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邮政是一个古老的行业,“鸿雁传书”就是人们对邮政通信的形象比喻。自大清邮政开办至今,现代邮政也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邮政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石家庄邮政局立足于为全社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通过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服务手段日益先进。而加强服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增强内部控制,推进企业科学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透过管理、组织和经营三个层次,尝试从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剖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解释,探讨一条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思路。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正是因为对效果有所要求,才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管理和操作,是任何一种有目的活动都包含的两种基本行为,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管理,就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操作发生;对操作及其结果有所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管理加引导。缺乏管理的操作是下意识或者盲目的行为;没有操作,则结果也不会产生。管理和操作,反映了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与肢体行动之间的联系。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服务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视角服务管理视角的产生表明,服务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gronroos(1990)曾提出过一个相对全面的定义:所谓服务管理是指:(1)认识在消费或使用组织提供物时顾客得到的效用以及服务单独地或与实体产品(或其他有形物)一起如何对该效用产生贡献,也就是说,认识全面质量在顾客关系中是如何被感知的,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2)认识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质资源、系统和顾客)怎样生产和传递该效用和质量;(3)认识如何开发和管理组织以便实现希望的效用或质量;(4)组织以何种方式运作能够实现效用、质量以及各方(组织、顾客、其他各方和社会)的目标。albrecht(1988)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定义,“服务管理是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第一驱动力的一种总体的组织方法”。尽管在该定义中没有包括很多具体的详细的信息,但是它也清楚表明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层面。
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1)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2)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例如,对努力完成工作的自我要求和督促。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以及促使操作按照决定进行,成为领导的核心。领导总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实施。从而,领导具有当前性的实施作用。(3)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证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证作用。
二、服务管理的特征1.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对于如何看待和建立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团队工作、跨职能合作和跨组织的伙伴关系以及长期观念等,对于服务管理来说属于内在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起初,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服务企业,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管理陷阱和恶性循环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企业。服务管理和服务竞争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般管理视角,服务管理将企业的外部效率置于重要地位,强调的是顾客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和企业总的表现,而不是企业的内部效率、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这体现了顾客驱动、质量导向、长期导向、员工导向等的结合。2.顾客导向顾客忠诚是成功的服务管理的里程碑。服务管理的研究表明,留住顾客对获利性有正面的影响。顾客保留率取决于企业向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何。3.顾客感知质量导向质量对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影响。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管理。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精细化管理 ;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但作为一种商品,其具有特殊性,它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必须是紧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由于电力并不是有具体形态的物品,电力企业对电力的营销措施及策略,都异于其他的商品,这主要也是受电力能源特殊性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的发展步伐也顺应市场不断加快,电力服务营销也面临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们除了要对现有的情况和问题做深度的分析和探讨,也要思考应对的困难及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电力营销工作体现出的必要性
电力营销工作是支持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工作质量不仅仅与电力企业的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决定性作用,对电力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有强大的影响力。坚持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具有必要性,重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电力营销工作的支持。电力企业的主要营业业务就是电力营销工作,因此,注定了电力营销服务工作在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一旦能把握住电力营销工作,并且有效地将它发展强大,不断增加供应,扩展销售,则不失为让电力企业屹立不倒的法宝之一。②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电力营销工作。市场经济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在不断改革的进程中,也会不断的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电力营销工作必须迎合电力体制的改革前提,注入更多样、多新颖的元素,而电力企业也已经不能保持固步自封的态度,必然会受大环境影响,投入竞争力十足的市场竞争中去,逐渐将“买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格局,力求将电力销售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相统一。
电力销售实际上就是通过充分使用电力的价值来创造效益,简单地说,即为电能交换因电力企业得以实现,从而更大程度地为电力企业在日趋紧张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作为电力营销工作也是指导方向,自然要求逐渐开拓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电力营销工作方式。所以,电力营销必须对用户需要的高质量服务和高质量电力产品作出更大努力,才能使得电力企业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挖掘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奋力促成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发展同社会的经济效益发展的和谐统一。
2、当前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问题
2.1回收电费具有压力。单是用户使用电费的回收问题,就具有很大压力,具体表现在:①用电客户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交纳电费的良好习惯,容易出现欠费现象;②电能运输由于用户四季用电情况不同而出现季节性,容易出现欠费现象;③收费人员主观因素限制,其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造成欠费现象;④用户经济因素制约,家里周转不灵环境困难,因而出现欠费现象;⑤政府调控方面,各种私营企业以及“五小”企业被政府勒令关闭或是发生突发事故,从而造成欠费现象。
2.2电线损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电线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等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①受素质方面影响。目前采用的新型表具有轮显内容多、投放速度快、培训时间少等特点,所以容易出现抄写上的错漏。②受关口抄表纪律方面的影响,有些单位对于关口电表的管理不得当,不仅没有按时进行抄表,而且甚至利用少抄写或是多抄写数据来完成任务,再加上有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加影响关口电表的数据抄录。③受线损管理本身不合理的结构影响,一线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并不能形成和谐统一,技术性降低损耗与管理性降低损耗相互脱节,电力营销、线路稽查、计量数据、生产渠道、调度指挥等等与线损密切相关的部门,没有与达到信息和管理的有效结合。④受计量设备质量方面影响,由于部分计量设备的质量不理想,电能表容易出现跳码、不走字等现象,给低压动力表造成沉重的压力。⑤受线损管理的绩效考核影响,与线损管理相关的绩效考核并没有统一规范性,有不关注计划管理,忽视统计分析,不重视机制的创新性,而过多强调指标考核等现象。
2.3难于开拓用电客户市场。随着人们提倡环保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以节能性为目的的替代能源被人家挖掘出来,所以电能以及处于强大的能源竞争环境中,而居民用电市场在面临庞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面临着的巨大挑战。许多普通的居民家庭开始广泛应用太阳能、天然气等能源,电能要保持市场地位,必须开始思考怎样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因此,这是电力销售的侧重点和关键点。如今,制约用电市场发展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在:①供电产品没有及时推陈出新,多年品种单一的供电产品,不管是从设计生产上,还是从销售策略上,都不足以跟上能源市场发展的步伐,故而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多的需求量;②电力企业对用电市场的开拓力度不足,这也意味着企业中对电力营销的敏感度远远不够;③国家相关政策逐渐支持更多元化的能源利用和管理体制,这对电力市场的开拓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4供电合同存在管理上的缺陷。供电合同本来应该是对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提供保障性作用的,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具体表现在:① 不重视电力合同的效用,没有严格规范签订修改合同的流程,有关部门在管理上出现缺漏。②没有明确的电力合同管理人员。负责供电合同管理工作的程序,环节过多,人员冗杂,或是人事调动频繁,容易出现合同管理交接不当的情况,因此没有对供电合同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③供用电合同牵涉范围过广,管理难度大,由于供用电合同所面对的对象范围极广,而且要有庞大的签约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同的种类、签约方式、地域等问题,因而出现“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高压合同、重电子签约、重修签率、重城市和轻低压合同、轻书面签约、轻修签质量、轻农村。
3、应对电力营销工作现状的策略
3.1加强回收电费的力度。针对拖欠电费,难以回收的现状,必须要加大对电费的回收力度,具体可行的做法建议如下:①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电费的回收,惩治恶心拖欠电费行为。②落实电费回收的制度和方法,从而增强对电费回收的力度。③完善电费回收机制,为防止季节性用电和临时性用电,可以对用户实施预支电费的办法。④ 与通信、银行以及邮储等单位进行友好合作,建立一定的优惠渠道,或是相关的抽奖活动,以吸引用电客户。
3.2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电线设备的损耗在所难免,不过平时还是要重视电线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损耗维修管理。针对线损管理严重不当的现象,有以下策略:① 全面增强稽查力度,严打窃电行为,成立打击专项小组,建立有效反窃电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敬经营的效益。②加强对各个单位线损管理工作的考核,从根本上明确工作的重心和责任。③ 严格执行抄表日程以及轮换制度,减少由于人为态度而造成的损耗。
3.3加大拓展居民用电市场的力度。拓宽居民用电市场,有助于提高电能在各项资源里的竞争能力,具体对策有:①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作充足的分析,挖掘出能应对替代能源的更强大的竞争能力。②施展积极的销售策略,激发用户的消费潜力,并且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打动用户。③树立科学用电的生活观念,加大用户健康用电意识的宣传,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3.4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充分运用供用电合同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供用电合同的管理有助于电力营销,具体建议如下:①利用网络空间,搭建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主的平台,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②有针对性的安排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杂影响工作的效率。③对供用电合同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杜绝因合同错漏引起的不必要损失。④针对“四重四轻”现象作有效的调节,以防止偏颇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实效性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来看,只有提高会计管理的实效性,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而达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对会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认真探讨提高会计管理效果的措施,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开展,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质量的目的。因此,认真开展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而言意义重大。
一、企业会计管理应建立完善的预算
制度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是会计管理的第一步。之所以强调预算制度的重要性,其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首先,企业会计管理过程复杂,需要处理的资金项目多,只有完善的预算制度予以约束,才能做到量入为出,更好的掌握企业的资金支出规模和流向,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在整体质量上达标。其次,完善的预算制度还可以企业会计管理提供良好的程序支持,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在流程上符合相关要求,最终提高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
二、企业会计管理应加强成本管理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成本管理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成本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同时也能提高会计管理的针对性。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做好两个方面内容:首先,企业会计管理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并将成本管理作为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明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企业会计管理应注重搜集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和信息,并编制具体的成本分析报告,全面展示成本分布情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会计分析报告,提高会计管理的针对性,使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三、企业会计管理应加强资金流通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资金是关系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资金流通管理,并提高资金管理质量,才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进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应认识到资金流通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资金流通计划,加强资金流通的监控,同时还要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对大额资金支出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预算制度,使企业支出的每一笔钱都受到严格的监督。对于企业回笼资金,也要加强管理。除了要提高资金管理的针对性,还要使资金管理更加注重实效。
四、企业会计管理应做好资产管理
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资产管理是重要内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要素。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延长,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发生减值和变更,这些数据不但要体现在资产管理台账上,还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有足够的准确性,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应对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目标,同时围绕着资金管理的现实需求,强化资产管理措施,使资产管理能够达到帐物相符、一一对应。同时,还要注重企业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使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够达到要求。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来看,只有提高会计管理的实效性,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进而达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对会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认真探讨提高会计管理效果的措施,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开展,进而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质量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会计管理要想提高实效性,就要从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加强资金流通管理和做好资产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会计管理的针对性。
作者:黄宇 单位: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顺义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陈琳.战略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3).
[2]潘连霞.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技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
[3]白平.论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发展方向[J].甘肃科技,2013(04).
[4]宋伟.战略管理会计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
摘 要:Excel服务器是2003年出现的一种技术,它将Excel表格和数据库技术结合,使企业能够利用普通的Excel表格界面完成业务数据填报、自动传递、统计等业务流程工作,通过工作流机制和web-数据库的结合,十分适合构建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
关 键 词:信息管理系统;Excel服务器;物资管理
一、引言
在青海油田物资管理业务中,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单据处理方式,业务办理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错误率较高且效率低下,对后期的台帐建立和审核过程十分不利。开发一种简单易用,并具有统一管理界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二、Excel服务器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优势
Excel服务器是2003年出现的一种技术,它将Excel表格和数据库技术结合,使企业能够利用普通的Excel表格界面完成业务数据填报、自动传递、统计等业务流程工作,通过工作流机制和web-数据库的结合,十分适合构建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1]。
1.熟悉的操作界面
Excel服务器灵活利用出现了近20年的Excel表格界面完成数据的输入,表单界面可高度自定义以完成不同部门和企业的需要。
2.灵活的业务设计
搭建完整的企业级业务数据流是企业级数据库应用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设计Excel服务器的工作流机制,可使Excel表单按规定流转传递,并能实现自动汇总数据。
3.便捷的工作平台
Excel服务器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它不仅能够实现局域网级别的数据传递,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应用。业务人员即使不在传统办公地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表单填报,从而实现远程填报和表单处理。
4.消灭信息孤岛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和软件使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迈入快速、方便的时代,但众多软件由于设计的差异,使得数据接口难以统一,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Excel服务器通过“外部数据源”的功能,实现了外部数据集成,达到消灭信息孤岛的目的。
5.信息管理去专业化
Excel服务器[2]是一个二次开发平台,人们不需要达到很高的IT技术水平就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发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该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随时调整、增加和删除系统组件,避免了传统信息管理系统重复开发造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浪费。
三、实际应用
1.业务
青海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从事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技术服务和基地服务业务,兼营其他配套业务的综合公司。隶属于青海油田的井下作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利用Excel服务器技术成功完成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开发。
利用统一的公司门户网站作为系统入口,在物资管理方面涵盖了公司内部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实现了物资从申请、审核、审批、发放、平库、台帐建立、结算的业务流程无纸化办公。
在开发的过程中,业务流程的梳理是关键的步骤。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跟踪已有业务表单走向的方式梳理业务流程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企业内部物资申请业务为例,该业务的流程可以简单归纳为:申请、审批、单据、出库、平库、台帐增减和结算。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涉及多个申请部门和审批部门,申请和审批业务最后汇总到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出、入库和库存台帐管理,申请人领取物资后由财务部门完成台帐和结算业务,至此流程结束。
在该业务流程中,涉及的部门众多,但均围绕一条以物资管理部门为主线的流程进行,而单据的走向即业务数据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
2.表单设计
青海油田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初衷是替代以往纸质单据,减少业务人员工作量,为方便业务人员快速学习使用,系统中的业务表单采用和纸质单据一致的外观设计;严格限制了不同节点人员的填写范围和权限;增加了一些中间字段来方便后期数据统计的需要;审批环节由账号密码控制的方式完成。
经过试运行阶段的结果分析,该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填报
填报的具体内容分为选项和手动输入两大部分,根据不同的情况,由业务人员灵活选择。填报人相关信息则通过Excel服务器中的权限控制自动带入至表单信息中,审批过程涉及的审批人、审批意见、审批时间也采取了相同的方式自动录入到表单中,实现单据的全程可查询,便于企业业务管理。
4.数据
表单中的所有数据都存放于数据库中,由于Excel服务器自身的限制,一些数据对比和存放需要通过中间数据来实现,实现过程可通过Excel服务器自带的表间公式等工具实现。例如:在“申请数量”字段的填报过程中,由于审批过程中可能对该字段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只能小于原始填报数据,而该数量只能在同一处进行修改。该过程涉及数据对比、数据重写等,若没有“中间字段”的参与则无法实现在Excel表格的功能框架中实现数据对比,这也是Excel服务器在数据方面的实现难点。
四、结语
目前,石油行业内部的软件开发能力薄弱,不具备开发代码级的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Excel服务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开发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工具,该工具较之以往的软件系统开发,具有易于掌握,内置工具丰富,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表单需要仔细的斟酌,去繁从简,应避免完全的照搬,软件系统中涉及的数据项往往是实际表单数据的数倍之多,如何采取最简便的方式实现业务的需要,是利用Excel服务器开发信息系统的关键过程。
虽然Excel服务器是一个便捷的系统开发工具,但是仍需要开发人员对传统软件开发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北京勤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勤哲Excel服务器精解[Z].
【关键词】 企业 预算编制 原则
一、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决策、资产资本运作和财务活动所作的具体计划安排。它反映的是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目标利润为目的,进行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财务活动等方面的预测,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算作为一种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方法,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用电气等公司。企业预算最初只是用于计划和协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企业预算作为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
二、预算的作用
企业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中起着如下重要作用:一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准支持作用。企业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至关重要。企业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和管理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二是确保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使用。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预算的编制就是在企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以便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企业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在预定的目标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把资源投入到企业最需要和效益最好的地方,以达到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果、最好的效益。。三是发挥激励约束作用。企业预算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它不仅具有计划和协调功能,还具有考核、评价、激励和控制的功能。预算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往往是与预算执行者和预算执行部门的利益相关联的,预算执行的好坏会影响到预算执行者和预算执行部门的薪酬待遇和未来发展。因此,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会对预算执行者和预算执行部门产生较强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法及构成
1、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情况下,企业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基数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比率预算法等。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非常复杂,在一个企业中只使用某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几乎是不可能。预算的编制必须反映出这种复杂性,并且适应这种复杂性并满足需要。实际预算编制中,根据工作实际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常常会将上述方法复合使用,或两种方法复合、或三者方法复合,或三种以上方法复合,如何使用或使用多少方法,取决于预算编制对象的实际情况、复杂程度以及预算管理要求。比如一个电视台,其产品为生产节目和举办相关活动,在编制业务费用预算时,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必须要考虑节目和活动的特点。顾名思义,电视台的业务费用主要涉及日常业务支出、节目支出和活动支出三个部分。日常业务支出为确保电视台正常运作发生的费用支出,节目支出和活动支出则为制作节目和举办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对于日常业务支出,一般相对固定,与节目、活动变化关联性较小,在编制预算时一般选择固定预算法和基数预算法;而对于节目支出和活动支出,新节目和新活动,一般选择零基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如果与已办栏目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可采用比率预算法;对于已办节目和活动,一般选择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或基数预算法。如按会计科目编制业务费用预算,与节目和活动关联行不大的科目,可选择固定预算法和基数预算法;与节目和活动关联行较大的科目,则选择基数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和比率预算法。
2、预算的分类与构成。在一般的书籍文章中,言及预算必指全面预算。根据书籍文章对全面预算的分类,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然后按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进一步往下细分。但这种分类过于抽象,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用处不大。无他,预算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系统和内控方法,它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服务的,因此,在编制预算时预算内容和格式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换句话说,企业的特点、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决定了预算格式、内容及分类。例如,一个中等规模、业务相对简单的企业,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就没有必要按全面预算标准格式或程序编制企业预算,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很可能编制利润预算表、现金流量预算表及成本费用预算表(既可以是总成本费用预算表,也可以是主营业务成本费用预算表、管理费用预算表,或是部门成本费用预算表)就可以了,这样既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非常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中“有用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四、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
预算编制,是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首先取决于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其次才是预算编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企业战略目标与年度规划、企业成长阶段和经营管理要求。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几年后达到全国同行业前列,那么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就会把类似“不低于**水平”“不低于***比率”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如果企业正处于成熟期,那么在编制预算时就会把类似“稳步发展、积极稳妥”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如果正处于成长期,就会把类似“不低于***%”作为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同样,企业为了强化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使用效率,限制资源浪费,就会把类似于“投入产出”、“效益优先”“重点项目重点保证”作为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为了控制成本支出,会把类似“不高于***”作为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为了奖勤罚懒或鼓励资源不好的部门努力进步,会把类似“鞭打慢牛”作为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
1.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自我约束。企业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法规、宏观政策的制约,而且还要遵守本企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企业内部相对独立地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的反映企业日常运行和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这是对企业运行和经营的一项自我约束性的检查,通过这项自我约束性的检查,内部审计能够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监督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计划的贯彻和实施,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再控制,为管理层和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信息,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
3.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流程的全面审查,通过对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各项经济指标之间的年度性、季节性差异和其他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评价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有效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4.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维护企业合法经济权益。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避免经济损失。
5.监控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财产保值增值。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发现企业在财产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企业在财产物资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并提出对这些问题和漏洞进行处理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且合理评价企业的各项资产的投资活动,提供合理的投资建议,在此基础上实现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和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1.审计业务的侧重点不同。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只是注重对财务的查错防弊,并不注重审计业务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除了注重对财务的查错防弊外,更加注重一个审计项目对企业的增值作用,不仅能够带来传统业务所带来的效果,而且能够为企业增值。
2.审计关注的角度不同,对企业来说,传统内部审计往往只是从怎样减少费用的角度出发,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往往是费用的减少;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加注重风险评估,是典型的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各项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估并确定出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各项风险,估计出各项风险的重要性水平,为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服务。
3.审计效果触及的范围不同。传统内部审计业务涉及的范围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相比要小的多,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审计所达到的效果上远远大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够为企业的财务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日常管理进行全面审计,其所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业务流程、决策等,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的作用更大。
4.审计记录数据的范围不同。与传统内部审计数据库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数据流量大量增加,在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和有助于减少费用和负债的相关数据,还包括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所有相关数据。
三、确保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条件
1.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IIA提出的内部审计新定义,用“独立、客观”取代了“独立”,说明不应当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同时应当确保内部审计活动具备客观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独立性的作用是要使客观性最大化。
2.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使审计建议和结果能够直接向决策层报告更容易得到落实,审计目标更容易实现。因此,应将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业务权限、报告管理,从而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企业制度上的保障。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合理利用外部专家。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内部审计是否有成效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内部审计部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合理的运用外部专家。特别是知识结构,应当配备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审计过程,单一的知识结构会导致审计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及时查出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对内部审计的质量有着致命性的打击;同时,合理的运用外部审计专家,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并且能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思维和新的力量。
4.营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学会营销自己。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正确地制定营销计划,对不同的审计客体有不同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从而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部门对内部审计的抵制,推广内部审计给审计客体带来的改变和好处,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增值功能。
四、实现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新途径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 内部审计 增值服务
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现实生存,更应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内部审计应成为能动的驾御、监测和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使组织内部的制度、各业务操作环节得到持续有效控制。内外部环境都要求内部审计改变以往以事后监督为主的职能,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出谋划策,内审工作的重点正逐步由合规、真实性审计向管理、效益、风险性审计发展,在常规审计项目注重防止意外情况对经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加快对高风险新业务开展风险分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内审工作发展的趋势
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一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益强化的通货膨胀预期,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的形势;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对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业务健康平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新业务、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业务流程渐趋简约,部分制度缺陷和操作风险正不断暴露。
上述变化对银行业内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更细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内审工作不但要关心企业的现实状况,更应关注其未来发展。内部审计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监督和评价职能的履行上,而应转变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通过关注企业制度、流程缺陷和对市场、客户、产品、业务的研究,开展前瞻性审计调查,及时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审计建设职能,“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也与“公司治理”目标不谋而合。
二、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管理层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必要环节
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的永恒主题。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说过,“内部审计是管理层的耳目。”目前,社会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新风险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各家商业银行在业务不断创新过程中,因管理跟不上,造成新旧制度脱节而形成内控“真空”;同时,又因新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出现创新业务环节形成内控“盲点”,导致创新业务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风险点。内部审计要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使金融企业在保持金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复核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正是顺应这种趋势。
三、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以增加审计价值
审计工作应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宗旨。因此,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扮演好“警察”角色,同时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出谋划策,做高管层的“智囊”、“参谋”和“顾问”,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审计信息,发挥“咨询顾问”的作用,将知识和信息形态的审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审计的价值可以通过三个主要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实现价值增值;二是通过管理咨询类审计为经营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来实现;三是通过加强与被审单位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帮助风险管理部门改进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审计附加值。
四、为企业提供审计增值服务的措施
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监督检查向为内部管理服务转变,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依赖自身对管理控制深入了解且地位相对独立的优势,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服务正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所在。
(一)重视审计建设职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不但要关注企业经营的合规性,帮助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更应该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和咨询作用,在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上多做文章,重点控制管理风险,在全局高度上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同时,应由关注一般风险向关注高风险领域转变,由事件事后的反推向事件事前的正向模拟测试发展,由所熟悉的基础金融工具领域向金融衍生工具拓展,由传统交易模式下的审计向产品条线的绩效审计延伸,使内部审计为经营管理“效率”与“能力”提供增值服务。
(二)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
创新需要合适的土壤,内审条线应培育创新文化,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只要符合有利于规范经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改进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益的各种探索和创新,才可使审计的建设性建议更加具备操作性。逐步形成经营生态的审计研究方法、手段,以及成熟的模式是提高增值性审计的努力方向。
(三)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内部审计质量是有着直接关系。国内、国际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识及业务能力,并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审计疑点的分析能力。只有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为股东创造更大增值服务。
(四)持续提升先进审计工具的应用水平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税法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发展起来,成为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本文介绍了会计三大分支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对会计三大分支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125-02
1.会计三大分支的产生
会计三大分支分别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
1.1财务会计及其产生
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向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自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财务会计已有500多年发展过程。
1.2管理会计及其产生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1.3税务会计及其产生
税务会计是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是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会计三大分支的联系
2.1财务会计是会计三大分支的起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是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发挥职能的基础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三大分支,本质上都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只是彼此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发挥不同的作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所需的大量资料来源于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与再利用,得出对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会计提供的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是管理会计进行各项预测、长短期经营决策、经营控制、评价与分析的重要依据,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目标与标准。
税务会计融国家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纳税是企业的一项实质性工作,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它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财务会计中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一致的会计事项,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出于纳税筹划的目的,由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结果进行重新计算。
2.2会计三大分支目标一致,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经济、文化、制度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在遵守各项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实现利润最大、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财务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解决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利润、生产经营成本等各项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监督的问题。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者的智囊,为进一步节约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实施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程序等。税务会计帮助企业降低涉税风险,解决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应交何种税、应交多少税、以及如何通过税收筹划降低税负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税负成本,为企业经营提供剂。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企业为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财务模式,这正是管理会计的主旨所在,管理会计是实施财务工作转型的重要工具。在财务工作转型过程中,税务会计能帮助企业进行整体财务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会计三大分支理论基础同源,技术方法具有延续性,分别体现自身职能
财务会计为实现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理论和方法,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尽管各有不同职能,但都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都认可财务会计的核算成果,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加工。
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从管理的角度处理事务,而税务会计也并不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在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并作纳税调整会计分录后,再融入财务会计账簿或财务会计报告之中。
管理会计更灵活地运用了现代计算技术的先进成果,在新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还应具备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实施全面控制和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应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
3.会计三大分支的区别
3.1服务对象和手段不同
财务会计向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服务对象是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机构,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及系统的规范体系。财务会计处于税法和相关法律的稳定性约束下,对变化的环境缺乏反映的手段,在会计方法选择上不具灵活性。
管理会计侧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兼顾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面向未来,广泛应用数学方法。
税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申报、补退、减免、罚款等经济活动,是以货币表现的税收资金运动,具有较强的法律性和计划性,相对独立,与财务会计的纳税差异互调。
3.2工作范围和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要对过去发生的每一笔资金运动进行记录,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本的需要。
管理会计重在面向企业未来,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做大量的分析和比较,履行预算、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
税务会计按税法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的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概况,是以税收法规为依据,对财务会计的数据作出的必要调整。
3.3信息特征及载体不同
财务会计定期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财务信息,以货币信息为主。财务会计信息载体是有统一格式的凭证系统、账簿系统和报表系统,统一规定财务报告的种类。由于财务会计是对过去业务的反映,财务会计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
为满足内部管理的特定要求,管理会计信息是有选择的、部分的、不定期的管理信息,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并重,信息载体多为没有统一格式的各种内部报告,且报告种类没有统一规定。由于管理会计面向企业未来,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超前性。
税务会计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涉税业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企业应交何种税、应纳税额计算、税款申报与缴纳、税收筹划方法等,税务会计信息也是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并重,信息载体包括纳税申报表、凭证、账簿、报表等。
4.结论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要求的发展变迁,财务会计是会计三大分支的起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是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发挥职能的基础,三者目标一致,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理论基础同源,技术方法具有延续性,分别体现自身职能。同时,三者在服务对象和提供信息的手段、工作范围和取得信息的依据、信息特征及提供信息的载体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应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企业经营管理应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推广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坚持互补原则,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有机结合,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上海会计.2000年
第7期.
[2]王蕾.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J].商场现代化.2007(04Z):
321-322.
[3]刘晓鸣.高长宇.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J].辽宁行
1.统计工作认识不足
部分煤炭企业缺少对统计工作的深入了解,没有将统计工作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在统计工作中,原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脱节,未能使统计工作覆盖到企业整个经营领域,时常发生漏报、错报问题。同时,企业对统计工作的人、财、物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统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2.原始数据质量不高
部分煤炭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部门以及配备充足的统计工作人员。统计工作需要原始数据作为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管理者擅自改?釉?始记录数据,导致原始数据质量偏低。此外,在统计工作中,也存在着未能按照统计制度填报统计报表的情况,造成统计资料粗估乱算,影响整体的统计数据质量。
3.统计指标体系不科学
现阶段,大部分煤炭企业上报的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而缺少对经济运行质量的如实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统计指标难以发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作用。煤炭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的实现,未能将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纳入到统计指标体系中,导致指标体系不完善。
4.统计分析工作不到位
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带有滞后性,只重视对所有经济活动的事后统计,不重视事前统计预测和事中统计分析。统计工作局限于对单纯数据的汇总,编制统计报表,缺少对数据资料的横纵向对比分析,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抑制了统计工作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实践做法
1.提高统计工作地位
煤炭企业要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拓展统计工作职能,从过去单一的数据汇总职能,向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管理等职能拓展,紧密结合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的要求,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煤炭企业要制定统计制度,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统计职责,规定数据报送时间和方式。此外,要求统计部门认真完成对外报送统计报表的任务,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
2.强化原始数据的统一化管理
在统计工作中,要及时获取能够反映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将其作为统计报表编制、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统计部门要结合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加强原始数据的质量管理,确保原始数据规范化、系统化,无弄虚作假的成分。在统计数据形成的过程中,要实施分口把关、逐级审核,集中管理统计数据,统一计算口径和统计范围,从而保证统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3.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
为满足煤炭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企业应以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构建起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产销存指标,如产品销售、产品库存、商品煤质量、产品价格、分用户销量等指标,用以反映煤炭企业经营状况。二是材料消耗指标,如材料采购、材料消耗、材料储备等指标,为制定物资消耗定额,降低物资成本提供依据。三是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等指标,用以反映煤炭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四是人力资源指标,如劳动素质、劳动报酬、职工数量、人员构成等指标,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五是可持续发展指标,如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科研费用、开拓煤量等指标,反映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统计分析是揭示企业发展趋势,反映已发生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煤炭企业要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决策服务功能,运用科学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并对企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企业根据统计分析数据,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生产经营作出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统计分析服务、指导、参谋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