初创期的企业由于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营业收入不稳定,传统的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此时私募、天使投资和创业板上市等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模式更适宜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债券融资等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模式容易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欢迎。然而,近年来唐山市出台的涉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相关政策包括:《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唐山市中小企业振兴计划》(2009年)和《唐山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2010年)等中都没有提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扶持措施。
2.政府资金投入的有限性,没有发挥更大的放大效应
政府科技资金的投入来自于财政。财政资金具有有限性、无偿性、行政化管理等特点。每年财政安排的资金投入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可谓是杯水车薪。单纯的补贴拨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依赖心理,市场效应不明显,企业竞争力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健康、全面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
在唐山市经济发展目标中,在未来5年,唐山市将努力继续领跑全省经济,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GDP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较大提高。根据此经济发展目标,唐山市应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经济与金融形势可能的发展变化,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科技金融产I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融资特征进行目标细分,做出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科技金融发展规划。
(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的繁荣程度是衡量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其发展结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唐山市应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机构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创投机构、资质优良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入科技金融发展的队伍中来,整合地方科技金融资源,增强地方科技金融实力。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融资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服务职能。拓宽融资渠道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加强政银企合作,促进科技信贷资金投放。对相对成熟的科技贷款项目,精简科技贷款审贷手续,适度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加快信贷资本投放进度,实现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二是做大做强一些担保公司,在政策上给予担保公司一定倾斜,鼓励担保公司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物担保比率,下浮担保费率,降低担保条件,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三是发挥金融机构的金融咨询服务职能,帮助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或发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
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是政府与科技金融机构分散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涉及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投资补偿机制、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等。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政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本金损失承担有限补偿和代偿责任。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或风险共担机制能为科技金融机构的创新风险提供支撑,最大限度的激发科技金融机构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汲水效应,有效缓解科技创新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 黄武俊 万青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例 [J] 金融纵横2013(4):26- 30
关键词:我校 体育课 现状 对策
1、前言
近年来我校学生年龄逐步进入90后、95后阶段,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身体素质下降和兴趣的缺乏,给体育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目前我校体育课的现状分析
2.1学校场地、器材、师资不足
由于去年学校从洪泽校区搬迁到扬州公道校区,新校区不但面积较小而且还有其他两家单位也在校园内。除去实习场地、教学办公综合楼、宿舍楼、其他单位办公楼、食堂、停车场等,新校区仅有一块篮球场可以使用。所以随着班级和学生人数增多,出现了体育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师资短缺等。如:新校区没有室内教学场地,天气恶劣时,无法保证教学开展;没有跑道,早操和体育课跑步时只能在校园里的道路上。此外,体育器材不到位,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我校体育教学和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2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缺乏上课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也是体育课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总的分析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在家就不做家务事,不参加劳动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怕晒、怕累、怕出汗等。这些90后出生的学生,与其运动出汗,不如坐在地上玩手机、谈笑风生。
第二是客观原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一副羽毛球拍打一堂课,一根跳绳跳一堂课,再加上打打篮球、跑跑步,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相反,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常更新,每节课都有新内容、新活动、新收获。
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老师幽默诙谐,赏罚分明,学生就喜欢任课体育教师,一般也就喜欢上体育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或打骂学生,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大多也不太喜欢上体育课。这两种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课态度的影响也很严重。
也正由于这一系列暂时还无法回避的现状存在,使得学生认为“辛苦出汗”的体育运动成为苦活累活,体育锻炼就没有在学生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强身健体不但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应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2.3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
2010年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5年相比,学生身高增高了,体重变重了,营养不良的少了。可惜的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堪忧,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有接近一成男生检出肥胖;视力低下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
在体育学习和体育竞赛中,现在不少学生进取动机差,情绪自控能力差,对班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缺乏动力,社会情感表现冷漠,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很多场合或活动中,表现出意志品质薄弱,如在体育教学组织的中长跑考核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毅力,而是明显表现出一种怕苦怕累的厌烦心理。当然以上情况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非体育教学一个因素造成,但我们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
3、针对我校体育课现状改进建议
3.1增加场地器材投入,完善师资队伍
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重点抓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建设专业齐全、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我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专业与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不同学科与课程的任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对学科后备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与技术力量。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以及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要积极争取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投入,使我校能达到技工院校体育场地设施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改造现有的一块篮球场,并建设新场地,特别是校园里靠南边唯一没有被开发利用的一块草地。
3.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精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选项教学,也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一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选择教学项目,二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要求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这是激发学生学好体育的基本前提。
(2)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体质状况,对技术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有所不同,避免体质好、水平高的学生索然无味,影响其积极性,也避免体质差、水平低的学生感觉吃力,产生厌学情绪。当然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水平低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步了,可以到更高层次学习。
(3)因材施教,即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男女兴趣及生理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我校隶属江苏油田企业这一特殊性,所开设专业以服务油田为主,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在油田单位就业。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传授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常识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内容。例如:钻井专业和安装专业可安排一些提高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等方面教材;井下作业专业可多安排些耐力、力量等方面教材;采油专业可安排些舞蹈、排球等方面教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传授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我处理意外损伤和采取卫生保护措施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能承受起职业工作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要求,减少伤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校园里盛行的“电脑游戏风”“手机游戏风”正深深干扰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电脑取代人脑,电脑取代体育活动更是日益严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情趣。不光体育教学,其他教学活动也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应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在政策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拓宽思路,解放思想,进行大胆改革,使我校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向终身教育转化,向健康教育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校体育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立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9(3):94-96.
关键词:中职生 课外体育锻炼 研究 对策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积极营造课外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欲望呢?通过对福建化工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厦门电子职专的2010级、2011级、2012级的中职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内容的抽样问卷调查,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掌握锻炼技能对人体的巨大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厦门市五所中职学校2010级、2011级、2012级600名学生。
2.调查方法与结果
采用问卷法调查法,对600名学生发出问卷600份,收回有效卷60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表5。
表1 中职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调查结果
动机 男学生372人 女学生228人 合计600人
人数 % 排名 人数 % 排名 人数 % 排名
增强体质 79 21.24 2 37 16.23 2 116 19.33 3
减轻压力 12 3.23 7 9 3.95 7 21 3.5 7
健美体形 51 13.71 3 116 50.88 1 167 27.83 2
丰富课外生活 153 41.13 1 19 8.33 4 172 28.67 1
应对考核 33 8.87 4 22 9.65 3 55 9.17 4
打发时间 28 7.53 5 14 6.14 5 42 7.0 5
其他 16 4.30 6 11 4.82 6 27 4.5 6
表2 中职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括号内数字为百分比数)
抽查年级 抽查人数 喜欢人数 兴趣一般 不感兴趣人数
2010级 200 115(57.5) 13(6.5) 72(36)
2011级 200 132(66) 9(4.5) 59(29.5)
2012级 200 98(49) 27(13.5) 75(37.5)
合计 600 345(57.5) 49(8.17) 206(34.33)
表3 中职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括号内数字为百分比数)
抽查年级 抽查人数 经常参加 偶尔参加 不参加
2010级 200 49(24.5) 55(27.5) 96(48)
2011级 200 67(33.5) 29(14.5) 108(54)
2012级 200 54(27) 23(11.5) 123(61.5)
合计 600 170(28.33) 107(17.83) 327(54.5)
表4 中职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兴趣调查结果
活动项目 男学生 排名 女学生 排名
372人 % 228人 %
篮球 111 29.84 1 16 7.02 7
足球 44 11.83 3 7 3.07 10
排球 32 8.60 5 39 17.11 2
街舞(舞蹈) 50 13.44 2 22 9.65 5
田径 17 4.6 8 19 8.33 6
健美操 14 3.76 9 46 20.18 1
武术 26 7.0 7 9 3.95 9
乒乓球 30 8.06 6 26 11.40 4
羽毛球 41 11.02 4 33 14.47 3
跑步 7 1.88 10 11 4.82 8
表5 影响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素调查结果(括号内数字为百分比数)
抽查
年级 抽查
人数 学业
压力 场地器
材不足 没有时间 缺少指导 没有掌握锻炼方法 排位
2010级 200 0(0) 7(3.5) 4(2) 42(21) 147(73.5) 3
2011级 200 1(0.5) 4(2) 7(3.5) 32(16) 156(78) 1
2012级 200 0(0) 2(1.0) 11(5.5) 37(18.5) 150(75) 2
合计 600 1(0.17) 13(2.17) 22(3.67) 111(55.5) 453(75.5)
二、结果分析
由于学校生源来自于本市六个不同的地区。他们在初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程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等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在思想认识、技能掌握、兴趣程度、动机习惯等也就存在着差异。
1.中职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
从表1不难看出:男生认为体育锻炼能丰富课外生活的人数最多,高达153人,占41.13%,其次是增强体质79人,占21.24%,再者是健美体形为51人,达13.71%;女生认为能健美体形的有116人,高达50.88%,可见,女生对自身体型的重视程度,而认为能增强体质的有37人,比例占了16.23%,应对考核的有22人,占9.65%,能丰富课外生活的有19人,占8.33%。这组数据可说明:男女生两者具有相似的看法,他们均认为体育锻炼能丰富人们的课外生活,锻炼人的健美体形及增强人的体质,三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人数分别为172人、167人、116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67%、27.83%、19.33%。由于职业教育办学的特点,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认为体育锻炼能够给他们减轻压力的人数最少,仅有21人,只占3.5%,这一数据与学生锻炼动机的其他项是一样的。显示了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是为了丰富生活、健美体形、增强体质。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体育动机上主流还是好的,认识还是到位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他们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
表2显示:在对三个年级的600名学生调查中,学生喜欢锻炼的人数居多,达345人,占57.5%,但不感兴趣与兴趣一般的,总数达到255人,占42.5%。从数据中还可看出: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她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其中人数最多的是2011级学生,达132人,占66%,最低的是2012级学生,达98人,只占49%,二者的差距高达17%;三个年级中,206人存在着不感兴趣的倾向,分别为72人、59人、75人,所在比例为36%、29.5%、37.5%;而兴趣一般的人数分别是13人、9人、27人,总数49人,占8.17%,不感兴趣及兴趣一般的人数总和高达255人,比率占到42.5%。这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反思与重视,从中也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给她们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加强教育,并不断优化教法,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锻炼全过程,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中职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3看出,600名学生只有17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总数的28.33%,其中2011级的学生人数最多,67人,其次为2010级49人,2012级人数最少,为54人,这是一组极其低下的数据,令我们震惊;偶尔参加的人数更少,仅有107人,占17.83%。而更使我们忧虑的是,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居然占到一半以上,共有327人,占54.53%。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的反思与重视。为此,我们除了平时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教育外,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锻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积极运动,时时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良好习惯。
4.中职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兴趣情况
表4显示,男、女对体育学习项目兴趣是不一样的。男生较喜欢的项目主要是篮球、街舞、足球、羽毛球等,人数分别为111人、50人、44人、41人,总数达246人,占活动项目中的66.13%。而排球、乒乓球项目,学生喜欢的人数分别为32人和30人。喜欢的程度居中,其他的诸如跑步、健美操、田径、武术等项目,学生喜欢的程度较低,分别为7人、14人、17人、26人,四者总数为64人,仅占17.20%。
反观女生喜欢的项目列于前四位的分别为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人数分别为:46人、39人、33人和26人,总数高达144人,比例高达63.16%,尤其是健美操更是受到女生的青睐,比例高居20.18%。而她们较不喜欢的项目依次为:足球、武术、跑步、篮球分别分7人、9人、11人和16人,占18.862%。表明男、女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不管怎样,男、女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对广大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锻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5.影响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从表5看出,影响中职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没有掌握锻炼方法、缺少指导、没有时间、场地器材不足等方面。其中,没有掌握锻炼方法因素位居首位,人数达453人,占75.5%,这是一个极高的比例;认为缺少指导的学生有111人,占55.5%,说明部分学生仍习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而受到场地器材不足和没有时间因素影响的学生,二者分别为13人和22人,共占5.84%,说明学校的场地器材还是满足学生平时锻炼的需要,受到时间因素影响而未能参与锻炼的学生有22人,占3.67%,另有1人因学业压力较大而影响到其参加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外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平时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学习潜能的空间,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进行耐久跑锻炼时,教师可采用跑、走交替,快慢结合,郊外越野跑、校园自然地形跑等方式进行练习。针对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分组比赛,同学们兴趣极为高涨,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下来,很多同学根本没有触及几次足球,跑得满头大汗,却依然感觉情绪高昂。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耐久跑成绩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也会得到显著的增强。
2.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使学生产生锻炼兴趣,使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课外活动中,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必须依据职业中专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且富有娱乐性、健身性的内容进行练习,促进锻炼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如:男生的篮球、街舞、足球、羽毛球等,女生的健美操、排球、乒乓球、舞蹈等项目。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全过程,如:准备活动时,让学生自编活动操;愉悦身心时,让学生选择放松内容与形式;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让学生设计形式各异的队形变换;发展学生弹跳能力时,让他们自主选择跳绳、跳台阶、负重跳、单脚跳等方式进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与练习欲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3.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体育锻炼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如:进行足球练习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既可以熟悉球性的练习、脚背内侧传接练习,也可以进行脚背内侧传接、带球绕杆练习,还可以进行里、外脚背带球及里、外脚背停高球等练习。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发展了学生的良好个性。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教”,而淡化了学生的“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发展体能,掌握技能,增强素质等目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徒手踢毽模仿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踢毽动作开始练习,如脚内侧踢毽、脚外侧踢毽等。待学生动作熟练后,再指导学生进行难度较高的踢毽练习,如交叉踢毽、剪跳踢毽等,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双人、3人等踢毽练习。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乐练、就会爱练,就会更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健身方法。
5.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中职生的需求,教师要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如轮滑、游泳、竹竿舞、气排球、健美操、街舞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实施的分析和统计,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选择并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运动,让学生至少掌握1~2种体育运动技能,使之形成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进而在职业中专各个阶段推进校本教材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洪波.调动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刍议[J].体育教学,2002(9).
[2]周登嵩.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3(6).
[3]邱亚玖.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4).
[4]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体育教学,2005(11).
关键词:公共体育 健美操 教改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41-02
高校健美操课程目标较为单一,很少有涉及到终生体育等相关理念上的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质量水平一般不高。另外,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也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出公共体育健美操教改的现状,该文主要选取了某市部分高校的教师、同学、教学大纲进行一定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人T通过到高校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查看健美操教改的相关情况,另外,研究人员也收集了10份健美操教改。
第二种研究方法是调查法。研究人员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教改现状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身体上的健康水平。高校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该试验10份教学大纲中,有3所学校对健美操课程没有教学目标,有7所学校有较为详细的教学目标,但是仅仅涉及到提升学生自身体质方面,有2所学校教学大纲里,不仅有较为详细的教学目标,还涉及到终身体育等相关概念。从上述的分析可知,高校在健美操教改方面还存在着缺乏教学目标的问题。
2.2 课程设置
健美操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其心理上的健康,因此,各个高校应当重视其发展状况,采取措施,维护其发展。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高校都开设了健美操课程,但是开设的时间和课时不一。有的高校会在第一学期开设此类课程,有的高校会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期开设健美操课程,第一学期开课的高校占了15%,第二学期开课占了30%,第三学期开课占了55%。很多高校会在第三学期开设健美操课程,但是第三学期部分学生忙于学习,部分学生忙于社团,很少有学生将心思放在健美操的练习上,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对于健美操课程的推广也是不利的。
学校开设的课时也不一,部分学校在第一学期开设了22课时,有些学校开设了36个课时,课时长度不一,影响了健美操课程教改的推广。同时,在课程内容上,高校大部分都是以健身健美操为主,对于健美操竞技涉及较少,只是作为一项了解的知识传授下去。健美操本身包括运动、健身、娱乐为一体,高校应当发挥它的全部优势,让更多的学生对其感兴趣,便于其教学改革的发展。
与其他课程一样,健美操课程也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有健美操基础知识、安全防护等,而健美操的实践环节主要指的是健美操的相关舞步。在实践课程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掌握健美操的基本舞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健美操的比赛,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健美操的教学改革。
从研究人员收集的调查情况可知,大部分高校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比较单一,涉及面较窄,不仅不利于健美操课程的推广,也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表演欲望。
实施情况:健美操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各个高校也存在着不一的状况。从教学方法看,大多数高校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训练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健美操本身属于一种有氧运动,人们依靠健美操运动来保持体型,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健美操运动被放在高校教学中,却显得有些呆板,不具有创新性。高校往往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教学。此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不利的。
教学手段上:大部分高校选择CD等机器进行教学,也有专门的体操房供学生锻炼,但是各个高校对多媒体的使用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也发展起来。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自己去研究相关的舞步等。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水平。
考核的方式上:健美操的考核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主,学生单独跳相关的舞步,教师查看这些舞步是否正确、流利,再结合理论知识,最后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高校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较为呆板,没有综合考虑学生们的综合情况。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基础不一,有些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男生而言,更是缺乏一定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给出学生相应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健美操课程教改的全面推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上述的分析表明,高校在健美操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部分高校在课程目标设计上,较为传统,没有过多地涉及到终生体育等相关内容。另外,课程安排大多集中在第三学期,很少在第一学期开设健美操的相关课程,如此一来,不仅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健美操课程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再有,健美操开设的课时一般较少,不利于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拓展。
同时,健美操的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考核的方式也较为保守,不利于健美操课程的发展。
3.2 建议
各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健美操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学目标上,教师应当调整教学目标,融入更多有关终身体育的相关理念知识,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健美操课程的重视力度,通过增加课时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水平。高校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推行多媒体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应当改进自身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综合学生们的基本情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个高校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大对健美操课程重视力度。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维护健美操教学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景红,蒋满华,吴焱军,等.广州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改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7):18-19,21.
[2] 郑丽.对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学习的综合分析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185,187.
[3] 彭天娥.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1(4):28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南安市一级达标中学高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四所一级达标学校高一新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到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地方查阅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书刊和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为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内容提供了参考依据。
(2)访谈法。
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访谈提纲并对其调查学校的部分领导和学生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
a.问卷制定、修改。
在查阅资料、访谈部分学生和在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探讨后制定和修改问卷。
b.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南安一中、国光中学、华侨中学、侨光中学这四所一级达标校的高一学生发放并回收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94%。
(4)统计数据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一新生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本身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看法、感受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现。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推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大引导、教育,使新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就这一问题对四所一级达标中学高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
表1的调查中有52.5%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5.5%的学生很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说明:绝大多数高一学生是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并且愿意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17.4%的学生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1.1%的学生很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说明:还是有小部分同学对体育运动表示不欢迎,这部分人大都是女生,这跟高一女生的性格特点有关,而大部分男生都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另外根据研究调查,学校没有或偶尔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占87.5%,经常组织占12.5%,这说明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足,学校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态度。
2.高一新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原因,是最终推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原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自身的需求越来越多,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在不断地变化并呈现多元化趋势。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激发和推动高一新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影响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健身、锻炼意志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达到67.0%,次要动机则是娱乐达到51.4%,调节情绪是第三动机达到41.1%,第四动机是提高技能占35.5%。前四个动机的比例比较接近,说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的、积极的、健康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明确的。另外有23.0%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达标考试,这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这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全面,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只有12.8%的学生动机是交际,这也说明了高一学生的性格不够开朗。
3.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直接影响到锻炼效果。因为每次运动都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连续运动刺激会产生积累。而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说,一次适量的运动对机体的刺激效果一般可保持几天,如果前后两次的运动时间间隔过长,就难取得很好的健身效果,还容易产生肌肉疲劳、酸痛,而运动的次数过于密集也会导致机体过于疲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星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1~2次的比例较大,达到69.1%,说明大部分学生运动频率较低,可能健身效果不是很明显;有18.8%学生参与3~4次课外体育活动,一般认为这个运动频率的健身效果较为显著;还有5%的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但这个比例明显低于2000年全国中学生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25%,这说明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有少部分中学生高频度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这部分学生要注意防止过度疲劳。根据高一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要,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三到四次是比较合理。
4.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运动次数及持续时间是运动效果的关键。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要适宜,太短对机体产生的刺激不够,效果不明显,而太长又会使机体内环境受到破坏,对学生的健康不利。以下是对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每次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调查。
结果表明,运动持续时间31~45分钟的学生最多,占41.8%,这还是比较理想,运动量适中,锻炼效果较明显;持续时间10~20分钟的学生,占25.4%,这部分学生运动量不够,锻炼效果不明显,有待加强;持续时间21~30分钟的学生,占16.8%;有7.8%的同学持续时间大于60分钟,这部分同学要防止过度疲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5.影响高一新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列举8项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负担重、没时间、对体育无兴趣、缺乏运动习惯等。学校有没有组织教师指导,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热度,尤其是高一新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对高一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表5中显示,学习负担重、没时间是制约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首要因素,高达58.9%。一级达标学校的学生目标大都是进大学,所以更重视文化的学习,且高一新生还没进行文理分科,课程负担比较重,因此学习负担重、没时间参与课外活动这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没有运动的氛围占16%。第三则是本身没有运动习惯占9.6%,这个比例不是很高说明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运动的。缺乏场地器材只占3.0%,说明南安市的一级达标校在这方面投入还是比较多的。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怕同学讥笑,这说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已经进了一大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多数一级达标中学高一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2)健身、锻炼意志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目标明确,动机积极、健康的。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
(3)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低,取得的健身效果不明显。
(4)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最多,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这是比较理想的,运动量适中,锻炼效果较明显。但部分学生运动时间在十几分钟内,运动量不够,健身效果不明显,有待加强。
(5)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样的。首要因素是学习负担重、没时间,达到58.9%。排在第二位的是没有运动气氛,说明学校在组织方面还有待提高。
(6)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端正,但资金投入不够。
2.建议
(1)学校应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设立专门机构。如:体育教研部门、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小组、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选拔一些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使校园体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同时要把大众化、对抗性活动和趣味性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组建多种专项俱乐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体魄,减轻学习压力。
(3)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的投入,并开放有关场馆及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4)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与意义,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场地、器材,以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低英语;英语课堂;提问;调查;研究
课堂提问对于初中的英语课堂来讲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方式,它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交流,将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作为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巩固中去,要通过英语来进行交流。老师透过问题的设计指引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将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不断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开口练习。所以,怎样完全运用课堂提问这个关键性的教学方式,认真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更有意义的去进行探索。
一、课堂提问现状具备的问题
1.过于单一的“是非”问题
很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将气氛活跃起来,将问题过于单一的提出YES或者NO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答复时往往只简单的回答YES或者NO,成绩越不理想的学生反而回答得越大声,让很多看起来有乐趣的提问丢掉了原有的成效。学生的思。维训练通常体现在表面,过于形式化,老师的提问仅仅是以提问为前提而提出的,课堂的合理性会随着降低。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的教学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提问要落实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训及认知的落脚点。
2.变味变形的惩罚式提问
通过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的集中力程度,有些老师展开了一些惩处学生的方式。老师透过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为难学生,让学生当众为难,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出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可是惩罚会让课堂提问变味变形,不停地运用这样的方式,会将提问的原有能力大量的消弱,也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抵触感。另外,惩罚通常都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的乐趣,出现反效果。
3.毫无疑问的明知故问
很多老师通过课堂热身的环节,经常运用一些非常无聊的提 问进行教学的组件,像这样的毫无疑问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情,失去了交际的欲望,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注意的方式及技巧的研究
1.通过英语的教学,发现课堂提问大多属于封闭式提问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何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主动开发出来?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同持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才会实现这个问题。它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见解都相融合,让学生具有回答问题、参与问题的冲动,让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且,课堂提问不单单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答复的状态里,还可以通过学生向老师进行提问或者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为了让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让学生将自身的疑虑提出来,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参与,最后在进行总结和归纳。
2.通过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
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希望不要以提问为目的进行提问,而是应当同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环境进行学习并提问。例如,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让学生用英文的形式给英语老师写一封信,这样的情景虽然是假设的,但是这样的情况总好过学生对其他科任老师写一封英文格式的信件要真实的许多。而且当前的教育形式比以往灵活了很多,在教育放面也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老师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同国外的留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置身于相对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更加浓厚的语言熏陶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的学习好英语,并且也会通过不断的交流而产生对国外人文、环境等等的兴趣。
3.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目前应当将复杂的语句避免掉,以防学生在这样复杂的问题上消耗掉过多的时间。通过问题的难度,掌握好学生讨论或者思索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点名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老师应当通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来掌控人数、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创建出有层次、有内涵的简洁明了的问题。
4.提问的技巧
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要通过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相对内向、不敢于回答问题或者是不喜欢开口说话的学生来讲,老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他们回答问题。一旦这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老师不要采取被动的态度,而是应当积极主动的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或提示,否则学生很容易在如此尴尬的环境里失去信心。而面对一些急于表现的同学,老师应当通过保证其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老师要认清自身的位置,要知道自己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导、进行回答问题的过程。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英语课堂内老师的提问,要掌握好时间点,精心规划好每一个环节的提问,以便创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和目的。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发现,课堂提问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来讲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创新,所以不断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给学生恰当的评语作激励,组建老师参与到课堂提问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当中,让老师巧妙的运用方式进行提问,将课堂提问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袁春艳.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od-e1 4 UIutl Women of achievement[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
[2]胡晓敏.谈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掌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
[3]康宁.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关键词 大学体育 体育成绩 考试
College Sports Examination Statu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 Guoying[1], LIU Yuanhai[2], KONG Jun[2]
([1] Basic Medical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Hubei 437100;
[2] College of Sports,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Hubei 437100)
Abstract Use of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s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examination of College of Sports,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ducted a survey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 sports scores mainly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content, teaching and testing are not isolated, monitoring other issues not strictly considered to further revise and improve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to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 is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College of Sports,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ams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sports results; exam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考试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开设项目
2.1.1 课程设置
目前,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按照“一一二”教学模式进行。所谓“一一二”教学模式,即普通本科生大学体育共130学时,4学分,分四个学期进行。其中大学体育Ⅰ28学时1学分,学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大学体育Ⅱ34学时1学分,学习兴趣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大学体育Ⅲ和大学体育Ⅳ,都为34学时1学分,学习专项课的教学内容。普通专科生大学体育共62学时,2学分,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内容与本科前两个学期相同。三、四年级不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增设了校级体育选修课。而针对残、疾或因伤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了体育康复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①
2.1.2 开设项目
为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大学体育课部根据学校师资、场地、器材等开设了二十多个体育运动项目,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学校通过引进教师或外出学习,几乎每年都有新增的体育项目。大学体育Ⅰ学习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内容;大学体育Ⅱ、Ⅲ、Ⅳ开设的项目有: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健身操类(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排舞、花样跳绳)、武术类(武术套路、散打、跆拳道、太极拳剑)、户外运动类(野外生存、户外自行车、户外拓展、山地轮滑)等。
2.2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考试现状
2.2.1 考试的内容与比重
目前,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采用分年级、分项目教学,不同院系的学生混合上课,不同学期学习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大学体育Ⅰ以强化基本身体素质为主,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为选项课打下良好基础;大学体育Ⅱ是兴趣选项的学习,主要是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大学体育III、IV是主项的学习,不仅要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身体素质,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思想。各个学期大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比重如表1所示。
表1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各学期考试的内容与比重
2.2.2 考试的形式与方法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主要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基本素质和专项技能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考勤是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病事假等记载情况,课堂表现是评定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端正、认真。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每次课的记载综合评定给出。基本素质主要是考核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以耐力和力量为主。其中耐力的考核是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以用时长短评定优劣;力量素质主要考核的是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其中上肢力量以引体向上为考核指标,腰腹力量以仰卧起坐为考核指标,下肢力量以立定跳远为考核指标。专项技能考试是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包括动作规格、完成情况等。总体来说,考核的形式和方法均需按照教学大纲来执行,教学大纲是教学、考核的“指挥棒”。
2.2.3 考试的组织与监督管理
目前,湖北科技学院每学期上大学体育课的人数都在8800人左右,按教务处规定40人为一个标准的教学班,每学期开设的大学体育教学班都在220个左右。由于班级多项目杂,教学任务重,目前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没有实施教考分离,学生体育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定。由于目前缺乏大型室内体育场馆,室外体育课受天气影响较大,考试也受到较大冲击。大学体育课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末两周内进行,由任课教师担任监考,可能会出现部分“随和型”教师监考不严、“走形式”的情况。
2.3 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内容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同项目掌握的难易度、客观评价的评判、各能力比重等方面。不同的体育项目考核的内容各不相同,特别是专项技能的考核内容能否代表掌握本项目的基本能力;另外,在设置难度系数时能否代表大众的水平,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某项目学生成绩都偏高,而某项目学生成绩都偏低。又如在课堂表现的客观评价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参考因素的具体量化评判标准,势必会导致评判的随意性。二是教考不分离。“教考合一”的传统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任课教师自己验收自己的教学成果,不可避免地诱发了部分教师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加上教师人为的因素,使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另外,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方式、风格、习惯以及严厉程度有所差异,势必造成考试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导致考试结果有失公正。三是监控不严格。尽管成立各种考核小组,但任课教师作为考核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发挥了绝大部分的作用,可以说任课教师在测评过程中的态度和倾向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分数,在考核过程中、成绩计算、合成、上报等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评判人员缺乏约束力,很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
2.3.2 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学生体育成绩考核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拟提出如下解决办法:一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决定考试内容,科学合理的修订、完善并规范实施教学大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大众的难易度和各能力的比重,侧重于学生学习体育全过程的评价,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进行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服务。二是实行教考分离。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考核的科学、有效、公平和公正,能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而非取决于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印象;能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三是加强过程监督。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实质上是对考试过程中学生、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任课教师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他们严厉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认真,学生就不敢马虎,他们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只有建立健全过程监督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才能确保考试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按照“一一二”教学模式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基本素质和专项技能三部分,不同学期,考核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分析发现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中主要存在考核内容不合理、教考不分离、监控不严格等问题,认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实行教考分离、加强过程监督是解决当前问题的较好办法。
3.2 建议
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观念的形成。考试能起到检验、反馈、督导、激励、引导的作用,建议学校教务处或大学体育课部组建督导组,对考试班级的考试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成绩的合成、录入等进行全程监控,以规范考风、端正学风、严肃教风。
本文为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对我院考试制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集约化的科技服务网
从1994年开始的“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是全国体育科技服务网络中,竞技体育领域里最重大的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调动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省、市级科研所的科研人员,斥资200多万元,分竞体训练、运动技术环节、心理、健康、速度、力量、耐力和战术8个方面进行研究。国家体科所再将这8方面逐一细化,交由相应的体育科研机构负责。这一系统就好比是一家“运动员综合医院”,训练或参赛时,肌体的任何反应都可以在这家医院里进行诊疗。该系统将对调节运动员的状态,延长运动寿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就是典型的以国家直属科研所为龙头,带动省市体育科研机构,辐射系统外科研单位的集约化网络模式,这一模式将原先分散的人员、资金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改变了过去各地体育科研机构各自为战,缺少信息交流与合作的现象,避免了体育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全民健身领域内的另一项重点项目——“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也采用了这种集约化的科研模式。
精干高效的人才网
为建立跨世纪的体育科研人才高地,199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正式实施“1—3—3”工程,即建10个左右的重点试验室,推出30个左右的学术带头人,以及成立一支30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3年来,这些科研人员共承揽了100项左右的国家级课题,其中20余项业已完成,目前正处于应用实践阶段。至此,这些4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们确立了他们在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核心地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国家将给予他们更大的政策扶持和先进设备使用上的优先权,并专设申报部委级课题的资金,让他们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不过,一旦他们没能力申请到课题,他们将同样面临生存危机。可以想见,未来的人才网络将是精干、高效的,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